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作业答案

知识产权法作业答案
知识产权法作业答案

第一章著作权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自然人作者:是指通过自己的抽象思维活动,采用一定的客观表现方式直接创作作品的人。

2.创作: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

3.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所有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二、单项选择题

1.著作权的产生和保护注重的是(B )

A.作者的思想、理论、观念等思维

B.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C.作者对某一作品的特定表达

D.作品内容本身

2.我国著作法中,著作权与下列哪一项系同一概念(D )

A.出版权

B.作者权

C.专有权

D.版权

3.《著作权法》所调整和保护的对象是(D )

A.版权

B.著作权

C.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D.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4.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中国公民的著作权在下列情况下产生?(C )

A.随作品的发表而自动产生

B.随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

C.在作品以一定物质形态固定后自动产生

D.在作品上回流版权标记后自动产生

三、多项选择题

1.著作权的特点在于(ABD )

A.著作权因作品创作而自动产生

B.著作中的人身权不得转让

C.著作权没有保护期限的限制

D.著作权保护期限届满,一切著作权均不再受到保护

2.著作权的法律性质属于(BD )

A.抗辩权

B.专有权

C.对人权

D.绝对权

3.我国著作权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有(ABCD )

A.保护作者权益原则

B.鼓励优秀作品传播原则

C.作者利益与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

D.与国际著作权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原则

4.我国对著作权的保护体现在以下哪些法律中?

A.民法通则

B.继承法

C.刑法

D.宪法

四、不定项选择题

1.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主要表现为(ABCD )

A.保护对象不同

B.权利产生的程序不同

C.权利的存续期间不同

D.权利的效力空间不同

2.对作品著作权的保护立法目的是(AC )

A.保护作者合法权利

B.保护商业领域内的商品或服务的特定标记

C.鼓励创新,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

D.保护工业领域内的有关产品或制造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

五、简答题

1.著作权与商标权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答:著作权和商标权同属于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共性。其区别在于保护的对象不同和取得的方式不同。商标权保护的对象是注册商标,而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著作权一般基于创作而自动产生。商标权则要按法定程序申请,经有关政府部门审查和授权后才取得。

2.著作权与专利权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答:著作权和专利权同属于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共性。其区别在于保护的对象不同和取得的方式不同。专利权保护的对象是发明创造,而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著作权一般基于创作而自动产生。专利权则要按法定程序申请,经有关政府部门审查和授权后才取得。著作权和专利权的区别还表现为:第一,著作权只保护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不保护作品的思想和内容;而专利权保护则体现在发明创造中的技术思想和技术方案。第二,著

作权法仅仅要求受保护的作品是独创的,而不要求是首创的;而专利权则要求受保护的发明创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等条件,只有未公开的,且达到某一创造性水平的发明创造才能取得专利。专利权和著作权也有一定的联系和交叉,主要有两种情形:第一,在对记载专利技术信息的技术资料或专利申请文件的保护方面,存在著作权和专利权的交叉保护。第二,在外观设计专利中存在专利权与著作权的交叉保护。

3.如何看待著作权的自动产生原则?

答:1、著作权属于私权,与商标权,专利权不同的是,人们普遍认为其是自然权利,而不是法定权利,这是著作权自动产生,商标权、专利权却要经过行政部门登记注册才能形成的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上看,著作权与物权有很大的类似,只是其具有人身属性。

2、著作权具有很强的人身属于性,很多作者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公开其作品。如果不是自动产生的话,其他人在未经过作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公开作者的作品或利用此作品从事盈性活动等,会对作者产生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对作者的人身权),作者却束手无策。所以说自动产生原则对保护好作者的合法权益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二章著作权主体

一、名词解释

1.作者:是指直接创作作品的人,即通过自己的独立构思,运用自己的创作技巧和方法,直接创作出反映自己个性与特点的作品的人。

2.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作者是一切作品的原始著作权人。作者在取得著作权后,依据有关法律、雇佣合同、职责规章或委托合同再将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单位、雇主或委托方,而作者仍保留作品的人身权,因此,作者以外的其他著作权人都属于继受著作权主体。

