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防治

合集下载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玉米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玉米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玉米赤眼病玉米赤眼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或白色斑点,并且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融合,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如下:(1)选择抗性品种:在选购种子时应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以减少发生率。

(2)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和其他植物残体,避免细菌滋生。

(3)使用农药: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以控制疫情扩散。

2. 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并且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融合,最终导致叶片萎缩。

防治方法如下:(1)选择抗性品种:在选购种子时应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以减少发生率。

(2)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和其他植物残体,避免真菌滋生。

(3)使用农药: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以控制疫情扩散。

3. 玉米花叶病玉米花叶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或白色斑点,并且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融合,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如下:(1)选择抗性品种:在选购种子时应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以减少发(2)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和其他植物残体,避免真菌滋生。

(3)使用农药: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以控制疫情扩散。

二、玉米虫害及其防治方法除了病害外,玉米还容易受到各种虫害的侵袭,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玉米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玉米螟玉米螟是一种昆虫,主要危害玉米幼苗和穗部。

幼苗期叶片被蛀食后会出现白色斑点,穗部则会导致花粒空心、丧失营养价值。

防治方法如下:(1)选择抗性品种:在选购种子时应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以减少发生率。

(2)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和其他植物残体,避免虫卵滋(3)使用农药: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以控制疫情扩散。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同时也是病虫害比较严重的作物之一。

病虫害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效的防治病虫害是保障玉米生产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1. 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玉米成熟期发病。

该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1)田间管理: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在播种时选择健壮的种子,并在整个生长期间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去病叶、病穗等;(2)化学防治:可采用喷施杀菌剂,如多菌灵、乐果等,以控制病症扩散;(3)生物防治:可利用赤霉菌的天敌,如蜘蛛和天敌昆虫等,来减少赤霉菌的繁殖。

3. 玉米立枯病玉米立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玉米的苗期发病。

对抗玉米立枯病的防治措施包括:(1)合理施肥:给予适宜的施肥,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2)密植模式:采用适当的密植模式,增加植株之间的空间竞争,降低病原体的传播;(3)喷洒杀菌剂:可喷洒一些杀菌剂,如螺内酯、菌胺等,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1.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重要虫害之一,主要危害玉米的幼苗和成熟期。

对抗玉米螟的防治措施包括:(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蜘蛛等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2)化学防治:可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如拟除虫菊酯、氯氰菊酯等;(3)机械防治:可利用专门的玉米螟防治器械进行防治,如玉米螟捕杀器等。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的介绍,希望能对玉米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帮助。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甚至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科学有效地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1、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病害,它会使得叶片出现不规则的灰色斑点,导致玉米植株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防治玉米灰斑病,主要有以下措施:(1)选择抗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2)合理施肥,保证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3)定期喷施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4)及时清理病害植株,防止病害扩散。

(1)进行轮作,避免连续种植玉米;(3)加强排水,保持田间湿度适宜;3、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会使外表的玉米籽粒长出白色霉菌,断续散发出刺鼻的臭味。

并且赤霉毒素会严重影响玉米的食用安全性。

防治玉米赤霉病,主要有以下措施:(1)选择耐病品种,坚持轮作;(2)定期喷施药剂,如氯氟沙星、吗啉菌素等;(3)加强玉米贮存管理,保持通风、干燥;1、玉米螟防治(1)在种植初期定期喷洒杀虫剂,如敌敌畏等;(2)利用黄板监测和综合防控技术,进行针对性施药;(3)在玉米种植早期进行防治,避免一旦发生大规模感染时的不必要损失;(4)保持田间卫生,清除玉米上的虫卵和缺口等虫害危险地带。

玉米象虫是玉米上另一种严重的害虫,它喜欢在玉米植株发育的早期阶段进食,使得玉米的生长受到很大影响。

防治玉米象虫,主要有以下措施:(1)在玉米发生前进行除草,避免玉米植株花粉的超量吸引玉米象虫;(2)适时喷洒杀虫剂,如福尔马林、吡虫啉等;(4)及时清理田间杂草,避免玉米象虫的避暑藏身之处。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防治是玉米种植的关键环节,只有科学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玉米高产、优质、安全。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其遭受病虫害危害既能导致产量降低又会影响粮食质量和安全,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来保障玉米的生产。

以下是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病害防治(一)玉米赤霉病1、播种前选用健康种子,避免使用带病种子;2、田间栽培中保持田间良好通风环境,水分控制得当,避免玉米赤霉病菌由空气传播;3、避免连作和轮作中间间隔太短以减少病菌的滋生,种植玉米前不要选择过去几年死亡玉米茎秆清场的田地。

