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流域.

合集下载

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流域

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流域

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流域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河流资源的国家,有许多主要河流贯穿全国各个地区。

这些河流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流域情况。

一、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流经西南、中部和东部的11个省市区,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包括了长江及其支流的流域,总面积达到了183.5万平方公里。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农业条件。

二、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的总面积约为75万平方公里。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虽然它经常发生洪水灾害,但也为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养分,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三、珠江流域珠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广东省的母亲河。

它起源于广东省,流经广东、广西、湖南等地,最终注入南海。

珠江流域总面积约为45万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不仅为广东地区的农业和工业提供了支持,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路交通干线。

四、长白山-松花江流域长白山-松花江流域是中国东北重要的河流流域,主要由长白山、松花江和鸭绿江组成。

长白山是中国最著名的火山山脉之一,流经吉林、黑龙江等地,最终注入东海。

长白山-松花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和旅游景区。

五、辽河流域辽河流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第一条被开发的人工运河。

辽河发源于内蒙古与蒙古国交界处,流经内蒙古、辽宁等地,最终注入渤海。

辽河流域总面积约为22.1万平方公里。

辽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和能源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东北工业基地。

六、淮河流域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运干线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淮河发源于安徽省北部,流经安徽、江苏等地,最终注入淮海。

河流、水系、流域的基本概念以及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河流、水系、流域的基本概念以及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2、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河流是一个动态系统,永远处于运动和变化过程中,总是随着时间而变 化,并与周围环境及生态过程相联系 河流存在周期性的以及非周期性的波动,如水生动植物种群内数量的变 化、河流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人 类活动对河流的干扰产生的河流运行模式、水文循环状况、相关动植物种 群、地质气候变化等的变化等
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4、层级性与连续性 河流系统是由一系列不同级别的河流以连续、流动特性等形成的完整 系统,河流物理参数的连续变化梯度形成系统的连贯结构和相应的功能,并 通过河流物理结构、水循环等在河流生物系统中产生一系列的响应——连 续的生物学调整 河流系统的连续性包括地理空间、时间的连续,也即河流在时间、空间 尺度上具有连续变化梯度的特性
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1、系统性和整体性 整体性是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特征 河流系统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生命系统,河道、水生生物、河岸带、水系 以及流域系统等共同组成了系统整体 河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学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局部河 流的破坏或对河流某一生态过程的影响,都会波及河流系统整体
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3、开放性和复杂性 河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其具有的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的属性。河流作 为流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周围地区的环境要素如河漫滩、土壤、地 下水等构成一个处于动态平衡条件下的开放系统,并不断与邻近系统发生 包括物质和能量在内的各种联系 河流系统开放性使得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复杂多样, 河流系统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尤其是人类活动对河流系统影响 巨大,各项人类控制和干扰活动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人类活动对其的正面 和负面影响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
河流、水系、流域的基本概念 以及河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水文学原理-第4章 河流与流域

水文学原理-第4章 河流与流域

2020年2月1日
5
沿水流方向河流可分为:河 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 河源:河流的发源地,可以 是冰川、泉水、沼泽、湖泊等 上游:深山峡谷,落差大, 水流急,急滩瀑布 中游:两岸有滩地,河床较 稳定 下游:平原,河槽宽,比降 小,水流缓,浅滩河湾 河口:河流的终点,河口三 角洲
2020年2月1日
2020年2月1日
25
河口
③流域平均宽度
流域平均宽度(B)——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的比值
B F L
若两个流域面积相等,L越大,则B越小,水的流程也越长,这 样的流域,洪峰流量较小。 反之,L小,B就大,这样的流域,洪水威胁就大。
2020年2月1日
26
④流域形状 流域形状系数——流域平均宽度与流域长度的比值。
2020年2月1日
31
(3)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包括: 地理位置 气候特征 下垫面条件
2020年2月1日
32
流域地理位置:一般用流域中心或其边界的经纬度表示,如黄河 流域位于北纬32~42和东经96~11 9。还需要说明流域距离海洋 的远近以及与其他流域和周围较大山脉的相对位置,影响水汽的输 送条件,直接导致降雨量的大小和时空分布的不同。 流域气候条件:包括降水、蒸发、气温、湿度、气压、风速等。 降水量的大小及分布,直接影响河流年径流的多少;蒸发量则对年、 月径流有重大影响。气温、湿度、风速、气压等主要通过影响降水 和蒸发,从而间接影响流域径流。 流域下垫面条件:下垫面是相对于大气层而言的地球表面,流域 的下垫面条件指流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和岩石性质、植 被、湖泊、沼泽、河网等情况。
6
第二松花江与嫩江汇合流向东 北,经哈尔滨、佳木斯、同江等 市县,于同江县东北约7km处由 右岸注入黑龙江。 根据松花江干流的地形及河道 特性,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即由三岔河至哈尔滨市为上段, 上段全长240km,区间集水面 积3万km2,河道流经松嫩平原 的草原、湿地。哈尔滨市至佳木 斯市是松花江干流中段,穿行于 断崖、低丘和草地之间。由佳木 斯至同江是松花江干流下段。

