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茶多酚的精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精制技术,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并对其进行纯化处理,以获得高纯度的茶多酚产品。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探究不同的提取方法和纯化手段,并比较其效果,以期为茶多酚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元酚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儿茶酸、花青素等。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茶多酚的提取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法,如水提法、醇提法等。
纯化方法包括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
本实验将采用水提法和醇提法进行茶多酚的提取,再通过吸附法进行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溶剂:水、乙醇- 吸附剂:活性炭、氧化铝- 其他: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2. 实验仪器:- 超声波清洗器- 烘箱- 超速离心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精密天平- 漏斗、滤纸等四、实验方法1. 茶多酚的提取:(1)水提法:将茶叶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煮沸,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滤液。
(2)醇提法:将茶叶与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回流,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滤液。
2. 茶多酚的纯化:(1)吸附法:将提取的茶多酚溶液通过吸附柱,选择合适的吸附剂进行吸附。
(2)洗脱:用适当的溶剂洗脱吸附剂上的茶多酚,收集洗脱液。
(3)浓缩:将洗脱液进行浓缩,得到高纯度的茶多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茶多酚的提取:通过水提法和醇提法,均能从茶叶中提取出茶多酚。
水提法提取的茶多酚含量较高,但纯度较低;醇提法提取的茶多酚含量较低,但纯度较高。
2. 茶多酚的纯化:通过吸附法纯化,茶多酚的纯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吸附剂的选择对茶多酚的纯化效果有很大影响。
本实验中,活性炭和氧化铝均能较好地吸附茶多酚。
六、实验结论1. 水提法和醇提法均可用于茶多酚的提取,但醇提法提取的茶多酚纯度更高。
2. 吸附法是一种有效的茶多酚纯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茶多酚的纯度。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与快速含量测定

维普资讯
析 。因素水平表见表 3 。
分别取 氯仿 、 石油醚、乙醚、 和乙酸 乙酯作为萃取剂, 苯
1材 料 与方法
11仪 器 .
对茶提取液 的浓缩液进行萃取 , 测定萃取残液 中咖啡碱 和茶 多酚的含量 , 进行 比较 。 萃取液以水浴 回收萃取剂后真
空干 燥 称 重 。
U -4 1C紫外光光度计 (HI MA V 20 P S A DU) 集热式磁力 ,
Au .0 8 g2 0
茶 叶 中多酚类物质 的提取 与快速含 量测定
戴永强 赵雨云 曾何华
( 湖南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 系,湖南 永州 4 5 0 ) 2 10
摘 要: 建立了一种简 便快速的以没食子酸为基准物质, 酒石酸亚铁作为显色剂, 测定茶多酚含量的分光光度法, 测定
的结果令人满意。对茶多酚浸提进行 了正交实验 ,结 果表 明浸提的最佳条件是 7 %的 乙醇按 1 0的物料比浸提 3 mi,温 0 :2 0 n
信阳毛尖购自市场, 没食子酸、无水乙醇、四水合酒石 酸钾钠、 七水合硫酸 亚铁 、 磷酸 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钾等试剂
均为分析纯 。 1 实验方法 . 3
用分光光度法测得吸光度 ,茶多酚的含量 按下 式计算 :
茶多酚( - %)c×l0( - O/ m×V/0 ×10 ) 10 0 0
1 . 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称取没食子酸 00 , .1 3 . g 定容于 5 10m 0 L容量瓶,配制成 0 g .r / 5a mE没食子酸标准溶液。取七 水合硫酸亚铁 010 . 0g和四水合酒石酸钾钠 050 ,用蒸 0 . 0g 0 馏水溶解定容于 10m 0 L的容量瓶中,制得酒石酸 亚铁溶液 。 吸取标准溶液 01 02 0 , ., .,1 ., ., . 06 0 4 8 .mL于 1 0 0mL 具塞试管, 加酒石酸亚铁溶液 2m L,加 p 7 H_ . 5磷酸缓 冲液
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以及含量的测定

一,器材与材料的预处理1,材料:茶叶,乙醇,蒸馏水;电炉,圆底烧瓶(磨口),铁架台,酒精灯,漏斗,滤纸,滤布,烧杯,量筒,玻棒,旋转减压蒸馏器等。
配置:称取10g茶叶,用200ml的量筒量取80%乙醇200ml预处理:将茶叶碾碎二,方法1,称取茶叶10克揉碎再加80%乙醇100ml在40℃水浴中提取1h。
2,过滤收集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80%乙醇100ml在40℃水浴中提取1h。
