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总复习醛教学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复习教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复习教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复习教案(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复习教案课题:授课班级课时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的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知道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加深对混合物分离、提纯等实验的认识3、初步学会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实验安全标识、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进而掌握实验的基本准备常识,并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初步学会模仿、移植现有的例子,撰写实验报告3、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在对物质性质研究的同时,能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逐渐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创造性4、初步尝试在实验探究中与人合作与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逐渐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3、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重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方法难点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1、基本概念:物质的分离&物质的提纯2、操作原则:四原则&三必须3、基本实验方法:过滤与蒸发结晶、蒸馏与萃取分液(一) 过滤和蒸发(f iltration and evaporation)实验1—1粗盐的提纯实验1-2 SO42―等离子的检验与除杂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复习第十一章第4讲羧酸酯课件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复习第十一章第4讲羧酸酯课件

低 ——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 级 ——密度一般比水小 酯 ——水中 难 溶,有机溶剂中 易 溶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3.酯的化学性质
第4讲


特别提醒 酯的水解反应为取代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为可逆反 应;在碱性条件下,能中和产生的羧酸,反应能完全进行。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4.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第4讲
H2O+CO2↑
, 甲酸被氧化成 H2CO3。 在碱性条件下,
甲酸可发生银镜反应,可跟新制 Cu(OH)2 悬浊液作用析 出 Cu2O 砖红色沉淀,可使酸性 KMnO4 溶液和溴水褪色 (氧化反应)。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2)常见高级脂肪酸 硬脂酸:C H COOH固态 17 35 饱和 软脂酸:C15H31COOH固态 不饱和:油酸:C17H33COOH液态 (3)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 或 C6H5COOH
氢”为还原反应。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4讲
深度思考 1.分析甲醛和乙醛的结构式,推测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分别 有多少吸收峰?
答案 甲醛只有 1 个,乙醛有 2 个。
2.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物质是 A. B. ( )
C.
D.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zxx k
第4讲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醛的概念。根据醛的定义可以判断出 不属于醛类,而是酯类。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4讲
(5)注意事项 (1)实验中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2)盛反应混合液的试管要往上倾斜约 45° ,主要目的是增大 反应混合液的受热面积。 (3)导管应较长,除导气外还兼起冷凝回流作用。导管末端只 能接近饱和 Na2CO3 溶液的液面而不能伸入液面以下,目的 是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发生倒吸。 (4)实验中小心均匀加热使液体保持微沸,这样有利于产物的 生成和蒸出,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总复习 合成有机高分子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总复习 合成有机高分子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总复习教学案: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时代知识点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由千百个原子以共价键连接的大分子化合物,又称高聚物。

(分子量通常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等)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塑料、合成纤维、涂料、粘合剂等)。

聚合反应CH2=CH2单体—CH2—CH2—链节N 聚合度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又叫聚合物或高聚物。

n值一定时,有确定的分子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相对分子质量×n。

一块高分子材料是由若干n值不同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的混合物。

(2)链节:组成高分子的重复的结构单元。

(3)聚合度:每个高分子里的链节的重复次数。

用“n”表示。

(4)单体:能通过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物质。

如聚乙烯的单体为乙烯。

知识点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1、加聚反应(1)定义:小分子间通过加成反应的形式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2)加聚反应的特点:①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三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如:烯、二烯、炔、醛等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②发生加聚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副产物产生,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3)由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的单体的判断①凡链节的主碳链为两个碳原子,其单体必为一种。

将链节的两个半键闭合即为单体。

②凡链节中主碳链为4个碳原子,含有碳碳双键结构,单体为一种,属二烯烃:③凡链节中主碳链为4个碳原子,无碳碳双键结构,其单体必为两种,从主链中间断开后,再分别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得单体。

2、缩聚反应(1)定义:有机小分子通过缩合反应生成有机高分子,同时生成小分子(如水、卤化氢、氨等)的反应。

(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①苯酚与甲醛②二元醇与二元酸③羟基酸④氨基酸⑤葡萄糖(3)缩聚反应的特点:①缩聚反应的单体往往是具有双官能团(如—OH、—COOH、—NH2、—X及活泼氢原子等)或多官能团的小分子。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总复习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学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总复习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学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总复习教学案: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本节课主要分为三块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二.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化学反应类型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师: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感兴趣的事和物,我们不断的研究着这个世界,而化学就是我们解决这些困惑的一把钥匙,只要存在物质就存在化学。

世界上的物质种类繁多,请大家看书本第二页上的彩图。

这么多的物质林林总总,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物质,我们就必须对这些物质进行一定的分类研究,认识这些物质间存在的联系和相互转化关系,最后才能为我们所用。

