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景观赏析 论文
例谈旅游景观欣赏

例谈旅游景观欣赏旅游是一种享受生活、体验不同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方式,旅游景观欣赏就是在旅行中欣赏各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无论是登高远眺、徒步穿越、悠闲漫步,或是乘坐交通工具观赏,都可以让人感受不同的风景韵味。
旅游景观欣赏也是一种对大自然、对历史和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下面就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来谈一谈旅游景观欣赏。
山水之间的意境。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丰富山水资源的国家,有着大好河山,如黄山的奇松怪石、泰山的云雾缭绕、九寨沟的彩色湖泊等等。
登上高山,居高临下,可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也可以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怀着敬畏之心去欣赏这些山水之间的意境,可以让人心灵得到净化,也可以让人在生活中变得更加坦然和豁达。
古迹遗址中的历史韵味。
在旅行中,人们还可以去欣赏一些古老的建筑和遗址,如故宫的金碧辉煌、长城的雄伟壮丽、兵马俑的神秘神奇等等。
这些古迹遗址都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古代文明的痕迹和故事。
在这些地方欣赏,可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可以让人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这些古迹遗址也是历史和文化的宝库,可以让人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成就,也可以让人在欣赏的同时得到知识的启迪。
民俗风情中的人文韵味。
在旅行中,人们可以去欣赏一些民俗风情的景观,如少数民族的歌舞、古镇的风情、民间工艺的魅力等等。
这些景观反映了不同地方的人文特色和风土人情,可以让人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民俗文化,也可以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在这些地方欣赏,可以让人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也可以让人在心灵上得到滋养和升华。
这些民俗景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表现,可以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的共生之美。
城市建筑中的现代韵味。
除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城市建筑也是一种很好的旅游景观,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迪拜的哈利法塔、上海的东方明珠等等。
这些现代建筑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可以让人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也可以让人对未来有更多的期待和憧憬。
自然景观鉴赏论文

旅游景观鉴赏专业论文题目:海南尖峰岭旅游景观鉴赏报告专业:旅游景观鉴赏姓名:何松坤班级:11717学号:1107714002尖峰岭位于海南省乐东县境内,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热带原始森林区,1992年被定位国家森林公园。
尖峰岭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已发现维管束植物2000多种,树种达300多种,有的巨树高达三四十米,要四五人才能合抱过来,鸟兽类148种,昆虫类近千种。
与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非洲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相比,这里储藏着更多鲜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秘密。
联合国专家考察尖峰岭后认为这里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第一项研究最理想的地方,类型齐全,可以进行所有学科的研究。
尖峰岭热带雨林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北部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距三亚市区90公里,建于1976年,面积约1600公顷,保护对象主要是热带原始雨林和栖息于此的组冠长臂猿、孔雀雉等珍稀动物。
在这片神秘的大森林里生长繁衍着海南75%的植物和85%的野生动物种类。
尖峰岭地区目前尚保存了中国整片面积最大的热带原始森林,其植被的完整性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位居全国前列,不亚于亚马逊河,刚果河及东南亚热带雨林。
公园森林覆盖率96%,古木参天,藤蔓缭绕,溪水潺潺,云雾缭绕,融大山,大海,大森林于一体。
山高林密,周围寂然无声,尤其是海拔600米的天池,四周天然林环抱,鸟语花香。
盛夏凉风习习,空气清新,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植物的精气浓度大,是疗养避暑度假胜地。
尖峰岭主峰1412米,林区最低海拔仅200米,千余米高差的复杂地形,形成了七种植物生态体系,拥有维管植物2800多种,动物4300多种(含昆虫),被誉为“热带北缘的天然物种基因库”。
是科学考察、山地探险、军事野营的胜地。
沿着弯弯曲曲的林间小径攀登,进入尖峰岭热带原始森林保护区,眼前古木林立,良材济济。
林海之中,奇形怪状的树根、盘根错节的藤蔓互相缠绕,构成蜘蛛网状的天然屏幕;那些附生植物蕨类,巧妙地繁殖在死亡的大树上,宛如空中花园。
旅游景观鉴赏论文

苏州园林景观鉴赏姓名:刘丽丽院系:地理科学系专业:地理科学班级: 1101班学号:20111190101092012年5月25日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色园林之列,绽放着它的光彩,以它为代表的东方风格的园林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
