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粕基础知识

菜籽粕基础知识
菜籽粕基础知识

菜籽粕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14-02-12 来源:首创期货点击量:454

第1章菜籽粕概述

1.1菜籽粕定义和分类

1.1.1菜籽粕定义

油菜籽经过机械压榨提取油脂后的残渣称为菜籽饼,菜籽饼中仍含有大量油脂,通常需经过溶剂浸出进一步提取剩余油脂,菜籽饼浸出提油后的残渣称为菜籽粕。

菜籽粕一般呈黄色或浅褐色,形状为碎片或粗粉末并夹杂小颗粒。

1.1.2菜籽粕分类

根据菜籽粕中芥酸和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不同,通常将菜籽粕分为:普通菜籽粕和“双低菜籽粕”。

1.2菜籽粕成分

1.2.1菜籽粕主要成分

普通菜籽粕主要成分含量为:粗蛋白质含量35-40%,碳水化合物含量20-25%,粗灰分含量5-8%,粗脂肪含量1-3%,水分含量低于12%。

1.2.2菜籽粕中营养成分

1、蛋白质

菜籽粕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饲料蛋白原料。一般菜籽粕粗蛋白含量在35-40%。菜籽蛋白氨基酸组成较平衡,几乎不存在限制性氨基酸。菜籽蛋白效价为3-5,比大豆蛋白还高。与其它油料粕相比,菜籽粕中的含硫氨基酸含量最高,其次蛋氨酸、赖氨酸含量也较高。表1-1为菜籽粕、豆粕、花生粕和棉籽粕中蛋白质和主要氨基酸含量。

2、碳水化合物

菜籽粕含有超过20%的碳水化合物,可作为动物饲料的部分能量来源,但由于粗纤维含量较高,一般在10-14%,加上8%左右的不易消化的戊聚糖,导致其有效能值相对较低。可利用能量水平低于豆粕和花生粕,但高于棉粕。

3、矿物质

菜籽粕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尤其是中钙、磷、硒、锰含量较高,铁和锌含量也较高,但磷含量的60-70%属植酸磷,利用率相对较低。

4、维生素

菜籽粕中维生素含量较高,尤其是烟酸、胆碱、叶酸、核黄素、硫胺素含量高均比豆粕高。

1.2.3菜籽粕抗营养因子及其危害

菜籽粕中最主要抗营养因子为硫代葡萄糖苷,此外,还含有植酸、单宁、芥子碱、皂素等抗营养因子。

硫代葡萄糖苷是一种含硫化合物,其本身无毒,但在加工过程中和共存的酶作用下会使其水解成腈、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等有毒物质。其中腈的毒性最大,约为恶唑烷硫酮的5-10倍。它能抑制动物的生长并引起动物的肝和肾肿大,且单胃动物的胃环境有利于腈的产生。硫氰酸酯是与碘的形状和大小相似的单价离子,在血液中含量多时可与碘竞争而浓集到甲状腺中去,抑制甲状腺滤泡细胞浓集碘的能力,从而导致甲状腺肿大,同时也使动物生长速度降低。异硫氰酸酯多数不溶于水具有挥发性,采用加热

或日晒的方法可以除去。恶唑烷硫酮主要危害作用是阻碍甲状腺素的合成,引起腺垂体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甲状腺肿大故又称为甲状腺因子。

植酸作为一种很强的螯合物它能与钙、镁、锌等金属形成络合物而大大降低了这些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又因为植酸中富含磷,而动物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但采食后排出体外的植酸磷能为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而释放到环境中,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水中缺氧,从而给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此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

单宁是种多元酚化合物,有苦涩味,影响适口性,且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被氧化并产生聚合作用从而使菜籽粕的颜色变黑,并产生不良气味。多酚化合物还能与蛋白质结合使其营养价值显著降低。

芥子碱能溶于水,不稳定,容易发生非酶催化的水解反应,生成芥子酸和胆碱。芥子碱有苦味,是引起菜籽粕适口性差的主要因素。芥子碱与腥味蛋的产生有关,这是由于芥子碱在鸡胃肠道中分解为芥子酸和胆碱,胆碱进一步转化为三甲胺,使鸡蛋产生鱼腥味。1.2.4菜籽粕中抗营养因子处理方法

根据油菜粕的抗营养因子的性质,即它的溶解性、对热不稳定性、在碱、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的化合物。可采取物理和化学方法消除其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其主要方法有坑埋法、水蒸煮法、化学添加剂法、发酵中和法、溶剂萃取法和焙炒法。

一般情况下,菜籽粕作为饲料蛋白原料使用中,只要适当控制添加量就可以不进行脱毒处理。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双低菜籽的广泛推广种植,菜籽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越来越少,完全可以不进行脱毒处理,就可以直接添加到饲料中。

1.3菜籽粕生产工艺

1.3.1菜籽粕生产工艺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之前,由于浸出法制油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菜籽制油工艺主要是一次压榨法,部分地区采用土榨法,菜籽榨油后得到的菜籽饼直接作为饲料或肥料使用。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浸出法制油在菜籽加工行业得到大量应用,菜籽加工行业普遍采用预榨浸出工艺,菜籽饼经浸出后获得的菜籽粕产量明显提高。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一次压榨菜籽工艺生产的菜籽饼,但直接用做饲料的数量在逐年减少,部分菜籽饼被浸出油厂收购生产菜籽粕。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菜籽饼粕市场中,菜籽粕所占比重超过90%,菜籽饼所占比重不足10%。

1.3.2菜籽粕生产工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油料压榨和浸出设备与技术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大豆、油菜籽等油料压榨浸出工艺与设备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近几年我国新建和改扩建了大量油菜籽压榨厂,防城港枫叶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日处理油菜籽2000

吨的生产线已于今年10月份竣工投产;湛江渤海粮油工业公司的日处理油菜籽3000吨的生产线将于明年建成投产。目前国内外菜籽粕生产工艺普遍采用油菜籽预榨浸出工艺,工艺过程如下:

1.4菜籽粕的用途

菜籽粕除了直接用做饲料蛋白原料外,还可用来生产有机肥料。此外,经过脱壳脱毒处理的菜籽粕还可提取菜籽蛋白,用来制作酱油或用作食品添加剂;菜籽粕还可用来提取植酸、单宁等化工原料。

1.4.1 重要的饲料蛋白原料

菜籽粕是一种重要的饲料蛋白原料,菜籽粕在水产饲料中使用最为广泛,由于其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合理,价格便宜,在家禽饲料、猪饲料和反刍动物饲料中都得到使用。

1、水产品

菜籽粕在水产养殖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水产饲料养殖行业菜籽粕用量占到菜籽粕产量的一半以上。在鱼类

养殖的配合饲料中菜籽粕的添加量可达到30-40%,部分养殖户甚至直接将菜籽粕用来喂鱼。

2、禽类

在禽的配合饲料中使用菜籽粕,应根据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限制其用量。如摄入有害物质过多,则可能造成鸡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及肾脏上皮细胞脱落,肝脏出血等现象,表现为生长抑制,破蛋、软蛋增加,死亡率上升等症状。一般幼雏应避免使用菜籽粕,肉鸡用量在10%以下,蛋鸡、种鸡在8%左右,鸭饲料中菜籽粕用量一般在10-15%。

3、猪

一般未经脱毒处理的菜籽粕在日粮中用量应控制在5%以下,母猪应控制在3%以下,而经脱毒处理的菜籽粕或新型“双低”、品种菜籽粕,其用量可到10-15%,但有可能引起猪体脂变软。

4、反刍家畜

菜籽粕对牛、羊的适口性差,长期过量使用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但影响不如单胃动物严重。一般肉牛、奶牛精料的菜籽粕用量应不超过5-20%,试验表明,10%的菜籽粕对肉牛的生长、胴体品质和奶牛产乳量、乳脂率无不良影响。

1.4.2 生产菜籽蛋白

菜籽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全价蛋白,几乎不存在限制性氨基酸,与国际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蛋白质非常接近,菜籽蛋白的效率比值(PER)、蛋白质净利用率(NPU)、蛋白质生物价(BV)均高于其他植物蛋白,是一种高质量的蛋白。经过脱壳脱毒制取的菜籽蛋白具有较好的功能特性,可应用于肉制品、烘焙食品中,还可用来生产酱油等。

用来提取菜籽蛋白的菜籽粕生产工艺与普通菜籽粕生产工艺有较大区别。首先要对油菜籽进行脱壳分离,然后进行低温压榨和溶剂浸出,得到的菜籽粕还要进行脱毒、提取蛋白等工艺处理。目前国内外使用菜籽粕生产菜籽蛋白尚未进入工业化生产。

