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肾脏病例随访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vs肾细胞癌ppt课件

2、少血供的肾癌:需注意与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的 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上平滑肌成分 居多) 鉴别,后者病灶区薄层扫描有助于发现病 灶内微小的脂肪灶,对诊断有帮助,但多数情况 下,单凭影像征象二者很难鉴别,需病理证实。
诊断?依据?
病例五
• 男 53 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2天 • 双肾区无隆起,皮肤无红肿及手术瘢痕,双肾未
触及,双肾未及压痛及叩痛,双侧肾区未闻及血 管杂音。双侧输尿管体表径路无压痛。膀胱区无 隆起,未触及肿物,无深压痛,叩呈鼔音。男性 生殖器外观,尿道口无红肿、流脓及新生物。 • 辅助检查 • (2012.08.03我院)肝、胆、胰、脾、双肾、 膀胱彩超示:“脂肪肝、胆囊多发结石(较大者 大小约0.5×0.4cm)、右肾实质性占位性病变, 大小约6.6×4.2cm,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
诊断?依据?
病例四
• 女 80 肉眼血尿1周余
• 于入院前1周余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全程肉眼 血尿1次,尿色红,无血凝块,无腰酸、腰 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寒、发热、 午后低热、盗汗,无头晕、心悸,无胸闷、 胸痛,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第2天再次排 肉眼终末血尿1次,色较前淡,当时未就诊, 1周来反复排肉眼血尿多次,尿色渐红,为 求进一步诊治,今就诊我院门诊。
CT:是肾癌的主要检查方法,
不但可以显示肿瘤的范围,而 且可以观察肿瘤与外周组织间 的关系,并且显示邻近转移情
况。
1、富血供的肾癌:需注意与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的 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上血管成分居 多) 鉴别,前者增强扫描瘤内或瘤周常可见粗大 扭曲的强化血管或结节状强化血管,瘤内常见大 片或斑片状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可出现肾静脉、 下腔静脉癌栓。
病例一
女 52岁 体检发现左肾占位
诊断?依据?
病例五
• 男 53 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2天 • 双肾区无隆起,皮肤无红肿及手术瘢痕,双肾未
触及,双肾未及压痛及叩痛,双侧肾区未闻及血 管杂音。双侧输尿管体表径路无压痛。膀胱区无 隆起,未触及肿物,无深压痛,叩呈鼔音。男性 生殖器外观,尿道口无红肿、流脓及新生物。 • 辅助检查 • (2012.08.03我院)肝、胆、胰、脾、双肾、 膀胱彩超示:“脂肪肝、胆囊多发结石(较大者 大小约0.5×0.4cm)、右肾实质性占位性病变, 大小约6.6×4.2cm,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
诊断?依据?
病例四
• 女 80 肉眼血尿1周余
• 于入院前1周余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全程肉眼 血尿1次,尿色红,无血凝块,无腰酸、腰 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寒、发热、 午后低热、盗汗,无头晕、心悸,无胸闷、 胸痛,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第2天再次排 肉眼终末血尿1次,色较前淡,当时未就诊, 1周来反复排肉眼血尿多次,尿色渐红,为 求进一步诊治,今就诊我院门诊。
CT:是肾癌的主要检查方法,
不但可以显示肿瘤的范围,而 且可以观察肿瘤与外周组织间 的关系,并且显示邻近转移情
况。
1、富血供的肾癌:需注意与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的 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上血管成分居 多) 鉴别,前者增强扫描瘤内或瘤周常可见粗大 扭曲的强化血管或结节状强化血管,瘤内常见大 片或斑片状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可出现肾静脉、 下腔静脉癌栓。
病例一
女 52岁 体检发现左肾占位
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与mri表现ppt课件

乏脂肪性肾AML和肾细胞癌(RCC)极易混 淆,特别是小肾癌。小肾癌为境界清楚的圆 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小于或等于3cm,平扫 多呈均匀稍低密度。因为血供尚不丰富,增 强扫描多数密度较正常肾实质低。
作者对15例患者的18个病灶的CT、MRI 图像资料仔细地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以下 几点有助于两者鉴别。
动脉期增强扫描,60s行肾脏实质期增强扫描。 MR:平扫+增强
一、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
肾AML是肾脏内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为多。文献中多见于 女性。肾AML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常为 体检时偶然发现,小部分患者可出现腰背部疼 痛不适,少数因病灶较大,扪及上腹部肿块而 就诊。
3) 肿瘤的强化特征
乏脂肪性肾AML在动脉期增强图像上呈 明显均匀强化,在实质期或肾盂期和相邻的 肾实质相比则呈均匀低密度,这种强化的时 间-密度曲线和肾癌极其相似;
AML增强扫描于实质期或皮质晚期瘤内 可见条索状或点状数量不等的血管,这是因 为RAML的畸形血管粗大,走行迂曲,造影剂 充填缓慢,不易排出。
AML分为两型: Ⅰ型:属于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型常在儿童和青
年中发生,肿瘤多为两肾发病,病灶较小, 肾脏体 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常合并出血致血肿形成, 常合并结节性硬化,约占所有肾AML的20%.