第二章河流概论

第二章河流概论

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程 降水过程 流域蓄渗过程
汇流过程 坡面漫流过程 河网汇流过程
2.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2.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气象气候因素
下垫面因素
降水
蒸发
地形
人类活动 农业措施 林牧业措施 水利措施
土壤和地质
植被和湖沼 流域形状 和面积
3.径流的特征值 3.径流的特征值
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断面的水体体积。 流量(Q):单位时间内流过断面的水体体积。(m3/s) 单位时间内流过断面的水体体积 径流总量( ):某时段T内流过断面的总径流体积。 径流总量(W):某时段T内流过断面的总径流体积。 某时段 (m3) 径流深度( ):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流域上的水深。 径流深度(R):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流域上的水深。 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流域上的水深 (mm)
W = Q •T
Q •T Q •T 3 y= • 10 = ( mm ) 6 F • 10 1000 F
径流模数( ):单位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流量 径流模数(M):单位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流量。
( L / s ⋅ km 2 )
Q 3 M = ⋅ 10 F
径流系数( ):某时段降雨量x所形成径流深R 径流系数(α):某时段降雨量x所形成径流深R的 某时段降雨量 比例数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确定
R α = x
因为降雨总是会有损失,所以一般α只能小于1 因为降雨总是会有损失,所以一般α只能小于1。
3/3
第三节 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
一、泥沙运动基本规律
1. 泥沙特征 (1)泥沙粒径 等容粒径:泥沙颗粒外形不规则, 等容粒径:泥沙颗粒外形不规则,一般采用 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设某一颗粒的体积为V 则其等容粒径为: 设某一颗粒的体积为V,则其等容粒径为:

河流的形成与流域的发展

河流的形成与流域的发展
土地利用变化对河流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如城市化、农业开发等,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水质污染等问题 ,进而影响河流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
1 2 3
气候变化对河流的影响
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河 流的水文特性和生态环境带来更大挑战。
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持续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河流的开发和改造 仍将持续进行,需要更加关注河流生态环境的保 护和恢复。
常见治理技术方法介绍
02
01
03
物理治理
采用疏浚、筑坝、护岸等工程措施,改善河流形态和 流态。
化学治理
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生物治理
利用水生生物吸收、降解污染物质,恢复水体自净能 力。
生态修复理念在治理中应用
恢复河流自然状态
拆除不必要的堤防、护岸 等工程设施,恢复河流的 自然形态和流态。
02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诸多问题。 如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地下水超采引发地面沉降,水资 源浪费严重等。
生态保护要求下开发策略调整
坚持节水优先。推动全 社会形成节水型生产生 活方式,完善节水体制 机制,强化水资源刚性 约束。
坚持空间均衡。以水定 城、以水定地、以水定 人、以水定产,优化水 资源配置格局。
02
流域水系结构与特征
流域水系组成要素
01
02
03
04
干流
流域内最长的河流,通常起源 于流域的上游,向下游流动, 构成水系的主干。
支流
直接汇入干流的河流,根据汇 入的位置可分为一级支流、二 级支流等。
湖泊
流域内的天然洼地,通常与河 流相连,对河流的水量和水质 有调节作用。

河流治理与流域综合治理的关系

河流治理与流域综合治理的关系

河流治理与流域综合治理的关系自古以来,河流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水源和交通工具,一直是人们生活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河流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如何有效治理河流成为了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河流治理的关键在于保护水质和生态环境。

在传统的河流治理中,人们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河道淤泥清理和水体污染处理上,忽视了流域水资源的整体调配和管理。

这种治理方式片面、孤立,不能根本解决河流环境问题,更不能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全面利用。

与此相对应,流域综合治理则将目光扩展到了河流周边的整个地区。

流域综合治理强调的是河流与其上下游区域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河流水资源,保护河岸生态环境,调节水量和水质,实现河流与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流域综合治理中,河流被视为整体的生态系统。

通过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区,保护水源地、岸边湿地和河道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改善水源质量,并减少水污染的风险。

同时,流域综合治理还涉及到灌溉农田的合理利用、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以及洪水调控等关键问题。

