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盐碱地分布
盐碱地

具体措施
9.增施有机肥——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 特点。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腐殖质可 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孔度增加,提高土壤疏松度, 增强透水性,利于盐分淋洗和抑制返盐;腐殖质可和碳酸 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 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盐能力。
具体措施
盐碱地翻耕的时间最好是春季和秋季。因为春、秋是返盐 较重的季节,表层土壤盐分高,深层土壤盐分低;秋季耕 翻也有利于杀死病虫卵,清除杂草,深埋根茬,加强有机 质分解和迟效养分的释放
具体措施
7.种植吸收盐分的植物——植物将土壤中盐分吸收到植物 体中,使土壤脱盐;削弱光照,抑制蒸发返盐。
8.鱼塘--台田模式,降低地下水位——低洼地区挖泥成塘、 堆泥成田,通过提高台田高度降低地下水位,可抑制蒸发 返盐;又利于雨季时台田雨水下渗淋盐,使土壤脱盐。
垂直集聚一般是指大水漫灌导致地下盐分向地表 集聚。
盐碱地分布与类型
我国盐碱土分布极为广泛,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盐碱地形成原因
盐碱地的成因“其实就是三个字:高、大、有。” “高”是指地下水位高,较高的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中的盐分随 水位的上升,在土壤中聚集;【地下水位高一般是在地势低洼 (平)的地方】 “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促进地下水中的盐分向上 运动和累积;【蒸发旺盛和降水少,一般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 区】 “有”是指有盐分积聚,致使土壤含盐量增加,最终达到一定 浓度,形成盐碱地。
盐碱地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④河流和海水的影响 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升高,易 形成盐碱地; 沿海地区,因受海水影响,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大,易形成 滨海盐碱地; 沿海地区,台风引发的风暴潮致使海水入侵淹没陆地,水分 蒸发后,导致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盐碱地。
盐碱地成分

盐碱地成分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多的地区。
在中国,盐碱地的分布面积很广,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东南沿海平原和西北干旱区等地。
盐碱地的成分复杂,包括盐类、碱性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等多种成分。
盐类是盐碱地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盐类包括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多种物质。
其中,氯化物是盐碱地中盐分的主要来源,占盐分总量的70%以上。
硫酸盐也是盐碱地中常见的盐类,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和土壤中的矿物质。
碳酸盐是盐碱地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来自于土壤中的碳酸钙。
碱性物质也是盐碱地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碱性物质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多种物质。
其中,氢氧化钠是盐碱地中碱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其含量一般在1%以上。
氢氧化钾也是盐碱地中常见的碱性物质,其含量一般在0.1%以上。
有机质是盐碱地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一般在0.1%以下。
盐碱地中的有机质来源主要是植物残体和微生物,其中植物残体是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微生物是盐碱地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盐碱地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多种生物。
这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吸收养分、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等。
除了上述成分外,盐碱地中还含有多种元素和化合物,如钠、钾、镁、铝、铁、硅等元素,以及二氧化碳、氮气等化合物。
这些成分对盐碱地的性质和特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盐碱地成分的复杂性使得盐碱地的治理和利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针对盐碱地的治理和利用,需要综合考虑盐碱地成分、土壤特性、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如改良土壤、调节水分、合理施肥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盐碱地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盐碱地成分和特性,为盐碱地的治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盐碱地改良论文

国内盐碱地改良技术浅谈On the domestic saline improved technologies王康(沈阳农业大学 08级农业水利工程专业1班,沈阳)中文摘要:盐碱地(alinatefilds)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
盐渍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干旱地区及沿海平原。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对盐碱土改良认识的不断提高,生物措施改良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其应用也越来越广。
国家对治理盐碱土壤很重视,我国“九五”规划把改良利用盐碱地,培育耐盐植物新品种列为“863”高科技重大攻关项目。
本文综述了盐碱地的概念、形成原因,国内外对盐碱地改良的重视程度、发展状况与前景,介绍了盐碱地改良的重要性以及利用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等改良盐碱地的方法与适用条件及限制因素。
关键词:盐碱地;改良;盐碱土;形成因素;治理措施;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生物技术;化学措施English Summary:Saline-alkali soil is one form of salty accumulation,which means the salinity in the soil have a impact on the natural growth of crops.Saline-alkali soil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arid area and coastal plain area, With the advanc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growing awareness of reclamation of saline-alkali soil,biological measures for the reclamation have been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and been applied more and more widely.Our country values greatly the management of saline-alkali soil,listed the recla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aline-alkali soil and cultivation of salt-tolerant new crops as "863" hi-tech significant research in our country's "95"pla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cept of saline, cause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mphasis on saline-alkali soil improvem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and the use of saline water improvement measures, agricultural measures, biological measures, chemical measures such as reclamation methods and saline practical conditions and limitations.Keyword: Saline; ameliorate; Saline-alkali soil; Form factor ; Control measures ;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Biotechnology; Chemical measures1 盐碱地(alinatefilds)概念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
不同土壤类型的地理区划