二、选择题

1.电影制片厂擅自将乙发表在《文学季刊》上的小说《红尘》拍摄成电影。电影制片厂的行为( A )

A.侵犯了乙的著作权,但未侵犯《文学季刊》的著作权

B.同时侵犯了乙和《文学季刊》的著作权

C.侵犯了《文学季刊》的著作权,但水侵犯乙的著作权

D.既未侵犯乙的著作权,也未侵犯《文学季刊》的著作权

2.甲在创作武侠小说《神腿》的过程中,乙提供了辅助活动。小说创作完成后,由出版社丙出版。该书的著作权应归属于( A )

A.甲

B.甲和乙

C.丙

D.甲和丙

3.使用演绎作品的,应当取得( B )的同意,并支付报酬。

A.演绎作品的著作权

B.原作品的著作权人

C.演绎作品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

D.演绎作品著作权人或原作品著作权人

4.《胡同史话》一书由王某编纂,李某提供史料和咨询意见,于某进行书稿录入,张某协助联系出版事宜。《胡同史话》一书的著作权属于( A )

A.王某

B.王某和李某

C.王某和于某

D.王某和张某

5.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著作权人应该是( D )

A.导演

B.主要演员

C.剧本作者

D.制片人

6.小说《师长》的作者甲授权乙将该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制片人丙委托导演丁将该剧拍摄成电影。该片拍摄完成后,其著作权归属于( C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各项作品中,著作财产权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是( B )

A.记者为所在报社采编的人物专访

B.设计人员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创作的工程设计图

C.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编写的教案

D.专业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

8.刘某由所在工作单位安排,承接了一个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在工作期间出版了一本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专著并获稿费15000元,此稿酬应归谁所有?( D )

A.应全部归刘某所在单位

B.归刘某所有,由刘某所在单位缴纳所得税

C.归刘某所有,但刘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D.归刘某所在单位,但应拿出一部分奖励刘某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可以成为我国的著作权主体?( ABD )

A.法人

B.自然人

C.外国人

D.其他组织

2.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作者可以是( BCD )

A.美国人

B.中国公民

C.法人

D.其他组织

3.下列行为所产生的作品,能够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是( AC )

A.将文字作品数字化

B.对古籍进行校点、补遗

C.将小说改编成话剧剧本

D.对某些散乱的作品进行删节、组合、编排

4.依照法律规定,下列关于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的陈述,正确的是( ABCD )

A.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

B.作者身份明确的作品的保护为作者终生及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C.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的著作权中的人身权,除署名权以外全部由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

D.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的著作权的财产权由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但是人身权不能行使。

5.张三和李四合作创作《民族音乐欣赏》一书,下列主体中属于著作权人的是( ABD )

A.张三

B.李四

C.张三健在时,张三的女儿

D.李四去世后,李四的儿子

6.下列作品中,属于汇编作品的有(ABD )

A.报纸

B.期刊

C.百科全书

D.列车时刻表

7.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作品的作者包括(BD )

A.摄影师

B.制片人

C.表演者

D.作曲、作词者

8.王五为电视剧《凶门》创作了一首主题曲,则他享有(AC )

A.在电视剧中的署名权

B.仅对该主题曲享有署名权

C.在单独使用该主题曲时独立享有著作权

D.与制作人共同享有该电视剧的著作权

四、简答题

简述著作权法关于外国人著作权保护的有关内容

(1)在我国境内首先出版的外国人作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我国境内出版的,依法享有著作权。(2)在中国境外首先出版的外国人的作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出版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3)未出版的外国人作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伯尔尼公约》或《世界版权公约》成员国国民,以及与我国签订双边著作权保护协议的国家的国民,未出版的作品受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其他外国人未出版的作品则不受保护。