II型: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病变较大,常孤立 单侧发病,不合并结节性硬化,无家族史,较多, 约占80%.当中青年女性发生自发性肾肿瘤破 裂出血者,应首先考虑AML。
(6) CT和MRI增强扫描时,肿瘤在动脉期呈 明显均匀强化,在实质期强化减弱呈相对低 密度,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模式。
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作者对15例患者的18个病灶的CT、MRI 图像资料仔细地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以下 几点有助于两者鉴别。
动脉期增强扫描,60s行肾脏实质期增强扫描。 MR:平扫+增强
一、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
肾AML是肾脏内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为多。文献中多见于 女性。肾AML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常为 体检时偶然发现,小部分患者可出现腰背部疼 痛不适,少数因病灶较大,扪及上腹部肿块而 就诊。
3) 肿瘤的强化特征
乏脂肪性肾AML在动脉期增强图像上呈 明显均匀强化,在实质期或肾盂期和相邻的 肾实质相比则呈均匀低密度,这种强化的时 间-密度曲线和肾癌极其相似;
AML增强扫描于实质期或皮质晚期瘤内 可见条索状或点状数量不等的血管,这是因 为RAML的畸形血管粗大,走行迂曲,造影剂 充填缓慢,不易排出。
AML分为两型: Ⅰ型:属于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型常在儿童和青
年中发生,肿瘤多为两肾发病,病灶较小, 肾脏体 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常合并出血致血肿形成, 常合并结节性硬化,约占所有肾AML的20%.
II型: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病变较大,常孤立 单侧发病,不合并结节性硬化,无家族史,较多, 约占80%.当中青年女性发生自发性肾肿瘤破 裂出血者,应首先考虑AML。
(6) CT和MRI增强扫描时,肿瘤在动脉期呈 明显均匀强化,在实质期强化减弱呈相对低 密度,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模式。
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错构瘤PPT课件

1.上述临床表现; 2.尿路造影示占位性病变; 3.超声检查示肾实质占位性病变,多为 强回声的肿块; 4.CT检查示肾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及 CT值低的脂肪成份; 5.肾血管造影示有不规则的肿瘤血管,
多为小动脉,无动静脉娄。
2019/11/13
9
鉴别诊断
1.肾细胞癌 也表现为腰痛、腰腹部
肿块及血尿。但无痛性间隙性肉眼血尿更明
显,发现腰腹部肿块往往较晚,因肿瘤出血
所致休克和急腹症者甚为少见。超检查往往
呈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肾动脉造影实质期可
见肾影增大及造影剂聚集。IVU示肾盂肾盏多
有破坏表现。CT可见肾内密度不均、边缘不
规则、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的实质性肿
块,肿块的CT值略低于正常肾实质。增强扫
描示2019/11肿/13 块的CT值高于正常肾实质。
2019/11/13
3
临床表现:
1.绝大多数错构瘤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2. 较大时压迫十二指肠、胃等器官而出 现消化道的不适症状。 3.当较大体积的错构瘤突然破裂时,出 现腰腹疼痛和血尿等症状,严重的大出 血患者可以在腹部触及到包块,甚至有 休克症状,这时必须急诊行动脉栓塞甚 至手术切除肾脏。
2019/11/13
肾错构瘤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019/11/13
1
肾错构瘤又称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 肾内血管、平滑肌、脂肪和及少量纤维 组织按比例混杂而成的肿块。也有学者 认为该病变起源于肾间质细胞,为良性 间叶瘤 。
2019/11/13
2
有20%肾错构瘤合并节结性硬化症,并 双侧同时发生,病变较小,常并发癫痫、 智力低下、面部皮脂腺瘤等。肾错构瘤 以中年女性为多见,约80%,发病年龄 多为20-50岁。但我国肾错构瘤患者绝 大多数并不伴有结节性硬化。
多为小动脉,无动静脉娄。
2019/11/13
9
鉴别诊断
1.肾细胞癌 也表现为腰痛、腰腹部
肿块及血尿。但无痛性间隙性肉眼血尿更明
显,发现腰腹部肿块往往较晚,因肿瘤出血
所致休克和急腹症者甚为少见。超检查往往
呈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肾动脉造影实质期可
见肾影增大及造影剂聚集。IVU示肾盂肾盏多
有破坏表现。CT可见肾内密度不均、边缘不
规则、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的实质性肿
块,肿块的CT值略低于正常肾实质。增强扫
描示2019/11肿/13 块的CT值高于正常肾实质。
2019/11/13
3
临床表现:
1.绝大多数错构瘤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2. 较大时压迫十二指肠、胃等器官而出 现消化道的不适症状。 3.当较大体积的错构瘤突然破裂时,出 现腰腹疼痛和血尿等症状,严重的大出 血患者可以在腹部触及到包块,甚至有 休克症状,这时必须急诊行动脉栓塞甚 至手术切除肾脏。
2019/11/13
肾错构瘤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019/11/13
1
肾错构瘤又称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 肾内血管、平滑肌、脂肪和及少量纤维 组织按比例混杂而成的肿块。也有学者 认为该病变起源于肾间质细胞,为良性 间叶瘤 。
2019/11/13
2
有20%肾错构瘤合并节结性硬化症,并 双侧同时发生,病变较小,常并发癫痫、 智力低下、面部皮脂腺瘤等。肾错构瘤 以中年女性为多见,约80%,发病年龄 多为20-50岁。但我国肾错构瘤患者绝 大多数并不伴有结节性硬化。
病例分析-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PPT课件

将本次病例的诊疗经验与类似病例进 行对比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诊疗思 路和方法。
病例检索
病例讨论
文献学习
经验总结
通过医院病例系统或专业数据库检索 类似病例,了解其他医生的诊断和治 疗经验。
阅读相关医学文献,了解肾脏血管平 滑肌脂肪瘤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诊疗指 南。
06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 关知识拓展
CT检查
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可清晰显示肾脏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对于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可显示肿瘤内的脂肪密度,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角度、多平面成像,有助于判断肾脏肿瘤的起源、性质及浸润范 围。对于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RI可显示肿瘤内的脂肪信号,有助于鉴别诊断。
病例分析-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ppt课件
目 录
• 病例介绍 • 影像学检查 •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概述 • 手术治疗与围手术期管理 • 病例讨论与总结 •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关知识拓展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01 张三
性别
02 女
年龄
03
45岁
患者基本信息
01
职业
家庭主妇
02
民族
汉族
03
婚姻状况
已婚
04
住址
XX市XX区XX路XX号
主诉与病史
主诉
左侧腰部疼痛伴血尿1个月
病史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伴肉眼血尿,无尿 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
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 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ppt课件

假包膜形成:肾癌可见假包膜形成,而实质性AML则无
动态增强:肾癌多呈早期明显强化,消退迅速, AML 的 早期强化程度不如肾癌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
肿瘤与相邻正常肾实质交界面的“杯口征” 有一定的
临床价值,这是由于实质性AML膨胀性生长挤压相邻肾 实质,肾实质拱形隆起形成的,而肾癌呈浸润性生长, 相邻肾实质组织破坏,不易形成“杯口征”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部分病例可见多少不一的条索状强化的血管影
较大的肿瘤内常可见形态各异的扩张血管影,这是由于AML 含有丰富的异常厚壁血管,其起源于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 缺乏弹性,易形成小动脉瘤所致 若 AML 的供血血管扩张且为单支供血,表现为与正常肾实 质相连即“桥接血管”( bridging vessel),是AML较具特 征性的表现之一 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图像上肿瘤与正常肾组织交界面可见 边界清晰的黑色线状影—“墨线征(ink line sign)”对 乏脂肪成分的AML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其机理是在脂肪- 水交界面上,脂肪和水信号互相抵消;而肿瘤与肾周脂肪层 间的墨线征无特异性; T2WI 上有时也可显示此征象,需与 肾癌的假包膜鉴别
肾 脏 血 管 平 滑 肌 脂 肪 瘤
不典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
脂肪成分少的AML又称实质性AML,主要需与肾癌鉴别
T2WI :实质性 AML 多呈低信号,而肾癌多呈程度不等的 高信号
