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选修2地理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人教版巩固辅导第一篇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_0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风暴潮与海啸
【学习目标】
1、了解风暴潮、海啸灾害的形成与危害。
2、树立正确的海洋灾害防范意识。
【互动探究】
台发出2017年首个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港澳气象部门发出十号飓风信号。
材料三:
材料四:
(1)请尝试归纳广东成为我国风暴潮灾害多发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为什么风暴潮灾害对广东影响更为深远?
2、请分别从技术、政府、个人角度谈谈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
据观测: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的浪高分别达0.3米、2米。
读图,分别说明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浪高不同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_3

【导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老师曾经在必修学习中带领大家感受过一场山地中国行,而今天我们说走就走的旅行主题是:一起去看海。
我设计了这样一条航行线路,我们从西太平洋出发,一路向南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孟加拉湾,再一路向西至好望角,越过大西洋,最终来到美国纽约。
海洋航行之前当然要进行万全的准备,要清楚的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
我发现沿途可能会遇见各种海洋自然灾害:例如在日本可能出现?这是海啸。
孟加拉湾这里常常有?热带气旋。
由此会产生?风暴潮。
而途径的这个海域,正是当年泰坦尼克号撞冰山沉没的地点,那我们还要小心海冰和冰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章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一、海洋自然灾害:请同学们在书本上找到关于海洋自然灾害的概念。
必修中,我们理解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地理要素产生异常,超出了人类承受范围而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的现象。
而地理要素的异常发生在海洋上的就是海洋自然灾害。
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日本9.0级地震引发海啸吞没城市》“同学们都被这触目惊心的场面震撼住了,这并不是什么灾难片,而是发生在我们地球上的真实一幕二、海洋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自然地理要素产生异常,超出了人类承受范围而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的现象。
发生在海洋上的就是海洋自然灾害。
定义: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主要有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海冰、海雾等。
它们的成因多种多样。
有些是由气候异常引发的,例如热带气旋、风暴潮;有些是由岩石圈活动导致的,如海啸;还有些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如海冰、海雾等。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风暴潮、海啸、海冰和冰山灾害。
我们将会分别选取地球上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地点来学习,包括:孟加拉湾多发的风暴潮、在日本频繁发生的海啸,还有曾震惊世界的泰塔尼克号撞冰山沉没事件。
【风暴潮】1970年,在孟加拉湾沿岸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特大风暴潮灾害。
这次灾害夺去了30万人的生命,让100多万人无家可归;十年后,再一次风暴潮由于预报及时,灾害程度大大降低;但再次时隔十年,1991年,在有了风暴潮预警的情况下,依旧夺取了13万人的生命。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6.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课件中图版选修2

(二)海洋自然灾害防治
1. 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与监测。 2. 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3. 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背景资料]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 当 近 海 发 达 财( 块 候 产 水地 海 岸 强 1产23; ; 量 利时 ( 约 大 损万)水 高 工3间 北 的 失人内0(稻,程2…纬 海千 ,力04种但量…3啸)米给0;.4植商大9,热。印印年度业品;东带这度度1、率科;南2雨是洋洋小东月低技亚林南北板农经2;水和气亚岸6块经9机平日南6候地国和营度械低,亚和区家亚;)化。印数热造4欧单发0水度个带成板位年生平尼受季了面来8低西波风巨积.最7;亚及气大级强苏国的地烈门家人震的答死员。地腊亡伤震震岛人亡中并西数和距引北已
3产 击( 它 环)生 引1与 境从)的 起的成海; 的四因啸具 。大上是体灾说一说害、,种来。海非本啸1常次)是严印气和由重度象天于的洋灾文海地害灾洋震;害灾是地并害由质称(,灾为内其害影、危和;响外害人2力性)类)极B和;作大的地用,撞理 4家( ())2雅遭)从加受发气达地生候〈震海类东和啸型七海时来区啸是看〉袭当主时击地要间的时是)印间,度2这0洋0气时4各年候北国1和京2(月时南2间6亚日气是和上候(东午。南)8受时亚本1国6次分 海A.啸12袭月击26严日重上的午印7时度1东6分部沿B.海12(月图26中日字上母午C9一时带16)分农业C发.12 达月,27主日要上农午业7时地1域6分类型D为.12月27日上,午这9种时农16业分地。域类型的
• 也决定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 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的社会及经济(承 灾体)情况。
• 危害:
台风与飓风的区别?