中国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
从园林的总体形象和总体气氛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曲径通幽”。
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入园处理通常是:甫人园门,迎面一座假山或一丛修竹,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让人有一种期待感和神秘感。
之后则又往往是曲径,曲径两侧为粉墙或为茂林,在这么一个半闭合的曲线空间穿行一段之后,终于豁然开朗,来到一个面向湖面的敞轩。
这样一种游线,使人产生强烈的内向感,仿佛从外面的大千世界经过一重重的障碍来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再从敞轩环顾主庭,虽然有开阔的水面,但水不知由何而来,只见一条山溪从一块巨石后面流出,拐了几个弯后注入湖中,似乎这山溪是发源于建有佛寺的远山。
再看湖面四周,茂林修竹,绿树环绕,粉墙灰瓦若隐若现,但却非常明确地划分了园内园外的世界。
在这样的园林环境下,除了游鱼飞鸟,就只剩下你自己,然后你俯首吟哦,仰天长啸,尽情地把内心深处的情感加以表达抒发,令草木低首,山石动情,似乎连千年的古柏,都愿与你一起发出对人生的慨叹。
中华风景名胜赏析论文

中华风景名胜概述我国疆域幅员辽阔,共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同时民族众多,由56个民族组成;另外历史文化悠久,中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绵延不断。
因此,这就使得中国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并且特点突出,兼容自然与文化之美。
中华风景名胜众多,并且分布广泛。
旅游资源按性质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按产生方式可分为自然赋存的旅游资源、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和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东北旅游资源区、华北旅游资源区、西北旅游资源区、青藏旅游资源区、华中旅游资源区、华东旅游资源区、西南旅游资源区和华南旅游资源区。
分述如下:东北旅游资源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境内由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东北平原四大地形区组成。
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长白山和兴安山地林海茫茫,垂直地带分异明显,林中不但栖息有东北虎、梅花鹿,也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聋的产地。
由死火山口形成的长白山天池,风光倚俪,也是松花江的源头。
鞍山附近的千山自古为辽东名胜。
大兴安岭中段的五大连池被誉为“火山博物馆”,也是旅游的好去处。
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通过区有大面积的湿地沼泽分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主要栖息地。
辽东半岛的大连湾山海相衬,气候宜人,附近还有蛇岛自然保护区。
沈阳是我国清朝政府发源之地,有沈阳故宫(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的宫殿),北陵(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古特瓦的陵墓),东陵(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和永陵,在北陵公园东北还有“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大连是我国第三大港,也是著名的海湾旅游城市,著名的星海公园是夏季游客必去之地。
长春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城”和“电影城”,游览“一汽”厂容和电影城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旅游项目。
伪满洲国皇宫(溥仪)也是旅游客常去之处。
哈尔滨素有“冰上运动城”之誉。
人们选择冬季来滑雪和欣赏冰雪艺术宫殿。
华北旅游资源区通常指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北京、天津五省二市,即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秦岭和汾渭河谷、山东丘陵等地形区。
中国旅游名胜欣赏论文

中国旅游名胜欣赏论文旅游名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为更好满足旅游者的新的需求,必须不断地开发和创造新的旅游项目,这就使得旅游景观的范畴日趋广泛,内容日益丰富。
由于旅游名胜的范畴逐步扩展,可以说,旅游风景名胜的范畴已几乎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很难找出哪一类事物和现象绝对不可能被用作旅游景观了。
旅游风景名胜的大千世界色彩缤纷,景象万千,具体表现如下:1.自然山水自然山水景观是由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气象气候与天象、生物景观等综合构成。
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的出现,有赖于人类将自然由实用的对象转化为文化审美的对象。
在我国以自然山水为旅游审美对象,始于先秦,成于魏晋南北朝,盛于唐代。
自然山水由于具有外在的形式与变化韵律美和人们赋予它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与寓意象征美,倍受人们青睐。
在当代社会,人们欣赏山水风景之风日盛,追求返璞归真,回归人类原始精神家园,实现天人合一。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重点风胜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旅游度假区是自然山水风景之最佳所在,是开展自然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疗养的最佳场所。
