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

合集下载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一、有关概念(一)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三)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四)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五)超限倍数excursion limits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对粉尘和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

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见下表。

二、接触限值(一)化学物质接触限值表1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序号中文名OELs(mg/m3)序号中文名OELs(mg/m3)MAC PC-TW A PC-STEL MAC PC-TW A PC-STEL1安妥- 0.3- 2氨- 2030 32-氨基吡啶- 2- 4氨基磺酸铵- 6- 5氨基氰- 2- 6奥克托今- 24 7巴豆醛12- - 8百草枯- 0.5-9百菌清1- - 10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按Ba计)- 0.5 1.511倍硫磷- 0.20.312苯- 610 13苯胺- 3- 14苯基醚(二- 714苯醚)15苯硫磷- 0.5- 16苯乙烯- 50100 17吡啶- 4- 18苄基氯5- - 19丙醇- 20030020丙酸- 30-21丙酮- 30045022丙酮氰醇(按CN计)3- -23丙烯醇- 2324丙烯腈- 12 25丙烯醛0.3- - 26丙烯酸- 6-27丙烯酸甲酯- 20- 28丙烯酸正丁酯- 25-29丙烯酰胺- 0.3- 30草酸- 1231重氮甲烷- 0.350.732抽余油(60℃~220℃)- 300-33臭氧0.3- - 34滴滴涕(DDT) - 0.2-35敌百虫- 0.5136敌草隆- 10-37碲化铋(按Bi2Te3计)- 5-38碘1- -39碘仿- 10- 40碘甲烷- 10- 41叠氮酸蒸气0.2- - 42叠氮化钠0.3- - 43丁醇- 100- 441,3-丁二烯- 5- 45丁醛- 51046丁酮- 300600 47丁烯- 100- 48毒死蜱- 0.2- 49对苯二甲酸- 81550对二氯苯- 3060 51对茴香胺- 0.5- 52对硫磷- 0.050.1 53对特丁基甲苯- 6- 54对硝基苯胺- 3-55对硝基氯苯- 0.6- 56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 0.30.557二苯胺- 10- 58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0.050.159二丙二醇甲醚- 600900602-N-二丁氨基乙醇- 4-61二噁烷- 70- 62二氟氯甲烷- 3500-63二甲胺- 51064二甲苯(全部异构体)- 5010065二甲基苯胺- 510661,3-二甲基丁基醋酸酯(乙酸仲己酯)- 300-67二甲基二氯硅烷2- - 68二甲基甲酰胺- 20-693,3-二甲基联苯胺0.02- - 70N,N-二甲基乙酰胺- 20-71二聚环戊二烯- 25- 72二硫化碳- 510731,1-二氯-1-硝基乙烷- 12- 741,3-二氯丙醇- 5-751,2-二氯丙烷- 350500761,3-二氯丙烯- 4-77二氯二氟甲烷- 5000- 78二氯甲烷- 200-79二氯乙炔0.4- - 801,2-二氯乙烷- 715811,2-二氯乙烯- 800- 82二缩水甘油醚- 0.5-83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 1- 84二硝基甲苯- 0.2-854,6-二硝基邻苯甲酚- 0.2- 86二硝基氯苯- 0.6-87二氧化氮- 51088二氧化硫- 510 89二氧化氯- 0.30.890二氧化碳- 90001800091二氧化锡(按Sn计)- 2- 922-二乙氨基乙醇- 50-93二亚乙基三胺- 4- 94二乙基甲酮- 70090095二乙烯基苯- 50- 96二异丁基甲酮- 145-97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0.10.298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0.10.299钒及其化合物(按V计)100酚- 10- 五氧化二钒烟尘- 0.05- 101呋喃- 0.5- 钒铁合金尘- 1- 102氟化氢(按F计)2- -103氟化物(不含氟化氢)(按F计)- 2- 104锆及其化合物(按Zr计)- 510105镉及其化合物(按Cd计)- 0.010.02106汞-金属汞(蒸气)- 0.020.04107汞-有机汞化合物(按Hg计)- 0.010.03108钴及其氧化物(按Co计)- 0.050.1109光气0.5- - 110癸硼烷- 0.250.75 111过氧化苯甲酰- 5- 112过氧化氢- 1.5- 113环己胺- 1020114环己醇- 100- 115环己酮- 50- 116环己烷- 250- 117环氧丙烷- 5- 118环氧氯丙烷- 12 119环氧乙烷- 2- 120黄磷- 