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图像上实质性 AML 与正常肾组织 交界面可见“墨线征”,肾癌无此征象;值得注意的是 反相位上肿瘤信号下降不是特异性征象,可见于 AML 和 肾透明细胞癌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磁共振影像诊断PPT

❖ ② 不典型AML 表现
当肿瘤内脂肪组织极少时,CT平扫表现 为等、稍高或稍低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增强 扫描皮质期肿瘤强化低于肾皮质高于肾髓质, 形成小网格状,无结节强化,实质期仍为较 高密度,病理上为多条血管影。当肿瘤合并 出血、破裂时,呈大片状不均匀高密度影。
MR表现
❖ ① 含脂肪多的肿块 在T1WI像上显示高信号,T2WI像上出现
❖ ④CT诊断关键是薄层连续扫描多点位测量脂肪成分。
鉴别诊断
❖ 肾癌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典型肾癌血供丰富,
CT增强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很快下降, 强化呈不均匀方式,中心可见肿瘤坏死区。 可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静脉和下腔静 脉瘤栓形成 。
52岁男性
❖ 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发生于肾实质少见,一般为腹膜 后脂肪肉瘤,好发于肾周围脂肪组织,沿筋 膜和组织器官间隙生长,包绕、推挤或侵犯 邻近器官。瘤体一般较大,包膜菲薄,境界 不清。其内常有粗细不等条状、片状软组织 间隔或软组织块影 。
58岁男性
一些误诊病例
Case 2
Case 3
Case 4
Case
5
Case
6
Case 7
Case 8
谢谢大家
不典型AML诊断要点
❖ CT平扫表现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略高密度影。 Kim等发现53%的不典型AML呈高密度.而仅
有13%的肾细胞癌呈高密度。 ❖ 肿块强化 类型:
均匀、延迟强化 ❖ 肿瘤内钙化常提示为恶性,而这在AML中十分罕见。 ❖ MRI T2呈稍低信号
47岁女性
50岁男性
65 岁 女 性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磁共振影像诊断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外科学》第9版课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案例分析)

左肾下极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大小为5.3cm×5cm,边缘稍模糊,T1WI呈等稍高混杂信号, T2WI病灶大部呈等、稍高信号;压脂像部分病灶信号减低;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考虑肾血管平滑肌脂 肪瘤可能大。
03 辅助检查
+ -38
肾CT 图a 肾CT平扫示左肾下极肿瘤,内部含有负值(脂肪成分) 图b 肾CT增强示肿瘤呈不均匀强化 图c 磁共振T1WI脂像示左肾肿瘤内要和那些肾肿瘤鉴别? (2)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如何与肾癌鉴别? (3)哪些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需要手术治疗?
05 解题思路
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需要和那些肾肿瘤鉴别?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良性的肾实体肿瘤,需要与其他发生于肾脏的实体肿瘤鉴别,如肾癌、
肾盂癌、嗜酸细胞瘤、淋巴瘤、脂肪瘤等。 2.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如何与肾癌鉴别?
03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尿比重1.015,WBC 2p/HPF,RBC 1p/HPF
(2)多普勒超声检查 双肾大小正常,包膜光整,皮髓质分界清,集合系统无分离。左肾下极见大小6.2cm×5.1cm不均
质回声,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匀。 (3)CT检查
左肾下极见一大小5.9cm×4.9cm肿块影,密度欠均匀,病灶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散在小结节 状脂肪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后持续强化。考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 (大4。)MRI检查
《外科学》第9版课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案例分析)
主讲人:XXX
目录
CONTENTS
1 现病史 2 体格检查 3 辅助检查 4 思考题 5 解题思路
01 现病史
(1)病史摘要 郑XX,女性,46岁
(2)主诉 因“左腰部酸胀不适1月”就诊,否认肉眼血尿,既往体健,无基础疾病
03 辅助检查
+ -38
肾CT 图a 肾CT平扫示左肾下极肿瘤,内部含有负值(脂肪成分) 图b 肾CT增强示肿瘤呈不均匀强化 图c 磁共振T1WI脂像示左肾肿瘤内要和那些肾肿瘤鉴别? (2)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如何与肾癌鉴别? (3)哪些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需要手术治疗?
