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时间简史》读书笔记1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时间简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1科学在哪里?这个问题我从小就苦苦思索,十多年过去,这个词语似乎刻意的保存着自己的神秘感,让我始终无法解答。
我想,科学一定是一个庄重而有肃穆的词汇。
就好像那实验室中科学家们捣鼓的瓶瓶罐罐,抑或是宇宙飞船升天时电脑显示器上一连串的数字,也有可能是当年比萨斜塔上抛下的一个小球……这些无疑都是科学,但又似乎不是科学本身。
越得不到的,就越让人想抓住。
我开始翻《时间简史》,这本字里行间每个字我都认识但连成句段却让我丈二摸不着头脑的书,生生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力;我一页一页地浏览百科全书,想从中抓住科学的影子,可每次我一靠近,它又像个个小姑娘般跑远了……都说喜欢源于好奇,在无数次的追问与探索中,我渐渐迷恋上了“科学”这个字眼,以及它背后无垠的浩瀚。
我看科学,离我那么遥远,可有时又觉得,它离我好近。
夜晚,我常独自仰望星空,想象着亿万光年外,那一颗小小的寂寞的星球。
它在我眼中那么小,正如地球在宇宙中那么小一样。
众所周知,地球,以及火星、水星等等,都以一定的速度一定的路径围绕着太阳转动,日日,月月,年年,那些星球在宇宙中,不过沧海一粟,人类在宇宙中,不过尘埃一粒;众所周知,物质由无数个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着原子核高度转动。
我想,那些星球,那些电子,是多么的相似!同样是渺小的,但都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连运动方式都那么相似。
那么,我可不可以大胆的假设,整个宇宙,不过是一个原子的内部,那些星球,不过是类似电子的物质,而我们的社会,社会中的人类,不过是一些更小的单位;反过来讲,构成我们的世界,甚至我们身体的物质,是不是也包含了一个宇宙,其中有更小的生物在自由生活着,在写作业,上班,生老病死,或者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思考着与我一样的问题…也许真的,有宇宙中的宇宙,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个套着一个,环环相扣,生生不息。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时间简史》从思索宇宙的年轻人演讲到宇宙演化的图像,从牛顿宇宙到相对论,之后讲了弯曲空间、黑洞、大爆炸、虫洞等等理论。
下面是店铺向各位推荐的时间简史读书笔记,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篇一《时间简史》,霍金用了最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解释深奥的知识,可是对于我这个“理科文盲”还是具有与相当大的挑战性的。
花了很长时间去读它,至今也没能读完,虽然仔细阅读,可还是有些云里雾里的。
不过,虽然不能透彻的理解其中各种原理推理,但仍然还是让我获益匪浅。
《时间简史》从思索宇宙的年轻人演讲到宇宙演化的图像,从牛顿宇宙到相对论,之后讲了弯曲空间、黑洞、大爆炸、虫洞等等理论。
一个个理论诞生、发展,一层一层的剖析,然后又被新的理论替代,每一个理论像一个个时代的英雄从弱小到伟大,从成长到衰落。
谁能相信,这种残废程度,这样一个骨瘦如柴的人竟然有如此大的能量,拥有与肉体不相符合的无与伦比的头脑。
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家和宇宙论家。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让我们觉得深思给人以启示。
它把读者引向宇宙的起点和万物的本源,从而引发我们对个人、对同伴、对事件、对社会、对生命、对世界、对意识等等的思考,进而使我们在自身寻找本质。
无意中便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如人存原理是指我们之所以看到宇宙是这个样子,是因为如果它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去观察它。
一本好书不仅能教给别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虽然《时间简史》对我来说如若“天书”,但使它我第一次对自然发出了质问与感慨。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篇二一开始实在搞不明白霍老先生为何突发奇想写出这部怪书,读后才有所发现和感触。
霍老谈论了他对宇宙外星生命问题的最新思考。
他认为外星生命几乎肯定存在于宇宙的许多其他地方——不仅是活在行星之上,甚至还可能存在于恒星中心,甚或是漂浮于行星间的广阔宇宙。
《时间简史》这本书阐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从大爆炸到黑洞。
霍金《时间简史》阅读笔记

霍金《时间简史》阅读笔记霍金《时间简史》阅读笔记1在阅读《时间简史》时发现,远没有想象的轻松。
为了回归编程学习,我决定放弃认真读完《时间简史》的承诺。
于是,只草草读过,留下好多不解。
总体上没有改变我读完前两章得出的结论。
宇宙学是荒唐的。
大爆炸理论,黑洞假说,可能是无稽之谈。
探求宇宙的开端和终结是荒谬的。
连霍金自己也改变了想法,认为宇宙的开端没有奇点。
霍金也说过,所谓黑洞并不存在。
