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宗商品行业区域发展分析报告

我国大宗商品行业区域发展分析报告
我国大宗商品行业区域发展分析报告

我国大宗商品行业区域发展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行业区域分布 (2)

3第二节北京市............................................................................................

一、北京市外贸行业发展现状 (3)

二、原油仍为第一大进口产品 (4)

三、行业发展趋势 (4)

4第三节山东省............................................................................................

一、山东省外贸行业发展情况 (4)

二、山东农产品出口6年领跑全国 (5)

三、行业发展趋势 (7)

第四节珠江三角洲地区行业发展 (7)

一、珠三角外贸行业发展现状 (7)

二、珠三角外贸行业发展特征 (8)

三、珠三角外贸行业发展趋势 (10)

第一节行业区域分布

自2013年开始,我国商品交易市场进入“调整转型年”。亿元市场数量增加,交易额超过9.5万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总量保持8万个。预计2014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超过6000个,交易额超过9.5万亿元,大型市场不断涌现。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不断涌现。截止2014年底,我国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共739家。其中,处于运营状态的市场为661家,处于暂停交易或停业状态的市场为78家。2014年,我国大宗商品现代流通行业总体呈现向规范化、专

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行业整体综合实力与市场主体质量有明显提升。

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行业分布更加广泛,市场数量同比增长37.4%,实物交易规模超过20万亿元。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地区分布

我国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的地域分布,已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中,北京市46家、天津市41家、河北省24家、山西省9家、内蒙古自治区12家、辽宁省31家、吉林省8家、黑龙江省10家、上海市50家、江苏省61家、浙江省59家、安徽省15家、福建省14家、江西省10家、山东省80家、河南省31家、湖北省12家、湖南省25家、广东省73家、广西壮族自治区20家、海南省5家、重庆市17家、四川省16家、贵州省9家、云南省15家、西藏自治区2家、陕西省14家、甘肃省4家、青海省2家、宁夏回族自治区6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7家、香港特别行政区1家。

从地域分布看,市场主要集中于经济水平较高,相对较为发达东部地区,约占全国总量的61.3%。从增长幅度看,东部地区新增市场数量123家,同比增长37.3%;中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同比增长50%;西部地区次之,同比增长38.1%;东北地区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同比增长16.7%。各地域市场数量快速增长的主

要原因,一是传统商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二是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的

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

第二节北京市

一、北京市外贸行业发展现状

北京外贸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是环渤海地区外贸主力。2014年,北京地区

全年外贸规模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4位,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9.7%;在环渤海地区实现的进出口10313亿美元中北京地区占40.3%。

2014年北京地区(包含中央在京单位)累计进出口 2.6万亿元人民币,与2013年相比(下同)下降 4.4%。其中,进口 2.2万亿元,下降 4.7%;出口3829亿元,下降 2.3%;贸易逆差 1.8万亿元,下降 5.2%。以美元计价,2014年北京地区累计进出口4157亿美元,下降 3.3%;其中进口3533亿美元,下降 3.7%;出口624亿美元,下降 1.2%。

从贸易方式来看,2014年北京地区一般贸易进出口2万亿元,同比下降6.9%;加工贸易进出口2912亿元,增长 1.5%;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1392亿元,增长16.8%。从进出口企业类型来看,2014年北京地区国有企业进出口 1.7万亿元,下降2.6%;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878亿元,增长 5.1%;民营企业进出口1375亿元,增长9.9%。主要贸易伙伴上看,2014年北京地区与欧盟(28国)双边贸易规模2884亿元,增长12%;与美国进出口2135亿元,下降 2.9%;与沙特阿拉伯进出口1697亿元,下降14%。

数据来源:北京海关

2010-2014年北京市进出口总值及增长速度

二、原油仍为第一大进口产品

原油仍为北京第一大进口商品。在主要进口商品中,2014年北京地区进口机电产品4791亿元,增长7.8%;高新技术产品1809亿元,微降0.3%。具体来看,进口原油9842亿元,微降0.3%;铁矿砂660亿元,增长 1.7%;汽车1785亿元,增长26.5%;农产品815亿元,下降9%;食品665亿元,下降 6.1%。

成品油出口增长率远高于其他产品。在主要出口商品中,2014年北京地区出口机电产品2328亿元,下降 3.7%;高新技术产品1152亿元,下降8.9%。具体来看,出口手机567亿元,下降17.7%;成品油544亿元,增长10%;钢材193亿元,微降0.3%;纺织服装140亿元,下降12.3%;集成电路111亿元,下降2%。

三、行业发展趋势

海关企业之间不断增进相互信任,充分发挥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作用,便于企业分类管理,和享受海关便捷服务,从而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第三节山东省

一、山东省外贸行业发展情况

2014年外贸市场复苏缓慢的形势下,山东省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全年实

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771.2亿美元,同比增长4%,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47.5亿美元,增长7.9%;进口1323.7亿美元,总量与上年持平。主要出口市场中,对美国、欧盟、东盟和韩国出口分别增长13.2%、8.8%、13.8%和8.9%,

对日本出口下降0.9%。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561.6亿美元,增长1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5.9亿美元,增长18.4%。

2014年山东省出口增幅全国最快,为7.9%,增长率创近三年新高,总额达到1447.5亿美元;进口1323.7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6.8%。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均达到了2位数的增长。特别是进口增速达到18%,反映出山东省注重发挥进口的作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构建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青岛、烟台、日照、潍坊等沿海城市依然是全省的外贸大户,但增幅最快的

却是内陆城市泰安,增长了18.3%。美国仍然为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其次是韩国,借助中韩自贸区建设的利好机遇,山东对韩贸易达到328.8亿美元,增涨了10.4%。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山东对32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47个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也保持了良好态势,增幅分别为7.3%和4%。

2014年山东省各地市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元

地市

进出口出口进口

金额同比(%)金额同比(%)金额同比(%)

青岛4906.8 1.5 2812.1 8 2094.7 -6.2

烟台3240.7 6.7 1806.1 -0.1 1434.6 16.7

日照2134.8 4.1 294.1 22.1 1840.7 1.7

潍坊1092.4 8.9 757.3 5.1 335.2 18.4

威海1018.9 -4.3 698.6 5.2 320.3 -20.1

东营814.1 3 374.3 4.1 439.8 2.1

临沂662.8 13.3 349.8 21.6 313 5.3

济南645.1 8.6 372.4 9.4 272.8 7.6

淄博549 -1.8 343.8 5.7 205.1 -12.2

滨州442.2 -13.9 232.2 5.6 210 -28.4

聊城353.3 -7.7 146.5 17.8 206.8 -20

济宁321.3 -1.1 200.8 -3 120.5 2.3

菏泽216.3 17.8 132.5 22 83.8 11.6

德州215.4 -4 136.8 8.8 78.6 -20.4

泰安182.6 18.3 106.3 25.4 76.3 9.7

莱芜136.2 -12.4 56.5 21.3 79.7 -26.8

枣庄88.5 13.9 70.9 20.7 17.6 -7.1

合计17020.2 2.9 8891 6.8 8129.2 -1 数据来源:山东省商务厅

二、山东农产品出口6年领跑全国

出口商品如机械及设备、运输工具,水海产品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分别同比下降1.8%、8.8%、3.7%。电器及电子产品涨幅最大,达到24.1%。其次为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