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主要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影响分析

主要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影响分析在任何生产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这些因素如果不得到适当的辨识和分析,可能会对生产和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主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辨识和分析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
1.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温度、辐射等。
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对听力和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热伤害或冻伤,辐射可能会对人体细胞产生破坏。
2.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易燃物质等。
有毒物质可能会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脏等器官产生损害,腐蚀性物质可能会对皮肤、眼睛等产生伤害,易燃物质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3.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细菌、病毒等。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会引发传染病的传播,对员工的健康产生威胁。
4.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的运转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切割、夹住、震动、撞击等。
这些机械因素可能会对员工的安全产生威胁。
5.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强度、长时间工作等。
这些心理因素可能会导致员工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的例子,实际工作环境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类型的因素。
1.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评估危险:对辨识出的危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员工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影响。
3.分析影响:对危险因素的可能影响进行分析,比如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产生的影响,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等。
4.采取控制措施: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
比如对有毒物质进行合理的储存和处理,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制定适当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等。
总之,对主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影响分析,是确保工人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和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在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
本文将分别分析以下十个方面的危险危害因素。
一、易燃易爆物质易燃易爆物质是指易于燃烧、爆炸的物质,如天然气、汽油、酒精等。
这些物质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可能会发生燃烧或爆炸,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二、剧毒物质剧毒物质是指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物质,如氰化物、有机磷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在吸入、摄入或接触后,可能会引起中毒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三、高压容器与管道高压容器与管道是指内部装有高压气体的设备,如高压气罐、管道等。
如果设备存在缺陷或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气体泄漏,引起爆炸、中毒等严重后果。
四、机械设备与电器机械设备与电器是指各种机械设备和电器设备,如机床、起重机、电动机等。
如果设备存在缺陷或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
五、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如碰撞、翻车等。
交通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甚至可能引发火灾等其他事故。
六、噪声与振动噪声与振动是指对人体健康和生产设备产生不良影响的声波和振动,如机械噪声、电磁振动等。
长期暴露在噪声和振动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听力损伤、身体疲劳等问题。
七、辐射与电磁污染辐射与电磁污染是指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辐射和电磁波,如X射线、电磁场等。
长期暴露在辐射和电磁污染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身体损伤和其他健康问题。
八、恶劣天气与自然灾害恶劣天气与自然灾害是指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天气和自然现象,如暴雨、洪水、地震等。
这些灾害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阻断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九、火源与热源火源与热源是指能够引发火灾和高温的物质和设备,如火柴、燃气灶、高温炉等。
如果管理不当或操作失误,可能会引发火灾和高温事故,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 ⾃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暴⾬、地质、⾼⽓温和严寒等不良⽓象条件。
1.1 地震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强烈的地震可能造成建筑物和设备装置的破坏,同时使⽣产系统中的CO、H2、N2、H2S、甲醇等危险化学品⼤量泄漏,进⽽引发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事故,并造成⼈员伤亡。
