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模拟分类汇编古代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20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4月)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分类汇编(4月)古诗鉴赏一、南京市、盐城市2020届高考第二次模拟检测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羌村三首①(其二)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②。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①公元757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
②糟床,榨酒的器具。
9.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
(5分)10.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
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
(6分)二、南师附中扬子中学2020届高考4月月考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怀王道甫①陈亮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才怕暑,又伤秋。
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
【注】①王道甫是陈亮青少年时代的好友,两人志同道合。
登第后,王道甫长期屈居微职,性情志趣也大异于从前。
9.结合全词,词人对友人情意真挚的“怀”是如何体现出来的?(5分)10.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三、苏北七市2020届高考第二次模拟检测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石湖仙·寿石湖居士姜夔松江烟浦,是千古三高游衍佳处。
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
浮云安在,我自爱绿香红舞。
容与,看世间几度今古。
卢沟旧曾驻马,为黄花闲吟秀句。
见说胡儿,也学纶巾欹雨。
玉友金蕉,玉人金缕,缓移筝柱。
闻好语,明年定在槐府。
【注】①石湖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成大的号。
②三高:代指古代隐逸、放达之土。
③鸱夷:春秋时期范蠡功成身退,变姓名为鸱夷子皮。
④卢沟:卢沟桥,金都(今北京)名胜。
乾道六年范成大曾出使金国。
⑤槐府:古代三公的官署或宅第。
9.上阕从哪些方面可看出范成大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练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于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
B.“春蚕食叶响回廊”一句生动贴切地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
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答案】C【解析】词中“又携书剑”展现的是儒雅、刚健、自信的形象,“路茫茫”是写廓之会踏上广阔辽远的应考之路,而不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整句流露出的是诗人的鼓励、赞赏之情,而不是“担忧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①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②。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南宋词人。
②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嘚嘚”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
B.“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境,一词一景,使本不相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
C.“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
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还没有抬起头来,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情状,又表达出词人无限愁苦的心情。
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①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②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③,人间第一枝。
【注】① (pīng):光润而美的样子。
②端须:只该。
③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 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
第三句削弱了梅花孤高的气势,隐含一丝落魄的哀伤;第四句则把梅花之清高孤绝与月亮相匹配。
C. 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幽香。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 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答案】(1)B(2)①通过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清高幽独。
“姿”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清幽高洁的气质。
②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
“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凸显了梅花的高洁。
“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美,加上“雪后”修饰,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烘托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梅花的清高孤绝。
上片第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写梅花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却与高洁的月亮约定日期来做伴,突出了梅花的高洁。
【解析】【分析】(1)B选项“先扬后抑”错误,此处应该是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愿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
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仿真模拟卷1(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兴八首①(其七)杜甫昆明池②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③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本诗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
②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训练水师而凿。
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
③菰: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秋天结实,状如米。
它的种子叫菰米,又名雕胡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汉武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鳞甲耀动于秋风之中,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唯有鸟道可通行,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15.全诗字面无一语及情而又无处不在写情,请结合颈联具体赏析。
(6分)答:14.解析:选B。
“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错,其实是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
15.颈联虽无一字写情,却在具体意象的营造中,把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盛世的缅怀、对个人身世的喟叹交融在一起。
①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莲蓬不采而任其坠,足见兵戈乱离之状。
②黑色的菰米,给人以暗沉之感,暗写诗人心绪的沉重。
③“漂”字,不仅写菰米在水中漂浮,也暗示了诗人飘零蓬转的人生经历。
④“露冷”一语,“冷”字不仅表现了秋天露冷,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寒之感。
⑤“坠粉红”写荷花凋谢,象征着繁华落去,影射了国运的衰颓和自己人至暮年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
(答出三点即可)仿真模拟卷2(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老学庵壁[注]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间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释】武均州:即武巨。
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指洛阳。
朝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墓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
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D(2)①驿道梨花处处盛开,②渲染使者奔驰的热烈气氛,③表达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
【解析】【分析】(1)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故选D。
(2)“驿路梨花处处开”是以景结情,描写寒食时节译路上梨花处处盛开,以盛开的梨花渲染朝陵驿道上使者骑马奔驰的热烈氛围;作者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这里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想象,突出了诗人激动兴奋愉悦畅快的感情;本诗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面作的,以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寄寓着作者对国家中兴收复失地的美好祝愿。
高考语文真题模拟题汇编__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05:诗歌鉴赏【2020年高考】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分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故选A.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江苏省2020届高考模拟试卷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江苏省2020届高考模拟试卷汇编——古诗鉴赏专题江苏省淮安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调研考试三、古诗鉴赏(10分)⒐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⑴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4分)⑵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江苏省淮安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三、古诗鉴赏(10分)⒐⑴(4分)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
(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2分)(乐景的介绍为1分,作者的感受为1分)【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⑵(6分)①惜春之情(1分)。