不同土壤类型的地理区划土壤是地球表层的一种自然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壤类型的地理区划是根据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将土壤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地理区划的一项工作。
不同的土壤类型在自然、农业和生态环境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黄壤区:黄壤是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在辽宁、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等省份。
黄壤是富含有机质、富集养分、透水性好的土壤,适宜发展农业,被广泛用于农田种植。
二、红壤区:红壤是另一种重要的土壤类型,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南方地区。
红壤呈酸性,呈红色或棕红色,透水性较差,但是富含矿物质,适合发展果树种植。
红壤区的地形多丘陵和山地,水文条件复杂,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有较高的要求。
三、盐碱地区:盐碱地区是指由于高地下水位、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土壤中盐碱含量过高,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区域。
我国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辽宁等地。
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是一项重要任务,可以通过引水和改良土壤的方式,将其转换为可以农业利用的土地。
四、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等省份。
黄土是由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质地疏松,肥力较低,保水能力较弱。
黄土高原地区长期以来是一个重要的农牧交错区,牧业占据重要地位。
五、沿海河口湿地:沿海河口湿地是指沿海地区的河口、湖口和海湾等地形地貌对湿地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区域。
沿海河口湿地地处陆海相交汇处,受到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影响,土壤类型多样,包括河口滩涂、河口沙洲、海滨沙地等。
沿海河口湿地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六、湖泊滨岸带:滨岸带是指湖泊周围的区域,是湖泊与陆地相交的自然界面。
湖泊滨岸带地区土壤类型复杂,包括湖泊湿地、湖滩、湖沼等。
滨岸带土壤肥沃、土壤湿润,适宜发展农业。
但是湖泊滨岸带的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类活动的干扰,需要引起注意。
盐碱地资料

盐碱地资料一、盐碱地的成因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
其中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
(1)气候盐碱地地区大多属于暖温带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等特点。
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土壤盐碱化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干旱少雨造成地面植被稀疏,生物积累较弱,使得土壤的淋溶作用十分微弱,土壤石灰反应通体都很强烈。
因而本区多数自然土壤及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都不高。
蒸发量大则造成本区盐土和盐渍化土壤面积的重要原因。
(2)水的作用地表水:由于有较多的含盐土层,当河流流经含盐土层时,土层中易融盐融于水中,使水中矿化度增高。
当地下水流经扇缘的尾部,由于接受了更多的回归水和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地下水浓缩,也是地下水矿化度的转移过程,由于盐分的迁移和累积,加上场地排水不畅通,致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聚集,这些水既是盐分搬运的动力,又是场地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水源,这就是造成了场地高矿化水的原因。
研究表明: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5~15g/l 之间,PH值为7 ─8之间,为弱碱性咸水和盐水,不能作为灌溉水;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克/升属高矿化度盐水、不能饮用和灌溉。
地下水:通常地下水埋深在1.0~3.0m之间,具有埋藏浅,矿化度高两大特点。
在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埋藏浅而矿化度高的地下水是土壤盐分的主要来源,也是盐土和盐渍化土壤面积大的最主要原因。
(3)人类活动影响工程区气候、水文、地形,土壤岩性及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土壤盐渍化发生与发展的基础,而人为活动的影响,则是其向一定的方向演变发展的条件。
当前大多数灌区土地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灌溉水量大,区内斗渠和农渠均为土渠,渗漏严重,因此大量的渠系田间水渗入补给浅层潜水,渠水及田间入渗转化的地下水一部分排泄于排渠之中,排渠坍塌、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其余以蒸发作用形式排泄,水中的矿物质滞留于表层土中,致使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盐碱地_精品文档

盐碱地导言:盐碱地是指土地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地。
它是全球土地资源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特殊类型,占据了全球耕地的相当一部分。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土地管理和气候变化导致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了盐分的积累和土地碱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盐碱地的扩张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改良和利用盐碱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一、盐碱地的成因1. 土地管理不当盐碱地的主要成因之一是由于土地管理不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中盐分累积过多。
此外,不合理的排水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也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进一步加剧盐碱化的程度。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盐碱地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变暖和降雨模式的改变会影响地下水位和土壤中盐分的分布。
降水量的减少会使得土壤中的盐分更难排出,从而加剧了盐碱地的发展。
二、盐碱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影响作物生长盐碱地中盐分含量高,土壤碱化严重,对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
高盐浓度会导致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下降,碱性土壤会改变土壤酸碱度,限制植物根系的发展。
2. 降低产量和品质盐碱地的存在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了负面影响。
盐分和碱性物质的积累会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
3. 限制作物种植盐碱地的特殊环境条件限制了作物的适应性,只有少部分作物能够耐受高盐和碱性土壤。
这导致了盐碱地往往无法有效利用,并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多样性。
三、盐碱地改良和利用的方法1.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和饲料,可以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减少盐分和碱性物质的积累。
此外,合理的翻耕和深松土壤,也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渗透性。
2. 盐耐性作物的种植种植盐耐性作物是改良盐碱地的有效方法。
盐耐性作物具有较高的盐分耐受能力,能够在高盐浓度和碱性土壤中生长并产生丰产。
对盐碱地进行盐耐性作物的种植,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盐碱土改良的意义