1.4.3 提取化工原料

由于菜籽粕中植酸和单宁含量较高,可以通过对菜籽粕深加工,进一步提取植酸钙和单宁等化工原料,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目前国内外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很少。

1.4.4 生产有机肥料

菜籽粕中80%以上为有机物,可以使用菜籽粕生产优质有机肥料。

1.5菜籽粕标准与检验

1.5.1菜籽粕国家标准

2008年国家修订颁布了菜籽粕国家标准(GB/T:22514-2008)。在该标准中菜籽粕定义为,油菜籽经浸出油脂并去除溶剂后得到的物质。并根据菜籽粕中的硫甙含量将菜籽粕分为普通菜籽粕和低硫甙菜籽粕。规定了菜籽粕的感官要求和质量指标要求。

1.5.2饲料用菜籽粕国家标准

2009年国家修订颁布了饲料用菜籽粕国家标准GB/T:23736-2009。

GB/T:23736-2009对饲料用菜籽粕的感官要求为:褐色、黄褐色或金黄色小碎片或粗粉状,有时夹杂小颗粒,色泽均匀一致,无虫蛀、霉变、结块及异味、异臭。

1.5.3饲料用菜籽粕部颁标准

2005年农业部发布了重新修订后饲料用菜籽粕农业行业标准NY/T:126-2005代替NY/T:126-1989。

NY/T:126-2005对饲料用菜籽粕的感官要求为:褐黄色或棕黄色、粗粉状或粗粉状夹杂小颗粒,新鲜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臭、无掺杂物。

1.5.4菜籽粕包装、运输及储存

饲料用菜籽粕产品标签应符合GB10648的规定,可以散装、袋装,或按照用户要求包装。

饲料用菜籽粕运输时应有防雨、防晒措施,避免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遭暴晒、雨淋及剧烈震动和撞击,且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或其他有污染的物品混合运输。

饲料用菜籽粕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防潮、防霉变、防虫蛀。严禁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

1.5.5菜籽粕检验规则

同一批产品,每天生产的为一个批次,每批随机抽取500克作为样品,采样标准按照GB/T 14699.1规定执行。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标准要求的判定为合格,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应重新自两倍数量的包

装单元进行采样复检。复检结果如仍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则该批次判为不合格。若不符合质量指标中某一等级指标要求时,按指标值最低的项目进行等级判断。

饲料用菜籽粕贸易中的质量检验一般以油厂检验报告为主,饲料养殖企业在菜籽粕进厂后进行复检,若复检质量指标达不到合同要求,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共同取样送当地粮油质检站或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及双方都认可的机构进行检验。

1.5.6菜籽粕检验国家机构

菜籽粕的检验机构主要有省、市级的质量技术监督检验局和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这些机构的检验结果一般都具有法律效应。此外,还有国家级的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法定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国家级机构主要有:

1、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该中心与农业部饲料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为同一单位。1986年10月经农业部批准[农牧渔业部1986农(牧)字第56号],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的基础上,授权建立“农业部饲料产品质量监测中心”;1988年8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查认可[国家技术监督局监发(88)025号]授权建立“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成为国家授权的饲料及饲料产品质量监测机构。1993年

8月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复查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93)量认(国)字(V0999)号、技监局监函(1994)171号]。1999年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国家实验室认可,并通过了第三次复查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1995年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授权我中心为国家级成果鉴定检测机构。

2、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

国家粮食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心实验室于1988年被授权组建、成立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及国家粮食局武汉粮油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990、1995、2000、2005年连续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复查验收并予授权。是一个检测技术完善,管理手段科学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第2章油菜籽

2.1油菜籽概况

油菜籽是生产菜籽饼和菜籽粕的唯一原料。上世纪50年代之前,世界油菜种植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亚洲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左右。其中我国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超过60%,位居第一位;印度位居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

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世界油菜种植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加拿大油菜籽产量开始超过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中国退居第二位,印度位居第三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油菜籽产量大幅增加,再次跃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油菜种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不断推广,我国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

目前在世界五大州都有油菜种植,世界油菜籽主产国除我国外,还有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美国、以及欧盟国家的德国、法国、英国、波兰等,最近几年前苏联地区的乌克兰和俄罗斯也成为世界油菜籽主产国。

2.2我国油菜籽生产情况

2.2.1我国油菜籽分类及主要种植区域

按照油菜籽播种季节划分,我国油菜籽可分为秋冬播油菜籽(夏季收获)和春播油菜籽(秋季收获)两个品种。

我国春播油菜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等西北省份,种植面积与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在7-8%。秋冬播油菜籽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在92-93%,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长江流域油菜籽主产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庆等省,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比重的50-60%。其中湖北省是我国最大油菜籽生产省,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二是西南油菜籽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20%-30%,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其中最近几年四川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油菜籽生产省。此外,河南南部地区也是一个主要的秋冬种油菜籽产区。

2.2.2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变化情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常年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2008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首次超过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但最近几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再次低于我国,我国油菜籽产量依然位于世界第一。

受天气状况和种植收益的影响,我国油菜籽的年产量波动较大。但在1999年我国油菜籽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后,一直维持在1000万吨以上的水平。

受1998年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种植收益提高的影响,1999年和2000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分别达到1013万吨和1138万吨,较上年分别增加183万吨和125万吨,连续两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01年和2002年我国油菜籽产量连续两年下降,2002年油菜籽产量只有1055万吨。此后两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再次增加,2004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创下1318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2005-2007年我国油菜籽产量连续3年下降,2007年我国油菜籽产量仅有1057万吨。受2007年和2008年一季度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种植收益提高以及自2008年国家对油菜种植给予良种补贴和实行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的影响,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连续3年增加,2009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再次创下1366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种植面积达到历史第二高位。由于2009年西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以及2010年上半年长江流域持续降水较多,导致油菜籽单产下降,虽然2010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继续增加,但油菜籽总产量下降至1308万吨。虽然2011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下降,但单产提高,总产量仍达到1343万吨,较2010年增加35万吨。2012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继续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当前预计,2012年我国油菜籽总产量将下降至1220万吨。

比较2011年与2000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可以发现,11年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不但没有增加,而且出现了下降,但由于油菜籽单产提高,油菜籽总产量仍呈现增加态势。2000-2011年我国油菜籽平均种植面积为697.7万公顷,其中2000年为749.4万公顷,2007年一度下降至564.2万公顷,2011年恢复增长至734.7万公顷,11年播种面积累计下降1.96%,年均降幅为0.18%;2000-2011年我国油菜籽平均单产为1.733吨/公顷,其中2000年仅1.519吨/公顷,2011年为1.827吨/公顷,11年单产累计增长20.28%,年均增长1.79%;2000-2011年我国油菜籽年均产量为1206万吨,其中2000年为1138万吨,2011年为1343万吨,11年间产量累计增长17.97%,年均增长1.51%。

表2-1,2000-2011年中国油菜籽生产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4,我国油菜籽年平均单产

2.3我国油菜籽进口情况

我国进口菜籽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曾经出现一次进口高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只有5.5万吨,但此后两年快速增加,1998年我国菜籽进口量突破100万吨,达到138.6万吨,是上年进口量的25.2倍;1999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又突破200万吨,达到259.5万吨,2000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再次创历史纪录,达到296.9万吨。此后三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大幅下降,到2003年菜籽进口量一度下降至16.7万吨,创下六年来的低点。虽然2004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出现增加,但2005年再次出现下降。2006年以来我国菜籽进口量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2008年和2009年增速明显加快,并再次出现一次进口高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菜籽进口量为83.3万吨,2008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创下7年来新高,达到130.3万吨,2009年我国菜籽进口量更是达到328.6万吨,再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受国家限制主产区进口油菜籽的影响,自2010年起,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呈现下降的趋势。2010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下降至160万吨,2011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下降至126万吨。

表2-2,1997-2011年中国油菜籽进口情况

738.0 728. 1 0 0 0 9. 9 2006年

833.1 826. 3 0 0 0 6. 8 2007年

1302. 5 1282.1 0 0 0 20. 4 2008年

3285. 9 3214.0 43. 5 0 0 28. 3 2009年

1599. 9 1599.3 0 0 0 0. 6 2010年

1262. 3 1250.3 0 0 0 12. 0 2011年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2.4 世界油菜籽生产和贸易情况

