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的原理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科版) 11.4 功的原理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科版) 11.4 功的原理及应用授课时间:2012年月日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3、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重点、难点功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三、先学先思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②。
2、功的计算公式是:;功的单位是:。
3、功的原理是。
4、轮轴由两个不等的固定在组成;大的称为,小的称为。
轮轴的平衡条件是:,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是:①;②。
5、斜面是一个与的倾斜平面。
四、后教后导(一)探究功的原理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省距离。
但是能省功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1、要把重为G的物体运到高为h的地方,有什么办法?①人直接拿上去,人做的功W1= ;②用动滑轮(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将重物提升h,拉力F做的功W2= ;2、分析与总结:①使用动滑轮能,但不能。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这个结论称为。
注意: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3、思考:既然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二)探究轮轴的特点阅读教材91—92页,回答下列问题:1、轮轴是的变形,支点是,动力臂是,阻力臂是。
2、轮轴的平衡条件是:,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是:①;②。
3、思考:①怎样使用轮轴省力?;②怎样使用轮轴省距离?;③使用轮轴能否省功?这是因为;④动力作用在轮上时,轮轴转动一周,重物上升的高度h= (轮的半径为R,轴的半径为r)。
4、轮轴的应用有(三)探究斜面的特点1、如图,一光滑斜面长为L,高为h,物体重为G,F为沿斜面向上拉物体的力,利用斜面将重物匀速拉到斜面顶端做的功W1= ,如果不用斜面,直接将重物举高h做的功W2= ,由功的原理可知:W1W2,即,则F= 。
2、分析得出结论: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拉力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斜面能够;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时,斜面越长,越。
3、斜面的应用有五、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使用省力的机械就能省功,但要费距离 ( )(2)省力的机械一定费距离,不省功 ( )(3)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 ( )(4)只要科学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我们就可以研制出省功的机械 ( )2、机械师设计制造的任何机械都遵循原理,它的内容是。
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导学案

SF 1=甲S F 2=乙2SF 3=丙11.1《功》导学案学习目标: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推导和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没有做功的三种类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4、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学习重难点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公式和单位。
难点:1、运用公式W =FS 计算机械功;2、没有做功的三种类型。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什么叫电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是___________?2、找出带“功”字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学习:1、分析课本P 104想想议议物体做功的实例:在什么力作用下, 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 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2、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3、讨论物体做功的三种情况并能举例 (1)有力无距离;(2)有距离无力; (3)力和距离相互垂直。
4、功的计算:(1)对图进行分析: 小结:可见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 做的功越多。
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2)功的计算公式:W =Fs(3)功的单位:N ·m ,也叫焦耳,简称焦(J ), 1J =1N ·m 物理意义: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1米所做的功为1焦耳。
5、功的原理:探究:使用任何机械能不能省功 (1)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研究使用杠杆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直接提升重物做的功与利用杠杆提升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高中物理《7.2.2功》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7.2.2功》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二节功(第二节)【学习目标】1、理解总功的概念。
2、会计算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3、能解决一些复杂问题。
学习重点:会计算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学习难点:会计算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学法指导: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情调查、情景导入】1、学情调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功的计算:功的正负:2、情境导入:物体往往不仅受一个力作用,如果物体受几个力的共同作用,这几个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如何计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问题展示、合作探究】合力的功(1)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则总功等于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2)求出各个力的合力,则总功等于合力所做的功:例题: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1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s=10m。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40N。
求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各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如何?物体所受的合力是多少?合力所做的功是多少?【达标检测、巩固提升】A1、下列关于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功有正负,所以功是矢量B、计算式W=Flcosα中,F是力的大小,l是位移的大小, α是力F和位移l的夹角C、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各分力做功的矢量和D、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各分力做功的代数和B2、起重机把质量为1吨的货物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升,加速度大小是1m/s2,若g取10m/s2,则在1秒内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是()A、500J;B、4500J;C、5000J;D、5500J你优异的表现是我们的期待。
说出你(或小组)的问题,展示你(或小组)的风采。
动动手,动动脑,这些题目都是小意思。
反思本节课,我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学到了什么?【知识梳理、归纳总结】【预习指导、新课链接】见《预案:功率》。
功、功率、功的原理的复习导学案(2014)

