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弓长岭铁矿富矿成因初探

辽宁省弓长岭铁矿富矿成因初探
辽宁省弓长岭铁矿富矿成因初探

辽宁省弓长岭铁矿富矿成因初探【摘要】辽宁省弓长岭铁矿具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储备,且富矿广泛分布。多年来该区的富矿成因存在诸多争论,本文认为,辽东地区在太古代既进入了地幔热柱演化阶段,而弓长岭地区大量铁质的来源正是该时期由地幔热柱上涌所带来的,深源铁元素以气态—气液混合态—含矿流体的形式,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有利构造扩容带,后经历里漫长的侵蚀作用,铁质呈层状沉积下来,再次接受沉降作用,直到燕山期地幔热柱再次活动,将深部形成于太古代的沉积变质铁矿抬升至地表,期间伴随着复杂的构造运动以及岩浆热液的侵入,对先前的沉积变质铁矿床进行了改造、叠加、富集,最终形成了如今铁矿床多层分布,贫铁矿与富铁矿互层分布的特征。

【关键词】地幔热住;幔枝构造;弓长岭铁矿

1.概述

弓长岭铁矿作为我国著名的鞍山式铁矿(条带状含铁石英岩)的命名地,其铁矿资源蕴藏丰富,但由于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地质地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对它的成矿规律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在主要富矿的成因上各有不同的见解,诸如“岩浆热液富化说”、“变质热液富化说”、“气化变质热液富化说”以及“混合岩化热液富化说”等。

前人的研究成果就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但仍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铁矿为何出现贫富互层,矿床为何多层分布,巨量铁质

铅锌矿主要类型和找矿标志

铅锌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常见的铅锌矿物主要是:方铅矿、硫锑铅矿、车轮矿、白铅矿、铅钒、彩钼铅矿等。锌矿物主要有:闪锌矿、纤维锌矿、菱锌矿、异极矿等。铅锌矿床主要在中低温热液作用过程中一部分由火山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形成。主要矿床类型有碳酸盐岩类岩石中的层控铅锌矿床、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以及火山岩系中,块状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一、矽卡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一般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型盐岩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成矿过程复杂,铅锌硫化物是成矿作用的晚期阶段产物。矿体往往离开矽卡岩而产于板岩和白云岩中。矿体形状复杂,一般呈不规则囊状、柱状、脉状、透镜状有些情况下,也有似层状。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还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有时还含有白钨矿、锡石、辉钼矿和回铋矿铅锌矿床中常含银、铟、锗、镓、铊、硒等可综合利用。矿床规模以小型为主,但分布广泛。二、碳酸盐岩层控铅锌矿床是最重要的一类矿床,世界铅锌主要来源。多数矿床具有石灰岩—铅锌特定组合。少数产于与石灰岩共生的砂页岩中。研究证明矿床是形成与石灰岩礁有关。成矿时代比较广泛,从欧盟和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均有成矿。从总体观察是呈层控的,但真正的层状矿体规模很小,多数情况下矿体表现为后生特点。呈不规则的脉状、囊状、岩溶溶洞以及作为角砾岩(崩塌及其他成因)胶结物而出现,矿物的晶体常大而完好。成矿温度通常在100~150℃范围内。在矿床分布的广大范围内,常不见火成岩体出露。矿体特征大多呈层状,似层状。产于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围岩蚀变现象不明显。有些地方可见到弱的白云石化和硅化。主要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也常有一些胶状黄铁矿和白铁矿。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石英。铅锌品位变化大,多为复矿,矿床规模巨大。找矿标志:不能仅局限与岩浆发育的地区。一套厚大的碳酸盐岩地层如不整合地覆盖于古老基底之上。而这套地层的下部如有黑色页岩发育二碳酸盐岩层,本身有生物礁发育时,应在断层附近,寻找有

我国铁矿地理分布情况

我国铁矿地理分布情况 https://www.360docs.net/doc/371769685.html,作者:mby发布时间:2008-1-29 18:07:44 截至1996年底,全国查明铁矿产地1834处,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660多个县(旗),主要集中在辽宁(111.81亿t)、四川(53.32亿t)、河北(62.36亿t)3省,共计保有铁矿石储量227.49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49.08%;其次,储量超过10亿t的有北京、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云南、安徽等8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合计为160.88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34.71%;再是储量不足10亿t的有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8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合计为75.10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16.21%;上海、宁夏为最少,只有几百万t(表3.2.6)。

保有铁矿石储量超过10亿t的有:辽宁鞍山—本溪(106.5亿t)、四川攀枝花—西昌(51.6亿t)、冀东—北京(58.1亿t)、山西五台—岚县(30.8亿t)、宁(南京)芜(湖)—庐(江)枞(阳)(21.4亿t)、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16.3亿t)、云南惠民(11.2亿t)、皖西霍丘(10.2亿t)、鲁中(10.1亿t)等9个地区;储量在5~10亿t之间的有鄂东、鄂西、河北邯郸、邢台、滇中、甘肃酒泉、河南舞阳—许昌、江西新余—吉安、闽南等地区。上述17个地区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除惠民、鄂西、霍丘几个区因矿床自身特点和外部条件的影响,目前尚未开发利用外,均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铁矿石原料供应基地。全国主要铁矿区和铁矿床分布见图3.2.2和表3.2.7。 中国主要铁矿区和铁矿床分布图