第三章著作权的客体

一、名词解释

1.作品: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结果。

2.独创性:是指作品必须是作者创造性智力劳动的结果,是作者通过自己的独立构思,运用自己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反映自己个性和特点创作出来的。

3.演绎作品:是指以另一作品为基础创作的作品,但不是精确的逐字的复制。

二、单项选择题

1.著作保护的是作品的(D )

A.思想内容

B.创作构思

C.创作题材

D.表达形式

2.刘教授1998年1月1日自行将我国刚颁布的一部法律译成英文,投递给《中国法坛》,于1998年6月1日发表。国家有关机关认为刘教授的译文质量很高,经与刘协商,于1998年12月5日发文将译文定为官方正式译文。刘教授对其译文( D )

A.自1998年1月1日起一直享有著作权

B.自1998年6月1日起享有著作权

C.自1998年12月5日起享有著作权

D.自1998年1月1日起至1998年12月5日期间享有著作权

3.下列哪项不适用于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B )

A.书法

B.律师代理词

C.化学元素周期表

D.地方志

4.下列选项中,属于作品构成要件的是( C )

A.新颖性

B.创造性

C.独创性

D.可欣赏性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是( D )

A.用C语言编写的的计算机程序

B.没有剧本的小品表演

C.建筑施工图纸

D.法院的判决书

6.依著作权法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受著作权保护的是(A )

A.时事新闻

B.《新闻学》教材

C.新闻评论

D.《新闻调查》节目

7.张某创作学术论文一篇,依著作权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张某只有在论文发表后才能享有著作权

B.张某的论文不论是否发表都能享有著作权

C.张某的论文须经登记后才能享有著作权

D.张某的论文须加注标记后才能享有著作权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可以被认为是文字作品的是( BD )

A.戏剧作品

B.用盲文创作的小说

C.计算机软件

D.地图

2.下列作品中属于美术作品的有( ABCD)

A.摄影作品

B.建筑作品

C.书法作品

D.雕塑作品

3.下列对象中,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是( AC)

A.李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代理词

B.马法官就某一案件撰写的判决

C.陈教授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民法通则》

D.刊登在专利公报上的某一发明专利的说明书

4.下列关于摄影作品的陈述,正确的是(BD )

A.自然人完成的摄影作品,其保护期为作者终身及其死后50年

B.摄影作品保护期,不论是法人创作还是个人创作,其保护期均为50年

C.摄影作品的保护期的起算,根据著作权法的自动取得原则,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时起开始计算

D.摄影作品的保护期的起算点为作品发表之时开始计算

5.下列选项中属于著作权的客体的有(BCD )

A.政府公告

B.计算机软件

C.小说

D.公共讲堂的演说

6.《著作权法》第2条第2款规定“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下列关于外国人作品的保护的陈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CD )

A.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其保护期自创作完成之日起计算

B.外国人作品在中国境外首先出版后,30天内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视为该

作品同时在中国境内出版

C.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其保护期自发表之日起计算

D.外国人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此处的“发表”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发表,如复制、展览等

7.下列关于文字作品表述正确的有(AB )

A.话剧剧本属于文字作品

B.以密码形式表现的小说是文字作品

C.识得该种文字的人数的多少是构成文字作品的条件

D.文字本身的艺术如书法不属于文字作品

四、简答题

简述作品的特征

第四章著作权的内容

一、名词解释

1.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的区别: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以精神利益为内容的权利,是作者基于创作所享有的一种使其人格、作品受到尊重的权利,具有强烈的人身属性。著作财产权是指作者依法通过各种方式而利用其作品的专有权利。

2.发表权:是指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在著作人身权中处于首要的地位。

3.修改权:是指作者享有的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其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5.出租权:是作者享有的对有关作品的出租的专有权利,具体指以有偿方式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中的程序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中的程序本身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6.表演权:即作者对其作品进行公开表演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专有权利,具体是指通过演员的声音、表情、动作在现场直接公开再现作品,以及通过放映机、录音机、录像机等技术设备间接公开再现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权利中,属于著作财产权的有(A )