0.050.1121己二醇100- - 1221,6-己二异氰酸酯- 0.03-123己内酰胺- 5- 1242-己酮- 2040 125甲拌磷0.01- - 126甲苯- 50100 127N-甲苯胺- 2- 128甲醇- 2550129甲酚(全部异构体)- 10- 130甲基丙烯腈- 3-131甲基丙烯酸- 70- 132甲基丙烯酸甲酯- 100-133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 - 134甲基肼0.08- -135甲基内吸磷- 0.2- 13618-甲基炔诺酮(炔诺孕酮)- 0.52137甲硫醇- 1- 138甲醛0.5- - 139甲酸- 1020140甲氧基乙醇- 15- 141甲氧氯- 10- 142间苯二酚- 20-143焦炉逸散物(按苯溶物计)- 0.1- 144肼- 0.060.13145久效磷- 0.1- 146糠醇- 4060 147糠醛- 5- 148考的松- 1- 149苦味酸- 0.1- 150乐果- 1-151联苯- 1.5- 15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2.5-153邻苯二甲酸酐1- - 154邻二氯苯- 50100 155邻茴香胺- 0.5- 156邻氯苯乙烯- 250400157邻氯苄叉丙二腈0.4- - 158邻仲丁基苯酚- 30-159磷胺- 0.02- 160磷化氢0.3- -161磷酸- 13162磷酸二丁基苯酯- 3.5-163硫化氢10- - 164硫酸钡(按Ba计)- 10-165硫酸二甲酯- 0.5- 166硫酸及三氧化硫- 12167硫酰氟- 2040168六氟丙酮- 0.5- 169六氟丙烯- 4- 170六氟化硫- 6000- 171六六六- 0.30.5172γ-六六六- 0.050.1173六氯丁二烯- 0.2- 174六氯环戊二烯- 0.1-175六氯萘- 0.2- 176六氯乙烷- 10- 177氯1- - 178氯苯- 50- 179氯丙酮4- - 180氯丙烯- 24 181β-氯丁二烯- 4- 182氯化铵烟- 1020183氯化苦1- - 184氯化氢及盐酸7.5- -185氯化氰0.75- - 186氯化锌烟- 12 187氯甲甲醚0.005- - 188氯甲烷- 60120 189氯联苯(54%氯)- 0.5- 190氯萘- 0.5- 191氯乙醇2- - 192氯乙醛3- - 193氯乙酸2- - 194氯乙烯- 10- 195-氯乙酰苯- 0.3- 196氯乙酰氯- 0.20.6 197马拉硫磷- 2- 198马来酸酐- 12199吗啉- 60- 200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按苯溶物计)- 0.2-201镍及其无机化合物(按Ni计)202钼及其化合物(按Mo计)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 1-钼,不溶性化合物- 6- 可溶性镍化合物- 0.5-可溶性化合物- 4-203内吸磷- 0.05- 204萘- 5075 2052-萘酚- 0.250.5206萘烷- 60-207尿素- 510208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按MnO2计)- 0.15-209铍及其化合物(按Be计)- 0.00050.001210偏二甲基肼- 0.5-21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按Pb计)212氢化锂- 0.0250.05铅尘- 0.05- 213氢醌- 12铅烟- 0.03- 214氢氧化钾2- -215氢氧化钠2- - 216氢氧化铯- 2-217氰氨化钙- 13218氰化氢(按CN计)1- -219氰化物(按CN计)1- - 220氰戊菊酯- 0.05-221全氟异丁烯0.08- - 222壬烷- 500- 223溶剂汽油- 300- 224乳酸正丁酯- 25-225三次甲基三硝基胺(黑索今)- 1.5- 226三氟化氯0.4- -227三氟化硼3- - 228三氟甲基次氟酸酯0.2- -229三甲苯磷酸酯- 0.3- 2301,2,3-三氯丙烷- 60-231三氯化磷- 12232三氯甲烷- 20- 233三氯硫磷0.5- - 234三氯氢硅3- - 235三氯氧磷- 0.30.6236三氯乙醛3- -2371,1,1-三氯乙烷- 900- 238三氯乙烯- 30-239三硝基甲苯- 0.20.5240三氧化铬、铬酸盐、重铬酸盐(按Cr计)- 0.05-241三乙基氯化锡- 0.050.1242杀螟松- 12243砷化氢(胂)0.03- - 244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按As计)- 0.010.02245升汞(氯化汞)- 0.025- 246石腊烟- 24247石油沥青烟(按苯溶物计)- 5- 248双(巯基乙酸)二辛基锡- 0.10.2249双丙酮醇- 240- 250双硫醒- 2- 251双氯甲醚0.005- - 252四氯化碳- 1525 253四氯乙烯- 200- 254四氢呋喃- 300- 255四氢化锗- 0.6- 256四溴化碳- 1.54257四乙基铅(按Pb计)- 0.02- 258松节油- 300-259铊及其可溶性化合物(按Tl计)- 0.050.1260钽及其氧化物(按Ta计)- 5-261碳酸钠(纯碱)- 36262羰基氟- 510263羰基镍(按Ni计)0.002- - 264锑及其化合物(按Sb计)- 0.5-265铜(按Cu计)266钨及其不溶性化合物(按W计)- 510铜尘- 1- 267五氟氯乙烷- 5000- 铜烟- 0.2- 268五硫化二磷- 13269五氯酚及其钠盐- 