通过综合治理,不仅可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水旱灾害等问题的发生。

河流治理和流域综合治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河流治理是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和核心,而流域综合治理则为河流治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河流治理强调解决具体的水污染和水资源问题,而流域综合治理则更着眼于整体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实践中,河流治理和流域综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法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创新的治理模式,可以引导和推动河流治理和流域综合治理的落实。

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水污染和废水排放。

公众应当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流域综合治理中来。

总之,河流治理和流域综合治理是保护河流和水资源的重要手段,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实现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流域与河流的区别

流域与河流的区别

流域与河流的区别引言在地理学中,流域和河流都是重要的概念。

然而,许多人可能会将流域和河流混淆,在使用这两个术语时产生困惑。

本文将全面分析流域和河流之间的区别,更好地理解它们各自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定义流域是指地表上一个特定区域内所有水流最后集中到同一个出口的区域。

它由被称为分水岭的边界所包围。

流域是水文学和地形学重要的概念,用于研究水循环、降水、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河流是指在地表上流动的水,它是流域的一部分。

它通常是由降雨、融雪或地下水源形成的。

河流可以分为小溪、河流和江河等不同的类型,根据它们的大小、深度和流量来分类。

特征流域的特征通常取决于其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条件。

一个流域可以是一个山脉、一片平原、一片湖泊或者一个大海。

流域的大小可以从几平方公里到数百万平方公里不等。

河流的特征包括其长度、宽度、深度和流量。

河流的长度根据其源头和汇入的地方来确定。

宽度和深度在不同的河流中有所不同,深深的峡谷可能远比深度较浅的河流宽。

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河流通过某一点的水的量。

功能流域的功能包括水资源供应、洪水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等。

流域的水资源对于农业、工业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此外,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也起着重要作用。

河流的功能包括水运、农业灌溉、能源生产和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城市都是建立在周围有河流的地区,这些河流为城市提供了水资源和运输的便利。

一些大型河流还用于发电来满足能源需求。

总结流域和河流作为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流域是指地表上一个特定区域内所有水流最后集中到同一个出口的区域,而河流则是流域的一部分,是地表上流动的水。

流域和河流在其定义、特征和功能方面都存在区别。

流域的特征取决于其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条件,而河流的特征包括其长度、宽度、深度和流量。

最后,流域和河流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包括水资源供应、洪水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等。

中国的河流与流域概况

中国的河流与流域概况

中国的河流与流域概况中国江河众多,河流总长度达43万km。

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超过10000 km2的河流有79条。

长度在1000km以上的河流有20多条。

其中境内主要大河有7条。

受地形气候影响,我国的河流绝大多数呈西东流向,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

中国的河流按其归宿不同,可分为外流河和内陆河(或内流河)两大类。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内陆河则注入封闭的湖沼或消失于沙漠而不与海洋相沟通。

外流河流域面积较大,约占国土面积的65.2%,内陆河流域面积较小,约占34.8%。

我国的外流河中,注入太平洋的流域面积最大,约占国土面积58.2%。

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珠江,流经俄国入海的国境河流黑龙江,以及流出国外入海改称湄公河的澜沧江等大河。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4%,主要河流有怒江(流入邻国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雅鲁藏布江(由我国流入印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再流经孟加拉国,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以及印度河上游的朗钦藏布和森格藏布等。

注入北冰洋的流域面积最小,约占全国总面积的0.6%,它所包括的唯一河流额尔齐斯河是鄂毕河上游,出国境后,流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注入北冰洋的喀拉海。

我国的内陆河流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内部,深居内陆,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燥少雨,水网很不发育,河流稀少,存在大片的无流区。

区内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河流如塔里木河、伊犁河、甘肃的黑河、青海湖及西藏众多的内陆湖泊。

