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主要危险有害因素3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范DB32∕T 3848-2020

ICS13.100C09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 32/T3848—2020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范Safe operation rules for working in limited space2020-07-29发布2020-08-29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 I 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基本要求 (2)5作业前安全技术要求 (3)6作业中安全技术要求 (5)7作业后安全技术要求 (7)8培训教育 (7)9应急管理 (7)附录A(资料性附录)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示例 (9)I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兴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瑞祥化工有限公司、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柏萍、张丽、马荣胜、朱超、汪丽莉、仇云杰、郁颖蕾、戴辉玉、吉安民、钟李勤、马慧琴、李忠慧。
II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安全技术要求,培训教育,应急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
行政事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参照本标准执行;其他行业有对有限空间专业标准规定的,执行相关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井下作业、核工业辐射及其他辐射伤害的有限作业空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及防范

矸石仓
砸伤、高处坠落
1、人员禁止入内
2、加强工人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设立安全警示牌
中煤仓
砸伤、高处坠落
1、人员禁止入内
2、加强工人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设立安全警示牌
浮选机
窒息
1、人员禁止入内
2、加强工人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1、人员禁止入内
2、加强工人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设立安全警示牌
中煤脱介筛
机械伤害、高处坠落
1、人员禁止入内
2、加强工人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设立安全警示牌
精煤脱介筛
机械伤害、高处坠落
1、人员禁止入内
2、加强工人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名称坑
砸伤、高处坠落
1、人员禁止入内
2、加强工人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设立安全警示牌
分级筛
高处坠落
1、人员禁止入内
2、加强工人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设立安全警示牌
矸石脱介筛
机械伤害、高处坠落
4、设立安全警示牌
精煤泥桶
窒息
1、人员禁止入内
2、加强工人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设立安全警示牌
合介桶
窒息
1、人员禁止入内
2、加强工人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DB32T 3848-2020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范

DB32T 3848-2020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安全技术要求,培训教育,应急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
行政事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参照本标准执行;其他行业有对有限空间专业标准规定的,执行相关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井下作业、核工业辐射及其他辐射伤害的有限作业空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3 安全色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 3787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 3805 特低电压(ELV)限制GB 3836.1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 4053.1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 4053.2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 4053.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 6220 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GB 895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9448 焊接与切割安全GB 12358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T 16556 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 3087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有限空间 limited space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到限制,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形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

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涵洞、地坑、废井、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
储藏室、温室、冷库;
酒糟池、发酵池;
垃圾站;
粮仓、料仓
触电
操作不当触电;
电动机械、电器、电线年久失修
机械伤害
作业期间机械的意外启动
未实施有效的关停
酒糟池、发酵池;
垃圾站;
粮仓
燃爆
可燃性气体爆炸;
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
有限空间中易燃气体或液体的泄漏、挥发;
