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教学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画名 画的 尺寸 画的 内容 画的 价值 画家
《乌
塔》
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你 赞成她的做法吗?我们来开个辩论会吧!
正方:乌塔独立生活能力强,值得我们
学习。
反方:乌塔的做法太冒险,我们不能学
她。
(1)模块整合,加深体悟
主题阅读即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 的两篇及多篇文章融合在一个或几个 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学。
略读课文重在阅读能力培养,可以做 拓展阅读的练习。 为了让学生读得快、读得多,可以计时 阅读,也可以采用“群文阅读”。
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
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 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这个自然段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A.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C.举例子、引用、比较
)。
B.列数字、引用、打比方 D.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④拓展阅读,提升能力
不做什么
生字会认就行,词语大致理解即 可,不必细究。 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 感情朗读的指导。 以培养略读能力为重点,一般不 需要做模仿写作的练习。
2.粗化结构 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前的“连 接语”,明确略读的重点,并 在教学中落实。
略读课文的“三读”
一读知大意 二读抓重点
三读谈感受
2. 交流感受
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把 更多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查 找等,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 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角度,也可以选
一个或几个点;可以赏读内容,也可以
略读课文的作用及教学方法

略读课文的作用及教学方法〔关键词〕略读课文;作用;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框架新课程实施以来,人教版教材中安排了部分略读课文,但在实践中,略读课文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学习略读课时教师过于放手,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
二是教师将略读课文的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学生学习的空间小。
因此,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一定要准确定位,体现其应有的价值,“略”出别样风采。
一、略读课文的作用1.巩固迁移。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
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传授阅读方法,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迁移阅读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主要反映了父爱和母爱的深沉宽广、崇高无私,课文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传达思想感情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通过父子对话,交代父亲救儿子的结果,表现父子间的默契和美好的品格。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通过父子、母子的对话,体现父母之爱不同的表达方式。
学习了这两篇精读课文之后,再学习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时,就可引导学生从关注人物对话入手,学习课文。
这样的实践,不仅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将这些阅读方法迁移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2.延伸拓展。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课内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同时,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
如四年级上册课文《卡罗纳》,文前导读提示:“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
”书本中“小泡泡”引导:“课文写得真感人。
我要把《爱的教育》这本书找来读一读。
”课后“资料袋”介绍《爱的教育》内容提要。
教材三次出现《爱的教育》,意在引导师生通过一篇课文阅读整本书,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整合相关内容的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
如学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小木偶的故事》后,介绍学生去阅读姐妹篇《最棒的还是我自己》与《我不是一根木头》。
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略读课文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快速获取文本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包括预测题目、扫视文本、快速定位关键信息和审视细节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理解文本。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
预测题目在略读课文之前,学生可以通过预测题目来引起对课文的兴趣,并在略读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关内容上。
预测题目可通过阅读标题、副标题、图表、插图等来推测。
例如,当学生阅读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时,他们可以预测问题是“环境污染的原因”或“如何保护环境”。
扫视文本在略读课文时,学生应采用扫视的方式快速浏览正文,以获取整体框架和主要观点。
他们可以注意段落开头的主题句,以及标志性词语和标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快速定位关键信息通过扫视文本后,学生需要快速定位并提取关键信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他们可以使用标记、划线或做简短注释来帮助记忆和回顾。
关键信息通常包括人物名称、日期、时间、地点、数字、事件顺序等。
这些信息在后续阅读或后续问题的回答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学生不容忽视。
审视细节尽管略读课文注重整体把握,但细节也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读完整篇文章后,学生可以回顾和审视细节,以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这包括理解复杂词汇、弄清楚特定细节和解读隐含信息等。
学生可以再次阅读相关段落或句子,以确保对细节的理解准确无误。
练习略读为了提高略读能力,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练习。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定时阅读、速度阅读和课堂活动等。
例如,学生可以设定一个时间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阅读和理解一篇文章。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或问题回答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培养他们的略读技能。
总结略读课文是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预测题目、扫视文本、快速定位关键信息和审视细节等方法,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理解课文。
略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适当的练习和课堂活动,以及教师的指导和评价。
语文略读课文教研

