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荷专题教案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荷花教案4篇

荷花教案4篇

关于荷花教案4篇关于荷花教案4篇荷花教案篇1 【教学目的】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挂图、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教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

”打一植物〔荷花〕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

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舞蹈翩翩起舞晴蜒衣裳随风飘动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绘,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考虑: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交流重点句:〔出示:假设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

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读〕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挂图的联络,把详细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朗读〕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汁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

《荷》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

《荷》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

《荷》专题教案教学设计《荷》专题教案教学设计《荷》专题一、活动目的:1、学习关于“荷”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丰富学生对“荷”的内涵的理解。

4、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写作能力。

二、活动重点:1、通过对“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学习,理解荷的精神内涵。

2、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写作能力。

二、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进入荷的世界(竞猜、抢答)她从远古走来,有活化石之称--最早起源的被子植物,与银杏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

她为历代文人钟爱,有关的佳句名篇层出不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她是佛教圣物,取其桔祥清净之意--菩萨坐的莲花台;观音手中的莲花她是澳门的象征--区花,印度、斯里兰卡、突尼斯逢其为国花。

她被喻为花中君子。

--《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2、带着学生欣赏五首咏荷诗歌荷、荷香,香得有些古典主义,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太多笔墨。

今天,我们就着书本上的'五首诗歌来感受荷。

学生自由诵读,向同学推荐一首或一两句自己喜爱的诗歌。

3、引导学生领悟荷花的精神内涵刚刚几首诗描写对象各不相同,但无论是荷花、荷叶,还是果实,都能勾起诗人的遐想,触发他们写作的灵感,接下来,再向大家推荐几首写荷花的诗文。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李乔(唐)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

--温庭筠(唐)莫笑出青泥,心净还如许。

--吴绡(清)凡花色之娇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居者多不结实。

甚矣,全才之难了。

兼之者,其惟莲乎。

--张潮《幽梦影》这几句都是从荷花的内在精神来写荷,欣赏《爱莲说》。

学生听读《爱莲说》,找出其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并齐读,讨论:出淤泥而不染:不因环境恶劣而随波逐流。

濯清涟而不妖:不因环境顺利而张扬炫耀。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公正,没有歪的、邪的。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越远越香,凛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力量。

君子:洁身自好端庄严肃德声远播4、确实,身外的风景总是与心内的风景遥相照应,欣赏自然景物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你是否知道一些爱荷之人?屈原:集芰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李白:青莲居士曹雪芹:黛玉最爱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鲁迅: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朱自清以及当代的一些名画家:黄永玉、齐白石从古至今,没有一种植物像荷花这样在精神上被赋予圣洁的光环,在文化上被赋予深刻的内涵。

专题 荷(教学设计)

专题 荷(教学设计)

专题《荷》教学设计素质教学目标:1、朗诵咏荷的诗文,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2、通过议荷、写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训练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并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围绕话题进行论述。

2、通过议荷、写荷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第一版块:赏荷(5分钟)要求:让学生对荷有个初步的了解。

(一)导入:同学们,在这一节课我们将要评选出小歌唱家,小画家,小诗人,小演讲家、小表演家,你们的作品将会被张贴到我们的黑板上,大家一定要努力啊!首先我们一起猜㧿迷语。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杉,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同学们能猜出来吗?(荷)对这位美丽的小姑娘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荷。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荷这个专题。

(二)出示课题。

FLASH荷这种植物在我们这里并不罕见,同学们一定对他有所了解,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看来同学们的课外知识还是很丰富的。

我们一起查阅“荷花档案”视频展示: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

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

地下茎即我们常说的藕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

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

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原产于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

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配图片FLASH)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荷花的印记。

比如我们会学到写荷的文章,老师会教我们画荷花。

还有吗?(吃的食物:藕粉圆、藕也是我们的家常菜。

碗、窗、衣服上有荷的纹饰,唱的歌、荷与佛教,观音的莲花宝座、荷花和舞蹈、荷花与神话,哪吒、何仙姑,荷与城市)原来我们生活和荷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荷》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荷》教学设计

