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笔记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总结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总结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机制的学科,它结合了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的知识,通过对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等结构的研究,揭示了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下面将对大一学期中所学的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骨骼系统1. 骨骼的组成与分类:- 骨骼由骨组织、关节、韧带等组成。
- 根据形状和结构的不同,骨骼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2. 骨骼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骨骼系统提供人体的支撑和保护。
- 骨骼系统参与人体的运动,并通过肌肉和关节的配合实现各种动作。
3. 骨骼的构造和生长:- 骨骼由骨骼单位组成,每个骨骼单位包括骨小体和骨细胞。
- 成骨细胞通过分泌骨基质,使得骨骼得以不断增长和修复。
二、肌肉系统1. 肌肉的组成和分类:- 肌肉由肌肉纤维组成,肌肉纤维又由肌原纤维构成。
- 根据肌肉纤维的类型和形状的不同,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2. 肌肉的功能和作用:- 肌肉是人体运动的主要驱动力,能够产生力量和运动。
- 肌肉通过与骨骼的连接实现运动,并参与保持姿势和平衡。
3. 肌肉的组织结构和调节:- 肌肉由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内部有肌纤维和肌节。
- 肌肉的收缩和松弛通过神经冲动和肌兴奋传导来调节。
三、关节系统1. 关节的分类和结构:- 关节分为不动关节、半动关节和可活动关节。
- 可活动关节由骨头、关节囊、滑膜、韧带等组成。
2. 关节的功能和作用:- 关节连接了不同骨骼,并允许骨骼之间的相对运动。
- 关节通过滑液的润滑和肌肉的协调完成各种复杂运动。
3. 关节的运动范围和限制:- 关节的运动范围由骨头的形状、韧带的紧张度等决定。
- 关节的过度使用或受伤可能导致关节功能障碍或疼痛。
综上所述,运动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的研究对于理解人体运动机制和促进运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结构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原理和规律,从而指导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的实践。
身体运动解剖知识点总结

身体运动解剖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骨骼系统**1.1 骨骼系统的组成:骨骼系统由骨头、关节和韧带组成。
骨头是支撑和保护身体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关节连接骨头并使其能够运动,而韧带则连接骨头并提供稳定性。
1.2 骨骼系统的功能: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身体、保护内部器官、运动和储存矿物质。
1.3 骨骼系统的分类:根据形状和功能,骨骼可分为长骨(如胳膊和腿骨)、短骨(如腕骨和踝骨)、扁骨(如胸骨和骨盆)、不规则骨(如脊椎和头骨)。
1.4 骨骼系统的生长: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分为骨头的初生,骨头的哺育期(软骨组织),骨头的青辰期(骨骺充实),骨头的成熟期(骨细胞内充实)、骨头的闭合期(骨质密集)。
1.5 骨骼系统的疾病: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包括骨折、骨质疏松症、关节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骨头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需要及时治疗。
**第二部分:肌肉系统**2.1 肌肉的分类:肌肉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主要与骨骼相连接,使身体能够运动;平滑肌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中,负责内脏器官的运动;心肌则是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
2.2 肌肉的结构:肌肉由肌肉组织、肌肉纤维和肌肉腱组成。
肌肉组织由多束肌肉纤维组成,而肌肉纤维又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
2.3 肌肉的作用: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使身体得以运动。
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来产生力量,并通过骨头的运动来实现身体的各种动作。
2.4 肌肉的运动:肌肉的运动主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来实现。
神经冲动会传导到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从而产生力量和运动。
2.5 肌肉的疾病:肌肉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肌肉劳损、肌肉疼痛、肌肉萎缩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肌肉功能下降,影响运动和生活质量。