2.历史古迹、古典园林和宗教文化历史古迹景观是由人类历史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古代陵墓和历史文物等景观构成。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是由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和岭南园林等景观构成。
宗教文化景观则是由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和宗教艺术等景观所构成。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审美和认识价值,可以让我们了解和探寻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及规律,去了解、追忆、感悟中华民族的前进奋斗历程,去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灵光和劳动创造力量,去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通过文化的时空跨越,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更好地继往开来。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历史古迹、宗教文化、园林景观之最佳所在。
中华风景名胜论文

论风景名胜之美在当代社会,欣赏山水风景之风日益盛行,风景名胜之美对于人们有着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风景名胜不仅有“娱目欢心”、“山水比德”、“感物造文”“润色鸿业”的文化功能,而且山清水秀之所,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更是让人精神愉悦、流连忘返。
中华风景名胜更是集中国大地自然美和人文美之精于一体,给人以美感、熏陶、认知、遐想、舒畅等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
自然之美,它是以一种宇宙的大力、万物的造化和大自然的关爱,通过名山大川、浩瀚林海、奇花异卉、珍禽异兽及变幻莫测的气象气候景观等美焕绝伦的自然形态,向我们展现大自然的真实面貌和揭示大千世界变迁和演进的自然规律。
自然之美,以其美学与科学的有机融合,唤起我们了解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学习大自然的乐趣,并且给人的心灵以启迪、抚慰或震撼!“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
两处怎比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唐代诗人沈彬曾这样感叹过。
桂林山水之美在于阳朔,阳朔山水之美在于遇龙河。
遇龙河的河水清得让人疯狂,映衬着两岸不断连绵的绿山。
江边洗衣的妇人,嘻水的孩童,浸在水中的水牛,一幕幕都似诗画般的场景。
清彻的河水慢悠悠地流淌,不紧不慢的,就好像是这里农家人恬淡的生活一样。
只有这样的水才养育出了这样的恬淡,也只有这样的恬淡才配得上这样的水。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东坡居士这种感情一定不会只是缘于荔枝,他的感情深处已经融入了、割舍不去这里的风土人情,这种恬淡的生活方式,这里碧于天的河水,这里似月的人儿!”清代文人康有为的《漓江杂咏》之一诗云:“拍拍青滩起鹭鸶,萧萧梳竹绕古池。
漓江清绝谁人领,入我扁舟一卷诗。
”近代诗人吴迈“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当代诗人贺敬之在《桂林山水歌》中也尽情抒发了对桂林山水喜爱:“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这些诗句既抓住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特征,又及其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中国旅游景观鉴赏

文化传播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黄山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评阅人签名:_________复核人签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姓名高家乐学号201434004202专业广告学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景观赏析指导教师朱纪广讲师2017年10月27日摘要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为三山五岳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
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
徐霞客曾两次游泰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瞧山,黄山归来不瞧岳”得感叹。
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壮美篇章。
黄山也就是著名得避暑胜地,就是国家级风景区与疗养避暑胜地。
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就是中国第二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得。
生态保护完好,就是中国得标志。
关键词:人文风景;四绝;怪石;云海目录1 引言 (1)2 景观简介 (1)3 景点简介 (6)4 景点文化 (6)5景观美学特征 (8)参考文献 (9)1 引言早就听人说过:“五岳归来不瞧山,黄山归来不瞧岳。
”又经常遇到去过黄山得人讲述那里得奇景,还瞧到画家画得黄山,摄影家摄得黄山,黄山在我得心中就占了一个地位。
五岳之尊得泰山,我曾凌绝顶,观日出。
但就是我心中得那一幅黄山图,尽管随着游览得深广而多少有所修正,但毕竟还就是非常美得,非常迷人得,同时具有很深得人文内涵。
借此课机会,将我游览黄山得见解略表一二。
2 景观简介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就是安徽旅游得标志,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得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
