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下册《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设计.doc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情境教学与体验感受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情境教学与体验感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掌握相关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引导学生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1. 导入新课,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2. 学生自读课文《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情况。
3. 讨论红军长征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第二课时: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1. 学生自读课文《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
2. 教师讲解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红军长征的艰辛,引导学生体验红军长征的精神。
第三课时: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意义1. 学生自读课文《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意义。
2. 教师讲解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第四课时:红军长征的诗歌欣赏1. 学生自读课文《七律·长征》,欣赏红军长征的诗歌。
2. 教师讲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课时:红军长征的手抄报制作1. 学生分组制作红军长征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和感受。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3. 学生展示手抄报,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手抄报制作:评价学生手抄报的制作质量、创意和展示效果。
四、教学资源:1. 课文《长征》。
2. 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 手抄报制作材料。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设计.doc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一、揭题同学们,在我们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有这么一句歌词: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那么这“光荣的路程”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读读写写春意盎然豌豆跋山涉水神龛龇牙咧嘴心急如焚凶神恶煞2、组词婉()陷()泼()冽()豌()掐()跋()咧()3、多音字填空干()馒头调()皮供()应()干()活调()查供()品()4、思考填空四要素包括()、()、()和(),其中事情又有()、()、()、三、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要求:快速地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结果。
3、按段意归并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质疑问难五、课堂练习1、完成作业本2.3两题2、自由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有几个生字容易写错,如:跋豌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围绕课后练习第一题细读课文第二、三段,理解儿童团员们沿着红军的路前进中克服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说他们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重点难点:感受儿童团员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紧抓重点词“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进行教学。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3、齐读第三自然断。
思考:本段有几句话?4、交流明确。
(1)这是一个长句。
先写看到的景象,接着写行动,再转折到今日的行动。
(2)用“虽然……但是……所以……”说话。
(3)防句练习(4)指导朗读5、默读4-6自然段,思考:(1)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2)交流明确。
儿童团员(又饿又累又怕),饿了,就();累了,就(),怕了就()。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文化传承与文明培育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文化传承与文明培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掌握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红军长征的历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敬佩和传承意识,激发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文明培育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主要内容介绍。
2.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 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和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主要内容。
(2)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和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与把握。
(2)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历史背景和地理知识。
2. 互动教学法: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情境教学法: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主要内容,讲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第2课时:讲解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和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3. 第3课时: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与指导。
4. 第4课时:运用教学辅助工具,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资源整合与交叉学科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资源整合与交叉学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交叉学科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
(2)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敬仰和传承。
(2)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热爱。
(3)增强学生对交叉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文学作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交叉学科的概念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文学作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交叉学科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红军长征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解读。
(3)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红军长征和文学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4.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教学主体:(1)教师详细讲解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长征历程。
(2)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教师讲解交叉学科的概念和应用,为学生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创新思维与未来发展

一、教案概述《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创新思维与未来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红军长征精神对未来的启示和意义。
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红军长征故事中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案例。
3. 红军长征精神对未来的启示和意义。
教学资源:1.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故事案例。
2. 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相关理论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展示:通过讲解和分享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故事案例,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红军长征故事中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案例,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4.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相关理论资料,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和团队合作实践,并分享自己的成果和体验。
6.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红军长征精神对未来的启示和意义,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和创新。
二、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军长征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红军长征故事中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对未来的启示和意义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三、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红军长征相关的历史遗址和纪念馆,加深对红军长征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的理解。
2. 邀请红军长征历史专家或幸存者来校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红军长征的故事和经验。
3.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调研等,将红军长征精神付诸实践。