0.3- 270五羰基铁(按Fe计)- 0.250.5271五氧化二磷1- - 272戊醇- 100-273戊烷(全部异构体)- 5001000274硒化氢(按Se计)- 0.150.3275硒及其化合物(按Se计)(不包括六氟化硒、硒化氢)- 0.1- 276纤维素- 10-277硝化甘油1- - 278硝基苯- 2-2791- 硝基丙烷- 90- 2802- 硝基丙烷- 30-281硝基甲苯(全部异构体)- 10- 282硝基甲烷- 50-283硝基乙烷- 300- 284辛烷- 500- 285溴- 0.62286溴化氢10- - 287溴甲烷- 2- 288溴氰菊酯- 0.03- 289氧化钙- 2- 290氧化镁烟- 10- 291氧化锌- 35292氧乐果- 0.15- 293液化石油气- 10001500294一甲胺- 510295一氧化氮- 15- 297乙胺- 918296一氧化碳298乙苯- 100150非高原- 2030299乙醇胺- 815高原300乙二胺- 410海拔2000~3000m20- - 301乙二醇- 2040海拔>3000m 15- - 302乙二醇二硝酸酯- 0.3-303乙酐- 16- 304N-乙基吗啉- 25- 305乙基戊基甲酮- 130- 306乙腈- 30- 307乙硫醇- 1- 308乙醚- 300500 309乙硼烷- 0.1- 310乙醛45- -311乙酸- 10203122-甲氧基乙基乙酸酯- 20-313乙酸丙酯- 200300314乙酸丁酯- 200300315乙酸甲酯- 200500316乙酸戊酯(全部异构体)- 100200317乙酸乙烯酯- 1015318乙酸乙酯- 200300 319乙烯酮- 0.8 2.5320乙酰甲胺磷- 0.3-321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5- 3222-乙氧基乙醇- 1836323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 30- 324钇及其化合物(按Y计)- 1-325异丙胺- 1224326异丙醇- 350700 327N-异丙基苯胺- 10- 328异稻瘟净- 25329异佛尔酮30- - 33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0.050.1331异氰酸甲酯- 0.050.08332异亚丙基丙酮- 60100333铟及其化合物(按In计)- 0.10.3334茚- 50-335正丁胺15- - 336正丁基硫醇- 2-337正丁基缩水甘油醚- 60- 338正庚烷- 5001000339正己烷- 100180(二)粉尘接触限值表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序号中文名PC-TW A(mg/m3)序号中文名PC-TWA(mg/m3)总尘呼尘总尘呼尘1白云石粉尘842玻璃钢粉尘3- 3茶尘2- 4沉淀SiO2(白炭黑)5- 5大理石粉尘846电焊烟尘4- 7二氧化钛粉尘8- 8沸石粉尘5-9酚醛树酯粉尘6- 10谷物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4-11硅灰石粉尘5- 12硅藻土粉尘(游离SiO2含量<10%)6-13滑石粉尘(游离SiO2含量<10%)3114活性炭粉尘5-15聚丙烯粉尘5- 16聚丙烯腈纤维粉尘2-17 聚氯乙烯粉尘5 - 18 聚乙烯粉尘 5 - 19铝尘铝金属、铝合金粉尘3-20麻尘(游离SiO2含量<10%)亚麻1.5 - 氧化铝粉尘4-黄麻 2 - 苎麻 3 - 21 煤尘(游离SiO2含量<10%) 4 2.5 22 棉尘1 - 23 木粉尘 3 - 24 凝聚SiO2粉尘 1.5 0.5 25膨润土粉尘 6 - 26皮毛粉尘8-27 人造玻璃质纤维玻璃棉粉尘 3 - 28 桑蚕丝尘8 -矿渣棉粉尘 3 - 岩棉粉尘3 - 29 砂轮磨尘 8 - 30 石膏粉尘8 4 31 石灰石粉尘 8 4 32 石棉(石棉含量>10%) 粉尘 纤维0.8 0.8f/ml - - 33 石墨粉尘 4 2 34 水泥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4 1.5 35炭黑粉尘4-36碳化硅粉尘8 4 37 碳纤维粉尘3 -38矽尘 10%≤游离SiO2含量≤50%1 0.7 50%<游离SiO2含量≤80%0.7 0.3 游离SiO2含量>80%0.5 0.2 39 稀土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2.5 - 40 洗衣粉混合尘 1 - 41 烟草尘 2 - 42 萤石混合性粉尘 1 0.7 43 云母粉尘 2 1.5 44 珍珠岩粉尘 8 4 45 蛭石粉尘 3 - 46重晶石粉尘 5 - 47其他粉尘a8-(三)生物因素接触限值(四)常用物理因素接触限值 1.高温作业接触限值表4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 限值(℃)表5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日不是5d,需计算40h等效声级,限值为85 dB(A)。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和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刘黛莉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和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刘黛莉