我认为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还是有必要存在。
抛弃绝对时间是一种度量上的无奈。
把时间与空间相绑,是一种量度上的需要。
时间无始点无终点,空间无小限无大限,不容怀疑。
人类受可见光可感波的局限,只能在一定范围了解宇宙。
借助科技手段可以有所突破,但也不是无限度的。
地球外宇宙间的生命现象,有可能存在。
同时因为空间无小限,所以甚至地球上微观领域也可能存在我们看不见的生命。
微观世界也许有类似星系一样的结构。
微观领域有智慧生命都是有可能的。
无非是可见光可感波不是一个量级而已。
我们看不见他们,他们也看不见我们。
物理学是近似的理论,超越界限就是谬误。
构建所谓统一的理论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
试图探求宇宙起源和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只能是狭隘视角的胡乱推断。
认为宇宙有始终,时间也有始终,微观世界有基本粒子,更是人类看不到永恒和无限的偏见。
相对论关于光速不变的假定,宇宙学中有关星系距离和速度的测量,我认为有不可靠的成分。
太阳光8分钟到地球也许可信,N多光年的说法则可能是谬以千里的。
这里的谬以千里是比喻荒唐的说法,真能误差千里可能是相当精确了。
我甚至怀疑,所谓椭圆轨道的说法,都是测量误读的产物。
实际时间和空间的测量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也正是相对论生存的土壤。
人类不能奢望探知借助一定手段可见可感外的宇宙及微观世界。
否则就是迷信。
需要和可能就是我们有作为的范围。
可知论应该在这个范围内成立。
这个范围会不断扩大,但一定会有不可知的范围。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需要在人类需要和可能的范围内统一起来。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时间简史》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时间简史》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1由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创作的科学巨著《时间简史》,包括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宇宙膨胀、不确定性原理等资料,为了能让科普的效果最佳化,霍金以尽可能浅显易懂的语言地介绍了远星系、粒子、黑洞、反物质等相关知识,并阐述了宇宙的起源、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经典命题。
在读过这本书之后,发现虽然霍金虽然已经尽可能地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描述,让更多的人能够容易理解,可是也有很多地方读起来比较难于理解,并且会发现学过的大学物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理解他的一些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我们理解这本书有极大的益处。
读完《时间简史》后,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奇点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认为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整个宇宙是浓缩成一个点的,而这个点,就称之为奇点。
它被认为是这个宇宙的开端。
而这个奇点正是霍金和另一位科学家罗杰·彭罗斯利用数学计算得出的,他们两人创立了现代宇宙论的数学结构理论。
第二方面是无边界宇宙模型。
结合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霍金提出了有限无边界宇宙。
这个模型我们应当怎样理解?以地球为例,它是有限的,可是当我们在地球上一向向一个方向前进,却永远也走不到尽头,这就是无边界的的体现。
第三个,黑洞是有辐射的。
一个物体质量越大,引力也就越大。
一般一个恒星在衰老之后,由于引力而收缩到一个体积很小,可是引力很大的状态时,就构成了黑洞。
可是,有温度的物质就会发射粒子,可是黑洞引力十分大,粒子怎样逃脱呢?关于这个矛盾的问题,霍金认为,黑洞也是有辐射的,可是辐射不是从黑洞里面发射出来的,而是从黑洞的边缘,边缘空虚的空间。
那里产生的负离子会被黑洞吸收,可是一些运气比较好的正离子能够逃出黑洞。
2024年时间简史读书笔记高中(三篇)

2024年时间简史读书笔记高中初读此书,不得不赞叹史蒂芬教授那如丝般缜密的逻辑性,你会发现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他过人的才智,他能够把相对论当作孩子手中的乒乓球来形象地描述相对论中时间与空间是无法分离的这一物理规则。
我在阅读中学到了好多以前不明白的,比如宇宙诞生的过程,以及地球的一些知识。
此刻生活的宇宙有自我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____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
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构成。
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逐渐构成星系,空间继续扩大,大约在距今____亿年前,太阳构成。