2.4.1 世界油菜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变化情况

最近10年中,全球油菜籽种植面积除2002/03、2006/07年度出现同比减少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增长态势,2003/04、2008/09年度增幅分别达到15. 27./0和10. 071 2008/09年度全球油菜籽种植面积超过了3000万公顷大关。自2007/08年度以来全球油菜籽种植面积已经连续4年保持增长,且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预计,2011/12年度全球油菜籽种植面积为3312. 6万公顷,同比降低2.31/,但较2001/02年度的2328.7万公顷增长983.9,增幅达42门1其中加拿大、澳大利

最近几年全球菜籽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菜籽和菜油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尤其是欧盟使用菜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数量快速提高,不仅导致本地区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大幅增加,而且对进口菜籽的需求持续强劲,进而推动全球三大菜籽出口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乌克兰菜籽种植面积的大幅提高。此外,中国政府加大对菜籽等油料作物种植的政策扶持力度,农户种植菜籽积极性明显提高,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持续增加;最近三年全球菜籽主产国天气状况相对较好也是导致全球菜籽产量不断增加的两个重要原因。

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中预测,2011/2012 年度全球菜籽产量将达6163 万吨,较上年度的6055 万吨增加108 万吨,减幅为1.78%,较2001/02 年度的3601 万吨增加2562 万吨,增幅为71.15%。过去十年全

球菜籽产量同比增幅最大的是2008/09 年度的19.19%,其次为2003/04、2004/05 年度的18.56%和16.93%。2011/12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增加主要得宜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油菜籽产量的快速增加,但欧盟和中国菜籽产量下降,其中欧盟受春季干旱影响,油菜籽平均单产大幅下滑,同比减少超过6%,总产量同比减少8.7%至1880万吨,其中与德国减幅最大;中国主要因种植效益较低,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滑。

2.4.2 世界油菜籽出口和进口状况

世界菜籽贸易量受产量和需求的影响较大,伴随着近年来世界菜籽产量和需求量的快速增加,菜籽贸易量也在不断扩大,过去十年全球菜籽出口量呈震荡增长态势。2002/03 年度全球菜籽出口量仅为413 万吨,而2008/09 年度则达到历史高位的1205 万吨,同比增长47.76%,亦为增速最快年度,在2005/06 年度出口增速曾达到42.31%。而每次出口同比大幅增加之后出口则出现回落,如:2009/10 年度出口下降10.43%,

2007/08 年度出口下降5.16%。美国农业部预计,2011/12 年度全球油菜籽出口量为1295.7 万吨,同比增长19.43%,占全球产量的21.02%,全球出口量连续第4 年保持在1000 万吨以上。目前全球主要油菜籽出口国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2011/12年度该三个国家出口总量达到1250 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96.45%。其中加拿大出口量为870 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66.90%,远高于澳大利亚和乌克兰。

全球油菜籽生产国相对集中,而消费需求比较分散。过去十年中进口国格局亦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主要的进口国家和地区包

括欧盟、中国、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阿拉伯及美国等。其中欧盟、日本和墨

西哥进口量长期维持在100 万吨以上,中国进口量大幅波动,2011/12 年4 国合计进口菜籽1028 万吨,占全球进口量的79.63%。2001/02 年度全球油菜籽主要进口国为日本、墨西哥和中国,3 国合计进口382 万

吨,占全球进口量的77.1%。过去10 年来世界油菜籽进口量随之消费需求不断增加,2002/03年度全球油菜籽进口量仅为403 万吨,2005/06 年度进口量大幅增长33.2%至668 万吨,之后一直维持在600 万吨以上,且进口量连续4 年增加,到2008/09 年度全球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212 万吨,同比增长60.7%,较2002/03 年度的402 万吨增幅超过2 倍。之后两年受金融危机冲击,进口量连续下跌,2010/11 年度全球进口量为1046 万吨,较2008/09 年高点下滑13.70%。美国农业部预计2011/12 年度全球油菜籽进口量将达到1291 万吨,同比大幅增加23.42%。

第3章菜籽饼

3.1菜籽饼概述

油菜籽经机械压榨提取油脂后的剩余余物为菜籽饼。菜籽饼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没有浸出车间的小型油厂,使用小型或95型及200型榨油机压榨后得到的菜籽饼,含油率一般在5-8%,个别可达到10%,可直接销售给饲料养殖企业,但由于含油量过高,销售价格一般低于菜籽粕。另一种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油厂使用202型或338型预压榨榨油机榨油后得到的菜籽饼,通常称做预榨菜籽饼,含油率一般在15-18%。预榨菜籽饼由于含油率高,只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油厂通常会直接输送到浸出车间进一步提取剩余油脂,最后得到菜籽粕。

3.2菜籽饼生产和贸易状况

目前没有浸出车间的小型菜籽压榨油厂大多是上世纪投资建设的,主要集中在四川、贵州等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每年这些企业压榨油菜籽数量约占我国油菜籽产量的10%左右。大多数菜籽饼生产企业会直接将菜籽饼销售给饲料企业或养殖企业。因菜籽饼仍含有大量油脂,部分生产企业会将菜籽饼销售给中小型油厂,进行浸出提取油脂后生产菜籽粕。

由于油菜籽一次性压榨工艺出油率低,目前该工艺已属于落后工艺,进入本世纪以来,新建或改扩建油厂几乎全部建有浸出车间,预榨菜籽饼直接进入浸出车间生产菜籽粕,企业一般不对外销售菜籽饼。

第4章我国菜籽粕生产和消费状况

4.1 我国菜籽粕生产状况

4.1.1我国菜籽粕生产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菜籽粕生产国,2005年之前我国菜籽粕产量一直高于欧盟地区(17国个国家)位居全球首位。2005年之后,受国内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难以大幅增加以及国际市场油菜籽贸易量相对稳定的影响,我国菜籽粕产量没有明显增加;而欧盟17国在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双增的推动下,菜籽粕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虽然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菜籽粕生产地区,但按照单个国家产量计算,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菜籽粕生产国,2011年我国菜籽粕产量为895万吨,占全球菜籽粕总产量的比重为25%。

表4-1,2000-2011年世界菜籽粕产量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美国农业部

表4-2,2000-2011年中国与欧盟菜籽粕产量占全球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美国农业部

受国内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变化的影响,2000年以来我国菜籽粕产量呈现波动式增长态势,占国内全部蛋白粕总产量的比重始终维持在第二位,但由于豆粕产量持续快速增加,国内菜籽粕产量占蛋白粕总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

我国菜籽粕产量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产量峰值与谷值之间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国内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呈现波动态势,导致

国内油菜籽压榨量大幅波动,进而影响菜籽粕产量。2000年我国菜籽粕产量一度达到780万吨,但由于持续两年下降,2002年产量仅607万吨,较2000年

受国内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变化的影响,2000年以来我国菜籽粕产量呈现波动式增长态势,占国内全部蛋白粕总产量的比重始终维持在第二位,但由于豆粕产量持续快速增加,国内菜籽粕产量占蛋白粕总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

我国菜籽粕产量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产量峰值与谷值之间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国内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呈现波动态势,导致国内油菜籽压榨量大幅波动,进而影响菜籽粕产量。2000年我国菜籽粕产量一度达到780万吨,但由于持续两年下降,2002年产量仅607万吨,较2000年降低173万吨,为21世纪以来最低,主要原因是国产油菜籽产量下降和油菜籽进口量大幅降低。2003-2005年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保持较低水平,但由于国产油菜籽连年丰收,国内油菜籽压榨量持续增加,菜籽粕产量连续三年提高。2006和2007年我国油菜籽连续两年减产,虽然油菜籽进口量增加,但增加量无法弥补减产幅度,导致我国菜籽粕产量连续两年下降。2008和2009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国内菜籽粕产量再度出现增加。2009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创下1366万吨的历史纪录,油菜籽进口量创下329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油菜籽压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位,菜籽粕产量也创下了983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2010年我国油菜籽产量下降,加上国家出台限制主产区进口油菜籽的政策,导致油菜籽进口量和压榨量降低,菜籽粕产量下降至825万吨,同比减少158万吨,但仍为历史次高年份。2011年我国菜籽产量增加,菜籽粕产量回升至895万吨。

最近12年,我国对蛋白粕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大豆进口量连续增加,豆粕产量增幅明显超过菜籽粕产量增幅,导致菜籽粕产量占国内蛋白粕产量的比重持续下降。2011年我国蛋白粕总产量为5933万吨,其中菜籽粕所占比重为13.88%,较2000年下降12.58个百分点;豆粕所占比重则由2000年的53.21%提高至2011年的73.18%。

