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AP-2018版方案概要

合集下载

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路线图介绍

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路线图介绍
Cooperate with other major NCAP systems
03 遵循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实际状态
Follow the actual state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 China
3
C-NCAP 路线图回顾Roadmap Review
Protocol version Assessment items
X
Dummy layout adjustment:female dummy and Q3 child dummy are randomly placed on 2nd row
impact form adjustment:MPDB(frontal impact with 50% overlap against moving progressive deformable barrier )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and Networked Technology
• Driving assistance and automatic driving
• Security function based on C-V2X
Expand the range of vehicle models
C-NCAP 路线图-行人保护 Roadmap,Pedestrian Protection
头型
HEAD FORM
主动弹起式发动机罩测评方法更新assessment method update of active pop-up engine hood
风窗玻璃区域头型试验评价方法更新windshield area assessment method update
Learn from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of other NCAP and integrate with the other NCAP

整车碰撞分析流程简介

整车碰撞分析流程简介

整车碰撞分析流程整车碰撞分析是被动安全中必不可少的分析内容,根据工况的不同,可以分为正碰、偏置碰、侧碰、后碰、顶压、行李箱冲击和门侵入等分析项。

看上去十分复杂,其实,只要深入了解正碰分析,在其基础上稍作修改,就可以轻松完成其他分析项。

本文就以C-NCUP2018版的正面碰撞为例,介绍整车碰撞的分析流程,细节部分不做过多介绍;同时,还会介绍整车碰撞分析,约束系统以及试验之间的关系。

分析流程可以分成前处理、计算和后处理3个部分。

1.前处理前处理的软件很多,比如pre-post,ansa等等,本文以使用较为广泛的hypermesh为例进行介绍。

初速度前处理部分包括划分网格、整车模型搭建等部分,这里不做详细说明,主要介绍如何创建工况。

根据C-NCUP2018版的要求,车辆初速度为50Km/h(13.88毫米/毫秒)。

刚性墙车辆和正前方的刚性壁障发生碰撞,一般通过刚性墙来模拟。

关键字:RIGIDWALL_PLANAR。

刚性墙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接触,但是只有从接触面,没有主接触面(主接触面是刚性墙)。

从接触面选择“all”,表示选择所有节点。

刚性墙的摩擦系数一般是0.1.除此之外,车辆还需要和地面接触(否则会因为自重而自由落体),同样通过刚性墙模拟地面。

从接触面选择车轮即可。

自接触在碰撞过程中,车辆自身各部件之间也会发生接触。

因为无法知道哪些部件会接触,所以这里使用的接触类型是自接触,关键字:CONTACT_AUTOMATIC_SINGLE_SURFACE。

和刚性墙一样,自接触不需要设置主接触面,只设置从接触面即可。

不同的是,在自接触中,所有的从接触面,同时又是主接触面,也就是说,部件a既可以和部件b接触,也可以和自己发生接触。

自接触的动、静摩擦系数一般是0.5.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关键字是LOAD_BODY_Z,大小是9.8m/s^2。

控制卡片整车碰撞的控制卡片虽然多达17、8项,但是一般不需要特别设置,直接导入已有的控制卡片即可。

2018版C-NCAP侧面碰撞分析

2018版C-NCAP侧面碰撞分析

2018版C-NCAP侧面碰撞分析王月;肖海涛;张海洋;周大永;刘卫国【摘要】针对2018版C-NCAP在侧面碰撞中发生的变化,为便于新车型侧面碰撞耐撞性开发结构目标的制定,该文根据2018版的试验要求,通过对试验方法和假人变化的分析,以及实车侧面碰撞试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出车身结构和假人变化对乘员伤害产生的影响,并制定出侧碰结构开发安全目标要求,即对于轴距较小(<2 650 mm)的车型,建议B柱侵入量控制在120 mm以内,侵入速度控制在7.5 m/s以内.该分析结果为其他车型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师》【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6页(P41-46)【关键词】C-NCAP;侧面碰撞;车身结构;World SID假人;Euro SID Ⅱ假人【作者】王月;肖海涛;张海洋;周大永;刘卫国【作者单位】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汽车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汽车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也随之增多,因此提高汽车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是设计者的重要任务[1]。

交通事故的类型包含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及追尾等。

由于我国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以平面交叉为主,所以侧面碰撞事故发生概率很高,据统计,各类碰撞事故发生的比例为正面碰撞59.2%,侧面碰撞27%,追尾8.1%,其他5.7%[2]。

现在,对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考察要求越来越严格,新车评价规程(C-NCAP)每三年进行一次调整,同时碰撞试验工况要求也进行改进。

