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华侨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深圳市深圳中学初中部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达标检测(Word版 含解析)

深圳市深圳中学初中部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达标检测(Word 版 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ABC 的两边长为4和3,则第三边上的中线长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案】1722m << 【解析】【分析】 作出草图,延长AD 到E ,使DE=AD ,连接CE ,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AB ,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求出AE 的取值范围,便不难得出m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如图,延长AD 到E ,使DE=AD ,连接CE ,∵AD 是△ABC 的中线,∴BD=CD , 在△ABD 和△ECD 中,AD DE ADB EDC BD CD =⎧⎪∠=∠⎨⎪=⎩, ∴△ABD ≌△ECD (SAS ),∴CE=AB ,∵AB=3,AC=4,∴4-3<AE <4+3, 即1<AE <7,∴1722m <<. 故答案为:1722m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和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 放置在△ABC 上,三角板XYZ 的两条直角边XY 、XZ 改变位置,但始终满足经过B 、C 两点.如果△ABC 中,∠A=52°,则∠ABX+∠ACX=_________________.【答案】38°【解析】∠A =52°,∴∠ABC +∠ACB =128°,∠XBC +∠XCB =90°,∴∠ABX +∠ACX =128°-90°=38°.3.如图,在∆ABC 中, ∠A =80︒, ∠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得∠A 1; ∠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 ∠A 7BC 与∠A 7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8,得∠A 8,则∠A 8的度数为_________..【答案】516【解析】【分析】 利用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求∠A 1=12∠A ,再依此类推得,∠A 2=212∠A ,……,∠A 8= 812∠A ,即可求解. 【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ACD=∠A+∠ABC.又∵∠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1111222A ABC A ABC ∠+∠=∠+∠ ∴∠A 1=12∠A 依此类推得,∠A 2= 212∠A ,……,∠A 8= 812∠A=180256⨯=516 故答案为516.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弄清楚角之间的关系..4.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 ABC 的一角折叠,使点 A 落在△ABC 外的 A'处,折痕为 DE .如果∠A =α,∠CEA′=β,∠BDA'=γ,那么 α,β,γ 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γ=2α+β.【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BDA'=∠A+∠AFD ,∠AFD=∠A'+∠CEA',代入已知可得结论.【详解】由折叠得:∠A=∠A',∵∠BDA'=∠A+∠AFD ,∠AFD=∠A'+∠CEA',∵∠A=α,∠CEA′=β,∠BDA '=γ,∴∠BDA'=γ=α+α+β=2α+β,故答案为:γ=2α+β.【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关键.5.如图,七边形ABCDEFG 中,AB ,ED 的延长线交于点O ,若l ∠,2∠,3∠,4∠的外角和等于210,则BOD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30【解析】【分析】由外角和内角的关系可求得∠1、∠2、∠3、∠4的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可求得五边形OAGFE 的内角和,则可求得∠BOD .【详解】1∠、2∠、3∠、4∠的外角的角度和为210,12342104180∠∠∠∠∴++++=⨯,1234510∠∠∠∠∴+++=,五边形OAGFE 内角和()52180540=-⨯=,1234BOD 540∠∠∠∠∠∴++++=,BOD 540510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利用内角和外角的关系求得∠1、∠2、∠3、∠4的和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a ,b 满足|a ﹣7|+(b ﹣1)2=0,c 为奇数,则c=_____.【答案】7【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 、b 的值,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c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c 是奇数求出c 的值.【详解】∵a ,b 满足|a ﹣7|+(b ﹣1)2=0,∴a ﹣7=0,b ﹣1=0,解得a=7,b=1,∵7﹣1=6,7+1=8,∴68c <<,又∵c 为奇数,∴c=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明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7.如图,已知△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点E 在线段BD 上,且AE 平分∠BAC ,若∠B=40°,∠C=78°,则∠EAD=____°.【答案】19°.【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AC ,再由AE 平分∠BAC ,可求得∠EAC ,最后由∠ADC=90°,∠C=78°,可求得∠DAC ,即∠EAD 可求.【详解】解:∵∠B=40°,∠C=78°∴∠BAC=180°-∠B-∠C=62°∵AE 平分∠BAC ,∴∠EAC=1312BAC ∠=, ∵AD 是BC 边上的高∴∠ADC=90° ∴∠DAC=90°-78°=12°∴∠EAD=∠EAC-∠DAC=19°故答案为:19°.【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8.如图所示,将△ABC 沿着DE 翻折,若∠1+∠2=80°,则∠B =_____度.【答案】40.【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得.【详解】∵△ABC沿着DE翻折,∴∠1+2∠BED=180°,∠2+2∠BDE=180°,∴∠1+∠2+2(∠BED+∠BDE)=360°,而∠1+∠2=80°,∠B+∠BED+∠BDE=180°,∴80°+2(180°﹣∠B)=360°,∴∠B=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折叠变化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关键是要理解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变化.∠__________.9.如图,五边形ABCDE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则外角CBF=【答案】72︒【解析】【分析】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依此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360°÷5=72°.故外角∠CBF 等于72°.故答案为:72︒.【点睛】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关键是熟悉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的知识点.10.如图所示,请将12A ∠∠∠、、用“>”排列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A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2>∠1,∠1>∠A∴∠2>∠1>∠A ,故答案为:∠2>∠1>∠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是解题的关键.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若△ABC 内有一个点P 1,当P 1、A 、B 、C 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1,可构成3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若△ABC 内有两个点P 1、P 2,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可构成5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若△ABC 内有n 个点,其它条件不变,则构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这些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A .n·180°B .(n+2)·180°C .(2n-1)·180°D .(2n+1)·180°【答案】D【解析】【分析】当△ABC内的点的个数是1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3;当△ABC内的点的个数是2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5;依此类推得到当△ABC内的点的个数是3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7;当△ABC内的点的个数是n 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2n+1,所以这些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2n+1)·180°【详解】】解:图1中,当△ABC内只有1个点时,可分割成3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图2中,当△ABC内只有2个点时,可分割成5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图3中,当△ABC内只有3个点时,可分割成7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根据以上规律,当△ABC内有n个点(P1,P2,…,P n)时,可以把△ABC分割成S=2n+1个互不重叠的三角形,所以这些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2n+1)·180°.【点睛】此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有规律变化,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归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交于O,CE为外角∠ACD的平分线,BO的延长线交CE于点E,记∠BAC=∠1,∠BEC=∠2,则以下结论①∠1=2∠2,②∠BOC=3∠2,③∠BOC=90°+∠1,④∠BOC=90°+∠2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OC=90°+12∠1,再结合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ECD=∠OBC+∠2,从而可得∠BOC=90°+∠2,据此即可进行判断.【详解】∵BO,CO分别平分∠ABC,∠ACB,∴∠OBC=12∠ABC,∠OCB=12∠ACB,∵∠ABC+∠ACB+∠1=180°,∴∠ABC+∠ACB=180°-∠1,∴∠OBC+∠OCB=12(∠ABC+∠ACB)=12(180°-∠1)=90°-12∠1,∴∠BOC=180°-∠OBC-∠OCB=180°-(90°-12∠1)=90°+12∠1,∵∠ACD=∠ABC+∠1,CE平分∠ACD,∴∠ECD=12∠ACD=12(∠ABC+∠1),∵∠ECD=∠OBC+∠2,∴∠2=12∠1,即∠1=2∠2,∴∠BOC=90°+12∠1=90°+∠2,∴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及定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时,记∠AEB为∠1,∠ADC为∠2,则∠A、∠1与∠2的数量关系,结论正确的是()A.∠1=∠2+∠A B.∠1=2∠A+∠2C.∠1=2∠2+2∠A D.2∠1=∠2+∠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在∆ABC中,∠A+∠B+∠C=180°,折叠之后在∆ADF中,∠A+∠2+∠3=180°,∴∠B+∠C=∠2+∠3,∠3=180°-∠A-∠2,又在四边形BCFE中∠B+∠C+∠1+∠3=360°,∴∠2+∠3+∠1+∠3=360°∴∠2+∠1+2∠3=∠2+∠1+2(180°-∠A-∠2)=360°,∴∠2+∠1-2∠A-2∠2=0,∴∠1=2∠A+∠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的理解及掌握。