1、盐碱土改良的意义土壤盐碱化问题是解决全球粮食生产和环境问题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也是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最主要的障碍,因而盐碱土的改良成为了一项最紧迫的任务。
中国盐碱化土壤分布极其广泛,从热带到寒温带、从内陆带到滨海、从湿润地区到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化地区,都存在大量盐碱化土壤的分布。
我国盐碱化土壤面积初步统计约3600万hm2,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88%,土壤盐碱化问题和灌溉引起的次生盐渍化已经成为制约干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随着人口、经济、资源共同作用,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关注,部分水资源已转移至市政、工业、农业等用水,同时在水资源日益紧缺态势下,已不足以满足农业灌溉需求。
早期土壤盐碱化及治理阶段分析,灌区土壤盐碱化程度日益严重,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及其灌溉方式是密切相关的,是灌区盐分不平衡所致,而以水利为中心的土壤盐碱化综合改良方式已难以为继。
目前利用盐生植物及耐盐作物等改良盐碱地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而开展生物排盐的研究为改良和开发利用盐碱地提供新的理念,其廉价、简单、有效和具有一定可行性等优点,也改善了土壤改良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盐碱土改良现状2、国内外研究进展2.1我国盐碱土改良现状2.1.1我国盐碱土的分布盐碱土是民间对盐土和碱土的统称。
土壤中含盐量在0.1%-0.2%以上,或者土壤胶体吸附一定数量的交换性钠,碱化度在15%-20%以上,有害于作物正常生长的土可以称为盐碱土,或称盐渍土。
盐土一般呈碱性反应(部分滨海酸性硫酸盐盐土有酸化现象),盐基呈饱和状态,腐殖质含量低,而碱土顾名思义就是碱性较强,即当土壤碱化度达到20%以上,pH大于9,表层含盐量不及0.5%时,我们一般可称之为碱土。
我国盐碱土分布总结如下:(1) 我国的盐碱土大多出现在以下几个地区: 宁夏银川, 山西的草甸盐土,上海的盐土.由此得出结论可知,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2) 由这些地区的特征可以看出盐碱地大都出现气候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如宁夏银川等地),还有出现在沿海盐分含量较高的地区(如上海地区的滨海盐土),和地势低洼的地区(如华北,东北平原)(3 ) 通过分析盐碱地出现的地区,我们还可以知道盐碱地形成的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我国盐碱地的分布

我国盐碱地的分布、形成和治理
滨海地区。
根据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在80年代初的调查估算,中国现有农林牧土地面积68912万hm,受盐碱化危害的农林牧土地面积有3382万hm,占农林牧总土地面积的4.91%,而农林牧各业盐碱化土地面积占各业总土地面积分别为 6.62%、0.84%和
即如不合理利用和管理,就会发生盐碱化的土地。
二、盐碱地的形成:
①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
②不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使也能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
③在海滨地区,由于常驻海水侵渍,也能形成盐碱地。
④受含盐的地表径流影响,也能形成盐碱地。
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四个方面。
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
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盐生植物中成功地克隆出一个耐盐关键基因,并已导入多种植物。
这一发现,将有望使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约四分之一的盐碱地变为“绿洲”。
山东师范大学赵彦修、张慧两位教授主持的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这项研究,最近在测定了1755个盐地碱蓬基因的序列后发现了这一基因。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专家组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验收。
国家专利局在今年第18卷第28期的专利公告上公布了这项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和中亚
21168.6
22.17
东南亚
1998.3
2.09
澳大利亚和周边地区
35733.0
37.42
欧洲
5080.4
5.32
合计
95483.2
100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盐碱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等国家,世界分布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见表2。
304.0
0.3
合计
67760.0
-
数据来源:(张建峰. 盐碱地的生态修复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2008)
世界盐碱地的分布
盐碱地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遍及六大洲的30多个国家,总面积约9.56亿公顷。在各地区的具体分布见表1。
表1盐碱土在全球各大地区的分布
地区
面积(万hm2)
比率(%)
北美洲
1575.5
1.65
墨西哥和中北美洲
196.5
0.21
南美洲
12916.3
13.53
非洲
8053.8
8.43
南亚
8760.8
表2世界上盐碱土分布最多的国家和地区
国家或地区
面积(万公顷)
占世界面积比例%
澳大利亚
35724.0
37
前苏联
17072.0
18
中 国
9913.3
10
印度尼西亚
1321.3
1.4
巴基斯坦
1045.6
1.1
印 度
700.0
0.7
伊 朗
672.6
0.68
沙特阿拉伯
600.2
0.6
蒙 古
407.0
0.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