辽宁弓长岭铁矿

弓长岭铁矿矿床浅析 ——020131 林少伟一、区域地质简介 鞍本地区在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的西部(周世泰,1994),该地区主要可以划分为向斜、向斜、歪头山凸起、凸起、南芬凸起、连山关凸起等四级构造单元(图1-1)(周世泰,1994)。 而弓长岭铁矿在构造上就位于凸起中。凸起是一个近东西向,向南呈弧形凸出的四级构造单元,包括区和弓长岭区。这个凸起大部分是由太古宙群变质岩及混合岩构成的,凸起的西部被 NE 向的郯庐断裂所切割,断裂以西为下辽河凹陷(周世泰,1994;弓长岭铁矿富铁矿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2008)。 图1-1 辽东台背斜构造图(据周世泰,1994,有修改) 二、矿区地质概况 弓长岭矿区按照矿体出露位置共分四个矿区:即一矿区、二矿区、三矿区、老岭~八盘岭矿区(包括老弓长岭、独木、哑叭岭和八盘岭)。其中弓长岭二矿区位于弓

长岭铁矿带西北端,其西北端被寒岭断裂所切,东南端以老岭断裂与老岭~八盘岭矿区相接。弓长岭二矿区矿体呈北西走向的狭长条带,长约4.5km,分为西北区、中央区和东南区三部分(斌和统锦,1978)。 2.1区域地层 区出露地层有太古界群、下元古界辽河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 寒武系、奥系、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见表2-1)。 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表2-1 鞍本地区地层表 区群出露主要为茨沟组,是式铁矿主要的赋存层位。茨沟组呈残留体形式出露于大片片麻状花岗岩中,岩性组成为角闪石、含铁石英岩、钠长石片岩(变粒岩)、石英岩。辽河群在本区出露三个组,分别为高家峪组、里尔峪组、浪子山组。起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建造,岩性组成为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辽河群与群呈不整合接触,青白口系呈不整合接触覆盖在辽河群和群之上,出露三个组分别为:桥头组、南芬组、钓鱼台组。主要岩性组成为页岩、石英岩、泥灰岩、砂岩。震旦系出露康家组,岩性以泥灰岩为主,期间夹杂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等。寒武系出露上中下三统,主要岩性有页岩、石英砂岩、灰岩、泥灰岩,平行不整合于震旦系之上。奥系出露中下两统,岩性主要有竹叶状灰岩、薄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不整合于寒武系之上,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2.2构造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和褶皱构造比较发育。矿区动力地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强烈发育,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十分常见。群和辽河群构造层中的褶皱构造经过多期活动,总体形成了一个东西走向波浪形的复背斜,复背斜的北部受到寒岭大断裂的切割。区主要的褶皱有弓长岭背斜和三道岭~下马塘背斜;主要断裂为寒岭

中国铁矿地理分布

中国铁矿地理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1)东北地区铁矿东北的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 (2)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 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 (4)华东地区铁矿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 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结造块后供高炉使用。矿石的还原性较好。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等,矿石中含S、P杂质较高(含P一般为0.5%,最高可达1.6%,梅山铁矿含S平均可达2%-3%),矿石有一定的溶剂性(如凹山及梅山的富矿中平均碱度可达0.7-0.9),部分矿石含V,Ti及Cu等有色金属。

源达铁矿成矿条件及成因类型浅析

源达铁矿成矿条件及成因类型浅析 源达铁矿位于本溪市溪湖区火连寨镇上堡村,根据源达铁矿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的产出,矿石类型、矿物成分特点等,综合区域地质条件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变质硅铁建造型(鞍山式)铁矿床。 标签:铁矿成矿条件鞍山式铁矿 1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太子河~浑江台陷、辽阳~本溪凹陷的南西侧。区域上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区域内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分布有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北东向主要为石桥子~西高堡和朝仙岭底下~哑巴岭断裂,北西向主要为石桥子~花山断裂,均呈压扭性。区域内无较大的岩浆岩体出露,只有零星脉岩分布。如辉绿岩、闪长岩、煌斑岩脉等。 2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本溪市中心北西方向19.5km处,距离火连寨镇5公里,矿区距沈~丹铁路火连寨火车站4.5km,距沈丹高速公路6km,距沈丹路3km,有乡级、村级公路与其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工作区内出露的地层为鞍山群茨沟组(Arcg),厚度大于600m,地层整体走向北东40~60°,倾向南东,倾角45~65°。主要岩性为混合花岗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地表仅在露天采场内有小范围出露,钻孔中见有多层斜长角闪岩,岩石呈黑绿色,细~中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或块状构造,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组成。混合花岗片麻岩在地表大面积分布,呈粉红色,中至粗粒变晶结构,片麻状~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组成。磁体石英岩即为铁矿体。 工作内区内构造不发育,未见有大的断裂,仅在ZK1-1号钻孔中见有层间破碎带,宽约1.5m。对矿体无破坏作用,不影响矿床开采。 工作区内岩浆岩出露较少,仅见一条伟晶岩脉,分布于露天采场中,出露长150m,宽10~20m,岩石呈浅红色,伟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和石英组成,粒径0.5~3cm,钾长石呈自形晶状分布。 3矿体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礦体赋存于鞍山群茨沟组底部层位斜长角闪岩中。原岩以中基性—中酸性火