深圳大鹏街道华侨中学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若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a、b、c满足|a+5|+|b﹣2|+|c﹣3|=0.(1)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PB=PC?若存在,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点A,B,C同时开始在数轴上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每秒3个单位长度,每秒5个单位长度沿着数轴正方向运动经过t秒后,试问AB﹣BC的值是否会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a,b,c满足|a+5|+|b﹣2|+|c﹣3|=0,∴a=﹣5,b=2,c=3.设点P对应的数为x.当x<﹣5时,﹣5﹣x+2﹣x=3﹣x,解得:x=﹣6;当﹣5≤x<2时,x﹣(﹣5)+2﹣x=3﹣x,解得:x=﹣4;当2≤x<3时,x﹣(﹣5)+x﹣2=3﹣x,解得:x=0(舍去);当x≥3时,x﹣(﹣5)+x﹣2=x﹣3,解得:x=﹣6(舍去).综上所述:在数轴上存在点P,使得PA+PB=PC,点P对应的数为﹣6或﹣4.(2)解:AB﹣BC的值不变,理由如下: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A对应的数为t﹣5,点B对应的数为3t+2,点C对应的数为5t+3,∴AB﹣BC=3t+2﹣(t﹣5)﹣[5t+3﹣(3t+2)]=6.∴AB﹣BC的值不变.【解析】【分析】由绝对值的非负性可求出a,b,c的值.(1)设点P对应的数为x,分x <﹣5,﹣5≤x<2,2≤x<3及x≥3四种情况考虑,由PA+PB=PC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找出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A,B,C对应的数,进而可求出AB﹣BC=6,此题得解.2.数轴上,,三个点对应的数分别为,,,且,到所对应的点的距离都等于7,点在点的右侧,(1)请在数轴上表示点,位置, ________, ________;(2)请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________;(3)若点在点的左侧,且,点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当且点在的左侧时,求点移动的时间.【答案】(1);6(2)(3)解:点在点的左侧,且,,.设点移动的时间为秒.当点在点的左侧时,,解得:,此时点对应的数为14,在点的右侧,不合题意,舍去;当点在点的右侧且在点的左侧时,,解得:.点移动的时间为秒.【解析】【解答】(1)解:(1)根据题意得:,,,,将其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故答案为:;62)解:根据题意得:.故答案为:【分析】(1)由,到所对应的点的距离都等于7,点在点的右侧,可得出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的值;(2)由点,对应的数,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找出的值;(3)由点在点的左侧及的值可得出的值,设点移动的时间为秒,分点在点的左侧和点在点的右侧且在点的左侧两种情况考虑,由,找出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已知多项式,次数是b,3a与b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点A 表示数a,点B表示数b.(1)数轴上A、B之间的距离记作,定义:设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当时,直接写出x的值.(2)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第一次向左运动1个单位长度,然后在新的位置第二次运动,向右运动2个单位长度,在此位置第三次运动,向左运动3个单位长度按照如此规律不断地左右运动,当运动了2019次时,求点P所对应的有理数.(3)若小蚂蚁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小蚂蚁乙从点B处以2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一同学观察两只小蚂蚁运动,在它们刚开始运动时,在原点O处放置一颗饭粒,乙在碰到饭粒后立即背着饭粒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求甲、乙两只小蚂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所对应的时间t. 【答案】(1)解:由多项式的次数是6可知,又3a和b互为相反数,故 .当C在A左侧时,,,;在A和B之间时,,点C不存在;点C在B点右侧时,,,;故答案为:或8.(2)解:依题意得:.点P对应的有理数为 .(3)解:甲、乙两小蚂蚁均向左运动,即时,此时,,,解得,;甲向左运动,乙向右运动时,即时,此时,,依题意得,,解得, .答:甲、乙两小蚂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是秒或8秒【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a=−2,b=6;然后分当C在A左侧时,在A和B之间时,点C在B点右侧时,三种情况用x表示出|CA|和|CB|的长度,利用“|CA|+|CB|=12”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答案;(2)向左运动记为负,向右运动记为正,由点P所表示的数依次加上每次运动的距离列出算式,进而根据有理数加减法法则算出答案;(3)分甲、乙两小蚂蚁均向左运动,即时,甲向左运动,乙向右运动时,即时两种情况,根据到原点距离相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4.阅读材料:在数轴上,点 A 在原点 0 的左边,距离原点 4 个单位长度,点 B 在原点的右边,点 A 和点B 之间的距离为 14个单位长度.(1)点 A 表示的数是________,点 B 表示的数是________;(2)点 A、B 同时出发沿数轴向左移动,速度分别为 1 个单位长度/秒,3 个单位长度/秒,经过多少秒,点 A 与点 B重合?(3)点 M、N 分别从点 A、B 出发沿数轴向右移动,速度分别为 1 个单位长度/秒、2 个单位长度/秒,点 P 为 ON 的中点,设 OP-AM 的值为 y,在移动过程中,y 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 y 值;若变化,说明理由.【答案】(1)-4;10(2)解:由题意知,此时为速度问题里面的追击问题,则由速度差×相遇时间=相距距离可知:设经过x秒后重合,即x秒后AB相遇.则(3-1)x=14解得:x=7故7秒后点A,B重合.(3)解:y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设运动时间为x秒,则AM=x而OP=则y=OP-AM=故y为定值,不发生变化.【解析】【解答】解:(1)由A在原点左边4个单位长度可知A点表示的数是-4,由B 在原点右边且与点A距离14个单位长度可知,-4+14=10,则B点表示的数是10.【分析】(1)由A在原点左边4个单位长度可知A点表示的数是-4,再根据B 在原点右边且与点A距离14个单位长度,可由-4+14=10可得B点表示的数.(2)把A,B看成距离为14个单位长度的追击问题,由速度差×相遇时间=相距距离列出等式求解.(3)设移动时间为x秒,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出OP与AM的长度,然后根据y= OP-AM列出关系式判断,若式中不含x项则不发生变化,含x项则发生变化.5.平移和翻折是初中数学两种重要的图形变化.(1)平移运动①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处,先向负方向移动个单位长度,再向正方向移动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是(________)A. B.C. D.②一机器人从原点O开始,第1次向左跳1个单位,紧接着第2次向右跳2个单位,第3次向左跳3个单位,第4次向右跳4个单位,……,依次规律跳,当它跳2019次时,落在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2)翻折变换①若折叠纸条,表示-1的点与表示3的点重合,则表示2019的点与表示________的点重合;②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9(A在B的左侧,且折痕与①折痕相同),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则A点表示________B点表示________.③若数轴上折叠重合的两点的数分别为a,b,折叠中间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用含有a,b的式子表示)【答案】(1)D;-1010(2)-2017;-1008.5;1010.5;【解析】【解答】解:①∵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处,先向负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正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3)+(+2)=-1故答案为:D.②∵一机器人从原点O开始,第1次向左跳1个单位,紧接着第2次向右跳2个单位,第3次向左跳3个单位,第4次向右跳4个单位…∴-1+2-3+4-…+2018-2019=(-1+2)+(-3+4)+…+(-2017+2018)-2019=1+1+…-2019=1009-2019=-1010故答案为:D,-1010.(2)①∵折叠纸条,表示-1的点与表示3的点重合∴对称中心为:,∴2019-1=2018,∴与表示2019的点重合的点在1的左边,∴1-2018=-2017.②∵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9,折痕与①折痕相同∴点B和1,点A和1之间的距离相等,∴点A和1之间的距离为2019÷2=1009.5∵A在B的左侧,∴点A表示的数为1-1009.5=-1008.5点B表示的数为:1009.5+1=1010.5;③根据以上规律可知数轴上折叠重合的两点的数分别为a,b,折叠中间点表示的数为.故答案为:-2017、-1008.5、1010.5、.【分析】(1)点在数轴上平移的规律为:左减右加,列式计算。