表4-3,2000-2011年我国主要蛋白粕产量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表4-4,2000-2011年豆粕与菜籽粕产量占蛋白粕总产量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4.1.2国产油菜籽压榨生产菜粕情况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油菜籽生产国,生产菜粕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国产油菜籽。2010年国产油菜籽压榨量占国内压榨总量的91.18%,比2000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比2004年的历史最高纪录仍降低了6.3个百分点。2001-2002年间和2005-2007年间,我国油菜籽连续减产,油菜籽压榨量随之连年降低。受2007年和2008年一季度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种植收益提高以及自2008年国家对油菜种植给予良种补贴和实行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的影响,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连续3年增加,2009年油菜籽产量创下1366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压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350万吨。受2009年西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以及2010年上半年长江流域持续降水较多,导致油菜籽单产下降,虽然种植面积继续增加,但2010年油菜籽总产量仍然下降,进而影响到国产油菜籽压榨量。2011年我国菜籽产量增加,菜粕产量也恢复性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2011年国产油菜籽压榨量为1280万吨,较2000年增长20.75%,较历史最高的2009年减少70万吨,仍为历史次高年份。

表4-5,2000-2011年国产油菜籽压榨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2009年国产油菜籽生产菜籽粕数量一度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的824万吨,但受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大幅增加的影响,占国内菜籽粕总产量比重仅为83.77%,是2000年以来的次低水平。2011年我国国产油菜籽生产菜籽粕数量为781万吨,占国内菜粕总产量比重高达87.26%,较2000年提高4.38个百分点。

表4-6,2000-2011年国产油菜籽生产菜粕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4.1.3进口油菜籽压榨生产菜粕情况

2000年以来,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呈现大幅波动态势,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占国内油菜籽压榨总量的比重也大幅波动。2000年我国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处于历史次高水平,但由于国产油菜籽产量较低,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占压榨总量的比重达到18.11%,为历史最高水平。2001-2007年由于进口油菜籽数量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进口油菜籽压榨量相对较低,其占国内油菜籽压榨量的比重均不足10%。受2008年全球暴发金融经济危机,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下跌,以及国家对国产油菜籽实行托市收购政策的影响,2008和2009年国内外油菜籽价格倒挂,油厂压榨进口油菜籽效益远高于压榨国产菜籽,国内厂商进口油菜籽积极性大幅提高,油菜籽进口量急剧增加,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大幅增加,其所占国内油菜籽压榨量的比重也快速提高,2009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创下328.6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进口油菜籽压榨量高达280万吨,占国内油菜籽压榨总量的比重提升至17.18%,仅低于2000年,为历史次低水平。由于2009年11月份国家出台了限制主产区进口油菜籽的措施,2010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大幅降低,进口油菜籽压榨量下降至120万吨,较2009年降低160万吨和57%,较2000年降低114万吨和95.33%;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占国内压榨总量的比重再次下降至10%以下,仅为8.82%。2011年进口油菜籽压榨量占压榨总量的比重提高至13.51%,但较2009年降低3.61个百分点,较2000年降低近4.6个百分点。

表4-7,2000-2011年进口油菜籽压榨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国内菜籽粕产量主要受油菜籽产量、进口量和压榨量的影响,进口油菜籽生产菜籽粕的数量受油菜籽进口量的影响最大。2009年和2000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分别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和次高水平,进口油菜籽生产的菜籽粕数量也分别达到最高和次高水平,但由于2009年国内菜籽粕总产量较2000大幅增加,2009年进口油菜籽生产的菜籽粕数量占国内菜籽粕总产量的比重低于2000年。由于油菜籽进口量大幅下降,2010年我国进口油菜籽生产菜籽粕数量仅为68万吨。2011年进口油菜籽生产菜籽粕数量回升至114万吨,但较2000年降低14.93%;占国内菜籽粕总产量比重为12.83%,较2000年降低4.39个百分点。

表4-8,2000-2011年进口油菜籽生产菜籽粕情况

4.1.4我国菜籽粕主要生产地区及产量

2010年之前,我国菜籽粕生产能力分布与油菜籽主产区较为一致,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西南和西北地区。2009年11月国家限制主产区进口油菜籽,导致部分非传统油菜籽生产和加工的沿海地区开始改建和新建油菜籽压榨油厂,最近两年沿海非油菜籽主产区的广西、广东和福建油菜籽进口量和压榨量急剧增加,国内菜籽粕生产地区不断扩大。

从最近几年国内菜籽粕产量构成情况上看,进口油菜籽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山东、浙江和江苏表现较为明显。2009年山东、江苏和浙江地区油菜籽进口量分别创下50.15万吨、35.37万吨和211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当年三省菜籽粕产量也达到历史最高。2010年山东和浙江地区没有进口油菜籽,江苏地区进口量仅为6万吨,导致三省菜籽粕产量急剧下降。

2010年历史上不生产和较少进口油菜籽的沿海省份,如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油菜籽进口量大幅增长。其中广西和福建地区分别进口油菜籽13.22万吨和41.02万吨,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广东地区进口油菜籽64.15万吨,同比增长52.58万吨和4.54倍。三省油菜籽进口数量大幅增加使得这些地区开始成为我国菜籽粕主产区。

4.1.5未来我国菜籽粕生产前景展望

2008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国有和民营油料加工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从目前情况看,未来几年国内油菜籽压榨能力仍将会继续保持增加态势,国内油菜籽压榨行业对油菜籽的消费需求将会保持增加态势,菜籽粕产量将会继续增加。

我国菜籽粕产量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油菜籽供应量的增加。最近几年国家对油料种植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油菜籽种植面积连续出现恢复性增长,单产和总产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按照农业部油菜籽区域规划布局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油菜播种面积达到1.39亿亩,约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95%;平均单产138公斤,产量达到1912万吨,依此推算,国内油菜籽总产量将超过2000万吨。从过去10年我国油菜籽产业发展情况看,2015年油菜籽产量达到2000万吨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受我国耕地面积有限,以及油菜籽种植效益相对较低的影响。乐观预计2015年我国油菜籽总产量最多1500万吨,2020年总产量最多1800万吨。依此推算,2015年我国国产油菜籽生产菜粕数量有望达到900万吨,2020年预计为1080万吨。

目前,国内油菜籽产不足需的矛盾显著突出,即使国家不取消对进口油菜籽的限制政策,油菜籽进口也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但未来10年全球油菜籽产量难以持续大幅增加,国际市场油菜籽需求不断提高,全球油菜籽供应将会保持偏紧的局面,我国油菜籽进口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乐观预计2015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将会再次达到或超过300万吨,2020年将会达到或超过500万吨。依此推算,2015年我国进口油菜籽生产菜粕数量将在170万吨左右,国内菜籽粕总产量有望达到1070万吨;2020年我国进口油菜籽生产的菜粕数量在290万吨左右,国内菜籽粕总产量有望达到1370万吨。

4.2我国菜籽粕消费状况

4.2.1我国菜籽粕消费概况

我国菜籽粕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受国内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的影响,我国菜籽粕出口量不断减少,占年度需求总量比重在逐年降低,而国内消费量占需求总量的比重持续增加。2011年我国菜籽粕国内消费总量为985万吨,较2000年增长37.76%,创历史最高水平,占国内需求总量比重接近为98.59%。

表4-11,2000-2011年我国菜籽粕需求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我国菜籽粕国内消费主要用于饲料养殖行业,饲料消费量占国内消费总量比重常年在95%左右。2011年我国菜籽粕饲料消费量为950万吨,较2000年增长260万吨和37.68%,占年度国内消费总量比重为96.45%。我国菜籽粕的饲料消费需求不断提高是国内菜籽粕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菜籽粕主要用于水产饲料,受国内水产养殖周期影响,我国菜籽粕消费具有季节性特性,每年4-10月间是国内水产养殖旺季,也是菜籽粕的集中消费时期。

表4-12,2000-2011年国内菜籽粕消费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菜籽粕是我国主要的饲料蛋白来源,仅次于豆粕,居全部蛋白粕品种饲料消费用量第二位。2011年我国菜籽粕占全部蛋白粕品种饲料消费量比重为15.38%,较2000年下降9.83个百分点,累计增幅与年均增幅均落后于豆粕。

