诗歌朗诵的技巧大全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1、准确的读词:
诗歌的朗诵是一种艺术,为了准确的表达作者的意思,必须注意准确的读词,让聆听者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思。
在诗歌朗诵中,尤其要注意朗读各种词语的发音,尽可能保持原诗的语言状态,以便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
2、加强表情:
在朗诵诗歌中,表情也很重要,它能丰富诗歌的内容,提升诗歌的魅力,加强诗歌的表达力,让诗歌更生动活泼,更容易抓住听众的心。
特别是朗诵抒情诗,如果没有丰富的表情,势必削弱了诗歌的魅力。
3、运用音量:
在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运用适当的音量,让整个诗歌的朗诵有一定的变化,让诗歌的表达更加有趣动听。
如果朗读的诗歌声音都一样,那么很容易让听众感觉乏味,无法让诗歌的内容深刻的传达出来。
4、增强气氛:
在朗诵诗歌时,要注意增强气氛,给聆听者一种深入的感受,让诗歌活跃起来,让诗歌能引起听众特别的感动,这也是诗歌本身的魅力所在。
诗词朗诵技巧大全

诗词朗诵技巧大全诗词朗诵技巧大全第一,深刻理解诗歌,确定感情基调。
拿到一篇诗歌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比如,磅礴大气的《沁园春.雪》、岳飞的《满江红》;悲伤惆怅的如李煜的《虞美人》、《相见欢》。
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基调之后才能确定用哪一种感情去朗诵比较合适。
第二,使用标准普通话,吐齿清晰。
普通话在诗歌朗诵中很重要,一定要注意发音准确,分清楚“f”和“h”、“b”和“p”、“n”和“l”、前鼻音和后鼻音等的区别,不然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一口带着陕北口音、椒盐口音的普通话一出来就直接毁了。
第三,适当停顿。
好的朗诵是要适当停顿的,朗诵不是要求一口气不喘的背诵下来,在每个句子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是需要适当的停顿的,不是仅仅只在标点处停顿,如曹操的《观沧海》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但是,一定不要乱停顿,如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停顿错误,而应该是“断肠人/在天涯”。
第四,适时重音。
重音也是非常重要的,适时的重音给人以强调之感,比如在一些人物、地点、动词、语气词等地方适时的重音,例如“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在“明星现”、“点”、“街灯”处加重音。
第五,语速时缓时急。
一般来说,朗诵不是一直保持一种速度的,而是根据心情、境况等时缓时急,例如在表达兴奋、激动、欢快的词句时宜用快一点的声音,而在表达哀伤、痛苦、怀念等词句时宜用慢一点的语速,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适合慢一点的语速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第六,把握住语气语调。
诗歌朗诵中一定要有语气语调的变化,要有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表达词句的意思,如“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用疑问的语气;戴望舒的“像我一样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用迷茫的语气。
第七,仪表仪态及动作。
如果是登台朗诵需要注意仪表仪态、行为举止、目光及手势动作。
上台下台要从容不迫,站立时有良好站姿,目光要与观众席有接触,可以添加适当的手势但不宜过多,以免喧宾夺主。
诗歌朗诵要领和技巧

诗歌朗诵要领和技巧
诗歌朗诵要领和技巧: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技巧,学习诗歌朗诵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诗歌:要想把诗歌朗诵好,要求读者要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思想意向。
2.引起共鸣:正确把握诗歌的语调和抑扬顿挫,有效传达诗句情感感染力,以
让聆听者产生共鸣感。
3.加入情绪:在诗歌朗诵过程中,可以加入言语不和诗句语气相符的情绪,以
获得良好的表现效果。
4.控制发音:诗歌朗诵要控制发音,让诗中的气息鼓动起来,才能准确表达情绪,暗示诗歌的深意。
5.改变语速:在朗诵诗歌的同时,要注意改变语速,概括总结诗句内容要加快
速度,重复反复的句子要改变语速使其丰富起来。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想要把诗歌朗诵出来能够产生感染力必须要把握好这几点,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去,使诗歌被展示得更具有高贵华美和细腻感染力。
在朗诵诗歌之前,首先要熟悉诗歌,要学会细心和耐心把握这些关键要素,让
自己能demo得从容、流畅、有力、恰当,使观众感受到诗歌中独特的情感与思想,然后再深入把握诗歌的文字、气息、韵律,把握好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把自己的才艺发挥出来,使观众产生共鸣,让自己更能把诗歌朗诵出来。
