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病变的临床要点

脑干病变的临床要点
脑干病变的临床要点

脑干病变的临床要点

一、延髓病变

1、颅后窝压力增高延髓位居颅后窝内,在小脑幕与枕骨大孔之间,前邻枕骨基底部和枢

椎齿突上部,后邻近小脑。患颅后窝肿瘤的病人,颅后窝的压力增高,延髓和小脑扁桃体会突向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引起病人头痛,颈强直,并由于受到牵拉刺激致使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麻痹。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腰椎穿刺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抽取脑脊液会突然加重枕骨大孔疝,导致延髓网状结构的生命中枢功能丧失和延髓的脑神经核缺血。

2、Arnold-Chiari现象Arnold-Chiari畸形是一种先天异常,这种畸形是小脑扁桃体和延

髓经枕骨大孔突入椎管内。这将阻碍第四脑室内的脑脊液流向蛛网膜下腔,引起脑积水,这种情况常伴有颅和椎管异常或不同形式的脊柱裂。症状和体征与小脑和脊髓受压以及末四对脑神经受累有关。

3、延髓的血供障碍延髓的后外侧部由小脑下后动脉供应,这条动脉通常发自椎动脉的

V5段。此动脉栓塞将会引起一下表现:同侧咽、喉肌(有发自疑核的纤维支配)瘫痪而致吞咽障碍和构音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由三叉神经脊束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消失;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受损);伤侧Horner综合症(下行的交感神经纤维受损);

同侧小脑症状(同侧小脑受损);对侧半身痛、温觉消失(损伤脊髓丘系)。

4、延髓的功能意义了解延髓内的脑神经核(副神经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背核、疑核、孤束核、前庭神经核)、非脑神经核(薄束核、木契束核、下橄榄核、)及其生理功能(调节心率和呼吸等)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延髓的上行和下行纤维束是脊髓与更高级中枢的通道。这些传导束可患脱髓鞘疾病、肿瘤和发生供血障碍。

二、脑桥病变的临床特点

1、一般特征脑桥和延髓与小脑共同位于颅后窝内,小脑幕的下方。前邻近基底动脉、鞍

背和枕骨基底部。除参与构成第四脑室底以外,还含有几对重要的脑神经核(三叉神经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前庭神经核和蜗神经核)以及重要的上行和下行传导束(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皮质脑桥束、内侧纵束、内侧丘系和外侧丘系)。所以此处的脑肿瘤、出血或梗死将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例如,皮质脑桥小脑束受影响,将出现明显的小脑性运动失调,而且出现运动时震颤,并随运动继续而进行性加重(侵入性肿瘤)。

2、脑桥的肿瘤星形细胞瘤在幼儿是一种常见的脑干肿瘤。症状和体征为同侧脑神经麻痹

和对侧偏瘫:同侧面肌软瘫(面神经核),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咀嚼肌瘫痪(三叉神经运动核),听力减退(蜗神经核),对称上下肢瘫痪,对侧面部轻触觉丧失而痛觉保留(三叉神经脑桥核受累,而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未受累),对侧肢体和躯干感觉缺失(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受累)。累及到皮质脑桥小脑束,可引起同侧小脑症状和体征,出现眼球辐辏反射障碍,由于累及到内侧纵束,此束联系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和展神经核。

3、脑桥出血脑桥由基底动脉的脑桥动脉和小脑下前动脉供血。如果上述任何一支动脉出

血而且是单侧的,将会出现伤侧面瘫(累及到面神经核,所以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对侧肢体的硬瘫(行于脑桥的皮质脊髓束受累)。常出现辐辏反射障碍(累及展神经核和内侧纵束)。如果出血广泛并累计到双侧,则出现针眼状瞳孔(累及交感纤维);双侧面部和肢体瘫痪,病人出现体温不稳定,因为脑桥严重受损阻断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节。

4、脑桥梗死这通常是由于基底动脉或其分支血栓形成或栓塞所致,如果累及到脑桥的旁

正中区,则皮质脊髓束、桥脑核和经小脑中脚到小脑的纤维可能会受损。脑桥外侧区梗死,将累及到三叉神经、内侧丘系、和小脑中脚,支配下肢的皮质脊髓束也可能受到影响。

三、中脑病变的临床特点

1、外伤中脑将脑桥和小脑连与前脑,在脑干损伤的机制中,头部突然向侧方运动可

导致大脑脚撞击锐利的小脑幕边缘。前脑以相对其他脑部不同的速度运动,可导致中脑弯曲,延伸或撕裂。

2、中脑导水管阻塞中脑水管是脑室系统中的狭窄部位之一,正常情况下,侧脑室和

第三脑室产生的脑脊液通过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中脑肿瘤或周围肿瘤压迫可导致脑积水,先天性脑积水患者,中脑水管阻塞或被许多小管代替而不足以使正常的脑脊液顺利通过,中脑水管阻塞时,表现为两侧脑室扩大,和第三脑室扩大,同时可造成中脑损伤,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滑车神经核、以及非脑神经核(红核:控制躯体运动的协调、下丘:完成由声音引起的转头和眼球运动的反射活动;

上丘:对视觉信息进行分析,并引起眼、头和身体对视觉刺激做相应的运动反应)以及重要的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损伤的症状和体征,能帮助脑干损伤的准确定位。动眼神经核受损可导致同侧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麻痹。动眼神经副核受损,可导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滑车神经核受损可导致上斜肌麻痹,所以上述1~2个核受损,或支配它们的皮质核束受损,将引起眼球运动障碍。

3、Weber综合症通常有供应中脑的血管栓塞引起,导致动眼神经和中脑的大脑脚组

织坏死。引起同侧眼肌麻痹,对侧眼裂以下面肌、舌肌、上肢肌、下肢肌瘫痪。眼球转向外侧,上睑下垂,瞳孔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4、Blockage综合症与Weber综合症相似,但组织坏死累及内侧丘系和红核,出现对

侧半身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不自主运动。

四、脑干的常上行纤维束

1、内侧丘系:传递来自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精细触觉和本体觉。

2、脊髓丘系:传导来自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的痛温觉,触觉。

3、外侧丘系:传导听觉信息。

4、三叉丘系:传导牙齿,面部皮肤和口、鼻粘膜痛、温、触觉(包括惊喜触觉);

5、脊髓小脑前、后束:

6、内侧纵束:大部分来自前庭神经核,可使眼球运动与头颈部肌肉运动协调。

五、脑干的长下行传导束

1、皮质脊髓束(由大脑皮质发出的75%~90%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

为交叉的纤维在同侧脊髓前索下行,称为皮质脊髓前束。)

2、皮质核束(由中央前回下部发出,大部分终止于双侧脑神经运动核,小部分完全交

叉至对侧,终止于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