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数化BIM建筑设计技术
基于BIM技术重构高职建筑设计专业课程——以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为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3)11-0175-05 收稿日期 2023-03-15摘 要 基于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该文探索如何在高职建筑设计专业课程中融入新的技术,使之更为适应当下时代发展以及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同时,在新时代、新技术的浪潮下,高职建筑设计专业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如何更好地融入新技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创新性,适应当下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与变革,实现技术与技艺相融合的协同育人的终极目标也是该文主要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BIM技术 建筑设计 材料与构造 课程链Abstrac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we explore how to integrate new technologies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make them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era and the learning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and new technologi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integrate new technologies to enhance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adapt to the social demand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fessional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Keywords BIM technology, Architectural design,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Course chain基于BIM技术重构高职建筑设计专业课程——以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为例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on BIM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Taking the Course Building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段文婷 | Duan Wenting曹 亮 | Cao Liang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提高能力为主,是服务于学生职业生涯的一种类型教育。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与施工协同优化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与施工协同优化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通过将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集成到一个数字模型中,实现了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协同优化。
本文将探讨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与施工协同优化的具体应用和益处,以及该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 BIM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BIM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法,它采用了三维、纵向和横向集成的设计思维,实现了设计、施工和运营环节的高度协同。
BIM模型可以为建筑项目提供全面的信息,包括建筑元素的几何形状、材料属性、构造细节、施工工艺等,为项目所有相关方提供了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
BIM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全面性、一体化、可视化和协同性。
全面性指的是BIM模型能够完整、准确地描述建筑项目的各种信息;一体化意味着不同的设计和施工环节可以通过BIM模型进行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可视化使得所有相关方可以通过实时的三维模型来获取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协调设计和施工工作;协同性则是指通过BIM 技术可以实现设计和施工人员之间的高效沟通和协作,避免了信息传递的延迟和失误。
二.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错误,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建筑项目的需求。
具体来说,BIM技术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1. 设计优化:通过BIM模型,设计师可以直观地展示设计方案,包括建筑形态、布局、空间分配等,从而更好地与业主和其他设计师进行沟通和协商。
同时,BIM模型可以进行可视化分析,例如能源模拟、结构分析等,有助于优化设计方案。
2. 碰撞检测:BIM模型可以帮助设计师检测设计中的碰撞问题,例如管道之间的冲突、结构与设备的干涉等。
通过在设计阶段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减少施工阶段的更改和修正,提高整体效率。
3. 施工准备:借助于BIM技术,设计团队可以为施工方提供详细的施工图纸、构造细节和特殊施工要求等。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项目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项目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研究摘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建筑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建筑行业对高效、节能、环保的要求。
