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的进化史
表情包的发展历史 ppt课件

ppt课件
10
02
提高受众参与度,推动网络文化发展
喜欢某位明星的粉丝群体会热衷于传播这位明星的表情包,中老年群体喜欢传统
的霓虹灯字体和充满正能量的表情包,而热衷于萌文化与宅文化的二次元群体更
是有他们专属的表情包。
同类表情包的生产者与传播者组成了一个个小圈子,人们在圈子里交流互动,形
成文化身份认同,这无形之中推动了网络文化的发展,体现了新媒体时代网络文
2003年
QQ小黄脸表情问世 QQ群问世
动图和自定义表情 表情包的概念也随着eif,eip 打包文件应运而生
2007年
随着90后、00后开始涌入社交 网络,自定义表情的创作路线就 开始如脱了缰的野狗一般日益欢 2009年左右 脱,二次元的力量初试啼声。
ppt课件
6
01
移动互联网发展阶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快速发展,3G、 4G智能手机大量普及,这为表情包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各大移动பைடு நூலகம்交网络平台自带的官方表情包系列发展得更为 成熟。同时,自定义表情由早期的兔斯基、阿狸等单一卡 通形象逐渐发展成融合多种元素的网络表情包。 当下,移动社交网络平台不仅有富含流行元素、为年轻人 量身定制的表情包,还有各式各样符合中老年人审美的表 情包,满足了网民的多样化需求。 在娱乐化的生活环境下,表情包衍生出斗图模式。
ppt课件
20
感谢您的观看
ppt课件
21
ppt课件
7
02
表情文化分析
为什么表情包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了呢?
ppt课件
8
02
表情符号可以引发联想,补充聊天内容 提高受众参与度,推动网络文化发展 以热点事件和人物为素材,带动网络话题
布朗熊、暴走漫画、阿鸡米德们… 且看 Emoji 表情进化史

Line 在表情上的投入也是其它即时通讯应用难以达到的:Line 公司内部至少有 200 人在负责表情的品牌形象的推广、经营和线下实体商品的制作和销售。
Line 在去年 4 月份推出了支持网友上传表情贴图的 Line Creators Market 之后,整个市场积累了 10 万个表情,而表情销售也成为 Line 的重要收入来源。
据可靠消息,去年 LINE 的表情商店前十下载量的作者收入超过了一亿。
不只是贴纸,在周边生意上,Line 同样做得风生水起。
它和优衣库一起推出表情 T 恤,联合施华洛世奇打造水晶可妮兔,向瑞士的设计公司 Bookbinders Design 及芬兰的家居公司 Muurla 定制马克杯、玻璃盘子、木质托盘……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 Line 主题店中,也成为Line 进入中国的主要方式。
虽然 Line 在国内使用量不大,因为对布朗熊们的品牌经营,在国内也收获了非常多的粉丝。
甚至在上海复兴广场开出了一家 LINE·CAFE,生意火爆异常。
在国内,微信也采取类似的行动——不过步子迈得要小很多。
推出了大量官方表情,并开放了第三方投稿,但是仅限在微信聊天中运营,而在贴纸品牌的经营上,并没有看到什么动作, 未来要做的还有很多。
话说回来,全世界都爱用 emoji,甚至没了表情都不会打字聊天了,这算不算一种新的社交恐惧症呢。
在易信出具的一份《贴图使用报告》中对用户使用表情的背后心理的解释里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用户使用表情贴图主要为了更形象地传达喜怒哀乐的心情,活跃聊天气氛和缓解聊天中出现的尴尬/紧张场面,快捷回复,或表达敏感/尴尬的请求。
其中要求他人帮忙,邀约陌生人和要求请客是主要的敏感请求,而忙于工作和外出走路是快捷表达的主要场景。
表情贴图达到的沟通效果和对应场景(城市级别差异):一二线城市用户使用贴图的目的性更为明显,或许跟其面临更紧张的社会节奏和要承受更大的社会压力有关:他们工作更为繁忙、更多会议而且更多需要他人的帮忙。
表情包的发展历程

