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的位置。在绝对意义上理解,区位是指人类活动在地球经纬网上占据的地理位置;在相对意义上理解,区位是指某一人类活动场所与相关人类活动场所的空间关系。

,如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城乡聚落等。

研究人类活动的地理空间选择以及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人类活动空间组织的一般规律。某些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的地理空间选择,即在人类活动已知的条件下,寻找某种人类活动的最优区位,如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某些区位理论则是在空间区位已知的条件下,研究人类活动在特定场所内的最优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即同样的场所对不同的人类活动而言,其区位条件是不同的;区位条件会随时间而变化,即人类活动(区位主体)对空间场所(区位)的要求会随时间而改变,因而要求的区位条件也随之变化。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区位因子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一种新的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一般是指围绕某一组装厂而形成为这一组装厂提供零部件供应的供应商的空间聚集区。

口,机场等;线包括连接点与点的铁路、公路、水路以及空路(航线)等。

交通流可区分为“起终点流”和“区间流”。

产业状况等地域条件,也是交通研究的重要因素。

散指数(dispersion index)表示。

(beta index)(边数/顶点数)表示。

布局于航空港附近并与方便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出入口相连结。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益,促使在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六大特征”:临空指向性,技术先导性,市场速达性,产业聚集性,全球易达性,空间圈层性。

尤其是新的交通干线的铺设,会极大增强沿线区域地理可进入性(交通通达性)。

为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各地的优势,满足国家或地区的需要,而使经济发展在地域上实现合理的分工。

综合体,其形成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力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备等。顾名思义这种资本不能轻易移动,往往具有更新年限和地理惯性。

指第三次科技浪潮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科学技术。它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微电子、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三大基础,以电子计算机、生物制品、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及光纤通讯、海洋工程等为代表。表现出信息化、综合化、分散化、全球化和快速化等特点,具有节能化、节约原材料化、产品高附加值化、知识集约化等职能特征。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市场(运费为零)点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结而成的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

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距离城市愈近的土地,愈有可能由农业利用转为城市利用,即愈接近城市,农业土地利用价值愈低,农业生产也愈粗放,从而使城市边缘地带的农业景观形态呈现出与杜能模式相反的现象,直到城市扩大或发展潜力终止的地带,才由此向外回复杜能模式。

;它是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础,决定了区域工业基本格局。

;在区位论中占次要地位。

(因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促使企业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

纯粹集聚之外的集聚,如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的结果带来的工业集中。

是集聚的反作用力,是由于过度集聚而促使企业趋于分散布局的因子。其作用主要是消除由于集聚带来的地价上升造成的一般土地费、原料保管费和劳动费的上升。

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原料指数>1,使用损重原料;原料指数=1,使用纯原料;原料指数<1,使用遍在原料。

=(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原料指数+1。区位重量>2,使用损重原料;区位重量=2,使用纯原料;区位重量<2,使用遍在原料。

/产品重量。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

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工资水平,同时也体现了

劳动能力的差距。

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如果劳动力成本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力区位的可能性就越大;否则,可能性越小。

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劳动力成本/区位重量。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劳动系数小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进一步也可以说劳动系数越高,工业就会更加向少数劳动廉价地集中。

=单位区位质量的加工价值。加工系数高,工业集聚的可能性也大;相反,集聚的可能性就小。

第四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城镇)、一个集镇,也可以是一个大的居民点。

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某一中心地的中心性可用中心地向其周围地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来度量。

提下,货物在供应者与消费者之间移动的空间范围,通常用经济距离(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来度量。经济距离主要决定于运输费用、运输时间和劳动力成本等要素。

是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为中心地的某种商品和服务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是中心地为供给某种商品和服务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最小限度的门槛销售量时的销售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