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历年中考题

合集下载

春望历年中考试题及答案

春望历年中考试题及答案

春望历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A. 城春草木深B. 城春草木荣C. 城春草木盛D. 城春草木茂答案:A2. 春望中“感时花溅泪”的下一句是:A. 恨别鸟惊心B. 恨别鸟飞心C. 恨别鸟惊魂D. 恨别鸟飞魂答案:A3. 春望中“烽火连三月”的下一句是:A. 家书抵万金B. 家书值万金C. 家书值千金D. 家书抵千金答案:B4. 春望中“白头搔更短”的下一句是:A. 浑欲不胜簪B. 浑欲不胜冠C. 浑欲不胜带D. 浑欲不胜巾答案:A二、填空题5.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景象的________。

答案:哀伤与无奈6. 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了诗人对________的深深感慨。

答案:时局动荡和亲人离别7. 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描绘了战乱时期________的珍贵。

答案:家书8. 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形象地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状态。

答案:衰老和忧虑三、简答题9. 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杜甫怎样的情感?答案: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国家破败、时局动荡的深切忧虑和对亲人离别的哀伤之情。

10.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答案:这两句诗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的对比,突出了国家破败与自然生机并存的矛盾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四、阅读理解题11. 阅读春望全诗,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在春望中表达了对国家破败、战乱频仍的深切忧虑,对亲人离别的哀伤,以及对战乱中家书的珍贵和个人衰老的无奈。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诗人展现了一个动荡时代下人民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春望》(杜甫)(含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春望》(杜甫)(含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春望》(杜甫)1.杜甫的《春望》中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2.杜甫的《春望》中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3.杜甫的《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4.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5.《春望》一诗中,“,”两句刻画了诗人老态龙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念家的思想感情。

6.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

7.杜甫《春望》中用拟人手法写自己因时伤怀苦闷沉痛情感的诗句是:,8.《春望》中,“,”一句,采用拟人手法,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9.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10.杜甫的“,”(《春望》)借眼前杂草丛生之态传达了自己忧国伤世的情感。

1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12.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13.45岁的杜甫经历“安史之乱”,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丛生,《春望》中“,”即是这种情形,令诗人心生伤感。

14.杜甫的《春望》中通过描写乐景来反衬诗人悲情的诗句是:“,”。

15.《春望》中借眼前明媚之景抒发诗人忧伤之情的句子是:,16.杜甫在《春望》中用“,”传递自己目睹春城败象的沉痛之情。

17.杜甫的《春望》中,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诗人苍老之态,以及其愁绪不得排解的诗句是:,。

18.杜甫在《春望》中通过“,”两句,我们可以想象到杜甫因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春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春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春望》综合复训练题人教版八年级上中考古诗《春望》综合测试题一、1.默写二、练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1)城:(2)搔:(3)浑:(4)烽火:3.首联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4.颔联寄于,表达之感,运用了的修辞。

5.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6.本文以为线索,表达了诗人之情。

7.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二、练1、诗歌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

“城春草木深”1的“城”指当时的城。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3、本诗首联作者写XXX所见。

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还可以出题赏析望和深)4、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或者这两句请从修辞写法方面赏析)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2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扼要评析。

7、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8、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XXX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墨客在战火连绵时期收抵家信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9、上面对这首诗了解不精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前四句写面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墨客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本人感时3伤世的内心情感。

《春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春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五)春望(6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2.请从描写的角度对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简要赏析。

(3分)
_________
2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开篇一个“深”字写出了都城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景象。

B.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事的内心情感。

C.颈联写尽了离乱之苦,表达了诗人期盼亲人音讯的强烈感情。

D.全诗运用了对偶、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答案:
(五)春望
22. (3分)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哀怨。

“白发”可见愁之深,“搔”欲解愁而愁更愁。

(2分)
或者:动作描写(1分),“搔”,挠,用手指轻刮,诗人手刮白头,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哀怨。

(2分)。

杜甫《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案:一、填空:1. 现实主义 2. 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 感时忧国思家悲己。 安史之乱
7.统领在 “”字中,视野由远到近,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小,由到
杜甫《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春望》历年中考题(附答案)
xx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2分)
二、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5. 伤时、忧国、思家的感情。
6.“连三月”说明战祸之长,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言家书难得,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7.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答:
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
(一)(4分)5.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分)
6.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
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意近即可)(2分)
2.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诗《春望》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诗《春望》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诗《春望》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分)2、'搔'字可不可以换成'梳'?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2分)答案:1.(2分)这里“连三月”写出了战祸之长;“抵万金”以夸张的手法,极言家书难得。

表达了战乱中人们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2.(2分)“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描写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的情怀。

而“梳”指用梳子整理头发,在表达诗人情感和心理方面没有“搔”字深刻、全面,所以不能把“搔”换成“梳”。

试题2:杜甫《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海南省中考题)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_______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思想感情。

(2分)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3分)答案:1、连三月 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2、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地,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表达了詩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试题3: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①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诗,《南征》押韵工整,押韵。

(2分)2.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春望》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

《春望》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

《春望》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41个阅读附答案)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2003年咸宁)春望杜甫(3).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答:(4)、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诗写春望所见。

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

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句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

“国破”的残垣断壁与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

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的赏析。

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答:答案:(3)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4).A(5).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二、(2004•四川)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3)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杜甫《春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题)

杜甫《春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题)

杜甫《春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题)二、阅读(共44分)(一)(共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颔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

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

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10.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分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赏析。

结合诗歌内容,逐项研读选项,找出理解有误的一项即可。

A.有误,首联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不是家悲己的感情。

BCD.正确。

故选:A(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诗歌在尾联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诗人的形象有一个具体的刻画。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

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

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愁苍老的诗人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望历年中考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春望》历年中考题
作者: ??上传者:tomacc??日期:15-08-10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2分)答:
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
61.(2011·辽宁省本溪市)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
60.?(2010·云南省昭通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 ????????????????????????????????????????????????????????????????。

(1分)(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
?
23.(201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 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
?
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
?
二、赏析《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60.?(2010·云南省昭通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

(1分)(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
?23.(201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 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
????????????????????????????????????????????????????????????????????????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2分)
?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61.(2011·辽宁省本溪市)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答案】
65.(2011·湖南省长沙市)古诗文鉴赏(共13分)
(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3.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2分)
【答案】
?
56.(2012·湖北省荆州市)古诗文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来源:]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6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

(2分)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4分)答:
13.(共6分)(1)(2分,每空1分)破深
(2)(4分)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2分)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分)(意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