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热药
9个发散风热药的功效主治用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

9个发散风热药的功效主治用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9个发散风热药的功效主治用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为此整理了“9个发散风热药的功效主治用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详情如下:1.薄荷【性能】辛,凉。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疼,疏肝行气。
【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善于清利头目。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有疏肝解郁作用。
此外,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用法】煎服,宜后下。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2.牛蒡子【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病初期;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3.蝉蜕【性能】甘,寒。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喑哑。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目赤翳障。
善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
此外,还用治小儿夜啼不安。
4.桑叶【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燥热咳嗽;肝阳上亢眩晕;目赤昏花;此外,略有凉血止血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轻证。
5.菊花【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风实证;目赤昏花;疮痈肿毒。
6.蔓荆子【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性能】苦、辛,微寒。
归肝、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1)表证发热,少阳证。
善于疏解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常与黄芩相须为用。
(2)肝郁气滞证。
为疏肝解郁要药。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第8章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退出
【临床应用】
3.用于目赤翳障 。
蝉
蜕
疏散风热 利咽开音
透疹止痒
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 遮睛,
~菊花、白蒺藜、决明子、车前子等,如 蝉花散《银海精微》。
退出
【临床应用】 4.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
蝉 蜕 疏散风热 利咽开音 透疹止痒 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柴胡 ☆葛根 ◇升麻 △蔓荆子 △淡豆豉
薄荷☆
一、药用来源
四、临床应用
二、处方用名
五、用量用法
三、性能特点
六、使用注意
主页
薄荷 【药用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退出
植
薄荷
物
形
态
薄荷
药 材 形 态
退出
【处方用名】
薄荷 薄荷叶 薄荷梗
透疹
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①脾虚泄泻 ~参苓术草、藿香、木香, 如七味白术散《小儿药直诀》。
②湿热泻痢 ~黄芩、黄连等,如葛 根芩连汤《伤寒论》
【用量用法】
煎服,10~15g。
解肌退热
透疹
生用
生津
升阳止泻—— 煨用
葛根
升 麻◇
一、药用来源
四、用量用法
二、性能特点
五、使用注意
三、临床应用
【药物来源】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
【临床应用】
葛根 解肌退热 透疹 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外感风寒,表实无汗,项背强痛等,~麻黄、桂 枝 葛根汤《伤寒》。
外感风寒,表虚汗出,项背强痛,~桂枝、白芍 等,桂枝加葛根汤《伤寒》。
2解表药 第二节 散风热药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注意】性升散,若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葛根
【来源】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的根。 生用或煨用。
豆科植物野葛
药材葛根(野葛)
豆科植物甘葛
药材甘葛根(粉葛)
葛根简介
要点:解肌透疹,生津止渴。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生于山坡、山沟、或杂
木林中。
采集炮制:秋冬两季采挖。切片,晒干。
生用--解肌透疹,生津止渴,用于表证和麻
疹初期,热病口渴。
煨用--凉散之性已减,升阳止泻力强,用以 脾虚泄泻。
【性味归经】甘、辛,凉。 归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
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分析:
味辛发散 入脾经(脾主肌肉)--散肌表肌 肉之热而解肌退热,透发麻疹。 性凉清热 性凉清热 入胃经--清胃热--热清津生渴止 --生津止渴。
总结与作业
发散风热药:以发散风热表邪为主要作用,治外感风热表证 的药物。 薄荷:散风热,清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牛蒡子: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散肿(表里双解)。 蝉蜕: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祛风止痉。 菊花: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表里双解)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作业 菊花有哪些品种?作用有什么不同? 菊花为什么被称为眼科要药? 柴胡与葛根、升麻功用异同点。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平肝,清肝,明目。