1.2 雷击⼚内有许多充满易燃易爆介质的⼤型贮罐、塔、反应器、换热器、⾼空排⽓管和⾦属管道、电⼒设施、设备等,有可能遭受雷电侵袭破坏,甚⾄引起⽕灾爆炸,伤害⼈员。
1.3 暴⾬该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量824.4mm。
最⼤⽇降⽔量207mm,存放危险品的建筑物和设备,因局部排⽔不畅,有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泄漏、污染环境。
1.4 地质该地区处淮河冲积平原,黄⼟覆盖层较厚,建筑物、设备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坚实程度,如果地质基础不坚固,可能造成建筑物、设备基础下陷,导致设备事故,造成危险物质泄漏,进⽽引发⽕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发⽣。
1.5 ⾼⽓温及严寒该地区属⼤陆性季风⽓候,冬季寒冷⼲燥,夏季炎热。
极端最⾼温度41.5℃,因此在夏季和烈⽇暴晒下,⼀些露天储存的贮罐内的甲醇等易燃易爆有害物质极易挥发泄漏,⽣产⼈员在⾼温环境下⼯作易出现操作失误。
该地区极端最低温度-23.4℃,最⼤冻⼟深度为19cm。
在严寒条件下,某些备⽤或停⽤的输⽔管道及⽔冷换热设备内的积⽔可能会因结冰胀破管道和设备,低⽓温也会造成⼈员冻伤。
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特性合成甲醇⽣产过程中,可能会给安全和健康带来危险危害的主要物质分布如下:煤⽓化、甲醇⽣产装置;⼀氧化碳、⼆氧化碳、氢⽓、硫化氢⽓体、甲醇、硫等;空分装置:氧⽓(液)、氮⽓(液)冷冻装置:丙烯⽕炬系统辅助燃料系统:液化⽓循环冷却⽔站:液氯除盐⽔站:盐酸(30%)、烧碱(40%)循环流化床锅炉点⽕及助燃系统:轻柴油各物质的危害、有害特性如下:2.1 ⼀氧化碳CO【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体【理化性质】⽆⾊⽆臭⽓体。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按评价范围及重点,针对项目工艺布置、生产工艺特点及操作条件,对大竹园铝土矿山(白岩塘矿段)开采、生产过程及操作条件和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如下:1 矿山爆炸物品危害特性两个矿段在矿石开采过程中主要使用乳化炸药和非电雷管等。
1.1乳化炸药的化学性质及危害乳化炸药主要成分为硝酸铵、硝酸钠、乳化剂、石腊、复合腊、沥青、尿素、氯化钾、水等。
爆炸能量较大,爆轰感度较高。
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
受强烈震动也会起爆。
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严禁与强还原剂、强酸、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接触,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2爆破非电雷管危险特性爆破非电雷管的危险特性表现为对火源、高温、高热、震动、冲击及摩擦敏感,易发生爆炸。
同时,在爆破作业过程中,有时采用电磁雷管爆炸能量通过导爆管来引爆非电雷管,电雷管的危险特性表现为对火源、高温、高热、震动、杂散电流、静电、冲击及摩擦等敏感,易发生爆炸。
2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分析2.1冒顶片帮大竹园铝土矿山(白岩塘矿段)矿体的直接底板为铝土岩,遇水软化,岩石力学性质差。
其下伏矿体间接底板为韩家店组泥岩,属较坚硬岩石,岩石力学性质比铝土岩略好,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0.1 MPa,此类岩石经水长期泡浸后可能发生软化。
矿层伪顶为P2l炭质页岩,抗压强度低,抗风化力弱、遇水易软化,对开采构成一定危害。
其次,大竹园组与上覆地层中二叠统梁山组(P2l)页岩或栖霞组(P2q)灰岩呈假整合接触,同时栖霞组(P2q)、茅口组(P2m)溶洞(暗河)发育,至使顶板易发生冒落。
其区内断层有F2、F3、F4,断层的局部破碎带可能影响岩体稳定,易发生矿山不良工程地质作用。
同时由于采掘工程的影响,顶板和周帮矿岩会由于应力的重新分布发生某种变形,以致在某些部位出现裂缝。
同时岩层的节理也在压力作用下逐渐扩大,在此情况下,顶板岩石的完整性就被破坏了。
由于顶板岩石完整性的破坏,顶板下沉弯曲裂缝逐渐扩大,如果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不当,就会发生冒顶片帮,下面是引发冒顶片帮事故的主要原因:1.采矿方法不合理,采掘顺序,凿岩爆破,支护等作业不妥当。
20种岗位危险因素分析

1火焰喷出伤人 2工件摆放无护栏造成灼烫 3防护用品穿戴不合格造成伤害 4热冲时不穿防护用具
6
灼
烫
5热冲零件摆放不齐、摆放超高 6操作者使用焊接工具不当 7砂轮打磨零件不戴防护镜,造成灼烫
6
灼
烫
8钢管圈弯加热时防护用品穿戴不和格造成灼烫 9电焊产生火花造成灼烫
1工作时操作不当 2天然气管道泄露引起火灾 3天然气压力达不到造成管道爆炸发生火灾 4装配作业使用易燃易爆清洗剂使用造成火灾 5加热作业时操作不当发生火灾 6焊接场区有易燃物品
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1喷头甩开伤人2放置零件时倾斜造成砸伤3锤柄飞出4使用角磨机防护用具穿戴不当5使用手锤扁铲去毛刺飞溅造成伤害6安装模具无托架模具坠落造成砸伤7吊装模距零件时坠物砸伤8运转工件时造成坠物伤害9毛坯零件超高摆放造成坍塌砸伤10机床零件松动造成物体打击11搬运零件造成伤害12运转过程中坠物砸伤1车辆刹车仪表等出现故障造成人员伤害2驾驶人员未经培训未持证驾驶3厂内车辆行驶过快造成人员伤害1操作者失误造成伤害2炉门升降机构不灵活造成机械伤害3与天车配合不当造成伤害4操作者失误造成伤害5炉门升降机构不灵活造成机械伤害6与天车配合不当造成伤害7运送工件小车异常造成车辆伤害8翻转工件无支垫造成伤害9机床异常未检修10多人操作配合不当11剪刀机无防护栅栏12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机械伤害13电气开关失灵造成连冲发生伤害14传动装置失灵造成伤害序号12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产生的原因15未使用专用工装器具造成机械伤害16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造成机械伤害17不按规定操作18模具安装不当造成机械伤害19剪板机刀片安装不牢造成机械伤害20砂轮机无托架21多人操作配合不当22钻床戴手套23立转固定板不牢造成伤害24立转高速铁屑飞溅造成伤害25虎钳夹工件不牢造成伤害26装夹调整工件不紧27装夹材料过长甩弯28高速切屑铁屑飞溅29切屑时不戴防护目镜30防护用具穿戴不当31安全装置损坏失灵32砂轮破损伤人33磨削量过大砂轮裂纹破损伤人34限位调正不当35平磨电磁盘失磁造成机械伤害36冷却液飞溅造成机械伤害37换砂轮平横调整不到位造成机械伤害1钢丝绳磨损超标断裂2起重设备吊装工件时钢丝绳断裂3压床卷扬失灵造成起重伤害4行车吊物不稳5吊物超重6重物下落7工作现场周围环境乱8翻转工件斜拉歪吊造成机械伤害34机械伤害起重伤害9操作失误造成伤害10钩头磨损造成伤害11吊物时站在工件下方12吊装工件时倾斜造成起重伤害13吊物上面站人1电器设备路线短路2电源开关漏电造成触电3小车无接地保护造成触电4接地线外露5开启墙壁照明灯时触电6操作者未穿绝缘鞋造成伤害7驾驶室照明触电8手电动工具防护装置失灵9开启墙壁照明灯时发生触电10设备电器线路松动老化11焊机接地线松动漏电12焊机电路线绝缘老化漏电造成触电13工作地潮湿漏电造成触电14焊把损坏造成触电15未穿绝缘鞋绝缘手套造成触电16机床线路老化17机床地线松动18电源开关损坏19假设临时线路无人监护无良好接地措