思 我把读荷放在第二课时,而只进行了其他四个步骤,同时在这四个步骤里,我把
本节课的重点定位在“咏荷”,以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和诗人
的情感,从而去感悟荷的文化价值。
整个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互助精神可嘉,质疑能力强, 放手自主学习是没有问题的。对于文本中的“莲”的品质、作者情感,学生分析 还是有难度的,需要教师多次引导诵读、启发。
之 用 ”“ 荷 之 趣 ”;
同时了解荷花的
有关知识。
2 过程与 文 字 投 诗 文 录 音 ; ABD F
通过聆听诗

方法 影 、 图诗 文 探 究 问 题 。 FGI
歌录音去感受诗
自制 网上
片,音


的 节 奏 和 诗 人 情 22 钟 下载 感 ;通 过 小 组 合 作
探究去探究文义,

深入理解诗歌意
2、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 感 受 诗 人 情 感 ; 利 用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的 方 法
感。
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教学难点
1、训练学生的思辨和写作 能力。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 感价值观。
通过议荷和写荷的活动来训练学生的 思辨和写作能力;同时也通过这两个活动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知识点 学习 媒体 编 号 目标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使用 作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媒体 时间 来源
1 知识与 文 字 投 谜 语 导 入 ; AB 能力 影 、 音荷 花 的 有 关 图 DEI
频 、 图片 。

E
通过欣赏荷花Biblioteka 自制的 有 关 图 片 ,去 领
网上

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荷》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荷》教案、教学设计
2.请同学们尝试创作一首以荷为题材的诗歌,不少于8行。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荷的美好品质。
3.阅读一篇与荷相关的课外文学作品,如《爱莲说》等,结合课文所学,分析作品中的荷文化内涵和修辞手法。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读后感。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荷的主题手抄报,内容包括荷的图片、诗词、文化内涵等。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展示荷的美好品质。
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荷》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荷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如荷花的生长环境、花期特点等;
2.掌握文本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领悟并运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写作技巧;
4.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5.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4.讲解荷的文化内涵,如荷花的象征意义、荷与诗词的关系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荷的美好品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2.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共同探讨荷的美好品质。
3.教师引导学生从关爱自然、尊重生命、坚强勇敢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4.情感教育,提升素养
-通过对荷的美好品质的解读,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组织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荷的美,将情感态度内化为自身行为。
5.多元评价,激励进步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课后实践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荷》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

《荷》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

《荷》专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种类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荷花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 通过学习荷花的相关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荷花的生长过程、种类及特点。

2. 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3. 荷花相关的诗词鉴赏。

4. 荷花的绘画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荷花的生长过程、种类及特点;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荷花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荷花相关诗词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荷花的生长过程、种类及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3. 采用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荷花之美。

4. 采用实践教学法,教授荷花的绘画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荷花的美。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荷花的生长过程、种类及特点。

3. 分析:讲解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分享荷花相关的诗词。

4. 欣赏:组织学生欣赏荷花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5. 实践:教授荷花的绘画技巧,让学生动手实践。

7.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荷花生长过程、种类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理解及欣赏能力。

3. 评价学生对荷花绘画技巧的应用能力。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荷花图片及视频资料。

2. 荷花相关文学作品。

3. 绘画材料及参考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荷花的生长过程、种类及特点。

2. 第3-4课时: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3. 第5-6课时:荷花相关诗词鉴赏。

4. 第7-8课时:荷花的绘画技巧。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荷花展览或实地考察荷花生长环境。

2. 开展荷花绘画比赛,展示学生的作品。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荷花的认识。

七年级下册语文《荷》专题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荷》专题教案设计

《荷》专题教案设计课时: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荷的有关知识,积累有关咏荷的诗词及妙词佳句;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的领悟能力,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欣赏荷花种种美的神韵,领会作品表达的深挚的思想感情,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荷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专题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教学难点:了解荷知识的同时,感受荷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体会荷与自己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到家乡附近的荷塘观赏荷2.借助网络和图书馆查阅有关荷的知识(参考关键词:荷的介绍,荷的价值,荷的生长过程,荷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咏荷的古诗句)3.预习《荷》专题,阅读专题中写荷的诗文,了解所写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情感4.记下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准备:利用百度搜索有关荷的图片、知识等材料,结合教学设计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赏荷(导入)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安排大家走进大自然,欣赏自然中美丽的荷,哪位同学能给我们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色?学生发言。

