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2醛教案

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一、熟悉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并依照典型代表物,熟悉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二、把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要紧化学性质。
3、把握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O H)2反映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进程与方式:一、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大体方式,初步学会运用观看、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腕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阻碍,讨论含氧衍生物的平安利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阻碍。
【重难点】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要紧化学性质难点: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O H)2反映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一、醛1、概念: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组成的化合物。
2、表达式:R-CHO3、官能团:-CHO 醛基4、分类饱和醛H3C CHO脂肪醛按烃基种类不饱和醛H2C CH CHO芳香醛CHO按醛基的数量一元醛CH3CH2CH2CHO二元醛OHC CHO饱和一元醛通式:C n H2n O五、命名:一般命名法:与醇相似。
CH3CH2CH2CHO正丁醛CH3CHCHO3异丁醛CH3苯甲醛系统命名法:①脂肪醛:选含有醛基的最长持续碳链为母体,称为某醛。
芳香醛:以脂肪醛为母体,芳基作为取代基。
②由于醛基老是在碳链的一端,因此不用编号。
CH 3CH 2CHCHOCH 3CH2-丁烯醛2-甲基丁醛3CHCHOCH 2CH 2CHO 3-苯基丙醛6、物理性质:颜色:无色状态:甲醛:气体乙醛:液体水溶性:低级的醛(C1~C3)易溶于水 气味:刺激性气味7、用途:香料:P56[资料卡片]桂皮中含肉桂醛CHCHOCH杏仁中含苯甲醛CHO;原料:制酚醛医用防腐剂 甲醛 合成维纶的原料之一 合成等→乙醛二、代表:甲醛、乙醛甲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②用途:有机合成原料;35%-40%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消毒、 杀菌③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 2O ,结构式:HCH O结构简式:HCHO 或HCH O特点:所有原子公平面乙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与水、乙醇互溶②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 2H 4O结构式:C HC HH HO结构简式:CH 3CHO 或CH 3CH O等效氢:两种P56核磁共振氢谱三、化学性质 一、加成:CH3CHO +H CH 3CH 2OH(还原反映)催化剂CH 3CHO+HCN3CHOH二、氧化:【实验3-5】P57在干净试管中加入1mL2%的AgNO 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铵溶液。
醛教案

醛教案第二节醛【内容与解析】内容: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醛,指的是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其核心是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研究醛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根据醛基和羟基的结构特点的不同来学习乙醛的化学性质,从乙醛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醛类化合物。
学生已经学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知道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醛,本节课的内容醛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醛类物质在化工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分析醛基的结构特点,根据结构的特点来认识醛类物质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1)掌握醛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2)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3)会正确书写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目标解析(1)掌握醛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就是指(2)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4)会正确书写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正确的书写,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一方程式本身就比较复杂,书写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二是学生没有掌握醛基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关系。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课时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反应的反应原理,理解醛基的个数和生成的单质银、氧化亚铜之间的关系,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写写,从而达到难点的突破。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
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问题一:前面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乙醇在加热和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成什么物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3章第2节 醛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醛一、教材分析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这里得到扩展和延伸.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记住乙醛的结构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能说出醛类和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3)熟悉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来学习乙醛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难点:醛的氧化反应四、学情分析我们在必修二中曾经学习过葡萄糖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的反应,可以从中引入对乙醛知识的学习。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学习性质。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完成学案填写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实验仪器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前面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乙醇在加热和Cu 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成什么物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回答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醛是重要的一类化合物,引发室内污染的罪魁祸首—甲醛及乙醛都是重要的醛,今天我们将学习醛的结构与性质。
3.3醛酮第1课时(教案)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三章 第三节 醛、酮 第1课时 醛一、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1.通过对醛基中原子成键情况的分析,了解醛类的结构特点,理解乙醛的化学性质与醛基的关系,学会醛基的检验方法。
2.了解甲醛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安全使用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醛类的结构特点、乙醛的化学性质、醛基的检验方法、。
三、教法与学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学生讨论学生对照学案进行分组讨论,并同时进行板书(三)聚焦展示学习目标一、乙醛的组成和物理性质1、醛的概述 ①羰基:是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以双键相连形成的一种原子团。
②醛基: 是羰基的碳原子连着一个氢原子所形成的一种原子团。
③醛: 是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简写为:RCHO④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 CnH2nO2、乙醛的组成和物理性质(1)乙醛的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结构简式:CH 3CHO ,官能团:—CHO 或。
图315乙醛的分子结构模型 图315乙醛的核磁共振氢谱 3、乙醛的物理性质 (2)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小,沸点:20.8 ℃,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等互溶。
【练习】1、下列关于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醛的官能团是B .所有醛中都含醛基和烃基C .一元醛的分子式符合C n H 2n O 的通式D .乙醛的分子式为C 2H 4O ,结构简式为CH 3CHO ,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只有两种峰。
吸收强度0246810【练习】2、下列物质中属于醛的是( C )A .B .C . CH 2==CH —CHOD . 学习目标二、乙醛的化学性质(一)乙醛分子中的醛基官能团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
1、加成反应①催化加氢(又称还原反应)――→催化剂△CH 3—CH 2—OH ②与HCN 加成在醛基的碳氧双键中,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碳氧双键中的电子偏向氧原子,使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从而使醛基具有较强的极性。
高二下学期化学《醛》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下学期化学《醛》集体备课教案本教案是为高二下学期化学课程中的《醛》部分,进行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和展开教学。
教案中将涵盖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以期能够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一、课程内容本次课程主要探讨醛的化学性质和反应,包括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醛的还原性、羰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以及醛的氧化和加成反应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醛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掌握其还原性、氧化性和加成反应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2.学习羰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比如醛和酮的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和环化反应等,掌握其反应机理和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实践和探究化学知识,提高其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板书法:通过板书展示课程的重点内容和相关公式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参考和记忆。
2.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们传授相关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
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探究和创新精神。
4.互动教学法: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学生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及课堂表现等,以体现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参考,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本次化学《醛》集体备课教案的编写,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份参考资料,促进教师们在化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希望教师们能够认真学习和使用本教案,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质量。
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认真听讲和思考,积极参加实验和讨论等活动,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醛-教案1 完整版 优秀公开课