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1分);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分)。
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
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1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1分)。
③故国之思(1分)。
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1分),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1分),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6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
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2分)江苏省南京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⑴“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答:⑵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其一)杜甫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
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
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
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路难”极言世路多舛:“迷”意为“凄迷”言前途渺茫,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B. 颔联是“却无少壮身,但有羁栖迹”的倒装,表达了人至暮年、只好归隐的无奈。
C. 首联点题,情景并提,颔联承“行路难”,后两联承“登楼”,结构严密,思路清晰。
D. 本诗颔、颈联,先情后景,这样安排与杜甫《春望》中间两联的衔接关系不同。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意为成双成对的新燕,在这春天时节,与往常一样,已经开始衔泥筑巢,准备安家;②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无可安居的感伤之情和对归乡安居的渴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使遭受肢解的酷刑也不改变心志的坚定信念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3)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锦瑟》中的“______和《琵琶行》中的“______”。
【答案】 (1).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2). 岂余心之可惩 (3). 陟罚臧否 (4). 不宜异同(5). 望帝春心托杜鹃 (6). 杜鹃啼血猿哀鸣(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4—15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①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
戏咏。
野次③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
②伯时:指李公麟。
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
③野次:野外。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
B. 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
C. 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
D. 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
15. 引言中的“戏咏”,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琵琶行》中“,”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打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表情达意。
(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反问、比喻的手法形容长桥的形态的一句是“”,运用反问、想象的手法描写通道的美丽的一句是“。
”(3)《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江南曲沈括新秋拂水无行迹,夜夜随潮过江北。
西风卷雨上半天,渡口微吟含晓碧。
城头鼓响日脚垂,天际笼烟锁山色。
高楼索莫临长陌,黄竹①一声无北客。
时平②田苦少人耕,唯有芦花满江白。
注①黄竹:竹篙,代指撑船人。
②时平:太平时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头两句交代季节特征,描写秋风掠过江水,乘夜随江潮到江北的情景。
B.“笼”“锁”描写清晨时分的景象,天边的云烟笼罩着山峰,像要锁住山色一般。
C.“高楼”句写高楼临近大路本该热闹,但因天色尚早、行人稀少而显得寂静。
D.诗歌最后两句用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单、寂寞的意境。
15.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第四句。
(6分)答案:14.D [“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分析错误,最后两句描写的画面没有形成对比。
] 15.①拟人手法。
把江波荡漾的声音说成细吟微唱,说渡口含着一泓碧水,形象生动。
②化静为动。
渡口本是静态,但写渡口微微张开嘴巴,含着碧水,使景物富有动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大特点,如《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夸张、比喻、反问的手法批判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暴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表现听众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 (6分) (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每空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注] 司空曙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贼平”,指公元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率残部逃到范阳,走投无路,自缢身亡,“安史之乱”最终被朝廷平定。
“北归”,指由南方回到故乡,《新唐书》载司空曙为广平人,据考证当在今河北或北京境内,是“安史之乱”的重灾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交代送人北归的原因,抒写自己不能还乡的痛苦。
诗人和友人一起逃到江南避难,如今友人得以回去,自己仍滞留他乡,充满悲凉。
B.颔联上句“生白发”表明时间的漫长。
律诗一般在第三联转折,此诗却在第二联完成“承”“转”,章法上别具一格。
C.颈联“晓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为虚写。
“繁星”句虚拟其晚宿情景。
这一联点明“残垒”。
“故关”,为兵家必争之地,估计也残破不堪了。
D.尾联写寒禽、衰草都将伴着友人的“愁颜”,抒发友人的离愁。
与一、二两联遥相呼应,针线细密,用笔娴熟。
15.《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评此诗“悲调自饶神韵,不必深远。
”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 分)(1)月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借月引发思乡之情,别离之绪。
(2)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强调了这个处世原则。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的诗句是:“,。
”14.D(3 分)(D 项,缩小范围。
尾联不仅抒发了友人的离愁,还抒发了“我”的离愁。
)15.①战后离乱之悲。
首联言世乱,表明送别时间;颈联和尾联的“残垒”、“寒禽”、“衰草”无一不体现战后荒凉的景色。
②对友人的不舍别情。
作者送友人回乡,借环境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③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一个“独”字,表明友人的孤独,同时也暗指友人离开后自己的孤独;尾联的“愁”,是友人之愁也是自己之愁,借友人表达自己的孤独以及思乡之情。
④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颔联作者言自己已“生白发”,又说若是回到故乡只有“青山” 如故,深切体现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每点2 分,答出3点即可,其中第③点情感单独答每条只得1分。
若有其他答案如厌战、人生多舛的感慨等可) [拓展]赠友送别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酌情给分。
①题材特征: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②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送别,有市井朋友送别,有亲人情人送别等。
③情感:a.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b.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c.对友人的安慰和勉励;d.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e.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④常用技法:a.寓情于景,情景交融;b.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c.以乐景衬哀情(反衬);d.想象。
16.(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每题2分)(易错字:(2)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崔珏往西川①李商隐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浣花②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注】①大中元年李商隐途经荆州时,送崔珏前往西川任节度使幕府。
②浣花:西川浣花溪。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发问,紧扣题目,直言“旅愁”,点明了友人西行宦游的情状。
B.颔联用词精当,“吼”“烧”两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所见景象的壮阔之美。
C.颈联运用典故,以卜肆卖卜人和当垆卖酒人的境况劝慰友人,寓意丰富。
D.尾联通过联想“浣花笺”“玉钩”,劝友人到西川任职后赏美景,尽雅兴。
15.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6分)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辛亦疾《破阵子》中“____,____”两句,描写往昔“沙场秋点兵”热烈壮阔的场景。
(2)韩愈《师说》开头明确指出教师职责的两句是“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两句,借景物描写侧面烘托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14.(3分)B(颔联是写诗人想象友人途中所见之景,并非眼前所见,是虚写。
)15.(6分)①送别时的释然。
诗歌开篇问“旅愁”,虽有离情别绪,但全诗语气轻松,不显悲苦。
②畅想中的豁达。
诗中畅想友人将要遇见的一路景观和蜀地风情,达观开朗。
③劝慰友人的乐观。
劝慰友人赴任后赏景题诗,恬然自得。
(每点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6分)(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若耶溪(西施采莲、欧冶铸剑所)李绅岚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浔。
倾国美人妖艳远,凿山良冶铸炉深。
凌波莫惜临妆面,莹锷当期出匣心。
应是蛟龙长不去,若耶秋水尚沈沈。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这首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深情。
B.颌联具体写到美人与匠人,将婉约与阳刚融为一体,扩大了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