[板书]一. 物质的分类师:对于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八种物质,大家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认识,讨论一下物质可以按几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生:讨论,归纳,提出意见师:物质的分类依据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分类,如根据物质的状态、性能和物质的组成等。

[板书]1.根据物质的状态:分为气、液、固态物质,如:。

2.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导体(金属)、半导体(硅)、绝缘体(空气);3.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难溶性物质;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物质的加工性能,分为热固性材料和热塑性材料,按照金属的密度分为轻金属和重金属,按照金属在自然界的含量分为常见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等,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分类依据还是按照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初中化学课上曾学习了哪些物质类别的概念?(提示: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金属和非金属,。

)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些概念的从属关系,并用图框表示出来。

[板书]4.根据物质的组成 :物质纯净物混合物非金属单质:O 2 金属单质:Fe 单质 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碱: NaOH酸: HCl CO 2、H 2O氧化物Fe 3O 4、CaO盐:CuSO 4、CaCO 3、BaCl 2有机化合物分析。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专题十第二单元醛羧酸酯课件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专题十第二单元醛羧酸酯课件

4.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①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强, 其电离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Z.x.xk
CH3COOH分别与Na、NaOH、 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2C__H_3_C_O_O__H_+__2_N_a_―__→__2_C_H_3_C_O__O_N_a__ _+_H__2↑_________, _C_H_3_C_O__O_H_+__N_a_O__H_―__→__C_H_3_C_O__O_N_a_+_
5.几种重要的羧酸 (1)高级脂肪酸 烃基中含有较多碳原子的酸。其相对分 子质量大,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主要 有:一元饱和高级脂肪酸——硬脂酸 (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 H),它们在常温下为固态,具有较高的 熔点。
一元不饱和高级脂肪酸——油酸 (C17H33COOH),亚油酸(C17H31COO H),常温下是液态,熔点较低,它们均 难溶于水,能发生酯化反应,油酸、亚 油酸还能发生加成反应。
Ⅱ.D
考点二 醇、醛、羧酸、酯的相互转化 1.有关醇、醛氧化物质的量的关系
2.有关酯的反应中物质的量关系 (1)酯化反应中:生成的酯基个数等于 生成的水分子个数;
(2)酯水解时:水解的酯基个数等于消 耗的水分子个数。
3.酯的形成、类别和水解规律 (1)一元羧酸与一元醇反应生成酯 通式是:
其反应规律是“酸去羟基醇去氢”,其 定量关系是: Mr(酸)+Mr(醇)=Mr(酯)+18。 (2)不同的含氧酸和不同的醇发生酯化 反应生成各种各样的酯。如: ①无机酸酯CH3CH2—O—NO2;
(4)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C6H5COOH。 (5)酸性强弱比较:乙二酸>甲酸>乙 酸>丙酸。

高二下学期化学《醛》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下学期化学《醛》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下学期化学《醛》集体备课教案本教案是为高二下学期化学课程中的《醛》部分,进行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和展开教学。

教案中将涵盖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以期能够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一、课程内容本次课程主要探讨醛的化学性质和反应,包括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醛的还原性、羰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以及醛的氧化和加成反应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醛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掌握其还原性、氧化性和加成反应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2.学习羰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比如醛和酮的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和环化反应等,掌握其反应机理和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实践和探究化学知识,提高其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板书法:通过板书展示课程的重点内容和相关公式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参考和记忆。

2.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们传授相关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

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探究和创新精神。

4.互动教学法: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学生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及课堂表现等,以体现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参考,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本次化学《醛》集体备课教案的编写,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份参考资料,促进教师们在化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希望教师们能够认真学习和使用本教案,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质量。

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认真听讲和思考,积极参加实验和讨论等活动,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一)复习教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一)复习教案

[投影小结] 注意: 1、 HCO3- 、 OH- 、 SO42- 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 HSO4 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自我评价]
以下 12 种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①
Cu ② NaCl ③
N aHSO4 ④ SO3 ⑤ H 2SO4 ⑥ C 2H5OH ⑦ CaCO3 ⑧ BaSO4 ⑨
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3、电离方程式:
KCl == K + + Cl ―
Na
2SO4 == 2 Na + +SO42―
AgNO3
==Ag

+
NO
― 3
BaCl
2 == Ba 2+ + 2Cl ―


2―


NaHSO4 == Na + H +SO4 NaHCO 3 == Na + HCO 3
盐。
[讲] 非常好,现在大家动手练一下:写出以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 投影试题 ]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KCl 、Na2SO4、AgNO3、BaCl 2、
NaHSO4、 NaHCO3 KCl == K + + Cl ―
AgNO 3
==Ag

+
NO
― 3
Na BaCl
2SO4 == 2 Na + +SO42― 2 == Ba 2+ + 2Cl ―
:在水溶液里或 熔化状态下能
够导电的化合物,如 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如蔗糖、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 第3节 醛和酮 糖类(一)复习教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 第3节 醛和酮 糖类(一)复习教案