诗歌朗诵不仅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能力,一个人学会诗歌朗诵,不仅仅要把握要领、技巧,更要注入一种属于自己的感情,真正把情感表达出来,生动传递诗歌中的美丽,展现出自己朗诵诗歌的魅力。
团体诗歌朗诵的技巧

团体诗歌朗诵的技巧团体的现在经常作为节目上台表演,但诗歌朗诵是需要技巧的有好的技巧才能表达诗人的感情,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的朗诵技巧,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诗歌的朗诵技巧(一)适当的语音呈现1、停连: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
简单的说,「停连」就是朗诵时,诗句的「停顿」与「连接」的状态。
要注意的是,「停顿」并不是「休息」。
当朗诵者面临到新的诗篇时,首要便是要将诗句的内容读清楚,掌握诗意的内涵,从字、句、段中,将其中的关系清楚地分析。
「停连」的使用便是第一步骤。
目的是要让诗句的意义表达地更加清晰、正确。
譬如,一句「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的停连方式,可有以下四种:1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2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3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4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我们可以看出;1是没有停顿的,语意并不清晰;2停顿太多,支离破碎,仍然没有清晰的语意;3和4语意不相同,但各自的语意都清晰,却是共同的。
3是说一张画最贵,卖到八百美元;4是说最贵的有好几张,每一张都可卖八百美元。
这就是因为停连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了歧义。
停连的方法,可分为「大停顿」、「小停顿」、「紧连」、「缓连」四种来相互运用。
就停顿的角度来说,「大停顿」是指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因诗意的需要而做收音停留时间较长的呈现。
但就连接的角度而言,其实就是「缓连」。
反之,「小停顿」就是「紧连」,让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作收音停留时间较短的呈现。
当然,一般语音的呈现,停连并不能单独起作用的,还必须和「重音」、「语气」、「节奏」相结合,才能完整的展现语音的丰富性。
2、重音: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叫做重音。
同样的一句话,如果重音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就不同。
如下:我知道他会唱歌。
(我知道,不用你说)我知道他会唱歌。
(我是说他会,不是指别人)我知道他会唱歌。
(他会,而不是不会)我知道他会唱歌。
播音主持诗歌朗诵技巧

播音主持诗歌朗诵技巧一、理解诗歌。
1. 把握主题。
2. 分析情感。
3. 研究背景。
二、声音技巧。
1. 语调。
- 语调就像音乐里的旋律。
该高的时候高,该低的时候低。
比如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大江东去”这几个字语调可以适当高一点、强一点,显示出那种豪迈的气势。
要是都用一个调调读,就像机器人说话一样,很无趣。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个指挥家,用语调来指挥这首诗歌的“音乐”。
2. 重音。
- 重音就像是给文字中的某些字加了个放大镜。
比如“我是唯一的一个找到真金的人!”这里“唯一”和“真金”就可以作为重音来读,突出那种独特性和珍贵性。
要是读的时候所有字都一样重,就像把所有东西都混在一起,没有重点了。
3. 节奏。
- 节奏就像人的心跳一样。
有的诗歌节奏明快,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读起来就像轻快的小步舞曲;有的节奏缓慢,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像沉重的慢板。
你得找到诗歌的节奏韵律,读起来才顺溜,就像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一样。
三、肢体语言和表情。
1. 表情。
- 你的脸就像诗歌的第二张“嘴”。
朗诵欢快的诗,你就得面带微笑,眼睛里都透着喜悦;朗诵悲伤的诗,眉头就得皱起来,眼神里要有哀愁。
要是朗诵一首很有力量的诗,表情就得坚定,就像你要去打一场硬仗一样。
如果你的表情和诗歌的情感不搭,就像穿错了衣服去参加活动,特别别扭。
2. 肢体动作。
- 适当的肢体动作可以给朗诵加分不少。
但可别太夸张,像个小丑一样就不好了。
比如朗诵到“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时候,你可以稍微把手向上伸一下,表现出那种想要触摸天空的感觉。
要是朗诵的时候像个木头人,一动不动,就会让整个朗诵显得很呆板。
诗歌朗读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诗歌朗读需要注意哪些技巧一、心理准备1.熟悉诗歌的内容和背景: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歌背后蕴含的情感,可以更好地表达诗歌的内涵。
2.充满感情:要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以使听众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冲击。
