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计算公式(必备)
利润表计算公式

利润表计算公式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收起所得税费用有哪些计算方法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倒挤的: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另一种是直接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注意:此处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如果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则不能这样直接计算。
利润表中财务费用计算公式

利润表中财务费用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4、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
报表计算公式

报表计算公式利润表的计算公式:一、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二、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收益等三、利润总额=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四、净利润=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计算公式A根据若干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1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2存货=在途物资(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商品-存货跌价准备3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B根据有关总账所属的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在填制报表时的填列方法。
填写应收账款: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取借方合计-坏账准备填写预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取贷方合计填写应付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取贷方合计填写预付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取借方合计C根据有关总账及其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1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借款2应付债券=应付债券-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应付债券3长期应收款、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应付款等D根据有关资产类账户与其备抵账户抵消后的净额填列1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3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坏账准备4存货=存货-存货跌价准备5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7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8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9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包括待安装设备价值、工程用材料、工程用人员工资费用之和)。
利润表的计算公式

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或收益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一种,用于展示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
利润表的计算公式基于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销售收入(Sales Revenue):表示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总收入。
减:销售成本(Cost of Goods Sold,COGS):表示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
毛利润(Gross Profit)=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减:营业费用(Operating Expenses):表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行政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
操作利润(Operating Profit)= 毛利润-营业费用
加/减:其他收入和费用(Other Income and Expenses):表示不属于常规经营活动的收入和费用,如利息收入、利息支出、投资收益等。
润益前税利(Profit Before Tax)= 操作利润+ 其他收入-其他费用
减:所得税(Income Tax):表示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
净利润(Net Profit)= 润益前税利-所得税
以上是利润表的一般计算公式。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利润表计算可能会根据不同的会计准则和报告要求而有所差异。
此外,企业还需遵循会计原则和会计政策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识别和计量方式。
表格利润计算公式

利润计算公式如下:
1.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3.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4.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5.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这些公式用于计算利润表中的相关数值,每个公司具体使用的科目和数据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计算方法是一致的。
希望以上公式对您有用。
利润表营业收入组成及计算公式