**第三部分:关节系统**3.1 关节的分类:关节可根据功能和结构分为滑动关节、铰接关节和球突关节等,包括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
3.2 关节的结构:关节由关节头、关节腔、软骨、关节囊和韧带等组成。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运动解剖学是运动科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结合,研究人体在不同运动过程中的骨骼、肌肉、关节、神经等解剖结构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作为大一学生,学习并掌握运动解剖学知识对于理解运动机能和提高运动技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总结归纳的方式,介绍大一学生应该掌握的运动解剖学知识点。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结构的基础,它为我们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参与运动和运动调节。
大一学生应熟悉下列骨骼知识点:1. 人体骨骼总数及其分类:人体成人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躯干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
2. 主要骨骼:掌握头颅、脊柱、肋骨、肢体骨骼的名称及位置,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功能。
3. 骨骼发育与脆骨病:了解骨骼发育的过程,以及脆骨病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二、肌肉系统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源,了解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1. 骨骼肌和平滑肌:了解两类肌肉的特点和主要功能,重点关注骨骼肌的结构和运动机制。
2. 肌肉命名及功能:熟悉一些重要肌肉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包括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等。
3. 肌肉协同作用:学习不同肌肉之间的协同作用和配合,了解肌肉在运动中的相互制约和协调运动。
三、关节和运动范围关节是骨骼连接的地方,通过关节的运动,我们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动作。
大一学生应该了解以下关节相关的知识点:1. 关节分类及特点:研究关节的分类、结构及各自的运动范围,如球窝关节、滑动关节等。
2. 配对运动和自由度:掌握关节的相互作用和配对运动,如屈曲与伸展、旋转与外展等。
3. 关节受伤与保护:了解运动中关节受伤的原因和常见的损伤类型,学习如何保护关节以避免运动损伤。
四、神经系统和运动控制神经系统是控制运动的中枢,了解神经与运动的关系可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1. 神经系统结构:学习神经系统的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如脑部结构、脊髓等。
2. 运动神经元和神经传导:了解运动神经元的作用和神经信号的传导过程,理解神经冲动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笔记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笔记一、骨骼系统1. 骨骼组成1.1 骨骼的结构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1.2 骨骼的功能提供支撑、保护内脏、储存矿物质、造血2. 关节2.1 关节的分类按结构分:纤维性、软骨性、类软骨性、滑膜性按功能分:固定型、半固定型、活动型2.2 常见关节类型齿状关节、滑动关节、摩擦关节、球窝关节2.3 关节的运动屈曲、伸展、旋转、外展、内收、外旋二、肌肉系统1. 骨骼肌1.1 骨骼肌的结构肌腹、肌腱、肌原纤维1.2 骨骼肌的功能运动、保护、稳定关节、体温调节2. 肌肉组织类型2.1 平滑肌2.2 心肌2.3 骨骼肌3. 肌肉收缩3.1 肌肉的激活神经冲动传导、肌动单位3.2 肌肉收缩的过程肌原纤维缩短、肌肉力量的生成三、神经系统1. 神经元细胞体、轴突、树突1.2 神经元的功能传递和接收神经冲动2. 神经传导2.1 神经冲动的传导动作电位、兴奋阈、传导速度 2.2 突触传递突触间隙、神经递质3. 运动神经系统3.1 运动神经元的结构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 3.2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控制肌肉的运动四、循环系统1. 心脏结构和功能心房、心室、心脏壁1.2 心脏的工作循环收缩期、舒张期、心脏瓣膜2. 血管2.1 动脉和静脉的区别动脉:离心型、高压、弹性静脉:靠心型、低压、有瓣膜 2.2 循环系统的功能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五、呼吸系统1. 呼吸道结构1.1 上呼吸道鼻腔、咽部1.2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2. 呼吸过程2.1 顺应性和弹性2.2 肺活量和肺功能 2.3 外呼吸和内呼吸六、消化系统1. 消化道结构1.1 口腔、食管、胃1.2 小肠、大肠、直肠2. 消化过程2.1 摄食和咀嚼2.2 胃的消化作用2.3 小肠的吸收作用七、泌尿系统1. 肾脏结构和功能1.1 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集合管1.2 肾脏的功能滤过、重吸收、分泌2. 尿液的形成2.1 肾小球滤过2.2 肾小管的重吸收2.3 泌尿系统的调节以上是大一运动解剖学的知识点笔记,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文件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文件I. 概述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科学,主要探讨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运动解剖学的基础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体运动。
II. 骨骼系统1. 骨骼的组成和分类骨骼由骨头、关节、韧带和软骨组成,分为轴骨和附属骨两类。
掌握不同骨骼的名称和位置对于理解运动过程至关重要。
2. 骨骼的生理结构渗透骨骼的血管、骨髓和细胞组成了骨骼的生理结构,了解骨骼的生理结构有助于理解骨骼的功能和变化。
3. 骨骼的功能骨骼提供人体支撑、保护内脏、储存矿物质和产生血细胞等多种功能。
了解不同骨骼的功能对于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很重要。