3.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机械伤害、触电、火灾、压力容器爆炸、物体打击、粉尘、噪声等。
1、机械伤害机械伤害为车间生产线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该项目机械设备比较多,在生产线的各个部位都存在着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危险性,如果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不全或损坏、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跟不上,会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造成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是由于设备制造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设计上本身就存在缺陷、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没有或损坏、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及对机械设备的故障不及时维修、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工作等造成的。
常见的有:(1)机械设备制造质量不合格或设计上本身就存在缺陷。
(2)设备控制系统失灵,造成设备误动作,导致事故发生。
(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便立即停车台机械设备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引发事故。
(4)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或在运输、安装过程中被拆除等。
(5)机械设备有故障不及时排除,设备带有故障运行。
(6)在机械运转中从事清理卡料、修理等工作。
(7)在检修时,机械装置突然被人随意启动;不具备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其他人乱动机械设备。
(8)在与机械相关联的不安全场所停留、休息;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区域。
(9)皮带运转过程中清理物料,处理故障,发生皮带卷人伤害:人接触传动部位(加油、清理、处理故障等),皮带突然启动伤人。
(10)违章操作,穿戴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服装进行操作。
2、触电在生产过程中,电力设备较多,操作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因此,触电事故也是生产线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危险因素。
对于触电事故的防范决不可掉以轻心。
触电危险的分布极广,凡是用到电气设备的和有电气线路通过的场所触电事故可能发生的场所。
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没备缺陷、设计不周等技术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引起的,常见的有:(1)电线、电气设施的绝缘或外壳损坏、设备漏电,一些设备由于绝缘老化、接地失灵、线头裸露等原因。
生产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生产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了解和分析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些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析。
1.物理危险物理危险主要是指那些与物体的运动、位置和能量有关的危险。
例如,机械设备的运行可能会造成挤压、割伤、摔倒等物理伤害。
此外,高温、低温、辐射和噪音等各种物理因素也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损害。
2.化学危险化学危险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品可能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产生潜在的危害。
这些化学品可能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或爆炸性等特性。
例如,使用有毒化学物质的职位(如矿井作业、化工生产)可能会导致中毒或呼吸道疾病。
3.生物危害生物危害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生物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这些生物体可能会引起传染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例如,在农业和养殖业中,工人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动物的粪便或体液,从而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4.火灾和爆炸危险火灾和爆炸危险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是由于燃料和氧气的混合、易燃物料的存储或使用不当、电气设备的故障等原因引起的。
火灾和爆炸不仅可能对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导致生产设备的损坏和生产中断。
5.物料储存和处理危险物料储存和处理危险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物料的存储和处理可能会产生的风险。
例如,存储危险物品时,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可能会导致泄漏、挥发和扩散,从而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对废弃物料的处理不当也可能会对环境和工人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时,企业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这包括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火灾爆炸和物料储存处理等因素进行仔细检查和辨识。
2.评估潜在的风险。
环境污染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

环境污染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威胁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问题。