表情包的发展历程1.表情符号发展阶段表情符号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一名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一封电子邮件中,以符号“:-)”表达出微笑的含义,这是目前经过考证的关于表情符号开始使用的开端,随着网络的传播,用表情代表一些简单的心情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主要节奏1。
伴随着这种生活方式的发展,表情符号率先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了发展。
在日本的传播过程中,民众以更为形象的符号来代表自身的表情,率先使用“^_"”表示微笑,这一符号的出现迅速的扩展开来,并成为独具特色的“眼睛表情”,和最初的表情符号发生了根本的差异性。
在不断的发展中,“眼睛表情”逐渐形成了更为生动和形象的“颜文字”,由于方面快捷,以及生动、直观和可爱的特点,“颜文字”获得了较为快速的普及发展。
至从1993年我国出现黑白屏的手机并飞速淘汰了“大哥大”和传呼机以后,用手机发短信成为了人们生活新方式。
这时手机中所植入的表情符号仅限于最初的表情符号,“:-)”在手机中依然代表微笑,这一时代一直持续到1998年彩屏手机的出现,国外的手机出产商在彩屏手机中植入了新的表情符号,更加形象的符号表情进入了手机的系统,同时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2。
这一表情包在手机和电脑中存在了许多年,直到1999年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的聊天工具--腾讯QQ。
这一聊天工具不仅在电脑上成为了全新的聊天工具,同时也成为了手机上的必备聊天工具,而且在随后出产的手机中,加装QQ 成为了手机商出售策略的一种。
在这种新型聊天工具中,聊天的表情包升级成为了圆形,并且附着了色彩,俗称“小黄脸”。
在随后的发展中圆形二代表情包将部分表情做成了会抖动的表情,这又是表情包的一次升级。
最后,随着2011年微信的出现,表情符号的发展也进入了最终的“微信时代”。
在具有现代标志的微信表情包中,不仅出现了大批的脸型表情,同时也在表情包中加入了很多的真人表情,并带领我国进入到发掘表情包的“表情热”时1克里斯·安德森(美).长尾理论[M].乔江涛,等,译 .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2费迪南·德·索绪尔(瑞士). 普通语言学教程[M].刘丽,译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代。
表情包的发展历史

跨平台兼容性
实现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之 间的表情包兼容,方便用 户在不同平台之间无缝切 换。
多元化表达方式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表 情包将更加多元化,满足 用户多样化的表达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政治和文化运动中的表情包通常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迅速吸引人们的注意 力并传播信息。这些表情包有时会成为运动的一部分,推动事件的发展。
政治和文化运动中的表情包也反映了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通过这些表情包的传 播,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思考这些问题。
05
表情包的未来展望
技术进步对表情包的影响
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
01
02
03
品牌合作与推广
品牌和企业将利用表情包 进行产品推广和品牌形象 塑造,带动表情包的商业 化发展。
付费表情包
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付 费表情包,满足用户对于 个性化表达的需求。
表情包版权保护
加强表情包的版权保护, 鼓励创新和保护创作者的 权益。
表情包在社交媒体中的未来发展
社交媒体平台优化
社交媒体平台将不断优化 表情包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提升用户粘性和活跃度。
表情包的发展历史
• 引言 • 表情包的起源 • 表情包的演变 • 表情包在社会中的应用 • 表情包的未来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表情包的发展历程
01
通过研究表情包的起源、演变和流行,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社
会现象。
探讨表情包在社交媒体中的作用
02
分析表情包如何成为人们在线交流的重要工具,以及其在社交
媒体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结表情包的未来趋势
03
预测表情包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其在数字媒体时代可能扮演
表情包背后的故事300字

表情包背后的故事300字第一个表情符号诞生那是1982年9月19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法尔曼教授在电子公告板上输出这样一串字符::-) 。
随后,为了区分正儿八经的消息和善意的玩笑,他又添加了:-(用以区别。
这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表情,也是笑脸符号的由来。
自那以后,凡是在支持ASCII 系统的电脑上,人们都可以用:-)、: -o、: -b等符号来表达某种情绪。
不过,法拉曼教授却认为,“这在当时看来没什么大不了。
”36年,表情包出位史我们熟悉的小黄脸,则来自于另一套符号系统。
1995年,日本运营商NTT推出了一款新传呼机,可以在发简讯的同时配带不同的面部表情符号,比如爱心等。
这款新机型刚上市便获得年轻人的青睐,占据近40%的市场份额。
而后,NTT才意识到:让年轻人如此着迷的,就是这些表情符号。
他们干脆放手一搏,在平台上开发出最早的emoji。
其负责人表示,这些12×12像素的表情包,要将人类所有的表情都包含在内。
36年,表情包出位史emoji赶了个好时候。
得益于带宽提速和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表情达意更为直观的“小表情”开始替代简单的标点符号表情,在OICQ、Yahoo!Messenger等平台迅速流行起来,并吸引来一大批“跟风者”。
其中,就包括QQ小黄脸。
据说,小黄脸出自一名早已离职的传奇设计师“灰灰菜”,他临摹的原型就是在ICQ、AOL Messagener等平台流行的emoji——这也难怪,我们会用日语“絵文字”的拉丁字符emoji作为表情符号的统称,它才是“表情社交”的鼻祖。
36年,表情包出位史智能手机推波助澜,表情符号走向世界到了2007年,iPhone一代横空出世,智能手机星火燎原。
苹果和谷歌都觉得:要想打进亚洲市场,emoji是道迈不过去的坎儿。
表情包的发展历史