四、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在教学拓展中,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资源整合与交叉学科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资源整合与交叉学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及意义,提高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资源整合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团结协作、勇敢坚毅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及相关文学作品、历史资料。
2. 地理、历史、政治等跨学科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激发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红军长征的背景、路线及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地理知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4. 跨学科实践:结合地理、历史、政治等知识,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资源整合与交叉学科运用。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军长征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跨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团队合作、勇敢坚毅的品质。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及相关文学作品、历史资料。
2. 地理、历史、政治等跨学科知识资料。
3. 网络资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料。
4. 小组讨论工具、课堂总结模板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红军长征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红军长征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交互式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与其他学校或地区进行教学互动,拓宽视野。
七、教学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预习。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及意义。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生动教学与互动表现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生动教学与互动表现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利用互动表现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的背景介绍2. 选取红军长征途中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鉴赏3. 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情感表达4. 互动表现:分组进行情景剧创作和表演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实践法:分组进行情景剧创作和表演,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3. 准备教室内的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红军长征的过程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精神。
3. 文学作品鉴赏:选取红军长征途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让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
4. 互动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讨论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情感表达。
5. 情景剧创作:分组进行情景剧创作,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6. 情景剧表演:各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担任评委,对表演进行评价。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长征精神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表现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品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中的理解深度和分析能力。
3. 情景剧创作与表演:评价学生在情景剧创作中的创意和表现力,以及在表演中的协作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红军长征相关的历史遗址或纪念馆,加深对长征历史的了解。
2. 邀请长征历史研究者或亲历者来校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长征精神。
3. 开展红军长征主题的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教案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和重要事件。
2. 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尊重和传承。
3. 提高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2. 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和重要节点3. 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事迹4. 红军长征的意义和影响5. 红军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重要事件和英雄事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红军长征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红军长征的意义和影响,促进学生互动和思考。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地,亲身感受红军长征的历史氛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用书2. 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3. 教具:地图、时间线等教学辅助工具4. 实践活动安排:红军长征纪念地考察、红军歌曲学唱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报告: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4. 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点和能力的考核。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第5-8课时:讲解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和重要节点第9-12课时:讲述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事迹第13-16课时:分析红军长征的意义和影响第17-20课时:讨论红军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第21-24课时:实践活动: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地第25-28课时:小组讨论: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29-30课时: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点和能力的考核七、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兴趣和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一、揭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有这么一句歌词: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那么这“光荣的路程”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读写写
春意盎然豌豆跋山涉水神龛龇牙咧嘴心急如焚凶神恶煞
2、组词
婉()陷()泼()冽()
豌()掐()跋()咧()
3、多音字填空
干()馒头调()皮供()应()
干()活调()查供()品()
4、思考填空
四要素包括()、()、()和(),其中事情又有()、()、()、
三、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要求:快速地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结果。
3、按段意归并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质疑问难
五、课堂练习
1、完成作业本2.3两题
2、自由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有几个生字容易写错,如:跋豌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课后练习第一题细读课文第二、三段,理解儿童团员们沿着红军的路前进中克服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说他们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重点难点:
感受儿童团员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紧抓重点词“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进行教学。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3、齐读第三自然断。
思考:本段有几句话?
4、交流明确。
(1)这是一个长句。
先写看到的景象,接着写行动,再转折到今日的行动。
(2)用“虽然……但是……所以……”说话。
(3)防句练习
(4)指导朗读
5、默读4-6自然段,思考:
(1)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2)交流明确。
儿童团员(又饿又累又怕),饿了,就();累了,就(),怕了就()。
(3)指导朗读,体会红小鬼的心情。
6、齐读最后一段。
(1)理解长句子的含义。
一是概括了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中,路途的劳累,生活的艰苦,时间之久,路途之远;二是反映了儿童团员的顽强精神,终于赶上了红军大部队。
(2)讨论“你们真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三、学习“单元提示”
四、课堂练习
完成作业本1、4。
课后小结:第三自然段这个复句能理解,但自己写就困难很大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本单元的“提示”,学习用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根据课堂概括主要内容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为什么说儿童团员是党教育出来的好少年?”
二、小学“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我们已经学过按段意归并法和回答几个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上堂课我们已经用段意归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现在请一位同学说说。
1、指名说主要内容。
2、学习“提示”,明确方法,意义和步骤。
3、操作。
(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
(为什么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怎么做)
(结果)
4、交流。
指名说——相互说——集体说——填写
三、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按要求填写主要内容行,不过组织成一句通顺的话就有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