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故事-2000字
社会故事真实故事

社会故事真实故事在这个充满着各种故事的社会中,真实故事往往能触动人心,让人产生共鸣。
这些故事或许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许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但它们都承载着真实的情感和生活的痕迹。
有一位老人,每天都会来到公园的长椅上坐上一整天,他总是神情恍惚,不苟言笑。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却只是默默地摇摇头。
后来得知,老人的妻子已经去世多年,而他每天坐在长椅上,只是为了守护曾经与妻子共同度过的岁月。
这个故事让人感慨生命的脆弱,也让人明白爱情的伟大。
还有一对兄弟,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共同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
然而,一个意外的车祸却让他们的生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哥哥失去了双腿,而弟弟则从此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全心全意地照顾哥哥。
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还有一位年轻人,他出生在贫困的家庭,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一步步走出了阴影,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才。
他的故事鼓舞着无数人,让人明白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
这些社会故事都是真实的,它们或许并不起眼,但却承载着生活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芒。
它们告诉我们,生活中充满了无数的可能,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够发现真实故事所蕴含的力量和意义。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真实的故事,它们能够给人带来力量和勇气,让人明白生活的真谛。
因此,让我们用心去聆听这些故事,用心去感受这些故事,让它们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
社会故事真实故事,它们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让我们珍惜这些故事,让它们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
因为,每一个真实故事都值得被铭记,都值得被传颂。
故宫的真实历史故事和经典传说

故宫的真实历史故事和经典传说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作为游览胜地,每天接待着国内外上万名游客,故宫的故事和传说你们有听过吗?下面小编要介绍的就是北京故宫的故事和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故宫的故事一:工匠马德春与故宫九龙壁这建九龙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讲究多、难度大。
必须要找那些技艺高超的人才行。
工部大臣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一个叫马德春的工匠。
这马德春烧制琉璃瓦十几年了,技术高超。
他选几十位工匠,第三天就开工了。
干活前,他向工匠们讲了烧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
他说:“那烧制彩色琉璃瓦对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讲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烧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来件废品作为代价。
大伙要多留心,千万别出差错。
”说完就带着大伙儿干了起来。
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烧了七七四十九天,总算烧制成了。
安装这天,皇极殿门前人来人往,工匠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突然一声清脆的响声传来,吓了马德春一跳。
他来到出事地点一看,一个小工匠呆呆地站在那儿,直勾勾地盯着摔碎的一片琉璃瓦。
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凑在一起,仔细地看了看,低声对周围的工匠说:“这事儿对任何人都不能讲,谁要是吐露一个字,可有杀身之祸啊!”在回家的路上,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烧制那片琉璃瓦是来不及了,延误工期的罪名担当不起,可是另打主意来补救又要冒着欺君之罪的大险呀!眼看没几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横,等死不如闯一闯。
到家后,他茶不思饭不想,不管谁来也不见,一个人来到小仓房,把门窗挡严,悄悄地自制“琉璃瓦”。
九龙壁完工的消息,及时上奏了皇帝。
第二天乾隆就带着几位大臣前往观看,刚一进锡庆门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辉煌的九龙壁。
走近再一细看,那九条龙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
乾隆皇帝顿觉满目生辉,不住赞叹。
他走到壁前,仔细欣赏每一片琉璃瓦上的巨龙,从东到西,一条龙一条龙地观看。
跟在人群后面的马德春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头上冒着汗,腿有些发软。
那乾隆来回看了三遍,真是从心里喜欢,连连称赞马德春的手艺高超,并重赏了他五百两银子。
一个真实的故事作文

一个真实的故事作文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朋友们一起去郊外玩耍。
我们在田野里奔跑,追逐着彩色的风筝,笑声在空气中飞扬。
突然,一个小男孩跑过来,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焦急。
他告诉我们,他的小狗不见了,他已经四处寻找,却毫无踪迹。
我们立刻停下手中的游戏,决定帮助这个小男孩找回他的小狗。
我们分头行动,沿着小男孩描述的方向四处搜索。
一番辛苦后,我们终于在一片树林中找到了小狗,它蜷缩在树丛中,一脸惊恐。
小男孩看到它后,激动地抱起它,泪水夺眶而出。
我们也为他高兴,因为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小狗就是他的朋友,是他的家人。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真正的友谊和关爱是无私的。
在那一刻,我们没有犹豫,没有计较,只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因为我们知道,当一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成为他的力量。
这个小男孩的笑容和感激的眼神,让我明白了,帮助别人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只要心中有爱,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做。
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更加坚信,友情和爱心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会因为一些琐事而产生矛盾,但当真正的困难来临时,我们都会携手并肩,共同面对。
因为只有在困境中,我们才能真正看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真正值得信赖的人。
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需要关爱。
或许我们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爱心和善意,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或许只是一句问候,一次微笑,就能让某个人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这就是友情和爱心的力量,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善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很多。
它让我明白了友情的珍贵,爱心的力量,以及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我希望这个故事也能让你明白,友情和爱心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一起用爱去温暖这个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真实的创业小故事

