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盐碱地分布归纳.doc
盐碱地

具体措施
9.增施有机肥——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 特点。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腐殖质可 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孔度增加,提高土壤疏松度, 增强透水性,利于盐分淋洗和抑制返盐;腐殖质可和碳酸 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 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盐能力。
具体措施
盐碱地翻耕的时间最好是春季和秋季。因为春、秋是返盐 较重的季节,表层土壤盐分高,深层土壤盐分低;秋季耕 翻也有利于杀死病虫卵,清除杂草,深埋根茬,加强有机 质分解和迟效养分的释放
具体措施
7.种植吸收盐分的植物——植物将土壤中盐分吸收到植物 体中,使土壤脱盐;削弱光照,抑制蒸发返盐。
8.鱼塘--台田模式,降低地下水位——低洼地区挖泥成塘、 堆泥成田,通过提高台田高度降低地下水位,可抑制蒸发 返盐;又利于雨季时台田雨水下渗淋盐,使土壤脱盐。
垂直集聚一般是指大水漫灌导致地下盐分向地表 集聚。
盐碱地分布与类型
我国盐碱土分布极为广泛,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盐碱地形成原因
盐碱地的成因“其实就是三个字:高、大、有。” “高”是指地下水位高,较高的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中的盐分随 水位的上升,在土壤中聚集;【地下水位高一般是在地势低洼 (平)的地方】 “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促进地下水中的盐分向上 运动和累积;【蒸发旺盛和降水少,一般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 区】 “有”是指有盐分积聚,致使土壤含盐量增加,最终达到一定 浓度,形成盐碱地。
盐碱地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④河流和海水的影响 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升高,易 形成盐碱地; 沿海地区,因受海水影响,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大,易形成 滨海盐碱地; 沿海地区,台风引发的风暴潮致使海水入侵淹没陆地,水分 蒸发后,导致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盐碱地。
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林丹静(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0903 学号021)摘要:盐碱地是集聚盐类的一种现象,它严重的危害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特殊的气候、地形和地下水、地表水补给等自然因素及一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盐碱地的发生。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产生盐碱地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盐碱地原因防治措施土地盐碱化是当今世界土地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
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盐碱地的产生,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
1.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等。
气候因素决定了盐碱化发生的必然性,地形因素对盐碱化则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因素为盐碱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育空间。
1.1.1 气候因素我国盐碱地大多分布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份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如我国吉林省西部平原,在强烈的季风影响下,全年降水量400~500mm,而年蒸发量高达1206mm,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倍以上,而春季蒸发量为降水量的8~9倍[1]。
新疆农二师地区因蒸发量大,决定了土壤盐分上升水流起绝对作用,在自然土壤条件下土壤的淋溶过程和脱盐过程十分微弱,土壤中可溶性盐借助毛细血管上行积聚于表层,导致表土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土。
1.1.2 地形因素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多为波状起伏的漫岗,地形比较开阔,坡度比较小,微地形极为复杂的一些高平原、台地和阶段地貌。
还有一些地势低,没有排水出入,而该地区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散开到地表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
如洼地,没有排水出入,则洼地水分蒸发后,留下盐份,形成盐碱地。
1.1.3 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我国有较多的江河及各支流,如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胶流河等。
加上这些地方夏季降雨集中,这些地表水绝大部分不能通过河道或地下径流及时排出,而停留在地势较低的河- 湖漫滩上和汇集在局部的洼地中,从而使得水分平衡主要靠蒸发来调节,水中携带的盐类积累下来,使半内流区和碧流区的地表水、地下水逐渐被矿化,土壤也逐渐盐碱化[2]。
盐碱地形成、危害与改良主要措施

盐碱地形成、危害与改良主要措施目录1 .前言 (1)2 .我国土壤盐碱化的分布 (2)3 .盐碱化的产生 (2)4 .盐碱地的危害 (3)4.1.对建筑工程的危害 (3)4.2.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3)4. 3.对植物的危害 (4)5.影响土壤盐碱化产生的具体因素 (4)5. 1.概述 (4)5. 2.自然因素 (4)5. 3.人为因素 (5)6,盐碱化土壤改良措施 (5)6. 1.物理改良 (5)6.2.水利改良 (6)6.3.化学改良 (7)6.4.农业措施 (7)6.5.生物改良 (8)6.5. 1.概述 (8)6.5. 2.种植和翻压绿肥: (8)6.5. 3.躲盐巧种: (8)6.5. 4.铺生盖草: (9)6.5. 5.抗盐栽培: (9)6.5. 6.植树造林: (9)1.前言土壤盐碱化是当今世界土壤退化的问题之一。
全世界盐渍化土壤面积约10亿公顷;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其中原生盐化型、次生盐化型和各种碱化型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52%、40%和8%。
盐碱地的产生,使得大面积的土壤资源难以利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盐碱化土壤产生的具体原因吧。
2.我国土壤盐碱化的分布我国盐碱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具体分布在新疆、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河套平原、银川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部,以及滨海地区。
其中西北内陆地区盐碱化耕地面积占总耕地总面积的15%。
盐碱地在全球分布广泛,从寒带、温带到热带的各个地区,从美洲、欧洲、亚洲到澳洲,到处都有大量含盐、干燥、板结、荒芜的盐碱地。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不同类型的盐碱地所覆盖的陆地面积几乎占陆地总面积的10%o我国盐碱土按土壤盐类的组成可以分为内陆盐碱土、滨海盐碱土和冲积平原盐碱土三大类,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淮海平原及东部沿海地区,盐碱荒地约3460万公顷,其中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左右。
盐碱地分布