A.信息网络传播权

B.发表权

C.保护作品完整权

D.署名权

2.某影视公司根据某乙的小说改编出一部电影,该电影的著作权属于(C )

A.某乙

B.某影视公司

C.某乙与某影视公司

D.以上皆不对

3.画家李某将其创作的一幅油画以23万元价格卖给A公司,A公司因此获得( B )

A.油画的著作人身权

B.油画所有的著作财产权

C.油画的原件所有权和所有著作权

D.绘画原件所有权和展览权

4.为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作家尚公于2000年2月写成报告文学《伟大的战略出击》一书的初稿,5月修改定稿,7月由出版社正式出版,9月经版权登记。尚公从何时起取得正式出版的《伟大的战略出击》一书的著作权?( C)

A.2月

B.5月

C.7月

D.9月

5.《著作权法》所称“发表”的含义是指将作品(D )

A.出版发行

B.公之于众

C.在版权局登记

D.以某种物质形式固定下来

6.知名画家甲把自己画的一幅画送给乙,乙一直珍藏在家中,在一次有关甲的专题画展中,乙将该画送展,乙的行为( B )

A.侵犯了甲的署名权

B.侵犯了甲的展览权

C.侵犯了甲的发行权

D.不侵权

7.刘某从画家孙某处购买了一幅画,刘某在对该画享有物权的同时,对该画还享有(B )

A.改编权

B.出租权

C.复制权

D.展览权

三、多项选择题

1.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包括( ABD)

A.发表权

B.署名权

C.表演权

D.修改权

2.我国出租权的对象包括(ABCD )

A.计算机软件

B.文学作品

C.图书

D.电影作品

3.表演权的内容包括(ABCD)

A.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的权利

B.公开表演作品的权利

C.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D.许可他人对表演进行录音、录像

4.画家吴忠经常即兴作画,赠送好友谢某,几年后谢某已收藏吴忠画30多幅。谢某从中选出25幅,以《吴忠画册》为名出版了署名吴忠的25幅,吴忠得知后十分气愤,认为谢某及出版社侵犯了自己的权利。依照法律,谢某侵犯了(BCD )

A.吴忠所赠画的财产所有权

B.吴忠对赠画的复制权

C.吴忠对赠画的展览权

D.吴忠的发行权及获得报酬权

5.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是作者首次发表后的50年的有(ABC )

A.合作作品

B.公民创作的摄影作品

C.电影作品

D.法人或者非法人作品

四、简答题

1.简述著作人身权的特征及内容

答: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以精神利益为内容的权利,是作者基于创作所享有的一种使其人格、作品受到尊重的权利,具有强烈的人身属性。

内容:(1)发表权:是指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在著作人身权中处于首要的地位。(2)署名权:是指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行使署名权的实质是要求他人承认作者的身份。(3)修改权:是指作者享有的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其作品的权利。(4)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2.简述著作权的取得

答:著作权的取得,亦指著作权的产生,是公民或法人依据一定的法律事实或客观事实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享有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权取得主

要有以下几种原则:自动取得原则、登记取得原则、以物质形式固定取得原则、以著作权标记取得原则。我国采用“自动取得”作为著作权取得的基本原则。

3.简述《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中财产权利的规定。

答: 1 著作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依法产生的权利。通过对作品的不同方式的利用,可以分别给权利人带来人格和物质方面的利益。著作权的内容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所谓著作财产权是指著作权人基于对作品的利用给其带来的财产收益权。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包括:复制权:是指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成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删去了作为传统复制手段之一的临摹。

出租权: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信息网络传播权: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放映权: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发行权:是指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展览权:也称公开展览权或展示权,是指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权利。

表演权: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广播权: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作品的权利。

摄制权: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改编权:以原作品为基础,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翻译权: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汇编权: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注释权与整理权:注释权是指对艰深的古典著作或者其他作品中的典故作出比较通俗的解释行为。整理权是指对内容零散、层次不清的已有作品或者材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加工的权利。