表4-13:2000-2011年菜籽粕与蛋白粕饲料消费情况

最新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4年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与图书相比,期刊的特点之一是()。 A.顺序编号,连续出版B.便于检索 C.稳定性、系统性强D.信息量大 2.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几种出版物的最大区别在于()。 A.需要依赖电子计算机B.具有交互功能 C.不需要事先复制就可以发行D.可以在互联网上销售 3.出版物的制作单位是()。 A.通过物化劳动印刷或复制出可以大量传播的出版物的单位 B.能使作品成为最终出版物产品的单位 C.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的桥梁 D.能把精神生产内容制成“母版”供复制单位使用的专门单位 4.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 A.登记制度B.注册制度C.备案制度D.许可制度 5.开发、利用出版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是()。 A.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编辑、校对工作自动化 B.对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编排等 C.一种图书的不同版本尽量只使用一个书号 D.充分利用外审力量完成大部分稿件的审稿和加工整理 6.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中不包括()。 A.出版物的类型发生重大变化B.出版业的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编辑工作的环节大大简化D.出版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 7.唐代的雕版印刷物以()为最多。 A.历书、韵书B.佛经、佛像C.四书五经D.诗词曲选本 8.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刷活动是印制()。 A.《大藏经》B.《四库全书》C.《古今图书集成》D.《邸报》 9.我国出版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民办出版机构是()。 A.同文书局B.拜石山房C.墨海书馆D.扫叶山房 10.某文学期刊原为季刊,现拟改为月刊,主办单位应该报()审批。 A.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B.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C.新闻出版总署D.所在地省级文化局和工商管理局 11.一位大学讲师2003年调入某出版社。如果他要担任书稿的责任编辑,就必须()。A.在2003年通过初级或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B.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C.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D.在2003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1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凡在一个登记期内(),缓登一年。A.有一次年度考核不合格B.脱离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两年 C.因违法而受到刑事处罚 D.伪造学历和出版专业工作资历证明 13.对未办理备案手续而出版的属于重大选题范围的出版物,无论内容有无问题,首先应该责令出版单位()。

信息论基础各章参考答案

各章参考答案 2.1. (1)4.17比特 ;(2)5.17比特 ; (3)1.17比特 ;(4)3.17比特 2.2. 1.42比特 2.3. (1)225.6比特 ;(2)13.2比特 2.4. (1)24.07比特; (2)31.02比特 2.5. (1)根据熵的可加性,一个复合事件的平均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多次实验逐步解除。如果我们使每次实验所获得的信息量最大。那么所需要的总实验次数就最少。用无砝码天平的一次称重实验结果所得到的信息量为log3,k 次称重所得的信息量为klog3。从12个硬币中鉴别其中的一个重量不同(不知是否轻或重)所需信息量为log24。因为3log3=log27>log24。所以在理论上用3次称重能够鉴别硬币并判断其轻或重。每次实验应使结果具有最大的熵。其中的一个方法如下:第一次称重:将天平左右两盘各放4枚硬币,观察其结果:①平衡 ②左倾 ③右倾。ⅰ)若结果为①,则假币在未放入的4枚币,第二次称重:将未放入的4枚中的3枚和已称过的3枚分别放到左右两盘,根据结果可判断出盘中没有假币;若有,还能判断出轻和重,第三次称重:将判断出含有假币的三枚硬币中的两枚放到左右两盘中,便可判断出假币。ⅱ)若结果为②或③即将左盘中的3枚取下,将右盘中的3枚放到左盘中,未称的3枚放到右盘中,观察称重砝码,若平衡,说明取下的3枚中含假币,只能判出轻重,若倾斜方向不变,说明在左、右盘中未动的两枚中其中有一枚为假币,若倾斜方向变反,说明从右盘取过的3枚中有假币,便可判出轻重。 (2)第三次称重 类似ⅰ)的情况,但当两个硬币知其中一个为假,不知为哪个时, 第三步用一个真币与其中一个称重比较即可。 对13个外形相同的硬币情况.第一次按4,4,5分别称重,如果假币在五个硬币的组里,则鉴 别所需信息量为log10>log9=2log3,所以剩下的2次称重不能获得所需的信息. 2.6. (1)215 log =15比特; (2) 1比特;(3)15个问题 2. 7. 证明: (略) 2.8. 证明: (略) 2.9. 31)(11= b a p ,121 )(21=b a p , 121 )(31= b a p , 61)()(1312= =b a b a p p , 241)()()()(33233222= ===b a b a b a b a p p p p 。 2.10. 证明: (略) 2.11. 证明: (略)

信息论基础论文

信息论基础发展史 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是专门研究信息的有效处理和可靠传输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究最佳解决信息的获限、度量、变换、储存和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这两个方面又由信息传输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 信息论从诞生到今天,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从长期通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科学,回顾它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知道理论是如何从实践中经过抽象、概括、提高而逐步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通信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通信系统是人类社会的神经系统,即使在原始社会也存在着最简单的通信工具和通信系统,这方面的社会实践是悠久漫长的。电的通信系统(电信系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一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很有意义的历史事实是:当物理学中的电磁理论以及后来的电子学理论一旦有某些进展,很快就会促进电信系统的创造发明或改进。 当法拉第(M.Faraday)于1820年--1830年期间发现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后,不久莫尔斯(F.B.Morse)就建立起电报系统(1832—1835)。1876年,贝尔(A.G.BELL)又发明了电话系统。1864年麦克斯韦(Maxell)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赫兹(H.Hertz)用实验证明了这一预言。接着1895年英国的马可尼(G.Marconi)和俄国的波波夫(A.C.ΠoΠoB)就发明了无线电通信。本世纪初(1907年),根据电子运动的规律,福雷斯特(1,Forest)发明了能把电磁波

曲线运动测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曲线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曲线运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总分41分。其中1-7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8-11题为多选题,每题5分,全部选对得5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和不选的得0分。)1.关于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D.物体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都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2.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时间等于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之和 B.匀变速运动的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C.曲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D.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合运动必是直线运动 3.关于从同一高度以不同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比较它们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时间长 B.速度小的时间长 C.一样长 D.质量大的时间长 4.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的速度增量总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大小不等,方向 不同 C.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D.大小不等,方向 相同 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之比为1∶2 ,转动半径之比为1∶2 ,在相等时间里甲转过60°,乙转过45°,则它们所受外力的合力之比为() A.1∶4 B.2∶3 C.4∶9 D.9∶16 6.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的受力情况是()Array A.绳的拉力大于A的重力 B.绳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 C.绳的拉力小于A的重力 D.绳的拉力先大于A的重力,后变为小 于重力

2019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真题-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答案word精品文档14页

2019年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造纸术发明以前,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通行时间最长的载体是()。 A.甲骨 B.青铜器 C.竹木简牍 D.缣帛 2.我们现在所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简牍实物产生于()。 A.商代 B.战国时期 C.东汉时期 D.西汉时期 3.在中国造纸术向世界各地传播的历程中,首先传入的国家是()。 A.朝鲜 B.越南 C.印度 D.日本 4.活字发明以后,我国用泥、木、金属对活字印刷进行多方的实验,()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铜活字印书。 A.《宋诸臣奏议》 B.《蔡中郎集》 C.《白氏文集》 D.《元氏长庆集》 5.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有确切刻印日期的印刷品是()。 A.《妙法莲华经》 B.《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C.《陀罗尼经咒》 D.《金刚经》 6.清朝采用木活字印书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是印()。 A.《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B.《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C.《康熙字典》 D.《子史精华》 7.政府刻书,又称官刻,是指中央国家机构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等出资或主办的出版印刷业,始于()时期。 A.五代 B.宋代 C.元代 D.唐代 8.我国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宋朝发明的,比德国谷腾堡的同样技术早()。 A.300年 B.400年 C.500年 D.1 000年

9.我国报纸印刷的开端出现在()。 A.明初 B.明末 C.清中期 D.清末 10.书籍形式的变革由线装到精装、平装是在()。 A.唐代 B.宋代 C.近代 D.现代 11.宋代官刻机构很多,其中刻书规模数量最大的是()。 A.大理寺 B.进奏院 C.国子监 D.兴文署 12.西洋机械化印刷技术传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是()。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13.1920年,我国出版了由()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瞿秋白 1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出版工作,党的主要创建人在党初创时期都曾进行过出 版活动,毛泽东主编了()。 A.《新青年》 B.《共产党》月刊 C.《中国青年》 D.《湘江评论》 15.198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提出深化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要求,其中的一项是()。 A.放开经营方式,搞活发行渠道 B.放手发动群众,搞活各类书店 C.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搞活购销机制 D.放开管理方式,搞活出版社 16.2019年12月25日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是由()制定的出版行政法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新闻出版总署 D.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文化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17.在《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设立出版单位应具备的条件中,对出版单位的业务范围、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的要求是()。