【应用】 风热感冒。本品虽疏散风热力缓,但能清肺 润肺,故常用于风热感冒,热邪犯肺,发热、 咽痒、咳嗽等症。 肺热燥咳。本品清肺热、润肺燥,用于燥热 伤肺之咳嗽咽干。 眩晕目赤。本品苦寒,兼入肝经,善能明目, 对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肝火上攻所致目 赤肿痛、肝肾不足所致眼目昏花均可配伍使 用。
中药学 8发散风热药

升麻药材
升麻饮片
葛根
【药用来源】 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
野葛
葛根
葛花
【药用来源】 为葛的未开放的花蕾。
葛花
柴胡、升麻、葛根
三者:解表 —— 外感表证(风热、风寒) 升阳 —— 清阳不升
柴胡、升麻:升阳举陷——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升麻、葛根:透疹——麻疹不透
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解表退热 —— 少阳证 疏肝解郁 —— 肝郁气滞
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提(升阳举陷) 之力较柴胡为强
升举阳气 ——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 清热解毒 —— 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
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达生津止渴、止泻之功 生津止渴 —— 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升阳止泻 —— 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淡豆豉
【药用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 的发酵加工品
单叶蔓荆 蔓荆
蔓荆子
柴胡
【药用来源】为伞形科本植物柴胡(北柴胡) 或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
柴胡
狭叶柴胡
柴胡
【药用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 或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
北柴胡
南柴胡
升麻
【药用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 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茎
兴安升麻
升麻
升麻
【药用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 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茎
桑叶、菊花
二者:疏散风热 ——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平抑肝阳 —— 肝阳上亢 ,头目眩晕 清肝明目 —— 目赤昏花
桑叶:疏散解表力较强 清肺润燥 ——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凉血止血 —— 血热妄行出血
菊花:长于平肝明目,息风止痉 清热解毒 —— 疮痈肿毒
蔓荆子
发散风热药

应用
4.小儿惊痫夜啼,破伤风 本品凉肝息风止痉,又疏散风热。
小儿夜啼——配薄荷、钩藤 破伤风——天麻、僵蚕、全蝎
用法用量
5~10g
特点
质轻性寒,长于疏散风热 性寒入肝经,清肝热
桑叶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桑科落叶乔木植物桑树的叶
性味归经
甘、苦,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清肝明目 平抑肝阳
应用
1.风热表证,头痛目赤 本品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善疏散 上焦风热。
——配桑叶、薄荷、连翘等(桑菊饮)
应用
2.目赤昏花 本品疏风热、清肝热、养肝阴而明目
肝经风热者——配桑叶、决明等 肝肾不足者——配枸杞、熟地等
(杞菊地黄丸)
应用
3.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本品平肝阳,又能清肝热。
——配羚羊角、钩藤、白芍等 (羚角钩藤汤)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者, 忌用
特点
外散风热,内清热毒而透疹 善解阳明经热毒 升阳举陷力强,具有升阳止泻之功
葛根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 藤的根
性味归经
甘、辛,凉 脾、胃经
解肌退热 透发麻疹 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功效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神农本草经》
药物来源
唇形科薄荷的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
辛,凉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解郁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疏肝解郁
应用
1.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本品善疏散风热。
风热表证——配桑叶、菊花等(桑菊饮)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配银花、连翘、 牛蒡子等(银翘散)
3、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葛根、柴胡、升麻

依症立方,乃投桂枝汤。是方兼具平冲 逆、障风袭、止汗出三症之用。复以百 合滑石代赭汤。百合滋而润之,滑石清 而利之,赭石重而镇之,以其有口苦、 音嘶、小便短赤、头眩上逆诸症故也。 汤药之外,嘱病人每日吞干桑叶末9克, 渐然恶风,头眩欲 仆诸症悉除。后以益气养阴,清轻调理 之味以善其后。
2 透发麻疹
麻疹不透
常与升麻配用,如升麻葛根汤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
3生津止渴
①热病口渴,配芦根、天花粉等 ②消渴证,配山药、黄芪等
本品能升清阳,使津液得以上承而止口渴。
《中药临床手册》:“通过解热作用,使体内水分消耗减少,从而达到 生津止渴的目的”。
4煨用升阳止泻:
①湿热泻痢—配黄芩、 黄连等清热燥湿,如葛根芩连汤 ②脾虚泄泻—配党参、 白术等,如七味白术散
的解热作用,临床可用柴胡注射液.
疟疾寒热往来,常与常山、槟榔等配伍
胸胁胀痛 2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所致
月经不调痛经
柴胡具有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 是治疗肝郁气滞证的要药
多配白芍、当归等,如逍遥散.