大约在距今____亿年前,地球构成。
因为地球,才有人类,才有我们生活的世界。
记得整本书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再重复一下,由于时间和空间是相关的,一个和逆时旅行紧密相关的问题是你能否进行得比光还快,这一点也许不会使你惊讶。
很容易看出,时间旅行意味着超光速旅行,在你旅程的最终阶段做逆时旅行,就能够使你的整个旅行,在你期望的时间内完成,而这样你就能以不受限制的速度行进!可是,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倒过来也是成立的,如果你能以不受限制的速度前进,你也就能够逆时旅行。
其中一者成立而另一种不成立是不可能的。
无可挑剔的逻辑在字里行间展露锋芒,无死角的思维在史蒂芬的笔下尽情跃动,让人无法相信这本书竟然是由仅有三根手指能活动的残疾人霍金教授写出的呢?没错,作者虽然几乎全身残疾,但在思想和学的领域上,着实是一名伟人!经过阅读《时间简史》,普及天体物理的知识,让我对宇宙的神秘产生了浓厚发兴趣,更惊讶于那是多少次的必然与偶然,才有了太阳系,才有了地球,才有了孕育人类生命的场所。
这样的夜色下,总是令我的思考走向深远,可是,就如同无法洞穿那无穷的宇宙一样,我无法想象,霍金教授,是运用了怎能样的力量才能完成这“时间”的书写!他的书中的资料令我神往,他的精神更令我敬佩!2024年时间简史读书笔记高中(二)《2023时间简史》读书笔记作者:***(高中)《2023时间简史》是一本由*所著的科普读物,全书尝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探讨时间和时间旅行的概念,以及其与物理学、哲学、宗教等领域的关系。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精选7篇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精选7篇时间简史读书笔记篇一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爆炸与重生等科普知识,完全改变了人们有关物理学、宇宙和时间本身的观念,向人们展现了当代有关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学思想。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很多的事情,世界万物的构成,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最初形态—成长—开展—衰亡的过程和轮回;就像草,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各种小草。
它们在冬天会枯萎、发黄甚至死去。
但是,每年的春天一到我们又能见到翠绿的草原,正是应验了一句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试想这不也是一种死亡后的重生吗?在地球上,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渺小得如一粒沙子;在整个太阳系中,地球也只但是是千万星球中的一颗;而在宇宙中,太阳系是不是只是渺小的一个,我们人类的位置又是在哪里呢?回归到地球上的万物,不管是人还是植物,都会有终结而被代替的一天。
因为宇宙是不规律的,正因为宇宙的不规律才有此刻的太阳系、此刻的地球以及此刻的人类和此刻的完美生活。
浩瀚宇宙,辽阔苍穹,我们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尘,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沟通的尘土。
而世界上亦没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对待自己的还是他们的错误,我们能做的是只是以一颗微尘谦卑的心,给予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责备,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不规律的宇宙之中,我们需要互相理解!说到宇宙的最初让我回想起我以前看过的一部短片视频。
短片中讲述我们人类所看、所听、所触、所感的都是不复存在的。
乍一听,我们可能会觉得此言论是语出惊人,喧哗取宠,但实那么不然。
我们都明白人的所有感官系统都是由大脑所控制的,就像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由我们的神经系统传播到我们的大脑组织,然后再由我们大脑组织显像出我们看到的以及我们所听到的景象或者声音。
试想一下把一个人的大脑组织拿出来,然后把它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与我们事先准备好的电脑连接在一齐。
电脑中的画面出现的同时是不是也在这个大脑的视觉系统中显现出相同的画面?我们再把事先准备好的音乐在电脑中播放,这时候的大脑听觉系统是不是也会同时听到一样的音乐呢?这一切真的令人匪夷所思。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时间简史读书笔记汇总霍金的《时间简史》是那样的富有想象力,读完后。
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没留下,想象的东西还是有的。