如果继续使用原有的施工技术,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成本增加,而且还会降低工程收益。
目前,BIM技术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新型施工技术。
BIM技术可以将建筑项目的三维结构、参数优化过程、成本合理性分析以及施工进度模拟过程可视化展示出来。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项目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研究,可以大大提升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施工成本。
BIM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在建筑的设计阶段,BIM技术可以对各种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高效等目标。
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实现数字化的施工计划,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施工成本。
在运营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维护、保养、改造、拆除等。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项目;数字化设计;仿真随着建筑业的发展,BIM技术在建筑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BIM技术在人行天桥建筑项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选择BIM软件、BIM参数化设计、三维数字化设计和施工周期分解等方面阐述BIM技术在人行天桥建筑项目中的应用。
1建筑项目仿真样例与BIM软件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逐渐向数字化转型。
BIM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作为数字化建筑的核心内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其中,BIM技术的可视化展示和Navisworks软件的协同管理被认为是BIM技术的重要应用。
BIM技术的可视化展示是指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将建筑设计图纸转化为数字模型,并在模型中添加各种信息,包括结构、材料、设备、电气、水暖等。
通过这种方式,建筑师、施工人员和业主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建筑的外观、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从而更好地进行设计和施工。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研究应用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研究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设计和施工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其中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探讨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研究应用,并分析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BIM技术的基本概念BIM技术是一种集成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新型技术。
它利用数字化的建筑模型,将建筑的设计、结构、设备等方面的信息整合到同一个模型中,实现对建筑设计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BIM技术通过三维模型的建立、信息的嵌入和共享,实现了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各个环节的优化和高效。
二、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1. 提高设计效率BIM技术可以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方面的信息整合到同一个模型中,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
设计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进行空间碰撞检测、材料计量等工作,从而提高设计变更的可控性,保证设计效果的一致性。
2. 降低设计错误BIM技术可以模拟建筑的全过程,包括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
设计人员可以在模型中模拟建筑的施工过程,分析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瑕疵,降低设计中的错误率。
3. 提升设计质量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设计过程的可视化和模拟,可以将建筑模型与工程量清单、材料参数等信息进行关联,为设计人员提供更精准的设计数据,从而提升设计质量,减少施工变更,降低成本。
4. 促进设计创新BIM技术可以提供更加直观、真实的建筑模型,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设计探索,实现建筑的多元化和创新性设计。
三、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研究应用1. 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算法研究目前,建筑设计算法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中的热点研究领域。
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算法可以利用BIM技术的数据和模型,根据建筑设计的需求,自动生成建筑外观设计、空间布局设计等方面的方案。
这种算法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多的设计选择,推动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和创新性。
bim设计思路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数字化建筑设计和建造的方法,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提高建筑设计和建造的效率和质量。
BIM的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驱动:BIM的设计思路是基于数据驱动的,即通过建立数字化模型来存储和管理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各种信息和数据。
这些信息和数据可以包括建筑构件、材料、设备、施工计划、成本预算等方面的信息。