第二节醛(自学导引)
一、醛基和醛
1、醛的定义
2、醛基
3、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二、乙醛
1、物理性质
乙醛是色、有气味的,密度比水,挥发,溶解性。
2、分子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学与问】通过乙醛的核磁共振氢谱,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请你指认出两个吸收峰的归属。
答:
分析醛基的结构,想一想其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方式?
3、乙醛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乙醛的催化氧化
催化剂
2CH3COOH
2CH3CHO+O Array
【演示实验一】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硝酸银溶液,边摇动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
生成白色沉淀。
继续滴加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在银氨溶液中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放在热水中温热。
反应方程式:
用途:
【演示实验二】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 的溶液2mL ,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生成蓝色沉淀。
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加热到沸腾,试管内有红色沉淀产生。
反应方程式:
用途:
两个实验的共同点:1、
2、
(2)加成反应
化学方程式:
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高中化学_《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醛》是中高中化学教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构建有机合成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乙醛是醛类的代表,教材从醛类的结构出发,根据“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论来引导学生分析推测乙醛的性质。
接着从实验入手,来具体研究醛基官能团的性质,落实“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最后通过小结醛基的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迁移到醛类化合物,并掌握醛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2.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
B.认识乙醛的结构特点,掌握乙醛的化学性质。
C.掌握鉴定醛基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条件的选择。
D.理解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过程与方法:A.通过乙醇、乙醛结构的对比,推测新物质乙醛的可能的性质对乙醛形成初步认识。
使学生学会用变化的观点思考问题。
B.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乙醛的氧化反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A.激发学习兴趣,关注身边的化学问题。
B.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观,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精神。
3. 重点,难点:重点:乙醛主要化学性质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备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二.教法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层层深入,不断地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深入到醛的学习中。
同时,我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在学生实验操作和进行实验探究时设计大量的疑问,不断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发挥其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归纳能力。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结合互动,调动气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两个主体”的效果,体现现代教学的思想。
高中化学教案人教版醛

高中化学教案人教版醛
化学《醛》
二、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醛的概念和性质;
2. 理解醛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3. 掌握醛的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4. 能够解决相关的练习和问题。
三、教学重点:
1. 醛的结构和性质;
2. 醛的物理性质;
3. 醛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难点:
1. 醛的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2. 醛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举例引入醛的概念和性质。
二、讲解:介绍醛的结构和命名规则,展示一些醛化合物的结构式。
三、实验:进行醛的制备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四、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加深对醛的认识和理解。
五、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醛的应用和重要性,拓展对醛的认识和思考。
六、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醛的理解和掌握。
八、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
醛
1. 概念和性质
2. 结构和命名规则
3. 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4. 应用与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醛的相关知识。
在实验和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重拓展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课题研究组用备课纸(试用)第___章第___节
课题名称第三节醛(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记乙醛的结构式、主要的物理性质。
2.能利用乙醛的结构分析其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3.了解生活中乙醛的益和害,乙醛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
4.能从加氢失氧、加氧失氢的角度来理解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及
还原反应的本质。
【任务分析】
起点能力
1.已知乙醇可被催化氧化成乙醛;
2.对有机化学的氧化反应有初步的认识;
3.已知官能团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决定性作用。
学习重点
乙醛的性质与用途。
学习难点
乙醛的化学性质
使能目标
1.能对乙醛的化学性质从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的角度去思考;
2.银镜反应与费林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注意事项;
3.加氢去氧、加氧去氢的实质。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共2课时,本教案为第一课时
____年____月____日第____页共____页
【教学过程】
【课后作业】
补充题两道,预习本节未学部分
【板书设计】
第三节醛
一、乙醛
1.物理性质
2. 分子结构
3. 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含C=O双键)
CH3CHO+H2—→ CH3CH2OH
2)氧化反应
可燃性 2CH3CHO+5O2—→4CO2+4H2O
催化氧化 2CH3CHO+O2—→ 2CH3COOH
银镜反应
反应原理:Ag++NH3·H2O=AgOH↓+NH4+
AgOH+2 NH3·H2O= [Ag(NH3)2]++OH-+H2O
CH3CHO +2[Ag(NH3)2]++2OH-—→CH3COO- +NH4++2Ag↓+3NH3+H2O 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反应原理:Cu2++2OH - = Cu(OH)2↓
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
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
小结:CH3CHO具有还原性,能发生氧化反应(得氧)
CH3CHO具有氧化性,能发生还原反应(加氢)
4.用途
乙醛是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中间原料,主要用来生产乙酸、丁醇。
【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