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中的联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写作中的联想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文章的源头活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和借鉴必不可少。然而有了生活,读了一些书就能写出好文章来吗?

作家丛维熙与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朋友去海防前线参观,见到大炮口上插着一束鲜花,心中顿时有所触动,回京后写了一篇散文《大炮与鲜花》。这位朋友读了文章后对丛说:“我的生活经验也是够丰富的了,文字功底也并不比你差,你所描写的景物我们一同看到了,为什么你能写出文章来,而我却不能呢?”这位朋友的话的确令人深思。

一些高中生,写不出见解独到,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文句流畅的文章来,甚至一提起笔来就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即使搜索枯肠,勉强成篇,也往往是形成“瘪三”,丑陋难看的八股文。原因究竟是什么?是生活枯燥,知识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看来也不尽然。从他们懂事起到现在,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应当还是不少的。是读书太少,缺少借鉴吗?也并非全是这样,不算他们在小学阶段读过的课文,也不算他们在平时阅读的课外读物,光是中学阶段的课文就近四百篇。四百篇,一个多可观的数字啊!那么既然他们也有生活,有借鉴,又为什么写不出情文并茂的佳作来呢?

我认为,这些高中生写不出好文章,也如丛维熙的那位朋友一样:没有翩翩的联想而文思迟滞。

没有较强的联想能力,生活和写作、读书和写作就会是互不贯通的几潭死水。

没有联想就没有文学,这是高尔基曾经阐述过的道理。古人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就是讲的联想的功夫。

联想,就是把生活经验,书本知识和写作相互贯通,融合为一的过程,它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通过联想,使沉淀的信息复活于心中,昔日的储备浮现于脑际,从而注入笔端,写成文章。

联想,是一面聚焦镜,能帮助作者更好地确立主题。我们的学生平日总认为日常生活平庸无奇,没有色彩,没有文学味。其实,这是把事物看得太单一、太孤立、太静止的原故。世界上的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是发展变化的,是彼此联系的。如果我们对某一事物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由目前到长远地去展开联想,就会从中悟出最本质的东西,发现一种最美的思想,从而将文章主题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联想,它又是点燃记忆仓库的火把,它能帮助作者大大地丰富文章的内容。作者在平时,不同程度地积累了许多来自生活和书本的材料。这些储藏在记忆仓库中的材料,似乎

是无用的,互不相干的,而当被一个偶然的机遇触发的时候,记忆就会被联想的火把点燃而熊熊燃烧起来,这些平时被尘封的材料瞬间就能放出夺目的光辉,促使作者用主题的红线把它们贯串起来,而成为一篇文章的血肉。

联想也是开启作者文思的一把钥匙,要把一篇文章写得优美、生动,是离不开这把钥匙的。一个深奥的道理往往打个通俗的比方就能说得清楚明白,一个抽象的概念往往借助于一个生动的形象就能使读者有一个鲜明的印象。遣辞造句,布局谋篇等等,哪一个方面不要借助联想呢?

联想对于写作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那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联想呢?

如果说生活就是一张巨大的网,那么,每个事物就是一个网结。我们在表现某一个事物的时候,就以这个事物为出发点,沿着一定的线索和方向去充分地展开我们的联想。

一是对事物本身进行纵向的联想。任何事物都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有它的前因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但要真正了解其现实的情形,还要尽可能地对事物进行历史的考察,把历史和现实放到一起来思索,这样,才能开掘事物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才会深刻。

二是对事物进行横向的联想。前面我们讲过,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制约的。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与它的周围环境

分不开的。即使某些事物在平常看来,似乎没有一点联系,但当我们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以联系点作为媒介,就能把它们联想到一块来。池塘里的几片荷叶与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有联系吗?有,那自然舒展之美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点。门前一口水井与古时候深宫里的铜壶滴漏该是不沾边儿了吧,然而,善于联想的郭沫若却能从中找到联系点――那种叮咚作响的清韵。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正是这个叮咚作响的联系点,使他在描写水井时,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古时候深宫里的铜壶滴漏。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去进行纵横联想,我们的文思就会活跃起来,材料就会丰富起来,写作起来就能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了。

当然,所谓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想还只是对事物的整体而言,具体说来,还要做到下面的几个结合。

一是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结合。

一个高中生,不管怎么说在这两方面都具有相当的积累了,写作时,就要善于结合这两方面去进行联想,细细想一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哪些与你的文题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往往有这种情况,当我们凝神细想的时候,记忆中的一个平常的人,一件平凡的事,甚至一丝微微的风,一片淡淡的云,一株小小的草,一块无声的瓦片都会触发你的灵感,使你文思泉涌。反过来,当我们在联想到书本上的材料的时候,总会发现有很多东西

与现实生活中的材料会惊人的相似,甚至书中的那些人、事、物、场景就是现实生活中某个人、事、物、场景的再现;而某种理论又恰好是你从生活中发现的材料的精辟概括。你联想到的这些材料,或者能给文章的立意提供依据;或者直接引进来而成为你的文章的血肉。这样,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在写作中就得到了融合统一。

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的这首诗历来为文学家所称道。确实,它形象地说明了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对于创作的根本意义。你要表达某种思想,就必须多线索多侧面地去联想客观事物,用客观事物来证明你的观点,表现你的主题,抒发你的情感。相反,当你在生活中被某一个客观事物触动时,你将用这个事物表达你怎样的观点?怎样的感情?为了表现这种观点和感情,你将采用怎样的方法来描写或者陈述这个事物?作家李存葆到部队采访,发现了一张战士的“欠账单”,对这样一

个材料,一般人也许会因认为没有多大价值而失之交臂。但李存葆却从这张普通的“欠账单”上挖掘出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深刻主题,并以此为契机,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我们不难设想:以这张“欠账单”为出发点,作者展开了多么丰富的联想啊!

三是抽象和形象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