2. 协同设计:BIM的设计思路是强调协同设计的,即通过多个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共同完成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各个环节。
BIM软件提供了协同设计的平台和工具,可以实现多人在线协作和实时交流。
3. 参数化设计:BIM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参数化设计的,即通过定义和管理建筑构件和系统的参数和属性,实现建筑设计和建造的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这些参数和属性可以包括尺寸、形状、材料、位置、方向等方面的信息。
4. 可视化设计:BIM的设计思路是强调可视化设计的,即通过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和可视化场景,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展示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各个方面。
这些可视化场景可以包括建筑外观、内部空间、设备布置、施工过程等方面的信息。
5. 可持续性设计:BIM的设计思路是强调可持续性设计的,即通过考虑建筑的能源、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实现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影响可以包括能源效率、碳排放、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信息。
综上所述,BIM的设计思路是基于数据驱动、协同设计、参数化设计、可视化设计和可持续性设计的,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设计和建造的高效、灵活、可适应和可持续的目标。
基于BIM的建筑设计

基于BIM的建筑设计BIM全称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
它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工具,能够有效整合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各个阶段信息,实现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基于BIM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行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本文将从BIM的基本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和优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BIM的基本概念建筑信息模型(BIM)是采用一种数字化的方式对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进行整合的技术。
通过BIM技术,设计师可以将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并且能够在模型中添加各种属性信息,如材料质地、尺寸规格等,从而实现对整个建筑项目的全面管理。
BIM的核心理念是“一次建模,多次应用”,即通过一次建立完整的建筑信息模型,就能够在整个建筑项目的过程中进行多次利用,从设计阶段到施工和维护管理阶段。
这意味着,BIM模型不仅仅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工具,更是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
二、BIM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 三维设计基于BIM的建筑设计能够实现三维模型的设计,设计师可以将建筑物的外观、内部结构、布局等方面都以三维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这对于设计师和业主来说都是非常直观和易于理解的。
通过三维模型,设计师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案,从而更好地进行设计优化和改进。
2. 工程量清单BIM模型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的外观展示,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建筑物的各个部分的属性信息,设计师可以通过BIM技术生成工程量清单,实现对建筑物所需材料和工程量的精确计算,为后续的施工和采购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 碰撞检测在建筑设计中,各个部门的设计方案需要进行协调和整合,而BIM技术能够通过模型的碰撞检测功能快速发现各模型之间的冲突,为设计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变更管理BIM模型能够实现对设计方案的实时更新和记录,设计变更将立即反映在模型中,而且能够追踪变更的历史记录,为设计变更管理提供了便利和可靠的支持。
建筑bim技术方案

建筑bim技术方案建筑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方案BIM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模型的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综合应用技术。
通过将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以三维模型的形式进行数字化表达,BIM 技术实现了多领域、多专业的协同工作,提高了建筑的设计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
在这份技术方案中,我们将介绍建筑BIM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优势以及实施步骤,以期能够对您的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基本原理:BIM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以建筑物的模型为基础,将建筑物的各种信息(包括几何形状、材料、尺寸、空间布局、构件连接方式等)以统一的标准存储在一个共享的数据库中,实现各个专业之间的协同工作。
通过实时更新、模拟和分析,BIM技术能够帮助设计师、工程师和其他相关人员快速理解和评估建筑物的性能和效果。
2. 应用领域: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各个阶段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建筑设计、结构分析、施工管理、设备运维等。