3 升举阳气: 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 如子宫脱垂、 胃下垂、脱肛
须配伍补气药,如人参、 黄芪等,如补中益气汤
盖余用桑叶止汗,乃从偶阅小说中得到 启示。书中言,一僧,每就枕则汗出遍 身,衣被皆透,20年不愈,监寺教以霜 桑叶焙末,米汤下二钱,数日遂愈。今 适遇此症,不妨一试,果真有验。然转 思本例与桂枝汤合用,取效是否乃桂枝 汤调和营卫之结果,而非桑叶之功?不 久,又连遇夜汗者数例,不杂它药,独 取桑叶一味治之,多能应手取效。于是, 桑叶有止夜汗之功,确信无疑矣。【魏 龙骧医话-----北京】
中医药材发散风热药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补中益气汤
柴胡
【用法用量】 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 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 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银翘散
清利头目……头痛眩晕,目赤多泪
上清散
利咽…………咽喉肿痛
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竹叶柳蒡汤
疏肝行气……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逍遥散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
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
牛蒡子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能】 辛、苦,寒。归肺、胃经。
【现代研究】
升麻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 、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性能】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பைடு நூலகம்
【功效与应用】
解表…………外感表证
透疹…………麻疹不透
升麻葛根汤 宣毒发表汤
清热解毒……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清胃散
温毒发斑咽喉肿痛
普济消毒饮
痄腮肿痛
升麻黄连汤
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 补中益气汤
利咽开音……咽痛音哑
透疹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麻黄散 消风散
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
蝉花散
息风止痉 ……急慢惊风 ,破伤风证 天竺黄散 蝉蝎散
五虎追风散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
02发散风热药

薄荷
性味归经:辛,凉。 归肺、肝经。 功效:散风热,清头 目,利咽喉,止痒,透 疹。 应用:1.用于风热表 证或温病卫分证 2.用于 头昏头痛、目赤多泪、 咽喉痒痛及皮肤瘙痒 3. 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 畅
牛蒡子
性味归经:辛、苦, 寒。归肺、胃、大肠 经。 功效:疏散风热, 透疹,清热解毒。 应用:1.用于风热表 证及温病卫分证 2.用 于麻疹初起疹出不透 3.用于热毒咽喉肿痛、 疮痈及痄腮等证
浮萍
性味归经:辛,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止痒,透疹,利水退肿。 应用:1.用于表证发热无汗 2.用于风疹瘙痒 3.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 4.用于水肿小 便不利
葛根
性味归经:辛、甘, 凉。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退热,透 疹,生津止渴,升阳。 应用:1.用于表证发 热 2.用于麻疹初起疹出 不透 3.用于热病口渴及 消渴 4.用于脾虚泄泻
柴胡
性味归经:辛、苦, 微寒。归肺、肝、脾 经。 功效: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升阳。 应用:1.用于外感 表证发热及少阳证寒 热往来 2.用于肺、胃、脾 经。 功效:解表推热, 透疹,清热解毒,升 阳。 应用:1.用于表证 发热 2.用于麻疹初起 疹发不畅 3.用于热毒 病证
淡豆豉
性味归经:辛、微苦,微寒(以青蒿、桑叶 等药为辅料加工者)或辛,微温(以麻黄、 紫苏等药为辅料加工者)。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 应用:用于表证。
蝉蜕
性味归经:甘、微辛,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清肝明目,息风止 痉。 应用:1.用于风热表证及温病卫分证 2.用于 麻疹初起疹出不透 3.用于目赤翳障 4.用于 肝风内动痉挛抽搐
蔓荆子
性味功效:辛,微 寒。归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 止痛。 应用:1.用于风热 表证 2.用于疼痛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荷、牛蒡子、蝉蜕鉴别:
①皆可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②薄荷发汗强,发热无汗者首选,且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③牛子能宣肺祛痰,外感咳嗽咯痰不畅适用,且滑肠通便,消痈疮④蝉蜕长于疏散肝经风热明目退翳,凉肝息风止痉
序号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应用
注意事项
4
桑叶
甘苦寒
肺肝经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2
牛蒡子
辛苦寒
肺胃经
疏散风热
宣肺祛痰
利咽透疹