实习二 《矿产勘查学》--典型矿床找矿标志研究报告

实习二典型矿床找矿标志研究报告——以德兴斑岩Cu-Au矿床为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3月12日 1 成矿地质背景 地层岩性特征:德兴铜矿位于江南台隆东南边缘赣东北深断裂带的

上盘。矿田范围内,出露基岩全为基底浅变质岩(九岭群九都组),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以千枚岩和凝灰质千枚岩为主,下段以变质沉凝灰岩为主。 构造特征:构造是控制矿田成岩成矿的重要条件之一,早期生成的EW向构造系统和NE向长期继承性活动的深大断裂带及其伴生、派生构造系统(图Ⅱ一1),是成矿前的构造,控岩控矿作用十分明显;晚期NNE向断裂系统是成岩成矿期和成矿后的构造。 岩浆活动:矿田内岩浆活动频繁,形成复杂多样的岩浆岩,与铜矿成矿有关的是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的中酸性杂岩体,花岗闪长斑岩是这一杂岩体的主体,在矿田范围内呈3个大小不等的岩株及一系列小岩脉产出。 成矿物源分析:德兴斑岩铜矿床在时空上和成因上与侵位于上元古界浅变质千枚岩中的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密切相关。花岗闪长斑岩与围岩中的Cu、Mo等成矿元素富集系数的差异及矿化晕分带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本身。通过对铜厂斑岩铜矿床矿化特征、元素地球化学、蚀变分带、流体包裹体和H、O、Sr、Nd 等同位素的综合研究,我们认为铜厂成矿热液体系中至少存在三种不同来源的热液流体,包括岩浆流体、深部非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参与的晚期流体。出溶最早的流体是与残余熔体相平衡的高温(520℃~570℃)、高盐度(31.0~63.3wt%NaCl)的和富CO2低盐度(7.5wt%NaCl)的岩浆流体.

2 控矿因素分析 2.1控矿地层 该地区震旦纪—侏罗纪地层都有出露,其中震旦纪分布较广。与铜矿床有关的围岩层位主要是震旦纪岩层,岩性为上段以千枚岩和凝灰 质千枚岩为主,下段以变质沉凝灰岩为主的岩石。

弓长岭BIF型铁矿含铁岩系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机制

摘要 我国铁矿资源多,品位较低,富铁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急缺矿产之一。位于辽宁省鞍山—本溪地区的弓长岭富铁矿是我国重要的富铁矿床,它以矿石储量大,品位高,易选冶为闻名。本文在系统收集、整理弓长岭铁矿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野外实地踏勘,室内分析,总结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重点研究弓长岭富铁矿区地质特征、BIF型富铁矿床含铁岩系、矿体分布和矿石类型进行分析,明确了富矿形成机制,并得出以下认识: In our country, iron ore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but ore content are lean. Iron ore with rich grade becomes one of the urgent shortages of miner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ongchangling rich iron ore located in Liaoning Province Anshan-Benxi are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ich iron ore mining, which is famous for abundant reserves, high grade and easy for beneficiation and metallurgy. Based on collecting and organizing systematically geological data of Gongchangling, the field reconnaissance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also have been carried out. Summing up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of Gongchangling iron rich geological features, BIF iron rich deposits containing iron rock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of ore bodies and ore types are armed at analyzing rich-grade iron ore formation mechanism.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 (1)一、三矿区含铁岩系为同一套含铁岩系,其大致与二矿区K层到上含铁带相当,一、三矿区Fe1、Fe2两矿层相对于二矿区Fe4、Fe6,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得出三个铁矿床原始沉积环境一致。弓长岭铁矿中二矿区含铁岩系出露最全,可以作为弓长岭铁矿的标准含铁岩系剖面。 (1) The ferruginous rocks are same in Ⅰ#andⅢ#, which are as same as that from K layer to up mineral belt in Ⅱ#approximately. Origin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iron deposits between Fe1 and Fe2 layers of Ⅰ# and Ⅲ# and Fe4 and Fe6 of Ⅱ# are consistent by the comparison 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three iron deposits. The ferruginous rocks of Ⅱ#outcrop mostly in Gongchangling Iron Mine,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standard of ferruginous rocks section.

