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樱花、富士山、和服、动漫等图片,师问“这些图片属于哪个国家?”(日本)二、学习新课:环节一:读图填图篇(一)慧眼识图:出示世界地图和日本地形图,并在世界地图中标出了日本,学生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读图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

(提示: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2.读图找出领土主要组成(四大岛)3.读图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二)巧手填图:让学生在手中的日本空白图上准确填出以上找出的地理事物:临海、隔海相望的国家、四大岛、海峡、内海、海湾、平原、高山(三)火眼金睛:1.出示日本地形图,学生读图分析日本地形特点,并在图中找出日本最高的山富士山和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

2.出示亚欧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观察日本有哪些气候类型?环节二:能力提升篇1、合作探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探究:日本面积狭小,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河流短小湍急,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2、出示日本轮廓图,并用红线画出海岸线,学生结论(日本海岸线漫长曲折)。

师接着提问:这样的海岸线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多优良港口,利于海运)环节三:联系生活篇1.我是小导游:赏樱是日本一项重要的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想让游客在最长时间内欣赏樱花,你将怎样设计旅游路线?为什么?2.地理与生活:出示日本房屋、温泉图片学生观察回答问题:日本的房屋建筑有何特点?日本为什么多温泉?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出示板块构造图加以强调。

日本教学设计

日本教学设计

【课题】八年级第七章第一节题目:日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与人口得认识,知道日本就是一个地狭人稠得国家。

(2)了解日本自然环境得基本特征。

(3)了解日本文化特色及与中国得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日本地理环境得基本特征,学会分析自然现象得成因。

(2)对所用资料进行探索、对比与分析,从而形成自己得观点。

(3)学会用比较法与归纳法学习国家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地狭人稠得自然环境得学习,正确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得关系,树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协调人地关系得思想。

(2)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得方式表述自己得瞧法。

【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章就是在前两章“认识大洲”、“认识地区”得基础上,认识区域得继续——“认识国家”。

从结构上讲,本章内容就是前两章内容得延续,同时,通过本章内容得学习,揭开了课本后面得其她国家学习得序幕。

日本就是从中国得邻近国家与地区中选取得,为后面介绍远离中国得国家得内容起到过渡得作用。

本节内容以日本为案例,学习我国邻近得国家,通过描述国家得地理位置特点、自然环境特征、人类活动等方面得知识,引导学生从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地理问题,来了解国家地理得基本规律。

ﻫ2、课标要求:本节有“地狭人稠”、“岛国经济”、“文化交流”三部分组成。

在“地狭人稠”这部分中,课标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得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根据地图与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得基本特点,指出特有得自然地理现象与突出得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原因;在“岛国经济”这部分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与资料,联系日本得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得实例;在“文化交流”这部分中,要求学生举例说出日本与其她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得联系。

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在教学时,“地狭人稠”、“文化交流”为第一课时,“岛国经济”与评讲习题为第二课时。

《日本》课堂教学设计

《日本》课堂教学设计

《日本》课堂教学设计摘要:“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引起教学效率的变化。

本文以“日本”为例,探究如何在课堂中应用地理板画和思维导图,并且通过在课堂创设有质量、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发展辩证思维。

树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

关键词:日本;地理概况;自然特征;扬长避短前言:本课选自湘教版七自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

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

在《日本》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区域综合分析的能力。

一.设计思路本课结合课标要求,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理念,不仅引导学生读图、看图、析图,还注重小组合作探究。

用三位网友的“日本印象”导入,吸引学生兴趣,作为贯穿本节课的主线。

引导学生再利用导学案形成他们自己对日本的印象,探究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设置“案例分析”和“开放思维”的题目,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强渗透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课堂小结利用口诀来总结,简洁有针对性。

板书设计以板画和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熟悉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能举一反三。

二.设计环节【课标要求】能读图分析日本“岛国”的地理位置及对气候、河流、地形产生的影响和联系,由于地处板块边界处,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频发。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资料,分析日本海洋性气候的特点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环境保护观,在自然环境方面学会分析优劣势,学会扬长避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难点】在地图上落实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理解各地理事物的成因【教学过程】导入:【图片展示】在博客上选取三位网友对日本的印象见闻。

《日本》教学设计

《日本》教学设计

《日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国旗、首都、人口等基本情况。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介绍日本的一些特色。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兴趣,增进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描述日本的特色。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地图、图片、课本、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日本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