III. 肌肉系统1. 肌肉的组成和分类人体肌肉由肌肉组织、肌腱和筋膜组成,可以根据功能和组织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肌肉在人体运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2. 肌肉的收缩类型肌肉收缩可分为等长收缩、等长伸展和异长收缩三种类型。
了解不同类型的肌肉收缩对于理解各种运动模式和动作的执行至关重要。
3. 肌肉的协调和配合在人体运动中,各个肌肉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相互协调和配合。
了解肌肉的协调关系有助于理解动作的流畅执行和提高运动的效率。
IV. 神经系统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2. 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运动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负责控制肌肉运动的神经元。
运动单位由运动神经元和其调控的肌纤维组成。
掌握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的关系对于理解肌肉运动的控制机制至关重要。
3. 神经传递和反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递和反射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了解神经传递和反射的过程有助于理解人体运动的调节和控制。
V. 运动分析1. 运动的基本要素运动可以通过速度、加速度、力量等要素进行分析。
了解运动的基本要素有助于定量地描述和解释不同的运动过程。
2. 力学原理在运动中的应用运动解剖学与力学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运动解剖大一知识点总结

运动解剖大一知识点总结在大一的运动解剖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了解人体结构和运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由骨骼组成,它有着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和肌肉附着的重要功能。
人体有206块骨头,按照形状可分为长骨、短骨、扁平骨和不规则骨。
最重要的长骨包括肱骨、尺骨、胫骨和股骨。
2.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肌肉组成,主要起到运动和维持姿势的功能。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是最多的一类肌肉,它由腱束连接到骨骼上,并通过收缩实现运动。
骨骼肌的命名通常基于它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3. 关节系统关节系统是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骨骼连接起来,使得人体能够进行各种运动。
关节分为固定关节和可动关节。
可动关节又分为滑动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突关节等。
每种关节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4.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控制和协调人体运动的中枢。
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大脑通过指令控制肌肉的动作,神经元通过信号传递实现这个过程。
运动神经元负责控制骨骼肌的收缩。
5.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的气体交换系统,用于呼吸新鲜空气和排出废气。
它包括鼻腔、喉咙、气管和肺部。
通过呼吸,氧气进入体内,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然后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处。
6.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它负责泵血和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心脏有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血液通过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体内循环。
7. 运动解剖学与运动训练的关系运动解剖学是运动科学中的重要学科,它通过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来理解人体运动的基础。
了解运动解剖学可以帮助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士改进训练方法,并预防运动损伤。
综上所述,大一运动解剖课程介绍了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各个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运动原理和改进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复杂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运动训练中。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运动解剖学是运动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结构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对于学习运动解剖学,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肌肉系统肌肉是人体最重要的运动器官之一。
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使得骨骼运动。
在解剖学中,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1. 骨骼肌:骨骼肌附着于骨骼,通过收缩产生力量。
骨骼肌可以分为肌肉腹、肌肉腱、肌肉腱膜等部分。
2. 平滑肌:平滑肌分布在人体的内脏器官,如胃肠道、血管等。
它的收缩是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进行的,无意识地完成各种功能活动。