铁矿石的种类

铁矿石的种类 矿石知识-铁矿石的分类 按照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和采、选、冶及工艺流程等特点,可将铁矿石分为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两大类。 1.自然类型 1)根据含铁矿物种类可分为:磁铁矿石、赤铁矿石、假象或半假象赤铁矿石、钒钛磁铁矿石、褐铁矿石、菱铁矿石以及由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含铁矿物组成的混合矿石。 2)按有害杂质(S、P、Cu、Pb、Zn、V、Ti、Co、Ni、Sn、F、As)含量的高低,可分为高硫铁矿石、低硫铁矿石、高磷铁矿石、低磷铁矿石等。 3)按结构、构造可分为浸染状矿石、网脉浸染状矿石、条纹状矿石、条带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以及鲕状、豆状、肾状、蜂窝状、粉状、土状矿石等。 4)按脉石矿物可分为石英型、闪石型、辉石型、斜长石型、绢云母绿泥石型、夕卡岩型、阳起石型、蛇纹石型、铁白云石型和碧玉型铁矿石等。 2.工业类型 1)工业上能利用的铁矿石,即表内铁矿石,包括炼钢用铁矿石、炼铁用铁矿石、需选铁矿石。 2)工业上暂不能利用的铁矿石,即表外铁矿石,矿石含铁量介于最低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之间。 铁矿石的主要品种: 物铁矿物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的铁矿物和含铁矿物约300余种,其中常见的有170余种。但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主要是磁铁矿、赤铁矿、磁赤铁矿、钛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等。 1.磁铁矿

磁铁矿(Magnetite)是一种氧化铁的矿石,主要成份为Fe3O4,是Fe2O3和FeO的复合物。FeO 31.03%,Fe2O368.97%或含Fe 72.2%,O 27.6%,等轴晶系。单晶体常呈八面体,较少呈菱形十二面体。在菱形十二面体面上,长对角线方向常现条纹。集合体多呈致密块状和粒状。颜色为铁黑色、条痕为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5.5~6.5,比重4.9~5.2, 无解理,脉石主要是石英及硅酸盐。具有强磁性。还原性差,一般含有害杂质硫和磷较高。在选矿(Beneficiation)时可利用磁选法,处理非常方便;但是由于其结构细密,故被还原性较差。经过长期风化作用后即变成赤铁矿。 磁铁矿中常有相当数量的Ti4+以类质同象代替Fe3+,还伴随有Mg2+和V3+等相应地代替Fe2+和Fe3+,因而形成一些矿物亚种,即: (1)钛磁铁矿Fe2+(2+x)Fe3+(2-2x)Ti x O4(0<x<1=,含TiO212%~16%。常温下,钛从其中分离成板状和柱状的钛铁矿及布纹状的钛铁晶石。 (2)钒磁铁矿FeV2O4或Fe2+(Fe3+V)O4,含V2O5有时高达68.41%~72.04%。 (3)钒钛磁铁矿为成分更为复杂的上述两种矿物的固溶体产物。 (4)铬磁铁矿含Cr2O3可达百分之几。 (5)镁磁铁矿含MgO可达6.01%。 磁铁矿是岩浆成因铁矿床、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沉积变质铁矿床,以及一系列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铁矿床中铁矿石的主要矿物。此外,也常见于砂矿床中。 在自然纯磁铁矿矿石很少遇到,常常由于地表氧化作用使部分磁铁矿氧化转变为半假象赤铁矿和假象赤铁矿。所谓假象赤铁矿就是磁铁矿(Fe3O4)氧化成赤铁矿(Fe2O3),但仍能保持其原来的晶形,所以叫做假象赤铁矿。 2.赤铁矿 赤铁矿(Hematite)赤铁矿为无水氧化铁矿石,其化学式为Fe2O3,理论含铁量为70%。这种矿石在自然界中经常形成巨大的矿床,从埋藏和开采量来说,它都是工业生产的主要矿石。由其本身结构状况的不同又可分成很多类别,如赤色赤铁矿(Red hematite)、镜铁矿(Specularhematite)、云母铁矿(Micaceous hematite)、粘土质赤铁(Red Ocher)等。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1)东北地区铁矿东北的确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 在辽宁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 (2)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 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 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

中国铁矿资源特点

中国铁矿资源特点 [我的钢铁] 2009-10-09 15:21:20 试用手机平台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广泛,种类齐全。中国铁矿资源特点主要有:一、铁矿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二、矿床类型齐全;三、贫矿多富矿少矿石类型复杂;四、伴(共)生组分多。 一、铁矿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 目前已查明铁矿产地分布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660多个县(旗),但又成群、成带产出,显示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如前所述的9个地区就占全国保有铁矿石储量的68%。 按矿区储量规模,大型矿区(储量大于1亿t)有101处,合计储量占全国储量的68.1%;中型矿区(储量0.1~1亿t)470处,合计储量占全国储量的27.3%;小型矿区(储量小于1000万t)1263处,合计储量仅占4.6%。 二、矿床类型齐全 地质勘查和矿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铁矿床类型齐全,世界上已发现的铁矿成因类型在我国均有发现,除前寒武纪硅铁建造风化壳型铁矿外,均探明了一定的储量,其中以沉积变质型为主,储量占57.8%,居各类型铁矿床之首,其次是接触交代-热液型(占12.7%)、岩浆晚期型(占11.6%)、沉积型(8.7%)、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型(占4.7%)、风化淋滤型(占1.1%),其他类型占3.4%。与世界不同之处在于我国接触交代-热液型和岩浆型储量占的比例较高。 三、贫矿多富矿少矿石类型复杂 全国铁矿石保有储量中贫铁矿石储量452.00亿t,占全国储量的97.5%;而含铁平均品位在55%左右能直接入炉的富铁矿储量只有11.74亿t,占全国储量的2.5%,而形成一定开采规模,能单独开采的富铁矿就更少了。 我国铁矿石自然类型复杂,有磁铁矿石、钒钛磁铁矿石、赤铁矿石、菱铁矿石、褐铁矿石、镜铁矿石及混合矿石(2种或2种以上类型矿石混杂一起的)。在铁矿石保有储量中,以磁铁矿石为最多(占55.5%),是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石类型;钒钛磁铁矿石(占14.4%),成分复杂,但选冶技术已基本解决,也是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石类型;赤铁矿石(占18%)、菱铁矿