印度洋: 飓风
西北太平洋: 台风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_1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自然灾害及引发的因素2、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特点及危害3、分析孟加拉湾成为风暴潮多发区的原因4、海洋自然灾害的防范教学模式:图示导知、分析活动式教学重点:风暴潮、海啸、海冰和冰山的成因、特点及危害教学难点:孟加拉湾成为风暴潮重灾区的原因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电影《泰坦尼克》导入新授课:老师问:假设海洋是静态的,那么发生在海洋上的自然灾害多么?学生回答:不多。
结合教材得出海洋自然灾害的定义和了解其分类。
老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海洋自然灾害中的风暴潮、海啸。
展示有关风暴潮的阅读材料请同学来讲一讲看完材料后的感想。
学生回答:灾后情况触目惊心,受灾严重。
老师展示图片找出四幅图片的共同点,进而得出风暴潮的概念、类型。
补充:台风形成条件、区分、强度。
阅读教材 68 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并结合69 页活动完成合作探究 1 和 2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下表: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成因多发季节特点危害学生分两小组讨论(老师指点)中心发言人回答小组讨论结果:1、夏季,此时飓风频繁而且正面袭击孟加拉,正值雨季河流径流量大。
2、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海岸呈喇叭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
3、河流众多,河流水量大,汛期时加大了风暴潮的灾害。
老师总结: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区地理位置→飓风多发地区海岸形状→呈半封闭或喇叭口状地势地形→低平开阔河流→河流众多,流量大社会经济→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大家总结一下,风暴潮危害轻重取决于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总结:1、风潮增水大小2、天文大潮高潮位3、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海底地形、社会经济情况了解风暴潮的危害阅读教材海啸的相关内容,整理出该小节的知识要点。
问题: 1、海啸的成因、形成过程是什么?2、海啸的特点?3、海啸的危害?播放海啸的图片,学生观看后讨论回答问题,老师总结:1、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坍塌和滑坡等所激起的巨浪2、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3、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思考题:为什么日本成为世界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日本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全球 75%的破坏性海啸均发生在这个带上。
中图版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word教案

中图版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word教案相关素材海洋划界面临的考查在西太平洋的海洋国家中,可能激化的岛屿争端起码有四起:俄罗斯与日本的北方四岛之争;韩国与日本的独岛之争;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之争;中国与几个东南亚国家的南沙群岛之争。
在这四起重大的岛屿归属国际争端中,日本占了三个,中国占了两个。
而且,中国的划界谈判对手也包括日本在内。
我们的邻国日本,在海洋权益方面,乘中国忙于经济建设之际,频频出招,使得中日关系危机四伏。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海洋划界形势关于中国来说是严肃的。
我国是一个海岛众多的国家,在我国宽敞的海域里,分布了6500多个岛屿,群岛列岛50多个,岛屿面积8万平方公里。
最大的台湾岛,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小的仅数十平方米面积。
岛屿不分大小,距离祖国大陆不分远近,它们差不多上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然而,我国一些岛屿被别国侵占的情形是令人担忧的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我国拥有无可争议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现在却被日本实际操纵。
现在,钓鱼岛成为中国和日本海上岛礁争端的焦点。
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人们发觉钓鱼岛邻近海域海底是一个相当规模的储油构造带。
由此日本对这一海域的操纵更加严密。
类似的情形,还发生在南海诸岛上。
近几十年,南海发觉储量可观的油气资源,周边一些国家不顾历史事实,不顾国际公约的原则,侵占我南海诸岛达几十个。
海上边界是国家边界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主权或管辖权延伸到海洋的最外疆界。
国家间的海域划界,不只是单纯的法律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国家间海?域划界的要紧矛盾,多集中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上。
因为它表达出在各海洋重新界定国家“版图”的政治趋势。
这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政治的特点。
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原则,我国面临着在黄海、东海、南海三个海区,与周边8个国家划定海上疆界的问题。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整个海域在我国大陆架上,完全属于我国,不存在海上划界问题尽管我国与周边各国的海域划界尚未完全提到日程上,然而,随着各海洋国家对海洋空间及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对其依靠的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国家间各自主张的海域重叠问题,将会愈加尖锐。
2022届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二) 第六章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三)海冰和冰山
1、海冰: (1)概念:狭义的海冰是指极地和高纬度海域海水 冻结形成的咸水冰。广义的海冰包括咸水冰以及流入 海洋的河冰、湖冰等淡水冰。