过滤收集滤液,并去滤渣。
3,将2次的滤液混合,减压浓缩至40ml,将乙醇回收。
在浓缩也中加等体积氯仿萃取,静置30分钟。
分离,有机相为咖啡碱(减压蒸馏至15ml回收有机物,将15ml的咖啡碱溶液于收集图1,收集方法:将残留液 (大约l0~15ml)倾入蒸发皿中, 烧瓶用少量乙醇洗涤, 洗涤液也倒人蒸发皿中, 蒸发至近干。
加入4g 生石灰粉, 搅拌均匀, 用电热套加热(100~120V), 蒸发至干, 除去全部水分。
冷却后, 擦去沾在边上的粉末, 以免升华时污染产物。
将一张刺有许多小孔的圆形滤纸盖在蒸发皿上, 取一只大小合适的玻璃漏斗罩于其上, 漏斗颈部疏松地塞一团棉花。
用电热套小心加热蒸发皿, 慢慢升高温度, 使咖啡因升华。
咖啡因通过滤纸孔遇到漏斗内壁凝为固体, 附着于漏斗内壁和滤纸上。
当纸上出现白色针状晶体时, 暂停加热, 冷至100 ℃左右, 揭开漏斗和滤纸, 仔细用小刀把附着于滤纸及漏斗壁上的咖啡因刮入表面皿中。
将蒸发皿内的残渣加以搅拌, 重新放好滤纸和漏斗, 用较高的温度再加热升华一次。
此时 ,温度也不宜太高, 否则蒸发皿内大量冒烟, 产品既受污染又遭损失。
合并两次升华所收集的咖啡因。
待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咖啡因进行测定。
),水相主要为茶多酚。
4,向水相中加入等体积乙酸乙酯采取分离,水相为色素去掉,有机相减压蒸馏并干燥保存。
三,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材料:分光光度仪,蒸馏水,酒石酸亚铁溶液,pH7.5磷酸缓冲液预处理:讲风光光度仪设定波长为540nm处预热配置:1,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1g (准确至0.0001g) 硫酸亚铁(GB 664-77)和5g (准确至0.0001g)酒石酸钾钠(GB 1288-81),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和测定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和测定一,主要仪器、药品及材料仪器: 722 - E可见分光光度计,干燥箱, 电子天平, pH计, 容量瓶, 真空泵, 布氏漏斗。
化学试剂:无水硫酸钠,硫酸亚铁( FeSO4 ·7H2O) ,酒石酸钾(KNaC4H4O6 ·4H2O) ,磷酸氢二钠(Na2HPO4 ·12H2O),磷酸二氢钾(KH2 PO4 ) ,乙酸乙酯。
材料:茶叶二,茶多酚的提取工艺。
采集茶叶→去灰尘,洗干净→晾干→干茶叶→粉碎→90℃接近沸水中搅拌浸提→过滤→乙酸乙酯萃取→得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得黄色粉末状茶多酚→称量。
1 预处理。
粉碎干茶叶:将采集来的茶叶洗净、晾干,烘干,最后粉碎。
粉碎的目的是与液体的接触面增大,使提取率增高。
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用剪刀代替粉碎机,将干茶叶剪碎,并且用研钵研细。
干茶叶量为50. 00g。
2 提取。
在众多的提取方法中,选用了溶剂提取法,具体过程是称取经过预处理的干茶叶末30. 00g,加250mL 90℃接近沸水中搅拌浸提,过滤,先后用250mL 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
合并两次有机相,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除去乙酸乙酯溶剂得黄色粉末状茶多酚。
称量为0. 2945g,提取率为0. 98%。
三,测定1 定性测定。
从外观上看,为黄色粉末状。
物理性能为,易溶于水及乙醇,味苦涩。
2 定量测定方法。
光度法———酒石酸亚铁比色法。
其测定原理是茶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3 茶多酚标准溶液的配制。
称取纯品0.2500g,加水溶解定容至250mL,混匀,即为每毫升含1mg纯品的标准溶液(mg/mL) 。
4 茶多酚的含量。
茶多酚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茶多酚标准溶1.0mL、2. 0mL、3. 0mL、4. 0mL 于4 个50mL 容量瓶中,各加水至10mL,再加酒石酸亚铁10mL,加入pH为7. 5的磷酸缓冲液至刻度,混匀后用1㎝比色皿,以空白试剂作参比,于540nm处测定吸光度(A) ,绘制出标准曲线表1茶多酚标准曲线y = 321. 16x + 0. 003R2 = 1。
茶多酚的检测方法

茶多酚的检测方法茶多酚是指茶叶中的一类重要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低胆固醇等多种保健作用。
茶多酚的检测方法可以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两种。
1. 传统方法:传统方法主要是基于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测定,如铁离子还原法、显色法、比色法和滴定法等。
铁离子还原法:茶多酚具有还原性,可以通过与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的程度来测定其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结果受干扰较大,准确性较差。
显色法:茶多酚可以与某些试剂发生着色反应,形成显色产物,如费林试剂、氢氧化钠等。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灵敏度较低。
比色法:茶多酚可以通过与某种标准溶液进行比色来测定其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滴定法:通过滴定法测定茶多酚的总酚含量,常用的滴定剂有高锰酸钾溶液、亚硫酸钠溶液和硫酸铁溶液等。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耗时较长,准确性受到影响较大。