广东省深圳市红岭大鹏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广东省深圳市红岭大鹏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单选题1.在实数3.14159,1.212212221⋅⋅⋅,4.38,π,227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如图,在Rt ABC △中,90,4cm,C AB BC ∠=︒==,则AC 的长为( )A .3cm BC .D .1cm3.电影票上的“2排5号”如果用(2,5)表示,那么“5排2号”应该表示为( ) A .(2,5) B .(5,2) C .(-5,-2) D .(-2,-5)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C 2=-D 4 5.将ABC V 的三个顶点坐标的纵坐标都乘1-,并保持横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 )A .关于x 轴对称B .关于y 轴对称C .关于原点对称D .将原图形沿x 轴负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6.已知n n 的最小值是( )A .0B .2C .3D .77.将一根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 ,高为8cm 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cm ,则h 的取值范围是( )A .17h ≤B .716h ≤≤C .1516h ≤≤D .8h ≥8.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直角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若4AB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8B .16C .32D .649.如果点(),P x y 的坐标满足x y xy +=,那么称点P 为“美丽点”,若某个“美丽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2,则点P 的坐标为( )A .()2,2-B .22,3⎛⎫- ⎪⎝⎭C .223⎛⎫- ⎪⎝⎭,或()2,2D .()2,2或22,3⎛⎫- ⎪⎝⎭ 1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0的坐标为( 2, 2),将线段OP 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再将其长度伸长为OP 0的2倍,得到线段OP 1;又将线段OP 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长度伸长为OP 1的2倍,得到线段OP 2;如此下去,得到线段OP 3,OP 4,…,OP n (n 为正整数),则点P 2017的坐标为( )A .2017220172)B .(0,22018)C 2018220182)D .(22018,0)二、填空题11.19的平方根是.12.已知在实数范围内30x -等式成立,则y x 的值等于.13.如图,四边形ODBC 是正方形,以点O 为圆心,OB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的负半轴于点A ,则点A 表示的数是.14.如图是小明用计算机设计的计算小程序,当输入x 为64-时,输出的值是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V 是以C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且AC BC =,点A 的坐标为 ()1,0-,点C 的坐标为55,22⎛⎫- ⎪⎝⎭,则点B 的坐标为.三、解答题16.计算:(1)(2)2+(3)()201 3.14π13-⎛⎫--- ⎪⎝⎭17.求代数式(()3a a a a --的值,其中2a =.18.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作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 1B 1C 1,并写出△A 1B 1C 1三个顶点的坐标;(2)直接写出△A 1B 1C 1的面积为____________;(3)在x 轴上画点P ,使P A +PC 最小(保留作图痕迹).19.某中学在校园一角开辟了一块四边形的试验田,把课堂的“死教材”转换为生动的“活景观”,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理论之余,还可以到试验田实际操练.如图,四边形ABCD 是规划好的试验田,经过测量得知:∠ADC =90°,CD =3m ,AD =4m ,AB =13m ,BC =12m .求试验田ABCD 的面积.20.综合与实践小明同学在延时课上进行了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究,并绘制了如下记录表格.模型抽象请根据表格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线段AD 的长.(2)若想要风筝沿DA 方向下降12米,则在ED 的长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小明同学手中的风筝线应该往回收多少米?21.晓明同学根据学习“数与式”积累的经验,想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探究下面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律.下面是晓明的探究过程,请你补充完整:(1)具体运算,发现规律.特例1=特例2==特例3= 特例4: (填写一个符合上述运算特征的例子).(2)观察、归纳,得出猜想.如果n 为正整数,用含n 的式子表示上述的运算规律为: .(3.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0)A a ,(,)B c c ,(0,)C c ,且满足2(8)0a +,P 点从A 点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移动,Q 点从O 点出发沿y 轴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移动.(1)直接写出点B 的坐标,AO 和BC 位置关系是;(2)当,P Q 分别在线段AO ,OC 上时,连接PB ,QB ,使2,PAB QBC S S =V V 求出点P 的坐标.(3)在,P Q 的运动过程中,当30CBQ ∠=o 时,请你直接写出OPQ ∠和PQB ∠的数量关系,。
深圳大鹏布新学校初中部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DBC DCB 180 BDC
∵ 点 D 是 ΔABC 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 ABC 2 DBC ACB 2 DCB
BAC 180 ABC ACB
180 2 DBC DCB
180 2180 BDC
2 BDC180 1 BAC BDC 90
2 ∴ ECD 1 BAC
连续左转后形成的正多边形边数为: 45 5 9 , 则左转的角度是 360 9 40 . 故答案是: 4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计算,正确理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 360°是关键.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 1:2:3,则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_____. 【答案】5:4:3 【解析】 试题解析:设此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 x,2x,3x, 则 x+2x+3x=180, 6x=180, x=30, ∴三个内角分别为 30°、60°、90°, 相应的三个外角分别为 150°、120°、90°, 则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150°:120°:90°=5:4:3, 故答案为 5:4:3.
深圳大鹏布新学校初中部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 版 含 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一个四边形内角和的 4 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 【答案】10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本题根据题意可得:(n-2)×180°=4×360°,解得:n=10. 故答案为:10 . 考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2.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 10cm,一边长是 6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 或_____cm. 【答案】22cm, 26cm 【解析】 【分析】 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 10cm 和 6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 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 (1)当腰是 6cm 时,周长=6+6+10=22cm; (2)当腰长为 10cm 时,周长=10+10+6=26cm, 所以其周长是 22cm 或 26cm. 故答案为:22,2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 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 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深圳大鹏街道华侨中学中考数学规律压轴选择题专题

一、规律问题数字变化类1.世界上著名的莱布尼茨三角形如下图所示:则排在第10行从左边数第4个位置上的数是()A.190B.1360C.1840D.1504答案:C解析:C【分析】观察发现:下一行的第1和第2个数相加就等于上一行的第1个数,下一行的第2和第3个数相加就等于上一行的第2个数,以此类推即可得到第10行左边第4个位置的数.【详解】从图形中可看出,每行第一个数的分母就是这行的行数,第8行的第一个数是18,第9行的第一个数是19,第10行的第一个数是110;再按照上面的规律,可得:第8行的第2个数等于第7行的第一个数减去第8行的第1个数,即:111 7856 -=,第9行的第2个数等于第8行的第1个数减去第9行的第1个数,即:111 8972 -=,第9行的第3个数等于第8行的第2个数减去第9行的第2个数,即:111 5672252-=,第10行的第2个数等于第9行的第1个数减去第10行的第1数,即:111 91090 -=,第10行的第3个数等于第9行的第2个数减去第10行的第2个数,即:1117290360-=,则第10行第4个数就等于第9行第3个数减去第10行第3个数,即:111252360840-=. 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规律型题目的掌握情况,解题的关键是观察分析发现规律. 2.在一列数123x x x ,,,……中,已知11x =,且当2k ≥时,1121444k k k k x x -⎛--⎫⎡⎤⎡⎤=+-- ⎪⎢⎥⎢⎥⎣⎦⎣⎦⎝⎭(符号[]a 表示不超过实数a 的最大整数,例如[]2.62=,[]0.20=),则2014x 等于( )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B 【分析】根据题目给的公式,试着算出前面几个数,发现结果会是一个循环,以1,2,3,4为一个循环. 【详解】解:当2k =时,[]()2111401140024x x ⎛⎫⎡⎤=+--=+-⨯-= ⎪⎢⎥⎣⎦⎝⎭,当3k =时,()32211421400344x x ⎛⎫⎡⎤⎡⎤=+--=+-⨯-= ⎪⎢⎥⎢⎥⎣⎦⎣⎦⎝⎭,当4k =时,()43321431400444x x ⎛⎫⎡⎤⎡⎤=+--=+-⨯-= ⎪⎢⎥⎢⎥⎣⎦⎣⎦⎝⎭,当5k =时,()54431441410144x x ⎛⎫⎡⎤⎡⎤=+--=+-⨯-= ⎪⎢⎥⎢⎥⎣⎦⎣⎦⎝⎭,当6k =时,()65541411411244x x ⎛⎫⎡⎤⎡⎤=+--=+-⨯-= ⎪⎢⎥⎢⎥⎣⎦⎣⎦⎝⎭,……发现结果是一个循环,每4个数一个循环, 201445032÷=,∴201422x x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数字规律总结,解题的关键是尝试着去寻找规律,利用循环问题的解题方法去解决.3.有若干个数,第一个数记为a 1,第二个数记为a 2,第三个数记为a 3,…,第n 个数记为a n ,若a 1=﹣12,从第二个数起,每个数都等于1与它前面那个数的差的倒数,则a 2019值为( ) A .﹣12B .32C .3D .23答案:C解析:C 【分析】先分别求出12345121232323a a a a a =-===-=,,,,,根据以上算式得出规律,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a 1=﹣12,a 2=1112⎛⎫-- ⎪⎝⎭=23,a 3=1213-=3,a 4=113-=﹣12,a 5=23,…, ∵2019÷3=673, ∴a 2019=a 3=3,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数字变化的规律探索,通过前面几项的计算找出数字变化的规律是解题关键. 4.如果正整数a 、b 、c 满足等式222+=a b c ,那么正整数a 、b 、c 叫做勾股数.某同学将自己探究勾股数的过程列成下表,观察表中每列数的规律,可知x y +的值为( )A .47B .62C .79D .98答案:C解析:C 【分析】依据每列数的规律,即可得到2221,,1a n b n c n =-==+,进而得出x y +的值.【详解】解:由题可得:222321,42,521=-==+……2221,,1a n b n c n ∴=-==+当21658c n n =+==时,63,16x y ∴==79x y ∴+=故选C 【点睛】本题为勾股数与数列规律综合题;观察数列,找出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有一列数按如下规律排列:22-,34-,14,516-,632-,764,…,则第2019个数是( ) A .201920202B .201820202C .-201920202D .-201820202答案:A解析:A 【分析】根据所给的算式,找出规律即可解答. 【详解】观察算式可得,分子是连续整数的算术平方根,分母是2的整数次幂,整列数是两个负数及一个正数的循环, ∵2019÷3=673, ∴第2019个数是正数, ∴第2019个数为201920202. 故选A. 【点睛】本题是数字规律探究题,根据所给的算式找出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将正整数按下列规律排列数2在第二行第一列,与有序数对(2,1)对应;数5与(1,3)对应,数14与(3,4)对应,根据这一规律,数2015对应的有序数对为 A .(45,44)B .