3. 心肌:心肌是组成心脏的肌肉组织,它具有自主的兴奋和传导功能,保持了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收缩。
骨骼系统骨骼是人体的支撑系统,也是运动的基础。
骨骼系统主要包括骨骼和关节。
1. 骨骼: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可分为躯干骨、四肢骨和头颅骨等部分。
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同时也是肌肉的附着点。
2. 关节:关节是连接骨头的结构,主要通过韧带和滑膜进行固定和润滑。
常见的关节类型有球突关节、鞍状关节、滑动关节等。
运动机能人体的运动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涉及各种运动机能的协调。
主要的运动机能有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
1. 力量:力量是肌肉产生的最基本的机能。
它可以分为爆发力和持久力,分别指肌肉瞬间爆发的能力和持续运动的能力。
2. 耐力:耐力指的是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
它可以分为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分别指心脏和肺部的耐力以及肌肉对疲劳释放的能力。
3. 柔韧性:柔韧性是肌肉和关节组织的可伸展性和可弯曲范围。
柔韧性良好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 协调性:协调性是指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协调性良好可以提高运动技巧和运动表现。
运动姿势运动姿势是指身体在运动中的位置和形态。
正确的运动姿势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效果,减少受伤风险。
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的姿势也有所不同。
大一运动解剖学上期知识点总结

大一运动解剖学上期知识点总结运动解剖学是运动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体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以下是我对大一运动解剖学上期知识点的总结。
一、骨骼系统1. 骨骼系统的构成: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
2. 骨的分类:短骨、长骨、扁骨、不规则骨等。
3. 骨骼系统的功能:提供支撑、保护内脏、贮存矿物质、造血等。
二、关节系统1. 关节的分类:根据结构可分为纤维性关节、软骨性关节和滑膜性关节;根据运动方式可分为滑动关节、转动关节、球窝关节等。
2. 关节的结构: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关节盘等组成。
三、肌肉系统1. 肌肉的分类:根据形态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脏肌;根据运动方式可分为肌肉收缩和肌肉松弛。
2. 肌肉的构成:肌肉由肌纤维、肌束和肌肉腱组成。
3. 肌肉收缩机制:横纹肌肉由肌小球和肌丝组成,通过肌球蛋白的滑动来实现收缩。
四、神经系统1. 神经系统的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2. 运动神经元:包括运动神经元的胞体、轴突和神经末梢。
3. 神经传递:神经冲动通过突触传递到肌肉,触发肌肉的收缩。
五、姿势和运动分析1. 姿势分析:通过对人体姿势的观察和分析,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2. 运动分析:对人体运动的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包括力学分析和神经控制分析。
六、能量代谢与运动1. 能量代谢:人体通过饮食摄入的能量转化为运动能量,支持肌肉收缩。
2. 肌肉耗能: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主要来自 ATP 的分解。
3. 运动与呼吸循环系统的关系:运动会增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负荷,以满足肌肉工作的需求。
以上是大一运动解剖学上期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骨骼、关节、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研究人体运动提供基础。
运动解剖学是运动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希望我的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解剖学》内容提纲绪论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学习目的和任务:1、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一)基本观点(二)基本方法。
四、运动解剖学发展史五、解剖学定位术语(一)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二)常用方位术语:上:靠近头部下:靠近足部前:靠近腹侧后:靠近背侧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近侧端:四肢的近躯干端远侧端:四肢的远躯干端桡侧:前臂的外侧尺侧:前臂的内侧腓侧:小腿的外侧胫侧:小腿的内侧(三)人体基本面:1、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之切面,亦称横切面。
2、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面。
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亦称冠状面。
(四)人体基本轴:1、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叫冠状轴。
2、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第一节细胞和细胞间质一、细胞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立方形、扁平形、菱形等人体最大的细胞如卵细胞;最小的细胞如小脑内的颗粒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功能:1、细胞膜结构:由双层脂类分子嵌入一层蛋白质分子构成,称为单位膜。