18
2、未按照现行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采样: ①执行STEL时 a.用STEL代替TWA 不作TWA的采样 b.采样时间不到15min c.不是浓度最高时间段采样
19
②执行TWA : a.样品数太少 b.采样时间跨度小,不能覆盖整个工艺 过程 c.计算有误
20
3、对“空白样品”的理解和操作有偏差 4、采样仪器选择不正确: 例:应根据样品采集所需要流量,正确选择采样 器,要求所用流量应置于流量计的中间刻度。目 前常用的粉尘采样器,流量范围是5~30L/min。 对于粉尘样品的采集,一般需要流量是15L/min是 符合要求的。而对于金属类化合物样品的采集, 一般要求流量为5L/min,若选用5~30L/min的粉 尘采样器则不合适,将会导致采样体积不准。 又例如:用采样流量不是3L/min的冲击式吸收管 采烟 5、采样前不进行流量校正
所谓“代表性”,一是要满足卫生标准的要求。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的职业卫 生容许浓度是工作日内不容许超过的浓度值,时 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8小时工作班内不容许超过 的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15分钟内不容 许超过的平均浓度,最高容许浓度是工作班内任 何一次采样检测不能超过的浓度。
4
为此,卫生部于2004年5月21日又颁布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 质测定》(GBZ 160-2004)两个标准,将于 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5
一、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 值》的理解
1.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 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 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 许接触水平。 2、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作用 ①防止劳动者过量有害物质。 ②是评价工作场所被接触有害物质污染程度 (即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 强调本标准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

