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必背地理九大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三文科生地理知识点

高三文科生地理知识点

高三文科生地理知识点地理学科作为高中文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好地理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升文科综合素养,还是应对高考的关键。

本文将系统梳理高三文科生应掌握的地理知识点,以助于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高考。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此外,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生应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等,并能够通过地图解读地理信息。

二、自然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涉及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

在这一板块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大气和气候:理解大气的组成、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以及全球气候类型、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地理:学习水循环的过程,了解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地貌学:掌握不同地貌类型如山脉、平原、盆地等的形成原因和特征,以及地貌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

4. 生物地理:了解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以及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三、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学生应重点掌握:1. 人口与城市:学习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2. 农业地理:理解农业的分类、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 工业地理与经济地理:掌握工业区位理论,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影响。

4. 政治地理:学习国家和地区的疆域、政治中心的分布,以及政治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学生应了解:1. 遥感技术:理解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土地利用的遥感监测。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学习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在地理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掌握GPS的工作原理和在定位、导航等领域的应用。

高考人文地理必背49个知识点

高考人文地理必背49个知识点

【导语】很多时候死记硬背并不是的⽅法,需要找到正确的思路,灵活记忆。

今天,®⽆忧考⽹给⼤家整理了⾼中⼈⽂地理必备的49个知识点,赶快收藏,⾼考⼀定会考到的1七⼤洲名称及按⾯积排序亚⾮北南美,南极欧⼤洋。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油是重点。

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

亚欧⼤陆和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

⽯油分布很集中,⼀半以上在中东。

3世界⼈⼝超亿⼗⼀个国名称南极⼤洋均⽆他,⼈⼝超亿⼗国家。

中美两印俄两巴,⽇尼墨加孟加拉。

(墨:墨西哥)4中亚五国名称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

⾥海岸边⼟库曼,中亚五国记⼼间。

5中亚知识概括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难。

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

东和东南地势⾼,天⼭⽶尔边境间。

北、西丘陵和平原,哈丘与图兰。

河流多数为内流,锡尔阿姆⽔量减。

⾥海世著称,咸海变化危机现。

⼟库棉⽥产量增,功在卡库运河建。

额尔齐斯外流河,流经三国向北穿。

产棉基地次中美,“⽩⾦之国”美名传。

民族多信伊斯兰,城市塔什⼲。

6中美地狭七国名称(1)中美地狭有七国,⾊地马拉伯利兹。

萨、洪、尼、哥、巴拿马,⾹蕉咖啡天下知。

(2)危洪刷(萨)泥(尼)哥爸(巴)离(伯利兹),中美七国永牢记。

7北美五⼤湖:(1)、北美五⼤湖,苏密休伊安。

(2)、北美五⼤湖,相互连成群。

冰川作⽤下,构成湖泊因。

美加共有四,中间分界明。

“伊利”、“安⼤略”,“苏必”与“休伦”。

另⼀美独有,称之“密歇根”。

五湖总⾯积,世界居第⼀。

淡⽔资源丰,特别利航运。

8美国农业带及其分布美国农作形成带,中部冬麦北春麦。

五⼤湖区及东北,典型乳⾁畜牧带。

南部地区条件好,成为集中⽟⽶带。

密河下游平原区,棉花似海处处⽩。

西部⼭地⾼原区,牧业农业需灌溉。

9西亚、北⾮地理位置亚欧⾮洲紧相连,滨临四海⼀湖间。

丝绸之路连东西,海陆空运很⽅便。

紧邻油区波斯湾,⾥海海峡西北端。

南北运河苏伊⼠,三洲两洋航程短。

10拉美⽓侯特征“拉美”⼤部居低纬,热带⽓候主地位。

高考文科文综必考知识点地理

高考文科文综必考知识点地理

高考文科文综必考知识点地理地理是中的必考知识点之一,涉及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面。

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壳构造与地理现象、地理区划与自然环境等内容;人文地理则涵盖人口与城市、经济与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必考的地理知识点。

I. 自然地理1.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我们应该对地球有基本的了解。

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固态地壳、液态地幔和外固态外核、内液态内核组成。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以自身的轴为转轴,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365天完成一次。

2. 地壳构造与地理现象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壳层,由岩石、土壤和水组成。

地壳构造是指地壳内部构造的特征和分布。

地球的地理现象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地貌和气候等。

地震是地壳因地壳运动而引发的一个瞬间释放的能量的地质现象。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的某种形式的表现,通过喷发、火山灰和熔岩的流动来产生地理现象。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如山脉、高原、盆地和平原等。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大气状况的统计结果,包括气温、湿度、降水和气压等要素。

3. 地理区划与自然环境地理区划是将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方便研究和管理。

世界地理区划通常可以分为地域、经济和政治三种类型。

自然环境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考察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动物等自然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II. 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地区的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口与城市研究的是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等问题。

人口问题是人文地理的核心议题,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等。

2. 经济与发展经济与发展研究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差异和经济全球化等问题。

经济问题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率、收入分配和贸易等。

高考文科地理基础知识点

高考文科地理基础知识点

高考文科地理基础知识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科地理在高考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

因此,掌握好高考文科地理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高考文科地理的基础知识点,帮助考生们全面了解并准备考试。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在高考文科地理中,自然地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其中包括地球与圈层结构、地壳构造与地质运动、水资源、土地资源、自然灾害等内容。

地球与圈层结构是自然地理的基础,涉及到地球的结构、形状等。

而地壳构造与地质运动则是研究地壳的构造以及地质运动的原理和类型。

水资源研究的是水的来源、分布以及管理利用等,而土地资源则是研究土地的类型、现状以及利用方式。

自然灾害则是研究各种灾害的发生机理、防范措施等。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在高考文科地理中,人文地理是一个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其中包括人口与城市、经济地理、交通运输等内容。