(二)玉米灰斑病1、采取无菌播种、消毒土壤等措施;2、种植抗灰斑病优良品种或使用灰斑病菌侵染率低的种子;3、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玉米草丛,留适当通风间隙,避免过度施肥和灌溉。

(三)玉米叶枯病1、除去死杂草,及时清除同时受害的茎叶和穗部,避免病害扩散;2、采取清理农具消毒,交错种植,用轮作避免同作区内连作。

二、虫害防治(一)玉米飞虱1、采用无农药、无公害的玉米绿色工程方案,其针对飞虱危害特点结合玉米生长习性,采取锄草、中耕、轮作、间作等措施达到控制虫害的效果;2、在玉米套作种植仓鼠豆、芝麻、独脚金等植物可以降低飞虱的密度,减少病害程度;3、在玉米壮苗期适时进行农药防治,防止虫害发生和严重危害,但要保证使用药剂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二)玉米螟1、筑造玉米螟监测站,及时监测玉米田中的虫情,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防治措施;2、采用最小化施药方式,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3、选择早熟品种,注重田间管理和排水施肥等具体措施。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防治不仅需要科学的技术和方案,还需要有关依法治农和农民的素质素养提高,同时建立健全监测和预警系统,才能保障玉米生产安全和稳定。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病虫害是指玉米在生长期间受到病菌和虫害的危害,造成减产或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病虫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1. 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及时处理病害发生地和病菌的积累地,清除死叶、根和秧苗等,并将其烧毁,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2. 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土壤肥力,合理测定和施用主要营养元素,使玉米植株保持强壮和抵抗力。

3.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这有助于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并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4. 合理间作和轮作:通过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顺序和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的间作和轮作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途径,减少病虫害的数量。

5.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的清洁和通风,及时清除杂草,防止病菌和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定期进行病虫害的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迹象。

6. 合理使用农药:对于严重的病虫害,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在使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以避免环境污染和对健康的危害。

7.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害虫的天敌和病原微生物等进行生物防治。

可以引入蜘蛛、寄生菌和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8. 喷洒杀菌药物:在发病初期,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来阻止病害的扩散。

喷洒杀菌药物时,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遵循农药使用的安全和环保原则。

9. 预防性处理:在播种前,可以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浸种、喷洒防病药剂等,以增加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抗性。

10. 均衡施水:恰当的水分管理对玉米的生长和病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均衡施水可以使玉米植株保持足够的水分,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是一个多方面和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方法,以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合理的田间管理和科学的防治技术也有助于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引言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病虫害不仅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还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

因此,科学合理地防治玉米病虫害是保障玉米产量和农民收益的重要措施。

二、玉米病害及防治方法1. 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通过孢子传播。

其症状为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转变为橙红色的锈斑。

防治方法包括:•种植抗锈病品种,选择具有抗锈病基因的玉米品种;•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喷洒合适的杀菌剂,如三唑酮等;•加强对玉米田间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及时清除病残体。

2. 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症状为叶片上出现灰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形成灰色斑块。

防治方法包括:•使用病害抗性强的玉米品种;•病害初期及时喷洒合适的杀菌剂,如多菌灵等;•增强玉米植株的抵抗力,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3. 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霉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病害,对人畜健康有害。

其症状为玉米穗上出现红色霉斑,严重影响玉米的质量。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如赤霉病抗性强的玉米品种;•定期检查玉米田,及早发现病害的迹象;•合理施肥,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条件。

4. 玉米螟害玉米螟是玉米上常见的害虫,其幼虫会侵入玉米植株并破坏叶片和穗部。

防治方法包括:•采用生物防治,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螟害的繁殖;•定期监测玉米田,及时发现并处理螟害的危害;•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如氢氟酸和苯酚等。

三、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1. 综合防治在防治玉米病虫害时,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2. 早期预防预防玉米病虫害的最佳策略是在种植前进行早期预防。

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保持适宜的田间管理等。

3. 定期巡视定期巡视玉米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巡视时要注意观察玉米植株的叶片、茎部和穗部等部位。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就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土壤处理良好的土壤环境对预防玉米病虫害至关重要。

农民在种植前可以通过进行深翻耕地,将病原体和虫卵暴露于阳光下,促使其死亡。

此外,可以施加适量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病虫害能力。

玉米种植地的草坪除草也是非常必要的,避免杂草生长给病虫害提供隐藏的地方。

二、科学种植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距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的密植会增加病害发生的机会,适当稀植可以提供更好的通风条件,降低病虫害传播的风险。

