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汇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六选择性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第48讲中国历史上:货币的演进历程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探究 强化关键能力
视角1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材料 下图是某位老师授课时的板书内容:
依据如图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板书内容的主题并表述成文。(要求:表述 成文,叙述完整;主题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主题: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以唐朝两税法为 标志,征税时间分夏秋两次征收,征税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两税法征 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过渡,清代的摊丁入亩更 是把丁银分摊到田赋中,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 渐减弱。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把人头税和徭役以及其他杂征统一以 银两的形式进行征收,反映了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地租逐渐向 货币地租转变,税种也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1)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 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 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2)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 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 化建设。 (3)1987年,颁布《_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海__关__法__》,重新修订发布 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注:田赋指征收土地税;关税指对进出口商品贸易征税;厘金指1853年始
征的商业税。——摘编自《清代财政收入结构、政策的变动》
(1)提取清朝财政收入变化的信息。
答案 田赋绝对额(数额)上升不大,但相对额(比重)下降巨大;关税、厘 金商业贸易绝对额(数额)、相对额(比重)增加显著;盐税及杂税项收入绝 对额(数额)增加、相对额(比重)下降;财政收入总额增加显著。
2.中国近现代货币的演变
时期
表现
晚清
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高三年级一轮复习_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

4、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
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 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这是中 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 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24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的意义何 在?
铢为 1两
5、唐初改铸"开元通宝"钱
李渊改革币制,废魏晋南北朝轻重不一的古钱,取 "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 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 文书重量向通宝的演变.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 "民国通宝".有两、钱〔3.37克、的十进位法,唐以 前实行的 "铢两制"单位进制就逐渐淘汰了.
历史上钱还有什么别名? 孔方兄 阿堵物
"孔方兄" 一词源自西晋 《鲁褒传·钱神论》
……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 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 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 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 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
《世说新语》载,王夷甫〔王 衍因雅癖口未尝言钱.妇欲试之, 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 见钱,呼婢曰:"去此阿堵物!" 自此,阿堵物遂为钱之别称.
币形制.
战国时期楚国货币
"爰金" "郢爰"是我国最早的金币,"郢"是地名,楚 国首都."爰"是重量单位.爰钱又名印子金,或称 金钣、龟币.
蚁鼻钱 "鬼脸钱"
3、秦始皇统一货币——"半两"钱
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 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 一次重大演变.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货币与赋税制度》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货币与赋税制度》知识点总结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1.夏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2.商朝: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岀现铜铸币。
3.春秋战国: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4.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5.宋朝:北宋后期,铜钱流通量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特别提醒】交子出现的意义:纸币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7.明朝: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8.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9.晚清: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10.中华民国: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11.国民政府(1)法币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特别提醒】法币改革的积极意义:它结束了我国货币史上千百年来极为混乱的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乃至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2)发行金圆券和银圆券①背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②结果: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
不过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
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6讲 课题15 古代的货币、信贷、契约

课题15古代的货币、信贷、契约课标要求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链接·选择性必修1·P86-87]一、货币的演进历程1.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时间表现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朝(1)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2)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1)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2)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1)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2)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链接·选择性必修2·P38-39]2.世界古代货币的发展(1)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2)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3.货币诞生的意义(1)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
(2)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知识拓展交子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二、信贷1.世界地区时间概况两河流域公元前22—前21世纪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借贷有利息规定,也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古埃及公元前16—前11世纪出现较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汇票的雏形2.中国(1)先秦:《周礼》中已有借贷纠纷的记载。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时间
表现
商朝后期 开始出现[1] 铜铸币 。
春秋战国 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秦朝
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2] 圆形方孔钱 ,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 期沿用。
由纸币宝钞向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白银的流通 白银流通演变 使用。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货币政策得失与王朝兴衰 (1)稳定开明的货币政策对国家兴盛有推动作用。汉武帝实行货币由中央统一铸造的 政策,为汉武帝时代雄厚的经济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大大增强了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能力。唐高祖整顿货币,颁诏废五铢钱,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对唐朝经济 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混乱的货币政策加速政权的瓦解。王莽改革币制的失败加速了王莽新朝政权的衰 亡。王莽实行货币改革期间,物价飞涨,社会经济十分混乱,百姓深受其害。北宋 徽宗在位时,政府滥发交子,使其信用下降,引起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六大趋势