(45,12)C .(44,45)D .(45,11)答案:D解析:D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所给数表可得:根据第一列的奇数行的数的规律是第几行就是那个数平方,第一行的偶数列的数的规律,与奇数行规律相同;∵45×45=2025,2015在第45行,向右依次减小,∴2015所在的位置是第45行,第11列,其对应的有序数对为(45,11).故选D . 考点:探寻规律.7.观察下列算式:31=3,32=9,33=27,34=81,35=243,36=729,…根据上述算式中的规律,猜想202131-的末位数字应该是 ( ) A .2B .8C .6D .0答案:A解析:A 【分析】从运算的结果可以看出尾数以3、9、7、1四个数字一循环,用2021除以4,余数是几就和第几个数字相同,由此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已知31=3,末位数字为3, 32=9,末位数字为9, 33=27,末位数字为7, 34=81,末位数字为1, 35=243,末位数字为3, 36=729,末位数字为9, …∴个位数字每4个数字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 ∵2021÷4=5051,∴20213的个位数字与1次方的个位数相同, ∴202131-的个位数字为3-1=2.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观察数据,找出“个位数字每4个数字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8.观察下列等式: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 187,…,由以上等式可推知3+32+33+34+…+32021的结果的末位数字是( ) A .0B .9C .3D .2答案:C解析:C 【分析】观察所给等式发现规律末位数字为:3,9,7,1,3,9,7,…,每4个数一组循环,进而可得算式:3+32+33+34+…+32021结果的末位数字. 【详解】解:观察下列等式: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 发现规律:末位数字为:3,9,7,1,3,9,7,…,每4个数一组循环, 所以2021÷4=505……1, 而3+9+7+1=20, 20×505+3=10103.所以算式:3+32+33+34+…+32021结果的末位数字是3.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数字的变化寻找规律. 9.点 1A 、 2A 、 3A 、…… 、 n A (n 为正整数)都在数轴上.点 1A 在原点 O 的左边,且 1A O 1=;点 2A 在点 1A 的右边,且 21A A 2=;点 3A 在点 2A 的左边,且32A A 3=;点 4A 在点 3A 的右边,且 43A A 4=;……,依照上述规律,点 2008A 、2009A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A .2008 、 2009-B .2008- 、 2009C .1004 、 1005-D .1004 、 1004-答案:C解析:C 【分析】先找到特殊点,根据特殊点的下标与数值的关系找到规律,数较大时,利用规律解答. 【详解】解:根据题意分析可得:点A₁, A₂,A₃, .. A n 表示的数为-1,1,-2,2,-3,3,...依照上述规律,可得出结论:点的下标为奇数时,点在原点的左侧,且为下标加1除以2的相反数;点的下标为偶数时,点在原点的右侧且表示的数为点的下标数除以2; 即:当n 为奇数时,n 1A 2n +=-, 当n 为偶数时,2n n A =所以点A 2008表示的数为: 2008÷2= 1004 A 2009表示的数为:- (2009+1) ÷2=-1005 故选: C . 【点睛】本题考查探索与表达规律.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然后找到规律. 10.已知有理数a ≠1,我们把11a-称为a 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12=--1,﹣1的差倒数是()11112=--.如果a 1=﹣2,a 2是a 1的差倒数,a 3是a 2的差倒数,a 4是a 3的差倒数…依此类推,那么a 1+a 2+…+a 109的值是( ) A .8B .﹣8C .6D .﹣6解析:B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写出这列数的前几项,从而可以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求得所求式子的值.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a 1=-2,2111(2)3a ==--,3131213a ==-,a 4=-2, …,则1231312326a a a ++=-++=-, ∴a 1+a 2+…+a 109=(a 1+a 2+a 3)+(a 4+a 5+a 6)+…+(a 106+a 107+a 108)+a 109 = 136(2)6⎛⎫-⨯+- ⎪⎝⎭=-6+(-2)-8,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数字的变化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数字的变化特点,求出所求式子的值.二、规律问题算式变化类11.观察下列等式:2223471236⨯⨯++=,222245912346⨯⨯+++=,222225611123456⨯⨯++++=,….按照此规律,式子2222123100+++⋅⋅⋅+可变形为( ) A .1001011026⨯⨯B .1001012016⨯⨯C .1001012036⨯⨯D .100101201100⨯⨯答案:B根据已知等式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由此即可得. 【详解】 , , ,归纳类推得:,其中n 为正整数, 则,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运算的规律型问题,正确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解析:B 【分析】根据已知等式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由此即可得. 【详解】()()2223313434712366⨯+⨯+⨯⨯++==, ()()222244145459123466⨯+⨯+⨯⨯+++==, ()()222225515656111234566⨯+⨯+⨯⨯++++==, 归纳类推得:()()()()222111211266n n n n n n n n ++++++++==,其中n 为正整数,则()()222210010012100110010120123100166⨯+⨯⨯++++⨯⨯⋅⋅⋅+==,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运算的规律型问题,正确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是解题关键. 12.已知:2222233+=⨯,2333388+=⨯,244441515+=⨯,255552424+=⨯,……,若21010b ba a +=⨯(a 、b 为正整数)符合前面式子的规律,则a+b 的值是( ). A .109 B .218 C .326 D .436 答案:A 【分析】通过观察已知式子可得分子与第一个加数相同,分母等于分子的平方减1,即【详解】解:由,,,,……,可知分子与第一个加数相同,分母等于分子的平方减1, ∴在中,b =10,a =1解析:A 【分析】通过观察已知式子可得分子与第一个加数相同,分母等于分子的平方减1,即可求解. 【详解】解:由2222233+=⨯,2333388+=⨯,244441515+=⨯,255552424+=⨯,……,可知分子与第一个加数相同,分母等于分子的平方减1,∴在21010b ba a+=⨯中,b =10,a =102-1=99, ∴a +b =109,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能够通过所给例子,找到式子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3.根据等式:()()2111x x x -+=-,()()23111,x x x x -++=-()()324111x x x x x -+++=-,()()4325111,x x x x x x -++++=-……的规律,则可以推算得出2021202020192222...221++++++的末位数字是( )A .1B .3C .5D .7答案:B 【分析】利用题目给出的规律:把乘(2-1)得出22022-1,研究22022的末位数字规律,进一步解决问题. 【详解】解:由题目中等式的规律可得:=(2-1)× =22022-1, 21解析:B 【分析】利用题目给出的规律:把2021202020192222...221++++++乘(2-1)得出22022-1,研究22022的末位数字规律,进一步解决问题.解:由题目中等式的规律可得:2021202020192222...221++++++=(2-1)×2021202020192(222...221)++++++ =22022-1,21的末位数字是2,22的末位数字是4,23的末位数字是8,24的末位数字是6,25的末位数字是2…,所以2n 的末位数字是以2、4、8、6四个数字一循环. 2022÷4=505…2,所以22022的末位数字是4, 22022-1的末位数字是3.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乘方的末位数字的规律,尾数特征,注意从简单情形入手,发现规律,解决问题.14.我国古代数学的许多发现都曾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杨辉三角”(如图所示)就是一例.这个三角形的构造法则为:两腰上的数都是1,其余每个数均为其上方左右两数之和.事实上,这个三角形给出了(a+b )n (n 为正整数)的展开式(按a 的次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系数规律.例如,在三角形中第三行的三个数1,2,1,恰好对应(a+b )2=a 2+2ab+b 2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第四行的四个数1,3,3,1,恰好对应着(a+b )3=a 3+3a 2b+3ab 2+b 3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等等.根据上面的规律,请你猜想(a+b )7的展开式中所有系数的和是( ) A .2018B .512C .128D .64答案:C 【分析】仿照阅读材料中的方法将原式展开,求出系数之和即可.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b )7=a7+7a6b+21a5b2+35a4b3+35a3b4+21a2b5+7ab6+b7, 系解析:C 【分析】仿照阅读材料中的方法将原式展开,求出系数之和即可.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 +b )7=a 7+7a 6b +21a 5b 2+35a 4b 3+35a 3b 4+21a 2b 5+7ab 6+b 7, 系数之和为2×(1+7+21+35)=128,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以及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弄清“杨辉三角”中系数的规律是解本题的关键.15.已知ABC 的面积为28cm ,连接ABC 各边中点构成第一个三角形,再连接这个新三角形的各边中点得到第2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100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10314 B .16012 C .19712 D .9812答案:C 【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先求出第一个三角形面积2,再求第二个三角形.依次为,…2-2n+3,然后求出当n=100即可 【详解】 如图所示:∵点D 、E 、F 是△ABC 各边的中点, ∴DE ∥BC解析:C 【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先求出第一个三角形面积2,再求第二个三角形12.依次为18,…2-2n+3,然后求出当n=100即可【详解】 如图所示:∵点D 、E 、F 是△ABC 各边的中点, ∴DE ∥BC ,且DE=12BC, ∴同理EF=12AB ,DF=12AC , ∴DE EF 1==BC AB 2DF AC , ∴△ABC ∽△FED ,∴S △ABC :S △FED =AB 2:EF 2=4:1,∵S △ABC =8cm 2, ∴S △FED =14 S △ABC =2,称为S 1,由此S 2=14S 1=14×2=12,S 3=18…2=21,,12=2-1,18=2-3…2-2n+3, 当n=100时,S 100=2-197=1971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各边中点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掌握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关键.16.把1,2,3,4,…,2016的每一个数的前面任意填上“+”号或“-”号,然后将它们相加,则所得结果为( ) A .偶数 B .奇数C .