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语为突破口用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面及体

以点带面以面及体以点带面是一个成语,比喻从个别事物或现象中把握并反映出整体的问题,关注细节的也把握住整体的特征。
以面及体则强调要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仅注重个别现象的分析,更要关注整体的发展和趋势。
以点带面是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思考,通过寻找问题的关键点和核心要素,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和发展动态。
以点带面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
以面及体是对问题的广度分析和思考,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注重问题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以面及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全局性和长远性。
以点带面与以面及体的理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工作中,以点带面帮助我们更加关注细节问题,更从容地解决问题。
在开展市场调研时,我们要针对具体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点对点的调研,收集关键信息。
我们也要从整体市场、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等方面,全面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产品或服务的优化和推广提供决策依据。
以面及体则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的全局性和趋势性,从而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要从全面考虑人力资源、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等方面,制定全面的发展战略。
我们要密切关注团队合作、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等方面,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和竞争力。
在生活中,以点带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日常问题和矛盾。
我们在解决家庭纠纷时,要从具体问题和矛盾点入手,客观分析和处理纠纷的原因和结果。
我们也要从整体家庭关系、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共同协商和解决问题,维护家庭和睦与谐洽。
以面及体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发展方向。
在追求个人幸福和成就的过程中,我们要全面关注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关系、事业发展等方面,追求个人幸福和满足。
我们也要关注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关怀他人的需求和福祉,从而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贡献。
以点带面和以面及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补充和支持。
有哪些以“面”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有哪些以“面”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四字成语”和“面”的概念。
四字成语是中国汉语中
的一类固定词组,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而“面”通常指面食,
如面条、饺子等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字是“面”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我们来看一个很常见的四字成语——“面面相觑”。
这个成语形容人们对某个事情不
知所措,眼神无处着落,无法做出决策。
比如在会议上听到了一项突发事件,大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就会出现“面面相觑”的场景。
“面露喜色”也是一个以“面”为首的四字成语。
它形容某人非常高兴或开心,因此脸
上浮现出明显的笑容。
比如当你收到一份好消息时,你就会“面露喜色”。
除此之外,“面黄肌瘦”也是一个以“面”为首的四字成语。
它通常用来描述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的人的状态。
比如长时间吃不好、睡不好会导致身体虚弱、容颜憔悴,此时就会出现“面黄肌瘦”的情况。
我们来看一个让人比较意外的四字成语——“面如死灰”。
这个成语形容人们情绪低
落或者沮丧到了极点,脸色如同灰烬一般没有生气。
比如当你失去了心爱的宠物、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分手等悲伤事件时,就可能会“面如死灰”。
以上四个以“面”为首的四字成语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对它们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丰富自己的词汇储备,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以点带面 一线串珠

以点带面一线串珠以点带面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从个别具体事物中体现出整体的特征或道理。
一线串珠是形容人才或力量集中在一个地方,形成较为集中的聚集或积累。
以点带面意味着通过重点、关键之处的观察和研究,来揭示和把握整体。
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科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个别现象或事物,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规律,从而推导出更广泛的规律和原理。
通过研究一个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可以了解整个生物体的运作机制。
以点带面不仅应用于科学研究,还可以应用于工作、生活中。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领域中的典型案例或成功经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身边的人和事,从而了解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本质。
一线串珠则是指人才或力量在一个地方的集聚和积累。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一些大城市或某些特定领域。
一些大企业总部所在的城市,往往聚集着大量的人才和资本,形成了一个繁荣的产业集群;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机构,聚集着大量的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形成了一个学术研究的中心。
一线串珠可以促进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事业的发展。