由文书重量向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
通宝、元宝演 “半两”“五铢”等。唐初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铜钱
变
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
由金属货币向 纸币“交子” 演变
北宋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铁钱 笨重,携带不便,纸币“交子”出现。
探究点演练及归纳总结
探究1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材料一 武帝即位后,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四铢”“榆荚”等币量不一的 货币对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汉武帝元 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中央政府收回铸币权,铸造新的五铢钱,式样划一,币重如 其文,且不易被盗磨。
第9讲+中国货币的演进+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元代宝钞
一、货币的演进历程
1.古代货币的演进
(7)明清:
背景: 国内: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白银本身的特性; ③赋税改革的推动。
@白银
国际: 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演变:
①明朝货币铜钱、宝钞(纸币)并行,再到铜钱、纸钞、白银兼行。 ②明朝中期,白银上升为主币,并得以官方认可。白银逐渐成为的基 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③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④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 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 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史记·平准书》
①推行金铜上下币
秦
二等制
统 一
②货币形制统一为 圆形方孔钱
货
币
③货币铸造权由国
家垄断
原因:
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阻碍各国经济 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秦朝完成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建立; ③捍卫王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汉朝
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 推行官铸五铢钱
春秋战国货币特点: ①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 ②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③由于商品交换的需要,货币逐渐走向统一。
唐朝 废五铢钱,铸通宝钱
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
北宋 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 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元朝
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 为“钞”。
——整理自陈新余《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述评》
必要性:①废两改元后,依然币制混乱;②坚持银本位制易受世界经济影响;③为保 障军费支出,急需更完善的货币体制;④垄断国家金融的需要 可能性:①全国已实现表面上的政治统一,建立起相对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②四大 家族建立金融垄断体系,为改革提供保证;③为遏制日本,英美加大扶植力度。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课时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一、单选题1.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世界银价暴涨,导致中国白银外流,影响中国经济。
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紧急安定货币金融办法》,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收兑全部白银归国库,作为发行法币的准备金;所有税赋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都应使用法币,不得使用金银。
此举()A.导致银元流通B.消除了通货膨胀C.统一了全国货币D.稳定了世界经济2.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青铜铸造的农具“镈”在人们的财物交换中开始充当一般等价物,后来随着交换的频繁和扩大,成为一种普遍流通的实物货币。
这反映出当时()A.商业模式出现转型B.货币体系逐渐成熟C.民间贸易走向繁荣D.社会经济不断发展3.从1980年4月开始,中国实行外汇兑换券制度,即外国游客和华侨在华消费不能直接使用人民币或外国货币,必须先在中国银行将外币兑换为外汇券,再用外汇券在友谊商店、涉外饭店等指定地点消费。
这一政策的推行()A.反映了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提升B.说明旅游业市场得到了健全和规范C.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积累外汇资金D.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4.由于世界经济大恐慌的爆发,中国进入了经济萧条时期,随即美国的购银政策更进一步造成了金融恐慌,国民政府对外求援,但因英、美、日三国的冲突而受阻。
白银出口征税与改组中国、交通二行又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情形日益恶化,面临财政危机的国民政府,最后不得不实施改革,关于这一时期的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B.铸造银元以之为法定货币C.国民政府实行了法币改革D.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5.1984年6月,安徽省马鞍山市发现了三国时期吴国大将朱然的墓,发掘出钱币6000多枚,97.5%是两汉时期的各类五铢,其他包括秦朝的半两,新莽时期的货泉、布泉、大泉五十,蜀汉的直百五铢钱、太平百钱、定平一百、太平金百,以及孙吴政权自铸的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等钱币。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意义: 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 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 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
课堂演练 2015年高考新课标I卷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铸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 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实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 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市 场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 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 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 ① 名称“开元通宝” 视读成“开元通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 每十钱中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这种,远远甚便之”,这成为 ② 样式大小轻重仿“五铢” 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 ① 币值统一 ③ 重量单位钱取代铢。 “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 ② 古代货币的范式固定下来 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 为常例,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③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古 代 信 用 的 发 展
中 国 货 币 史 上 的 六 大 演 变 特 征
中国货币的起源
中国最早的货币,主要是海贝,其次是布帛和农具。 中国文字中的“货币”二字,就是货与币两种不同 物品的总称。 《周礼·九贡》:“货贡”指珠贝,货字从贝; “币贡”之皮帛,币字从巾。 凡是同货物及交换有关的字,都通“贝”“巾”有 关,如买卖,财货,借贷、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唐初改铸“开元通宝” 钱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 宝钱。开元通宝钱文由欧阳 询题写,点画方雅,结构开 朗爽健。
6、两宋时期铜铁钱并行、出现纸币
宋朝钱币铜铁兼铸,种类繁杂,每个皇帝每 次改元都铸新钱,钱文书体多种多样,钱币艺术 达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两宋时期钱币特点
• 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 时期,绘画、书法、书籍雕版印刷都达到了
8、清朝货币
• 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十五
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从英国购买的机器制造 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机制币,用于制造银元、铜元, 此后相继在各省推广实行,遂步取代了“方孔圆 钱”。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
上由手工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
到清道光年间,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 对外赔款,于是清末政府开始自己铸造银元。 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 元宝”,俗称“龙洋”,因背面一般铸有龙纹 而得名;同时出现机制铜元,又称“铜板”。
(2013重庆卷4题)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
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
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
D 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2013大纲17题)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
24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的意义何 在?