解毒消肿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发热咽喉肿痛常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如银翘散;风热咳嗽,痰多不畅配桑叶、桔梗、前胡。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前者配薄荷、柽柳、竹叶如竹叶柳蒡汤;风湿浸淫血脉之疮疖瘙痒,配荆芥、蝉蜕、苍术如消风散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外散风热内解热毒,兼滑肠通便,痈肿疮毒兼便秘配大黄、芒硝、栀子、连翘、薄荷;乳痈肿痛未成脓者配银花、连翘、栀子、瓜蒌如牛蒡子汤;配玄参、黄芩、板蓝根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如普济消毒饮。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前者配蝉蜕、牛子、柽柳如竹叶柳蒡汤;后者配荆芥、防风、僵蚕等祛风止痒药同用。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药,如逍遥散
(芳香辟秽化湿和中,可治夏脘腹胀痛,呕吐泄泻,配香薷、厚朴、银花如薄荷汤)
薄荷叶发汗解表,薄荷梗行气和中。本品发汗耗气,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序号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应用
注意事项
1
薄荷
辛凉
肺肝经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最能宣散表邪且可发汗,常配银花、连翘、牛子、荆芥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卫分证,如银翘散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治风热上攻配川芎、石膏、白芷如上清散;兼目赤多泪配桑叶、菊花、蔓荆子;咽喉肿痛配桔梗、生甘草、僵蚕如六味汤
11
浮萍
辛寒
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
透疹止痒
利尿消肿
1、风热感冒发热无汗配薄荷、蝉蜕、连翘;风寒感冒,恶寒无汗配麻黄香薷羌活
2、麻疹不透常与薄荷、蝉蜕、牛子同用
3、风疹瘙痒偏风热配蝉蜕、薄荷、牛子等;偏风寒配麻黄、防风、荆芥等
4、水肿尿少上宣肺发汗,下利尿消肿,兼风热表证单用或配麻黄、连翘、冬瓜皮
表虚自汗不宜使用
7
柴胡
苦辛微寒
肝胆经
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1、表证发热,少阳证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配防风、生姜如正柴胡饮;寒邪入里化热,恶寒轻,身热增配葛根、羌活、黄芩、石膏解表清里如柴葛解肌汤;风热感冒发热头痛配菊花、薄荷、升麻等辛凉解表;最宜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的少阳证,配黄芩如小柴胡汤
2、肝郁气滞肝失疏泄之胸胁少腹胀痛、情志抑郁,经乱痛经,配香附、川芎、白芍如柴胡疏肝散;肝郁血虚脾失运,脉弦虚配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如逍遥散。
序号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应用
注意事项
10
淡豆豉
苦辛凉
肺胃经
解表,除烦
宣发郁热
1、外感表证发汗解表平稳,风热感冒配银花、连翘、薄荷、牛子如银翘散;风寒感冒配葱白如葱豉汤
2、热病烦闷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恼,烦热不眠,如栀子豉汤
大豆黄卷,甘淡平,归脾胃经。解表祛暑,清热利湿。适用暑湿,湿温初起,湿热内蕴
6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善疏头面之邪,配薄荷、菊花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药;风邪上攻之偏头痛配川芎、白芷、细辛等祛风止痛药
2、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配菊花、蝉蜕、白蒺藜等祛风明目药;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之耳鸣耳聋配黄芪、人参、升麻、葛根如益气聪明汤。
(本品祛风止痛,可治风湿痹痛,配羌独活、川芎、防风如羌活胜湿汤)
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升提力较柴胡强,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配黄芪、人参、柴胡如补中益气汤;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配柴胡、黄芪、桔梗如升陷汤;气虚下陷,经量多或崩漏配人参、黄芪、白术如举元煎。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生用,升阳举陷炙用。麻疹已透,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者,忌用
9
葛根
甘辛凉
脾胃经
解肌退热
2、麻疹不透配升麻、芍药、甘草如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但疹出不畅,发热咳嗽,或乍冷乍热配牛子、荆芥、蝉蜕、前胡如葛根解肌汤
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散;内热消渴,体瘦乏力,气阴不足配乌梅、天花粉、麦冬、党参、黄芪如玉泉丸
4、热泄热痢,脾虚泄泻表证兼湿热泻痢配黄芩、黄连、甘草如葛根芩连汤;脾虚泄泻配人参、白术、木香如七味白术散(扩血管降压,单味如愈风宁心片)
3、目赤昏花肝经风热配蝉蜕、木贼、僵蚕疏散风热明目;肝火上攻配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清肝明目;肝肾不足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如杞菊地黄丸
4、疮痈肿毒配银花、生甘草如甘菊汤,野菊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力更强。