利润表营业收入组成及计算公式
利润表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4、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
5、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利润表的两种格式:
利润表正表的格式一份有两种: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
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
利润表模板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
其中表首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利润表的主体,反映形成经营成果的各个项目和计算过程,所以,曾经将这张表称为损益计算书。
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从哪个里面扣,扣完以后剩下的又是什么利润
企业净利润在年终分配时,一般按以下次序进行:
1.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2.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3.股东分配股利
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付利润——应付股利。
【会计实操经验】利润表的一些基本计算公式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利润表的一些基本计算公式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
利润表计算公式如下:
高顿网校会计实操考试倾力打造有史以来最实用会计实操考试笔记,只需花费几秒钟的时间即可免费索取,点击免费索取
>>>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4、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
5、如果。
以上有亏损的为“-”。
净利润=总账的本年利润,
累计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未分配利润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润表计算公式(必备)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以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为编制依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采用多步式。
其步骤和内容如下:第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计算主营业务利润。
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第二步,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计算营业利润。
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第三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计算出利润总额。
其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算净利润。
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表的编制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分以下三个步骤编制: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
例题: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发生额为1 990 000元,“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发生额为630 000元,“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发生额为500 000元,“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发生额为150 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发生额为780 000元,“销售费用”科目发生额60 000元,“管理费用”科目发生额为50 000元,“财务费用”科目发生额为170 000元,“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借方发生额为50 000元(无贷方发生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为借方发生额450 000元(无贷方发生额),“投资收益”科目贷方发生额为850 000元(无借方发生额),“营业外收入”科目发生额为100 000元,“营业外支出”科目发生额为40 000元,“所得税费用”科目发生额为171 600元。
该企业2008年度利润表中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过程如下:营业利润=1 990 000+500 000-630 000-150 000-780 000-60 000-50 000-170 000-50 000-450 000+850 000=1 000 000(元)利润总额=1 000 000+100 000-40 000=1 060 000(元)净利润=1 060 000-171 600=888 400(元)本例中,企业应当根据编制利润表的多步式步骤,确定利润表各主要项目的金额,相关计算公式如下:①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②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③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会计本年利润结转会计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
1.表结法表结法下,各损益类科目每月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只有在年末时才将全年累计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但每月月末要将损益类科目的本月发生额合计数填入利润表的本月数栏,同时将本月末累计余额填入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栏,通过利润表计算反映各期的利润(或亏损)。
表结法下,年中损益类科目无需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从而减少了转账环节和工作量,同时并不影响利润表的编制及有关损益指标的利用。
2.账结法账结法下,每月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 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月合计数反映当月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数反映本年累计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
账结法在各月均可通过" 本年利润"科目提供当月及本年累计的利润(或亏损)额,但增加了转账环节和工作量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
会计制度规定各种费用的结转在期末进行,期末结转费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表结法、二是账结法。
账结法的优点是各月均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提供其当期利润额,记账业务程序完整,但增加了编制结转损益分录的工作量。
为了使“本年利润”科目能准确、及时地提供当期利润额又不增加编制分录的工作量,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本年利润”账页采用多栏式(见附表)。
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等项科目,由一级科目转变为“本年利润”下的二级科目使用,减少了结转时的工作量。
但“收入”、“成本”下设的产品明细账仍需按数量和金额登记。
按“附表”账页中期末结出发生额,在编制损益表时不用查看多本账簿,只通过“本年利润”就能满足编制损益表的需要。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项费用,每月的发生额不大或业务笔数不多,也可直接作为“本年利润”的二级科目使用,以减少结转的工作量。
如果上述费用较大或发生的业务笔数较多,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明细账,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科目中。
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二、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金额转入本科目,结平各损益类科目。
结转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三、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该账户平时不结转,年终一次性地转至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账户,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为亏损则作相反分录。
年终利润分配各明细账只有未分配利润有余额,需将其他明细账转平,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至此,所有结转分录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四步做:一、先结转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借:其他业务收入借: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二、结转成本、费用和税金: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贷: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其他业务支出贷:营业费用贷:管理费用贷:财务费用贷:营业外支出贷:所得税三、结转投资收益:净收益的:借:投资收益贷:本年利润净损失的:借:本年利润贷:投资收益四、年度结转利润分配:将本年的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果是亏损: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2007年月12月份发生下列业务:1、因对外投资收到投资单位分来的投资利润220000元,存入银行;借:银行存款 220000贷:投资收益 2200002、取得罚款收入3000元,存入银行;借:银行存款 3000贷:营业外收入 30003、向希望工程捐赠人民币15000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借:营业外支出 150000贷:银行存款 1500004、月末将收入类账户结转本年利润,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50000元,其他业务收入50000元,投资收益220000元,营业外收入30000元;借:主营业务收入 1050000其他业务收入 50000投资收益 220000营业外收入 30000贷:本年利润 13500005、月末将费用类账户结转本年利润,其中:主营业务成本510000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547元,其他业务支出30238元,管理费用18760元,账务费用4000元,营业费用15000元,营业外支出150000元;借:本年利润 729545贷:主营业务成本 510000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547其他业务支出 30238管理费用 18760财务费用 4000营业费用 15000营业外支出 1500006、计算全年应交的所得税,税额为402750.15元;借:所得税 402750.15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02750.157、将上述所得税费用结转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 402750.15贷:所得税 402750.158、结转企业全年实现的净利润817704. 85元;借:本年利润 817704.85贷:利润分配 817704. 859、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81770.49元;借:利润分配 81770.49贷:盈余公积 81770.4910、经董事会决定向投资者分配股利400000元。
借:利润分配 400000贷:应付股利 400000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含义会计实务1、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它反映了企业产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是企业净利润的起点,没有足够高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较大的盈利。
与同行业比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同业水平,说明公司产品附加值高,产品定价高,或与同行比较公司存在成本上的优势,有竞争力。
与历史比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显著提高,则可能是公司所在行业处于复苏时期,产品价格大幅上升,2003年的钢铁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需考虑这种价格的上升是否能持续,公司将来的盈利能力是否有保证。
相反,如果公司毛利率显著降低,则可能是公司所在行业竞争激烈,在发生价格战的情况下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局,这时投资者就要警觉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的彩电业就是这样的例子。
2、销售净利率,是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它与净利润成正比关系,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关系,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3、营业利润率,是营业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100%。
它比销售净利率能更好地刻画公司主营业务对盈利的贡献情况,因为净利润是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支出净额后得到的,而这些收入或损失的持续性较差,排除这些影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变化及不同公司盈利能力的差别。
4、资产净利率,是净利润除以平均总资产的比率计算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