以点带面和一线串珠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广泛和重要的应用。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和研究重要指标和关键数据,来了解和判断整个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在团队管理中,团队的核心人才和关键岗位的人员培养和激励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和研究身边的人和事,来了解和把握人际关系和社会动态;在自我发展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成功人士的经验和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以点带面和一线串珠的理念对于我们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可以使我们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地工作和生活,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和回报。
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和机会,但同时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竞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来把握整体的机遇和风险,通过一线串珠的方式来集中和积累我们的人才和资源,以适应和应对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
面字相关的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面字相关的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面字相关的成语:
朱颜粉面、三头六面、体面扫地、粉面含春、别开生面、面朋面友、冷心冷面、南面百城、满面羞愧、面从腹非、头面人物、狰狞面孔、审曲面埶、心慈面善、触事面墙、面长面短、笑面老虎、羞面见人、八面张罗、满面羞惭、娇嗔满面、面如傅粉、八面驶风、硬撑门面、铁面无私、八面莹澈、靦面相迎、蒙面丧心、面誉不忠、反面教员
别开生面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生面:新的面目。
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
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造句:
1) 本学期,学校举办了许多别开生面的活动。
2) 在诗歌发展史上,李白和杜甫都是别开生面的大家。
3)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会。
4) 她写戏曲喜欢用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所以主人公一出场就以她惊人的美丽吸引了观众。
5) 他拿毛笔沾各种颜色来写书法,别开生面,颇具特色。
笑面老虎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造句:
1) 唐德始终是一副笑面老虎的模样,他就是一个典型的烂好人,哪边都帮,哪边都不帮。
2) 没想到陈天强是个笑面老虎,竟隐忍了近十五年,明里经商,暗里贩毒。
3) 你以为我是笑面老虎?或者说我没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以是把意思的成语

以是把意思的成语以是把意思的成语有很多,例如:1. 以一持万: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
2. 以一知万: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3. 以一警百:惩罚一个人来警戒其他的人。
4. 以一儆百: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戒别的人。
5. 以人为鉴:指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6. 以人为镜: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7. 以己度人: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
8.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同“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己度人”。
9. 以毛相马:根据马的一小部分毛色来判断马的好坏。
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10. 以升量石:比喻以肤浅的理解或局部的经验对事物进行猜测或判断。
11. 以筌为鱼: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忽视了事物的本质。
12. 以管窥天:通过竹管的孔子看天。
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13. 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
比喻达不到目的。
14. 以蠡测海:用贝壳来量海水。
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15. 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
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16. 以偏概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17. 以点带面: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
18. 以一奉百:奉:供养。
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
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19. 以一当十:当:相当。
一个人抵挡十个人。
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20. 以一驭万:驭:驾驭,控制。
以一人之力驾驭万人之上,形容本领高强,可控制整个局面。
也比喻凭借某种手段可制伏或控制局面。
21. 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22. 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23. 以强胜弱:指凭强大的力量欺凌弱小者和少数派。
24. 以小见大: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25.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带面字有什么四字成语

带面字有什么四字成语面是一个常用字,有多种含义,你知道哪些带有面的?接下来网小编将带来面字成语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的基本解释1.头的前部,脸:脸~。
颜~。
~目。
~~相觑。
2.用脸对着,向着:~对。
~壁(a.面对着墙;b.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3.事物的外表:地~。
~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
~额(票面的数额)。
4.方位,部分:前~。
反~。
片~。
全~。
多~手。
5.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鼓。
6.会见,直接接头的:当~。
~议。
~晤。
耳提~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
面字相关成语有:面红面赤污手垢面面面厮觑两面二舌四方八面桃花人面白面儒冠面面圆到兽心人面满面红光鸠形鹄面不羞当面面有难色避面尹邢泪流满面晬面盎背网开三面素未谋面蒙面丧心两面讨好颜面扫地面面相觑仰面朝天面谀背毁面誉背非白面书生面如冠玉革面悛心乱首垢面八面张罗改头换面带有面字成语解释1) 面折庭争:指直言敢谏。
同“面折廷争”。
2) 革面洗心: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
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
3) 改换头面:比喻改变身份。
4) 盖头换面:犹改头换面。
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5) 革面革心: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
同“革面洗心”。
