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有毒有害气体不同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的大气污染物会对人体的伤害和影响

不同的大气污染物会对人体的伤害和影响

不同的大气污染物会对人体伤害和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粉尘:主要来源于工业燃煤释放的烟雾颗粒,建筑工地, 裸露土面扬起的尘土,生活垃圾露天堆放。

它们会随着呼吸进入支气管, 沉积在肺组织中, 引起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

②一氧化碳 (CO):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主要在汽油燃烧不充分时, 如停车状态开发动机)、燃煤、农垦烧荒、有机物燃烧等。

它在极低浓度时就对人和动物有很大的毒性, 因为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运载氧的血红蛋白结合, 结合速度比氧气快250倍。

所以, 即使人处于只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环境中, 也会迅速将一氧化碳吸入体内, 遭到可怕的缺氧性伤害。

轻者眩晕, 头疼, 重者脑细胞受到永久性损伤, 甚至窒息死亡。

有心脏病, 贫血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易受到一氧化碳的攻击。

孕妇吸入过量一氧化碳会引起胎儿生长受损和智力低下。

③二氧化硫 (SO2 ):主要来源于燃煤,如发电厂,工厂和民用烧煤,其它工业过程如炼油等。

它可以形成工业烟雾, 高浓度时使人呼吸困难,同时还可以形成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又称气溶胶), 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部, 对肺有直接损伤作用。

④氮氧化物 (NOx):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燃煤发电厂。

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 增加病毒感染的发病率,。

有害气体浓度标准多少

有害气体浓度标准多少

有害气体浓度标准多少有害气体的浓度标准是指在空气中存在的有害气体的最大允许浓度,超过这个浓度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不同的有害气体有不同的浓度标准,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标准。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它是一种常见的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的浓度标准是每立方米空气中不超过30毫克。

一旦一氧化碳的浓度超过这个标准,就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二氧化硫的浓度标准是每立方米空气中不超过60微克。

超过这个浓度标准,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气促等症状。

二氧化氮(NO2)是一种有毒的有害气体,它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危害。

二氧化氮的浓度标准是每立方米空气中不超过40微克。

超过这个浓度标准,会导致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

臭氧(O3)是一种有毒的氧化性气体,它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危害。

臭氧的浓度标准是每立方米空气中不超过160微克。

超过这个浓度标准,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气促等症状。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它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危害。

一氧化氮的浓度标准是每立方米空气中不超过40微克。

超过这个浓度标准,会导致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

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刺激。

氨气的浓度标准是每立方米空气中不超过14毫克。

超过这个浓度标准,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皮肤瘙痒等症状。

总之,不同的有害气体有不同的浓度标准,超过这些标准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防护,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的有害气体,保护自己的健康。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气体是一种不可见但十分重要的物质,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然而,有些气体是有毒害的,可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有毒有害气体是指能够对人体健康或环境生态造成损害的气体,它们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导致头痛、恶心、肺部疾病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1.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但当浓度高于0.5%时,会引起呼吸急促、头痛、嗜睡、恶心和胸痛等症状。

当浓度高于8%时,可以导致昏迷和死亡。

二氧化碳的危害可以通过提高室内通风来预防,定期排除室内二氧化碳以维持安全浓度,同时也可以使用新风系统,增加室内空气的新鲜度。

2.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很强的气体。

当它进入人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阻止氧气的正常运输,导致失重、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和呕吐。

当浓度高于35ppm时,长时间暴露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要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首先要确保燃气设备、热水器和暖气系统等设施的安全性,同时定期清理烟囱和通风管道,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通畅。

3. 甲醛甲醛是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气体,常见于家具和建筑材料中。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甲醛会导致眼睛和鼻子的刺激,头痛、呕吐、胸闷、皮肤过敏和呼吸道疾病。

预防甲醛污染的方法包括购买绿色环保家具和质量可靠的建筑材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气清洁器等。

4.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由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对人体身体健康危害非常大。

长期暴露于氮氧化物会导致肺癌、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

要预防氮氧化物污染,首先要避免使用不良质量的燃烧器具和燃料,同时也要减少使用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步行出行。

5. 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它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当浓度达到20ppm时,就会发出刺激性气味,长期暴露会造成头疼、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和肺部疾病等。

预防硫化氢中毒的方法包括加强燃气设备的安全性,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使用过期的燃料。

有毒有害气体在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

有毒有害气体在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

有毒有害气体在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在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导语:空气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已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有毒有害气体在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有毒有害气体在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并分析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一、什么是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是指在特定浓度下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的气体。