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
中国旅游资源赏析论文

水之物语——大美九寨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世纪70年代,一群偶然闯入的伐木工人发现了这片仙境,伐木工人刀下留情,留下了这片森林,成为国家森林公园,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且又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7年又被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2001年摘取“绿色环球21”桂冠,成为世界唯一获得三项国际桂冠的旅游风景区。
九寨沟是自然遗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①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②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③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④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海拔在2000—3200米之间,保存有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水乳交融,美不胜收。
现代诗人肖草《九寨沟》诗:“放眼层林彩池涟,鱼游云头鸟语欢;飞瀑洒落拂面来,九寨山水扬海天”是对九寨沟真实的诠释。
“九寨归来不看水”,水是九寨沟的精灵。
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景观赏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晏殊20124045 1中国旅游景观的总体特征?答:我国旅游景观的总体特征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在之上建造的,文化景观和经济景观。
2如何体现山岳景观在我国旅游景观中的重要性?答:山,通常是指由土石构成的显著高出地表的部分。
我国把海拔500米以上的由土石构成的地表突起物称为山地,海拔500米以下的称为丘陵。
岳,通常指高大的山,如五岳。
山岳,是对山地的通称,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貌类型。
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4﹪,河南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6.6﹪,若再加上丘陵面积,可达44.6﹪。
山岳景观也叫山地景观,是指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山地。
在世界上,山地很多,面积很大,但并非都具有旅游观赏价值。
因此,山地与山岳景观(山地景观)的概念是不同的,而山地景观与山岳景观的含义基本是相通的。
山岳景观既是自然风景的基本类型之一,也是与其他造景要素相结合构成综合美景的要素之一。
如山与水结合形成的山水美景、山与林结合形成的山林美景、山与建筑和文化结合形成的历史文化遗产等。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山水”基本就是“旅游”的代名词。
过去,人们往往把旅游活动称作“游山玩水”。
由此可见,中国的山岳景观在旅游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山岳是构成风景的基本要素,是造景、育景的舞台和骨架,也是其它风景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借景。
有些山地如嵩山还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被中外地质学家公认为是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和地壳构造运动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还有些山地如嵩山、太行山、王屋山、鸡公山、龙门山等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被人们誉之为“历史文化宝库”。
所以,山岳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3请介绍四种我国著名水体景观?答:(1)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心,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2)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
(3)淮河: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2度~121度,北纬31度~36度,发源于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大体自西向东流,经过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江都县三江营注入长江。
(4)黑龙江:大体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它穿越中国、俄罗斯和蒙古。
网上查找中国珍稀动植物分布特点?4.网上查找中国珍稀动植物分布特点?答: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
有160多种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白鳍豚、白唇鹿、(前面四种为我国四大国宝)、华南虎、麋鹿(四不像)、扬子鳄、鳄蜥、大鲵(娃娃鱼)、中华鲟、白鲟、白头叶猴、岩猴(台湾猴)、藏酋猴、普氏原羚、藏羚、扭角羚、台湾鬣羚、野牦牛、荒漠猫、黑麂、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颈鹤、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绿尾虹雉、雉鹑、黑长尾雉、蓝鹇、褐马鸡、白马鸡、藏马鸡、蓝马鸡、斑尾榛鸡、海南虎斑开鸟(读作坚)等。
5.中国古建筑有哪些主要特征?答:(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