铁矿石的工业类型

铁矿石的工业类型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几处工业,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根据铁矿物的不同,有工业价值的铁矿石主要有:磁铁矿、褐铁矿、赤铁矿、菱铁矿和混合型铁矿石(如赤铁矿—磁铁矿混合矿石、含钛磁铁矿石以及含稀土元素铁矿石等。)这些铁矿石的质量优劣(如含铁量、含杂质及其他有害成分、浸染粒度、氧化程度以及可选性等)直接影响选矿指标。因此,根据矿石性质(特别是可选性)的具体条件不同,对入选的铁矿石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对铁矿石的划分标准。 1.根据矿石中含铁量分类可将矿山划分为贫矿和富矿: (1)f富矿。品位较高,可以直接进行冶炼。富矿又可分为高炉矿和平炉矿,前者用于炼铁,后者用于炼钢。 (2)贫矿。必须经过选矿提高品位后,才能进行冶炼。近年来为了提高高炉的入炉品位,或为了其他专门用途,对含铁量不到60%或65%的富矿,也要经选矿处理。 2.根据矿石中脉石成分的不同分类铁矿石分为四类:酸性矿石、半自溶性矿石、自溶性矿石、碱性矿石。对于自溶性矿石,由于冶炼时可不搭配熔剂,故矿石中含铁量可低一些。酸性矿石冶炼时需配碱性熔剂,或与碱性矿石搭配使用。碱性矿石冶炼时需配酸性熔剂或酸性矿石搭配使用。半自熔性矿石冶炼时需配部分碱性熔剂或与碱性矿石搭配使用。 3.根据氧化程度不同有可将铁矿石分为:磁铁矿石、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应当指出的是当铁矿石中具有含铁的脉石矿物时,铁别是含有二价铁的脉石矿物,将会影响Feo/TFe 的比值,这就会使该比值不能确切反映出铁矿石的氧化程度。 4.根据矿石中所含应回收的有价成分分类为:单一铁矿石、复合铁矿石。 我国的铁矿资源丰富,总储量名列世界前茅。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我国铁矿资源的特点是:矿山类型多、分布广、储量大。但贫矿多,而富矿少。按原矿品位45%划分贫矿和富矿,贫矿约占86%,富矿约占14%,另外,弱磁性铁矿石多,而磁铁矿石少,特别是复合型铁矿石多,单一铁矿石少。根据上述的特点,我国有85%以上的铁矿石需要选矿处理后才能更好地利用,而且还要采用较复杂的选矿流程才能获得较高的选矿指标和有价成分的综合利用。根据地质成因及工业类型不同,我国铁矿资源主要可划分以下几大类型: (1)鞍山式铁矿床。鞍山式铁矿床属于沉积变质类型。是我国主要的铁矿资源,它占我国已探明铁矿石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地区、冀东一带,此外山西、山东、江西、河南等地也有分布。此类矿石矿物组成比较简单,为单一铁矿石,有用矿物为磁铁矿、假象赤铁矿、赤铁矿和少量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外角闪石、黑云母或辉石等硅酸盐矿物。鞍山式铁矿石除富矿多为块状构造外,其他品位较低的矿石绝大多数是条带状或条纹状构造。矿石浸染力度细,结晶粒度通常为0.04~0.2mm。 (2)攀枝花式铁矿床。该矿床为钒钛铁矿,其成因多种多样。有岩浆型铁矿、火山岩型铁矿、沉积型铁矿、沉积变质型铁矿等矿床。 (3)白云鄂博式铁矿床。该类矿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湖南等地也有少量产出。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属于气成高温热液矿床,为一复合型多金属矿床。 (4)大冶式铁矿床。该类矿床属于接触交代矽卡岩含铜铁矿产。主要分布在湖北大冶和河北邯郸等地。这类矿石的特点是除含磁铁矿、赤铁矿外,还伴生有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矿物。(5)宣化—宁乡式铁矿床。此类矿床属于沉积成因的鲕状磁铁矿。 (6)镜铁山式铁矿床。此类铁矿床属于沉积变质矿床,矿床成因与鞍山式铁矿床相同,但该类型矿床的矿物组成和矿石结构又有某些特点。该矿床主要分布在西北甘肃境内。