2. 现代方法:现代方法主要是基于仪器分析的方法,如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色谱法:茶多酚可以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然后使用紫外光检测器进行测定。
常用的色谱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
这些方法操作复杂,但精确度和灵敏度较高。
质谱法:茶多酚可以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鉴定,如气质联用质谱(GC-MS)和液质联用质谱(LC-MS)。
质谱方法准确性高,但设备成本较高。
光谱法:茶多酚的检测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进行,茶多酚在紫外光区域有特征吸收峰,可以通过测定吸光度来定量。
该方法快速、简单,但对样品的要求较高。
电化学法:茶多酚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如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等。
这些方法操作相对简单,较具灵敏度和准确性。
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现代方法,茶多酚的检测都需要一定的样品处理过程,如提取茶多酚、去除干扰物、浓缩和分离等。
不同的检测方法在选择上需要考虑实验条件、设备要求、样品种类和检测精度等因素。
目前,现代方法在茶多酚检测上具有准确性高、快速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逐渐取代了传统方法成为主流。
茶多酚的提取

茶多酚的提取茶多酚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广泛存在于茶叶、葡萄酒、水果、蔬菜等食物中。
近年来,茶多酚因其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生理功能而备受关注。
因此,茶多酚的提取技术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目前,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水提法水提法是一种简单、环保、经济的提取方法,常用于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水对茶叶中茶多酚的溶解能力进行提取,通过调节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等参数,可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
但是,水提法提取得到的茶多酚含量较低,且提取时间较长。
2、有机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提取方法,常用于茶多酚的大规模提取。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有机溶剂对茶叶中茶多酚的选择性溶解能力进行提取。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醇、丙酮、甲醇等,其中乙醇是最常用的溶剂。
该方法提取得到的茶多酚含量较高,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较大,且提取后需进行溶剂回收和处理。
3、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方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对茶叶中茶多酚的选择性溶解能力进行提取。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物质,具有高扩散性、低粘度、低表面张力等特点。
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有CO2、乙烷等。
该方法提取效率高、环保性好,但设备投资较大。
二、茶多酚提取技术的优化为了提高茶多酚的提取效率和品质,需要对提取技术进行优化。
常用的优化方法有以下几种:1、响应面法响应面法是一种统计学方法,可用于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
该方法通过对多个因素的影响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提取效果,寻找最优的提取条件。
2、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技术,可在短时间内提高茶多酚的提取效率。
该方法利用超声波对茶叶进行振动,使茶叶细胞壁破裂,加速茶多酚的释放和溶解。
该方法提取效率高,但设备投资较大。
3、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提取技术。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案

设计性实验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实验方案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班级:葡工162班姓名:王勇峰学号:220162712指导老师:阿不都热依木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用无害溶剂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2.分离、纯化茶多酚粗品,掌握溶剂提取法提取茶多酚的原理及方法。
3.定量分析茶多酚产品含量。
二.实验原理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
