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鄂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聿”字。

3、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三、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道理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6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看老师写题目。

(师板书课题)2、谁来读诗题?认读“聿”字。

齐读诗题,读懂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3、提到陆游,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他是()代的()诗人。

之前,我们积累过他写的哪些诗?还记得吗?选一首背一背,好吗?希望你的背诵能传递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传递出陆游作这首诗的心情、愿望。

(生背诵)4、那么陆游想用《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告诉他的儿子什么呢?我们又能从中明白什么道理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1、自己先将古诗多读几遍,看看自己读懂了诗中的哪些字、词、句,把自己知道的写在书中,等待与大家一起智慧共享。

2、谁愿意来读一读古诗?指名多位读。

3、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呢?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共享。

全班交流。

4、还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你解决。

生质疑。

5、理解了诗意,你认为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的是什么呢?(板书:学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实践)6、这首诗是作者在冬夜读书时的感想,也可以说是一种灵感,我想问一问同学们,陆游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告诉他的儿子这些呢?你能走进陆游,走进他的内心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吗?学生想象,发言。

7、同学们的想象使诗歌更加立体起来、丰满起来。

请大家看插图,在一个冬天的深夜,陆游在灯下专心读着书,突然有了一些感想,于是奋笔疾书,之后便叫来自己的儿子子聿,把他想到的告诉他的儿子。

他会怎么说呢?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注意你的语气和态度。

(1)指名说(2)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

2024年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4年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4年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本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读懂并赏析简单的文学作品,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能够写出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的短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课文的深入解读,包括文中的主旨、情感和语言表达。

写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特别是提高学生构思文章和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的鉴赏,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对于某些深奥或抽象课文的理解,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解释。

写作中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

学生个体差异导致的教学难度,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别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提问或讨论,回顾上节课内容,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简要介绍新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 自主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圈出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鼓励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新词问题。

教师课前收集学生的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和疑点。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文朗读、讨论和解读。

小组内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相互质疑、相互启发。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4. 讲解与探讨教师详细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拓展阅读和文学鉴赏活动。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 第一单元 1 花脸 2 我爱篮球 3 自行车 古诗诵读题临安邸 第二单元 4 延安,我把你追寻 5 井岗翠竹 6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古诗诵读出塞 第三单元 7 在山的那边 8 我的小桃树 9 幺话 11 奇妙的田螺 12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古诗诵读观猎 第五单元
13 二泉映月 14 清明上河图 15 魅力 古诗诵读《惠崇 春江晚景 》 第六单元 16 我的故乡在北京 17 美丽的晋祠 18 可爱的地球 古诗诵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七单元 19 空城计 20 鲁智深行侠桃花庄 21“诺曼底”号遇难记 古诗诵读西江月 第八单元 22 少年闰土 23 雪 2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古诗诵读冬夜读书示子聿

【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册)全册【公开课教案】(74页,Word版,全站免费)

【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册)全册【公开课教案】(74页,Word版,全站免费)

第一单元1、花脸冯骥才一、学习目标:1、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揣摩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去描摹人或物。

2、感受少年仰慕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词语积累2、你知道关羽这个人吗?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关羽的英雄故事。

(二)课堂教学1、导入1)什么是花脸?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

花脸是俗称。

面部化妆运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性格、气度和声势。

2)文中的花脸指的是什么?依据戏曲中“花脸”的模样用纸浆轧制成的面具。

2、课文理解:1)初读课文,掌握文中“花脸”的特点。

(1)圈划并朗读文中描写花脸的语句。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的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2)讨论:你能概括文中花脸的特点吗?色彩鲜艳(如:赤红、墨、绿)凛然不可侵犯(从面、眉、眼角、包头、长巾、胡须等角度的描写)(3)识脸谱,掌握关羽脸谱的特点(PPT)陈寿《三国志》: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2)研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1)文中有多处表达了我对关羽花脸的喜欢,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我”喜欢花脸的有关句子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做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我是大关公哪!整个大年夜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戴上……,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带上,恢复我“关老爷”的本来面貌。

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到:“俺——姓关,名羽,字云长。

”(2)然而在第二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我”惧怕那个大花脸,那么从最初的惧怕到喜欢,其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的原因:与我一般大的男孩们投来艳羡的目光——快活之极心理活动:威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骄傲之极心理活动:想成为关羽式的英雄。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备课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关键语段。

3、在阅读中注意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单元教学重点: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单元课时安排1、《花脸》1课时2、《我爱篮球》2课时3、《自行车》2课时古诗诵读《题临安邸》1课时语文乐园(一)3课时1、花脸一、学习目标:1、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揣摩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去描摹人或物。

2、感受少年仰慕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词语积累2、你知道关羽这个人吗?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关羽的英雄故事。

(二)课堂教学1、导入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什么是花脸?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

花脸是俗称。

面部化妆运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性格、气度和声势。

2)文中的花脸指的是什么?依据戏曲中“花脸”的模样用纸浆轧制成的面具。

3)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是什么缘故?过年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压岁钱之外还有更吸引他们的原因。

比如小闺女要打扮自己,男孩子喜欢鞭炮,而我在过年的时间里却最喜欢买个花脸戴。

过渡语:同学们,看来花脸的魅力真是不小,吸引着作者。

不过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有一个花脸是他最最喜欢的,是哪个花脸呢?让我们接着往下读吧!2、课文重点理解——我为什么喜欢关公花脸?⑤师:同学们,哪个花脸让作者最喜欢呢?(关公花脸)这个关公花脸什么样子啊?找一找,读给大家听。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鄂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鄂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鄂教版)第一章人之初第一课读后感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主旨意义。