教师点评。

下面让我们再次去回味那美的一刻,欣赏一组荷的图片,感受荷的美。

【投影】荷的图片二、咏荷同学们看完图片都禁不住赞叹它的美,是的,它不仅吸引了我们,也曾经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从而留下了很多精彩的咏荷作品,你知道吗?请告诉我。

学生展示搜集的咏荷诗句教师点评并归纳整理名句【投影】咏荷名句下面请同学诵读专题中的五首咏荷诗,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说喜欢它?学生诵读并交流。

教师点评总结:由于观察视角和立意构思的不同,五首诗分别展示了荷的不一样的美,创造了不同的意境。

同学们,到此我想你们所看到的荷也许更丰满了,也许你对荷的欣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它的自然之美。

《荷》专题教学方案(精选5篇)

《荷》专题教学方案(精选5篇)

《荷》专题教学方案《荷》专题教学方案(精选5篇)《荷》专题教学方案篇1一、教学目标:1、欣赏荷花的美,了解荷的有关知识。

2、学习咏荷诗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的领悟能力。

3、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2、指导学生创作以“荷”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三、教学难点: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学步骤:(一)导入:(屏幕)出示谜语: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有关荷的内容。

(屏幕)课题:专题《荷》(二)说荷: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出示的谜语,并结合自己对荷花的印象,口头描述一下荷花(1—2名学生)刚刚同学们作了简单的描述,下面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荷花的了解。

(提示:可从荷花的别名、组成部分、种类、成语诗文等角度入手)明确:(1)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

属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花卉。

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

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

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2)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

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3)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以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4)荷花和佛教的关系: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走进寺庙,随处可见莲花形象。

大雄宝殿中的佛祖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慈眉善目;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向人间抛撒莲花(如天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专题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

“说”是一种古代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与现代杂文和杂感类似。

给下列生字注音藩(fán)濯(zhuó)亵(xiè)玩淤(yū)泥清涟(lián)噫(yī)隐逸(yì)鲜(xiǎn)有闻新鲜(xiān)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菊,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宜乎众矣)莲,花之君子者也(同予者何人)中心思想:本文采用以花喻人的手法,通过对莲花的赞美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_____洁身自好 _______的生活态度。

归纳莲花为什么会被誉为君子?描写莲花,赋予莲花哪些君子的品格?语句赋予品格出淤泥而不染不随流俗,洁身自好濯清涟而不妖端庄,庄重,不招摇中通外直虚心,正直不蔓不枝不趋炎附势,不结党营私语句赋予品格香远益清德声远播,美名远扬亭亭净植清高可远观而不可亵受人敬重玩焉外国也有着相同的传统用几个国家的国花和这个民族所喜爱的品质之间的联系,来巩固“托物言志”例如:(俄罗斯)向日葵,向往光明之花,合人带来美好希望之花,向往光明,厌恶黑暗例如:日本人民认为樱花具有高雅、刚劲、清秀质朴和独立的精神。

他们把樱花作为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

例如:意大利国花----雏菊早春开花,生气盎然,具有君子的风度和天真烂漫的风采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很多的“君子”那些有着荷之品性的人北宋周敦颐一篇《爱莲说》使人们把莲花列为“君子”的象征之一。

莲花的“君子之象”体现在诸多地方,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的事迹,无一不让我想到了莲。

人们熟悉莲花为君子的象征的,大多来源于下面这句话:“出淤泥而不染”。

这说明了君子的一个特点: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身处乱世不为乱。

屈原正是这样一个人。

当时正值楚王昏庸,奸佞乱国,世人聋聩之时,屈原作为三闾大夫,陈治国良策,虽然不被采纳,也不愿屈从于奸佞,甘愿“世人皆浊我独清”。

秦破郢都之时,不愿亲眼目睹国破家亡的屈子自投汨罗江而死。

又如于谦,在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瓦剌之时,众臣皆欲迁都,但于谦力排众议,立英宗弟祁钰为景泰帝监国,疾呼“言迁都者死!”挽住了大明王朝,实乃中流砥柱。