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
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
“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
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
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
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
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
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
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
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
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
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
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
在古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兽等。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
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6.明清帝王陵墓主要特征是什么,与唐陵有何区别?明孝陵代表了明初皇家建筑艺术最高成就,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帝王陵寝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明清皇家陵寝文化的先河。
明孝陵对中国帝王陵寝文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在陵墓布局中得到了形象再现。
明孝陵选址是经过朱元璋、刘基、徐达、汤和等人亲自选定的风水宝地,具体选定时间约在洪武二年(1369)。
朱元璋强行牵走了原先位于玩珠峰下的千年古刹太平兴国禅寺(即蒋山寺)。
据有关专家考察,从空间上看,明孝陵从大金门开始,至碑楼、神道、石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方门、享殿、宝城,其走势呈“北斗星”状:从大金门到金水桥部分为勺斗,从金水桥到宝城部分为勺柄。
从玄宫所在地的宝城来看,其东有青龙象,西有白虎象,且“龙砂”高于“虎砂”;西南面的前湖为朱雀象(前湖又称燕雀湖),宝城所依之玩珠峰呈玄武象。
与此同时,正对陵宫的孙陵岗(孙权墓)与远处江宁境内的东山又构成“近案”“远朝”的风水形势,而北斗星布局又正好处于“四象”之间。
这种陵宫布局体现了中国历代帝王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思想,是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在考古发现中,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45号大墓中的蚌壳龙虎图和北斗天象、秦始皇及历代不少帝王墓葬中的星象图的设置等,都体现了这种人文情怀。
与一般人不同的是,朱元璋通过自己的陵墓格局设计,来体现了这种人文情怀,从而使道家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儒家封建礼治秩序实现了完美统一。
二是开创了“前朝后寝”的帝王陵宫制度和“前圆后方”的陵墓格局。
明孝陵继承了中国帝王陵墓“依山为陵”的制度,但一改汉、唐、宋以来帝陵方上、灵台、方垣、上下宫的制度,合上下宫为一区,新创了方城、明楼、享殿、圜丘(改方坟为圆丘)及宝城、长方形陵宫的制度。
在陵寝建筑平面布局上,开创了“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在陵宫建筑内容上,首次仿皇帝生前宫殿分前朝后寝的格局,建立“前朝后寝”的陵宫制度。
这种格局既继承了汉、唐、宋的帝陵形制中的优秀成分,又创建了新的帝陵制度,并规范着此后明清两代500多年20多座帝王陵墓的建筑形制,在中国帝王陵墓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三是独特的神道设计理念和精美的神道石刻艺术交相辉映。
神道是帝王陵墓的必备内容。
我国汉、唐、宋以来的历代帝陵大都采用中轴对称式的神道设计,明孝陵的神道却是蜿蜒曲折,不拘一格。
明孝陵神道为何是弯曲的,与明孝陵的陵墓正对面梅花山有关。
梅花山古称孙陵岗,是东吴大帝孙权墓所在。
传在朱元璋动用“十万军工”修陵时,有人主张将梅花山搬走,以伸直神道。
但朱元璋崇拜孙权是一条好汉,将孙权的墓留着,也好让孙权为其把守门户。
就这样,明孝陵神道成了弯曲的了。
这一方面显示了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做事不拘成法,勇于创新,同时也使陵墓神道增添了深邃澳妙之感。
孝陵神道的弯曲固然与孝陵陵宫对面的梅花山孙权墓有关,但更多体现的是巧借地势,营造“北斗七星”陵墓格局、以体现“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设计者在每段视线的终点,适当布置石刻雕像来控制每一段空间,石兽或蹲或立,姿态交替变化,配以苍山远树,创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使人极易笼罩在谒陵的氛围中。
可以说,如果没有那蜿蜒曲折的神道存在,明孝陵“北斗七星”说将是永远不能成立的。
明孝陵神道石象生形体高大,庄严肃穆,栩栩如生,题材、造型、雕琢技巧具有鲜明特色,代表了14世纪晚期到15世纪初叶我国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如石象高达3.47米,长4.21米,宽2.16米,所用石材重达80多吨;白石望柱高6.25米;《神功圣德碑》通高达8.78米。
石刻造型厚重简朴,线条圆润流畅,但细部雕镌精致,在艺术上达到了整体的宏大与局部的细腻融为一体的创作效果。
四是开创了第一代皇帝陵寝神道作为后世子孙(世子或继位皇帝)共用神道的制度。
在孝陵陵域内,其东部就有与之相隔仅60米的皇太子朱标的东陵。
考古勘探表明,东陵没有自己的单独神道和御河及御河桥,而是与孝陵共用一个神道及御河桥。
这一制度被后来的明十三陵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