信息论基础》试卷(期末A卷

《信息论基础》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空,每小空1分,共20分) 1.按信源发出符号所对应的随机变量之间的无统计依赖关系,可将离散信源分为有记忆信源和无记忆信源两大类。 2.一个八进制信源的最大熵为3bit/符号 3.有一信源X ,其概率分布为1 23x x x X 1 11P 244?? ?? ? =?? ????? ,其信源剩余度为94.64%;若对该信源进行十次扩展,则每十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是 15bit 。 4.若一连续消息通过放大器,该放大器输出的最大瞬间电压为b ,最小瞬时电压为a 。若消息从放大器中输出,则该信源的绝对熵是∞;其能在每个自由度熵的最大熵是log (b-a )bit/自由度;若放大器的最高频率为F ,则单位时间内输出的最大信息量是 2Flog (b-a )bit/s. 5. 若某一 信源X ,其平均功率受限为16w ,其概率密度函数是高斯分布时,差熵的最大值为 1 log32e 2 π;与其熵相等的非高斯分布信源的功率为16w ≥ 6、信源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性,信道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可靠性。 7、无失真信源编码的平均码长最小理论极限制为信源熵(或H(S)/logr= H r (S))。 8、当R=C 或(信道剩余度为0)时,信源与信道达到匹配。 9、根据是否允许失真,信源编码可分为无失真信源编码和限失真信源编码。 10、在下面空格中选择填入数学符号“,,,=≥≤?”或“?” (1)当X 和Y 相互独立时,H (XY )=H(X)+H(X/Y)。 (2)假设信道输入用X 表示,信道输出用Y 表示。在无噪有损信道中,H(X/Y)> 0, H(Y/X)=0,I(X;Y)

培训资料-印刷制版基础知识

印刷、制版基础知识 第一节印刷基本知识 一、印刷的五大要素 1.原稿:原稿是整个制版、印刷工艺中的依据,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艺术效果和复制还原效果。凹印制版常见原稿有:黑稿、彩稿、印刷品原稿、摄影原稿、设计光盘原稿等。 2.印版:印版即提供印刷用的模版,它是由原稿到印刷品的印刷过程中重要的媒介物。印版因着墨和不着墨部分的结构形式不同而分为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类。其功能是根据原稿,区分出图文部分与非图文部分,使非图文部分形成空白不接受油墨,而图文部分则接受油墨,在印刷时,使附着油墨的图文转移到承印物的表面,从而完成一色的印刷。 3.油墨:油墨是获得印刷图文的主要材料之一,是体现原稿色彩的重要因素。油墨的种类很多,主要根据印版种类、印刷形式、承印材料的不同而区分,凹版包装印刷油墨主要有里印油墨、表印油墨两大类,其中里印油墨又可分为PVC用油墨、OPP用油墨、PET用油墨等。 4.承印材料:承印材料指印刷过程中承载图文墨色的材料。凹版包装印刷的承印材料主要有纸张、薄膜、铝箔等。薄膜又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脂(PET)等。 5.印刷设备:印刷设备主要指印刷、复合等机械,是实现印刷品生产的关键。 二、印刷种类 1.凸版印刷:凸版印刷简称凸印,俗称铅印,历史最久。目前我国印刷行业采用较多的活字版和铜锌版印刷。 2.凹版印刷:凹版印刷简称凹印,其图 文部分低于印版表面的空白部分。我国 的软包装印刷主要是采用凹版印刷。右 图为凹版印刷方式图解。 3.平版印刷:其印版上的图文和空白两 部分几乎处在同一平面上,故称为平版 印刷。胶印是常见的平版印刷方式。平 版印刷不是直接印刷,而间接印刷。 4.孔版印刷:孔版属于透过性印刷,利用细金属网透空的特性,将图文部分镂空而非图文部分以抗墨性胶质体保护,油墨置于版面上以刮版刮压,油墨透过镂空的图文部分转移到承印物上。常见的孔版印刷方式是丝网印刷,现在仍然应用广泛。 第二节凹版印刷的特点及国内凹印的发展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1.墨层厚实,墨色均匀。凹印能真实再现原稿效果,层次丰富、清晰,墨层厚实,墨色饱和度高,色泽鲜艳明亮,这是由凹印的特点所决定的。凹版印刷采用的是网穴结构,依靠墨量体积不同来表现层次。 2.印刷速度快?。现代凹版印刷机均采用圆压圆形式,特别是卷筒式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上没有空档,机器运转平稳,采用微机自动控制,印刷速度最高可达250米/分钟。 3.适应介质广泛。凹印适用的介质非常广,PVC、PET、PE、NY、CPP、OPP、BOPP、组合膜以及其它与以上材料有相同性质的薄膜类、纸张,甚至铝箔等。 4.产品适应范围广。通过选用不同的油墨,可以在纸张、塑料薄膜、纺织品、铝箔、玻璃纸等各种材料上印刷。凹版印刷机可以和柔印、丝印、烫印、凹凸压印、分切等多种工序组成自动化

2019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9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1.关于出版社的经营管理,下面论述准确的是( )。 A.是在企业战略目标指引下,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B.出版社的经营管理与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同 C.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 D.为了取得经营活力,出版业必须以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为目标 答案:C 2.关于出版社经营目标,下面论述准确的是( )。 A.持续扩大出书规模,获取经济利益时出版社经营的基本目标 B.出版社一般以单一利润指标确定为自己的经营目标 C.一个准确的目标有利于卸掉各部门高效率地工作 D.出版社往往把树立品牌作为出版社经营的首要目标 答案:C 3.一个决策者在作任何决策之前都必须( )。 A.目标明确 B. 明确问题 C.收集数据 D. 找出原因 答案:A 4.关于目标管理,下面各项中不准确的是( )。 A.必须坚持“三审制”,不能下放选题的决策权和稿件的终审权 B.目标管理一般分为出版社、部门、个人或项目小组三个不同层次 C.编辑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在某种水准上就是“个人承包“ D.目标管理制能够调动出版社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效益化 答案:C 5.以下关于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前者强调的是工作的目标和预期的效果,后者强调的是个人在本岗位上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B.前者着眼于出版社的整体工作;后者是将目标落实到个人 C.前者带有一定的微观性,是后者的分解和细化 D.前者的重点在于指标体系的制定和分解,后者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定岗定人 答案:C 6.在出版社中,( )主要适用于编辑部门和出版部门。 A.以计件考核为主的岗位责任制 B.以智能考核为主的岗位责任制 C.定性和定量考核结合的岗位责任制 D.其他 答案:C 7.关于聘用制对出版单位理解管理的作用,以下各项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B.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 C.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关系转变 D.由单位用人单位向国家用人转变 答案:D 8.关于出版社缴纳增值税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是对出版单位取得的收入中增值部分课征的一种税 B.出版社的各种收入都要缴纳增值税 C.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额等于销项增值税额扣除当期累计进项增值税额的差额 D.增值税的计算结果能够为负 答案:B 9.关于图书质量管理,下述不准确的是( )。 A.图书质量管理包括所载内容和编校两个方面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第一章出版概论 第1节出版活动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编辑、复制、发行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 作品: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 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

向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 产力发展 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 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促进文化交流 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 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5.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 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 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第三章 信息论基础知识(Part2)

信息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信源的数学模型 信源编码定理 信源编码算法 信道容量 通信的容限
第 1 页 2011-2-21

引言
一、信息论的研究范畴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基本性质及度量方法,研究信息的
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狭义信息论:通信的数学理论,主要研究信息的度量方 法,各种信源、信道的描述和信源、信道的编码定理。 实用信息论:信息传输和处理问题,也就是狭义信息 论方法在调制解调、编码译码以及检测理论等领域的应用。 广义信息论,包括信息论在自然和社会中的新的应用, 如模式识别、机器翻译、自学习自组织系统、心理学、生物 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切与信息问题有关的领域。
第 2 页 2011-2-21

二、信息论回答的问题
通信信道中,信息能够可靠传 输的最高速率是多少?
噪声信道编码定理 噪声信道编码定理
信息进行压缩后,依然可以从已压 缩信息中以无差错或低差错恢复的 最低速率是多少?
香农信源编码理论 香农信源编码理论
最佳系统的复杂度是多少?
第 3 页
2011-2-21