第五章邻接权

一、名词解释

1.邻接权:即与著作权相邻接的权利,是作品传播者享有的一项权利。

2.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区别:一方面,传播者的创作劳动不仅体现在艺术上,但更多的是借助技术手段,与作品的创作存在本质区别;另一方面,传播者创造性的劳动必须以作品为基础,与他人的作品不可分离,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把作品以一种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传播者传播作品而产生的权利是从属于作品创造者的著作权的。基于作品传播者权利与著作权的这种特殊关系,设定了邻接权,又将邻接权的有关规定纳入著作权法之中。

二、单项选择词

1.图书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的版式设计所享有的权利的保护期为(B )

A.5年

B.10年

C.25年

D.50年

2.下列关于图书出版者专有出版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图书出版合同约定享有专有出版权但没有明确其具体内容的,视为该专有出版权仅局限于以同种文字出版原版图书的专有权利

B.出版者对著作权人的作品享有的在合同约定期限内独家出版的权利

C.图书出版合同中没有约定专有出版权的,图书出版者仍在合同期限内享有专有出版权

D.专有出版权是指出版者对其出版的作品的装帧设计享有的权利

3.作者向期刊社投稿,在( B)内未收到录用通知的,可以向其他期刊社投稿,双方另外约定的除外。

A.15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4.以下权利中既包括财产权利又包括人身权

内容的(A )

A.出版者权

B.表演者权

C.录制录像者权

D.广播电视组织权

5.下列有关邻接权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报刊杂志社对自己登载的作品享有10年的专有出版权

B.表演者权只是一种财产权

C.表演权是邻接权的一种

D.录像制作者如要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制作录像制品,必须要经过权利人的许可。

6.依据《著作权法》,图书出版单位的专有出版权在合同中的约定期限最多为( A )

A.10年

B.7年

C.50年

D.没有规定

7.甲网站与乙唱片公司签订录音制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使用合同,甲网站按约定支付报酬后,即开展了网上原版音乐下载业务。对甲网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A )

A.是合法使用行为

B.构成侵权行为,因为该行为应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而不是取得录音制作者的许可

C.构成侵权行为,因为该行为还须取得著作权人、表演者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D.构成侵权行为,因为该行为虽然无须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必须取得表演者的许可

三、多项选择题

1.我国《著作权法》中规定的表演者包括( ABC)

A.演出单位

B.表演者个人

C.花样滑冰运动员

D.对有著作权或无著作权的作品进行表演的人

2.表演者的人身权包括( ABCD )

A.直接表演的权利

B.将表演公之于众的权利

C.表明表演者身份的权利

D.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

3.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进行演出,应当取得( AB )许可,并支付报酬。

A.演绎作品的出版者

B.原作品的著作权人

C.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

D. 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或者原作品的著作权人

4.表演者的财产权利包括( BCD)

A.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

B.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表演并获得报酬

C.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

D.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

5.电视台播放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录像制品、应当取得( BC)许可,并支付报酬。

A.表演者

B.著作权人

C.录像制作者

D.原播放该录像制品的电视台

6.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取得(AD )许可,并支付报酬。

A.表演者

B.出版者

C.著作权人

D.录音录像制作者

7.某影视中心在一电视连续剧中为烘托剧情,使用了某正版唱片中的部分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音乐作品著作权人授权的集体管理组织)以该使用行为未经许可为由要求制片人支付报酬。该协会的要求被拒绝后,遂向法院法院起诉。下列说法哪些说法是错误的?(BC )

A.播放行为是合理使用行为

B.播放行为侵犯了音乐作品著作权人的表演权

C.播放行为侵犯了音乐制品制作者的播放权

D.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不是正当原告

四、简答题

1.简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义务

答:(1)转播和向公众有线传播其广播电视的权利。(2)在音像载体上录制广播电视及复制音像载体的去权利。(3)向公众传播其广播电视节目的权利。

2.简述表演者的义务

答:表演者权利是因表演者的表演而产生的一种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1)表演者(包括演员和演出单位)使用他人作品演出,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演出组织者组织演出,由该组织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2)表演者使用通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进行演出,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第六章著作权的限制

