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法制教育渗透教案-简便计算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教学目标1经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列式计算)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50+30)×75 50×75+30×75=80×75 =3750+2250=6000(只) =6000(只)(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50+30)×75=50×75+30×75(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13+12)×4=13×4+12×4=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板书:(3+2)×35=3×35+2×35 3×(4+6)=3×4+3×6(13+12)×4=13×4+12×4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9~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⒈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填空。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探索新知学习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8×9×125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全班汇报,教师板书:(1)①61×25×4②61×25×4③……=61×100=1525×4=6100=6100(2)①8×9×125②8×9×125③……=72×125=9×1000=9000=9000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

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

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思考后,再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最后全班反馈。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创新教案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创新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创新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根据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选择相应的简算方法使计算简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为了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喜欢)老师了解到,为了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学校最近又新买了一些体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吗?(想)师:请看情境图,学校都买了哪些体育用品?1.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生1: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生2:学校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生3:我还看见一筒羽毛球上写着“一打装”。

师:“一打”是多少个?(12个)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将学生置身于“大课间”活动的现实情境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解决问题,探究学习1.教学教材29页例8(1)。

(1)解决“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让学生找出解决此问题所需的条件)(2)指名列出算式,并说明解题思路。

(3)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出结果。

预设生1: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3×4)×25=3×(4×25)=3×100=300(个)生2: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掌握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3. 能够应用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除法的运算规则。

2. 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应用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2.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讲解的乘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

2. 讲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求解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后的商和余数。

- 讲解除法的运算规则: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余数是除法运算中不够除的部分。

3. 讲解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简便运算方法,指出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也是基于乘法的逆运算。

-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将除数乘以某个数,使得乘积与被除数最接近,然后找出满足条件的乘积和商的关系。

4. 练与巩固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运用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并核对答案。

5. 小结与反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并进行学生的反馈,澄清可能存在的疑问。

五、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题作为课堂作业,并要求学生使用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和梳理思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简便运算方法,讲解了除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简便运算方法。

在练与巩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际应用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第1篇】《乘法一些简便计算》教案设计Teaching plan design of some simple calculation of multiplication《乘法一些简便计算》教案设计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目的要求、意图、教法。

1、设计意图。

贯彻新“课标”的过程目标。

即重视“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当中,使学生掌握“双基”的同时学习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探索运算定律性质等建立一种探究的模式2、教学方法。

以题导向,在练中学习和探索。

组织学生通过“计算”、“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寻找规律。

3、双基要求。

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一些简计算便”的规律。

能正确进行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并能识别乘法题是否可用简便算。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主板书设计。

(略)二、教学过程。

1、计算(板书中一题)。

⑴让学生计算完后,说出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师用等号连结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

⑵师:想想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再看看2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何关系?——生完成2题。

⑶师:再想想看看上题相等算式的特点,自编几组合符上面规律的算式。

——生完成3题。

学生做后让其口述,师板书几组。

⑷师:从上面的`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生独立思考,想自己要说的话。

——让学生试说(可能不成功)——学生分小组讨论。

(可能还不成功)。

师:“我们可先看左边算式,是什么形式?(一个数乘两个数)再看右边是什么形式?(第一个数乘这两个数的积)。

怎样连起来组成一句完整的话呢?——学生再说“规律”。

师:我们往往记不住“规律”,为了方便记忆,能否用符号来表示这个规律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规律——师用符号板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小黑板、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0.52+0.48=0.17+0.33=3.6+6.4=0.8×3=3.7×5=46×0.3=二、新授:1、教学例1(1)出示例1:投影出示下面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房间长3.6米,宽2.8米。

1.15米3.6米阳房间台2.8米门(2)提问: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6×2.8≈()想: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4×3=12,面积在12平方米左右。

(3)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6×1036×2.8×10×2828828872721008÷1001008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4)学生讨论。

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十,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

原来的积是10.08。

2、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2.8×1.15=()计算 2.8×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小组合作试一试。

(投影展示学生做的结果)1.15×100115×2.8×10×289209202302303.220÷10003220解释算理:得出: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

原来的积是3.22。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2)在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案【第1篇】《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P44,例4教学设想:本单元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通过一些典型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

这一小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后,新教材所特有的。

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结合教材的特点,本课教学的目标定位和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1、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简便算法及算理的经验支撑。

在问题一“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的解决中,象12×25=12×100÷4这种算法,学生可能较难理解,这时候我认为就应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借助情景意义的支撑,用实物来向学生展示每一步的算理,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这个难点。

2、注重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问题的解决,特别是问题一的解决,我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算法。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见解,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同学共享。

3、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在问题的解决中,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体现集体的智慧。

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以达到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这个目标。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简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及算理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3. 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教学黑板。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乘法运算,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乘法运算定律。

2. 新课导入: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乘法运算练习,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4. 应用: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2. 板书内容: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本练习:完成一些基本的乘法运算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2. 应用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练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法制教育渗透教案
简便计算
四年级(2)班数学教师黄金玉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简便计算,:P40例2,练习七P42/5-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加减计算的实际问题。

2、通过讨论、对比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3、了解传染病的简单种类及来源。

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

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等活动,发现简便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3、知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根据。

130+150= +130 374+ +518= +(482+ )
125× = ×8 ×25× =4×73×
123×103= × + ×
2、计算:875-137-63 983-117-283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二、新授课
1、教学课本第40页的例题2.
出示课本第40页例2左边图(略)
(1)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看一看可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100元。

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格,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100元。

(2)讨论: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
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但从四本书中取三本共有四种情况。

这是一个组合问题。

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
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板书、整理。

总结:这四种方法中第一种学生相对较困难,第二种是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比较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2、出示课本第40页例2右边图。

(略)
(1)根据画面的内容,一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看一看可以有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讨论后,进行汇报。

第一种:100-48-47
第二种:100-(48+47)
第三种:把100元分成两个50元。

由于两套书的价钱都略小于50元,所以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巧妙。

3、完成课本第42页“练习七”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注意:学生容易只看数据能否“凑整”,而忽略算式的整体。

常见错误如:672-36+64=672-(36+64) 25+75-25+75=100-100
对此,应强调交换律、结合律适用连加运算。

不能随意用于加减混个运算。

4、完成课本第42页“练习七”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5、完成课本第42页“练习七”的第7题。

这一题提供信息比较多,首先要让学生理解,4390是6月11日上午10之前已出院的总人数。

表中的人数是6月11日上午10时以后各时段新出院的人数。

结合本题的内容,向学生渗透由于及时、准确的统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实施,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控制疾病的重要性。

教师讲解:2003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现传染病(也是我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种传染病,这种传染病科学家们把他成为“非典”)最为严重的一年。


种病如果不及时控制,让带有这种病的人随意流动,可能造成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会染上这种病毒,造成全人类的死亡。

因此,我国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分析后学生独立解答。

6、完成课本第42页“练习七”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及时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题的简便的根据。

三、布置作业
课时全练第一课时全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