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苯、甲醛等。

这些气体来源广泛,包括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等。

二、有毒有害气体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有毒有害气体在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这些标准对于不同的有毒有害气体有不同的限定值,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中国为例,中国环境保护部制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相关标准,对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进行了明确的限定。

二氧化硫的最高允许浓度为50μg/m3,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4mg/m3。

这些标准旨在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和浓度,减少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三、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气体对不同的人群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然而,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

以二氧化硫为例,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硫环境中会导致呼吸道症状加剧,如咳嗽、气促等;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和肺功能异常等。

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的最高允许浓度对于保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四、有毒有害气体对环境的影响除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毒有害气体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其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①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1.刺激性气体的危害与预防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存在刺激性气体,如电焊、电镀、冶炼、化工、石油等行业。

这些气体多具有腐蚀性,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急性中毒。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

一般以局部损害为主,但也可引起全身反应。

“三酸”蒸气既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皮肤烧伤;长期接触低浓度酸雾,还可刺激牙齿,引起牙齿酸蚀症。

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即易引起损害作用。

如吸入这些气体后,在上呼吸道粘膜溶解,直接刺激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

氮氧化物、光气等水溶性小,它们通过上呼吸道粘膜时,很少引起水解作用,故粘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可继续深入支气管和肺泡,逐渐与粘膜上的水分起作用,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刺激性气体的预防重点,是杜绝意外事故,防止跑、冒、滴、漏,并作好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

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管道化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调节以维持正常操作条件,防止事故发生;提高设备的密闭性,防止金属设备腐蚀破裂;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选用合适的通风方法。

加强个人防护,大量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毒物时,应穿戴耐腐蚀的防护用具,如聚氯乙烯、橡皮制品、橡皮手套、防护眼镜、防护胶鞋等;戴防毒口罩或防护面具;涂皮肤防护油膏。

各种有毒有害气体不同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各种有毒有害气体不同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产品名称:一氧化氮NO其他名称: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itric oxide分子式:NOUN No。

UN 1660CAS No. 10102-43-9产品纯度:99.99%包装说明:4L铝合金钢瓶,8升铝合金钢瓶;40升碳钢瓶,压力不大于3。

5MPa 产品说明:一氧化氮为具有强刺激性窒息气味的黄绿色有毒气体。

一氧化氮主要应用于硅的氧化膜形成、氧化、化学气相淀积、火箭推进剂、标准气、校正气、大气监测标准混合气。

注意事项:一氧化氮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快转变为二氧化氮产生刺激作用。

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

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一氧化氮浓度高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

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

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发生泄漏时,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一氧化氮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切断一氧化氮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操作注意事项:使用一氧化氮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卤素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有毒有害气体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同形式存在,它们对人体以及环境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比如抽烟,室内装修,汽车尾气,火力发电厂的废气等,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危害,在生活中预防这些气体对健康的危害。

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是它却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

一氧化碳通过血液进入人体,占领了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使得氧气进入全身细胞的能力降低,导致缺氧。

在室内烤火、室内燃气灶、燃气水热、室内的烟囱,以及室内的汽车等都可能导致一氧化碳的存在。

可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以防止误食,预防安全问题。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每个人都熟知的气体,但是它也可以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二氧化碳是人体呼出的废气,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密闭的空间或拥挤的人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会升高至危险的水平。

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头晕,恶心,虚弱,心跳加速等症状。

硫化氢(H2S)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它具有刺鼻的臭味,并且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硫化氢在沼气、化学制品企业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中都可能存在,吸入充满硫化氢的空气会影响人的呼吸和代谢系统,引起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一种由火力发电厂、汽车和工业废气产生的有毒气体,经常会在大城市的空气中出现。

这些气体可以导致重度呼吸道疾病并加重已有的疾病。

研究表明,这些气体还可以对环境造成破坏,使植物和动物死亡或生长受到阻碍。

臭氧(O3)臭氧是一种强有力的氧化剂,可以影响到呼吸系统和肺部的功能。

臭氧主要是由汽车废气和工业废气排放而来。

长期暴露于臭氧中会导致咳嗽,喉咙痛和眼睛灼痛等症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总之,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预防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的存在,并通过合适的安全设备和保护,保障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环保,清洁能源和更加环保的交通方式来减少环境上的影响。