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提取分离。
在粗茶叶萃取溶液中,除含有茶多酚以外,还含有咖啡碱、酯质、色素、植物多糖、有机酸、以及悬浮物,且茶多酚含量仅为25%~40% ,所以大多数工艺用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机溶剂反复萃取的方法进一步除杂、纯化、精制。
茶水用氯仿萃取可得到水层和有机层,咖啡碱存在于有机层,而茶多酚则存在于水层中,根据萃取及过滤原理,将有机层和水层分别进行浓缩、萃取,即可得到相应粗产物。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天平;分析天平;铁架台;抽滤装置;超级恒温水浴槽;长颈漏斗一个;滤纸若干张;分液漏斗一个;100毫升的烧杯(三个);玻璃棒一个;药品:1.乙醇水溶液(50%);2.干茶叶原料;3.氯仿(分析纯);4.Na2SO4溶液馏水四.实验步骤1、温度设定:打开超级恒温水浴电源开关,使温度达到90℃2、称量:称取30克干茶叶,放在100毫升小烧杯中。
3、溶解:用量筒量取40毫升50%乙醇水溶液,倒入小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干茶叶完全浸润在乙醇溶液中。
4、加热:将干茶叶和乙醇水溶液的混合液置于超级恒温水浴槽中,加热20分钟。
5、过滤:将加热完毕的混合液取出,冷却到室温;用长颈漏斗对混合液进行过滤,滤除茶叶残渣。
再对残渣进行乙醇萃取.6、分离萃取:1)对分液漏斗进行试漏,调整好铁架台高度;2)用量筒量取20毫升氯仿①,置于100毫升小烧杯中;将茶叶滤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再将氯仿倒入其中,再倒入少量Na2So4溶液②,轻轻摇匀,使之混合充分,静置,分层,上层应为茶多酚水溶液,呈茶色,下层为氯仿乙醇混合液,为无色。
茶多酚物理实验报告

茶多酚物理实验报告茶多酚物理实验报告茶多酚是一种在茶叶中广泛存在的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物理实验方法,探究茶多酚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特点。
实验一:茶多酚的提取首先,我们需要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取适量的绿茶叶,将其研磨成细末,然后将茶末与乙醇混合,搅拌均匀。
接着,用滤纸过滤混合物,得到茶多酚溶液。
实验二:茶多酚的紫外吸收光谱将茶多酚溶液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进行紫外吸收光谱测定。
茶多酚在紫外光区域(200-400nm)具有较强的吸收峰,主要在270-280nm附近。
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可以初步判断茶多酚的含量和结构。
实验三:茶多酚的溶解度为了研究茶多酚的溶解性质,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不同溶剂,如水、乙醇和丙酮。
将茶多酚溶解于不同溶剂中,并观察其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茶多酚在水中溶解度较高,而在乙醇和丙酮中溶解度较低。
这是因为茶多酚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其溶解度受到溶剂极性的影响。
实验四:茶多酚的氧化性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产物。
在实验中,我们将茶多酚溶液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茶多酚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深棕色,这是由于茶多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了氧化产物。
实验五: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反应的发生。
为了研究茶多酚的抗氧化性,我们使用了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将DPPH溶液与茶多酚溶液混合,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茶多酚能够与DPPH自由基发生反应,使其从紫色变为淡黄色,表明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综上所述,茶多酚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的物质。
通过物理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紫外吸收光谱特性、溶解度、氧化性和抗氧化性等基本性质。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深入研究茶多酚的药理学和生物学活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茶叶的加工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2期
TIANJIN SCIENCE&TECHNOLOGY
创新技术
0引言
茶多酚又叫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多羟基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主要包括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4类物质,其中儿茶素类的含量占80%左右。