人口与城市研究的是人口的分布、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城市的发展等。

经济地理则是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交通运输则是研究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输方式以及交通网络的建设等。

第三部分:区域地理在高考文科地理中,区域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它以地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其中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内容。

中国地理研究的是中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地区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而世界地理则是研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情况、人文特点及地区间的联系与冲突等。

总结:高考文科地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掌握好文科地理的基础知识点,不仅对高考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考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高考文科地理的基础知识点,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二文科全部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文科全部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文科全部地理知识点总结在高二文科学习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下面将对高二文科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包括物理地理、人文地理和地图技能等方面。

一、物理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和地质作用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球的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壳变动、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2. 地球的大气环境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跳变层和顶层等。

大气层与气候、天气、风、云和降水等相关。

3. 地球的水圈地球上的水分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形式,它们构成了地球的水圈。

水圈和气候、生态系统以及水资源利用有关。

4. 地球生物圈地球上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各种植物和动物。

生物圈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口总数。

人口迁移包括城市化、农民工流动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 城市与乡村城市和乡村是人类居住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地区。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化、城市交通等相关。

3. 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发展以及交通网络相关。

4.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包括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后代子孙发展的能力。

三、地图技能1. 地图的使用和阅读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包括了地理位置、比例尺、图例和方位等要素。

2. 地图投影和图谱地图投影是将三维的地球表面展示在二维的纸面上,图谱是使用一定的图形符号和色彩来表示地理信息。

3.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管理的技术手段,可以应用于地理数据的分析和决策。

以上是对高二文科全部地理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

请同学们在学习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希望这篇总结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是高考文科里的一科,对考生的综合素质、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解题能力、时间控制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也是考查考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地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解题能力的考试。

下面就是为大家总结的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

一、基本地理概念1.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地球形状与地球空间分布、地球固体物质组成与内部结构、地球水体和大气的构成、地表的动力变化、地球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

2.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有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商业、旅游等。

3.地球: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球是一个系统,由地壳、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

4.地理空间:地理空间是地球表层物质和现象分布的总体,是地表自然现象、人文现象和经济现象空间分布的总和。

5.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地理实体在地理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可以通过地理经纬度来确定。

6.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要素相互关系而成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体和地壳等。

7.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人类在地理空间中创造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指人类在地球表面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所建立的环境。

8.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人类经济活动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9.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各种生物体在地球上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包括陆地生态环境和水生生态环境。

10.地理自然规律:地理自然规律是指地理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普遍性、相对固定性和持续性。

二、地理的基本概念1.经度和纬度:地理经度是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线,以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为参照,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最大为180度。

地理纬度是地球上南北方向的线,以赤道为参照,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最大为90度。

2.地理尺度:地理尺度是指地理现象在地理空间中展现程度的一个指标,分为全球尺度、区域尺度和局部尺度。

高考地理文科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文科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文科知识点总结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高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对于文科生来说,地理是一门需要掌握大量知识点的科目之一,其中不乏一些相对困难和抽象的概念。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文科部分,本文将对常见的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希望能为考生的备考提供一些参考和便利。

1. 自然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对于高考来说是必考的一部分。

其中包括了地球的形状及其证明、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经纬度、地球与天体、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等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掌握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了解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的原理,掌握地理经纬度的概念及其在地图上的应用等。

2. 人文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包括人口地理、城市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重点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与变化、城市化的影响及其问题、农业与农村发展问题、工业的发展及其地区差异等内容。

同时,也要了解一些全球性的人文地理问题,如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等。

3. 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点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手段之一,也是高考地理的一个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如遥感、地理定位系统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对于资源管理和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4. 地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地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高考地理的考查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等。

此外,还要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措施,了解可持续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与平衡。

5. 区域地理知识点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考地理的重点考察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同时也需要了解区域发展的空间差异,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发展差距等。

高三文科生地理知识点

高三文科生地理知识点

高三文科生地理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为我们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认识和分析工具。

对于高三文科生来说,地理知识点的掌握不仅在考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更能够帮助我们扩大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三文科生应掌握的地理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地构造与地貌在自然地理中,了解大地构造与地貌是基础而重要的知识点。

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以及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类型,如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

同时,还要掌握地壳运动的主要现象和地震、火山等与之相关的地质灾害。

2. 气候和气象气候和气象是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了解气候带和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理解不同气候带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寒带气候等。

同时,掌握常见的气象现象如气压系统、风、云和降水等,以及气象的观测方法和预报技术。

3. 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学习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掌握河流、湖泊、地下水与水文循环的关系,以及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性。

4. 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自然灾害是地球环境中的重要问题,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如洪灾、干旱、风暴潮、地质灾害等。

同时,也要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如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推广可持续发展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了解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变化规律对于我们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掌握城市化的内容,了解城市化的推动因素、影响和问题,比如城市扩张、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等。

2. 农业和工业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不同地区农业和工业的特点和发展状况,理解农业和工业对地理环境和人口的影响,如农业区划、农业生产方式、工业地域布局等。

3. 交通和通讯交通和通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不同交通方式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掌握交通网络和通讯网络的结构和作用,如铁路、公路、航空、电信、互联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科生必背地理九大知识点!
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

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

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

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四: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
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

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

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

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

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五: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

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

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

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4.判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六: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七: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八: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1.雪线的含义:
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

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

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

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

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

如副热带地区降水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则高达5800米
地貌: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

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则相反。

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注意: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九: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

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

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