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沥青用量计算表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计算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σm ≤[σR ]式中: σm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 );[σR ]——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τm ≤[τR ]式中: τm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 );[τR ]——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
三、 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 =600 N e -0.2A c A s A b式中 : 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计算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σm≤[σR]式中:σm——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σR]——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τm≤[τR]式中:τm——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τR]——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三、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600 N e-0.2A c A s A b式中: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沥青路面工程量计算规则

沥青路面工程量计算规则一、引言沥青路面工程量计算是指根据道路设计要求,计算沥青路面工程所需的原材料、人工和机械设备的数量,以及施工时间和费用等。
正确的工程量计算是保证沥青路面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前提,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沥青路面工程量计算的一般规则和方法。
二、工程量计算的主要内容1. 沥青混合料的计算沥青混合料是沥青路面工程的主要材料之一,计算其用量是工程量计算的重要内容。
计算时需要考虑路面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等参数,以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和容重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沥青混合料的总重量。
2. 骨料的计算骨料是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部分之一,计算其用量也是工程量计算的重要内容。
计算时需要考虑骨料的种类、粒径和容重等参数,以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和容重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出所需的骨料的总重量。
3. 沥青的计算沥青是沥青路面工程的另一个主要材料,计算其用量同样是工程量计算的重要内容。
计算时需要考虑沥青的种类、质量和容重等参数,以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和容重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沥青的总重量。
4. 其他材料的计算除了沥青混合料、骨料和沥青外,沥青路面工程还需要其他材料,如水泥、沙子和石子等。
这些材料的计算同样是工程量计算的重要内容。
计算时需要考虑这些材料的种类、质量和容重等参数,以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和容重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出所需的其他材料的总重量。
5. 人工和机械设备的计算沥青路面工程还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工和机械设备,计算其数量和工时同样是工程量计算的重要内容。
计算时需要考虑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难度和施工时间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计算出所需的人工和机械设备的数量和工时。
6. 施工时间和费用的计算根据沥青路面工程的工程量和施工难度等因素,可以计算出施工时间和费用。
施工时间的计算需要考虑施工的连续性和效率等因素,施工费用的计算需要考虑材料和人工等成本。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沥青用量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沥青用量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涉及的面很广,影响因素很多。
其施工的关键之一是沥青用量的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了沥青路面的沥青用量分析。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用量1.热拌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确定,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设计方法确定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
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各项测定标准为纵坐标,绘制关系曲线图。
由相应于最大密度的沥青用量a1,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2及相应于规定空隙率范围的中值(或要求的目标空隙率)的沥青用量a3,计算三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以各项指标均能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的中值作为OAC2。
OAC1=(a1+a2+a3)/3OAC2=(OACmin+OACmax)/2检查O OAC1值是否界于OACmin与OACmax两值之间.否则调整配比。
由OAC1与OAC2综合决定最佳沥青用量OAC时,必须根据实践经验和公路等级、气候条件按下列步骤进行:一般可取OAC1与OAC2,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OAC。
对于热区公路以及车辆渠化交通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可在OAC2与下限OACmin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小于OAC2的0.5%。
对寒区公路及其他等级公路,最佳沥青用量可以在OAC2与上限值OACmax 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大于OAC2的O.3%。
2.改进沥青含量试验的方法沥青含量试验目前一般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T0722-1993即离心分离法,该方法是将沥青混合料浸泡在三氯乙烯中,通过离心抽提仪分离出沥青和矿料。
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唯一不足的是混入溶液中的少量矿粉数量难以精确测定从而影响沥青含量测定的准确性。
规范建议可用压力过滤器回收矿粉.当无压力过滤器时可采用燃烧法测定,甚至可以通过经验估计漏出的矿粉数量这些方法都有其缺陷,首先燃烧法取样数量太少,仅1Oml,而抽提液一般至少3000ml,一方面,由于矿粉在抽提液中的沉淀速度很快.尽管进行了充分搅拌,仍然难以保证10ml有充分的代表性,另一方面这1 Oml中所含矿粉教量测定结果稍有出入(如0.005g) ,就会导致整个抽提液矿粉数量出入1.5g.最终使沥青含量(以混合料1500g为例)偏差O.1%。
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计算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σm ≤[σR ]式中: σm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 );[σR ]——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τm ≤[τR ]式中: τm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 );[τR ]——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
三、 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 =600 N e -0.2A c A s A b式中 : 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计算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σm ≤[σR ]式中: σm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 );[σR ]——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τm ≤[τR ]式中: τm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 );[τR ]——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
三、 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 =600 N e -0.2A c A s A b式中 : 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新版规范(2017)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详细应用)