正数D .有时为奇数,有时为偶数答案:A 【分析】因为偶数个奇数相加,故结果是偶数. 【详解】因为相邻两个数的和与差都是奇数,且是从1开始到2016,共有1008对,则所得的结果肯定是偶数个奇数相加,故结果是偶数. 故选:A . 【点解析:A 【分析】因为偶数个奇数相加,故结果是偶数. 【详解】因为相邻两个数的和与差都是奇数,且是从1开始到2016,共有1008对,则所得的结果肯定是偶数个奇数相加,故结果是偶数.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本题根据相邻两个数的和与差都是奇数作为突破口:当有偶数个奇数相加时,结果是偶数.17.在明代的《算法统宗》中记载了利用方格进行两数相乘的一种方法,叫做“铺地锦”,如图1,计算4751⨯,将乘数47计入上行,乘数51计入右行,然后以乘数47的每位数字乘以乘数51的每位数字,将结果计入相应的格子中,最后按斜行加起来,得2397,图2用“铺地锦”法表示两个两位数相乘,则a的值为()A.7 B.5 C.3 D.2答案:A【分析】设4a的十位数字是m,个位数字是n,根据“铺地锦”的计算方法,把方格填完整,再列出三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解.【详解】设4a的十位数字是m,个位数字是n,由题意可知,方格里的数字,解析:A【分析】设4a的十位数字是m,个位数字是n,根据“铺地锦”的计算方法,把方格填完整,再列出三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解.【详解】设4a的十位数字是m,个位数字是n,由题意可知,方格里的数字,如图所示,∴2116410m a an aa m n+=+⎧⎪+=-+⎨⎪=+⎩,解得:287mna=⎧⎪=⎨⎪=⎩,∴a的值为:7.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18.观察下列各式:,,,…计算:3×(1×2+2×3+3×4+…+99×100)=()A.97×98×99 B.98×99×100 C.99×100×101 D.100×101×102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根据给出的式子得出一般性的规律,从而得到答案.考点:规律题解析:C【详解】试题分析:根据给出的式子得出一般性的规律,从而得到答案.考点:规律题19.请先在草稿纸上计算下列四个式子的值:31331+2+31+2333 33331+2+3++25的值为1+2+3+43333()A.351 B.350 C.325 D.300答案:C【分析】通过计算前面4个式子的值,得到规律为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整数的立方和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几个连续整数的和,然后利用此规律求解.【详解】①=1;②=3=1+2;③=6=1+2+3;解析:C【分析】通过计算前面4个式子的值,得到规律为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整数的立方和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几个连续整数的和,然后利用此规律求解.【详解】1;3=1+2;6=1+2+3;10=1+2+3+4; ∴3++25=1+2+3+…+25 =325.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运算有关的规律问题,解题关键是先计算题干中的4个简单算式,得出规律后再进行复杂算式的求解.20.一只跳蚤在数轴上从原点开始,第1次向右跳2个单位长度,第2次向左跳4个单位长度,第3次向右跳6个单位长度,第4次向左跳8个单位长度,⋯依此规律跳下去,当它第2019次落下时,落点表示的数是( ) A .2019B .2020C .-2020D .1010答案:B 【分析】设向右跳动为正,向左跳动为负,根据题意把所有的数字相加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解:设向右跳动为正,向左跳动为负, 由题意可得 ,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解析:B 【分析】设向右跳动为正,向左跳动为负,根据题意把所有的数字相加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解:设向右跳动为正,向左跳动为负,由题意可得()()()()()2468403440364038++-+++-+⋯+-+()()()()246810122403440364038-+-+-+⋯+-+═ 20184038=-+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三、规律问题图形变化类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A ,2A ,3A ,和1B ,2B ,3B ,分别在直线15y x b =+和x 轴上,11OA B ∆,122B A B ∆,233B A B ∆,是以1A ,2A ,3A ,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点()11,1A ,那么点2020A 的纵坐标是( )A .201932⎛⎫ ⎪⎝⎭B .202032⎛⎫ ⎪⎝⎭C .201923⎛⎫ ⎪⎝⎭D .202023⎛⎫ ⎪⎝⎭解析:A 【分析】设点A 2,A 3,A 4…,A 2019坐标,结合函数解析式,寻找纵坐标规律,进而解题. 【详解】 解:1(1,1)A 在直线15y x b =+, 45b ∴=, 1455y x ∴=+, 设22(A x ,2)y ,33(A x ,3)y ,44(A x ,4)y ,⋯,20202020(A x ,2019)y ,则有221455y x =+,331455y x =+,⋯,202020201455y x =+,又△11OA B ,△122B A B ,△233B A B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122x y y ∴=+,312322x y y y =++,⋯,2020123201920202222x y y y y y =+++⋯++.将点坐标依次代入直线解析式得到: 21112y y =+,3121131222y y y =++=2y ,432y =3y ,⋯,2020201932y y =,又11y =,232y ∴=,233()2y =,343()2y =,⋯,201920203()2y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点坐标特点,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高等于斜边长一半,解题的关键是找出规律.22.如图,在坐标系中放置一菱形 OABC ,已知∠ABC =60°,点 B 在 y 轴上,OA =1,先将菱形 OABC 沿 x 轴的正方向无滑动翻转,每次翻转 60°,连续翻转2019次,点 B 的落点依次为 B 1,B 2,B 3,…,则 B 2 019 的坐标为( )A .(1010,0)B .(1310.5,32) C .(1345, 32) D .(1346,0)解析:D 【分析】连接AC ,根据条件可以求出AC ,画出第5次、第6次、第7次翻转后的图形,容易发现规律:每翻转6次,图形向右平移4.由于2019=336×6+3,因此点3B 向右平移1344(即3364 )即可到达点2019B ,根据点3B 的坐标就可求出点2019B 的坐标.【详解】连接AC ,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 是菱形, ∴OA =AB =BC =OC . ∵∠ABC =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C =AB . ∴AC =OA . ∵OA =1, ∴AC =1.由图可知:每翻转6次,图形向右平移4. ∵2019=336×6+3,∴点B 3向右平移1344(即336×4)到点B 2019. ∵B 3的坐标为(2,0), ∴B 2019的坐标为(1346,0),【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考查了操作、探究、发现规律的能力.发现“每翻转6次,图形向右平移4”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3.如图,∠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从左起第1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记为a1,第2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记为a2,以此类推.若OA1=1,则a2015=()A.22013B.22014C.22015D.22016解析:B【详解】解:∵△A1B1A2是等边三角形,∴A1B1=A2B1,∠3=∠4=∠12=60°,∴∠2=120°,∵∠MON=30°,∴∠1=180°-120°-30°=30°,又∵∠3=60°,∴∠5=180°-60°-30°=90°,∵∠MON=∠1=30°,∴OA1=A1B1=1,∴A2B1=1,∵△A2B2A3、△A3B3A4是等边三角形,∴∠11=∠10=60°,∠13=60°,∵∠4=∠12=60°,∴A1B1∥A2B2∥A3B3,B1A2∥B2A3,∴∠1=∠6=∠7=30°,∠5=∠8=90°,∴a2=2a1,a3=4a1=4,a4=8a1=8,a5=16a1,以此类推:a2015=22014.故选B.【点睛】根据已知得出a3=4a1=4,a4=8a1=8,a5=16a1…进而发现解题规律24.若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依次标上“振”“兴”“中”“华”四个字,且将正方形放置在数轴上,其中“中”“华”对应的数分别为﹣2和﹣1,如图,现将正方形绕着顶点按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向右无滑动地翻滚.例如,第一次翻滚后“振”所对应的数为0,则连续翻滚后数轴上数2020对应的字是()A.振B.兴C.中D.华解析:A【分析】找出“振”“兴”“中”“华”四个字对应的数的规律,由此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可知:“中”字是数字除以4余2的,“华”是除以4余3的,“振”是能被4整除的,“兴”是除以4余1的,÷=,因为20204505所以数2020对应的字是“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变化的规律型问题,正确找出一般规律是解题关键.25.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圆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1个图形中有5个圆,第2个图形中有9个圆,第3个图形中14个圆,……,则第7个图形中圆的个数是()A.42 B.43 C.44 D.45解析:C【分析】根据图形中圆的个数变化规律,进而求出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第一个图形一共有2+3=5个圆,第二个图形一共有2+3+4=9个圆,第三个图形一共有2+3+4+5=14个圆,∴第七个图形一共有2+3+4+5+6+7+8+9=44个圆,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变化类,根据题意得出圆的个数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26.蜜蜂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杰出的建筑师,单个蜂巢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个正六边形,如图为一组蜂巢的截面图.其中第一个图有1个蜂巢,第二个图有7个蜂巢,第三个图有19个蜂巢,…,按此规律,第5个图的蜂巢总数的个数是()A.61 B.62 C.63 D.65解析:A【分析】根据前几个图形,可以写出蜂巢的个数,从而可以发现蜂巢个数的变化规律,进而得到第五个图形中蜂巢总的个数,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由图可得,第一个图有1个蜂巢,第二个图有1+6×1=7个蜂巢,第三个图有1+6×1+6×2=19个蜂巢,…,则第五个图中蜂巢的总数为:1+6×1+6×2+6×3+6×4=6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变化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题目中蜂巢个数的变化规律,求出相应的图形中蜂巢总的个数.27.把黑色三角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成下列图案,其中第①个图案中有4个黑色三角形,第②图案有7个黑色三角形,第③个图案有10个黑色三角形,…,按此规律排列下去,则第⑥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为()A.16 B.19 C.31 D.36解析:B【分析】观察图案发现第①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为1314+⨯=;第②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为1327+⨯=;第③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为13310+⨯=;即可求解.