三、香农的贡献
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年), 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
创造性的采用概率论的方法来研究通信中的问题,并且对 信息给予了科学的定量描述,第一次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 1948年,《通信的数学理论》(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 以及1949年,《噪声下的通信》标志了信息论的创立。 1949年,《保密通信的信息理论》,用信息论的观点对信息保密问题做了 全面的论述,奠定了密码学的基础。 1959年,《保真度准则下的离散信源编码定理》,它是数据压缩的数学基 础,为信源编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1年发表“双路通信信道”,开拓了多用户信息理论(网络信息论)的研 究;
第 4 页 2011-2-21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 第一章出版概论 §1.1 出版活动(P1)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古代,人们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但未对“出版”下明确定义。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在西方,法语和英语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他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P3) 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 如何看待博客出版、微博出版:①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征,不具有作为社会化活动的出版的基本属性和功能;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引导和规范;③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性,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一般又称为“稿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P4)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即编辑),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即印刷),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意义的商业劳动(即发行)。 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出版物价值的产生过程:一方面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形成出版物的新增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以及 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物化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 发行的目的:①将精神文化内容向社会传播;②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③依靠商业劳动,能使凝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P6)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主导作用体现在: ⑴通过对出版从业者思想倾向和政治追求的影响来引导出版活动; ⑵运用行政、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规制和引导出版活动。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⑴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国民的文化素质状况是出版物总体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 ⑵精神生产所需原料只能来自社会。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信息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信息传输过程的共同规律,以提高信息传输的 (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使信息传输系统达到最优化。 (考点:信息论的研究目的) 2.电视屏上约有500×600=3×510个格点,按每点有10个不同的灰度等级考虑,则可组成5 31010?个不同的画面。按等概计算,平均每个画面可提供的信息量约为(610bit /画面)。 (考点:信息量的概念及计算) 3.按噪声对信号的作用功能来分类信道可分为 (加性信道)和 (乘性信道)。 (考点:信道按噪声统计特性的分类) 4.英文电报有32个符号(26个英文字母加上6个字符),即q=32。若r=2,N=1,即对信源S 的逐个符号进行二元编码,则每个英文电报符号至少要用 (5)位二元符号编码才行。 (考点:等长码编码位数的计算) 5.如果采用这样一种译码函数,它对于每一个输出符号均译成具有最大后验概率的那个输入符号,则信道的错误概率最小,这种译码规则称为(最大后验概率准则)或(最小错误概率准则)。 (考点:错误概率和译码准则的概念) 6.按码的结构中对信息序列处理方式不同,可将纠错码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 (考点:纠错码的分类) 7.码C={(0,0,0,0),(0,1,0,1),(0,1,1,0),(0,0,1,1)}是((4, 2))线性分组码。 (考点: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8.定义自信息的数学期望为信源的平均自信息量,即(11()log ()log ()()q i i i i H X E P a P a P a =??==-????∑)。

《信息论基础》教学大纲

《信息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CE6006 课程名称:信息论基础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Theory 学分/学时:2/32 课程性质:选修课 适用专业: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建议开设学期:6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开课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 较深刻地理解信息的表征、存储和传输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提高信息传输系统可靠性、有 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的一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对学生达到如下毕业要求有贡献: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 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针对一个复杂系统或者过程选择一种数学模型,并达到适当的精度。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识别、表达、处理及扩展信 息安全、网络工程专业的复杂问题。 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以理论为主,共32学时。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2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消息、信息和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基本概念 (2)掌握通信系统模型 (3)明确Shannon信息论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2.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通信系统模型的构成及其相应功能 (2)难点:理解Shannon信息论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凹印版辊的基本知识综述

上世纪90年代初,受国内包装市场飞速发展和国际 制版先进设备迅速更新的影响,制版设备与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制版企业遍地开花,版材市场供不应求。9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性能提高,制版质量大幅提高,制版周期不断缩短。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软包装制版行业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俗话说,印刷品质量“三分在印刷,七分靠制版”。那么,当前我国塑料软包装行业制版技术如何?其市场状况怎 样?印刷制版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期技术专题,编辑部将和您一起关注制版的相关技术。 凹版印刷作为印刷工艺的一种,以其印制品墨层厚实,颜色鲜艳、饱和度高、印版耐印率高、印品质量稳定、印刷速度快等优点在印刷包装及图文出版领域内占据极其重要 的地位。从应用情况来看,在国外,凹印主要用于杂志、产品目录等精细出版物,包装印刷和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的印刷,而且也应用于装饰材料等特殊领域;在国内,凹印则主要用于软包装印刷,随着国内凹印技术的发展,也已经在纸张包装、木纹装饰、皮革材料、药品包装上得到广泛应用,

运城制版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在各个领域均有水准的专业制 版公司,其使用的设备均从德国或瑞士进口,其生产的各种凹印版辊质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其生产的凹印版辊已有部分向国外出口。近年来,凹印版辊印刷大量采用醇溶性油墨和水性油墨、UV油墨,既符合了国家绿色环保印刷的要求,又能适应薄膜、复合材料、纸张等多种介质,因而在包装印刷领域保持了常胜不衰的局面,成为国内印刷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凹印版辊的制作工艺,从其发展的过程来看,有多种工艺选择,分别是碳素纸照相法、直接加网法、胶凹印转换电子雕刻、数字电子雕刻、激光雕刻后腐蚀、激光直接雕刻等等。在此,我主要谈谈其中目前最重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电子雕刻凹印版辊的制作。 从凹印版辊的制作流程来看,主要有以下步骤:印版基体制作、印版辊筒镀铜处理、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印版辊筒镀铬。其中,印版基体制作及印版镀铜辊筒处理是与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是同步进行的,当印版镀铜辊筒处理与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完成后,才可进行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最后印版镀铬,至此完成印版的全部制作过程。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考试习题

壹、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汉字及其使用规范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B.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 C.所谓异形词,是指汉语书面语中音同、义同而用法不同的词 D.汉字的整理包含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两方面的内容 2.下列各字中,笔画数不同于其他字的是()。 A.凄B.逸 C.鸶D.虒 3.“奪”简化为“夺”,采用的简化方法是()。 A.简化偏旁B.保留局部 C.草书楷化D.换用简单符号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啜泣点缀辍学拾掇B.癖性荒僻开辟躲避 C.蠕动怯懦孺子嗫嚅D.惴惴湍急揣摩喘气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喧兴高采烈源远流长B.睿智成群结党翻来复去 C.暴躁怨天尤人声名狼藉D.裨益走头无路川流不息 6.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相映成趣截足先登优柔寡断

B.旁征博引铤而走险舍本逐末 C.违疾忌医大显身手变本加利 D.各行其是手屈一指众口铄金 7.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A.春风和旭,阳光灿烂,山谷里回荡着鸟儿们缭亮的歌声。 B.突然,蝉声戛然而止,树林里顿时一片寂静。 C.这小生灵虽然是缈小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它。 D.叶欣以身恂职的事迹见报后,人们无不为之感动。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是()。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C.墙上贴着一张标语,写着:“你为保护环境做过什么?” D.他一进门,说了声:“大伙儿都在等着你们呢!”就飞也似的跑开了。 9.下列句子中,计量单位用法不规范的是()。 A.我国城乡居民每天消费食用植物油1.7万吨,蛋1.87万吨,酒3.6万吨,布3.6万千米,煤60万吨以上。 B.白炽灯照明距桌面的最佳高度:15瓦为25公分,25瓦为45公分,40瓦为60公分,60瓦为100公分。 C.厦门海沧投资区距高雄港160海里,距香港287海里,距上海560多海里。 D.海南农业开发综合试验区,占地40多公顷。 10.下列句子中,数字用法不规范的是()。

信息论基础答案2

《信息论基础》答案 一、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 1、若一连续消息通过某放大器,该放大器输出的最大瞬时电压为b,最小瞬时电压为a。 若消息从放大器中输出,则该信源的绝对熵是无穷大;其能在每个自由度熵的最 大熵是log b-a 。 2、高斯白噪声信道是指信道噪声服从正态分布,且功率谱为常数。 3、若连续信源的平均功率为 5 W,则最大熵为1.2 Iog10 e ,达到最大值的条件是高 斯信道。 4、离散信源存在剩余度的原因是信源有记忆(或输岀符号之间存在相关性)和不 等概。 5、离散无记忆信源在进行无失真变长信源编码时,编码效率最大可以达到 1 。 6、离散无记忆信源在进行无失真变长信源编码时,码字长度是变化的。根据信源符号 的统计特性,对概率大的符号用短码,对概率小的符号用长码,这样平均码长 就可以降低,从而提高编码效率。 7、八进制信源的最小熵为0 ,最大熵为3bit 。 8、一个事件发生概率为,则自信息量为3bit 。 9、在下面空格中选择填入数字符号“,,,”或“ <” H XY 二HY HXY HY H X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X)(共5分,每小题1分) 1)离散无(")记忆等概信源的剩余度为0 。 2) 离散无记忆信源N次扩展源的熵是原信息熵的N倍(") 3) 互信息可正、可负、可为零。 (") 4) 信源的真正功率P 永远不会大于熵功率P ,即P P (X ) 5) 信道容量与信源输出符号的概率分布有关。 (X ) 、(5分)已知信源的概率密度函数p x如下图所示,求信源的相对熵