摘要:略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讨,旨在为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质量。
一、引言略读课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培养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课文。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本文将从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启示。
二、略读课文的特点1.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略读课文的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形式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这使得略读课文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语言精炼,重点突出略读课文的语言简练,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观点、论证过程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3. 适合快速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通过略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通过略读课文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通过略读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观点、论证过程等,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通过略读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四、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1. 预习导入,激发兴趣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略读课文进行初步了解。
同时,通过多媒体、图片、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快速浏览,把握大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关注文章的主题、观点、论证过程等,把握文章大意。
略读课文

1.把握大意 1.把握大意
把握大意涉及理解能力、思维(概括) 把握大意涉及理解能力、思维(概括)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 训练。 不同的年级,把握大意可以从填空开始, 不同的年级,把握大意可以从填空开始, 抓几个要素,逐步从讲得比较具体到比较简 抓几个要素, 洁。 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把 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问题, 握大意。 握大意。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把握“略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把握“略读”性质
浙江乐清育英学校 俞国平
一、让我们看看小学课本中的“略读”课文【人教 让我们看看小学课本中的“略读”
版】 (一)具体的篇目 三上:槐乡的孩子;我不能失信;听听,秋的声音;找骆驼;一幅名扬 中外的画;香港,璀璨的明珠;狮子和鹿;好汉查理。 三下:珍珠泉;路旁的橡树;想别人没想到的;绝招;妈妈的账单;果 园机器人;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夸父追日
常式一: 常式一:
《乌塔》 乌塔》
常式二: 常式二: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默读下面的课文, 默读下面的课文, 看看讲的是件什么事。 看看讲的是件什么事。 2.想一想,乌塔这 想一想, 样做好不好, 样做好不好,把自己的看 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魏格纳发现了什 么? 2.魏格纳是怎样发 现“大陆漂移”的? 大陆漂移” 3.把你阅读课文的 感受讲给同学听。 感受讲给同学听。
• 阅读教学有语文知识、阅读能力和人 阅读教学有语文知识、
文价值三种取向。略读课文教学要突 文价值三种取向。 出阅读能力取向。 出阅读能力取向。
• 由于老师太熟悉精读教学模式,把略 由于老师太熟悉精读教学模式,
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老师觉得课文 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 很好,怕该教的东西没有教,把略读 很好,怕该教的东西没有教, 课文上成精读课文;人文精神越挖越 课文上成精读课文; 深,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却没有落实。 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却没有落实。
略读课文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心得体会叶圣陶先生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从中可见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
在此次的培训中八中的余倩老师给我们剖析了略读课文教学中的误区,包括:(1)难以割舍,精雕细琢。
(2)置之度外,过度放手。
把略读课文置之度外,将其挤出课堂,让学生自学或作为课外阅读材料,阅读完全任由学生信马由疆的自读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教法单调,缺乏个性。
只满足于解决提示中的问题,忽视文章的特点,一般只立足于教材,很少有拓展和延伸.只重视精读课文的研究不知如何有创意地处理略读教材。
如何教学略读课文,余倩老师给了我们几方面的建议:(1)抓紧提示,突显重点。
(2)巧妙组织,简化指导。
(3)内外结合,拓展积累(查找资料)。
阅读课文的略字一半是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只是需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做略。
一半细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惑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却以熟能生巧,不需要多用心力,智慧随机适肆应,所以叫做略,无论教师与学生都需认清这个意思,在实践方面又需各如其分,做得到家,阅读仪式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略读课文十分重视课内外的拓展延伸,如积累语言、感悟写法、文本补白、情感升华、课外阅读等.因此,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一要适时穿插拓展内容一可以在课前安排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可以在课中结合相关段落的教学进行,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二要灵活安排拓展形式■拓展训练的安排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如举办班团主题活动、辩论会、讨论会等;三要拓宽阅读时空,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学习、学会略读方法.教研中心吴珥彤老师对单元视野下的略读课文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吴老师说要上好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求真、求深。
求真是要在课堂内部求真,把课堂还给学生。
求深是要求老师站位要高,要认真的解读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怎么教学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怎么教学略读课文的结构应该简单明了,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
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或者提取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把握。
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帮助学生在略读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比如,略读课文《小狗和小猫》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小狗的故事”、“小猫的故事”和“两个小动物的友谊”,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是“友谊的重要性”。