一、名词解释

1.合理使用:又称“有关版权作品允许实施之行为”、“自由使用”等,是指他人依法律的明文规定,不必经著作人许可,也无须支付使用费的使用作品行为。

2.法定许可使用:是指他人依法律明文规定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而使用其作品,但应当支付使用费的一种制度。

3.强制许可使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作品的使用者基于某种正当理由需要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在以合理条件和理由请求著作权人许可使用未果的情况下,向有关主管机关申请,由主管机关颁发强制许可证,准其使用的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1.王某的长篇小说《东方之星》于1997年6月1日发表,第2年王某去世。王某的著作财产权将终止于(C )

A.2047年6月1日

B. 2047年6月12日

C.2047年12月31日

D. 2048年12月31日

2.蒋某和王某1960年共同创作完成了小说《西山风云》,蒋某于1998年6月2日病故,王某于2002年11月7日逝世,在我国,《西山风云》著作权保护的终止期限于( D )

A. 2048年6月2日

B. 2048年12月31日

C. 2052年11月7日

D. 2052年12月31日

3.法人作品的保护期限起始日为( B )

A.作品完成日

B.作品发表日

C.作品登记日

D.作品出版日

4.甲为做博士学位论文,在图书馆复印了乙的两篇论文,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甲的这一行为属于( A )

A.侵权行为

B.法定许可使用

C.强制许可使用

D.合理使用

5.甲作词作曲,创作了一首歌曲《沸腾的母爱》。在这首歌发表前,甲请歌手乙试唱。2005年该歌发表,同年中秋之夜,在某养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时,乙演唱了甲创作的《沸腾的母爱》,赢得了老人们的欢迎。乙的行为是一种( C )

A.合理使用行为

B.法定许可使用行为

C.法定免费许可使用行为

D.侵权行为

6.某市残联出于关心和扶持残疾人带来的目的,未经刘某同意,将刘某已出版的中文版《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一书翻译成盲文出版。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甲的行为属于(A )

A.合理使用行为

B.强制许可使用行为

C.法定许可使用行为

D.侵权行为

7.甲话剧团欲在其创作的话剧中使用已经发表的歌曲。根据著作权规定,甲( B )

A.不必获得乙的许可,但须向乙支付报酬

B.应获得乙的许可,并向乙支付报酬

C.须获得乙的许可,但不必向乙支付报酬

D.既不必获得的许可,也不必向乙支付报酬

三、多项选择题

1.依据著作权法,我国关于法定许可使用的条件包括( AB )

A.要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B.尊重作者的著作人身权利

C.被使用的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作品

D.著作权人没有发表“不能使用”的声明

2.若相关著作权人未发表“不能使用”的声明,则以下选项中属于法定许可的是( AD )

A.网站转载他人被其他报刊刊登的作品

B.报刊转载他人被其他报刊刊登的作品

C.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未发表的作品

D.在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

3.有关强制许可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 )

A.强制许可仅限于在国内有限

B.我国的著作权法中规定了强制许可制度

C.使用人可以将获得强制许可转让给他人

D.强制许可可由主管部门直接授权于使用人

4.1999年7月,甲发现乙公司复制其作品,但未予以制止。2004年5月8日,甲发现乙一直未停止复制行为,遂向法院起诉,要求乙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CD )

A.法院应当受理甲的起诉

B.甲的诉讼请求已过诉讼时效,应驳回其诉讼请求

C.法院应当判决乙停止侵权行为

D.甲应获得的赔偿数额应从2004年5月8日直向前推算两年

5.某刊物不愿让别的刊物随意转载其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下列做法哪些是可行的?(ABC )