二、发声技巧1.语速控制:要根据诗歌的语调和情感变化,适当调整语速。
快速的语速可以表现出紧张、急迫的情绪,而慢速则可以传达出缓慢、沉静的情感。
2.语调:在朗读诗歌时要注意语调的起伏,以表现出诗歌的韵律和感情变化。
3.音量控制: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调整音量的大小,突出重点部分。
三、节奏与韵律1.换行停顿:根据诗歌的标点符号和格式,适当地进行停顿,以体现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抑扬顿挫:要注意诗歌中的抑扬顿挫,即长音与短音的变化,通过声音的起伏来表达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起伏。
四、语音表情1.音调的变化:通过调整声音的高低,表达诗歌的情感变化,使听众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2.语气的变化: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弱,突出诗歌中的重点部分,引起听众的注意。
3.音色的变化:通过调整发音的姿势和方式,呈现出不同的音色和风格,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诗歌。
五、表演技巧1.姿势和动作:朗读诗歌时应注意姿势和动作的协调,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眼神与表情:保持良好的眼神交流,用表情来传达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3.手势的运用:适当运用手势,增加表演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六、声音的呼吸控制1.呼吸的调节:通过控制呼吸的深浅和平稳,保持声音的稳定和强度。
2.正确使用气息:将气息与声音结合,使声音更加丰满、柔和和富有表现力。
总之,诗歌朗读需要注意的技巧有很多,包括心理准备、发声技巧、节奏与韵律、语音表情、表演技巧和声音的呼吸控制等。
通过良好的技巧运用,朗读者可以更好地展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给听众带来更好的朗读体验。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一、引言诗歌朗诵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要求演员在吟诵诗歌时,通过语音、节奏和表情等方面的调整,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传达给观众。
本文将介绍一些诗歌朗诵技巧,帮助朗诵者更好地表达诗歌的内涵。
二、声音的处理技巧1、音量的调节:根据不同场合和情感的需要,灵活调整音量,使之合理而有力。
2、语速的把握:根据诗歌的节奏和情感的变化,适当地控制语速,保持节奏感。
3、声调的变化:通过对声调的提升或降低,突出诗歌的重点和表达情感。
三、节奏感的培养1、把握韵律:学习诗歌的韵律,把握诗歌的节奏感,做到声情并茂。
2、控制停顿:在适当的地方停顿,让观众有喘息的机会,也能提高朗诵的艺术效果。
四、情感的表达1、内化诗歌情感:通过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将其融入到朗诵中。
2、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表达,增强情感的传达。
五、形象的展示1、诗歌的背景:在朗诵时,想象诗歌所描绘的背景场景,给观众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2、角色的刻画:根据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语音和表情的调整,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六、身体的训练1、声带和呼吸的训练:通过一些音乐和声音练习,加强声带和呼吸的控制能力。
2、肌肉的放松:通过放松身体的肌肉,调整姿势和呼吸,提高朗诵的自信和自如程度。
附件:- 附件1:诗歌朗诵示例视频- 附件2:诗歌朗诵练习音频法律名词及注释:1、演员:根据实际情况,可指任何参与诗歌朗诵的表演者。
2、朗诵:将文学作品以声音形式表达出来,通过语音、节奏和表情等方式传递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朗诵的技巧

朗诵的技巧
包括:
1.把诗歌段落化:将诗歌分成若干段落,每段用一次口述来表达,以便增强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诗句预见: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后,尝试预见下一段的内容,以便提高朗诵力度。
3.结构重复:通过重复引用诗歌的结构,将上下文关系联系起来,把所有章节的故事在读的过程中连接在一起,深化诗歌的主题思绪。
4.意想联想:读诗时运用联想的方式,将文字中出现的各种形象联系在一起,帮助读取诗歌中富有哲理思想。
5.重读与休止:不同的诗歌可以采用不同的重读和休止方式,从而更加形象生动地呈现诗句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朗诵的技巧大全
朗诵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
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