了解环境污染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环境污染系统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系统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主要危害因素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大气污染物来自于工业排放、交通运输以及燃煤等活动。
它们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二、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另一个重要的危险有害因素。
主要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有害化学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会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破坏水生态系统,影响人类用水安全和健康。
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也是环境污染系统中的重要问题。
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药、化学品和工业废弃物等。
这些污染物会降低土壤质量,对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
四、噪音污染噪音污染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危险有害因素。
噪音来自于交通、工业设备和建筑施工等活动。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听力受损、压力增加等。
五、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是一种严重的环境危害因素。
它主要来自于核能产业、医疗设备和工业应用等。
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物质中会导致辐射病、遗传突变等严重后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持久影响。
以上是环境污染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简要辨识和分析。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 自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自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暴雨、地质、高气温和严寒等不良气象条件。
1.1 地震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强烈的地震可能造成建筑物和设备装置的破坏,同时使生产系统中的CO、H2、N2、H2S、甲醇等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进而引发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
1.2 雷击厂内有许多充满易燃易爆介质的大型贮罐、塔、反应器、换热器、高空排气管和金属管道、电力设施、设备等,有可能遭受雷电侵袭破坏,甚至引起火灾爆炸,伤害人员。
1.3 暴雨该地区夏季多雨,年平均降水量824.4mm。
最大日降水量207mm,存放危险品的建筑物和设备,因局部排水不畅,有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泄漏、污染环境。
1.4 地质该地区处淮河冲积平原,黄土覆盖层较厚,建筑物、设备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坚实程度,如果地质基础不坚固,可能造成建筑物、设备基础下陷,导致设备事故,造成危险物质泄漏,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发生。
1.5 高气温及严寒该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
极端最高温度41.5℃,因此在夏季和烈日暴晒下,一些露天储存的贮罐内的甲醇等易燃易爆有害物质极易挥发泄漏,生产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易出现操作失误。
该地区极端最低温度-23.4℃,最大冻土深度为19cm。
在严寒条件下,某些备用或停用的输水管道及水冷换热设备内的积水可能会因结冰胀破管道和设备,低气温也会造成人员冻伤。
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特性合成甲醇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给安全和健康带来危险危害的主要物质分布如下:煤气化、甲醇生产装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气体、甲醇、硫等;空分装置:氧气(液)、氮气(液)冷冻装置:丙烯火炬系统辅助燃料系统:液化气循环冷却水站:液氯除盐水站:盐酸(30%)、烧碱(40%)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及助燃系统:轻柴油各物质的危害、有害特性如下:2.1 一氧化碳CO【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理化性质】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199.1℃,沸点:-191.4℃,相对密度(水=1):0.79(-252℃),相对密度(空气=1):0.97,引燃温度:-610℃.爆炸极限范围:12.5-74.2%,最小点火能:0.019mJ。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块、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毒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胀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型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维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 30美国TVL-TWAOSHA 50ppm,57mg/m3ACGIH 25ppm,29mg/m32.2 二氧化碳CO2【危险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理化性质】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56.6℃(527kpa),沸点:-78.5℃(升华),相对密度(水=1):1.546(-79℃),相对密度(空气=1):1.53,临界温度:31℃。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
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人进去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气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