工作场所粉尘、毒物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粉尘、毒物职业接触限值

Phenyl ether
苯硫磷(皮) 13.
2104-64-5
EPN(skin)
苯乙烯(皮) 14.
100-42-5
Styene(skin)
吡啶 15.
110-86-1
Pyridine
苄基氯 16. 100-44-7
Benzyl chloride
丙醇 17.
71-23-8
Propyl alcohol
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 dust(total)
3. 茶尘(总尘)
Tea dust(total)
4.
沉淀 SiO2(白炭黑)(112926-00-8) (总尘)
Precipitated silica dust(total)
8
10
4
8
3
6
2
3
5
10
大理石粉尘(1317-65-3)
Antu
氨 2. (7664-41-7)
Ammonia
3. 2-氨基吡啶(皮) 504-29-0
2-Aminopyridine(skin)
氨基磺酸铵 4.
7773-06-0
Ammonium sulfamate
氨基氰 5. 420-04-2
Cyanamide
奥克托今 6.
2691-41-0
Octogen
34. 总尘
Total dust
呼尘
Respirable dust
35. 炭黑粉尘(1333-86-4)(总尘)
Carbon black dust(total)
碳化硅粉尘(409-21-2)
Silicon carbide dust

(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

(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

ICS 13.100C52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1-2007代替GBZ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workplacePart 1:Chemical hazardous agents2007-04-12发布2007-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此次修订将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Z2-2002中相应的内容作废。

本部分与GBZ 2-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a)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卫生标准所采用的概念及其定义,并增加了以下内容:——超限倍数及其应用;——总粉尘、呼吸性粉尘和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定义;——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参考分类、标识及其应用;——致敏性物质的标识及其应用;——经皮标识的应用。

b)对某些标准值进行了调整:——修订了乙腈、乙酸甲酯的接触限值;——增订了百草枯、毒死蜱、氯乙酸、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萤石混合性粉尘呼尘的接触限值。

c)删除了GBZ2-2002中47种粉尘的PC-STEL值和164种化学物质的带*号的PC-STEL值。

d)增加参考致癌性标识59项,致敏性标识9项,经皮标识10项。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苏志、李涛、梁友信、杨磊、王生、张敏、吕伯钦、吴维皑、徐伯洪、刘占元、郑玉新、闫慧芳、陈卫红、谷京宇、杜燮祎、周志俊、夏昭林、何丽华、赵一鸣、黄汉林、缪剑影、刘晓延、张幸、雷玲、朱菊一。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标准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标准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粉尘容许浓度标准。

粉尘容许浓度标准是指在作业
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制值,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这些限制值通常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和粉尘类型进行调整。

在制定粉尘容许浓度标准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是粉尘的种类和来源,
不同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粉尘进行分类和限制。

其次是作业环境的特点,不同的作业环境对粉尘的扩散和浓度有着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是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一些特殊的工作人员可能对粉尘更为敏感,需要对其进行特殊的保护和限制。