中国主要江河的长度和流域面积见表2-2。

表2-2 中国主要江河的长度和流域面积[20]注: 流入邻国的河流流域面积算至国境线,入境河流流域面积包括流入我国或界河的国外面积;黄河不含流域内闭流区的面积。

我国境内七大江河流域情况如下[1, 21]。

一、长江流域自然地理:长江流域总流域面积约180万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系
• 通常把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补给 外流河的流域范围称为外流流域。流入内 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之中的这类瞎尾河称 为内流河,补给内流河的流域范围称为内 流流域。如塔里木河为内流河。
(2) 支流 ( Tributary ) 流入一较大河流或湖泊的河流。 支流是分级的:一级支流(注入干流的支流); 二级支流(注入一级支流的支流); 三级支流(注入一级支流的支流); 四级支流 (注入一级支流的支流)
• 2、物理功能——泥沙过程、栖息地和温度
– 泥沙过程 – 河床过程 – 提供栖息地和底质 – 保持温度
• 3、化学功能
– 保持水质 – 维持营养循环
• 4、生物功能
– 提供栖息地 – 促进生物生长 – 保持演替过程
河流连续体概念
• 包括四个方面:
– 水文-水力学的连续性 – 营养物质、能量的连续性 – 生物结构的连续性 – 信息流的连续性
河流地形
• 河床——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
– 浅滩——一些冲击物堆积体,边滩、心滩 – 深槽——浅滩与浅滩之间较深的河段 – 沙波——河床中的微地貌,顺行沙波,逆行沙波 – 壶穴——是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 岩槛——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底部 形成的,常形成瀑布和跌水
浅滩、边滩、深潭
河流分段示意图
河流(River)
• 上游比降大,流速大,冲刷占优势,河槽多为 基岩或砾石;中游比降和流速减小,流量加大, 冲刷、淤积都不严重,但河流侧蚀有所发展, 河槽多为粗砂。下游比降平缓,流速较小,但 流量大,淤积占优势,多浅滩或沙洲,河槽多 细砂或淤泥。
水系
• 流域里的大大小小的水流路线,构成脉络 相通的系统,称为水系(河系、河网)。 水系是由干流和他的全部支流构成的一个 独立的水道系统。水系的名称通常以他的 干流或注入的湖泊命名。 • 水系是指某一干流及其支流组成的河槽系 统。 • 干流和支流的概念:一级支流、二级支流、 三级支流等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三角湾 ——杭州湾
河流生态系统
• 河流生态系统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 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和海洋联系 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 作用。河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 统、水生态系统、相关湿地及沼泽生态系 统在内的一系列子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 系统,并具有栖息地功能、过滤作用、屏 蔽作用、通道作用、源汇功能等多种功能。
河流的纵断面 1) 定义: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沿深泓线所切取的河床和自由 水面间的剖面。 2)作用: 绘制河流纵断面图 ,见右图。反映河 底纵坡和落差的分 布,可推算水流特 性、估计水能储量。
河流横断面示意图
河流横断面形状
河道特征
• 河道纵比降
– 落差:河段两端的河底高程差 – 总落差:河源和河口两处的河底高程差 – 河床坡降:单位河长的落差叫河道纵比降
河流系统的功能
• 河流系统具有三项主要功能:
– 1、生物栖息地; – 2、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输移通道; – 3、具有屏障和过滤功能。
• 这三项功能与河流的地貌特征和景观格局 密切相关。
河流系统的功能
• 1、物理功能——水文和水力学过程
– 地表水短期蓄存 – 地表水长期蓄存 – 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 – 地下水 – 能量过程
流域示意图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一致示意图
流域特征
• 流域的几何特征
– 流域面积F (km) :流域分水线包围的面积 – 流域长度(流域的轴长)L(km):从河口起 通过横断流域的若干割线的中点而到达流域最 远点的连线。 – 流域平均宽度B(km) :B=F/L – 流域形状系数K:K=B/L=F/L2
河流生态系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 (1)具纵向成带现象,但物种的纵向替换并不是 均匀的连续变化,特殊种群可以在整个河流中再现。 • (2)生物大多具有适应急流生境的特殊形态结构。 表现在浮游生物较少,底栖生物多具有体形扁平、 流线性等形态或吸盘结构,适应性广的鱼类和微生 物丰富。 • (3)与其它生态系统相互制约关系复杂。一方面 表现为气候、植被以及人为干扰强度等对河流生态 系统都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表现为河流生态系统 明显影响沿海(尤其河口、海湾)生态系统的形成 和演化。 • (4)自净能力强,受干扰后恢复速度较快。
自然河流
• 一条健康的自然河流,沿水流方向具有通畅的连 续性,沿侧向具有良好的连通性,在垂向具有良 好的透水性,成为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以及 生物物种迁徙流动的保障。 • 河流的平面形态往往是蜿蜒型的,形成深潭-浅 滩序列,造成多样的水力学条件,加之洪水脉冲 过程和连续的水流条件,使得包括鱼类在内的水 生生物的产卵、育肥、避难和洄游等生命活动都 各得其所。