这两个人没有沾染周围人的糊涂聋聩,心术不正,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洁净的内心,确实是“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意即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有才干,有修养,但却不以此倨傲,不生骄气,不招摇、张扬。

西汉留侯张良,自幼居家研读太公兵法,后出山辅佐汉王刘邦,“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众望所归,封为留侯。

这是他自我修炼的结果,但他居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非但不显现出一点得意,还异常谦恭,为天下所称颂。

司马懿辅佐曹丕,毕生鞠躬尽瘁,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阻北伐,克吴军,平辽东。

后来为四朝元老,声名极大。

但他并未以此沾沾自喜,在每次班师得胜还朝时,他总是低着头向前。

他也因此在魏国广为称颂。

莲花的“不蔓不枝”,让我想起一代文豪苏东坡。

当时王安石与司马光誓不两立,一个要革新,一个要守旧,势力都很大,使得当时有了“不师荆(王安石)便师温(司马光)”之风。

虽然他是王安石之徒,也与司马光有些交情,然而他既不屈于新党,也不附于旧党。

在王安石上台时,他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当司马光上台后,他又被召回,任命为中书舍人。

即便如此,他也不投靠任何一方,拒绝一切威逼与拉拢。

他以行动诠释了君子的“不蔓不枝”,成为中华文化的制高点,更是君子的典范。

莲花有君子之象,蕴君子之德,养君子之气,实在可嘉。

练习填空:你能辨别出人与荷的相似点么?“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早在《诗经》中,就有了对于莲的描写。

而后“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众多的诗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君子的襟怀和风采。

也许我们不曾细细端详过那亭亭净植,不蔓不枝的莲,但一定听说过那些有着莲之品格的人。

他如莲,如莲般“”——屈原出身贵族,却由于周围人的排挤和毁谤而屡受流放。

但他并未被那些缠绕身边的肮脏沾染了忠贞之心,而是因不忍见国家沦亡,高唱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

答案:出淤泥而不染她如莲,如莲般“”——居里夫人将自己的一生投入科学事业,几十年的探索、拼搏、努力,使她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诺贝尔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但是她将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送给女儿当玩具,因为她认为:“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沐浴在科学精神之中,却不为招摇名利,恰如爱因斯坦对她的评价:“在所有的著名人物里面,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答案:濯清涟而不妖他如莲,如莲般“”——海瑞任知淳安知县时,高官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此地,因嫌招待不周而对当地官吏滥用私刑。

海瑞得知此事,不仅没有利用机会逢迎巴结,还下令收缴了他数千两银子,并因此与明世宗对峙,深受百姓的爱戴。

答案:中通外直他如莲,如莲般“”——哥白尼、伽利略这些伟大科学理论的提出者,和他们的理论一起,都是不见容于当时时代的。

最悲壮的当属被誉为“科学殉道士”的布鲁诺,由于不肯放弃哥白尼的学说,不惜付出生命代价,殉难在鲜花广场。

而如今这些科学的捍卫者,连同他们的理论和精神,一同彪炳千古。

答案:香远益清他如莲,如莲般“”——笔直、洁净,让我想到了被后人尊称为“包青天”的包拯,当县令时秉公执法,铁面无私,案子到了他手里必定水落石出,在后世人的心中,他成为清官的典型和公正的象征。

答案:亭亭净植仁人志士俱往矣,而吟诵着数不胜数的赞莲、咏莲、赋莲诗词长大的我们,是否也应当秉承那闪烁着高尚光辉的莲的精神,一路前行呢?自古名人多怜荷王坚毅盛夏之时,港湖池塘内,生长着纯洁、高雅、“出淤泥而不染”的莲,那翠绿的叶,衬托着秀态丰容、亭亭玉立的花,随风摇曳,分外迷人。

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花,即“荷花”,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君子花”。