6) 革面悛心: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
同“革面洗心”。
7) 垢面蓬头:指面目肮脏,头发凌乱。
8) 灰头土面: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
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9) 鹄面鸠形:①面容枯樵,形体瘦削。
形容饥疲的样子。
②指枯樵瘦削的人。
10) 汗流满面: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11) 借面吊丧:意谓虚有其表。
12) 鸠形鹄面:形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13) 就汤下面:比喻趁机行事。
14) 冷面寒铁: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15) 庐山真面: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16) 庐山面目: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包含面字的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包含面字的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包含面字的成语:
面目全非、千人一面、面红耳赤、满面春风、两面三刀、四面八方、面面相觑、面不改色、四面楚歌、独当一面、面面俱到、鸠形鹄面、蓬头垢面、面目可憎、洗心革面、红光满面、抛头露面、表面文章、牛头马面、网开一面、一面之词、油头粉面、颜面扫地、面黄肌瘦、泪流满面、铁面无私、素未谋面、满面红光、人面兽心、八面玲珑
面目全非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非:不相似。
样子完全不同了。
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造句:
1、那个计划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了。
2、经过一次大扫除,仓库里已经面目全非了。
3、经过这场大地震,整个山区可说是天翻地覆,面目全非。
4、小孙子正抓着笔在画布上乱画,画家即将完成的作品被涂得面目全非。
5、这篇文章已经被他改得面目全非了。
铁面无私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造句:
1、执法人员要做到公正执法,铁面无私。
2、因为他是个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清官,所以百姓非常敬重他。
3、包拯铁面无私,是历史上被人传颂的清官。
4、我爸爸是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
5、咱队的会计可算得上铁面无私,不合乎制度的事凭谁来也休想得到通融。
含面字的四字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含面字的四字成语造句|成语解析
含面字的成语:
半斤八面、神头鬼面、千里犹面、体体面面、耍两面派、反面文章、肉袒面缚、装潢门面、四面出击、铁面无情、面有愠色、面有难色、缘悭一面、不羞当面、两面二舌、本来面目、心活面软、当头对面、一面之荣、面从后言、八面来风、一新面目、白首北面、庐山真面、拜登吃面、三头二面、耳提面命、方面大耳、面市盐车、面如满月
庐山真面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造句:
(1) 对于这洞窟神秘的诡异传说,人人都想一窥庐山真面目。
(2) 我们只能等待三星正式发布才能一窥其庐山真面目。
(3) 尽管老王百般掩饰,但他奸诈的庐山真面目依然被识破了。
(4) 这座雕像几经破坏,已经难见其庐山真面目了。
(5) 做了很久的朋友,今天才算认清了这个伪君子的庐山真面目。
耳提面命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造句:
1、面对妈妈耳提面命的嘱咐,他有点厌烦了。
2、不消耳提面命,不过略为跟着历练历练。
3、老师们的耳提面命,她竟当成马耳东风,一点也不在意。
4、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下,我钢琴基础知识学得很扎实,进步也很快。
5、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对我耳提面命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武平二中石文美
成语,千百年间长期相沿,应用广泛,在各种不同场合下和各种文体之中,它经常出现。
作为知识要点之一,各级各类试卷中也必有不少试题与之相关,常规题如注音、释义、辨字形,基本上都是选用成语,概括成语、结构分析、成语使用等,更不必说。
能连选词填空、默写填空、阅读题等也有不少是成语试题,而非此类试题的题目材料中,存在更多的是当普通词语使用的成语,要把握题目整体内容,理解成语也成了必要。
在199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科试题中,与成语直接有关的试题有3题(1、2、4题),占7分;出现有成语的试题有8题(含阅读试题),占18分,尽管这一部分未考成语知识,但若对其中的成语没去准确理解,那就会影响到对其他内容的理解。
其实,历年高考试题中有关成语的试题大致都与1994高考试题相仿。
正因为成语联系点多的缘故,掌握成语显得特别富有现实意义,而成语本身内容包罗万象,自成一体,所以可以独立学习;而成语的丰富性和广泛性,量多面大,便可将其放在平时加以把握,从早期抓起,减轻高三复习时的负担。
那么如何进行成语的学习呢?针对不同情况、不同角度,可从下列方面入手把握:
一、读词典条目,弄懂成语形和音,从中丰富词汇,增长知识。
平时多翻看成语词典,辨形识音,记诵成语,可收此效。
日积月累,掌握的成语词条越多,学习到的语音等知识也越多—一如成语词典中的成语每个字都有注音,相邻相近相反意义的成语还可进行比较,词汇由此不断丰富,知识不断增长,辨识力也不断提高。
二、抓关键宇词,用不同方法,理解成语含义。
理解是正确使用的基础,而关键词语的解决,可因此得到对成语意义的全面理解。
解释成语时,大多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还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解释。
如寓言故事浓缩的要讲寓意;源于古诗文的要从表达里,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推而广之;出自人民群众口语的成语,通常形象性很强,使用时多采用比喻义,解释时便可从这着眼,在结构二二并列的成语中,有很多是前后两部分是互文关系的,其特点是上下文互相呼应补充,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达到相互理解、相互融会、进而全面掌握的目的。
而且,由于大部分成语概括性、代表性强,言简意赅,语约意丰,常常是微言大义,所以不能仅仅从字面去望文生义,有时还应根据成语的出处、语境去推敲其引申义、比喻义,以完整、准确、透彻地理解成语含义。
三、索源寻根,搞清其出处;纵横联系,扩大其相关点。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大部分来源于寓言故事、历史传说、古典诗文或群众口头语言,有些是源自轶闻遗事、谚语、歇后语,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源于神话寓言,破釜沉舟、请君入瓮、负荆请罪源于历史故事,不亦乐乎、老骥伏枥源于诗文语句,颠三倒四、铜墙铁壁源于口头俗语,出处弄清了,使用就心中有数;而横向发展,便可了解到与成语相关的背景知识、故事传说、文学常识,有关人名、地名等,学习了一条成语,同时便掌握了一大片相关的知识。
四、分析结构,同类相归。
成语众多,包容量大,各种类型齐全,可据掌握语法知识,成语的句子式、短语式都有,如主谓式“虚怀若谷”、偏正式“夸夸其谈”、并列式“层峦叠嶂”、动宾式“不择手段”、动补式“美不胜收”,还有小类,像连动式“触景生情”、兼语式“引人入胜”等。
还有成语是表示复句关系的,如承接关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选择关系“何去何从”、转折关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假设关系“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
学习这些成语时,也就旁及涉猎了不少现代汉语语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