真实的创业小故事【篇一:真实的创业小故事】真实的创业小故事1:弯下腰更接近梦想没钱,没人,没技术,一个大学生如何年入千万?26岁的锐锋网创始人张晓真,却因此在2014年中国福克斯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中名列榜首。
张晓真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困,就想自己赚钱。
他在淘宝上开设了自己的手机专卖店,虽然赚不了太多的钱,但够学费和生活费,也让他学会了自立。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就业的压力令张晓真寝食难安。
张晓真自己创业,为了寻找,他在网上偶然看到了英国的一家公司,专门回收手机,市场越做越大。
而此时,国内旧手机市场空缺,且消费者更换手机的频率越来越快。
张晓真决定做自己比较熟悉的手机市场。
有了目标,可是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张晓真想到了风投机构。
要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人给投资就好了。
同学们都说张晓真疯了,简直是异想天开。
嘲笑反倒激发了张晓真的斗志:没有行动怎么会知道结果?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商业计划书,并做成了只有一页的中英文双版,简单说明了自己的创业构想。
第一个月,他向100多家风投公司投去了自己的计划书,没一点回音,第二个月,第三个月,他继续投,每个月都投出去100多份,结果都是石沉大海。
但他并没有灰心,继续投。
见面后,对方觉得旧手机市场前景可观,决定给他几十万元创业。
回来以后,张晓真就创办了锐锋网,租了一个车库作为办公场所,还请了一名员工做内勤,负责在网上接单,自己则到处找业务。
随着二手手机回收量与日俱增,张晓真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可他觉得靠转卖二手手机并非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则消息,1吨的废弃手机却能提炼出一两百克的黄金、100公斤铜、3公斤银及其他金属。
张晓真开始琢磨向废旧手机的拆解回收利用转型。
可是,国内多数企业都只有拆解业务,没有回收提炼的技术,寻找合作方又是一件头疼的事。
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说是看到一则新闻,国家领导人出访欧洲,考察了比利时最大的贵金属精炼厂优美科。
穷人致富的真实例子

穷人致富的真实例子【篇一:穷人致富的真实例子】发现财富的眼光菲勒出身在一个贫民窟。
小时候,他和大多数出身在贫民窟的孩子一样争强好胜,也喜欢玩,调皮甚至逃学。
与众不同的是,菲勒从小就有一种善于发现财富的非凡眼光。
有一次,他把一辆从街上捡来的玩具车修好,让同学们玩,然后向每个人收取0.5美分。
在一个星期之内,他竟然赚回一辆新的玩具车。
菲勒的老师深感惋惜地对他说:“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富人的家庭,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
但是,这对你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你能成为街头商贩就不错了。
”菲勒中学毕业后,正如他的老师所说,他真的成了一名小商贩。
他卖过电池、小五金、柠檬水,每一样都经营的得心应手。
与贫民窟的同龄人相比,他已经可以算是出人头地了。
但一批无人问津的丝绸,让菲勒从小商贩一跃而成为商人。
那批丝绸来自日本,数量足有一吨之多,因为在轮船运输过程中,遇到了风暴,这些丝绸被染料浸染了。
如何处理这些被染料浸染的丝绸,成了日本人非常头痛的事情。
他们想卖掉,却无人问津;想运出港口扔掉,又怕被环境部门处罚。
于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的路上把丝绸抛到大海里。
港口区域里有一个地下酒吧,菲勒经常到那里喝酒。
那天,菲勒喝醉了。
当他步履不稳地走过几位日本海员身边时,海员们正在与酒吧的服务员说那些令人讨厌的丝绸之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感觉到机会来了。
第二天,菲勒来到轮船上,用手指着停在港口的一辆卡车对船长说:“我可以帮你们把这些没有用的丝绸处理掉。
”结果,他没有花任何代价便拥有了这些被染料浸染的丝绸。
然后,他用这些丝绸制成迷彩服装、迷彩领带和迷彩帽子。
几乎一夜之间,他拥有了10万美元的财富。
有一天,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块地皮。
他找到这块地皮的主人,说他愿花10万美元买下来。
地皮的主人拿到10万美元后,心里还在嘲笑他:“这样偏僻的地段,只有傻子才会出那么高的价钱!”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年后,市政府宣布在郊外建环城公路。
不久,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0倍,城里的一位富豪找到他,愿意用2000万美元购买他的地皮,富豪想在这里建造别墅群。
袁隆平的故事15则_短故事