课题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3节醛和酮糖类(一)复习教案教具学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认识几种常见的醛和酮。

2.能根据醛、酮的结构特点推测其分子发生反应的部位及反应类型。

教法实验探究合作交流重点难点醛和酮的结构与性质教学情景设计内容总结补充创新【自主学习】一、常见的醛和酮1.醛和酮(1)结构特点和通式(2)饱和一元脂肪醛、酮的通式为:____________,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脂肪醛和饱和一元脂肪酮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的醛、酮【交流研讨】①醛和酮的官能团有何不同,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对点演练】1.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是( )2.已知甲醛(HCHO)分子中的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苯乙烯B.苯甲酸 C.苯甲醛 D.苯乙酮【自主学习】二、醛、酮的化学性质1.羰基的加成反应(1)乙醛、丙酮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醛与NH3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1)氧化反应①与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 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4: 醛基的检 验
1、哪些有机物中含— CHO?醛、 HCOO、H HCOO、R葡萄糖、麦芽糖
水洗
B: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1、配制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在 2ml10%NaOH溶液中滴入 2%CuSO4 溶液 4~8 滴,振荡。 Cu2++2OH- = Cu(OH) 2
2、乙醛的氧化:在上述蓝色浊液中加入 0.5ml 乙醛溶液,
CH3 CHO + 2Cu(OH)2 → CH3COO+H Cu2O↓+ 2H2O
FeCl 3溶液的试剂瓶④用盐酸溶液清洗
盛过苯酚的试管。你认为他的操作
A.②不对
B
.③不对
C
.④不对 D .全部正确
11.在下列 有机物中:①乙醇,②苯乙烯,③甲醛,④苯酚,⑤苯甲醛,⑥溴乙烷
(1)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 ________;
(2)能发生加聚反应的有 ________;(3)能与 NaOH溶液反应的有 ________;
知识点 2:甲醛(蚁醛)
1、结构
2、性质:常温下甲醛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醛中有
2 个活泼氢可被氧化,甲醛的
水溶液叫福尔马林,具有防腐和杀菌能力。
知识点 3:乙醛
1 乙醛的物理性质:乙醛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能与水、乙醇、
乙醚、氯仿等互溶。
2 乙醛的分子结构
结构式:
化学式:
②水浴加热生成银镜,在配好的上述银氨溶液中滴入三
滴乙醛溶液, 然后把试管放在热水
浴中静置。
CH3 CHO+ 2Ag(NH 3) 2OH→ CH3COON4H+ 2Ag↓+ 3NH3+ H2O
银镜反应注意事项
(1)试管内壁必须洁净( 2)必须水浴( 3)加热时不可振荡和摇动试管;
(4)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 5)乙醛用量不可太多( 6)实验后,银镜用 HNO3 浸泡,再用
2、怎样检验醛基的存在?银镜反应;新制的氢氧化铜
例:下列试剂中,不能用于检验有机物中含有—
A. 金属钠
B. 银氨溶液
CHO的是 ( ) C.新制氢氧化铜
D. 溴水
练习: 1、判断下列哪些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乙烯、甲烷、苯、 乙酸、甲苯、乙醛、葡萄糖、 SO2、 H2S、苯酚、聚异戊二烯、裂化汽油
练习 2: 2、用一种试剂鉴别乙醇、乙醛、乙酸
练习 3、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 CH3C=CHCH2CH2CH=CHCH
CH3
O
若要检验出其中的碳碳双键,其方法是————————————
练习 4:写出 C5H10O表示醛的同分异构体
知识点 5:丙酮
丙酮是最简单的酮类化合物,在 常温下,丙酮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易挥发,具有令人愉快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
,F
一定条件 一定条件
F( C8H12O4,环状酯)
浓 H 2SO4
G ,H△
H ( C4H 6O2)n 。
(2)写出反应类型: E→ G
, E→F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D
E→ F 18. 已知卤代烃与金属镁可反应生成格林试剂,如 合物 ( 醛或酮 ) 等反应可以用来合成醇类:如:
C.
只有②④⑥ D. 全部
15. 下列物质中,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乙酸的是 ( )
A.CH≡ CH
B.CH
2=CH2 C.CH 3CHO
D.CH
3CH2OH
16. 写出与有机物 A 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醛类的结构简式
(1)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
A.氧化性 加成反应 B .还原性 加成反应 C .氧化性 消去反应 D .还原性 消去反应
3.某饱和一元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氧元素质量分数的
3 倍,此醛可能的结构式有
A. 2 种 B . 3 种
C
.4 种
D
.5 种
4.下列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 1~ 2mL硝酸银 溶液,再加入过量浓氨水,振荡,混合均匀
C:加成反应 CH 3CHO+ H 2 → CH3 CH2OH
(3)乙醛的工业制法
1)乙炔水化法(汞盐做催化剂)
2)乙烯氧化法(钯盐做催化剂,加热、加压)
例: (1) 乙醛加氢被还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醛在空气中催化氧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碳 8.96L (标准状况下)则该醛是
A.乙醛
B .丙醛
C
.丁醛
D
. 2—甲基丁醛
6.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银,洗涤时可选用
A.浓氨水 B .盐酸
C
.稀硝酸
D
.烧碱
7. 在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对于反应现象及反应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A.溴水不褪色,无反应发生
B
.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
C. 溶液分层,上层橙红色,下层无色,发生萃取作用
的气味,能与水、乙醇等混溶,是一种 重要的有机溶剂和 化工原料。丙酮不能被银氨溶液、
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可催化加氢成醇。
同步测试题
1.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们使用的装饰材料、胶合板、内墙涂料会释放出一种
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是
A .甲烷
B .氨气 C .甲醛
D.二氧化硫
2.乙醛与氢气反应转化为乙醇,是乙醛具有或发生的
A.每 1mol 该化合物只能跟 1mol 氢气加成 B .能跟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在一定条件下,跟氢气加成得到 1—丙醇 D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加成生成 1, 2- 二
2
溴丙醛
10.某学生做实验后,采用下列方法清洗所有仪器:①用稀
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②
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③用盐酸清洗长期盛放
例:某学生用 1mol/LCuSO4 溶液 2mL和 0.5mol/LNaOH 溶液 4mL混合, 然后加入 40%的甲醛溶
液 0.5mL,加热到沸腾,未见红色沉淀产生,主要原因是
()
A. 甲醛的量太少
B.CuSO
4 的量太少 C.NaOH的量太少
D.
加热时间
太短
常用的氧化剂:
银氨溶液、新制的 Cu( OH) 2、 O2、酸性 KMnO4 溶液、酸性 K2Cr2O7 溶液等。
R—X+Mg→ R-MgX,利用格林试剂与羰基化
根 据以 上信 息及中学 范围内 的知 识,试 以苯 、溴、 乙烯为 主要 原料首 先合 成
3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总复习教学案: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知识点 1:醛类
1. 从结构上看,由烃基(或氢原子)跟醛基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醛。
2. 官能团:— CHO醛基;饱和一元醛通式:
3. 醛的分类: ( 1)脂肪醛,芳香醛( 2)一元、二元、多元醛( 3)饱和、不饱和醛
4. 醛 的同分异构现象: 除本身的碳架异构外, 醛与酮、烯醇、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如 C3H6O)
13. 测得某饱和一元醛含氧的质量分数为 27.6%,则该醛含碳的质 量分数为 ( )
A.72.4%
B.62.1%
C.58.6%
D.10.3%
14. 在试验室里不宜长期放置,应在使用时配制的溶液是
()
①酚酞试剂 ②银氨溶液 ③ Na2CO3 溶液 ④氢氧化铜悬浊液
⑤已酸化了的
⑥硫化氢水溶液
A. 只有②④ B. 除①之外
D .溴水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