有机物分级,如生活垃圾、动植物腐败物分解产生的甲烷;
作业过程中引入的,如乙炔气焊产生的一氧化碳;
空气中氧气含量超过了23.5%时,形成富氧环境。
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压力容器;
较高的氧气消耗速度,如过多人员同时在有限空间内作业。
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压力容器;
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涵洞、地坑、废井、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
储藏室、温室、冷库;
酒糟池、发酵池;
垃圾站;
粮仓、料仓
中毒
一氧化碳(CO);挥发性有机溶剂;
硫化氢(H2S)
有限空间内储存的有毒化学品残留、泄漏或挥发;
有限空间内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如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
某些相连或接近的设备或管道的有毒物质渗漏或扩散;
作业过程中产生或引入有毒物质,如焊接、喷漆或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洁。
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压力容器;
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涵洞、地坑、废井、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
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面部或全身青紫、烦躁不安、抽筋、呼吸困难、昏迷、意识丧失、心跳停止等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规章制度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规章制度一、适用范围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工程人员、保洁人员、维修人员等。
对于特殊作业环境的有限空间,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
二、危险识别与评估在进行有限空间危险作业之前,必须对工作环境进行详细的危险识别与评估。
通过对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1.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2)缺氧:有限空间内氧气浓度不足引起窒息;(3)高温:由于密闭空间内难以散热,可能导致高温作业环境;(4)有害物质:如化学品、重金属等;(5)噪音、震动、辐射等。
2.必须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具体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三、作业人员的资质要求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1.必须接受相关岗前培训,了解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规章制度;2.具备相关作业经验,熟悉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操作流程;3.持有有效的操作证书或执照,确保能够安全地进行有限空间危险作业;4.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承受有限空间环境带来的压力。
作业人员必须符合上述要求,否则不得参与有限空间危险作业。
四、作业前准备在进行有限空间危险作业之前,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准备工作,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1.作业环境检查:必须对有限空间内部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明显的危险因素存在;2.通风设备准备: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准备有足够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3.个人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面罩、呼吸器、安全帽、工作服等;4.应急救援措施:必须准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确保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能够及时救援。
以上准备工作必须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前进行,确保作业安全进行。
五、作业过程控制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作业人员的行为,确保作业安全进行。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施工作业前,作业单位要先针对受限空间作业的地点、作业内容制定相应的
施工方案。在方案中要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的职责。对高
风险的受限空间作业(如易燃易爆介质、高毒介质、窒息介质、III级以上高处作
业等)在施工方案中要有安全技术专篇或单独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其中要有
应急救援处置内容,以应对啊突发状况。
=X2’X4’X5’X6’X7’X8’X9’+X1’X3’X4’X5’X6’X7’X8’X9’
则最小径集为 (X2+X4+X5+X6+X7+X8+X9) (X1+X3+X4+X5+X6+X7+X8+X9)
最小割集有8个之多,只要其中1项发生,事故就会发生,说明事故发生的可 能性很大,
造成事故的因素很多。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一、受限空间定义及危险性概述
1、受限空间作业的定义
受限空间作业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相对
密闭、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内进行的,有可能
引
发窒息、中毒、爆炸、火灾的作业。受
限空间作业按照危险作业场所可分为3类:
(1)密闭设备作业,包括各类贮罐、
炉、塔(釜)、管道、烟道、电除尘器、煤气
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管理稍有不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造成严重后果。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系统清洗、置换处理程度、 容器内部结构等因素,还与施工作业单位的资质、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劳动组织 的协调性、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弱等多方面密切相 关。因此,对受限空间作业要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是 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