《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一):一位坦诚和直率的科学家2004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应邀为依阿华州大学师生做了题为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的报告。
经久不息的掌声过后,依阿华州大学校长请学生们提问。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问道:我们虽然身在国外,但经常关心国内的新闻,早就欣闻您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明白您的一些背景材料。
我们想明白,您从小就喜欢农业吗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时候,我很贪玩,有很多兴趣爱好。
我读书,对感兴趣的课程,就认真听讲,而且考试得高分;对不感兴趣的课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
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给我的鉴定是--爱好:自由;特长:散慢。
自由散慢,我就这么一个人。
至于学农,起缘于一次偶然的机遇。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去参观。
我看见树上的桃子红红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
那时,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窗子外边就是葡萄什么的,两者的印象叠加起来,我感觉确实是田园美,就想长大后学农了。
如果那时老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
台下一阵大笑,为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坦诚和直率而叫好。
他对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不加掩饰,让中外大学生们愈加觉得他可敬、可亲,完全真实地展现了这位科学家伟大和平凡的完美统一。
就这样,他的学术报告在简单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
袁隆平的故事(二):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在袁隆平连连获奖载誉归来后,有媒体的记者采访他时问道:对于您的贡献,您自己作何评价他平静地说: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我们中国的荣誉,我只是一个学科带头人,一名代表。
我讲一个故事:1997年8月,我去墨西哥参加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国际讨论会,并被授予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这次会议有6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参加,其中12位是中国人。
我因为签证的关系,迟去了两天,在举行仪式的头一天下午才到。
我到了后,那12个中国人喜出望外,说,袁老师你最之后了,我们急死了,你来了之后,我们的地位就提高了。
一个真实的故事作文

一个真实的故事作文有些故事,是那么的真实,以至于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其中,亲身经历一般。
今天,我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生活中的某个特殊时刻。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朋友们决定去郊外露营。
我们在山林间找到了一个荒废的小屋,决定在那里扎营。
夜幕降临时,我们生起篝火,围坐在一起聊天唱歌。
突然,我们听到了一阵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呼救。
我们心生恐慌,但又不敢贸然前去查看。
最终,我和另外两个朋友决定勇敢地前去看个究竟。
我们跟随着声音的方向,穿过茂密的树林,来到了一个山洞口。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受伤的登山者。
他滑倒了,摔断了腿,无法自行行动。
我们立刻用急救包给他包扎伤口,并用树枝和绳子自制了一个担架,将他小心翼翼地抬出了山洞。
在回到营地的路上,我们一路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不让他感到一丝一毫的不适。
当我们终于回到营地时,天已经渐渐亮了。
我们将伤者送往医院,确保他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而那一夜,我们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故事教会了我很多。
首先,它告诉我,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勇敢面对。
其次,它让我明白了友情的可贵。
在那个危急的时刻,朋友们都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一起,共同面对困难。
最后,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善良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当我们伸出援手的时候,也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这个真实的故事,成为了我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记忆。
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愿这个故事也能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老人讲真实民间故事200字