功能:A、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B、选择性的通透作用。
C、调节作用。
2、细胞质:半透明的胶样物质,叫基质;悬浮两种颗粒——细胞器和包含物。
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器官。
包括:A、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内质网: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内网器:与细胞的分泌机能有关。
D、微丝和微管:对细胞起支持和运动作用。
E、中心体:进行自我复制。
F、溶酶体:对细胞内的一些物质进行溶解消化。
G、核蛋白体:合成蛋白质和某些分泌物。
包含物:是无活性的物质。
3、细胞核:一般只有一个,也有两个以上的。
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染色体)。
二、细胞间质细胞间质是存在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是细胞分化过程的产物。
其成分为:1、基质。
2、纤维。
第二节组织它是人体胚胎发育的早期由许多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按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胞群体成为组织。
人体组织有四种基本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一)结构特征:由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二)分类和分布:1、被覆上皮:分布在体表或衬在体内官腔、囊的内表面,分为单层和复层。
2、感觉上皮:由被覆上皮分化而来,具有感觉功能。
3、腺上皮:具有特殊的分泌机能。
(三)功能:保护、吸收、感觉、分泌。
二、结缔组织(一)结构特征:由少量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二)分布在全身各处。
(三)分类和功能:1、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器官与器官之间,起支持与联络作用。
2、致密结缔组织:纤维多而排列紧密,如:肌腱、韧带。
3、脂肪组织:由大量的脂肪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分布在皮下、器官周围,有:储藏能量、保暖、缓冲的功能。
4、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半固体细胞间质构成。
5、骨组织:由骨细胞和固体细胞间质构成。
6、血液和淋巴: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三、肌组织(一)结构特征:肌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中有少量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
(二)分类和分布:见表格四、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一)神经元(二)突触: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三)神经胶质细胞(四)神经纤维与神经(五)神经末梢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与骨连结一、骨总论(一)骨的分类1、按部位分类:正常成人骨共206块,分中轴骨和四肢骨。
其中177块参与随意运动。
2、按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二)骨的构造:新鲜长骨包括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
1、骨膜:A、骨外膜:覆盖在骨表面(除关节面外),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造骨细胞,造骨细胞参与骨的形成。
B、骨内膜:覆盖在骨密质靠近骨髓腔的内表面,有破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并有造血机能。
2、骨质:A、骨松质:分布于长骨两端及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内部,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成网状构成。
B、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面和长骨干,由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
抗压、抗扭曲力强。
其构成包括:四种骨板——外环骨板、内环骨板、间板、哈佛氏骨板两种管——哈佛氏管、福尔克曼氏管一个系统——哈佛氏系统:哈佛氏管和哈佛氏骨板共同构成的骨单位。
3、骨髓:分布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网内,分为:红骨髓:幼儿时期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成年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替代而成,无造血功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骨的化学成分有:有机物——包含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使骨具有韧性。
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使骨具有坚固性。
骨的物理特性见下表:(四)骨的发生及骨的生长:1、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如:颅骨)、软骨内成骨(如:四肢骨)2、骨的生长:(以长骨为例)长长——由骺软骨不断生长与骨化。
长粗——由骨外膜的造骨细胞和骨内膜的破骨细胞共同完成。
3、骨龄:(五)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1、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
2、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
3、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