Step 2 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基本情况,如国旗、首都、人口等。

2. 学生跟读相关单词和句子,加深记忆。

Step 3 日本的特色(2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日本的传统文化、名胜古迹、美食等。

2.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增加对日本文化的了解。

3. 教师展示关于日本的一些特色小物品,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动漫、电子产品等。

4.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Step 4 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自由选择日本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日本的节日、体育项目等,编写小册子或制作海报进行展示。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展示,互相交流,了解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

Step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总结日本的特色,并与学生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PPT,将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分享。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我对日本的印象”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作文,描述自己对日本的看法和喜爱之处。

六、板书设计(可根据需要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以及课堂活动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

日本-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日本-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以及气候特点、发达的经济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讲授新知一、东亚岛国(1)阅读图8-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3 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

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8-1中找出东京湾(最大海湾)、濑户内海(最大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等。

(3)日本的人口、语言和民族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25倍,可见日本“地狭”,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倍,可见“人稠”,所以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1)读图8—,思考日本的地形特点从图中看出,日本地势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分布非常得零散,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可见日本的海拔不高,日本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板书)。

从图中找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图8-2),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所以日本有“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

(2)提问: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和太平洋两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

《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山东省省级优课)

《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山东省省级优课)

教学设计一、【课程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认识国家的课程内容有9条,“日本”可以承载以下5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5、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说明】地理复习旨在使学生能将有代表性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效整合,在整合中发现异同,总结规律,掌握区域整合的复习方法。

因此本节课重点完成2.3.4.5的拓展与整合。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能分析出日本和台湾在自然地理方面的异同。

2.能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台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它们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3.通过材料分析日本和台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共性,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

三、教学过程问题2:当飞机飞到日本上空时,透过窗户向下俯视,惊奇的发现日本和台湾的自然地理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你来总结一下吧!归纳小结:两地区在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方面有相同点,并总结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过渡:两地气候的共性是都有亚热带季风气候,你能找出这种气候类型吗?问题3:朋友说可以到日本享受北海道的滑雪,看大型的机械化耕作,你认为纪实中有不实之处吗?说说你的理由过渡:在日本看不到大型的机械化耕作,在哪些地区可以看到呢?小结:日本是岛国面平原面积小不能大型的机械化,美国和中国东北平原因为平原面积大耕地多,能够用大型机械化耕作。

小组合作交流找出两个地区自然地理方面的相似之处。

生进行慧眼识气候环节,辨认候类型,归纳气候特点。

个别学生交流分析原因。

学生快速回顾所学到的地区并交流原因。

让学生明确利用经纬网地图判别方向的方法。

设计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通过组间相互补从多方面总结自然地理的相同点。

日本教学设计

日本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课评:
本课时为世界区域地理学习中的第一个国家,内容突出日本的经济发展与岛国及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以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主线设计安排活动,活动安排恰当,能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思想,让学生在探究中拓展思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问题的设计富有新意,分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第二,整个教学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本课从日常生活出发,通过读图、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等手段使得课程在轻松活泼氛围中完成的同时,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把经济和自然有机的结合,是一种自我挑战,我想姜博老师会在不断的挑战中逐渐走向成熟的。

七上日本教案

七上日本教案

七上日本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人口等基本情况,进一步增加对日本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地理意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 让学生通过看地图了解日本在世界地理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周边国家和海洋。

2. 日本的文化特点- 学生通过教师介绍或课件展示,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和服、浮世绘等;- 通过讨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3. 日本的人口和城市- 学生通过观看统计数据或课件中的图表,了解日本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的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以一个问题或图片展示开始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日本的位置吗?”。

2. 地理位置(15分钟)- 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课件或图片等教具,介绍日本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以及周边的国家和海洋。

3. 文化特点(25分钟)- 教师通过演示或展示一些日本传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和服等,介绍日本的文化特点;- 学生可以就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归纳出日本文化的共同特征。

4. 人口和城市(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统计数据或图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人口数量和城市分布情况;- 学生可以就所呈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日本的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5. 小结与延伸(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强化;-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日本的文化、地理与人口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形式进行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教师提出一些与日本文化、地理和人口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口头回答;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组长代表小组进行汇报;3.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日本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日本文化的小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陈菊511434
知识与技能要求:
1、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记住日本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首都。

知道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的特点。

学会运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

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3、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的教育。