疏散风热黄菊,清肝明目白菊
桑叶、菊花鉴别:①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②桑叶疏散风热力较强,又清肺润燥,凉血止血③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力强,又清热解毒
(本品还可治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宜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
外用煎水洗眼,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5
菊花
辛甘苦微寒
肺肝经
疏散风热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与桑叶相须,配连翘、薄荷、桔梗如桑菊饮
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配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潜阳药;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热极动风者,配羚羊角、钩藤、桑叶如羚角钩藤汤
透疹
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风热感冒配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辛凉解表药;风寒感冒,邪郁化热,头痛无汗,目疼鼻干,口微渴,苔薄黄配柴胡、黄芩、白芷、羌活如柴葛解肌汤;本品既发表退热,又治精气不利筋脉失养之项背强痛,故风寒感冒表实无汗,恶寒,项背强痛配麻黄、桂枝如葛根汤;表虚汗出,恶风,项背强痛配桂枝、白芍如桂枝加葛根汤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散风热缓和,与菊花相须,配连翘、薄荷桔梗如桑菊饮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咳嗽痰少,色黄粘稠或干咳少痰,咽痒,轻配杏仁、沙参、贝母如桑杏汤;重配生石膏、麦冬、阿胶如清燥救肺汤
3、肝阳上亢眩晕症见头重脚轻,烦躁易怒,配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平抑肝阳药
4、目赤昏花风热上攻肝火上炎配菊花、蝉蜕、夏枯草、决明子;肝肾精血不足之眼目昏花,视物不清,配黑芝麻如扶桑至宝丹;肝热之头昏头痛配菊花、石决明、夏枯草
12
木贼
甘苦平
肺肝经
疏散风热
明目退翳
1、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翳障风热上攻于目,目赤肿痛配蝉蜕、谷精草、菊花等疏散风热药;肝热目赤配决明子、夏枯草、菊花等清肝明目药
2、出血证肠风下血配槐角、荆芥如木贼散;配黄柏、益母草、五倍子研末治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妇科出血。
柴胡、升麻、葛根鉴别:①解能发表、升阳,均可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及清阳不升证
②柴胡升麻均可升阳举陷(升麻力更强),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脏器脱垂③升麻葛根均可透疹④柴胡主升肝胆之气,治少阳证要药,且疏肝解郁⑤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且清热解毒⑥葛根升清同升麻,但有生津止渴止泻之功,可治热病烦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常配人参、黄芪、升麻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
(亦可退热截疟,配常山、黄芩、草果治疗疟疾寒热)
柴胡单味复方制剂亦有较好解表退热作用;解表退热宜生用量大,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量轻。
柴胡性升散,“劫肝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气逆者慎用。
8
升麻
辛微甘微寒
肺脾胃大肠
解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1、外感表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配桑叶、菊花、薄荷、连翘;风寒感冒,恶寒发热配麻黄、紫苏、白芷、川芎如十神汤;外感风热夹湿之阳明头痛,配苍术、葛根、鲜荷叶如清震汤
2、麻疹不透配葛根、白芍、甘草如升麻葛根汤;麻烦欲出不出,身热无汗,咳嗽咽痛,烦渴尿赤配葛根、薄荷、牛子、荆芥如宣毒发表汤
3、齿痛口疮,咽喉肿痛,瘟毒发斑清热解毒良药,善清阳明热毒。牙龈肿痛、口舌生疮配生石膏、黄连如清胃散;风热上攻之大头瘟,头面红肿咽喉肿痛,配黄芩、黄莲、玄参、板蓝根如普济消毒饮;痄腮肿痛配黄连、连翘、牛子如升麻黄连汤;瘟毒发斑配生石膏、大青叶、紫草。
3、目赤翳胀入肝经疏散肝经风热,可治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配菊花、白蒺藜、决明子、车前子如蝉花散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急惊风配天竺黄、栀子、僵蚕如天竺黄散;小儿慢惊风配全蝎、天南星如蝉蝎散;破伤风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配天麻、僵蚕、全蝎、天南星如五虎追风散(本品亦治小儿夜啼不安)
抄用可使其苦寒滑肠之性略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3
蝉蜕
甘寒
肺肝经
疏散风热
利咽开音
透疹
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喑哑配薄荷、牛子、前胡;风热火毒上攻之咽喉红肿疼痛声嘶配薄荷、牛子、银花、连翘如蝉薄饮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前者配麻黄、牛子、升麻如麻黄散;风湿浸淫肌肤血脉,皮肤瘙痒配荆芥、防风、苦参如消风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