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精神功能紊乱等主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 18000美国TVL-TWAOSHA 5000ppm,9000mg/m3ACGIH 5000ppm,9000mg/m3美国TLV-STELACGIH 30000ppm,54000mg/m32.3 氢气【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理化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无毒气体。
分子量:2.016,熔点:-259.2℃,沸点:-252.8℃,相对密度(水=1):0.07(-252℃),相对密度(空气=1):0.07,燃烧热:241.0kJ/mol,临界温度:-240℃.爆炸极限范围:4.1-74.1%,最小点火能:0.019mJ。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存储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时,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的反应。
【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时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气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2.4 硫化氢H2S【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理化性质】无色有恶臭的气体。
熔点:-85.5℃,沸点:-60.4℃,相对密度(水=1):0.07(-252℃),相对密度(空气=1):1.19,临界温度:-100.4℃.爆炸极限范围:5.5-44.0%。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他强氧化剂强烈反应,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健康危害】本品时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
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
极高浓度(1000/㎡以上)时可在数秒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溃疡。
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 10美国TVL-TWAOSHA 20ppm,28mg/m3(上限值)ACGIH 10ppm,14mg/m3美国TLV-STELACGIH 15ppm,21mg/m32.5 甲醇CH3OH【危险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理化性质】无色、有特殊臭味。
闪点:11℃,熔点:-97.8℃,沸点:-64.8℃,相对密度(空气=1):1.11,引燃温度:385℃.爆炸极限范围:4.0-46.0%,最小点火能:0.019mJ。
【危险特性】易燃,与蒸汽或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能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会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甚至昏迷。
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
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衰退。
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 50美国TVL-TWAOSHA 200ppm,262mg/m3ACGIH 200ppm,262mg/m3 [皮]美国TLV-STELACGIH 250ppm,328mg/m3 [皮]2.6 硫磺S【危险类别】第4.1类易燃固体。
【理化性质】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
熔点:119℃,沸点:444.6℃,相对密度(水=1):2,引燃温度:232℃.爆炸下限:35 mg/m3,最小点火能:15mJ。
【危险特性】与卤素、金属粉末等接触剧烈反应。
硫磺为不良导体,在储运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荷,可导致硫尘起火。
粉尘或蒸汽与空气或氧化剂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因其能在肠内部分转化为硫化氢而被吸收,故大量口服可导致硫化氢中毒。
急性硫化氢中毒的全身毒作用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昏迷等。
本品可引起眼结膜炎、皮肤湿疹。
对皮肤有弱刺激性。
生产中长期吸入硫粉尘一般无明显毒性作用。
2.7 氧气(液)O2【危险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
【理化性质】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218.8℃,沸点:-183.1℃,相对密度(水=1):1.14(-183.1℃),相对密度(空气=1):1.43,临界温度:-118.4℃。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舒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全身强制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失明。
2.8 氮气(液)N2【危险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
【理化性质】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209℃,沸点:-195.6℃,相对密度(水=1):0.81(-195.6℃),相对密度(空气=1):0.97,临界温度:-147℃。
【危险特性】惰性气体,有窒息性,在密闭空间内可将人窒息死亡。
如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氮气过量时氧分压下降会引起缺氧。
大气压为392KPa表现爱笑和多言,视、听和嗅觉迟钝,智力活动减弱;在980KPa时,肌肉运动严重失调。
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麻醉作用;上升时快速减压,可发生“减压病”。
2.9 丙烯C3H6【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理化性质】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
闪点:-108℃,熔点:-191.2℃,沸点:-47.7℃,相对密度(水=1):0.5,相对密度(空气=1):1.48,引燃温度:455℃,临界温度:91.9℃。
爆炸极限范围:1.0-15.0%,最小点火能:0.282mJ。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他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