在设计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造型、空间布局、建筑能耗等方面的优化,提高设计效率和项目质量;在施工阶段,BIM 技术可以实现建筑构件的智能化检测、施工进度的实时监控、材料的自动订购等,提高施工效率和工作安全性;在运维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设备的在线监测、故障预警、维护计划的优化等,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 优势:BIM技术相比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方式有许多优势。
首先,BIM技术可以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无缝集成,提高各个阶段的工作效率;其次,BIM技术可以实现多专业之间的协同工作,减少信息传递和数据重复输入的错误;再次,BIM技术可以实现多尺度、多视角的模型展示,帮助设计师、工程师和业主更好地理解和决策;最后,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能耗的模拟和优化,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节能性能。
4. 实施步骤:要实施BIM技术,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BIM平台和数据库,将建筑的各种信息集中管理;然后,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BIM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工作流程;接下来,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BIM实施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最后,需要与项目的其他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BIM技术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
基于BIM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研究杨鹏飞

基于BIM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研究杨鹏飞发布时间:2021-09-13T12:16:20.66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杨鹏飞[导读] 摘要: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建筑业的日益上升,然而人们对建筑结构设计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鸿荣源(深圳)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518000摘要: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建筑业的日益上升,然而人们对建筑结构设计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因此,当前国内建筑市场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优秀、可靠的建筑结构设计存在大量需求。
这就对建筑结构设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使用以BIM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技术,对以往设计过程的难点采用机器处理。
通过有效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避免设计过程中出现失误等积极措施迎接未来市场提出的更高需求。
关键词:BIM;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引言由于建筑领域直接关乎社会大众的安危与舒适度,建筑领域一直处于高速状态进行发展。
但在发展速度过快后逐渐发现很多问题,而且这些凭借传统技术无法实现切实处理,这时建筑领域开始将重点放在BIM技术上,只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灵活落实BIM,就能深入其中找出建筑结构之中隐藏的安全风险,在这些风险完全排除后,社会大众的安危就不会受到威胁,建筑舒适度也会有所增长。
1BIM相关技术综合概述BIM技术是将建筑的各项数据进行信息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建筑设计、建造、管理的新型技术。
该技术由三维建模、信息管理等多种技术支持,完整的搭建了实际项目从建筑设计、施工、后期维护的流程图。
同时在各个环节中,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直接从接收端获取该建筑项目三维模型下的建筑基本信息。
在建筑结果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结构,实际施工进行单独的整理规划,又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协调处理。
对于建筑结构而言,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仅对结构进行设计。
其本身是一项综合多个领域,工作流程复杂的工作过程,需要设计者对于建筑结构系统化的知识具有清楚、深刻的了解。
在设计过程中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对建筑整体结构进行统一规划,从而搭建科学可靠的建筑结构,为后期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参数化BIM建筑设计技术
作者:淮建峰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从我国设计行业存在的问题引发对BIM技术的探讨,对其优势做了研究。
从其使用的几个方面阐述了该技术的优势,综合说明BIM技术是当前提高建筑设计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BIM;建筑设计
我国目前建筑设计技术发展的不足:
第一、技术落后,效率低下。
目前很多设计公司,国企仍然将AutoCAD 作为日常设计工具,实际工作中,在建筑视觉模拟、动态模拟分析、以及网络环境下实现工作状态的模拟只是少数建筑师的试验性方法,并未和工程营建结合成一体,导致在设计意图的表达上无法实现虚拟化体验,在更高层次的虚拟现实环境下方案表现受到限制,不利于建筑方案的完善。
设计工作大量重复,修改图纸,
引起多米罗效应,导致设计效率低下。
第二、缺少共享的建筑数据库。
没有在建筑设计行业建构完备的数字化资源系统,大量的与设计相关的信息没有建立系统的分类和管理,设计师对资料的检索、获取,整理都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复性的研究工作经常在设计过程发生中。
另外,与设计相关的建造信息、市场信息不能被方便的共享和链接到,设计与市场和建造经常发生分离。
第三、工程各环节的分离。
常常看到为了吸引甲方,设计部门会作出一些华丽的效果图,但这样的效果图往往包含着虚假信息,它是靠人的审美主观在主导的,和实际的工程往往出入很大。
例如:一个优秀的建筑其设计图纸与表现可以很平实,而一个糟糕的建筑设计其图纸与表现却可以是充满艺术感。
信息的分离,导致图纸或表现的图面艺术效果并不能传递给最终的建筑。
而BIM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利于建设生产整个过程的价值提高。