3、注重思维,促进思考略读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内容,但也不能忽略思维的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细节、情感和意义,让学生在略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比如,在略读课文《小兔子买萝卜》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小兔子为什么要买萝卜?”、“小兔子是怎么买到萝卜的?”等等,让学生思考文章的情节和意义。
4、鼓励表达,提高写作能力略读课文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因此,在略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供写作的机会。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略读课文的内容,写一篇短文或者小作文,让学生在写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比如,在略读课文《小鸟和小猫》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总之,略读课文教学需要规避误区,简化目标,粗化结构,注重思维,鼓励表达,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略读课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为了充分发掘已学课文的教学价值,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阅读,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比较可以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也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作者、同一内容的不同体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人教版第七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和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的写作方法,从而让学生畅谈感受、研究方法、领悟写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略读是指通过快速浏览阅读材料的方式来获取大致的理解和主要信息。
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略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巧,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获取阅读材料的主旨和关键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略读。
一、语速控制法语速控制是略读中的一项关键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语速来引导学生进行略读,帮助他们快速获取信息。
教师可以先以正常语速朗读一段课文,然后再逐步加快语速,要求学生在适应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通过不断练习,学生可以提高略读的速度,更有效地理解课文。
二、关键词抓取法关键词是课文中最能表达中心思想和核心信息的词汇。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抓取关键词的方式进行略读。
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篇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同时在心中或纸上记录下对课文主题和内容有关联的关键词。
之后,学生可以分享自己记录下的关键词,并互相比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快速获取课文的主旨,还能培养词汇记忆和思维逻辑的能力。
三、预读摘要法预读摘要是一种通过阅读段落开头和结尾句子来快速了解段落内容的方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开始阅读一个新段落之前,先读一下该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句子,然后根据这些句子来猜测段落的主旨和大致内容。
在预读之后,学生再进行整体略读,快速浏览段落,筛选出与预读内容相关的信息。
通过预读摘要的方法,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获取和理解课文的重要信息。
四、画线标记法画线标记是一种通过在课文中标记关键信息和重点句子的方式来进行略读的方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用铅笔或荧光笔画线标记出与主旨和重点相关的内容。
同时,学生可以在课文旁边或课后整理时添加注释和总结。
通过画线标记的方式,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课文的结构和重点,加强对信息的记忆和理解。
总结:略读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以上介绍的语速控制法、关键词抓取法、预读摘要法和画线标记法,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略读,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4.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
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
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三、题目解说: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整体感知:
1、重点拼音:
辄(zhé)吝情(lìn)短褐(hè)箪(dān)瓢屡(lǚ)空晏(y àn)
黔(qián)汲汲(jí)俦(chóu)衔觞(shāng)欤(yú)
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
2、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
3、注意节奏。
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三、再读,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1、重点字词。
何许:什么地方。
许:,处所、地方。
亦:也。
详:形容词作动词,知道。
姓字:姓名。
字: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外改的别名叫“字”。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以:把。
为: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助,无义。
好:喜欢,喜好。
不求甚解(成语):不追求过细的理解。
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会意:
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会:领会,体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置:置备,准备。
而招之:而表顺承。
招之:招待他。
造:往,到。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
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舍不得。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去留,偏意复词,强调,去,指离开。
环堵:房屋四周。
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
穿,破。
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
晏,平静,安逸。
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
终,终了,结束。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不是赞扬的意思。
)它是对传记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不戚戚于贫贱:状语后置。
译为:不因为贫贱而忧愁。
后一句: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译: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其:指黔娄之妻。
兹:连词,起承接作用。
若人:这个人,指五柳先生。
俦:类。
衔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
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
以:连词,来。
志:心志,志趣。
乐,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