中国盐碱地分布中国盐碱土分布现状及耐盐碱植物开发与盐碱地治理2009年6月26-27 E1,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公司一些同事有幸参加了第九分会场“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专场该分会场主要内容为探讨水污染和城市有机垃圾污染治理、抗旱抗盐草类及林木、盐碱地改良、生态植被恢复等方面应用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研讨能源植物、经济树林、纤维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食用植物等植物资源以及微生物资源、人类遗传资源与海洋生物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其中由中国林业科学院张华新演讲的“中国盐碱土分布现状及耐盐碱植物开发与盐碱地治理”使我们收获不小,具体内容做了简要整理。
?该报告从中国盐渍土的分布与类型、中国盐生植物资源、盐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盐生植物的耐盐性及其育种、盐生植物在改良盐碱地土壤中的作用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9一、中国盐渍土的分布与类型中国盐碱土的分布比较广,由于统计的口径不一样,导致它的说法、面积不一样,但是我们认为中国盐碱土的面积约一亿公顷,相当于中国十八亿亩的耕地面积,可以了解到它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其中,滨海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盐碱地土地类型,现有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分布位置比较广。
我国盐碱土分布区是根据它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变化决定的,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个大类型。
97图1中国盐碱土类型分布图二、中国盐生植物资源在大面积的盐渍土里,盐生植物是特有的生态系统,里面滋生着很多特别的耐盐碱植物,根据现在的统计、科学调查与记录,我国耐盐碱植物种类大概500多种,其中赵可夫等(2002)调查统计,共有502种(变种), 隶属71科,218属;徐恒刚(《中国盐生植被及盐渍化生态》,2004)介绍了:323种,隶属31科,133属。
世界上共有6000多种,因此,我国耐盐碱植物总资源在世界耐盐碱植物种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盐碱地分布

中国盐碱地分布中国盐碱土分布现状及耐盐碱植物开发与盐碱地治理2009年6月26-27日,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公司一些同事有幸参加了第九分会场“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专场该分会场主要内容为探讨水污染和城市有机垃圾污染治理、抗旱抗盐草类及林木、盐碱地改良、生态植被恢复等方面应用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研讨能源植物、经济树林、纤维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食用植物等植物资源以及微生物资源、人类遗传资源与海洋生物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其中由中国林业科学院张华新演讲的“中国盐碱土分布现状及耐盐碱植物开发与盐碱地治理”使我们收获不小,具体内容做了简要整理。
?该报告从中国盐渍土的分布与类型、中国盐生植物资源、盐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盐生植物的耐盐性及其育种、盐生植物在改良盐碱地土壤中的作用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中国盐渍土的分布与类型中国盐碱土的分布比较广,由于统计的口径不一样,导致它的说法、面积不一样,但是我们认为中国盐碱土的面积约一亿公顷,相当于中国十八亿亩的耕地面积,可以了解到它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其中,滨海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盐碱地土地类型,现有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分布位置比较广。
我国盐碱土分布区是根据它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变化决定的,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个大类型。
??图1中国盐碱土类型分布图二、中国盐生植物资源在大面积的盐渍土里,盐生植物是特有的生态系统,里面滋生着很多特别的耐盐碱植物,根据现在的统计、科学调查与记录,我国耐盐碱植物种类大概500多种,其中赵可夫等(2002)调查统计,共有502种(变种),隶属71科,218属;徐恒刚(《中国盐生植被及盐渍化生态》,2004)介三、中国盐生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盐碱地植物资源是很宝贵的,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是很困难的,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生长的盐碱地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要遵循以下几点:资源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为辅;综合和可持续利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规模经营;开展田间种植试验、加强耐盐机理、机制的研究。
盐碱土改良的意义