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与处置

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与处置

3
优点:操作简单,成本低,效果明 显
4
注意事项:保持通风口畅通,避免 室内空气回流,定期检查通风设备
吸附过滤
1
原理:利用吸 附材料对有毒 有害气体进行 吸附,达到净 化空气的目的
2
吸附材料:活 性炭、硅胶、 沸石等
3
过滤方式:气 体通过吸附材 料,有毒有害 气体被吸附, 净化后的气体 排放到空气中
制定应急处理预 案,包括应急响 应、处置措施、 人员疏散等
定期组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急演 练,提高应急处 置能力
加强有毒有害气 体监测,及时发 现并处置泄漏事 故
建立应急物资储 备,确保应急处 置物资充足
感谢您的观看
4
有毒有害气体防 护措施
防护设备
A
防毒面具:用于保护呼吸 系统,防止有毒气体吸入
B
防护服:用于保护皮肤, 防止有毒气体接触
C
手套:用于保护手部, 防止有毒气体接触
D
防护靴:用于保护脚部, 防止有毒气体接触
E 防护眼镜:用于保护眼睛, 防止有毒气体接触
F
防护帽:用于保护头部, 防止有毒气体接触
安全操作规程
水污染:有毒有害气体进入水体,导致水质 下降,影响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
土壤污染: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土壤,导致土 壤质量下降,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
生态破坏: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到环境中,破 坏生态系统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01
影响生产:有毒有害气体可能导致生产设备损坏,影响生产效率
02
1 佩戴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2 保持通风: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降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3 定期检测:定期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确保安全 4 培训教育:对员工进行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5 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ÑëZ1 ûÝLÓgÂSéìp
SO2
0.3~1
可察觉的最初的SO2
2
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ACGIH)
3
非常容易察觉的气味
6~12
对鼻子和喉部有刺激
20
对眼睛有刺激
50~100
30分钟内最大的暴露浓度
400~500
引起肺积水和声门刺激的危险浓度,延一段暴露时间会导致死亡
45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2小时内昏迷,可能死亡。
1,600tw
T¦ÑëZ1 ûÝLÓgÂSéìp
20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1小时内昏迷并死亡。tw
T¦ÑëZ1 ûÝLÓgÂSéìp
3,200
5至10分钟内头痛、头晕。30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HCN
10
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
10~50
头痛、头晕、眩晕
50~100m
感到反胃、恶心
100~200
暴露在此环境里30-60分钟即引起死亡
NH3tw
T¦ÑëZ1 ûÝLÓgÂSéìp
0~25
对眼睛和呼吸道的最小刺激
25
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ACGIH)
50~100
眼脸肿起,结膜炎,呕吐、刺激喉部
100~500…tw
T¦ÑëZ1 ûÝLÓgÂSéìp
高浓度时危险,刺激变得更强烈,稍长时间会引起死亡tw
T¦ÑëZ1 ûÝLÓgÂSéìp
100
咳嗽、刺激眼球,2分钟后可能失去嗅觉。
200~300
暴露1小时后,明显的结膜炎(眼睛发炎)呼吸道受刺激。
500~700
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中止或暂停),以至于死亡。
1,000~2,000
马上失去知觉,几分钟内呼吸停止并死亡,即使个别的马上搬到新鲜空气中,也可能死亡。
tw
T¦ÑëZ1 ûÝLÓgÂSéìp
各种有毒有害气体不同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气体名称
气体浓度(ppm)
对人体的影响
co
tw
T¦ÑëZ1 ûÝLÓgÂSéìp
50
允许的暴露浓度,可暴露8小时(OSHA)。
200
2至3小时内可能会导致轻微的前额头痛。
400
1至2小时后前额头痛并呕吐,2.2至3.5小时后眩晕。
800
6,400
1至2分钟内头痛、头晕。10至15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12,800
马上无知觉。1至3分钟内有死亡危险。
H2S
0.13
最小的可感觉到的臭气味浓度。
4.60
易察觉的有适度的臭味的浓度。
10
开始刺激眼球,可允许的暴露浓度,可暴露8小时(OSHA、ACGIH)。
27
强烈的不愉快的臭味,不能忍受。
揧更强烈,咳嗽、烧伤喉部,如果快速移到清新空气中,症状会消除
200~700
即使短时间暴露也会死亡
NO2
0.2~1
可察觉的有刺激的酸味。
1
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ACGIH)
5~10
对Hale Waihona Puke 子和喉部有刺激20对眼睛有刺激
50
30分钟内最大的暴露浓度
100~200
肺部有压迫感,急性支气管炎,暴露稍长一会将引起死亡tw
CI2
0.5
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ACGIH)。
3
刺激黏膜、眼睛和呼吸道
3.5
产生一种易觉察的臭味。
15
马上刺激喉部。
30
30分钟内最大的暴露浓度
100~150
肺部疼痛、压感,暴露稍长一会将引起死亡。
NO
25
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
0~50
较低的水溶性,因此超过TWA浓度,对粘膜也有轻微刺激
60~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