在执行粉尘容许浓度标准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其有效性。

首先是
对作业场所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粉尘超标的问题。

其次是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最后是加强对作业场所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粉尘容许浓度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总的来说,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制定和有效的执行措施,才能有效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粉尘污染的防治工作,为工作人员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温度 气压
.
32
最高容许浓度(MAC)
概念:最高容许浓度(MAC)是指任何一次采样均 不得超过的浓度。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 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 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限值。最高浓度的检测应在 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种和操 作地点采集能够代表最高瞬间浓度的空气样品再 进行检测。
.
5
无泵型采样器、滤样器(Air sampler)指以一定的流量 采集空气样品的仪器,通常由抽气动力和 流量调节装置等组成
.
7
术语
6、无泵型采样器(Passive sampler)指利用有毒物质分子扩 散、渗透作用为原理设计制作的、不需要抽气动力的空气 采样器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 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4
.
说明
历史沿革:两个标准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 1.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 2. 《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
1996) 相互配套: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 (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 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 (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
3
术语
1、工作场所(Workplace)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 的全部地点。
2、工作地点(Work Site)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 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换算公式为
293
P
V0 = Vt × —————— ×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pecifications of air samplingfor hazardous substances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 159-2004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芳和梁禄。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表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允许浓度

表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允许浓度
100-37-8
2-Diethylaminoethanol(skin)

50
100*
86.
二乙撑三胺(皮)
111-40-0
Diethylene triamine(skin)

4
10*
87.
二乙基甲酮
96-22-0
Diethyl ketone

700
900
88.
二乙烯基苯
1321-74-0
Divinyl benzene

20
40*
62.
3,3-二甲基联苯胺(皮)
119-93-7
3,3-Dimethylbenzidine(skin)


63.
二甲基乙酰胺(皮)
127-19-5
Dimethyl acetamide(skin)

20
40*
64.
二聚环戊二烯
77-73-6
Dicyclopentadiene

25
50*
65.

1
2.5*
78.
二硝基甲苯(皮)
25321-14-6
Dinitrotoluene(skin)

0.6*
79.
4,6-二硝基邻苯甲酚(皮)
534-52-1
4,6-Dinitro-o-cresol(skin)

0.6*
80.
二氧化氮
10102-44-0
Nitrogen dioxide

5
10
81.
二氧化硫

600
900
53.
2-N-二丁氨基乙醇(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8-38-3
Xylene(all isomers)

50
100
58.
二甲苯胺(皮)
121-69-7
Dimethylanilne(skin)

5
10
59.
1,3-二甲基丁基醋酸酯
(仲-乙酸己酯)
108-84-9
1,3-Dimethylbutyl acetate
(sec-hexylacetate)

7446-09-5
Sulfur dioxide

5
10
82.
二氧化氯
10049-04-4
Chlorine dioxide

0.3
0.8
83.
二氧化碳
124-38-9
Carbon dioxide

9000
18000
84.
二氧化锡(按Sn计)
1332-29-2
Tin dioxdie,as Sn

2
5*
85.
0.4


72.
二氯二氟甲烷
75-71-8
Dichlorodifluoromethane

5000
7500*
73.
二氯甲烷
75-09-2
Dichloromethane

200
300*
74.
1,2-二氯乙烷
107-06-2
1,2-Dichloroethane

7
15
75.
1,2-二氯乙烯
540-59-0
300
450*
60.
二甲基二氯硅烷
75-78-5
Dimethyl dichlorosilane
2


61.
二甲基甲酰胺(皮)
68-12-2
Dimethylformamide(DMF)(skin)

20
40*
62.
3,3-二甲基联苯胺(皮)
119-93-7
3,3-Dimethylbenzidine(skin)
1


9.
倍硫磷(皮)
55-38-9
Fenthion(skin)

0.2
0.3
10.
苯(皮)
71-43-2
Benzene(skin)

6
10
11.
苯胺(皮)
62-53-3
Aniline(skin)

3
7.5*
12.
苯基醚(二苯醚)
101-84-8
Phenyl ether

7
14
13.
苯硫磷(皮)
2104-64-5
EPN(skin)

0.5
1.5*
14.
苯乙烯(皮)
100-42-5
Styene(skin)