时间,空间,物质,在加上主观活动意识,或许就是对整个自然世界的抽象了!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时间简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时间简史读书笔记(一)时空,这个概念在百度百科里面有更为详细的解释,爱因斯坦提出的新词,他将现实世界的空间抽象为三维,在加上时间一维,四维时空。
在那里边,关于空间的争论不一。
那里边也不乏想象的东西。
我们能够感知的空间就是长,宽,高,以及时间也能被感知。
时间,是空间中的物质变化有了一个合乎我们逻辑的秩序,规律。
笛卡尔的坐标系的提出,这个贡献对人类有着太大的贡献了,高中时,我们的数学老师常感叹,有了坐标,只有你高兴,可以把所有的东西放到坐标中!那是,一句在平凡不过的话了,可现在才明白那里边的包含的思想!可惜的是,我们从此不再学习数学了!把整个整个世界放到坐标系中,不违背他的意思。
但是,为了达到想要达到的目地,就需要在这个目标上对其进行抽象。
我也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所以也不知道怎么抽象!姑且,先加个简短的广告吧!央视那个《相信品牌的力量》的广告很有美感。
融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与现代气息,漂亮!计算机的学习,是我了解到了它的制作原理!先看头顶的电棒吧!它欺骗了我们的眼睛!高中时,还是那位数学老师告诉我们的!那时尚小,也就认为就是那样的!如果,用时间与电棒的电流图像表示,它是间断的!离散的!不连续的!但自然的界的所有物质的变化的时间函数是一个连续的线(找不到一个严密而又科学的词来表达此点,任何物质都是有存在周期的,所以要有两个端点,但它不是线段,这个曲线段还比较合适些)。
如果,电棒是二维坐标上的小骗子,那么,那个漂亮的广告动画就是在三维坐标上的大骗子了!同样的以一个视觉暂留!换汤不换药!这个广告长了些!如果把我们空间全部的看作平面的话,我们也是平面人,在有关神话的电视剧中看到过这种艺术手法!这个假设实现了所有希望成为演员人的一个梦想!在此,所有的人都是演员!可在那个未知的世界中不知又没观众?朱光潜老先生的那篇《看戏与演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有人演戏,就一定有人看戏,有人看戏,就一定有人演戏!这是一种辩证法!所以,未知中好像有观众!但是,我的假设是不成立!前提是我们是不是平面人!当我们看到所有的观点都藐视正确的时候,所有观点的出发点也就是立场或是基础的正确性,需要特别的注意!时间简史读书笔记(二)充满奥秘的世界,浩瀚无垠的太空,给予人类无尽的幻想。
《时间简史》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21篇)

《时间简史》的读书笔记《时间简史》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21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时间简史》的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时间简史》的读书笔记篇1时间是个什么概念?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
例如月球绕地球周期,地球绕太阳周期,地球自转周期,原子震荡周期等。
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错觉。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从一个起点处开始,这也是时间的起点。
《时间简史》讲述是探索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的故事,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我们的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黑洞、黑洞不是这么黑、时间箭头等内容。
第一版中的许多理论预言,后来在对微观或宏观宇宙世界观测中得到证实。
自1988年首版以来,《时间简史》已成为全球科学着作的里程碑。
它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了近1000万册。
此版更新了内容,把许多观测揭示的新知识,以及霍金最新的研究纳入,并配以250幅照片和电脑制作的三维和四维空间图。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为霍金的天才而折服,我不是工科的学生,我是文科生,因此对于时间的感悟,无法像理科生那么敏感。
但是我却对时间充满了兴趣。
相信大家对于2012年玛雅世界末日的预言有所听闻,甚至人心惶惶。
但是,其实在玛雅人看来,所谓的世界末日不是世界消失殆尽,而是另一个世纪的开始,另一轮循环的开始。
而进入这个新世代,世界会有些大大小小的反应,不一定是指这年,而是这个时段,或许早已开始,或许仍未发生。
但是,在这过后,人类如果无法从中相应得到心灵的提升,感悟的提升,那么人类的道路将走得不太好了,相反,如果通过这次的大考验,人类反省提升自我,那么下个时代,将是我们重生的时代。
其实,玛雅人对时间持这种态度和想法也未尝不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时间简史》是由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创立人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宇宙学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在这本书中,霍金带领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宇宙是什么样的、空间和事件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使读者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时间及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的奥妙。