目前实施的2015版规程的侧面碰撞工况较2012版未发生变化,但2018版C-NCAP将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

文章主要对2018版C-NCAP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对比,总结出2018版C-NCAP侧面碰撞中结构的安全开发目标,为新车型的开发提供参考。

追求安全无止境——解读2018年版C—NCAP管理规则

追求安全无止境——解读2018年版C—NCAP管理规则

亡 人数 为行人 ,其 中儿童和老 人 的风险 最大 ;在国 内 ,这 一比例 明显更 高。 欧
洲 、日本 、美国等地 在很 早以前便 有行人保 护技术的研究 。E u r o N CAP 干1 9 9 7 年 便 引入 了行 人保 护试验。鉴于 国内行 人保 护观念落后 ,再加 上这 方面的技术研发
国 口囵 圈圈
随着 自动紧 急制动 、车道 偏离 报警 以及车 道保 持辅助 等 智能化 安全配 置的不 断出现 。主动安 全越来越受到重 视 ,国内外 N CAP 机构也 开始针对车
辆 上 的 主 动 安 全 配 置 进 行 评 测 , 以便 引 领 汽 车 安 全 技 术 的发 展 。 美 国 I I H S 自
c 小} C AP 试验车辆上没有 2 5 %> A≥1 5 %
1 5 %> A≥5%
A<5 %
“ S u p e r i o r ” ( 优越 )、 “ A d v an c e d” ( 高级 ) 和 “ B a s i c ” ( 基本 ) 3 个 不同等级 的评价 。E u r o NCA P 也 于2 0 1 4 年 引入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 AE B)
E S C
按现有规则 .不考虑配置率 全车型标配 C — N C AP 试验车辆上有 1 . 2
A≥2 5 %
AE 8 系统
1 1 0 , 8
O . 6

2 0 1 3 年 开始 对汽车 碰撞预 防系统 进行评 测 ,依 照 自动 制动 的效果 。设 立 了
以4 0 k m/ h 的 速 度 按 照 规 定 的方 向撞 击保
险杠 ,通过 每次获 得的腿 部 弯矩 以及膝 部 韧带伸长量等性能指标进行评分。 如 何 在 行 人 保 护 试 验 中获 得 高 分

CNCAP2018版方案说明会 行人保护

CNCAP2018版方案说明会 行人保护

2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流程
2、测试评价流程及周期:
2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流程
3、试验样品及车辆信息一致性验证: 测试评价过程着试验室对生产企业提供试验样品及车辆 信息进行一致性检查。 a.测试评价过程中试验室会对生产企业提供车辆试验信息 、预测结果等进行检查; b.若发现样品一致性可能存在问题时,试验室有权随机抽 查,按照 “行人保护试验样品一致性检验实施细则”进行 检验。
2016年美国 NCAP
2018 C-NCAP
1 行人保护现状
车辆行人保护性能现状
2015E-NCAP车辆头部得分分布情况
头 35.00%
部 30.00%
得 25.00%
分 分 布 比
20.00% 15.00% 10.00%
例 5.00%
0.00%
33.33%
18.18% 18.18%
21.21% 9.09%
2012年ECE R127 2008年 GTR 9;
2009年EC 78;
2003年 GB/T 24550-2009
欧洲EC102;
2004年日本
2011年日本
TRIAS 63-2004
NCAP采用
2005年日 FLEX-PLI
本NCAP
2002年欧
洲、澳洲
NCAP
2014年欧 洲、澳洲 NCAP采用 FLEX-PLI
行人保护评价规程
目录 行人保护现状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流程 行人保护测试评价方法 行人保护评价方案
1 行人保护现状
1 行人保护现状
CIDAS统计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 行人事故占比高; 行人事故伤亡人数占比高。
刮撞二三轮 车 49%
正面 撞固定物 碰撞 4% 多车事故

C-NCAP管理规则(2018版)