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 流域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 • 流域的气候条件:降水、蒸发、温度、湿 度、风等 • 流域的土壤、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如土 壤质地、结构;岩石的透水性、给水度; 地层的褶皱、断层、节理、新构造运动等
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 以l0、l1、l2……ln为各等高线在流域内的长度,f0、f1、 f2……fn为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面积,H为两等高线的高差, F=f1+f2+f3+……fn为流域总面积, • 则流域的平均坡度: J H (l0 l1 l2 ln ) • 流域的平均高度:
壶穴、岩槛、 瀑布、跌水
瀑布、跌水
水源、峡谷
河源是指河流的发源地,有的是泉水,有的是湖泊、沼泽 或是冰川,各河河源情况不尽一样
河流的平面形态
1) 平原河流 特点: 在环流、泥沙的冲刷和淤积作用下,蜿蜒曲折形态,即深 槽、浅槽沿水流方向交替出现,呈规律性。
河床平面形态
• 将河流分为平直河、蛇曲河(曲流河)、辫状 河、网状河四种类型。其中以蛇曲河和辫状河 分布最广,而平直河和网状河较少见。 • 曲流——河流的弯曲形态 • 辫流——河流的河床分汊许多,形似发辫,成 为辫流
h1 h0 h J l l (h0 h1 )l1 (h1 h2 )l2 (hn 1 hn )ln 2h0 L J L2
河道特征
• 河流横比降:因离心力作用引起的垂直于主流向 的横向水面坡度。
– 河流横断面通常不是绝对水平的,而有水面横比降存 在。 – 河弯处离心力作用,凹岸水面高于右岸水面 – 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地偏力,因为地球自转而产生 的以地球经纬网为参照系的力。地转偏向是科氏力 (科里奥利力)在沿地球表面方向的一个分力。北半 球总是偏于物体运动的右方;南半球总是偏于物体运 动的左方。 – 北半球右转弯时:i=i1-i2 – 北半球左转弯时:i=i1+i2
Source Zone 源头,上游 Transition Zone 过度带,中游
Floodplain Zone 泛滥平原带
Water Sediment 水 沉积物
• 河流分段
– – – – 河源: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 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河谷狭、急滩和瀑布 中游:比降变缓,河槽拓宽曲折,两岸有滩地 下游:河谷宽,比降和流速小,河道淤积明显,浅滩 或河洲到处可见,河曲发育 – 河口: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处所,泥 沙淤积严重。
2F Z f Z2 f2 Zn fn Z 1 1 F
• 流域的植被率K植:以植被面积占流域面积的百分比表示 • 流域的湖泊率K植和沼泽率K植:以湖泊面积和沼泽面积占 流域面积的百分比表示
河系特征
• 河网密度D:干支流总长度和流域面积之比, 即单位面积内干支流的长度。
L D F
– 近口段——潮流界至潮区界 – 河口段——潮流界至口门 – 口外海滨段——口门以外至水下三角洲坡折处。
洪积扇
• 三角洲——河流带来的泥沙超过海洋或湖 泊的搬运能力,形成的向海或湖的突出的 堆积体。 • 三角湾——如果河流、海洋或湖泊的侵蚀 作用大于河口区的堆积作用,就形成一个 喇叭形的河口,成为三角湾或三角港。
河流与流域
河流(River)
• 陆地表面上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形成的线 形天然水道(也有人工的),称为河流。河 流在我国的称谓很多,较大的称江、河、川、 水,较小的称溪、涧、沟、曲等。如长江、 黄河、钱塘江、苕溪。
• 河流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路径,对全球的物 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作用。流水还不 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不同的流水地貌,如 冲沟、深切的峡谷、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河口三 角洲等。 • 每条河流都有河源和河口。 • 河源是指河流的发源地,有的是泉水,有的是湖 泊、沼泽或是冰川,各河河源情况不尽一样。 • 通常大江大河在入海处都会分多条入海,形成河 口三角洲。
Rain and snow 雨和雪 Lake湖 Glacier冰川 Rapids 急滩 Waterfall 瀑布 Tributary 支流 Flood plain 洪积平原
河流(River)
Oxbow lake 牛厄湖 Salt marsh 盐沼 Delta 三角洲
Deposited sediment 沉积 Ocean 海洋
自然河流
自然河流的特点
• 1、与陆地联系密切。河滩、阶地,河口湿 地、岸边湿地、海岸湿地 • 2、与空气交流密切,特别是浅滩、瀑布和 跌水曝气作用明显 • 3、上中下游生境异质性。上中下游气象、 水文、地貌和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导致生 物多样性。(以长江流域为例解释)Fra bibliotek 自然河流的特点
• 4、河流的纵向蜿蜒性,急流与缓流相间 • 5、河流横断面形状多样复杂,深潭和浅滩 交替出现 • 6、河床材料(透水性和多样性):基岩、 卵石、沙土、粘土 • 7、多样的河流形态决定了河流生物群落的 多样性
河床平面形态
• 2) 山区河流 • 大多为岩石河床,异常复杂,无规律可循。
河漫滩
• 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 河漫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