1、盐碱土改良的意义土壤盐碱化问题是解决全球粮食生产和环境问题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也是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最主要的障碍,因而盐碱土的改良成为了一项最紧迫的任务。
中国盐碱化土壤分布极其广泛,从热带到寒温带、从内陆带到滨海、从湿润地区到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化地区,都存在大量盐碱化土壤的分布。
我国盐碱化土壤面积初步统计约3600万hm2,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88%,土壤盐碱化问题和灌溉引起的次生盐渍化已经成为制约干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随着人口、经济、资源共同作用,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关注,部分水资源已转移至市政、工业、农业等用水,同时在水资源日益紧缺态势下,已不足以满足农业灌溉需求。
早期土壤盐碱化及治理阶段分析,灌区土壤盐碱化程度日益严重,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及其灌溉方式是密切相关的,是灌区盐分不平衡所致,而以水利为中心的土壤盐碱化综合改良方式已难以为继。
目前利用盐生植物及耐盐作物等改良盐碱地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而开展生物排盐的研究为改良和开发利用盐碱地提供新的理念,其廉价、简单、有效和具有一定可行性等优点,也改善了土壤改良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盐碱土改良现状2、国内外研究进展2.1我国盐碱土改良现状2.1.1我国盐碱土的分布盐碱土是民间对盐土和碱土的统称。
土壤中含盐量在0.1%-0.2%以上,或者土壤胶体吸附一定数量的交换性钠,碱化度在15%-20%以上,有害于作物正常生长的土可以称为盐碱土,或称盐渍土。
盐土一般呈碱性反应(部分滨海酸性硫酸盐盐土有酸化现象),盐基呈饱和状态,腐殖质含量低,而碱土顾名思义就是碱性较强,即当土壤碱化度达到20%以上,pH大于9,表层含盐量不及0.5%时,我们一般可称之为碱土。
我国盐碱土分布总结如下:(1) 我国的盐碱土大多出现在以下几个地区: 宁夏银川, 山西的草甸盐土,上海的盐土.由此得出结论可知,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2) 由这些地区的特征可以看出盐碱地大都出现气候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如宁夏银川等地),还有出现在沿海盐分含量较高的地区(如上海地区的滨海盐土),和地势低洼的地区(如华北,东北平原)(3 ) 通过分析盐碱地出现的地区,我们还可以知道盐碱地形成的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盐碱地分布

中国盐碱地分布
中国盐碱土分布现状及耐盐碱植物开发与盐碱地治理
2009年6月26-27日,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公司一些同事有幸参加了第九分会场“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专场该分会场主要内容为探讨水污染和城市有机垃圾污染治理、抗旱抗盐草类及林木、盐碱地改良、生态植被恢复等方面应用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研讨能源植物、经济树林、纤维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食用植物等植物资源以及微生物资源、人类遗传资源与海洋生物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其中由中国林业科学院张华新演讲的“中国盐碱土分布现状及耐盐碱植物开发与盐碱地治理”使我们收获不小,具体内容做了简要整理。
该报告从中国盐渍土的分布与类型、中国盐生植物资源、盐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盐生植物的耐盐性及其育种、盐生植物在改良盐碱地土壤中的作用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中国盐渍土的分布与类型
中国盐碱土的分布比较广,由于统计的口径不一样,导致它的说法、面积不一样,但是我们认为中国盐碱土的面积约一亿公顷,相当于中国十八亿亩的耕地面积,可以了解到它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其中,滨海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盐碱地土地类型,现有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分布位置比较广。
我国盐碱土分布区是根据它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变化决定的,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个大类型。
盐碱地含盐量标准

盐碱地含盐量标准
一、盐碱地土壤钠盐的质量分数
盐碱地土容重一般1.2到1.5。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
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形成原因: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
二、盐碱地分级指标如下:
轻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1%-0.2%;
中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2%-0.4%;
重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4%-0.6%(我国大多数以30厘米土壤耕层来计算含盐量)。
衡量盐碱地的另一指标是酸碱度,即PH值,我国土壤酸碱度可分为五级,即强酸性为PH <5.0,酸性为PH5.0-6.5,中性为6.5-7.5,碱性为PH7.5-8.5,强碱性为PH>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碱地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遍及六大洲的30多个国家,总面积约9.56亿公顷。在各地区的具体分布见表1。
表1盐碱土在全球各大地区的分布
地区
面积(万hm2)
比率(%)
北美洲
1575.5
1.65
墨西哥和中北美洲
196.5
0.21
南美洲
12916.3
13.53
非洲
8053.8
8.43
南亚
8760.8
表2世界上盐碱土分布最多的国家和地区
国家或地区
面积(万公顷)
占世界面积比例%
澳大利亚
35724.0
37
前苏联
17072.0
18
中国
9913.3
10
印度尼西亚
1321.3
1.4
巴基斯坦
1045.6
1.1
印度
700.0
0.7
伊朗
672.6
0.68
沙特阿拉伯
600.2
0.6
蒙古
407.0
0.4
马来西亚304.00源自3合计67760.0
-
数据来源:(张建峰.盐碱地的生态修复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8)
9.17
东亚和中亚
21168.6
22.17
东南亚
1998.3
2.09
澳大利亚和周边地区
35733.0
37.42
欧洲
5080.4
5.32
合计
95483.2
100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盐碱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等国家,世界分布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