【详解】解:第①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为1314+⨯=;第②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为1327+⨯=;第③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为13310+⨯=;……第⑥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为13619+⨯=,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规律,观察图案找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8.观察下列一组图形中点的个数,其中第1个图中共有4个点,第2个图中共有10个点,第3个图中共有19个点,按此规律第8个图中共有点的个数是( )个A .108B .109C .110D .112解析:B【分析】 由图可知:其中第1个图中共有1+1×3=4个点,第2个图中共有1+1×3+2×3=10个点,第3个图中共有1+1×3+2×3+3×3=19个点,…,由此规律得出第n 个图有1+1×3+2×3+3×3+…+3n 3(1)12n n +=+个点,然后依据规律解答即可. 【详解】解:第1个图中共有1+1×3=4个点,第2个图中共有1+1×3+2×3=10个点,第3个图中共有1+1×3+2×3+3×3=19个点,…第n 个图有1+1×3+2×3+3×3+…+3n=13(123)n ++++⋯+3(1)12n n +=+个点, ∴第8个图中共有点的个数38(81)11092⨯+=+=个, 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根据图形得出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9.用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按一定规律拼成下列图形,则第n 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 )A .21nB .21n -C .()211n +-D .52n -解析:C【分析】 前3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22-1,32-1,42-1,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第1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3=22-1,第2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8=32-1,第3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15=42-1,……;所以第n 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211n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规律探求,属于常考题型,由前几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30.如图,在第一个1ABA ∆中,20B ∠=︒,1AB A B =,在1A B 上取一点C ,延长1AA 到2A ,使得121A A AC =,得到第二个12A A C ∆;在2A C 上取一点D ,延长12A A 到3A ,使得232A A A D =;…,按此做法进行下去,则第5个三角形中,以点4A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A .170︒B .175︒C .10︒D .5︒解析:A【分析】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 1A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CA 2A 1,∠DA 3A 2及∠EA 4A 3的度数,找出规律即可得出∠A 5的度数.【详解】解:∵在△ABA 1中,∠B=20°,AB=A 1B ,∴∠BA 1A= 1802B ︒-∠=80°, ∵A 1A 2=A 1C ,∠BA 1A 是△A 1A 2C 的外角,∴∠CA 2A 1=18022BA A ︒∠==40°; 同理可得∠DA 3A 2=20°,∠EA 4A 3=10°,∴∠A n =1802n ︒-, 以点A 4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A 5,则∠A 5=4802︒=5°, ∴以点A 4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180°-5°-5°=170°.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CA 2A 1,∠DA 3A 2及∠EA 4A 3的度数,找出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深圳华侨城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深圳华侨城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检测题(Word 版 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1,△ABC 中,沿∠BAC 的平分线AB 1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1A 1C 的平分线A 1B 2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n A n C 的平分线A n B n+1折叠,点B n 与点C 重合,无论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我们就称∠BAC 是△ABC 的好角.(1)如图2,在△ABC 中,∠B>∠C ,若经过两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则∠B 与∠C 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20°,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为______时,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
【答案】B 2C ∠∠= 140°、120°或80°【解析】【分析】(1)根据折叠性质可得∠A 1B 1B 2=∠C ,∠AA 1B 1=∠B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AA 1B 1=2∠C ,根据等量代换可得∠B=2∠C ;(2)先求出经过三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时,∠B 与∠C 的等量关系为∠B=3∠C ,进而可得经过n 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时∠B 与∠C 的等量关系为∠B=n ∠C ,因为最小角是20º,是△ABC 的好角,根据好角定义,设另两角分别为20mº,4mn°,由题意得20m+20mn+20=180°,所以m(n+1)=8,再根据m 、n 都是正整数可得m 与n+1是8的整数因子,从而可以求得结果.【详解】(1)根据折叠性质得∠B=∠AA 1B 1,∠A 1B 1B 2=∠C ,∵∠AA 1B 1=∠A 1B 1B 2+∠C ,∴∠B=2∠C故答案为:∠B=2∠C(2)如图:∵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AA 1B 1,∠C=∠A 2B 2C ,∠A 1B 1C=∠A 1A 2B 2,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 1A 2B 2=∠C+∠A 2B 2C=2∠C ;∵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B+∠AA 1B 1-∠A 1B 1C=∠BAC+2∠B-2∠C=180°, 根据三角形ABC 的内角和定理知,∠BAC+∠B+∠C=180°,∴∠B=3∠C ;∴当∠B=2∠C时,∠BAC是△ABC的好角;当∠B=3∠C时,∠BAC是△ABC的好角;故若经过n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则∠B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量关系为∠B=n∠C;∵最小角为20°,∴设另两个角为20m°和20mn°,∴20°+20m°+20mn°=180°,即m(1+n)=8,∵m、n为整数,∴m=1,1+n=8;或m=2,1+n=4;或m=4,1+n=2.解得:m=1,n=7;m=2,n=3,m=4,n=1,∴另两个角为20°、140°或40°、120°或80°、80°,∴此三角形最大角为140°、120°或80°时,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故答案为:140°、120°或80°【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充分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以及折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平分∠ABC,∠BAC=64°,∠BCD+∠DCA=180°,那么∠BDC为_________度.【答案】32【解析】【分析】过C点作∠ACE=∠CB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及等量关系可得∠ECD=∠BD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CB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及等量关系可得∠BDC的度数.【详解】过C点作∠ACE=∠CBD,∵∠BCD+∠DCA=180°,∠BCD+∠CBD+∠BDC=180°,∴∠ECD=∠BDC,∵对角线BD平分∠ABC,∴∠ABD=∠CBD,∴∠ABD=∠ACE ,∴∠BAC=∠CEB=64°,∴∠BDC=12∠CEB=32°. 故答案为:32.【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3.△ABC 的两边长为4和3,则第三边上的中线长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案】1722m << 【解析】【分析】 作出草图,延长AD 到E ,使DE=AD ,连接CE ,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AB ,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求出AE 的取值范围,便不难得出m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如图,延长AD 到E ,使DE=AD ,连接CE ,∵AD 是△ABC 的中线,∴BD=CD ,在△ABD 和△ECD 中,AD DE ADB EDC BD CD =⎧⎪∠=∠⎨⎪=⎩, ∴△ABD ≌△ECD (SAS ),∴CE=AB ,∵AB=3,AC=4,∴4-3<AE <4+3, 即1<AE <7,∴1722m <<.故答案为:1722m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和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4.如图,已知AB ∥DE ,∠ABC=80°,∠CDE=140°,则∠BCD=_____.【答案】40°【解析】试题分析:延长DE 交BC 于F 点,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知∠ABC=BFD ∠=80°,由此可得100DFC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BCD ∠=EDC ∠-FD C ∠=40°.故答案为:40°.5.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化简:|a+b ﹣c|-|a ﹣b ﹣c|+|a ﹣b+c|=______.【答案】3a b c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然后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详解】解:∵a 、b 、c 为△ABC 的三边,∴a +b >c ,a -b <c ,a +c >b ,∴a +b -c >0,a -b -c <0,a -b +c >0,∴|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 c )+(a -b +c )=a +b -c +a -b - c +a -b +c=3a -b -c .故答案为:3a -b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利用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化简,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如图是小李绘制的某大桥断裂的现场草图,若∠1=38°,∠2=23°,则桥面断裂处夹角∠BCD=__________.【答案】119°【解析】【分析】连接BD,构△BCD根据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CD的度数.