辽宁弓长岭铁矿

辽宁弓长岭铁矿矿床浅析 ——020131 20131002460 林少伟一、区域地质简介 鞍本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的西部(周世泰,1994),该地区主要可以划分为辽阳向斜、本溪向斜、歪头山凸起、鞍山凸起、南芬凸起、连山关凸起等四级构造单元(图1-1)(周世泰,1994)。 而弓长岭铁矿在大地构造上就位于鞍山凸起中。鞍山凸起是一个近东西向,向南呈弧形凸出的四级构造单元,包括鞍山区和弓长岭区。这个凸起大部分是由太古宙鞍山群变质岩及混合岩构成的,鞍山凸起的西部被NE 向的郯庐断裂所切割,断裂以西为下辽河凹陷(周世泰,1994;辽宁弓长岭铁矿富铁矿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2008)。 图1-1 辽东台背斜大地构造图(据周世泰,1994,有修改) 二、矿区地质概况 弓长岭矿区按照矿体出露位置共分四个矿区:即一矿区、二矿区、三矿区、老岭~

八盘岭矿区(包括老弓长岭、独木、哑叭岭和八盘岭)。其中弓长岭二矿区位于弓长岭铁矿带西北端,其西北端被寒岭断裂所切,东南端以老岭断裂与老岭~八盘岭矿区相接。弓长岭二矿区矿体呈北西走向的狭长条带,长约4.5km,分为西北区、中央区和东南区三部分(赵斌和李统锦,1978)。 2.1区域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下元古界辽河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 寒武系、奥陶系、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见表2-1)。 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表2-1 鞍本地区地层表 区内鞍山群出露主要为茨沟组,是鞍山式铁矿主要的赋存层位。茨沟组呈残留体形式出露于大片片麻状花岗岩中,岩性组成为角闪石、含铁石英岩、钠长石片岩(变粒岩)、石英岩。辽河群在本区出露三个组,分别为高家峪组、里尔峪组、浪子山组。起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建造,岩性组成为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辽河群与鞍山群呈不整合接触,青白口系呈不整合接触覆盖在辽河群和鞍山群之上,出露三个组分别为:桥头组、南芬组、钓鱼台组。主要岩性组成为页岩、石英岩、泥灰岩、砂岩。震旦系出露康家组,岩性以泥灰岩为主,期间夹杂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等。寒武系出露上中下三统,主要岩性有页岩、石英砂岩、灰岩、泥灰岩,平行不整合于震旦系之上。奥陶系出露中下两统,岩性主要有竹叶状灰岩、薄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不整合于寒武系之上,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2.2构造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和褶皱构造比较发育。矿区内内动力地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强烈发育,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十分常见。鞍山群和辽河群构造层中的褶皱构造经过多期活动,总体形成了一个东西走向波浪形的复背斜,复背斜的北部受

铂矿的类型和找矿标志

铂矿的类型和找矿标志 铂族元素包括钌、铑、钯和锇、铱、铂六个元素。具亲硫性和亲铁性,其亲铁性从属于亲硫性。硫、砷、碲、铋等元素对铂族元素的富集成矿起重要作用。 铂矿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铂矿体既可形成于基性、超基性岩体之中,也可形成于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接触带或断裂带内。 已知有经济价值的铂矿床,绝大多数与岩浆型硫化铜镍矿床共生,其余来源于铬铁矿床、砂铂矿床等。当前生产的铂族金属以铂、钯为主,其次是锇和铱。 铂族元族的产出形式有三种:一是呈硫、砷、碲、铋、锑等化合物的铂族独立矿物,此类占铂族总量的90%以上,矿物种类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砷铂矿和铋碲钯矿;二是铁镍铜等的天然合金或金属互化物;第三种是类质同像混入物。 铂族元素在矿石中的含量低,其矿物粒度细小,肉眼一般不易识别。因此寻找铂矿须根据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对可能含铂的部位,通过拣块或刻槽取样,进行试金光谱分析或化学分析确定其含量。区调阶段,对风化的超基性岩,有时采用人工重砂法也能简便达到寻找和圈定矿化带的目的。对含铂矿石的矿物及赋存状态的研究,常用显微镜观察、X 光粉晶分析及电子探针测定等方法。 1 .铂族金属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铂族金属主要富集在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硫化铜镍矿床、铬铁矿床和砂铂矿床内,单一的铂矿床很少。现将几种主要类型分述如下: (1)基性、超基性铜镍硫化物型铂族金属矿床 该类型是目前世界上铂族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和开采对象。矿床的地质特征与相应的铜镍硫化矿床一致。在我国这类含铂岩体多产于华力西期,岩体形态呈单斜岩墙、岩盘及岩盆。含矿岩体类型主要是超基性岩体,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少数为基性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单辉(二辉)橄榄岩--单辉(二辉)辉石岩及辉橄岩--纯橄榄岩,均属铁质基性、超基性岩类。岩体常由多岩相组成,这些岩相有的是多次侵入的,有的是就地分异的,而含矿岩相常常是较晚贯入的富挥发分的超基性岩。岩体常具同心环带构造、层状或带状构造。粒度较粗,基性程度高,含矿较好。矿体多产于岩体的边部、底部,矿体常富集于岩体的膨大部位、凹槽和产状变缓部位。也有产于上部岩相或充填交代围岩产于外接触带中的。 铂矿体多呈似层状、板状、透镜状、脉状。 与铂钯成矿有关的硫化物组合,一般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方黄铜矿,简称“四黄”硫化物组合。铂矿物主要是砷铂矿,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