2.认识到人的本质是善良的。

3.掌握如何写好读后感,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步骤1.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理解大意。

2.逐段讲解课文,让学生掌握词语和句子结构。

3.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考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4.带领学生梳理读后感的写作结构。

5.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篇1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此节课程通过让学生读懂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人性初衷,并且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对于某些理解较差的学生,课程难度过大,需要适当调整课程难度。

第二章昆虫的世界第三课比喻教学目标1.了解比喻的基本含义。

2.熟悉生动具体的比喻词的用法。

3.带领学生运用比喻进行创意写作。

教学步骤1.讲解并举例说明比喻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比喻词,理解比喻的修辞效果。

3.讲解比喻中注意事项和技巧,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

4.学生通过举例练习,自主进行比喻创作。

5.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每个小组的比喻创作。

教学反思比喻是一种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它的背后却有很多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停地探索和学习。

这种课程模式能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意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第三章中华名族食物文化第四课孔府家宴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贵族的生活习俗。

2.熟悉和掌握汉字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3.掌握如何用汉字搭配成语言表达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1.讲解中国古代贵族的生活习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中文汉字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3.引导学生发掘并总结汉字的构造规律,培养对汉字的敏感性。

4.以《孔府家宴》中出现的词语为例,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用汉字搭配成语言表达文化内涵的方式。

5.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搭配巧妙的汉字造词,表达出各种风俗文化等方面的特色。

教学反思对于中华名族食物文化这一主题,学生很容易想到关于菜系和食材等方面的知识。

全套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全套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2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学会九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4、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6、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2、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啊?生:想!那好,老师先不告诉你们他是谁,也不告诉你们他长什么模样,我们先来看他的诗,看看你们从中能不能读出他是谁,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师展示幻灯片)少年闰土项戴银圈手持叉,少年英雄夜看瓜。

英姿勃发真飒爽,好像当年小飞侠。

(生读后自由发表观点,师通过提示学生得到文题,并板书。

)2、我们刚刚通过一首诗很模糊的了解了闰土,那下面我们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师展示幻灯片,“月下刺猹”图,配字)。

师诵读:“深蓝的天空中、、、、、、逃走了。

”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们对他有什么印象?(非常勇敢,机智,可爱、、、、、、)。

二、新课初讲1刚刚大家读了课文,下面来解决老师之前提的问题(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师生讨论如下顺序,师随机板书回忆→初识→相处→分别2按照这个顺序,大家快速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形象。

第二段(2—5):写“我”与闰土相识的过程。

第三段(6—16):写“我”与闰土相处的过程。

第四段(17):闰土离去了,“我们”从此再也没见面。

3闰土到底是谁啊?他和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关系?(主仆关系,依据在第二段)闰土为什么会来“我”家呢?(帮助他的父亲在“我”家管祭器,说明闰土很能干,他的父亲信任他)4在“我”知道闰土要来,但还没有到的时候,“我”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通过那些语句可以看出。

六年级语文下册鄂教版教师授课教案文档五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鄂教版教师授课教案文档五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鄂教版教师授课教案文档五篇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

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

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匆匆》教学难点: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

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

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

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

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

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设计特色: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初读1、自由读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鄂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22少年闰土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分析: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分析: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谈话交流,导入新课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

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少年闰土》。

随机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组织分段朗读课文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启发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4、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5、引发思考,启发谈话初识闰土,了解特点、提出思考问题,并出示重点理解的句子(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3、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疑问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随文练笔,进行仿写、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3、组织学生做游戏、随着教师的导入进入本课的学习2、全班齐读课题。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学生自读圈画,5、质疑。

(学生自读后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全班交流解决)6、完成练习:连线其间只知道无端稀奇-素不知道如此如许从来不知道希奇其中单知道无缘无故7、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8、思考:“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9、思考并回答: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0、思考并回答: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1、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抓住人物的特点)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3、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

(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重点分析: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难点分析: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再识闰土,探究深读、组织读文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3、启发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闰土说话时的语气、神态4、指导朗读。

提出思考问题: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想象画面,指导背诵、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描绘的情景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思考问题4、引导背诵解疑释惑,升华认识、引发思考,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啊”的读法3、提出思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4、教师引读,学生接读:观看插图,想象表演、用语言创设情景2、组织默读17自然段,引导想象话别场景3、组织分角色表演,板书:难舍难分课内积累,课外拓展布置课外拓展任务1、复习旧课,进入今天的课文学习2、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3、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师生交流: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5、想象出闰土说话时的语气、神态!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

(眉飞色舞等)6、用自己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

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7、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8、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9、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0、背诵第一自然段1、思考: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2、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3、朗读这一部分,重点是“啊”的读法4、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5、教师引读,学生接读:6、读一读17自然段。

想一想:他们会怎样话别呢?7、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

8、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9、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

教学反思23雪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嘻笑褪尽朔方凛冽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

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向上升起。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

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

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教师借助多媒体电脑,演示江南的雪,北国的雪,让学生感受漫天..,《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

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

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

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

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

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初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体会。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思路。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明确:第一层,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提问: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

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新-课-标-第-一-网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

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

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

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提问: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t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种、热闹、有趣。

雪罗了人的生命。

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

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六、小结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

虽是回忆,却是展望。

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

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

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

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朗读课文。

听写词语: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嘻笑、朔方。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学生朗读第4至6段,思考: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明确:第二部分可概括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提问: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

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

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

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