《诗经》称“荷华”、“菡萏”;《尔雅》称“荷”、“芙蕖”;《群芳谱》称“水芙蓉”;《本草纲目》称“莲”。

古诗文又称之为玉芝、泽芝、玉环、净客、水华等。

荷花,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自古今来,她以潇洒的风姿、纯洁的本性、高雅的气质,博得许多名人的爱怜,使许多名人与其结下不解之缘,留下许多逸事轶闻、美诗妙文。

爱国诗人屈原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爱荷成癖,他在《离骚》中表示,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仅衣裳用莲荷制作,还希望与之为邻,住在荷下,《九歌》中言:“寒芙蓉兮木末”、“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芷葺兮荷屋”。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唐代的李白,钟情荷花,自号青莲居士,且以荷花来表达爱情,于《折荷有赠》一诗中写道:“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他还写有《赠荷花》一诗:“世间花叶不相论,花入金盘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住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七绝圣手”王昌龄有“七绝圣手”之称的唐朝诗人王昌龄,十分喜爱荷花,善以荷花来描写盛唐之音。

其最著名的一首咏荷颂唐诗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中,采莲女之裙与荷叶同色、脸与莲花共美,这是青春的颂歌,是美的旋律。

人花互衬,分而为二,合而为一,益见其巧思。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北宋的周敦颐,以荷花为偶像,把荷花喻为君子,写过一篇著名的《爱莲说》。

文中形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传世名句,被千古传唱。

宋朝诗人杨万里宋朝诗人杨万里,仅咏荷诗就有数十首之多。

他曾为杭州西湖荷花所陶醉,吟唱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此诗一向被人们誉为“诗海珍珠”,同时被认为是古今数以千计的咏荷作品中的夺魁之作。

宋朝爱国诗人陆游宋朝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崇拜荷花,直至临终前还作了一首题为《梦行荷花万顷中》的咏荷诗:“天风无际路茫茫,老作月王风露郎。

只把千樽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

”诗中,梦中的景象,正是他将离人世前的幻觉,表现了诗人希望消融在大自然的清风朗月之中,与芳洁的荷花作伴,而对污浊的仕途利禄十分厌恶。

清代康熙皇帝清代康熙皇帝亦爱荷花,他游览西湖时,游到苏堤的跨虹桥边,看到此处重廊复道,荷花吐香,于是顺手拈来洪春桥畔那个已冷落的“曲院荷风”旧名称,把“荷风”颠倒一下,改为“曲院风荷”,成为西湖八景之一。

铁齿铜牙纪晓岚清朝的纪晓岚诗文俱佳,名气皆大,才思敏捷,聪明过人。

乾隆皇帝率臣下江南时,见一池塘荷花含苞待放,触景生情,遂脱口而出一上联:“池中莲苞攥红拳,打谁?”随同的纪晓岚不假思索地续了下联:“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语出自然,妙趣横生。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清代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写、画兰竹,亦善写、画荷花,作有《芙蓉》一诗:“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大意是:竹篱茅舍,靠在水旁的桥边;盛开的红莲映在碧波中,泛出几道红痕。

那莲花荷叶在水中照着影子,似乎在为自己的美貌而惊讶,又似乎在顾影自怜,多么象苎萝山村中的浣纱少女西施啊!诗人以画家之笔,轻描淡抹,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极美的形象,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令人赞叹不已。

革命先驱孙中山孙中山先生生前曾赠日本友人四枚千年古莲子,日本友人视之为奇珍异宝。

经过精心培育,古莲萌芽放出艳丽的莲花,幽幽吐香,在中日两国友谊史上传为佳话。

现代著名画家潘天寿现代著名画家潘天寿,是画荷高手,他在一把洒金扇面上画了西湖荷花,题为“映日荷花别样红”,墨彩交融,惟妙惟肖。

人们摇动扇子,如觉荷风吹拂,情趣独具。

散文家朱自清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对荷花情有独钟,他在脍炙人口的《荷塘月色》中,将荷花比作“碧天中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把读者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可谓匠心独运,也激起了人们对荷花的无限情思。

鲁迅鲁迅先生也很喜爱荷花,对荷有深厚的感情,曾在《莲蓬人》一诗中写道:“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品读:朱自清《荷塘月色》1.调动人的多种感觉。

2.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3.具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