05 解题思路
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需要和那些肾肿瘤鉴别?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良性的肾实体肿瘤,需要与其他发生于肾脏的实体肿瘤鉴别,如肾癌、
肾盂癌、嗜酸细胞瘤、淋巴瘤、脂肪瘤等。 2.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如何与肾癌鉴别?
03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尿比重1.015,WBC 2p/HPF,RBC 1p/HPF
(2)多普勒超声检查 双肾大小正常,包膜光整,皮髓质分界清,集合系统无分离。左肾下极见大小6.2cm×5.1cm不均
质回声,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匀。 (3)CT检查
左肾下极见一大小5.9cm×4.9cm肿块影,密度欠均匀,病灶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散在小结节 状脂肪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后持续强化。考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 (大4。)MRI检查
《外科学》第9版课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案例分析)
主讲人:XXX
目录
CONTENTS
1 现病史 2 体格检查 3 辅助检查 4 思考题 5 解题思路
01 现病史
(1)病史摘要 郑XX,女性,46岁
(2)主诉 因“左腰部酸胀不适1月”就诊,否认肉眼血尿,既往体健,无基础疾病
超声诊断学课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临床表现:无痛性、间隙性、肉 眼可见全程血尿为本病最常见症状。
声像图特点: 肾集合系统 分离,其内 见低回声光 团,边界不 整齐,合并 肾积水者易 显示。
四、肾母细胞瘤:
亦称Wilms瘤或肾胚胎瘤,以2-4岁小儿最多见,肿 瘤很少侵犯肾盂,故甚少出现血尿,常以腹部包块被偶然 发现为最早症状。可经淋巴及血行转移至肾门淋巴结、肝、 肺等处。
声像图特点:
1、瘤体较大者常使残余肾组织被挤压到一边。
2、肿瘤内部多呈不均匀回声区。
3、有淋巴转移者可在肾门附近见到肿大的淋巴结回声。
五、肾结石:
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可单发 或多发,造成梗阻时可伴发肾积水。 血尿和腰痛是肾结石的主要临床症 状。
声像图特点:肾集合系统内见强回 声光点或光团,大结石光团后方伴 声影,小于3mm的结石后方可无声 影。
肾盂肾盏结石并肾积水
六、先天性海绵肾:
亦称双侧肾小管扩张伴细小结石。 声像图表现:双肾肾窦边缘回声增强, 见强回声光团沿肾锥体呈放射状排列。
海 绵 肾
七、肾囊肿与多囊肾:
肾囊肿:肾实质内可见一个或多个无 回声区,边清壁薄,后方回声增强, 可见侧壁声影,暗区以外肾实质回声 正常。
多囊肾:先天发育异常,有家族遗传 性,肾脏无正常肾实质回声,常与多 囊肝并发。
声像图表现:
1、肾轮廓改变; 2、肾实质局限性回声异常; 3、肾窦回声受压变形; 4、CDFI:肾周围血管异常改变;
5、肾癌转移征象;肾门、腹膜 后淋巴结肿大。
肾 癌 声 像 图
三、肾盂癌:
是发生在肾盂、肾盏的肿瘤。多 为 移 行 上 皮 细 胞 癌 , 其 中 80% 呈 乳 头 状 , 肾 盂 肿 瘤 多 发 生 于 40 岁 以 后 的中老年。
声像图特点: 肾集合系统 分离,其内 见低回声光 团,边界不 整齐,合并 肾积水者易 显示。
四、肾母细胞瘤:
亦称Wilms瘤或肾胚胎瘤,以2-4岁小儿最多见,肿 瘤很少侵犯肾盂,故甚少出现血尿,常以腹部包块被偶然 发现为最早症状。可经淋巴及血行转移至肾门淋巴结、肝、 肺等处。
声像图特点:
1、瘤体较大者常使残余肾组织被挤压到一边。
2、肿瘤内部多呈不均匀回声区。
3、有淋巴转移者可在肾门附近见到肿大的淋巴结回声。
五、肾结石:
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可单发 或多发,造成梗阻时可伴发肾积水。 血尿和腰痛是肾结石的主要临床症 状。
声像图特点:肾集合系统内见强回 声光点或光团,大结石光团后方伴 声影,小于3mm的结石后方可无声 影。
肾盂肾盏结石并肾积水
六、先天性海绵肾:
亦称双侧肾小管扩张伴细小结石。 声像图表现:双肾肾窦边缘回声增强, 见强回声光团沿肾锥体呈放射状排列。
海 绵 肾
七、肾囊肿与多囊肾:
肾囊肿:肾实质内可见一个或多个无 回声区,边清壁薄,后方回声增强, 可见侧壁声影,暗区以外肾实质回声 正常。
多囊肾:先天发育异常,有家族遗传 性,肾脏无正常肾实质回声,常与多 囊肝并发。
声像图表现:
1、肾轮廓改变; 2、肾实质局限性回声异常; 3、肾窦回声受压变形; 4、CDFI:肾周围血管异常改变;
5、肾癌转移征象;肾门、腹膜 后淋巴结肿大。
肾 癌 声 像 图
三、肾盂癌:
是发生在肾盂、肾盏的肿瘤。多 为 移 行 上 皮 细 胞 癌 , 其 中 80% 呈 乳 头 状 , 肾 盂 肿 瘤 多 发 生 于 40 岁 以 后 的中老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3
肾上皮样AML 的鉴别诊断
• 肾肉瘤样癌的瘤细胞呈梭形,细胞质丰富,细胞异形性明显。上皮 • 样AML 细胞呈多边形,有丰富的嗜酸性细胞质,排 • 列成片,伴坏死、核分裂相及核异形,二者很难鉴别。
• 鉴别要点: ①肾上皮样AML 常伴有良性血管平 • 滑肌脂肪瘤的区域; ②免疫组化:肾上皮样AML 的 • HMB45 为阳性,上皮标记如EMA、CK为阴性。肾肉瘤样癌则相反。 • 伴嗜酸性细胞的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要点: • ①肾透明细胞癌具有特征性的纤细纤维血管轴心, • 呈腺泡状、管状或微囊状的组织构型。②免疫组化: • 肾上皮样AML 的HMB45 阳性,上皮标记如EMA、CK 为阴性。肾 • 透明细胞癌则相反。
复查第一次手术病历
• 王×× 48岁 女 • 山大二附院病理号1809.05 • 巨检:右肾及肿瘤一个,肿瘤位于肾上极,
体积23×15×7.5cm,与肾关系密切,表面 光滑,沿最大面切开,切面灰白、质软,大 量出血坏死。残余肾体积12.5×6×2.5cm。
•-
7
•-
8
肿瘤有部分包膜
•-
9
大部分瘤细胞呈短梭形,排列致密
•-
20
•-
HMB45 (+)
21
Vimentin (+-)
•-
22
病理诊断:
• (右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复发, 考虑为恶性。
• Renal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 (AML)
• 免疫组化:Actin(+),HMB-45(+), • Desmin(-),Vinentin(+-),EMA(-)。
其中大者表面附被膜,被膜外附脂肪组织,体积: 11×9×5cm,暗红,烂肉样,质脆;切面多彩状,质细,部 分灰白,易碎。
•-
1
肿物有不完整包膜
•-
2
可见不规则厚壁血管
•-
3
部分成片瘤细胞胞浆透明
•-
4
部分瘤细胞呈上皮样或短梭形,细胞质嗜酸 性,核大、深染、异形。
•-
5
肿瘤中央大片坏死
•-
6
•-
24
•-
25
•-
10
瘤组织大片坏死
•-
11
•-
12
部分瘤细胞呈上皮样排列密集成片
•-
13
瘤细胞核大,多核,深染、异形
•-
14
可见小片条索状瘤细胞
•-
瘤组织中散在多核瘤巨细胞
15
瘤组织中散在多核瘤巨细胞
•-
16
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
17
Desmin (-)
•-
18
EMA (-)
•-
19
Actin (+)
病例摘要
• 病人姓名:王XX 性别:女 年龄:49岁 • 送检单位:齐鲁医院 原切片号:3688.06 片数:1 染色:
HE • 送检标本:右肾肿瘤 切取部位:右肾 • 临床诊断:右肾占位术后复发 • 病史摘要:右肾切除术后10个月,发现右肾区肿物1月。 • CT示:右肾窝多发性占位并腹腔内结节。 • 手术所见:肿物位于右肾窝,约10×12×11cm,呈烂肉样。 • 肉眼所见:送检破碎的肿瘤组织一堆,体积:15×13×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