功、功率、功的原理复习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知道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会用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3.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一:功导学提纲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力没做功的三种情况:①“劳而无功”:物体受力但没______;②“垂直无功”:物体受力和移动的方向______;③“不劳无功”:运动物体缺力凭_______保持继续运动。
3、定义:功等于 与 的乘积。
4、功的计算公式 : (当重力做功或者克服重力做功时W= )5、单位:功在国际单位中的单位: ,符号 对照训练: 1.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 B 、用力推汽车,汽车不动 C 、提着水桶,在水平面匀速前进 D 、双手举着杠铃,杠铃静止不动 2.用100N 的力将重30N 的铅球掷出7m 远,则铅球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人对铅球所作的功是 J 3. 用100N 水平拉力,将质量为100kg 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匀速拉动10m 。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N,拉力对物体做功 J ,重力对物体做功 J.(g=10N/kg ) 二:功率 导学提纲 (1)定义:__________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做功______的物理量。
(2)做功越_____,功率就越_____。
功率用字母_____表示。
(3)比较方法:①做功时间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做功越_____,功率越大。
②做同样多的功时,比较______________,用时越_____,功率越大。
(4)定义公式:_______ 国际制单位1W=1 1W 的意义(5)某小轿车功率66kW ,它表示:小轿车在______内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J 。
(6)由W =_____和v =_____,得P =_______。
汽车的功率一定,上坡时要换低速档,以获得更_____的牵引力,即在功率一定时,要增大F ,必须______ 对照训练:1.如图是甲、乙两台机器所做的功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机器的功率P 甲与乙机器的功率P 乙相比是(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关于功和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做功少,功率一定小B 、功率小的机器做功不一定慢C 、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快D 、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 3.一台液压起重机在10s 内把一辆重为15000N 的汽车举高了2m ,起重机对汽车做了 J 的功,功率是 W 。
物理九年级上册《功》导学案

物理九年级上册《功》导学案设计人:审核人学习过程:的质量为20克,枪膛长55厘米,射出后子弹在空中飞行了80米,则气体对子弹所做的功是[]A.4×104焦B.156.8焦C.440焦C.1.08焦。
4.李阳同学用80N的力踢一个重为6N的足球,球离开脚后在水平草地上向前滚动了20m,在球滚动的过程中,李阳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5.工人用100N的水平推力将重为200N的箱子向前推动了6m,这个过程中,重力箱子做的功为多少?工人对木箱做的功为多少?选做题:动滑轮用30N的拉力将物体提升2米,拉力做了多少功?作业设计1.马拉着质量为2000 kg的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400 m的过程中,马的水平拉力对车做功3×105J,么马的水平拉力为________ N.2.把质量是20 kg的木箱提高2 m,则滑轮组对木箱做了________ J的功。
3.如图所示,三个物体A、B、C的质量关系为m A>m B>m C,在同样大小的力F的作用下,三个物体沿力的方向分别移动了距离s,比较三种情况下力F所做的功,则()A甲多 B.乙多C.丙多D.一样多4.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2)小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 m,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84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米?如果这个过程用时35 s,则他的步行速度是多少?(3)小华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距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步行示意图,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如果小华的质量为50 kg,请根据图中小华测量的有关数据,计算他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g取10 N/kg)(4)资料表明,人步行时消耗的能量大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请你分析一下,人步行时还在哪面消耗能量?(写出一条)。
《功的原理》教案

《功的原理》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功对机械和物体的作用,及其在工程、物理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引入为了引起学生对功的理解和热情,可以通过小实验展示功的概念和原理。
例如用弹簧秤来测量学生举重的力,计算出举重时所作的功,然后说明功是力量和位移的乘积。
第二部分:课堂讲解1.功的概念与计算在讲解功的概念时,可以联系学生平时所接触到的场景,如推车、举重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功及其作用。
接着,可以对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讲解。
2.功的分类按照作用力的性质,功可以分为正功和负功。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和意义。
3.功的单位应对各种应用场景,功的单位可以多种多样。
通过讲解多个功的单位,让学生掌握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功单位的方法。
第三部分: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可以针对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应用技巧。
第四部分:应用功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广泛,因此在讲解时可以参考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功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工程设计上,功的计算可以为机器的运行提供基础。
第五部分: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什么是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与分类、明白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系统性地掌握了功的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工作甚至是生活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总之,功的原理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对工程、物理等领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与应用,从而打下更好的基础。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5章 第1节《功》导学案 人教版

第15章第1节《功》导学案【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3、知道公的原理二、预习问题:1、力学中功的含义是什么?2、做功的2个必要因素是什么?3、功(1)定义:(2)公式:(3)单位:4、功的原理是什么?三、你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有:【第二部分课内探究学案】学习流程:问题一:力学中的功1、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_____,这个的力的作用就显示出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分析大屏幕上的图,力做功了吗?(1)、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__友情提示:有力无距离不做功 (S=0)劳而无功没有力不做功(冰柱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 (F=0 ) 不劳无功力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力不做功(S=0)劳而无功结论:有力才有可能做功,但有力不一定做功,无力就谈不上做功。
问题二:功的计算1、定义:功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2、公式:(S是指在力F的方向上、作用下移动的距离)3、单位:4、意义:5、自学课本P105 例题6、练习:(1)、一个重1000N的车,在100N水平推力作用下前进50m。
当推力撤掉后,车由于惯性又继续前进了5m。
求:推力做的功?(2)、某足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用25N的力,将10N的球沿水平地面踢出,踢出后球在地面上滚了30m才停下来。
在球滚动过程中,脚对球所做的功为()(先思考:当球在滚动过程中,球还受到脚的力吗?)A.750JB.300JC.450JD.0J问题三:功的原理1、演示实验:3、结论:使用任何机械都__________。
四、小结:1、知识:2、方法:五、巩固检测: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_2、小红用手竖直托起重10N的物体匀速上升1.5m,则小红对物体做的功是_____J。
第四章第一节《功》导学案.doc

