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物馆徽文馆介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五年级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训练答题技巧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往往围绕一个话题,将文字、图表、图画等组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阅读、概括、分析、交流等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二、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具有较强的探究性,注重个性的阅读体验,是一种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和研究型阅读于一体的阅读方式。
不少考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各则材料的特点及内在联系,筛选不出关键信息,不能通过分析与综合得出得到结论,失分较多。
要想做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那么,当你拿到一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如何对照这个五个方面来入手呢?1. 准确审题。
要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画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阅读的方向和答题的要求,否则,在阅读的过程中极易受干扰信息的影响导致“答非所问”。
例如“图文转换”题,究竟是要求“描述画面内容”还是要“推断提炼主题”,如果不加注意,是很容易答偏的。
2.筛选信息。
筛选信息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基础,要仔细阅读每则材料,抓住文中负载性信息的关键词句,快速梳理、汲取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有效信息。
这不仅是一个常见考点,而且也是下一步深入探究的基础。
3. 分析综合。
对几个材料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内容。
虽然这几个材料是有着“共同话题”的,但我们要认识到它们是有着“个性”的,要善于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分析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找出材料的内在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关键信息,得出结论。
4. 联系经验。
文本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字本身,要联系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去解释和发现文本的意义。
近年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大多数都是围绕社会热点话题来命题的,例如“高房价”“过度溺爱”“诗词大会”“奔驰女事件”“啃老现象”等等,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只能停留于表面,很难提出有质量的观点。
因此,要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做到“事事关心”,这样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中国文字博物馆详细介绍

中国文字博物馆详细介绍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的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第一个致力于研究、保护和展示中国文字
文化的专业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传
统的中国建筑特色和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馆内设有丰富的展览和陈列区域,主要分为五大展厅:普通文字展厅、古文字展厅、中国书法展厅、印刷术展厅和民族文字展厅。
普通文字展厅以汉字为主题,展示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以及与汉字相关的文化、历史和故事。
古文字展厅展示了中国历史上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和异体字,通过展示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发展,展示了中国文字多样性的魅力。
中国书法展厅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华,包括碑刻、扇面、对联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展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不同风格的特点。
印刷术展厅展示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展示了印刷品、印版和印刷机械等物品。
民族文字展厅则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字和文化,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字形态、特点和用途,展现了中国文字多样性和民族团结的特点。
除了常设展览,中国文字博物馆还经常举办特展和学术研究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文字学爱好者、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总之,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个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展示和研究中国文字的历史、演变和多样性,为人们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字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我是汉字文化讲解员介绍博物馆50字左右

如果我是汉字文化讲解员介绍博物馆50字左右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安阳市。
早上8点半,我们驱车来到文字博物馆。
远远望去,他就像一位巨人,矗立在安阳。
向前走,来到博物馆正前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高大宏伟的建筑。
前有8根大柱,12根小柱组成。
博物馆的外形取于象形文字--墉。
主管采用殷商时期的饕鶗纹,蟠褵纹图案的浮雕金顶,是一组具有具有时代气息的建筑。
走进馆内,看到金光闪闪的大字--中国文字博物馆。
来到序厅,看到了4块大型浮雕,他们刻画细致,人物传神。
走进一号展厅--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骨文历史悠远,我慢慢体会着中国文字史的源远流长。
最后,我在二楼的互动厅,感受了一番古人的滋味,手拿毛笔,写上宣纸,仿佛是一位大书法家。
在古代文字中,汉字被流传至今,并且发扬光大。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甲骨文发祥地的后人们为中国汉字建造起的
一座殿堂!中国文字从此有了一个自己的家!。
文字博物馆解说词完整版本