(2)形成:在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 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形成海冰。
(3)危害:海冰的膨胀力以及运动时发生的推力和 撞击力,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一、海洋自然灾害 (一)风暴潮
1、概念: 2、类型: 3、危害: 因水位暴涨,狂风巨浪导致船只沉没、堤坝决口、农田
淹没、房屋被毁、交通通讯受阻、渔业生产受损、人员 伤亡、海水入侵等
4、影响风暴潮灾害的因素
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河流、地形、海岸形状、海底地形
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人口、工业等
P69 阅读 • 孟加拉湾风暴潮
2007年
P69 活动
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 也是重灾区。读图6.4,联系 已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 1.推测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 季节,并说明原因。
北半球夏秋季节(5—10月) 夏秋季节飓风频繁,此时又正值 雨季,河流的径流量大。
2、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 济状况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 害严重的原因。
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海岸 呈喇叭状、城市众多,人口密 集
3、分析河流对孟加拉湾风 暴潮灾害的影响。
孟加拉湾河流众多,流量大,汛期又集中,与海潮顶托, 加剧了风暴潮的灾害。
归纳: 孟加拉湾风暴潮多发且灾害严重的原因
地理位置
飓风多发地区
海岸形状
呈半封闭或喇叭口形状
潮
地形地势
低平开阔
灾 严
河流
入海水量大,有顶托作用
B. 大气的强烈扰动
C. 围海造陆、建人工岛
D. 海洋水体状态骤变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6.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课件新人教版选修2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课 后复习30分钟。
二、补笔记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典例透析 思维突破
答案:(1)智利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海底地震易引 发海啸。
(2)①我国海区以浅海大陆架为主,海底平坦宽阔,海水一般较浅, 海底摩擦力大;②我国海区外围由一串岛屿与暗礁包围,形成一道 天然的屏障;③我国海区没有活跃的海沟及板块俯冲带,近代垂直 运动的表现影响不明显。东海、南海及台湾东岸有海啸产生的条 件,但总体影响不大。
热带气旋: 夏秋台风 影响海区
来势猛、 速度快、 强度大、 破坏力强
温带气旋: 春秋中高 增水过程
纬度沿海 相对平缓
地区
水下地震、
使海上船只
沉没、沿岸堤 加强预报
防决口、农田 与监测;加
被淹
强沿海工
房屋被毁、海 水入侵、地下 水污染、耕地 盐渍化 极强的破坏
程设施建 设:防波 堤、拦河坝 和堤坝、防 潮闸等;提 高人们的
重难聚焦 释疑解惑
(3)美国也是一个频受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其东海岸及墨西哥湾沿 岸,濒临大西洋,在夏秋季节多发生飓风风暴潮,濒临大西洋的东北 部沿岸则以冬季的温带风暴潮为主。特大飓风风暴潮每隔四五年 发生一次,每次损失均高达数亿美元。1969年登陆美国的一次飓风, 在密西西比的一个观测站曾记录了7.5米的潮高值,创造了美国最 高风暴潮位纪录。
高中地理选修二讲学稿: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课程标准】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学习目标】1、阅读材料,能概括风暴潮的成因和危害及预防措施;2、观看视频材料,能概括海啸的成因,举例说出海啸的预防措施;3、阅读课本,能表述影响海冰形成的因素。
【学习过程】活动一:阅读课本P68-69图文资料,完成填空。
一、海洋自然灾害海洋自然灾害成因分类:1、由气象因素引发,如:、;2、由岩石圈活动导致海底地震、火山、塌陷等引发,如;3、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如、。
主要海洋自然灾害(一)风暴潮1、概念:风暴潮是在或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地区的现象。
2、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水位异常抬升,风暴潮来势倍增的原因:。
3、风暴潮的时空分布及其特点4、风暴潮的危害:(1)表现:狂风巨浪+水位暴涨(2)危害:可使海上船只、沿岸堤防、农田、房屋、常常造成严重的和损失;此外风暴潮还会造成严重的现象,使遭到污染,耕地化。
活动二:1、阅读课本P69阅读资料“孟加拉湾风暴潮”,加深对风暴潮危害的认识。
2、P69活动: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
读图并回答问题。
(1)推测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并说明原因。
(2)请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3)分析河流对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的影响。
(3)风暴潮造成危害轻重的原因分析的一般模式:自然因素:地理位置、风力大小、天文潮位、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地形和河流条件等社会经济因素:城市、人口等活动三:阅读课本P70图文资料并观看视频,完成填空。
(二)海啸1、定义:由、或等所激起的巨浪,它是一种特殊的海水波动现象。
2、成因:、或等;3、特点:起始、来势猛、性强;4、危害:巨大、和。
5、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是与地震带一致,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和,其中发生在地震带上的地震海啸多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选修2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
害与防范人教版巩固辅导第一篇
第1题【单选题】
关于海冰和冰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海水结冰,海区盐度会降低
B、海冰主要是咸水冰,高纬度海区直接由海水凝结形成
C、冰山为陆地淡水冰川滑入海洋而成,夏季冰山数量多
D、冰山的撞击力巨大,隐藏在海水中的部分危险更大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目前海洋污染治理的重点是( )
A、海上石油泄漏
B、沿海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