铢为 1两
5、唐初改铸“开元通宝”钱
李渊改革币制,废魏晋南北朝轻重不一的古钱, 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 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的演变。它一直沿用到辛 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有两、钱(3.37克)、 的十进位法,唐以前实行的 “铢两制”单位进制就 逐渐淘汰了。
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
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
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B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
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圆形圆孔,源于手工业经济工具的 纺轮或璧环,战国中期以后,秦国 首先采用方孔圆钱,是比较先进的货
币形制。
战国时期楚国货币
“爰金” “郢爰”是我国最早的金币,“郢” 是地名,楚国首都。“爰”是重量单位。爰钱 又名印子金,或称金钣、龟币。
蚁鼻钱 “鬼脸钱”
3、秦始皇统一货币——“半两”钱
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
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古代货币发 展演变
2、战国时期四大货币体系:
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 北方燕和东方齐国的刀币 西北秦国行用圜钱 南方楚国的铸文铜贝“蚁鼻钱”和“爰金”
布 铲形,由农耕经济的农具铲 币 演变发展而来。
刀 齐国和北方的燕国身主要使用刀币。
币
刀削形,起源于渔猎经济工具
圜 钱
北宋为什么会出现纸币呢?
北宋四川地区的“交子” 是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 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其后盛衰更替, 纸币成为各个朝代货币之一。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大明宝钞
大清宝钞
7、明朝中后期开始,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 币,辅币为铜币。
• 明朝前期,明太祖朱元璋发行了“大明宝钞”,重新统 一了纸币的发行流通。中期以后,白银成为了社 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货币,形成了以白银 为主,以铜钱为铺的货币流通制度。
《世说新语》载,王夷甫(王 衍)因雅癖口未尝言钱。妇欲试之 ,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 起见钱,呼婢曰:“去此阿堵物! ”自此,阿堵物遂为钱之别称。
通过这两个钱币的别称,你对货币有什么 认识?
4、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
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 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这
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 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大明通行宝钞
7、明朝中后期开始,白银成为主要流 通货币,辅币为铜币。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原因?
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以及手工业的 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中国,为 白银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 明代后期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促进商品 经济发展
8、清朝货币
康熙通宝钱铸行时间长达六十年,满文钱式 中有十二地支套钱,为福建省造,现存世有 “子、丑、寅、巳、未、申、酉、戌”八种。
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 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 货币造型,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 续到民国初期 。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 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李斯所题写; 钱文“半两” (即十二铢)与实重相符,是 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思考: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
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 对于各地物资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 经济的繁荣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上钱还有什么别名? 孔方兄 阿堵物
“孔方兄” 一词源自西晋 《鲁褒传·钱神论》
……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 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 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 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 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 而不足。
相当高的程度。两宋的钱币制度,是以铜
铁钱为主,银日渐重要,纸币也已出现和流
通,但铜铁钱仍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钱币的流通区域性明 显--- 当时的中原、华南、华北的大
部分地区通行用铜钱,四川则使用铁 钱,山西、陕西两地是铜、铁钱并用, 广东是兼用金银。此外,全国各地皆 有流通纸钞,或限于某一地区,或可 通行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