01 表情包的发展历史 02 表情文化的分析
03
表情包的影响
04
内容总结
01
表情包的发展历史
01
表情包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表情符号发展阶段
社交媒体发展阶段
移动互联网发展阶段
01
初期符号表情的发展阶段
《Puck》出现了用印刷符号组成 不同情绪的人脸。这是有清晰记 载的Emoji的第一次亮相。
02
提高受众参与度,推动网络文化发展
喜欢某位明星的粉丝群体会热衷于传播这位明星的表情包,中老年群体喜欢传统 的霓虹灯字体和充满正能量的表情包,而热衷于萌文化与宅文化的二次元群体更 是有他们专属的表情包。 同类表情包的生产者与传播者组成了一个个小圈子,人们在圈子里交流互动,形 成文化身份认同,这无形之中推动了网络文化的发展,体现了新媒体时代网络文 化的兼容并蓄和多元化特性。
21世纪初
2003年
动图和自定义表情 表情包的概念也随着eif,eip 打包文件应运而生
2007年
2002年
全民宽带普 及政策开始 在国内推行
QQ小黄脸表情问世 QQ群问世
随着90后、00后开始涌入社交网 络,自定义表情的创作路线就开 始如脱了缰的野狗一般日益欢脱, 2009年左右 二次元的力量初试啼声。
感谢您的观看
谢谢!
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卡耐基·梅隆的电子留言板上首次使 用了电子形式的表情符号, :-) 及:-( ,这种用图形成为沟通 媒介的表情才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日本的颜文字之父栗田穰崇Shigetaka Kurit,出 于开拓公司业务的需求,设计出更多标准化的 12px*12px的文字表情图标
1881 原始社会
网络表情包流行背后的传播学解读

网络表情包流行背后的传播学解读摘要: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聊天工具,也会表情包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土壤和养分,人们对表情包的使用也显得更为频繁,尤其以今年的“FB大战”突出,“民族英雄黄子韬,上阵只用表情包"一言一时在网络走红,因此,对表情包的研究也显得更为重要。
一、什么是表情包?(1)定义表情包是基于社交媒体和网络不断发展之后的产物,与以往传统的表情不同,它通常是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句、动漫、影视截图等为主要素材,通过截取或二次加工而形成的一种用以表达特定情感方式的图片。
在本质上讲,表情包是一种流行文化。
(2)发展历程网络表情包的产生是网络表情第三次革命的产物,即由官方向民间发展.传统的网络表情大多由企业主设置,如QQ为用户提供的表情,但随着网友的技术水平的提高,由网友制作的表情也开始崭露头角。
这个过程一般可以归纳为三段:一:网友自主设计和创作,即网友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表情包创作,从素材到结果的生成都是由单人或民间团队自己构思完成。
二:网友以周围素材为内容进行截取,即网友根据情境需要对已有的素材内容进行选择的过程,比如一些名人的表情和影视剧的台词。
三:网友根据已有素材进行再加工,即网友根据想象和情境需要以及对已有素材的把握和筛选,对素材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素材经过不同人的加工可以生成多样的结果。
这也是目前表情包生产的最主要来源。
(3)分类1.按组成方式可以分为:纯图片、纯文字、图文相结合三种;2.按素材来源可分为:自创型和引用型两种;自创型即表情包的素材由自己或团队独立完成创作,引用型则为这类表情包是由引用已有的素材而进行的再加工。
3.按素材的次元分为:二次元和三次元两种,“次元”即“维度”二次元即二位,是指由二为图像构成的平面图像,如动漫、漫画等。
三次元即三维,指我们的现实世界,三次元的素材就是说该表情包的素材来源是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人和物等.4.按表情包的格式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4)生产表情包的生产照样可以分为几个类型:1.自创与他创这里的自创与他创主要指的是素材的自创与他创,即素材的来源是否在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问题。
表情包变化历程