此外,要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抗病虫害性较好的玉米品种种植,提高抗病虫能力。

三、病害监测玉米病虫害的早期监测是及时防治的关键。

农民可以定期巡视田间,观察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特别是叶片是否有凋谢、变黄或者出现斑点,是否有害虫的存在。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四、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有益生物进行玉米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是一种可行的措施。

例如,利用杀虫菌、线虫、寄生性昆虫等进行害虫的控制。

另外,引进或扩大天敌数量,如昆虫寄生蜂、益鸟等,增强害虫的天敌作用,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

五、化学防治在玉米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适量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也是必要的。

农民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品种和剂量,遵循使用说明书上的指导,避免过量施药或者不合理使用农药。

此外,注意农药的喷洒时间和频率,尽量选择在阴天或晴天傍晚时段进行农药喷洒,避免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六、旋作和轮作玉米病虫害的旋作和轮作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将玉米与其他作物进行合理轮作,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长发育环境,减少害虫和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达到防治的效果。

此外,在旋作期间合理利用翻土、消毒等措施,消灭土壤中残存的病原体和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玉米主要的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 玉米稻瘟病稻瘟病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主要表现为病斑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叶面上出现黄褐色至棕褐色的斑点,稍晚期则变为灰黑色,甚至呈黑色水渍状。

防治措施包括:(1) 种植抗性强的品种;(2) 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3) 避免积水,控制地势低洼的田地的发病;(4) 定期喷洒杀菌剂;(5) 轮作种植,减少病菌的传播和繁殖。

3. 玉米花叶病玉米花叶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旗叶和剑叶。

病症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大片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大融合,最终导致叶片干枯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1) 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2) 在播种前进行种子药剂处理;(3) 定期喷洒杀菌剂,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下;(4) 在耕作时保持适当的间隔,便于通风和光照,并促进叶片的干燥。

1.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上最常见的虫害之一,生活阶段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

成虫常在夜间飞行并产卵,幼虫在玉米的茎和叶片上寄生,造成玉米的干枯和减产。

防治措施包括:(1) 种植抗病虫性强的品种;(2) 定期喷洒杀虫剂,特别是在成虫产卵期;(3) 大田管理,包括清理虫巢、采摘幼虫并销毁等;(4) 适当灌溉和施肥,增强玉米植株的抵抗力。

2. 玉米蚜玉米蚜是一类吸取植物汁液的昆虫,寄生在玉米的叶片上,导致叶片变黄、卷曲和干枯。

防治措施包括:(1) 在种植前进行田间清理,消灭虫卵及虫源,减少蚜虫的繁殖;(2) 使用杀虫剂喷雾进行防治;(3) 适时疏叶或修剪,增加通风和光照,减少蚜虫的生存环境。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需要种植抗病虫性强的品种,科学合理的农田管理,包括适时施肥、灌溉、杀菌和杀虫等措施。