A.在刊物上发表不得转载的声明

B.在每一篇文章上都刊载作者不许转载的声明

C.在刊物的声明中载明所有作者均已授权本刊专有使用权

D.不须作任何声明

6.大学中文系英籍留学生马克用汉语创作了一篇小说,发表在《文学新星》杂志上,发表时未作任何声明。以下哪些行为是侵犯了马克著作权的行为?(ABCD )

A.甲未经马克同意交该小说翻译成英文在中国发表

B.乙未经马克同意也未向其支付报酬将该小说翻译成藏语在中国出版发行

C.丙未经马克同意也未向其支付报酬将该小说改编成盲文出版

D.丁未经马克同意也未向其支付报酬将该小说收录进某网站供人点击阅读

7.陈某为撰写学术论文需引用资料,为避免引发纠纷,陈某就有关问题向赵律师咨询,赵律师的下列意见中哪些是可以采纳的?(BC )

A.既可引用发表的作品,也可引用未发表的作品

B.只能限于介绍、评论或为了说明某问题而引用作品

C.只要不构成自己作品的主要部分,可将资料全文引用

D.应当向原作者支付合理的报酬

五、简答题

1.简述《著作权法》第22条第1款第2项中的“适当引用”的具体含义

答:构成适当引用的条件包括:一是引用目的应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而不是为了再现他人作品。二是引用的量必须适当,即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者自己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三是引用的对象只能是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尚未发表的作品不能擅自引用。四是引用他人作品应当说明作品的出处和作者姓名,否则就会成为抄袭、剽窃,侵犯作者的署名权。

2.阐述著作权的限制

答:著作权的限制是指对著作权人专有权利行使的限制。著作权是作者依法享有的对其作品的专有权利,法律必须对著作权作出适当的限制,以平衡著作权人、作品传播者及公众的利益关系。著作权限制从广义上讲包括时间限制、地域限制和权能限制。狭义的著作权限制是指权能限制,也就是著作权权能在具体行使上的有关限制。主要体现为对著作财产权的限制,具体又涉及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权利穷竭和公共秩序保留等方面。

第七章著作权的归属、取得和保护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权利中,属于著作财产权的是(A )

A.信息网络传播权

B.发表权

C.保护作品完整权

D.署名权

2.某影视公司根据某乙的小说改编了一部电影,该电影的著作权属于( C)

A.某乙

B.某影视公司

C.某乙与某影视公司

D.以上皆不对

3.画家李某将其创作的一幅油画以23万元价格卖给A公司。A公司因此取得(B )

A.油画的著作人身权

B.油画所有的著作财产权

C.油画的原件所有权和所

有著作权

D.绘画原件所有权和展览权

4. 为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作家尚公于2000年2月写成报告文学《伟大的战略出击》一书的初稿,5月修改定稿,7月由出版社正式出版,9月经版权登记。尚公从何时起取得正式出版的《伟大的战略出击》一书的著作权?(B )

A.2月

B.5月

C.7月

D.9月

5.一部作者身份不明的文学作品,依照法律规定,对其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 A )

A.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B.作者终生及死亡后第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月1日。

C.50年,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D.50年,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不予保护。

6.《著作权法》所称“发表”的含义是指将作品( D)

A.出版发行 B 公之于众 C.在版权局登记 D.以某种物质形式固定下来

7.知名画家甲把自己画的一幅画送给乙,乙一直珍藏在家中,在一次有关甲的一次专题画展中,乙将该画送展,乙的行为(B )。

A.侵犯了甲的署名权

B.侵犯了甲的展览权

C.侵犯了甲的发行权

D.不侵权

三、多项选择题

1.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包括(ABD )

A.发表权

B.署名权

C.表演权

D.修改权

2.我国出租权的对象包括(ABCD )

A.计算机软件

B.文学作品

C.图书

D.电影作品

3.表演权的内容包括(ABCD )

A.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的权利

B.公开表演作品的权利

C.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