12.1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 我国东北地区鞍山、本溪、海城、辽了和抚顺等地,广泛分布含铁石英岩矿床。弓长岭铁矿是其中著名的矿田之一,分几个矿段(图12-1)。 图12-1 鞍山—本溪地区地质略图 1.第四系2.中生界3.二叠系4.石炭—二叠系5.奥陶系6.寒武系7.震旦系8.前震旦系结晶片岩、千枚岩 9.花岗片麻岩10.花岗岩11.闪绿岩12.铁矿床 一、区域地质概况 二、矿床地址特征 (一)矿区地层 矿区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Ⅲ. 上混合岩层:岩性与下混合岩层基本相同,厚约100m,同位素年龄1600Ma。 ~~~~~侵入接触~~~~~

Ⅱ5·石英岩厚30-100m Ⅱ4·上含铁带 ⑤第六层铁矿(Fe6),即主要富铁矿层(50-60m) ④上斜长角闪岩层6-22m ③第五层铁矿(Fe5)10-15m ②下斜长角闲岩层10-40m ①第四层铁矿(Fe4) Ⅱ3·中部黑云母钠长石变粒岩层夹第三层铁矿(Fe3)70-190m

图12-2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地质图 1.第四系 2.麻峪花岗岩 3.上浅粒岩 4.硅质层 5.上角闪岩 6.黑云变粒 岩7.铁1片岩组8.铁2片岩组9.下角闪岩 10.下浅粒岩11.弓长岭花岗岩12.磁铁矿声能13.赤铁矿层14.矿体 15.断层16.地质界线及产状 Ⅱ2·下含铁带 ④第二层铁矿(Fe2) 2-27m ③中部片岩层2-12m ②第一层铁矿(Fe1) 2-18m ①下部片岩层3-36m Ⅱ1·角闪岩层 ~~~~~侵入交代接触~~~~~ Ⅰ.下混合岩层:主要为条带状混合岩,厚度大约1500m,同位素年龄20亿年。 (二)矿区构造 弓长岭型富铁矿床产于本区的中、上鞍山群中 , 其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 , 在本区以外的下鞍山群中尚未发现这种类型的富铁矿床。富铁矿的产出与构造的关系非常明显。富铁矿常产于断裂构造中或其附近 , 或产于褶皱间隙之中。由于许多矿床中条带状铁矿层两盘常有走向断裂存在 , 故而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铜矿地质概述 铜系典型的亲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硫化物,只有在强氧化条件下形成氧化物,在还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铜。 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250多种,主要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类等矿物。其中,能够适合目前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16种: 自然元素:自然铜(含铜近100%),一般见于硫化矿床的氧化带。在陆相玄武岩的气孔或裂隙中常见到自然铜的产出,但能构成工业规模的自然铜矿床却极其罕见。不过,美国元古代变质的玄武质火山岩系中,却产有以自然铜为主的基韦诺超大型铜矿,成为了铜矿床的特例。在我国,湖南麻阳铜矿也是一个以自然铜为主的铜矿床,只是其类型为砂岩型,规模为中型。 铜的硫化物:黄铜矿(含铜34.6%,括号指铜含量,下同)、斑铜矿(63.3%)、辉铜矿(79.9%)、铜蓝(66.5%)、方黄铜矿(23.4%)、黝铜矿(46.7%)、砷黝铜矿(52.7%)、硫砷铜矿(48.4%)。但辉铜矿和斑铜矿可以是原生成矿作用的产物,亦可为氧化次生富集的产物。若为次生氧化作用的产物,则辉铜矿可为烟灰状,且多与孔雀石等矿物共生。 铜的氧化物:赤铜矿(88.8%)、黑铜矿(79.9%);铜的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孔雀石(57.5%)、蓝铜矿(55.3%)、硅孔雀石(36.2%)、水胆矾(56.2%)、氯铜矿(59.5%)。它们均为原生铜矿物或含铜高的岩石经氧化作用形成的。 目前选冶铜矿物的原料主要是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按选冶技术条件,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即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小于10%;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大于30%;混合矿石,含氧化铜10%--30%。 铜矿床的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矿、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层状铜矿(火山岩型铜矿、砂、页、砾岩型铜矿、碳酸盐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和热液脉型铜矿。 二、找矿标志 1、氧化铜矿物。由于原生铜矿物、含铜高的蚀变岩石、古炼铜渣易于氧化,形成格外醒目的翠绿色孔雀石(俗称铜绿)、天蓝色的蓝铜矿(俗称石青)、赤红的赤铜矿、烟灰状的辉铜矿、靓蓝色的斑铜矿等,它们是很好的找铜矿标志。 2、特征植物。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牙刷草和云南开紫花具紫红茎的葡匐草,是很好的找铜矿植物。 3、蚀变组合。如青盘岩化-黄铁绢英岩化-泥化-钾化-硅化、红层(火山红层或砂页岩红层)中的退色化等都是很好的找铜标志。 3、火山机构、细碧-角斑质火山凝灰岩、喷流沉积岩(铁锰硅质岩、铁碧玉岩、层纹状硅质岩)、红层中的浅色砂(砾)岩、矽卡岩、超基性岩、中-中酸性斑岩、迭层石硅质细腻白云岩、含炭的火山凝灰岩层等都是找铜的最好对象。 4、对于斑岩铜矿,一般它是大吨位低品位的矿床,一直是人们寻找的主要对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寻找斑岩铜矿一要看其是否具备露采条件,二要关注其是否具有次生富集带,三要看其是否伴生有较高的金、银、钼元素。如果不便露采又不具高品位的次生富集带,且金、银、钼含量低的话,则因其品位过低而成为呆矿,暂难为人们所利用,因其占用大量的勘查资金,可使矿业公司陷入困境。 5、铜元素的化探异常及其与钼、金、银、铅、锌、铁、锰等综合异常。 6、物探异常。激电(高极化)、电阻率(低电阻)、重力(高重力)可直接反映出铜矿体的存在,磁法异常可圈出火山机构、中-中酸性岩体接触带、超基性岩带来,重力低可圈出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 012131班玄泽悠 20131002524 一、区域地质概况 我国东北地区鞍山、本溪、海城、辽了和抚顺等地,广泛分布含铁石英岩矿床。弓长岭铁矿是其中著名的矿田之一,分几个矿段(图12-1)。 图12-1 鞍山—本溪地区地质略图 1.第四系 2.中生界 3.二叠系 4.石炭—二叠系 5.奥陶系 6.寒武系 7.震旦系8.前震旦系结晶片岩、千枚岩 9.花岗片麻岩 10.花岗岩 11.闪绿岩 12.铁矿床 二、矿床地址特征 2.1 矿区地层 矿区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Ⅲ. 上混合岩层:岩性与下混合岩层基本相同,厚约100m,同位素年龄1600Ma。 ~~~~~侵入接触~~~~~ Ⅱ 5· 石英岩 厚30-100m Ⅱ 4· 上含铁带 ⑤第六层铁矿(Fe 6 ),即主要富铁矿层(50-60m) ④上斜长角闪岩层 6-22m ③第五层铁矿(Fe 5 ) 10-15m ②下斜长角闲岩层 10-40m ①第四层铁矿(Fe 4 ) Ⅱ 3·中部黑云母钠长石变粒岩层夹第三层铁矿(Fe 3 ) 70-190m