第四章第一节《功》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和功的两个要素;2.会利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3.理解功的正、负;4.会求儿个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一、怎样才算做了功(讨论与交流)请分析下图中(课本P64)中几个“工作”或“做工”的实例,指出哪些情境人对物体做了功?并说明理由。
知识点: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并且在上发生了,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O2、功的两要素:和o练习1、如图1所示,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从刀点运动到8点,贝U:%1物体刀所受的重力,对物体(填“做”或“不做”)功:%1地面对物体X的支持力,对物体(填“做”或“不做”)功;%1物体刀受到的拉力对物体(填“做”或“不做”)功。
A★小结:1.判断力对物体有否做功的关键是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含义不同.3.在谈到做功时要明确是什么力对物体做功。
二、如何计算功1.如图2,物体在水平拉力尸的作用下运动的位移为s,则力F做了多少功?力对物体做的功的计算公式:W=2.如图3,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G时,此时拉力尸做的功应该是多少呢?请说出你的研究方法,并写出表达式。
图3★小结:1、力对物体做的功的计算公式:W =;2、功的单位为,符号是;3、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Im的位移时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o (lJ=lN m)练习2、下列几种情况,力F都对物体作了功:1、水平推力尸推着质量为〃z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前进了 s2、水平推力尸推着质量为2〃?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的水平面上前进了 s3、斜面倾角为a,与斜面平行的推力『将质量为,〃的物体沿斜面向上推了 s对于以上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做功最多B、2做功最多C、做功都相等D、不能确定★小结:4、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运动吠态(如匀速或变速)、是否受到其它力的作用等因素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总结实验结论
(1)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数值和实验结论。教师将几组数值记于事先画好表格的小黑板上。
(2)实验表明:
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F·s(焦)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焦)相等,即使用杠杆不能省功;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F·s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相等,即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功。
点拨:
1、功的原理:功的原理
①使用机械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②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在斜面中上如何应用的,可得出()。
2.提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
可以省(),或省(),或改变(),使用()等好处。
4.例题:课本章后习题3、4。
练习检测
1.机械师设计制造的任何机械都遵循____原理,使用机械的目的是省____或者省____,但不能省____。
2.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所用的推力就是物体重的____。可见,当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斜面越长推力越____,即越省____。
3.有一斜面高h=1米,长L=4米,重200牛的重物在沿光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到达斜面顶端,根据功的原理。F=____牛,斜面对重物的摩擦力为____牛,如果斜面高度不变,要使拉长更小些,则必须使斜面的长度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九年级物理科导学案总第_节
备课日期:12月10日教出日期:月日备课人:夏国元审核人:学生姓名:
课题: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二)
学习
目标
1、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不省功。难点: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3)测量砝码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起始位置。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米)和手移动的距离s(米)。
(4)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4.用一根杠杆把一个重120牛的物体匀速举高0.3米,而杠杆的动力作用点下降0.9米,则动力做的功是____焦,动力是____牛,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____(不计杠杆的重力和摩擦阻力)。
5.山区里常常可看见挑夫挑着重物上山,在斜坡上走S形路线,他们这是为了()
A.使人做的功少一点B.使人省力一些
C.不为什么,这是他们的习惯D.以上说法都不对
课后
反思
(1)实验目的: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对杠杆(或滑轮)做的功与杠杆(或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2)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
图15.1—3,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
图15.1—4,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钩码重G=mg。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和要求
导学
复习巩固: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和()。
2、计算功的公式是()功的单位是()。1J=___________
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省距离。是不是也能省功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自主学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实验l、2。
学生自己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A.甲多B.乙多C.一样多D.不能比较
11.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用拉力F=15牛将重物匀速提升2米,若滑轮的重力及摩擦不计,则拉力做的功为()
A.15焦B.30焦C.60焦D.90焦
12.如图所示。将绳子的一端拴在光滑斜面的顶端,使绳绕过圆木,用手拉住绳子的另一端,将圆木拉上斜面。已知圆木的质量为20千克,斜面长4米,高1米,不计摩擦,求手的拉力和拉力所做的功。
(B)利用任何机械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手所做的功;
(C)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D)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9.某斜面高是长的1/3,若不计摩擦,600牛顿重物沿斜面匀速上推时,推力的是:( )
(A)200牛顿(B)1800牛顿(C)300牛顿(D)720牛顿
10.用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将同一物体升高1米,如果不计摩擦和滑轮重,那么拉力F所做的功是()
6.光滑斜面长4米,高1.5米.将重200牛顿的物体沿斜面推上去,推力至少是________牛顿。
7.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在不考虑各种损失的情况下,总是能够省力的有:__________。
(A)杠杆;(B)定滑轮;(C)动滑轮;(D)轮轴;(E)斜面。
8.“功的原理”就是:()
(A)物体做功决定于力的大小和物体受力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