50
100
15.
吡啶
110-86-1
Pyridine

4
10*
16.
苄基氯
100-44-7
Benzyl chloride
5


17.
丙醇
71-23-8
Propyl alcohol

200
300
18.
丙酸
79-09-4
Furan

0.5
1.5*
94.
氟化氢(按F计)
7664-39-3
Hydrogen fluoride,as F
2


95.
氟化物(不含氟化氢)
(按F计)
Fluorides(except HF),as F

2
5*
96.
锆及其化合物(按Zr计)
7440-67-7
Zirconium and compounds,as Zr
107-13-1
Acrylonitrile(skin)

1
2
23.
丙烯醛
107-02-8
Acrolein
0.3


24.
丙烯酸(皮)
79-10-7
Acrylic acid(skin)

6
15*
25.
丙烯酸甲酯(皮)
96-33-3
Methyl acrylate(skin)

20
40*
26.
丙烯酸正丁酯
2-二乙氨基乙醇(皮)
100-37-8
2-Diethylaminoethanol(skin)

50
100*
86.
二乙撑三胺(皮)
111-40-0
Diethylene triamine(skin)

4
10*
87.
二乙基甲酮
96-22-0
Diethyl ketone

700
900
88.
二乙烯基苯
1321-74-0
叠氮酸蒸气
叠氮化钠
Hydrazoic acid and sodium azide
Hydrazoic acid vapor
sodium azide
0.2
0.3




39.
丁醇
71-36-3
Butyl alcohol

100
200*
40.
1,3-丁二烯
106-99-0
1,3-Butadiene
—5Βιβλιοθήκη 12.5*—5
10
97.
镉及其化合物(按Cd计)
7440-43-9
Cadmium and compounds,as Cd

0.01
0.02
98.
汞(7439-97-6)
金属汞(蒸气)
有机汞化合物(皮)(按Hg计)
Mercury
Element mercury(vapor)
Mercury organic compounds(skin)as Hg
0.02


63.
二甲基乙酰胺(皮)
127-19-5
Dimethyl acetamide(skin)

20
40*
64.
二聚环戊二烯
77-73-6
Dicyclopentadiene

25
50*
65.
二硫化碳(皮)
75-15-0
Carbon disulfide(skin)

5
10
66.
1,1-二氯-1-硝基乙烷

1
2
110.
环氧乙烷
75-21-8
Ethylene oxide
Divinyl benzene

50
100*
89.
二异丁基甲酮
108-83-8
Diisobutyl ketone

145
218*
90.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584-84-9
Toluene-2,4-diisocyanate(TDI)

0.1
0.2
91.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皮)
77-58-7
Dibutyltin dilaurate(skin)
94-36-0
Benzoyl peroxide

5
12.5*
103.
过氧化氢
7722-84-1
Hydrogen peroxide

1.5
3.75*
104.
环己胺
108-91-8
Cyclohexylamine

10
20
105.
环己醇(皮)
108-93-0
Cyclohexanol(skin)

100
200*


0.02
0.01
0.04
0.03
99.
钴及其氧化物(按Co计)
7440-48-4
Cobalt and oxides,as Co

0.05
0.1
100.
光气
75-44-5
Phosgene
0.5


101.
癸硼烷(皮)
17702-41-9
Decaborane(skin)

0.25
0.75
102.
过氧化苯甲酰

2
5*
4.
氨基磺酸铵
7773-06-0
Ammonium sulfamate

6
15*
5.
氨基氰
420-04-2
Cyanamide

2
5*
6.
奥克托今
2691-41-0
Octogen

2
4
7.
巴豆醛
4170-30-3
Crotonaldehyde
12


8.
百菌清
1897-45-6
Chlorothalonile
78.
二硝基甲苯(皮)
25321-14-6
Dinitrotoluene(skin)

0.2
0.6*
79.
4,6-二硝基邻苯甲酚(皮)
534-52-1
4,6-Dinitro-o-cresol(skin)

0.2
0.6*
80.
二氧化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