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中毒
对人体的影响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主要体现在刺激性、化学窒息性及致敏性方面,其主要通过呼 吸吸入、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再经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呼吸、神经、血液等系统及肝脏、 肺、肾脏等脏器造成严重损伤。 ?短时间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有毒物质会引起眼、上呼吸道刺激、中毒性肺炎或肺水肿以 及心脏、[] 肾脏等脏器病变。 ?接触化学性、窒息性有毒物质会造成细胞缺氧窒息。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缺氧窒息
主要来源: ? 有限空间内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 ? 天然气管道泄漏。
对人体的影响: ?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麻痹作用极弱。但极高浓度时排挤空气中的氧,使空气中氧
含量降低,引起单纯性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 25%~30%的体积比时,人出现窒息 样感觉,如头晕、呼吸加速,心率加快,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和行为失调等。若 不及时脱离接触,可致窒息死亡。 ? 甲烷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引起缺氧或中毒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缺氧窒息
导致缺氧的典型物质
4 氩气(Ar)
理化性质: ? 氩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比空气重。 ? 它的性质十分不活泼,既不能燃烧,也不助燃。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缺氧窒息
主要来源: 氩是目前工业上应用很广的稀有气体。 在飞机制造、船舶制造、原子能工业和机械工业领域,焊接特殊金属如铝、镁、铜、 合金以及不锈钢时,往往用氩作为焊接保护气,防止焊接件被空气氧化或氮化。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缺氧窒息
对人体的危害
氧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缺氧会对人体多个系统及脏器造成 影响。氧气含量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
氧气含量(体积 百分比浓度)
19.5% 15%~19.5%
12%~14%
10%~12% 8%~10% 6%~8% 4%~6%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讲座

3.2典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案例
化工:2006年2月20日,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石油管 理局建设集团化建公司所属球罐公司的人到甲醇厂合成 氨装置火炬系统,检查蒸汽伴热系统冻堵情况。当检查 卧式阻火器水封罐罐内是否有漏点时,1人先进入罐内 检查,因罐内充满氮气(合成氨装置已全线停车抢修, 并用氮气对全系统保护,未投入生产)昏迷,另2人随 即下罐救人时也昏倒在罐内,经抢救,3人全部死亡。
机溶剂中毒,爆炸
;
冷藏箱、管道。主要危害因素:缺氧 ; 烟道、锅炉。主要危害因素:缺氧,一氧化碳(CO)
中毒
地下有限空间:
地下室、地下仓库、隧道、地窖。主要危害因素:缺氧 ; 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涵洞、地坑、废井、污水 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主要危害因素: 缺氧,硫化氢(H2S)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 矿井。主要危害因素:缺氧,一氧化碳(CO)中毒, 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爆炸。
3.1事故类型
1. 中毒、窒息
(2)化学窒息性气体 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等气体,能使氧在人的 机体内运送和机体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全身 组织缺氧。大脑对缺氧最为敏感,所以窒息性气体中毒首 先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的一系列症状,如头晕, 头痛,烦躁不安,定向力障碍,呕吐,嗜睡,昏迷,抽搐 等。
地上有限空间:
储藏室、温室、冷库。主要危害因素:缺氧 ; 酒糟池、发酵池。主要危害因素:缺氧,硫化氢(H2S)中毒,可 燃性气体爆炸 ; 垃圾站。主要危害因素:缺氧,硫化氢(H2S)中毒,可燃性气体 爆炸; 粮仓。主要危害因素:缺氧,磷化氢(PH3)中毒,粉尘爆炸; 料仓。主要危害因素:缺氧,粉尘爆炸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导致缺氧的典型物质
2 氮气(N2)
理化性质: 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 微溶于水、乙醇。 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物质保护剂、冷冻剂等。 氮气本身不燃烧。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主要来源: 由于氮的化学惰性,常用作保护气以防止某些物体暴露于空气时被氧所氧化,或用 作工业上的清洗剂,洗涤储罐、反应釜中的危险、有毒物质。
有限空间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引起缺氧窒息的气体种类
1 缺氧
在有限空间内由于通风不良、生物呼吸作用或物质氧化作用,使有限空间形成 缺氧状态,当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9.5%时就会有缺氧危险,导致窒息事故。
2 二氧化碳、氮气、甲烷、氩气、水蒸气和六氟化硫等
这类单纯性窒息气体,本身无毒,但由于它们的存在对氧气有排斥作用,且这 类气体绝大多数比空气重,易在空间底部聚集,并排挤氧空间,而造成进入空 间作业的人员缺氧窒息。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主要来源: 有限空间内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 天然气管道泄漏。
对人体的影响: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麻痹作用极弱。但极高浓度时排挤空气中的氧,使空气中氧