教学方法与课前准备:
1、课堂教学以模拟旅游的方式进行,学生充当旅游者和调查者的角色,教师充当领队角色。

以轻松活泼的气氛进行学习。

2、课前提供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地图册、收集资料完成预习。

教师综合学生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册、收集的资料、多媒体演示的地图信息进行探究和学习,必要时才能使用课本。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日本之旅(准备)
(轻松导入)师:同学们,由今天开始,让老师来充当导游,带大家去周游世界列
国。

首先,我们的第一站是——日本东京,出游之前,想想我们应该先做什么?
(学生普遍知道应该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带上地图、钱、衣服等物品。


师:现在,就让我们借助地图和资料,先了解一下日本的基本情况。

(多媒体演示日本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旅游的欲望。


(转折)师:想想,我们泡着温泉,望着远处的富士山,欣赏着身旁美丽的樱花,是
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可是,在享受的同时,我们也有要注意的事情,就是:小心地震。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

(展示日本地震图片与地震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数据)师:你知道日本为什么那么多火山地震吗?读图册P30“日本火山地震带”图,看看你是否能找到答案?
生:读图分析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地震。

师:地震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日本人们采取了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

(展示日本传统建筑图片和日本的防震减灾演习)
生:分析出传统民居的特点在防震减灾上所起的作用。

讨论防震演习的意义。

师:我们国家也是多地震的国家,为什么?你了解防震减灾的知识吗?到了日本,遇上地震,我们该怎么办?立刻来一个“生存大挑战”:
请第二组的同学注意:你们将要进行一次地震发生时的防震减灾演习。

方法是:警铃声响起,你们立刻采取认为能使自己受到最少伤害的行动,警铃声停止,停止一切行动并保持姿势不变。

注意:只有10秒的时间。

其他同学请注意:请分析上述同学的行动能为他们带来多少生存的机会。

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演习和讨论。

(教师注意:根据美国国际搜救队长道格卡普的实验,提醒学生,选择躲避在桌椅底下并不是防震减灾的办法,而应该选择以比桌椅高度更低的姿势,躲在桌椅的旁边或蹲在墙角。

)师:经验证明,只要抓住震前的十几秒钟,是完全有生存希望的。

地震即将来临,假如你在以下的场景中:只有6秒选择时间,只有一次选择机会,你会藏在哪里?
(屏幕展示以下六种情况让学生分组进行选择和讨论,了解正确的防震减灾方法。


1、电影院内()A、往门外跑B、躲在椅子底下C、蹲在椅子与椅子之间的通道上
2、室外()A、躲进大厦或商铺B、站在马路中间C、往广场或空旷的地方跑
3、商场()A、站在橱窗旁B、倚在墙角C、随着人群跑
4、宾馆里()A、躲在桌子或床的旁边B、跳出窗外C、跑到阳台
5、野外()A、往山上跑B、倚靠在巨大的岩石旁C、站着不动
6、如果真的不幸被埋在废墟里,我们应该:()
A、大声喊叫
B、用硬物敲击周围石块
C、想办法把周围的泥石搬开
(屏幕显示结论)总之: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到安全的地方,不慌不乱,随机应变,是应急避震的好办法。

避震应选择躲在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通过演习和讨论,使学生受到防震减灾的教育。


(转折)师:要到日本,我们可以选择哪种交通方式?为什么?
(由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引入日本是岛国的特征)
生:通过读图找出日本的四大岛,周围的海洋,东京在日本的位置。

师:日本岛国的特征,会对日本产生什么有利的影响?
生:讨论猜测:由于日本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旅游业、海上运输、对外经济联系等十分有利。

师:这回,我们打算寒假的时候到东京去,想一想,我们应该带什么衣服去?
生:读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分析出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

师:为学生提供温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生:分析温带季风气候的气温特点,结合冬季东京的景观图,得出应该带比较厚的冬衣的结论。

师:OK,了解了日本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收拾行囊,准备出发吧!
(拓展)师:也许,有同学会说“如果我下次不是去日本,而是想要去其他的国家,我能通过同样的方法来了解其他国家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不相信?我们来比较一下英国与日本。

(屏幕展示日本和英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生:结合地图册和屏幕的地图,比较日本和英国的位置、濒临的海洋,所跨纬度范围。

师:同样是冬季,我们能和去日本一样,带同样的衣服去英国吗?为什么?
生:展示英国冬季景观图,阅读地图册P10“欧洲气候类型图”,结合教师提供的温带海洋气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得出结论:可以带同样衣服,也可以带稍薄一点的衣服。

师:所以,只要我们学会读地图、用地图,无论去到哪里,都不用担心。

(使学生体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