定期监测病虫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病虫害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无论春玉米还是夏玉米,晚播、密植、连作、 靠近村庄及地势低洼的地块发病均重。
精品课件
农业防治为主
防治措施
•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经济有 效的措施。
• 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合理密植,降 低田间湿度。施足基肥,适期追肥,氮、 磷、钾肥合理配合。
• 利用该病存在阶段抗病性的特性,适期 早播可避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 适期早播, • 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及时追肥,氮、磷、
钾合理配合施用,尤其是要避免拔节和抽穗期脱肥, 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 注意低洼地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 玉米收获后要及时翻地,将田间病残体翻入土中使其
加速腐烂分解;
• 秸秆不宜作篱笆,不要堆放在田间地头;秸秆做堆肥 时要充分进行高温发酵。
玉米(杂粮) 病虫害防治技术
理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 古强
精品课件
玉米病害
• 玉米大斑病 • 玉米小斑 • 病玉米锈病 • 玉米丝黑穗病 • 玉米黑粉病
精品课件
玉米大斑病
•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重要叶部病害。在我国以东 北、西北和南方山区、华北北部的冷凉玉米产 区发病较重。一般减产15~20%,大发生年减 产50%以上。
精品课件
玉米大斑病常与生理性大斑病区别
• 玉米大斑病病斑呈梭形,病部组织极易 破碎,病部保湿后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
• 生理性大斑病一般不呈梭形,患部病组 织不易破碎,保湿不出现大斑病菌的分 生孢子。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属半 知菌 亚门 真菌 凸脐 蠕孢 属
病原
精品课件
初侵染来源
发病规律
•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 中越冬;
• 病斑一旦遇到潮湿条件就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借助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小斑病可以进行多次再侵染。
精品课件
发病条件
• 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感病杂交种是导致部分地区 该病大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
• 在7-8月份,如果月平均温度在25℃以上、雨 日、雨量多、露水大的年份和地区,小斑病发 生重;
• 种子上和堆肥中尚未腐烂的病菌也能越 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 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 进行再侵染,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内可进 行多次再侵染。
精品课件
发病条件
发病规律
• 感病品种是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 7-8月份温度偏低,多雨高湿,日照不足,均 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
• 北方各玉米产区,6-8月气温大多适于发病, 降雨就成为大斑病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
锰锌等药剂。
精品课件
玉米丝黑穗病
•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 尤其以华北、西北、东北和南方冷凉山 区的连作玉米地块发病较重,
• 发病率2%~8%,严重地块可达60%~70%, 造成严重减产。
• 玉米丝黑穗病是系统性侵染病害 。
• 凡是田间湿度大、植株生长不良的各种栽培措 施都有利于小斑病的发生;
• 小斑病菌对氮肥敏感,如果玉米拔节期肥力不 足发病重;
• 地势低洼、湿度大通风透光差的地块发病重; • 植株生长不良,发病早的病重;此外,由于菌
量的逐渐积累,一般夏玉米比春玉米发病重。
精品课件
农业防治
防治措施
• 利用抗病、优质和高产的玉米杂交种是保证玉米稳产 增收的重要措施。
病斑一般不扩展; • 二是病斑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颜色较深,黄褐色,
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 • 三是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黄色或灰色,无明显边缘,
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 • 前一种为抗病型病斑。后两种为感病型病斑,感病品
种病斑常相互联合使整个叶片发生萎蔫,严重的植株 会提早枯死。
• 天气潮湿或多雨季节,病斑上出现大量灰黑色霉层。 精品课件
诊断要点
• 叶片上有数量较多的黄褐色椭圆形小病 斑,病部有灰黑色霉层。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属半知 菌亚门 真菌, 平脐蠕
孢属
病原
精品课件
初侵染来源 发病规律
• 此病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分生孢子 也可越冬,但存活率很低。
• 因此小斑病菌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上年玉米收 获后遗留在田间、地头和玉米秸垛中尚未腐熟 的病残体。
• 清除菌源,及时 可选用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 液在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 连续2~3次,
• 也可选用10%世高、或70%可杀得、50%扑 海因、50%菌核净等药剂。
精品课件
玉米小斑病
• 玉米小斑病是温暖潮湿玉米栽培区的重要叶部 病害。
• 随着抗病品种的推广,小斑病的发生为害基本 得到控制,但由于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在一 些玉米产区小斑病仍发生严重。
• 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发 病较轻,玉米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 。
• 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叶鞘、苞 叶、果穗和籽粒。
精品课件
叶片发病
症状特点
• 病部初为水渍状斑点,后变为黄褐色。 • 有三种类型: • 一是病斑为坏死小斑点,黄褐色,且有黄褐色的晕圈,
• 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均可感染大斑病。往往从植 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苗期很 少发病,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病菌主要侵染 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叶鞘、苞叶和籽粒
精品课件
叶片发病
症状特点
• 先出现水渍状或灰绿色的小斑点, • 随后沿叶脉方向迅速扩大, • 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 • 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 • 严重发病时,多个病斑相互连片,使植株过早
枯死。 • 田间湿度较大,大雨过后或露水较重时,病斑
表面常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病菌的分生 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精品课件
叶鞘、苞叶和籽粒 发病
症状特点
• 侵染叶鞘、苞叶和籽粒,病斑多呈梭形, 灰褐色或黄褐色。枯死株根部腐烂,果 穗松软而倒挂,籽粒干瘪细小。
• 诊断要点:叶片上出现梭形大斑,病部 有灰黑色的霉状物。
• 大面积实行1~2年轮作可减少发病。
精品课件
药剂防治
防治措施
• 在发病初期适时喷雾,每隔7~10天喷一 次,连续2~3次。
•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 50%硫菌灵胶悬剂600~700倍液、 •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 还可选用10%世高、 • 或50%扑海因、50%敌菌灵、50%菌核净、 • 77%可杀得、50%硫菌灵胶悬剂、70%代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