图12-2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地质图 1.第四系 2.麻峪花岗岩 3.上浅粒岩 4.硅质层 5.上角闪岩 6.黑云变粒岩 7.铁1片岩组 8.铁2片岩组 9.下角闪岩 10.下浅粒岩 11.弓长岭花岗岩 12.磁铁矿声能 13.赤铁矿层 14.矿体 15.断层 16.地质界 线及产状 Ⅱ 下含铁带 2· ) 2-27m ④第二层铁矿(Fe 2 ③中部片岩层 2-12m ) 2-18m ②第一层铁矿(Fe 1 ①下部片岩层 3-36m 角闪岩层 Ⅱ 1· ~~~~~侵入交代接触~~~~~ Ⅰ.下混合岩层:主要为条带状混合岩,厚度大约1500m,同位素年龄20亿年。 2.2 矿区构造 弓长岭型富铁矿床产于本区的中、上鞍山群中 , 其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 , 在本区以外的下鞍山群中尚未发现这种类型的富铁矿床。富铁矿的产出与构造的关系非常明显。富铁矿常产于断裂构造中或其附近 , 或产于褶皱间隙之中。由于许多矿床中条带状铁矿层两盘常有走向断裂存在 , 故而常可见铁矿层两侧有富铁矿产出。此类型富铁矿常产于条带状铁矿层中或其两侧。如南芬富铁矿、王家量子富铁矿是完全产于条带状铁矿层中的 , 而弓长岭二矿区、八盘岭、樱桃园等矿区的富性矿就是产在条带状铁矿层的边部的(图12-2)。 2.3 混合岩化岩石 本矿区中混合岩化岩石分布非常广泛,在矿床周围都有。变质岩呈残留体状存在于混合岩化岩石之中。混合岩化岩石可以分为两期,较老的一期称为弓长岭混合岩,较新的一期称为麻峪混合花岗岩。 2.3.1 弓长岭混合岩 弓长岭混合岩是岭混合岩在本矿区出露非常广泛,遍布在矿床周围,其同位素年龄为2500Ma。混合岩一般为灰白色,有的略显淡红色,中细粒,局部地方岩石粒度变化较大。呈片麻状、眼球状、条带状或斑杂状构造。组成矿物以斜长石、石英、微斜长石为主,其次有黑云

铁矿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矿产资源含量分类分级由国家专门机构——全国储量委员会制订。 一、储量分类 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铁矿储量分为两类: (1)表内储量: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能利用的 储量。 (2)表外储量:由于矿物含量低,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 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 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能利用而将 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 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铁矿石储量分为A、B、C、D四级。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对于 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 (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已完全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 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 (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 破碎带已详细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和岩 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 详细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就圈出主要 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基条件是: (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已 基本控制。对于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 状及分布情况,已大致了解; (3)基本确定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 规律。 D级:是用稀疏的勘探工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由于矿体变化复杂或其他原因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或物化探异常经过工程验证所计算的储量;以及由C级以上储量块段外推的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