* p x 0.5 4 h x 2 p x log p x dx 1bit自由度 四、(15分)设一个离散无记忆信源的概率空间为P x 0.5 0.5 它们通过干扰信道,信道输出端的接收信号集为丫= 示。 试计算: (1)信源X中事件x的自信息量;(3分) (2)信源X的信息熵;(3分) (3)共熵H XY ; ( 3 分) (4)噪声熵H Y X ;(3分) (5)收到信息丫后获得的关于信源X的平均信息量。(1)I x11bit (2)H丄,丄1bit/符号 2 2,已知信道出书概率如下图所 (3 分)

信息论基础试卷(期末A卷

重庆邮电大学2007/2008学年2学期 《信息论基础》试卷(期末)(A卷)(半开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空,每小空1分,共20分) 1.按信源发出符号所对应的随机变量之间的无统计依赖关系,可将离散信源分为有记忆信源和无记忆信源两大类。 2.一个八进制信源的最大熵为3bit/符号 3.有一信源X,其概率分布为 123 x x x X 111 P 244 ?? ?? ? = ?? ? ?? ?? ,其信源剩余度为94.64%;若对该信源进行十次扩展, 则每十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是15bit。 4.若一连续消息通过放大器,该放大器输出的最大瞬间电压为b,最小瞬时电压为a。若消息从放大器中输出,则该信源的绝对熵是∞;其能在每个自由度熵的最大熵是log(b-a)bit/自由度;若放大器的最高频率为F,则单位时间内输出的最大信息量是2Flog(b-a)bit/s. 5. 若某一信源X,其平均功率受限为16w,其概率密度函数是高斯分布时,差熵的最大值为1 log32e 2 π;与 其熵相等的非高斯分布信源的功率为16w ≥ 6、信源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性,信道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可靠性。 7、无失真信源编码的平均码长最小理论极限制为信源熵(或H(S)/logr= H r(S))。 8、当R=C或(信道剩余度为0)时,信源与信道达到匹配。 9、根据是否允许失真,信源编码可分为无失真信源编码和限失真信源编码。 10、在下面空格中选择填入数学符号“,,, =≥≤?”或“?” (1)当X和Y相互独立时,H(XY)=H(X)+H(X/Y)。 (2)假设信道输入用X表示,信道输出用Y表示。在无噪有损信道中,H(X/Y)> 0, H(Y/X)=0,I(X;Y)

凹版印刷知识考试题库

凹版印刷知识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油墨的主要成分包含{颜料}、{树脂{连接料}}、{助剂}、{溶剂}。 2.员工更换或研磨刮刀时,要{戴防割手套},更换下来的废弃刀片要放入{废刮刀专用桶}内,不得{随意丢入垃圾箱},以免割伤他人。 3.电眼间距的检测必须在每一卷的自检中进行,用{钢尺}测出一个版周的实际数值,,目测预估到小数点后一位,除以一个版周里的{版数},得到的数值即为电眼间距值。该数值必须控制在工作标准书所示Pitch值的允差范围之内。如有超出,须{及时调整相关生产参数)。 4.压胴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由机台人员及时提出异常现象,用{油性笔}做好标示并提供{印刷异常样品},并填写{废压胴单}交带班主管签字后交版库,以便及时研磨修缮。 5.印刷过程中出现较严重品质异常,领机应首先{处理异常},然后{夹条标示}并{在流程单及MES 系统上注明},且应送{检品}复卷确认,视情况{整版不良去除或注明哪几条单条报废}。 6.在自检中油墨附着性用{24mm}宽的透明胶带粘在印刷面的油墨上,再以{1m/秒}的速度匀速撕下胶带,膜上的油墨{90%}未被粘下为合格,否则作异常提报。 7.常说的“5S”包含{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教养}五项。 8.印刷时色差有个标准范围,在标准范围内可以正常出货,而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则就有可能报废。我们所说的这个范围是:dH{≤1.0}、dE{≤3.0}以内。 9.版胴不良的确认必须由领机提报给{带班主管}确认,提供{异常留样}并填写{版胴异常提报单},由{带班主管}签名,同时必须知会{版库人员},便于分析、判别、处理、改善版胴存在的问题。 10.诺克尔粘度仪控制面板上有两行显示粘度的数值,其中上面一行数字代表{油墨的实际粘度}。 11.我们常用色差仪检测在制品与标准样品之间的颜色差别程度,美能达CR-10色差仪上的dH、dC、dL、dE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其中dH数值后会跟有一个字母,此字母表明的是:与基准色相比较被测色在哪个方面发生了改变:“R”代表{偏红}、“B”代表{偏兰}、“Y”代表{偏黄}、“P”代表{偏紫}、“G”代表{偏绿}。 12.首自检取样数量要求{≥2版周},取样频次要求{每卷}取样1次。 13.为保证生产顺畅,交接班时,交班方至少给接班方准备{2H}生产的原物料;如果是换单交班的,则须完成{新订单的领料}。 14.半制品所用纸管应与原膜宽度相同,最长不能长出半成品{2cm}。 15.现场人员设备保养项目包括{清洁}、{检查}、{给油}三项。 16.版胴在上机前,应根据{排程}、{送版单}、{版套标示}、{版顶版号}进行确认。 17.上版时必须根据《工作指示单》要求,先确认印刷半成品{出卷方向},进而确定装版方向。 18.异常原因细部分析中的5M1E是指:{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测量}。 19.《印刷制程检验标准》上规定,双向拉伸类薄膜:主要图案套色偏差{≤0.20mm},次要图案{≤0.35mm}。 20.印刷机的张力系统包含{印前张力}、{印后张力}、{收卷张力}、{放卷张力}、{收卷牵引辊张力}、{放卷牵引辊张力}六部分。 21.印刷时所用的单元机组都要打开加热开关,以便油墨及时干燥。那么设定温度时需要考虑{印刷面积的大小}、{印刷速度的快慢}、{印刷材质的不同}三个因素。 22.蒸煮油墨中添加固化剂的作用是{增加油墨的附着力}。 23.印刷机正常停机时,应先降速至{50 }m/min以下,再按停机按钮。 24.印刷首检的八项管制重点是:{外观}、{颜色准确性}、{条码正确性}、{图案文字正确性}、{出

出版业基础知识

一、图书出版、印刷基本概念 1.版式:书籍排版的式样。指版面、版心、排式(横排或直排)、书眉、页码、行距、标题、字体、插图等大小格式的安排。 2.版面:是指书籍一页的幅面,包括版心、白边页码、书眉以及正文等内容。 3.版心:又称“版口”,是书页上除四周白边排印正文的部分。 4.装帧:图书付印前的整体设计。如封面、扉页、插图、装订形式等美术设计和板式等技术设计。 5.封面:又称“封一”、“封皮”、“书皮”,起着保护书籍、装饰书籍的作用。封面一般印有书名、作者(包括译者、编著者、校订者)和出版社名称。 6.护封:又称“外包封”,指图书封面外的包封纸。一般印有书名和装饰性图画,可保护封面,增加图书的美观。 7.封里:又称“封二”,即封面里边的空白页。 8.封底里:又称“封三”,即封底里边的空白页。 9.封底:又称“封四”,是书的最后一面,与封面相连。一般印有书号和定价。 10.书脊:又称“封脊”,即书的脊背,接连封面和封底。一般印有书名、册次和出版社名称。 11.版本:指一本书的不同版本,即内容和形式上与原版有所不同的图书。出版形式不同,包括开始出版,同时有几种形式的版本,或再版的印刷地点和时间不同;装帧形式不同,如平装本、精装本、普及本、线装本;排版形式不同,如横排本、直排本。内容不同,是指出版以后,内容增删或修改,如增订本修订本、缩写本,以及翻译不同的版本和节译本。 12.版本记录:又称“版权记录页”,简称“版权页”。是一本书的出版记载,提供读者了解图书出版情况,附印于图书正文前页或后页。有书名、著作者、出版者、开本、印张、版次、印次、印数、字数、出版年月、书号、定价等项目。 13.印张:计算图书篇幅的单位,表示一本书所需要的印刷纸张数。一个印张等于半张纸,一张纸两面印刷,则为两个印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