BIM技术是未来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我国政府也重视BIM发展,相继有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的重点研究项目《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
一.BIM概念
BIM技术上世纪90年代起源于欧洲,其基本思想是,在计算机上进行建筑设计时,不再是对线段、弧线、圆等基本图元进行操作,而是对带有属性信息的建筑构件进行操作。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运用BIM技术,建筑师作设计的过程,就是建造一个真实建筑的过程。
这个虚拟的建筑模型,包含了大量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特征等信息,是一个包含了建筑全部信息的综合电子数据库。
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智能的建筑模型中,建筑师可以任意的输出平面、剖面、立面,以及各种细部详图、建筑材料、门窗表,还可以输出预算报表、施工进度等等。
二.参数化BIM的实际应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建筑师和事务所开始使用BIM软件进行建筑设计。
在F·盖里的事务所中,他们用先进的模拟软件进行整体环境设计和模型制作,他们的施工图数据完全是从已完成的数字模型中获得的。
他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整个结构技术参数和图纸绘制都是在这种计算机的辅助下建立模型完成的。
这个博物馆的外观钛金属板,是利用CNC刨槽机铣出来聚苯乙烯板模型,然后送到捷克制造工厂里,制作出钢模子,再将这些模子被运到瑞典,将4 mm厚的不锈钢板加热到1815℃,用一个1500 t的压力压到钢模子里形成复合曲面的形态。
他在设计时,先作出纸模型,然后使用三维空间数字化仪(3D digitizer)将曲面的坐标输入电脑,用 CATIA 软件制作建筑信息模型(BIM)。
CATIA是利用参数驱动来设计模型的。
这是一种约束几何的参数化,用一组参数约束该几何图形的一组结构尺寸序列,参数与设计对象的控制尺寸有显式对应,当赋予不同的参数序列值时,就可驱动达到新的目标几何图形,其设计结果是包含设计信息的模型。
盖里的建筑信息模型不仅应用于建造工人的施工过程,在设计阶段也应用与结构和材料的分析,使得表面复杂的面板得到解决。
三.BIM的优势
1. 联动性
用BIM软件,可以从建立模型开始,即时获得建筑模型的各个方面的信息,比如设计出一个建筑平面,切换视角,即可看到建筑的剖面和里面以及三维立体模型,同时可以生成施工图,材料表,造价表等。
如果要改动其中一个数据,那么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数据也会联动,保证了建筑模型的精确性。
笔者本人做一个上海中心的建筑模型,利用revit体量建模,定义各个构件的参数,之后,移动了曲面的其中一个节点,则该模型的立面、剖面、平面数据同时发生的了变化,图纸里的标注尺寸也相应改变,再重新生成渲染图,形成新的模型。
这种联动性让各个专业之间的交流更加清晰,较低层次的任务,例如绘制图纸、文档生成、创建进度表等都是联动生成。
一个建筑设计不同视图的图纸在修改的时候都会自动更新。
2. 5D 管理
通过BIM 5D施工系统快速建立3D 施工模型,将大大减少设计文档错误,从而节约成本。
5D即传统的3D加上时间、成本。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BIM集成,这样就可以分析施工工序的合理性。
5D 施工管理解决方案可以将预算过程中创建的信息分解到生产中,设计、成本、进度三部分相互关联,任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及时自动的反映在另外两个部分。
这将大大缩短评估预算的时间,显著提高预算准确性;可以增强项目施工的可预见性,在施工的初期及早发现问题;设计、预算、进度可以同步获得;而且,在施工的任意阶段,也同样可以通过与3D 模型的关联,保持最新的、准确的造价计算。
这就让设计方、施工方、管理方有了同一沟通的平台,减少误差,保证信息的精确性。
3. 工程周期管理
采用 BIM 技术,从建筑设计开始,创建的就是数字化的建筑信息,可以说,BIM 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建筑信息的创建方式和创建过程。
再应用建筑生命周期管理的相关技术,就可以改变建设工程信息的管理和共享过程,从而实现建筑生命周期管理。
虽然目前国内大部分工程还没有使用 BIM进行工程的管理,建筑设计中创建的数字化模型数据库的核心部分主要还是建筑实体和构件的基本数据。
但不久,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深入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功能会被开发利用,如概预算、进度计划、采购、工程生命周期管理等,一种是整合的形式出现在一个BIM软件中,像是CATIA;一种是其他各个方面的软件共享BIM的模型数据来计算,在各自的工作环节产生出相应的工程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整合到最初的模型中,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
像是目前的revit、archicad等。
两种方法都体现出BIM使用的潜力巨大。
在建筑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唯一的建筑信息模型,包含完整的建筑工程数据。
在北京SOHO项目中,设计师扎哈.哈迪德从设计开始就使用BIM技术,方案设计采用参数化方法完成建筑模型,利用CATIA建模,生成施工图纸,施工过程中使用BIM模型来指导现场施工,同时控制工程的成本、管理,完工后,利用同一BIM模型进行后期的维护,生命中期的管理。
整个过程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最终BIM完成了从设计,施工、成本控制、后期维护、生命周期管理的全过程。
让这个项目成为国内BIM全过程应用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四.结语
目前我国缺乏系统化的、行之有效的 BIM 标准,这些标准包括数据交换标准,BIM 应用能力评估准则,规范 BIM 项目实施流程等。
美国是最先出BIM标准的国家,2002年已经颁布NBIMS,英国,德国也相继出台标准,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建立该标准的国家。
BIM技术在我国设计行业才刚开始实践,我国虽然将BIM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点发展项目,但标准至今未建立起来,这就影响了推广和使用。
另外,BIM作为设计技术的第二次革命,它与以前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思维方式。
必须将原来的二维化思维方式转向三维化。
这样才能提高设计价值,让建筑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 方海. 弗兰克·盖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琳达·格鲁特(美),大卫·王. 建筑学研究方法[M]. 王晓梅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