含量降低,引起单纯性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的体积比时,人出现窒息 样感觉,如头晕、呼吸加速,心率加快,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和行为失调等。若 不及时脱离接触,可致窒息死亡。 甲烷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引起缺氧或中毒
导致缺氧的典型物质
3 甲烷(CH4)
理化性质: 甲烷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水。 甲烷是油田气、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在极高浓度时成为单纯
性窒息剂。 甲烷易燃,爆炸极限为5%~15%,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造成人员伤亡。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对人体的影响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主要体现在刺激性、化学窒息性及致敏性方面,其主要通过呼 吸吸入、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再经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呼吸、神经、血液等系统及肝脏、 肺、肾脏等脏器造成严重损伤。 短时间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有毒物质会引起眼、上呼吸道刺激、中毒性肺炎或肺水肿以 及心脏、肾脏等脏器病变。 接触化学性、窒息性有毒物质会造成细胞缺氧窒息。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主要来源
(1)有限空间内长期通风不良,氧含量偏低。 (2)有限空间内存在的物质发生耗氧性化学反应,如燃烧、生物的有氧呼吸等。 (3)作业过程中引入单纯性窒息气体挤占氧气空间,如使用氮气、氩气、水蒸气进 清洗。 (4)某些相连或接近的设备或管道的渗漏或扩散,如天然气泄漏。 (5)较高的氧气消耗速度,如过多人员同时在有限空间内作业。
对人体的影响: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觉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 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等症状,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 昏睡或昏迷状态。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氧气浓度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高浓度,患者可 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对人体的影响: 常压下无毒。当空气中氩气浓度增高时,可使氧气含量降低,人 会出现呼吸加快、 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继之出现疲倦无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等症 状;在高浓度时导致窒息。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
有毒物质种类
1 常见的有毒物质
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系物、磷化氢、氯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气、氰 和腈类化合物、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极高浓度刺激性气体等。 主要来源 (1)有限空间内存储的有毒化学品残留、泄漏或挥发。 (2)有限空间内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如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 (3)某些相连或接近的设备或管道的有毒物质渗漏或扩散。 (4)作业过程中引入或产生有毒物质,如焊接、喷漆或使用某些有机溶剂进行清 洁。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导致缺氧的典型物质
4 氩气(Ar)
理化性质: 氩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比空气重。 它的性质十分不活泼,既不能燃烧,也不助燃。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主要来源: 氩是目前工业上应用很广的稀有气体。 在飞机制造、船舶制造、原子能工业和机械工业领域,焊接特殊金属如铝、镁、铜、 合金以及不锈钢时,往往用氩作为焊接保护气,防止焊接件被空气氧化或氮化。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对人体的危害
氧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缺氧会对人体多个系统及脏器造成 影响。氧气含量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
氧气含量(体积 百分比浓度)
19.5% 15%~19.5%
12%~14%
10%~12% 8%~10% 6%~8% 4%~6%
对人体的影响
最低允许值 体力下降,难以从事重体力劳动,动作协调性降低,容易引发冠心 病、肺病等 呼吸加重,频率加快,脉搏加快,动作协调性进一步降低,判断能 力下降。 呼吸加深加快,几乎丧失判断能力,嘴唇发紫。 精神失常,昏迷,失去知觉,呕吐,脸色死灰。 4~5分钟通过治疗可恢复,6分钟后50%致命,8分钟后100%致命。 40秒后昏迷,痉挛,呼吸减缓,死亡。
统称干冰。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主要来源: (1)长期不开放的各种矿井、油井、船舱底部及下水道。 (2)利用植物发酵制糖、酿酒,用玉米制酒精、丙酮以及制造酵母等生产过程,若发酵桶、 池的车间是密闭的或隔离的,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产生。 (3)在不通风的地窖和密闭仓库中储存蔬菜、水果和谷物等可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4)在有限空间作业人数、时间超限,可造成二氧化碳积蓄。 (5)化学工业中在反应釜内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制造碳酸钠、碳酸氢钠、尿素、碳酸氢胺 等多种化工产品。 (6)轻工生产中制造汽水、啤酒等饮料充以二氧化碳等过程均可生成多量二氧化碳。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
导致缺氧的典型物质
1 二氧化碳(CO2)
理化性质: 二氧化碳别名碳(酸)酐,为无色气体。 比空气重[获取资料咨询微信:ansyingsj1]。 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水溶剂呈酸性,能被碱性溶液吸收而生成
碳酸盐。 二氧化碳加压成液态贮存在钢瓶内,放出时二氧化碳可凝结成为雪花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