对于《时间简史》的认识和了解,我个人觉得《时间简史》是一部伟大的科学巨著,史蒂芬霍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有关黑洞的知识,他在该作品中删除了纯粹技术性的概念,诸如混沌的边界条件的数学等等。
相反,包括相对论、弯曲空间以及量子论的课题,它们虽然有点难懂,但是他们却充满了乐趣,这不仅归因于作者迷人的表达方式,还归因于他讨论的令人敬畏的主题:空间和时间的本性,上帝在创生中的作用,宇宙的历史和将来。
所以,《时间简史》很值得一读。
该书中的第二章“空间和时间”给我的印象最深。
空间和时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
空间用以描述物体的位形;时间用以描述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
空间和时间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它们与物体运动的各种联系而表现出来。
空间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运动的表现形式,是人们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是绝对抽象事物和相对抽象事物、元本体和元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而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
正如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的“太阳的质量引起空间——时间的弯曲,使得在四维的空间——时间中地球虽然沿着直线的轨迹,它却让我们在三维空间中看起来是沿着一个圆周运动,光线也必须沿着空间——时间的测地线走”。
空间和时间是相对的优势相互依存的,谁不不能离开谁而单独的从。
在我的理解范围内,时间是一种过于复杂的概念。
也许你可以抽象地把它说成是伴随在我们身边的一种物质,尽管它无从捕捉,却又确实存在。
也可以实化成身边的一切物质,也许你发现不了,但世界确实在被时间改变。
这是否与生活在二维世界的蚂蚁看三维世界一样呢明知肯定有东西在周围影响我们的生活,却终究看不清究竟是什么。
而时间是自身存在的。
时间是会扭曲的,光也会扭曲,这在以前也许不可思议,可现在却已经慢慢的让人接受了。
“太阳的质量引起时空的弯曲,使得在四维的时空中地球虽然沿着直线的轨迹,它却让我们在三维空间中看起来是沿着一个圆周运动。
”这是引力在作祟的原因。
一切的一切都联系
着时间,当没有了时间,物质是否就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呢光线必须沿着时空的测地线走。
如果我们可以时间旅行,我们回到过去的时间。
因为空间和时间是连续的,过去的空间和过去的时间已经成为现在的空间和现在的时间,我们也就是回到了现在。
这有意义吗,我们从现在回到现在我无法想象我们过去的某一时刻的时间和空间仍然在某个地方以某种形式存在,它们明显已延续成了现在。
如果它们以某种形式存在的话,那意味着每一个时刻都象照片一样静止,并且是绝对静止在一个地方。
这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人真的“返回过去”,并且在其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就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么这个跨时间旅行者本人还会不会存在呢这个问题很明显,如果没有你的外祖母就没有你的母亲,如果没有你的母亲也就没有你,如果没有你,你怎么“返回过去”,并且在其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就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
这就是“外祖母悖论”。
霍金把“外祖母悖论”的结论置放在“不能干预物理律”,即不能干预历史的层面上,应该说是不错的。
但他不明白一个更为深层的理论,那就是顺向的逻辑顺序的物理衍生并不是理论上的逻辑定义。
因为,那种线性的逻辑思维的顺序,恰恰是一个狭隘的三维空间的思维顺序,是人们在一般状态下的人类的思维顺序,这种思维的基础是建立在三维空间的地球引力之上的线性思维,而不是宇宙思维,不是超出了引力场之后的,摆脱了线性思维的局限性的空间思维。
“任何物理理论总是临时性的:你永远不可能将它证明。
不管多少回实验的结果和某一理论相一致,你永远不可能断定下一次结果不会和它矛盾。
”是我看《时间简史》中最受启发的一句话了,我理解这句话意思是,所有的物理理论,永远不能说是真理,哪怕是准确推测了一千万次,只要下一次出现了不符合的推断,那么这个推断就错了。
正如马克思用理论捆绑人的座右铭,思考一切,换而言之也就是怀疑精神。
怀疑精神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只有这样文明才会进步,不然,面临的结果只会是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