C、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
D、排入海洋的生活污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海洋污染物危害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水循环
C、大洋环流
D、生物循环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读某海域示意图,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油轮排放和油轮泄漏
B、海底石油开采排放原油
C、海风从产油区将油污吹来
D、洋流从产油区将油污带来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回答。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海洋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海岸线比较短,是世界上受海洋灾害最轻的国家
B、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寒潮灾害等都是海洋自然灾害
C、由海水挠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如:风暴潮、海冰、海底地震等
D、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自然灾害【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气象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010年第5号的强热带风暴“蒲公英”造成了越南数万人死亡。
同年13号,强台风“鲇鱼”登陆中国福建,致使上千万人受灾。
下列人类的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加强国际间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读70年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面积变化图(左图)和主要海湾自然岸线比例的变化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70年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面积和自然岸线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海湾的面积均保持不变
B、自然岸线长度存在先降低后增长的态势
C、岸线总长度存在先增长后降低的态势
D、自然岸线比例不断下降,近30年下降尤为显著
关于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形态和岸线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海湾自然岸线长度和海湾面积的变化主要是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果
B、由于海湾沿岸土地资源丰富,沿海开发建设对海湾形态影响不大
C、海湾自然岸线长度的减少速度不断加快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
D、近几十年以围海造陆为主的人类活动成为海湾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无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c为大陆架,d为海沟
B、e处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C、a~b处渔业资源丰富
D、c~d处是目前海洋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上图中abcde海底地形的形成与板块相互作用有关的有几个( )
A、1
B、2
C、3
D、4
【答案】:无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下面四幅图所示的景观属于围海造陆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答案】:
【解析】:
第11题【综合题】
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海洋石油污染对其交换过程具有破坏作用。
下图为世界石油污染分布示意图。
指出世界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分布特点,分析海面油膜对污染海域气候和海洋生物的危害。
【答案】:
【解析】:
第12题【综合题】
根据下图回答
丙的名称是______,甲、乙两个半岛的海岸类型主要是______海岸。
图中海域盛产化学资源______.
为了解决人地矛盾,在此可以实施______战略,来获取土地。
除了填海造陆,该区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海岸前进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综合题】
【海洋地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江苏沿岸主要养殖池塘和紫菜养殖区位置分布图。
(下图) 有误
2014年江苏沿岸主要养殖池塘和紫菜养殖区位置分布图
材料二:海水高位养殖,是在海边滩涂或陆地上人工建造养殖池塘,然后将符合养殖标准的海水抽到池内进行养殖活动。
紫菜养殖最宜区为潮流畅通,稍有风浪,位于小潮高潮线下的海区,底质以沙泥底为佳。
材料三:绿潮是海水中某些大型绿藻(如浒苔)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也被视作和赤潮一样的海洋灾害。
海水高位养殖,是人类充分利用海洋______资源的方式之一,其产品属海洋______资源。
江苏海岸类型主要是?简析这里发展养殖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造成绿潮藻类爆发性增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绿潮藻类对海水养殖产品的影响是?
请为江苏省沿海滩涂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与图甲中的①②③对应序号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
2002年以来,文昌鱼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总体呈______,导致文昌鱼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在某些年份的不同步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由表中可知,重点岸段中实际侵蚀海岸比例最大的是______;与最大侵蚀速度相比,平均侵蚀速度相差最大的是______。
导致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主要有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
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