表情包变化历程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数字文化的兴起,表情包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表情符号、图片和动画不仅让我们的交流更加生动有趣,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化的演变。
本文将探讨表情包的演变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早期表情符号最早的表情符号可以追溯到1982年的“:-)”,它是一个简单的笑脸符号,用于表达开心或积极的情绪。
这种符号的创造标志着数字表情符号的开始,为后来的表情包文化奠定了基础。
二、emoji的兴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emoji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表达方式。
这些小图标以简单的图形和符号为基础,能够形象地表达各种情感和意图。
emoji的流行推动了表情包文化的发展,使其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三、动态表情的流行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动态表情开始出现。
这些动态表情以GIF格式呈现,能够以动态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意图,比静态表情更加生动有趣。
动态表情的出现为表情包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了其发展。
四、个性化与定制化随着人们对表达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定制化和个性化成为了表情包文化的新趋势。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定制符合自己风格的表情包,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更加突出。
五、商业运用与明星效应表情包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表达的方式,也逐渐被运用到商业领域。
品牌和商家开始推出与自身品牌相关的表情包,以此来吸引顾客和增强品牌形象。
此外,一些明星和名人也会推出自己的表情包,作为一种与粉丝互动和沟通的方式。
这种明星效应也进一步推动了表情包文化的流行。
六、社会现象与文化符号如今,表情包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符号。
它们不仅仅是用于表达情感的工具,更是人们在社交媒体上互动和沟通的重要方式。
同时,表情包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念,成为了人们传递信息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总结:表情包的演变是数字文化和社交媒体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早期的简单表情符号到如今的多样化、个性化表达方式,表情包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人们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
然而,你知道表情包是怎样出现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表情包的前世今生!
第一代:颜文字
在最早的时候,人们聊天的表情包是这样的:
•微笑 :-)
•伤心 :-(
•惊讶 :-O
•开心 :-D
别看它们一副欠揍的样子,这可是人类最初的表情包。
1982年9月19日那一天,美国一大学教授,斯科特 ·法尔曼开了个脑洞,输入了一串 ASCII 字符:
:-)
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子符号表情。
:-O :-O :-O :-O :-O
后来,日本人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了「颜文字」(kaomiji)...
生气了掀桌:(╯°□°)╯︵┻━┻
你掀我也掀:┻━┻(╰(‘□′╰)
直到今天,颜文字在表情包界还有很强的势力。
但很快,颜文字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聊天需求。
于是,第二代表情来了。
第二代:emoji
1999年,还是日本人,Shigetaka Kurita (栗田穣崇)发明了后来席卷全球的 emoji 。
Emoji 这个词来源于日本语里的絵(e =图片)文(mo =写)字(ji=字符)。
没错,就是这货:
但真正让 emoji 在全球圈粉的,是在 iOS 5 输入法加入 emoji 之后。
它的圈粉程度,让人难以想象。
2014 年,牛津词典把「 emoji 」添加到新词汇中。
这货还当选了《牛津词典》2015年年度词汇...
当然,除了 emoji ,QQ等社交平台上的自带表情,也是火了好多年。
很快,人类又遇到了新难题。
表情虽多,但情感不够丰富,形象不够鲜明,场景不够生动。
翻译过来就是:不够我装逼了。
第三代:贴图表情
•
贴图表情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或者对应的场景。
适合人类多快好省地装逼。
可以说是病毒式传播开来。
微信上比较火的贴图表情,比如小崽子系列表情包。
而自从贴图表情出来后,人类对表情包的需求,已经不受控制了。
人们早早起身,来到了网络深处,寻找各种珍贵的素材,他们要自制表情包。
第四代:自制斗图表情包
学友哥表情的刷屏,代表着自制表情包时代的到来。
对的,就是这个表情:
他的进化版是:
这也意味着斗图时代的到来。
现在群里聊天,如果你手上没有一百几十张表情包,根本插不了嘴。
再看看现在的各种公众号文章,不放一堆表情包,都不好意思推送。
以至于有些粉丝都不是看文章的,而是偷图的!
刷屏的不止学友哥,还有他们:(图自“合集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