【详解】如图所示,连接BD,∵∠4=∠1=38°,∠3=∠2=23°,∴∠BCD=180°-∠4-∠3=180°-38°-23°=119°.故答案为:119°.【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连接BD,构△BCD是解题的关键.7.∠A=65º,∠B=75º,将纸片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外,若∠2=20º,则∠1的度数为 _______.【答案】100°【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出∠C=180°-∠A-∠B=180°-65°-75°=4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C′=∠C=4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外角性质得∠3+∠2+∠5+∠C′=180°,∠5=∠4+∠C=∠4+40°,即可得到∠3+∠4=80°,然后利用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出∠1.【详解】如图,∵∠A=65°,∠B=75°,∴∠C=180°-∠A-∠B=180°-65°-75°=40°;又∵将三角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外,∴∠C′=∠C=40°,而∠3+∠2+∠5+∠C′=180°,∠5=∠4+∠C=∠4+40°,∠2=20°,∴∠3+20°+∠4+40°+40°=180°,∴∠3+∠4=80°,∴∠1=180°-80°=100°.故答案是:100°.【点睛】考查了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也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外角性质.8.如图,在△ABC中,∠A=60°,若剪去∠A得到四边形BCDE,则∠1+∠2=______.【答案】240.【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2=180°+60°=240°.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9.如图,△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O作EF∥BC交AB、AC于E、F,若△ABC的周长比△AEF的周长大12cm,O到AB的距离为4cm,△OBC的面积_____cm2.cm.【答案】242【解析】【分析】由BE=EO 可证得EF ∥BC ,从而可得∠FOC=∠OCF ,即得OF=CF ;可知△AEF 等于AB+AC ,所以根据题中的条件可得出BC 及O 到BC 的距离,从而能求出△OBC 的面积.【详解】∵BE=EO ,∴∠EBO=∠EOB=∠OBC ,∴EF ∥BC ,∴∠FOC=∠OCB=∠OCF ,∴OF=CF ;△AEF 等于AB+AC ,又∵△ABC 的周长比△AEF 的周长大12cm ,∴可得BC=12cm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 到BC 的距离为4cm ,∴S △OBC =12×12×4=24cm 2. 考点:1.三角形的面积;2.三角形三边关系.10.将直角三角形(ACB ∠为直角)沿线段CD 折叠使B 落在B '处,若50ACB '︒∠=,则ACD ∠度数为________.【答案】20°.【解析】【分析】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BCD=∠B′CD ,又∠BCD+∠B′CD=∠B′CB=∠ACB+∠ACB′=90°+50°=140°,继而即可求出∠BCD 的值,又∠ACD+∠BCD=∠ACB=90°,继而即可求出∠ACD 的度数.【详解】解:∵△B′CD 时由△BCD 翻折得到的,∴∠BCD=∠B′CD ,又∵∠BCD+∠B′CD=∠B′CB=∠ACB+∠ACB′=90°+50°=140°,∴∠BCD=70°,又∵∠ACD+∠BCD=∠ACB=90°,∴∠ACD=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关键是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如图,ABC ∆中,100ABC ∠=︒,且AEF AFE ∠=∠,CFD CDF ∠=∠,则EFD ∠ 的度数为( )A .80°B .60°C .40°D .20°【答案】C【解析】【分析】 连接FB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知识,进行角度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FB ,∵AEF AFE ∠=∠,CFD CDF ∠=∠,∴AEF AFE EFB EBF ∠=∠=∠+∠,CFD CDF BFD FBD ∠=∠=∠+∠∴AFE CFD EFB EBF BFD FBD ∠+∠=∠+∠+∠+∠,即AFE CFD EFD EBD ∠+∠=∠+∠,又∵180AFE EFD DFC ∠+∠+∠=︒,∴2180EFD EBD ∠+∠=︒,∵100ABC ∠=︒,∴180100=402EFD ︒-︒∠=︒,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定义,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之和是解题关键.1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 -1,4,则化简|a -3|+|a -7|的结果为( )A .2a -10B .10-2aC .4D .-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 -1,4,则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1>4-2,a-1<2+4即a >3,a<7.所以a -3>0,a-7<0. |a -3|+|a -7|=a-3+(7-a )=4.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 版 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C 在直线BE 上,∠=︒,∠A m ABC 与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1A ,则1A =_____︒;若再作11A BE A CE ∠∠、的平分线,交于点2A ;再作22A BE A CE ∠∠、的平分线,交于点3A ;依此类推,10A ∠= _________︒.【答案】(2m ) (1024m ) 【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出规律,直接利用规律解题.【详解】解:∵∠A 1=∠A 1CE-∠A 1BC=12∠ACE-12∠ABC=12(∠ACE-∠ABC )=12∠A=2m °. 依此类推∠A 2=224m m ︒︒=,∠A 3=328m m ︒︒=,…,∠A 10=1021024m m ︒︒=. 故答案为:()2m ;()1024m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2.若△ABC 三条边长为a ,b ,c ,化简:|a -b -c |-|a +c -b |=__________.【答案】2b-2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 ﹣b ﹣c <0,c +a ﹣b >0,∴原式=﹣(a ﹣b ﹣c )﹣(a +c ﹣b )=﹣a +b +c ﹣a ﹣c +b =2b ﹣2a .故答案为2b ﹣2a【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得化简和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本身,零的绝对值还是零,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据此解答即可.3.如图1,△ABC 中,沿∠BAC 的平分线AB 1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1A 1C 的平分线A 1B 2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n A n C 的平分线A n B n+1折叠,点B n 与点C 重合,无论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我们就称∠BAC 是△ABC 的好角.(1)如图2,在△ABC 中,∠B>∠C ,若经过两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则∠B 与∠C 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20°,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为______时,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
深圳大鹏街道华侨中学数学代数式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代数式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1)一个两位正整数,a表示十位上的数字,b表示个位上的数字(a≠b,ab≠0),则这个两位数用多项式表示为(含a、b的式子);若把十位、个位上的数字互换位置得到一个新两位数,则这两个两位数的和一定能被整除,这两个两位数的差一定能被整除.(2)一个三位正整数F,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互不相同且都不为0.若从它的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中任意选择两个数字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若这6个两位数的和等于这个三位数本身,则称这样的三位数F为“友好数”,例如:132是“友好数”.一个三位正整数P,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互不相同且都不为0,若它的十位数字等于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则称这样的三位数P为“和平数”;①直接判断123是不是“友好数”?②直接写出共有个“和平数”;③通过列方程的方法求出既是“和平数”又是“友好数”的数.【答案】(1)解:这个两位数用多项式表示为10a+b,(10a+b)+(10b+a)=10a+b+10b+a=11a+11b=11(a+b),∵11(a+b)÷11=a+b(整数),∴这个两位数的和一定能被数11整除;(10a+b)﹣(10b+a)=10a+b﹣10b﹣a=9a﹣9b=9(a﹣b),∵9(a﹣b)÷9=a﹣b(整数),∴这两个两位数的差一定能被数9整除,故答案为:11,9(2)解:①123不是“友好数”.理由如下:∵12+21+13+31+23+32=132≠123,∴123不是“友好数”;②十位数字是9的“和平数”有198,297,396,495,594,693,792,891,一个8个;十位数字是8的“和平数”有187,286,385,584,682,781,一个6个;十位数字是7的“和平数”有176,275,374,473,572,671,一个6个;十位数字是6的“和平数”有165,264,462,561,一个4个;十位数字是5的“和平数”有154,253,352,451,一个4个;十位数字是4的“和平数”有143,341,一个2个;十位数字是3的“和平数”有132,231,一个2个;所以,“和平数”一共有8+(6+4+2)×2=32个.故答案为32;③设三位数既是“和平数”又是“友好数”,∵三位数是“和平数”,∴y=x+z.∵是“友好数”,∴10x+y+10y+x+10x+z+10z+x+10y+z+10z+y=100x+10y+z,∴22x+22y+22z=100x+10y+z,∴12y=78x﹣21z.把y=x+z代入,得12x+12z=78x﹣21z,∴33z=66x,∴z=2x,由②可知,既是“和平数”又是“友好数”的数是396,264,132.【解析】【分析】(1)分别求出两数的和与两数的差即可求解;(2)①根据“友好数”的定义即可判断求解;②根据“和平数”的定义列举出所有的“和平数”即可求解;③设三位数既是“和平数”又是“友好数”,根据“和平数”的定义,得出y=x+z.再由“友好数”的定义,得出10x+y+10y+x+10x+z+10z+x+10y+z+10z+y=100x+10y+z,化简即为12y=78x−21z.把y=x+z代入,整理得出z=2x,然后从②的数字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数即可.2.如图,老王开车从A到D,全程共72千米.其中AB段为平地,车速是30千米/小时,BC段为上山路,车速是22.5千米/小时,CD段为下山路,车速是36千米/小时,已知下山路是上山路的2倍.(1)若AB=6千米,老王开车从A到D共需多少时间?(2)当BC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老王开车从A到D所需时间是否会改变?为什么?