⽂字博物馆解说词完整版本中国⽂字博物馆讲解词完整版本中国⽂字博物馆语⾳导览讲解词(1)各位朋友,⼤家好,欢迎您参观中国⽂字博物馆。
中国⽂字博物馆⽴⾜于甲⾻⽂的故乡——安阳,是⼀座⾯向国内、国际开放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您现在⾛进的是前厅,这是⼊馆参观的过渡空间。
你⼀定会注意到我们的馆名。
这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中国⽂字博物馆题写。
背景上的⽂字随机选⾃《康熙字典》,体现汉字的博⼤精深。
()接下来请您⾛进序厅。
序厅共有四⾯浮雕。
北⾯表现中国⽂字载体发展史。
最上⾯的是史前陶⽂。
往下依次是甲⾻⽂、⾦⽂、⽯⿎⽂,最下⽅是书写在纸张上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反映了汉字从陶器刻画、甲⾻契镂、到铸于铜、勒于⽯,最终发展到纸张书写的历程。
东⾯浮雕表现汉字字体演变的⼀个轮廓,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书法史的缩影。
南⾯浮雕表现的是甲⾻⽂。
甲⾻⽂是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字。
我们安阳是甲⾻⽂的故乡。
西⾯浮雕集中表现各少数民族⽂字,选择的是主要少数民族的⽐较典型的吉祥话语。
有蒙⽂、藏⽂、维⽂、壮⽂。
还有⼀些现在不再使⽤的少数民族⽂字。
四块浮雕的内容浓缩了中国⽂字的概况,表现了中国⽂字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
浮雕旁边的天然⽯材有竖向的凹槽,远远看去,好似古代的⽵简。
⿊⽩灰的颜⾊搭配也象征着中国的⽔墨书法。
房顶上的苍穹代表了天空,周围的灯饰象征着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接下来,请您⾛进专题展厅《⼀⽚甲⾻惊天下》专题展厅:⼀⽚甲⾻惊天下()在⼈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埃及的象形⽂字、古巴⽐伦的楔形⽂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原始⽂字和中国的甲⾻⽂共同形成了世界四⼤古⽂字体系。
唯有中国的甲⾻⽂穿越时空,⾄今仍在使⽤并且充满活⼒。
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有⽂献记载并最早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这⾥迄今为⽌已经发现了约13万⽚刻辞甲⾻,记录了商王朝社会⽣活的⽅⽅⾯⾯,⽐如:天⽂、地理、军事、政治科学等多⽅⾯的信息,为研究商代社会提供了⾮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甲⾻⽂记录了这个王朝许多早已被时间湮没的故事,已经成为古今安阳的符号。
文字博物馆一个小时讲解词

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词(1小时)各位朋友(领导)大家好,欢迎您参观(视察)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建成后将成为汉字科普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国家的汉字文化中心和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
现在我们站的地方就是我馆广场。
我馆总体规划分两期完成,一期占地81亩,建筑面积为22700平方米,投资3.9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主体馆、广场、字坊,二期工程拟占地175亩,由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
请大家跟我这边走。
现在您看到的就是字坊,它高18.8米,宽10米。
上面装饰的是殷商时期青铜器上的图案,例如饕餮纹等。
整体造型采用以甲骨文中“字”的写法,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金碧辉煌、庄重沉稳。
是我馆的指示性符号。
这是通往主题馆的主干道(穿过字坊继续文字之旅),在我们的两旁是由28块石碑组成的碑林,这些玻璃上悬挂28片极具代表性的铜质甲骨片,包含了殷商时代最具代表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
28——代表着天上28星宿,象征着人与自然密切相连,这是我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现在您看到的就是我馆的主体馆,它高26.15米,分为地上四层和地下一层,它是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鸿勋教授设计的,采用“后现代”理论进行设计,造型特点包含了殷商时期高级宫殿建筑形骨文中表示一种建筑风格,也就是在四面斜坡的夯土台上建造大(读“太”音)室。
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主体馆充分体现了殷商时期建筑风格。
馆内陈展体系包括:序厅、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四部分。
我们进入馆内将会详细介绍。
满足长期陈列布展需要的文物2520件,其中,办好开馆第一展需要文物746件,涉及世界文字、远古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文、简牍和帛书、少数民族文字等方面。
文字是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
数千年来,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字证明了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一座全面反映、专题研究中国各民族文字、文字历史、文字文明的专题博物馆,通过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将对我国文字、文化、文明的传承和保护、研究和发扬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文字博物馆简介

汇集天下文字展示中华文明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北侧,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
2009年11月1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庆典仪式隆重举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馆仪式。
李长春同志宣布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刘延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
项目一期工程占地81亩,建筑面积为22700平方米,总投资39751万元,建设内容包括主体馆、广场、字坊等,功能定位主要是文物收藏和展示。
二期工程拟占地175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等,功能定位主要是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
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金文中“字”之形,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象征性建筑之一。
字坊前方两侧各有金色铜质凤鸟雕塑一尊,取材于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凤鸟纹纹饰,整体形象高贵典雅,有待翔之势,象征着新时期我国文字文明新飞跃。
在通向主体馆的主干道两侧是由28片极具代表性的铜质甲骨片组成的碑林,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它代表着28星宿,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我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
中国文字博物馆主体馆高32.5米,主体建筑采用殷商时期的饕餮纹、蟠螭纹图案浮雕金顶,展现殷商宫殿“四阿重屋”的效果,不仅隐含了中国文字文化内涵,也显示了文字在我国文明发展长河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文字博物馆主体馆金碧辉煌的建筑外观与错落有致的外部环境融为一体,显示了人文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哲学内涵。
作为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文物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
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校园展展览情况介绍