儿茶素中的主要成分有4种: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1],具有优异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等药理功能,在日用化工、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我国的茶叶制品应用历史悠久,但高附加值的茶多酚生产工艺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本文对茶多酚的提取、含量检测,以及应用方向加以总结,其中一些新技术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和推广价值。
1茶多酚的提取
1.1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2]是目前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将茶叶用极性溶剂浸渍,浸取液进行液液萃取分离,浓缩得到产品,收率为5%~10%,产品纯度为80%~98%。
萃取剂主要为乙酸乙酯。
萃取剂最终残留量是茶多酚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
通常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酸乙酯的含量,为了达到较高的检出限和准确度,冯信平等人[3]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乙酸乙酯含量,该方法成本较高,使用的有机试剂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茶多酚自身污染。
1.2离子沉淀萃取法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金属离子沉淀茶多酚而使其与咖啡碱分离。
茶叶经热水浸透后,加入沉淀剂即可得到茶多酚与金属离子的结晶性沉淀物,由于沉淀剂的选择性较高,产品的纯度较好,可达85%以上[4]。
韦星船等人[5]研究了利用微波和离子沉淀联合提取茶多酚的方法。
采用复合方法将微波提取和离子沉淀法结合起来,用联合离子的方法沉淀茶多酚萃取液。
该方法使用微波加热时间短,可以改善加热的质量,防止了有效成分的损失。
联合离子沉淀法沉淀茶多酚沉淀率高、速度快,防止了茶多酚在沉淀阶段的氧化,增加收率。
利用微波和离子沉淀法,茶多酚的沉淀率达到98.5%。
提取率达到了16.8%。
离子沉淀萃取的最大缺陷是用重金属沉淀茶多酚,使其与咖啡碱分离。
该方法使用了重金属作沉淀剂,其产品是食品和医药行业所不能接受的。
1.3CO2超临界萃取法
引入CO2超临界萃取技术,将茶叶浸透,茶水粗滤,经过超滤脱果胶,纳滤或反渗透脱水浓缩,再经真空浓缩制得粉状茶提取物。
CO2超临界流体脱除粉状茶提取物中的咖啡碱和萃取茶多酚,经脱溶喷雾干燥制得高纯度茶多酚,纯度大于98%,提取率大于10%,咖啡碱小于0.1%[6]。
选用CO2作超临界流体,价廉易得,操作费用低,无污染,无残留,而且操作温度低,提取物质不受破坏。
由于CO2的溶解性能可通过调节压力和温度来控制,该工艺提高了产品的得率和纯度,又符合生产对原料、溶剂使用、制作路线、生产过程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尤其适合茶多酚在医药、食品等行业中的生产。
2茶多酚含量测定技术
2.1高锰酸钾滴定法
茶多酚是还原性物质,可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含量。
使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茶多酚含量,误差虽然偏大一点(高锰酸钾允许滴定误差为0.2mL,平均误差达0.644%),但因方法简便易行,所以被广泛使用。
李思睿等人[7]对该方法所使用的各种药剂性状及其稳定性做了研究,以便在检测中更合理地使用各种药剂,减少误差的产生。
对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茶多酚中使用的各项用剂的研究结果是,标定过的高锰酸钾溶液性状稳定,使用时无需重新标定;所使用的靛红指示剂性状也较稳定,使用时空白消耗的高锰酸钾(0.04mol)为1.8~3.5mL时均有效;水可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茶汤应现浸提现使用。
申奕(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02)
茶多酚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摘要】通过对茶多酚的分析和解释,着重介绍了茶多酚的提取技术、茶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的提
取工艺与检测手段加以对比,指出茶多酚是一种对健康有益的物质,用途广泛,随着技术的更新,对茶多酚的提
取将更加简便、廉价。
【关键词】茶多酚提取含量测定
收稿日期:2009-01-20
4
2009年第2期
TIANJIN SCIENCE&TECHNOLOGY 创新技术
2.2可见分光光度法
测定茶多酚的含量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测定方法是分光光度法。
此法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显色剂和筛选合适的测量条件。
显色剂使用较多的是酒石酸亚铁溶液,但茶多酚与酒石酸亚铁生成的络合物的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一定误差。
回瑞华等人[8]在此基础上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来弥补吸收峰不对称这一不足,取得了较好结果。
廖晓玲等人[9]基于茶多酚在酸性条件下能与钼酸铵反应生成黄色钼酸酯,此物质在341nm处有最大吸收的原理,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效果较好。