C-NCAP管理规则(2018版)
管பைடு நூலகம்规则
(2018 年版)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目录
前 言......................................................................... 4 第一章 总则..................................................................... 6 1.宗旨.......................................................................... 6 2.管理机构...................................................................... 7 3.C-NCAP 试验项目 ............................................................... 7 3.1 乘员保护部分................................................................ 7 3.2 行人保护部分................................................................ 8 3.3 主动安全部分................................................................ 8 3.4 附加试验——燃料消耗量试验 .................................................. 9 4.评价结果...................................................................... 9 5.指定网站和媒体................................................................ 9 6.C-NCAP 特有标记 ............................................................... 9 第二章 运行管理............................................................... 11 1.评价车型选取................................................................. 11 2.车辆及部件的获取............................................................. 12 3.试验......................................................................... 12 4.评价结果的发布............................................................... 13 5.经费......................................................................... 14 6.试验过程外部人员和相关事务的管理 ............................................. 14 7.对评价结果的异议的申诉和处理 ................................................. 15 8.试验数据、图像资料及试验后车辆的处理 ......................................... 15 9.C-NCAP 评价结果及相关标志的使用 .............................................. 16 10.技术交流.................................................................... 16 11.交流及公共宣传活动.......................................................... 16 第三章 评价办法................................................................ 17 1. 乘员保护部分................................................................. 17 1.1 试验项目 .................................................................... 17 1.2 性能指标与评分办法.......................................................... 19 2. 行人保护部分................................................................. 40 2.1 试验项目................................................................... 40 2.2 性能指标与评分办法.......................................................... 41

基于2018版C-NCAP的某车型侧面碰撞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

基于2018版C-NCAP的某车型侧面碰撞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

图2.1 侧面碰撞车身框架传力示意图3.1 整车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前后门和B柱测量关键点选取:把假人上中下肋骨、腹部和髋部分别向前车门上投影,得到各点,见图3.2;把假人上中肋骨、腹部和髋部分别向后车门上投影,得到B1~B4;选取B柱中下部各关键点B1~B10程中乘员易受伤害位置),见图3.4。

图3.2 前门关键点图3.3 后门关键点图3.4 B柱各关键点在侧面碰撞过程中,为减小碰撞对乘员的伤害,需尽量提高碰撞中乘员的生存空间。

本文设定最小生存空间为200mm。

通过仿真分析,侧面碰撞结果如下9.2m/s(图3.5);B柱测量点最大动272.6mm(图3.6),最小生存空间为,不满足最小生存空间200mm的目标要求;图3.5 B柱各关键点的侵入速度图3.6 B柱各关键点的侵入量左前车门测量点最大速度12.6m/s(图3.7);左前门最大侵入量为312.6mm(图3.8),最小生存空间为94.4,出现在假人盆骨对于的位置, 不满足最小生存空间200mm的目标要求;图3.7 左前门各关键点的侵入速度图3.8 左前门各关键点的侵入量车身侧面碰撞变形结果如图3.9,B柱、门槛、前后门区域变形都比较大。

图3.9 车身侧面碰撞变形结果整车侧面碰撞性能优化1 原因分析与正面碰撞不同,侧面碰撞几乎没有缓冲空间,因此,必须通过优化碰撞区域侧面结构,合理图4.1 2015版壁障高度的门槛变形模式示意而在2018版规则中,壁障已高出门槛区域,碰撞过程中,门槛会受到较小的Y向碰撞力F和较大的翻转力矩M(图3.11),此时门槛由于受到的翻图4.2 2018版壁障高度的门槛变形模式示意2 优化方案根据上节碰撞分析结果和侵入量过大原因分析,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前门防撞板的位置;图4.3 前门防撞板布置优化门槛加强板材料提升为热成型;取消B柱内部补丁板,将B柱加强板厚度由改为1.8mm,B柱内板材料强度等级降低后门槛底部支撑横梁增加横向加强筋,并在横梁内部增加加强板;图4.4 后门槛底部支撑横梁优化(左图:优化前/右图:优化后)取消门槛加强板内部三个碰撞盒,增加重新设计的加强衬板;图4.5 门槛内加强板结构优化(上图:优化前/下图:优化后)柱加强板结构光顺,增加后门防撞梁与重叠量。