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
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
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因此,要想
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一、关于朗诵的定义
按照一般的狭义的定义,所谓“朗,即声音的清晰。
响亮;诵,
即背诵。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
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但从广义上讲,这样的
定义是不准确的,首先,“诵”被解释为“背诵”是不准确的,我
们知道,除了背诵外,还有“默诵”、“吟诵”、“唱诵”等词汇。
诵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大类形式,“背”、“默”、“吟”、“唱”
都是诵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小类”。
因此,“诵”应该理解为
一种绘声绘色的语言表达。
从实践上讲,朗诵是允许不背诵的,比如电台播音,比如电影配音。
特别是文字很长的散文,要想背出来几乎是不大可能的。
但不
能背诵并不妨碍“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因此,能不能把文章背下来,并不是定义是否是“朗诵”的要件。
二、脸皮要厚
之所以用“脸皮要厚”这样的话来描述朗诵初学者的心理准备,是为了便于理解。
我们不是职业的语言工作者,不是演员,即没有经过专门的朗诵训练,也没有经历过舞台心理和观众心理适应的训练,朗诵只是我
们丰富业余生活或者职业技能多样化的需要(比如语文教学),平时,如果只要求朗读,一般不会有心理上的顾虑,因为受众多是我们的“下属层”:比如,学生,儿女,充其量是“平级”:比如同学、
同事。
同时,面对那样的对象,朗读的目的又非常明确,听者不会
认为你在“表演”,并因此给予充分的认可和支持,这是诵读的一
个必要的环境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朗读,没有压迫感和忌惮。
而在语音室朗诵则有很大的不同:一是这属于“表演”性质了,不再仅仅是读,而是诵。
“表演”区别于日常表现有一个本质的不同,就是要把平时不轻易表现出来和以分散形式出现的情绪表达,
情感表达,语气运用及发声形式集中地表现出来。
这往往会使别人“大吃一惊”,特别是不从事语言专业的人的家庭和朋友更是如此。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职业的播音员,无论他在什么地方,即使他用
特别职业的语言表达,他周围的人不会诧异,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他”原本就是“干这个的”,很自然。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受到周围的压力和目光的存在,即使没有人看
着你。
这是心理作用使然,是经验给我们的“教训”的很自然的反应。
虽然很自然,但我们必须克服掉,否则,诵者很难放松地在一
种没有杂念的状态下诵读作品。
我时常就有这样的经历:当我周围
没有一个人的时候,读得特别地投入,特别到位,但中间突然有人
进来(有思想准备),我不能停止,但我已经在想:她会不会看着我
笑呢?那时,我自己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开始紧张,情绪立即变得不
合时宜地收敛,整个文章的诵读前后不统一,情绪不连贯,感情不
到位——诵读失败。
但有时,我也抱着“豁出去”了的心态,并不
在意是否有家人在场,继续按照“既定方针”读下去,诵读的效果
很好,事实上也没有谁讥笑我。
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我们注意,很多朋友很胆怯,或因为羞涩或因为对自己的朗诵水平持怀疑态度或忌惮听众有不好的评论,往往
顾虑比较多,反映在朗诵过程中就是紧张,声带发紧,呼吸节奏变
化不均匀,急于读完,急于听到听众的肯定的评价。
记得我自己第
一次读的时候也是这样,只是我掩饰得比较好,紧张倒是没表现出
来,但当时急于要把一篇文章读完,感觉上象是遭到观众起哄的舞
台上的小丑,希望快快读完,好下场。
下场了,又很想得到评论,
最好是表扬多多。
在语音室里,有各种各样的诵者,有的水平高些,有些水平低些,风格廻异,这种相对差异与不同永远是存在的。
我们需要做的,只
有认真准备,全心投入。
其它不必旁骛。
这一点,我特别赞赏港台
歌星,你看他们,不管水平多差,在舞台上都是全情投入的,即便
最后结果不好,演出的时候根本不想那么多。
更何况,即使是专业的,职业的语言工作者,在他们对作品的处理上仍然有很多的形式
和值得商榷的地方,更别说我们这些业余的了。
我说我们得有“革
命的大无畏精神”,谁怕谁?反正你也看不到我,你说你比我强,那
也未必呢,说不定就有“某一点”我比你强呢。
朗诵一旦开始,就
必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必须有点阿Q精神。
谦虚要放在朗诵之后,等你下了场,你必须谦虚,因为,没有人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好,更
不要说我们还远没有到“好”,但我读的时候,任何“骚扰”我一
概不理。
我经常这样对自己说,嘿嘿,我就是脸皮厚,你说吧,我不是没听(看)到嘛,等我听(看)到时,我已经表演完了,嘿嘿!
脸皮厚,就是无所顾忌;脸皮厚,就是尽量地抛却杂念;脸皮厚其实就是加强对异议甚至讥笑诋毁的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