(给出计算过程)【答案】(1)解:若AB=6千米,则BC=22千米,CD=44千米,从A到D所需时间为:=2.4(小时)(2)解:从A到D所需时间不变,(答案正确不回答不扣分)设BC=d千米,则CD=2d千米,AB=(72﹣3d)千米,t===2.4(小时)【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求出AB,BC,CD的长,然后根据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即可分别算出老王开车行三段的时间,再求出其和即可;(2)从A到D所需时间不变,设BC=d千米,则CD=2d千米,AB=(72﹣3d)千米,,然后根据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即可分别表示出老王开车行三段的时间,再根据异分母分式加法法则求出其和,再整体代入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数轴和绝对值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m和数n两点之间的距离我们可用│m-n│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鹏华侨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 (word 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先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 →C 运动,然后以1cm /s 的速度沿C →B 运动.若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t 秒,那么当t =___________________,△APE 的面积等于6.【答案】1.5或5或9【解析】【分析】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 在AC 上时:当点P 在BC 上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详解】如图1,当点P 在AC 上.∵△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CE =4,AP =2t .∵△APE 的面积等于6,∴S △APE =12AP •CE =12AP ×4=6.∵AP =3,∴t =1.5. 如图2,当点P 在BC 上.则t >3∵E 是DC 的中点,∴BE =CE =4. ∵PE ()43=7-PE t t =-- ,∴S =12EP •AC =12•EP ×6=6,∴EP =2,∴t =5或t =9. 总上所述,当t =1.5或5或9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6.故答案为1.5或5或9.【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关键.2.如图,△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三边上,E 是AC 的中点,AD 、BE 、CF 交于一点G ,BD=2DC ,S △GEC =3,S △GDC =4,则△ABC 的面积是_____.【答案】30【解析】【分析】由于BD=2DC,那么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ABD=2S△ACD,而S△ABC=S△ABD+S△ACD,可得出S△ABC=3S△ACD,而E是AC中点,故有S△AGE=S△CGE,于是可求S△ACD,从而易求S△ABC.【详解】解:∵BD=2DC,∴S△ABD=2S△ACD,∴S△ABC=3S△ACD.∵E是AC的中点,∴S△AGE=S△CGE.又∵S△GEC=3,S△GDC=4,∴S△ACD=S△AGE+S△CGE+S△CGD=3+3+4=10,∴S△ABC=3S△ACD=3×10=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之间的面积加减计算.注意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面积相等、同高的三角形底相等.3.如图,平面内有五个点,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_____个三角形.【答案】10【解析】【分析】以平面内的五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在平面中依次选取三个点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所示,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10个三角形,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图形的个数,我们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不遗漏.4.如图,ABC ∆的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111,,A B C ,使111,,A B AB B C BC C A CA ===,顺次连接111,,A B C ,得到111A B C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111111,,A B B C C A 至点222,,A B C ,使2111A B A B =,2111B C B C =,2111C A C A =,顺次连接222,,A B C ,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__________次操作.【答案】4【解析】【分析】连接111,,AC B A C B ,根据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可得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从而得出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7749A B C A B C S S ∆∆===<2020……直至第四次操作4443334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111,,AC B A C B∵111,,A B AB B C BC C A CA ===根据等底同高可得:111111111,,C A B C AB ABC A B C A BC A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S S S S ======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7749A B C A B C S S ∆∆===<2020第三次操作333222377343A B C A B C S S ∆∆===<2020第四次操作4443334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故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4次操作,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和探索规律,掌握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时,面积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一个四边形内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详解】解:本题根据题意可得:(n -2)×180°=4×360°,解得:n=10.故答案为:10 .考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6.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差是1260°,则这个多边形边数是 .【答案】12【解析】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得(n-2)•180-360=1260,解得:n=11.那么这个多边形是十一边形.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7.如图,在ABC ∆中,B 与C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若130BPC ∠=︒,则A ∠=______.【答案】80°【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以求得∠PBC+∠PCB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C+∠ACB,最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在△PBC中,∠BPC=130°,∴∠PBC+∠PCB=180°-130°=50°.∵PB、PC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ABC+∠ACB=2(∠PBC+∠PCB)=2×50°=100°,在△ABC中,∠A=180°-(∠ABC+∠ACB)=180°-100°=80°.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8.两个完全相同的正五边形都有一边在直线l上,且有一个公共顶点O,其摆放方式如图所示,则∠AOB等于 ______ 度.【答案】108°【解析】【分析】如图,易得△OCD为等腰三角形,根据正五边形内角度数可求出∠OCD,然后求出顶角∠COD,再用360°减去∠AOC、∠BOD、∠COD即可【详解】∵五边形是正五边形,∴每一个内角都是108°,∴∠OCD=∠ODC=180°-108°=72°,∴∠COD=36°,∴∠AOB=360°-108°-108°-36°=108°.故答案为108°【点睛】本题考查正多边形的内角计算,分析出△OCD 是等腰三角形,然后求出顶角是关键.9.如图所示,请将12A ∠∠∠、、用“>”排列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A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2>∠1,∠1>∠A∴∠2>∠1>∠A ,故答案为:∠2>∠1>∠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小新从A 点出发,沿直线前进5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5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下去,小新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 点时,一共走了__米.【答案】600【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小新从A 点出发,沿直线前进50米后向左转30º,再沿直线前进50米,又向左转30º,……照这样下去,小新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 点时,小新走的路线围成一个正多边形,且这个多边形的外角等于30º,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12,小新一共走了12×50=600米,故答案为:600. 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1A BC ∠与1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A ,得2A ∠,...,6A BC ∠与6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7A ,得7A ∠,则7A ∠=( )A .32αB .64αC .128αD .256α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可得11122A A α∠=∠=,同理可得2212A α∠=,3312A α∠=,由此可归纳出12n n A α∠=,易知7A ∠. 【详解】 解: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1111,22A BC ABC ACD ACD ∴∠=∠∠=∠ 111ACD A BC A ∠=∠+∠ 11122ACD ABC A ∴∠=∠+∠ ACD ABC A ∠=∠+∠111222ACD ABC A ∴∠=∠+∠ 11122A A α∴∠=∠=同理可得21211112222A A αα∠=∠=⨯=,3231122A A α∠=∠=,…,由此可知12n nA α∠=, 所以7712128A αα∠==. 故选:C.【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图形的规律探究,灵活的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确定角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 -1,4,则化简|a -3|+|a -7|的结果为( )A .2a -10B .10-2aC .4D .-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 -1,4,则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1>4-2,a-1<2+4即a >3,a<7.所以a -3>0,a-7<0. |a -3|+|a -7|=a-3+(7-a )=4.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