李楠等人[10]利用芳香族伯胺重氮化偶合生成有色化合物的原理,建立了重氮化-偶合分光光度法测定方法。
2.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与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测定的是络合体系中络合物含量的直接测定方法,而前者是测定络合体系上清液金属离子含量的间接测定方法。
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多酚含量的方法已有报道,Coomans等[11]用Cu(AC)2作为茶多酚的络合沉淀剂,测定上清液Cu2+含量间接测量茶多酚含量,但络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大,导致测定误差较大;王吉德等人[12]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改进,但需要引入有机溶剂;廖晓玲等人[13]利用茶多酚与碱式乙酸铅络合反应,产生难溶于水的黄色沉淀,将络合体系离心后,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上清液中过量的铅离子,间接测定茶多酚的含量。
3结束语
茶多酚的药用价值很高,它能预防多种化学致癌物引发的肺癌、胃癌、结肠癌、食道癌、十二指肠癌等,其中对胃癌的药理作用最好。
1990年Nakane H.等人[14]报道了表儿茶素(E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逆转录酶具有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脱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α和β也具有强抑制活性,证明了茶多酚可防治艾滋病病毒(HIV)。
茶多酚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防止血小板凝集。
茶多酚也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和二丁基羟基甲苯,也优于V E,可广泛用于粮油食品、方便食品、水产品、肉制品等多类食品工业,可以作为食品生产中的抗氧化剂、防腐剂。
但是作为天然植物提取物,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是极低
的,同时,茶多酚又是生物活性物质。
因此,如何在低成本下提
高茶多酚的提取率,并且保持茶多酚的生物活性,还是生产中
的瓶颈问题。
随着新型分离技术的应用,这一问题将会逐渐得
到解决。
■
参考文献
[1]王栋,康健.茶多酚的功效、提取和应用前景[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2):217-221.
[2]王利,翟金兰等.茶多酚的应用及提取方法[J].食品研究与开发,2O O6,27(3):154-156.
[3]冯信平,谢德芳.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多酚中乙酸乙酯[J].热带农业科学,2001(6):8-10.
[4]蒋建平,陈洪.茶多酚的离子沉淀法提取及成分分析[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18(5):53-56.
[5]韦星船,陈小宏等.微波-离子沉淀法提取茶叶中茶多酚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07,32(8):132-138.
[6]黄明,张松波.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中国,1482126[P].2004-03-
17.
[7]李思睿,董慧茹.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茶叶中茶多酚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7,23(5):571-574.
[8]回瑞华,侯冬岩等.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沱茶中茶多酚的含量[J].分析测试学报,2003,22(6):60-63.
[9]廖晓玲,朗惠云,等.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绿茶中的茶多酚[J].分析试验室,2003,22(5):70-72.
[10]李楠,秦学孔,等.茶多酚含量重氮化-偶合分光光度法测定[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40(4):425-427.
[11]C oom ans D,elt al.Fresonius.2.[J].A nal.chem.,1979,294:140.[12]王吉德,田笠卿,等.原子吸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Ⅲ):茶叶中单宁的测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16(4):536-539.
[13]廖晓玲,王会玲.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2,27(1):68-69.
[14]N akane H,et al.D ifferent ial inhibit ory effort of som e cat e-chin derivat ives on t he act ivit ies of hum an im m unodeficien-
cy virus revers t ranscript ase and cellular dexoxy ribonucleic
and ribonueclueic acid polym erases[J].B iochem ist ry,1990,29
(11):2841-284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