北京前门外有个中外驰名的酱园子---六必居。
这六必居是个老字号,从开张到现在可有了年头儿啦。
据说掌柜的是山西人,明朝嘉靖年间开的业。
六必居后身往北就是西河沿,当年那儿有个三府菜园。
严蒿严丞相府里有个厨师经常到菜园、酱园一带买东西,经他介绍,严蒿就给酱园子题了三字---六必居。
六必居现在挂的这块匾是假的,那么真的到哪儿去了呢?传说,康熙年间六必居酱园着了一场大火,把真匾给烧了。
在早,这酱园子、油盐店的徒弟们全能写一手好字,那是见天开莱单子练的。
晚半晌上门以后的一个钟头,就是掌柜的让学徒学打算盘,开菜单子,练习写字的时间,这是多少年留下的老传统,所以酱园、油盐店的徒弟大多能写一手好字。
有个学徒偏偏喜欢严蒿题的这三字:六必居。
因此,每天扫地的时候,他拿着笤帚一边扫地一边比划:六必居,六必居;晚上练字还是六必居。
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入神啦。
这匾这么一烧,东家着急啦:“坏啦,这是严蒿写的,咱们写不了哇。
”学徒说:“这个没关系,我那儿写的有样子,您看看。
”他把练的字拿出来让东家一看,东家喜出望外:“嘿!行啊,你来一块吧。
”所以,现在这匾就是那学徒写的。
不仅如此,北墙上那六必居三个字,也是从那匾上拓下来的。
这几个字写得苍劲有力,您瞧那“必”字,中间一笔一般人全写成一撇儿,人家则是一杠子,直插入内,然后笔这么一提,显得特别有劲。
严蒿写了一手好字为什么还不受人敬重呐?这是因为他自己把事儿全耽搁啦---他是一个奸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真实的故事-2000字
1989年4月中旬的一个中午,天气闷热,上海军工路上,出现了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
她三十岁左右,两手.下垂,失神的眼睛痴痴地看着前方、乌黑的脚慢慢地向前挪动,嘴里不停地喃喃道:“我的小伟,我的小伟……”
她是“疯子”?不!不是。
她叫梁玉凤,家住江苏省宜兴市屺亭乡王厦村,是我的二婶。
二婶原是广西桂丰县大洋乡人,和我二伯马仕余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文伟,1988年11月,她带了两岁的文伟,随前来接她的妹妹、妹夫一起回广西探亲。
1989年4月15日,在无锡火车站建筑工地当工人的二伯接到一份电报:“玉凤抵沪,请接。
”二伯连夜赶
到上海,却没有接到,回无锡后,一个电报打到广西,回电说:“玉凤确已回宜兴,快找。
”二伯急匆匆又去上海,在火车站四周寻找,又请派出所协助,均无结果,刚回到无锡,又见一份电报:“玉凤失踪,快来寻。
”二伯心急如焚,即刻再去上海,找遍各处旅馆,也不见玉凤和发报人的下落。
之后,二伯带人又去寻了两次。
偌大的上海城,人群摩肩接踵,哪里能找到亲人的踪迹啊!
这时,二婶的妹妹、妹夫赶来我家,方知详情。
原来,二婶—行四人从广西回宜兴。
15日到达上海,出站后妹夫去买车票。
等他回来时,二婶已不见踪影了。
听了二婶妹夫的话,我爸爸立即叫我大伯带五个精明的人火速再去上海。
上海手表五厂的领导闻讯也派出两批人员帮助寻我。
、他们找遍了上海各处大街小巷,到过两个收容所和派出所,还在《文汇报》上登过“寻人启亊”,仍然毫无线索,只得带着疲劳和失望怏怏而回。
5月27日,突然传来好消息:“婶婶回来了!”我奔进她家,立刻惊呆了。
只见她坐在藤椅上,手里拿着小伟
弟弟的照片,呜呜地哭着,嘴里还不停地喊:“小伟……我的小伟……”
原来,二婶那天到上海,经三天两夜旅途的顛簸,加上晕车,只觉精疲力竭,头晕目眩,眼中出现禽兽鬼怪的幻影,她害怕极了,就乘妹夫去买票的间隙.背着小伟跑了。
一直跑到脚上磨出了血泡,就把鞋丢了,赤着脚再跑;晚上露宿在屋檐下。
两天后,她到了军工路。
这天上午,她正有气无力地走着,突然跑上来几个小伙子,有抓她胳膊的,有抱她身子的。
当她拼命挣扎,从地上爬起来时,脑子突然清醒,这才发现背上的儿子不见了,身旁只剩下围现的人群。
失去了儿子,又身无分文,她痛不欲生,面对黄浦江,直想往下跳。
但一想到儿子,一想到广西有父母、宜兴有公婆和丈夫,她决心活下去,于是沿街乞讨,讨到了三元六角钱的路费,买了车票,回到了家。
6月10日,我爸爸叫我大伯带着我,奶奶和二婶重新踏上寻找小伟弟弟的征途。
经过二婶的回忆,很快找到上海军工路丢失小伟的地点,接着便去附近的定海派出所报案。
奶奶心急火燎地把事情的来由说了一遍,还着重介绍了小伟弟弟的外貌特征。
接待的同志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