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校园展展览情况介绍一、中国文字博物馆简介: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是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知识型、信息型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和国际性文化交流的平台。
一期工程用地81亩,建筑面积22700平方米,包括字坊、广场、主体馆等。
一期工程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
同时,以古汉字符号为独特视角,反映东方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型双重使命。
建成后的文字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展示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现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以及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同时,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增强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兼顾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
续建工程规划占地175亩,建筑面积58600㎡,总概算500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文字文化培训交流馆、文字文化研究中心、文字文化产业研发中心及人防工程。
续建工程完成后,中国文字博物馆将成为功能完善、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知识型、信息型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和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
中国文字博物馆精心打造了《汉字》巡展,先后在英、法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10多个城市和20多个高校、社区、机关、军营和企业成功展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16年9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应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的邀请赴重庆天地人和小学、长江师范学院和重庆师范学院开展《汉字》巡展工作。
二、展览主要内容及形式此次展览计划采取“1+n”的多元素展览模式,即以《汉字》展为主题展,辅以若干辅助展览和活动,使展览的形式更丰富新颖。
文字博物馆介绍

文字博物馆介绍
文字博物馆位于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王府井大街。
是一座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文化建筑,分为五层,分为古代文字、民俗文化和新中国文字三个展厅。
1.古代文字
古代文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夏朝之前。
夏朝以前,中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字。
商朝至西周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较大发展,汉字也日趋成熟。
到了商朝后期,甲骨文开始出现。
到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金文(钟鼎文)、篆书(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不同书体。
2.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一般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住文化、交通运输、文艺娱乐等方面。
它是由民众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群众性和地域性特征。
3.新中国文字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汉字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956年1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通过了《汉字
—— 1 —1 —
改革试行草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字博物馆徽文馆介绍
1. 徽文馆:探寻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中国文字博物馆徽文馆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展馆,旨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文字的独特之处和深厚历史。
徽文馆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品和精彩的陈列,提供了一个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中国文字的机会。
2.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2.1 文字的起源
在徽文馆的展示区域中,第一部分将带领游客回到文字诞生的古代时代。
通过各种考古文物和现代科技的展示手段,游客们可以了解远古人类所需面对的文字语言困境,以及他们是如何创造和发展文字的。
2.2 古代文字的演变
古代文字的演变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徽文馆中的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各个时期的古代文字样式。
游客们可以通过观赏实物文物、模拟练字等互动方式,感受文字演变的历史过程,领略每个时期的独特之美。
3. 徽文艺术的展示与探索
3.1 徽的定义与含义
徽,是中国古代官品徽记的总称。
徽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符号,具有丰富的设计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在徽文馆的第三个展示区,游客们将了解到徽的定义与含义,并通过徽样展示和解读,感受中国徽文艺术的独特魅力。
3.2 徽的种类与样式
徽的种类繁多,样式丰富。
这一部分的展示将使用图片、文字解读等方式,详细介绍不同种类和样式的徽。
从文字书法到图案造型,游客们将领略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徽文艺术的美妙与独特风貌。
3.3 徽的制作与传承
徽文馆的第三部分将着重介绍徽的制作工艺与传承。
游客们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和工艺制作演示,了解到徽的制作过程和技术要点。
此外,还将通过介绍不同的徽文艺术流派和传承人物,展示徽文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不断发展的现状。
4. 参观与体验
4.1 参观信息与服务
徽文馆作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一部分,将提供完善的参观信息与服务。
游客们可以通过导览图、讲解员导览等方式,便捷地了解展馆的布局和参观路线。
此外,展馆还提供包括票务、服务设施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4.2 互动体验与教育活动
为了增加游客的互动参与度,徽文馆还设有多个互动体验区和教育活动区。
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書法、绘画、徽制作等传统艺术形式,并参与专题讲座和工作坊,深入了解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结语
中国文字博物馆徽文馆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和精彩的陈列,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索中国文字的机会。
通过了解徽的演变、艺术特色和制作过程,游客们将能够更好地领略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