8.1mol 有机物 HCCH 2CH CHCH 与足量的氢气和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反应,消耗的氢气与氢
O
O
氧化铜的量分别为: A .1mol 2mol B .1mol 4mol C .3mol 2mol D .3mol 4mol
9.丙烯醛的结构简式为 CH2=CH-CHO,下列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有
结构简式:
3. 化学性质:
(1)氧化性:醛基中碳氧双键发生加成反应,被
H2 还原为醇
(2)还原性:醛基中碳氢键较活泼, 能被氧化成相应羧酸
A:银镜反应
①配制银氨溶液:取一洁净试管,加入 2ml2%的 AgNO3 溶液,再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至生 成的沉淀恰好溶解。 Ag++NH3·H2O→AgOH+N4H+ AgOH+2 NH 3·H2O=[Ag(NH3) 2] ++ OH-+2H2O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________;(5)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 ___ _____ 。
12.有 1 个洁净的烧瓶重 83.59g ,在烧瓶中放入 10g14.5 %的某饱和一元醛溶液, 然后加入
足量银氨溶液充分混合, 放入水浴中加热。完全反应后, 倒去烧瓶中的液体,洗涤干燥后再
称量 ,烧瓶重量为 88.99g ,求该醛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构简式和名称。
FeCl 3
17、(某炔烃 A 的分子式为 C4H6,分子中的 4 个碳原子不都在一条直线上;又知 1 个碳原子
上结合 2 个羟基(— OH)的化合物不稳定,易自动失水而生成含有碳氧双键的化合物。
A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