C-NCAP-2018版方案概要

C-NCAP-2018版方案概要

精选ppt
3
2018版规则研究概况
研究思路:基于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研究内容:改进碰撞试验方法、增加新考核项目、严格评价技术要求、优
化评分体系 研究目标:新规则试验方法细节完善,2016年底出台新规则征求意见稿,
2018年实施。
传统汽车评价
电动/混动汽车评价(增加)
+市场销量+加权 处理
C 刚度吻合性研究
精选ppt
8
侧面碰撞壁障方案
主要技术指标
台车质量 台车宽度a4 防撞梁下端高度a1 防撞梁上端高度a2 前端前减震器高度a3 防撞梁中心高度 (a1+a2)/2
假人 前端吸能壁障
新C‐NCAP壁障性 能参数 1400kg 1726mm 400mm 600mm 850mm
正面碰撞
偏置碰撞
增加后排得 分权重
增加后排得 分权重
2018版变 更内容
侧面碰撞
鞭打试验
加分项
变更新壁障 增加后排得分
权重
提高速度 降低NIC权重
乘员侧安全带提 醒装置增加后排
侧面安全气囊和 气帘增加要求
精选ppt
7
侧面碰撞壁障研究
A
碰撞参数的组合设置对车体 侧围结构的响应研究
获得台车参数。实
B 际调研+统计分析
G
20
12
12 4.5418 16 4.2450
H
40
12
13 5.1264 17 4.8190
I
30
9
14 5.7259 18 5.4117
J
30
10
15 6.3324 19 6.01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CAP 2018版方案概要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管理中心 2016.8.5
一、总则
规则的变化
• 增加鞭打试验 • 偏置碰撞提速 • 定量评价后排乘员 • 增加ESC主动配置加分 • 重新调整星级划分
• 侧碰后排乘员 • 增加儿童假人
2009版
2006版
2006年首次 推出C-NCAP
试验场景:车辆以40km/h行驶通过尺寸为 2.4m*3.7m*25mm的路面铁板
要求:AEB、FCW和DBS功能皆不应被触发。
国内驾驶行为因素:正常行车易受到临近车道不良驾驶 行为影响 方法引用:NHTSA DOT HS 811 和ISO 22839-2013
试验场景:由待测试车辆SV、前方车辆MLV和侧向 减速车辆DLV组成,MLV和DLV之间保持并排行 驶,SV车头和MLV车尾之间的距离保持15米达到至 少3秒钟后,DLV进行3±0.3m/s2的制动操作
2018版规则试验项目
传统汽车
行人 保护
主动 安全
电安 全
试验项目: 1、100%正碰 2、40%偏置 3、侧面碰撞
(更新壁障) 4、鞭打试验 (提高速度) 加分项: 1、侧气帘
(增加要求) 2、安全带提醒 (增加后排)
头型试验
腿型试验 —上腿型 —下腿型
试验项目: AEB
✓ 追尾 — 前车慢行 — 前车静止 — 前车制动 ✓ 行人 − 白天远端穿行 − 白天近端穿行
AE-MDB V3,9
现C-NCAP参数值
950kg 1726mm 300mm 550mm 800mm
450mm
SIDⅡs EEVC-2000
a3
a4
a2
a1
鞭打试验研究
在追尾事故中,按照参与方不同进行分类,其中乘用车追 尾乘用车占16.5%,客货车追尾乘用车占4.4%。
事故统计分析
Number Cumulative rate[%]
电安全不合格,则仅公布所有项目试验结果,不做星级评价
电动/混动汽车评价方案
电动/混动汽车评价
GB/T31498中所列项目 ✓ 防触电保护要求 ——绝缘电阻必须符合、其它四选一
✓ 电解液泄漏要求 ✓ 防火防爆(REESS)要求
电池侧绝缘电阻
低电压 电能 物理防护 负载侧绝缘电阻
加分项: ESC
防触电保护要求
—电池侧绝缘电 阻
—其它四选一
电解液泄漏要求 防火防爆
(REESS)要求
电动/混动汽车
二、试验方案
乘员保护部分
乘员保护
现行2015 版项目
正面碰撞
偏置碰撞
增加后排得 分权重
增加后排得 分权重
2018版变 更内容
侧面碰撞
鞭打试验
加分项
变更新壁障 增加后排得分