新版规范(2017)沥青混凝⼟路⾯设计(详细应⽤)公路⾃然区划IV交通年增长率设计区域的路基⼟为低液限黏⼟(CL)地下⽔位沥青路⾯设计1.设计资料交通组成和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如下/⽇)注:本表为⼿算计算书⽂档对应的计算表,包含公式、计算过程在内,可供⽼师教学,可供学⽣学习。
下载本表后请在作者个⼈中⼼中下载对应的WORD计算过程⽂档。
(若还需要相关cad图纸或者有相关意见及建议,请私信作者!)团队成果,侵权必究!⼆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重TTC5车型⼆类三类四类车辆类型分布系数确定根据下表确定本次设计公路的TTC 分类由上表可知TTC 分类为TTC5,再由下表确定确定车辆类型分布系数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累⼤型客车、货车交通量Ne (106)≥5050--1919--8由15年设计车道累⼤型客车、货车交通量8283336可知本次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TTC59.942.314.8EALFml ⾮满载换算系数EALF mh 满载换算系数PER ml ⾮满载⽐例PER mh 满载⽐例⼆类三类沥青混合料0.800.40⽆机结合料0.50 1.30路基顶⾯0.600.40沥青混合料2.80 4.10⽆机结合料35.50314.20路基顶⾯ 2.90 5.600.850.900.150.10沥青混合料0.290.15⽆机结合料2.2636.76路基顶⾯0.220.20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车型PER mlPER mhEALF ml EALF mhEALF m 计算好不同的设计指标下各类车辆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之后,根据沥青规范中式 A.4.1)计算初始年设计车道⽇平均当量轴次:当量设计轴载累作⽤次数2600(辆 /d )计算结果如下表:换算⽅法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N 11000.671040121.82N e 14235670.00614575600.00填⼊软件计算值14235670.00614575600.00⼟组取值范围(MPa)代表值(MPa )砾(G)110~135123含细粒⼟砾(GF)100~130115粉⼟质砾(GM)100~125113黏⼟质砾(GC)95~120108砂(S)95~125110含细粒⼟砂(SF)80~11598粉⼟质砂(SM)65~9580黏⼟质砂(SC)60~9075低液限粉⼟(ML)50~9070低液限黏⼟(CL)50~8568⾼液限粉⼟(MH)30~7050⾼液限黏⼟(CH)20~5035再根据初始年设计车道⽇平均当量轴次N 1、设计使⽤年限等,按下式计算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20357220路基顶⾯竖向2652.9⼟基回弹模量的确定其中2轴6轮及以上车辆的双向年平均⽇交通量AADTT=20357220根据公路⾃然区划为IV 区,确定路基湿度状态为潮湿。
沥青贯入式面路面材料规格和用量

S14
S14
S12
S10
S8
S4
4~6
0.8~1.0
5~6
1.2~1.4
7~9
1.5~1.7
9~11
1.6~1.8
10~12
2.6~2.8
50~55
沥青总用量
6.7~7.3
7.6~8.2
6.0~6.8
7.4~8.5
注:①煤沥青贯入式的沥青用量可较石油沥青用量增加15%~20%;
②表中乳化沥青是指乳液的用量,并适用于乳液浓度约为60%的情况,如果浓度不同,用量应予换算;
沥青贯入式面路面材料规格和用量
(用量单位:集料:m3/1000m2,沥青及沥青乳液:kg/m2)
沥青品种
石油沥青
厚度(cm)
4
5
6
规格和用量
规格
用量
规格
用量
规格
用量
封层料
第三遍沥青
第二遍嵌缝料
第二遍沥青
第一遍嵌缝料
第一遍沥青
主层石料
S14
S12
S10(S9)
S5
3~5
1.0~1.2
6~7
1.6~1.8
5.2~5.8
5.8~6.4
沥青品种
石油沥青
乳化沥青
厚度(cm,
7
8
4
5
规格和用量
规格
用量
规格
用量
规格
用量
规格
用量
遍嵌缝料
第三遍沥青
第二遍嵌缝料
第二遍沥青;
第一遍嵌缝料
第一遍沥青
主层石料
S13(S14)
S10(S11)
S6(S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cm中粒式 油石 沥青混合 马氏密度 比 料路面 (m2)
4cm中粒式 5cm中粒式 7cm粗粒式 7cm粗粒式 5cm中粒式 4cm细粒式 4cm中粒式 小计(T) 改性沥青混 改性沥青混 改性沥青混 油石 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 31=24+25+26 合料中改性 合料中改性 合料中改性 比 中沥青用量 路面中沥青 路面中沥青 路面中沥青 +27+28+29+3 沥青用量 沥青用量 沥青用量 (T) 用量(T) 用量(T) 用量(T) 0 (T) (T) (T)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TJ-01
1.8
40545.0
2.393
4.6
38475.0
2.412
4.2
0
0
207
254
0
461
40545
40185
0
11
20
31
448
479
总计
0
0
40545
38475
0
0
0
透层(m2)
黏层(m2)
下封层(m2)
计算普通沥青 计算改性沥青用基 透层沥 下封层沥 黏层沥青 (T) 质沥青(T) 青用量 青用量 用量(T) 38=24+28+29+ 39=(25+26+27) (T) (T) 30+35+36+37 /1.03
合计(T) 40=38+39
1
2
3
4
5
6
7
8
9
10
路
面
沥
青
用
量
标段
长度
7cm粗粒式沥青混 凝土(m2)
马氏密度
4cm中粒式改性沥 5cm中粒式改性沥 油石比 青混合料路面 马氏密度 油石比 马氏密度 青混合料路面(m2) (m2)
7cm粗粒式改性沥 油石比 青混合料路面 (m2)
马氏密度
5cm中粒式沥青 油石比 混合料路面 (m2)
马氏密度
4cm细粒式沥 油石比 青混合料路面 马氏密度 (m2)
0
0
207
254
0
0
0
461
0
40545
40185
0
11
20
31
448
479
备注:面层沥青用量=面积*厚度*密度*沥青用量*0.97,透层、下封层沥青用量为1kg/m2,黏层沥青用量中面层采用0.5kg/m ,下面层采用0.6kg/m2。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