4、使儿童、少年的骨长长、长粗、长重量。
5、不同项目影响不同。
二、骨连结总论(一)骨连结的分类: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其连结分三类:1、不动关节:韧带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2、半关节:骨与骨以软骨相连,软骨有裂缝状腔隙,活动范围小。
3、动关节:骨与骨之间连结组织中有腔隙,失去连续性,占大多数。
(二)关节的构造:1、主要结构:A、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凸的称为关节头,凹的称为关节窝;覆盖在关节面上起保护、缓冲作用的称为关节面软骨,准备活动可使其增厚。
B、关节囊:分内、外两层:外层:纤维层,局部增厚形成韧带、连结两骨成关节。
内层:滑膜层,分泌滑液起润滑作用、形成辅助结构。
C、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软骨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腔内为负压。
有加固关节的作用。
2、辅助结构:A、滑膜囊:关节囊滑膜层向外突出的部分,位于肌腱与骨之间,它的作用是减少肌腱与骨之间的摩擦。
B、滑膜皱襞:关节囊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起的部分,起巩固和缓冲的作用。
C、关节唇:位于关节窝周围的软骨板,有加大、加深关节窝的作用。
D、关节内软骨:有两种形式(关节盘及半月板),起缓冲和保护作用。
E、关节韧带:分布在关节内和关节周围,有连结两骨和限制关节运动的作用。
分为关节内韧带和关节外韧带。
(三)关节的运动:1、屈伸: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的运动。
向前为屈、向后为伸(膝关节和踝关节相反)。
2、外展内收: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的运动。
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
3、水平屈伸:上臂在肩关节处或髋关节处外展90°,绕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运动,向前运动为水平屈,向后运动为水平伸。
4、回旋: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的运动,向前向内旋转为内旋(或旋前),向后向外旋转叫外旋(或旋后)。
(四)关节的分类:1、单轴关节:A、滑车关节:B、车轴(圆柱)关节:2、双轴关节:A、椭圆关节:B、鞍状关节:3、多轴关节:A、球窝关节:B、平面关节:(五)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关节运动幅度是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的两环节间运动范围的极限角度。
它受以下因素影响:1、构成关节的两关节面面积大小的差别。
2、关节囊的厚薄及松紧度。
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4、关节周围的肌肉状况。
5、关节周围的骨突起。
(六)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1、关节面骨密质增厚。
2、关节面软骨增厚。
3、肌腱韧带增粗。
4、力量与柔韧性训练相结合可使关节稳定性与灵活性提高。
5、不同专项对关节柔韧性影响不同。
三、上肢骨及其连结(一)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
1、上肢带骨:(1)肩胛骨:●前面:肩胛下窝。
●后面:肩胛冈、肩峰与肩峰关节面、冈上窝、冈下窝。
●三缘:脊柱缘(内侧缘)、腋缘(外侧缘)、上缘。
●三角:内侧角(上角)、下角、外侧角。
●关节盂:位于外侧角,盂上结节、盂下结节、喙突。
(2)锁骨:●内侧端(即胸骨端):胸骨关节面。
●外侧端(即肩峰端):肩峰关节面。
2、自由上肢骨:(1)肱骨:●上端(近侧端):肱骨头、肱骨颈、大结节、小结节、大结节嵴、小结节嵴、结节间沟。
●肱骨体: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
●下端(远侧端):二髁:内上髁、外上髁;二关节面:肱骨滑车、肱骨小头;三窝:鹰嘴窝(后面)、冠突窝、桡窝(前面)。
(2)尺骨:在前臂内侧。
●上端(近侧端):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粗隆。
●下端(远侧端):尺骨头、尺骨茎突、尺骨环状关节面。
(3)桡骨:在前臂外侧。
●上端(近侧端):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关节凹、桡骨粗隆。
●下端(远侧端):尺切迹、桡骨茎突、桡腕关节面。
(4)腕骨:共八块。
●远侧列: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近侧列: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掌骨、指骨:(简介)(二)上肢骨连结1、上肢带骨的连结(1)、胸锁关节:上肢与躯干唯一的骨连结,球窝形。
(2)、肩锁关节:平面关节。
上肢带的运动包括以上两个关节的运动,以肩胛骨的运动来表示:(a)上提、下降:(b)前伸、后缩:(c)上回旋、下回旋:2、自由上肢关节(1)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球窝形关节。
辅助结构:1)、盂唇。
2)、主要韧带:喙肱韧带、盂肱韧带、喙肩韧带。
3)、肱二头肌长头腱。
运动:屈伸、外展内收、回旋环转、水平屈伸。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一个关节,但稳固性差。
(2)肘关节:由肱骨远侧端和桡尺骨近侧端的关节面组成。
包括三个关节: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滑车关节。
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关节凹构成球窝关节。
3)、桡尺近侧关节:由尺骨的桡切迹和桡骨的环状关节面构成圆柱关节。
辅助结构:加固关节的韧带有—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
运动:屈伸、回旋。
(3)、前臂骨的连结(4)、手关节:由桡腕关节和腕骨间关节组成,在机能上两者构成一联合关节。
桡腕关节:结构:1)、由桡骨下端的桡腕关节面和关节盘构成关节窝,由近侧列三块腕骨(手舟、月、三角骨)连结成关节头,构成椭圆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