高度
注:根据保险杠下部高度选择腿型冲击器进行腿部撞击保险杠试验。
行人保护试验样品来源
➢ 试验车辆:借用侧碰试验车辆;
➢ 试验样品:制造商提供
1 制造商配合提供试验样品,按网格点法或均分区域法进行评价; 2 若制造商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提供试验样品,则采购发动机罩、风 挡玻 璃及保险杠各2套,按照最苛刻要求进行评价。
速度与伤害的关系
Neck Injury (AIS1)
20
Cumulative Neck Injury (AIS1)
16
100% 80%
12
60%
8
40%
4
20%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1~
⊿v [km/h]
• 0-15kph——43% • 15-20kph——11% • 平均速度变化量为26.6kph
B
0
-0.25
7
2.0581 11 1.8541
C
4 1.0395
8
2.4809 12 2.2551
D
21 9.6553
9
2.9441 13 2.6975
E
8 0.8988 10 3.4449 14 3.1791
F
25 9.4119 11 3.9792 15 3.6965
G
20
12
12 4.5418 16 4.2450
O
110
-1
20 9.1786 24 8.9134
P
170
-1
(D)21 9.6553 (F)25 9.4119
加分项考核方案
侧气帘 加分要求
前后一体式气帘,第三排也列入考核
后排安全带提醒装置 加分要求
第二排座位
展开形态:气袋钩挂、气袋破裂、内饰件脱落
吸能区域:覆盖前后排乘员头部 接触区域:在B柱与假人头部外侧间平稳展开;
腿型试验
自由飞行,40km/h
头型试验
厂家提供所有网格点的预测值 ,从中随机抽取试验点试验。 当厂家没有提供所有网格点的 预测值时,将试验区域平均分 为12部分,在每个部分选取最 差性能点进行试验。
3.5kg儿童头型 40km/h,50 °
4.5kg成人头型 40km/h,65 °
WAD2100
WAD1700
• 追尾中最常见的三种工况:前车静止、前车慢 行和前车制动
• 行人工况的重新定义,白天远、近端穿行工况
AEB测试工况及方案
工况设定
针对车辆追尾事故的AEB-CCR系统 ✓ 最常见的三种工况:前车静止、前车慢行和
前车制动 ✓ HMI及误作用要求 ✓ 设定各工况权重关系
试验 项目
试验 条目
前车静止工况
要求:车辆的AEB和FCW系统不应被触发
AEB-VRUpe 测试方案
近端穿行工况 使用成年假人 碰撞位置为左侧25%和右
侧75% 行人速度5km/h 试验车速20-60km/h 试验速度间隔10km/h
远端穿行工况 使用成年假人 碰撞位置为左侧50%和25% 行人速度为6.5km/h 试验车速20-60km/h 试验速度间隔10km/h
假人 前端吸能壁障
新C‐NCAP壁障性 能参数 1400kg 1726mm 400mm 600mm 850mm
500mm
WS50th+SID-IIS AE-MDB V3,9
统计值 1420kg 1777mm 432mm 549mm 861mm 490.5mm
N/A
AE-MDB参数值 1300kg 1726mm 350mm 550mm 800mm 450mm
BOX总分 70
得分率 BOX得分/BOX总分
头型 腿型
12
15 BOX得分/BOX总分
3
权重 最终得分率 最终得分
0.7 得分率×70%
最终得分

(得分率)
0.15 得分率×15%

审核加分项 ESC
4
(ESC得分+AEB试验
主动安全
AEB追尾
8
15
得分×配置系
0.15 得分率×15%
试验项
AEB行人
评价将比以上GB/T31498中所列项目更加严格
三、评分方案
2018版规则评分体系
2018版C-NCAP评分表
BOX
项目类别
试验项 乘员保护*
加分项
行人保护 试验项
项目
100%正碰 40%偏置 侧碰 鞭打 侧气囊+气帘
安全带提醒*
单项分值
前排 16
后排
16
4
16
4
5
3
2(前排副驾1、第
二排三个位置1)
国外的研究数据表明,速度达到20kph可覆盖70% 伤害概率。
速度的变化
鞭打试验方案
上升沿上限
上升沿下限
时间 (ms)
加速度(g) 时间(ms) 加速度(g) 时间(ms) 加速度(g) (C)4 1.0395 (E)8 0.8988
5
1.3381
9
1.1774
A
0
Hale Waihona Puke 0.2561.6772 10 1.4951
• 调整胸部评价指标 • 下潜量化 • 调整鞭打试验分数计算 • 取消ISOFIX和驾驶员安
全带提醒加分 • 调整星级分数
2012版
2015版
2018版
(现行)
• 更改侧面碰撞壁障 • 提高鞭打试验速度 • 增加气帘加分要求 • 增加后排安全带提醒加分 • 增加碰撞试验后排假人得 分权重 • 增加行人保护试验及评价 • 增中AEB系统试验及评价 • 全新的评分体系
3
数)/BOX总分
注: 单排座车不计后排分数,其乘员保护部分满分为57分。 安全带提醒装置:前排延续现有要求;第二排位置缺1不可,少一个位置不予加分,第二排只要求每个位置的视觉或听觉
• 利用PC‐crash事故重建软件进行还原
02事故还原
03事故筛选
• 77起乘用车追尾事故,符合条件40起 • 217 起车辆速度小于80kph的乘用车与行人事故
• 通过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采集人、车 、路复合交通信息,共获取40万公里实 际路况信息。74起严重交通冲突。
04道路数据获取
05工况确定
不提供试验样品
注: ➢ 方法1:头部、腿部:网格点法; ➢ 方法2:头部:均分区域法;
腿部:网格点法; ➢ 方法3:头部:均分区域法6次;
腿部:网格点法2~3次。
AEB系统研究
01事故统计
• •CIDAS交通事故形态分类统计 •事故总数2522起中,涉及乘用车1830起,追尾 事故183起,涉及行人493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