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及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与mri表现ppt课件

乏脂肪性肾AML和肾细胞癌(RCC)极易混 淆,特别是小肾癌。小肾癌为境界清楚的圆 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小于或等于3cm,平扫 多呈均匀稍低密度。因为血供尚不丰富,增 强扫描多数密度较正常肾实质低。
作者对15例患者的18个病灶的CT、MRI 图像资料仔细地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以下 几点有助于两者鉴别。
动脉期增强扫描,60s行肾脏实质期增强扫描。 MR:平扫+增强
一、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
肾AML是肾脏内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为多。文献中多见于 女性。肾AML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常为 体检时偶然发现,小部分患者可出现腰背部疼 痛不适,少数因病灶较大,扪及上腹部肿块而 就诊。
3) 肿瘤的强化特征
乏脂肪性肾AML在动脉期增强图像上呈 明显均匀强化,在实质期或肾盂期和相邻的 肾实质相比则呈均匀低密度,这种强化的时 间-密度曲线和肾癌极其相似;
AML增强扫描于实质期或皮质晚期瘤内 可见条索状或点状数量不等的血管,这是因 为RAML的畸形血管粗大,走行迂曲,造影剂 充填缓慢,不易排出。
AML分为两型: Ⅰ型:属于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型常在儿童和青
年中发生,肿瘤多为两肾发病,病灶较小, 肾脏体 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常合并出血致血肿形成, 常合并结节性硬化,约占所有肾AML的20%.
II型: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病变较大,常孤立 单侧发病,不合并结节性硬化,无家族史,较多, 约占80%.当中青年女性发生自发性肾肿瘤破 裂出血者,应首先考虑AML。
(6) CT和MRI增强扫描时,肿瘤在动脉期呈 明显均匀强化,在实质期强化减弱呈相对低 密度,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模式。
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作者对15例患者的18个病灶的CT、MRI 图像资料仔细地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以下 几点有助于两者鉴别。
动脉期增强扫描,60s行肾脏实质期增强扫描。 MR:平扫+增强
一、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
肾AML是肾脏内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为多。文献中多见于 女性。肾AML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常为 体检时偶然发现,小部分患者可出现腰背部疼 痛不适,少数因病灶较大,扪及上腹部肿块而 就诊。
3) 肿瘤的强化特征
乏脂肪性肾AML在动脉期增强图像上呈 明显均匀强化,在实质期或肾盂期和相邻的 肾实质相比则呈均匀低密度,这种强化的时 间-密度曲线和肾癌极其相似;
AML增强扫描于实质期或皮质晚期瘤内 可见条索状或点状数量不等的血管,这是因 为RAML的畸形血管粗大,走行迂曲,造影剂 充填缓慢,不易排出。
AML分为两型: Ⅰ型:属于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型常在儿童和青
年中发生,肿瘤多为两肾发病,病灶较小, 肾脏体 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常合并出血致血肿形成, 常合并结节性硬化,约占所有肾AML的20%.
II型: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病变较大,常孤立 单侧发病,不合并结节性硬化,无家族史,较多, 约占80%.当中青年女性发生自发性肾肿瘤破 裂出血者,应首先考虑AML。
(6) CT和MRI增强扫描时,肿瘤在动脉期呈 明显均匀强化,在实质期强化减弱呈相对低 密度,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模式。
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脏病例随访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vs肾细胞癌ppt演示课件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进一步研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遗传学差异,以深入了解 两者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
加强临床研究,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和肾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以评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 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诊断等方面存在 相似之处,但两者在治疗方法、预后和遗传背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以 准确区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
对于疑似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以监测肿瘤的生长和变化 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可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病 理学检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可确诊肾细胞癌。
鉴别诊断
需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肾脓肿等肾脏良性病变以及转移性肿瘤进行鉴别。鉴别主要依靠 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04
病例随访与比较分析
治疗方案与预后评估
治疗方案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通常采用手术切除治疗 ,预后较好;肾细胞癌则需综合治疗,包括 手术、放化疗等,以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
预后评估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预后通常较好,复发 率较低;而肾细胞癌的预后则取决于肿瘤分 期、病理类型等因素,需定期复查和监测病 情变化。
05
结论
对病例的总结与思考
具有不同的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02
随访研究对于评估肿瘤的进展、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具有重 要意义。
病例分析-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PPT课件

将本次病例的诊疗经验与类似病例进 行对比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诊疗思 路和方法。
病例检索
病例讨论
文献学习
经验总结
通过医院病例系统或专业数据库检索 类似病例,了解其他医生的诊断和治 疗经验。
阅读相关医学文献,了解肾脏血管平 滑肌脂肪瘤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诊疗指 南。
06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 关知识拓展
CT检查
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可清晰显示肾脏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对于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可显示肿瘤内的脂肪密度,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角度、多平面成像,有助于判断肾脏肿瘤的起源、性质及浸润范 围。对于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RI可显示肿瘤内的脂肪信号,有助于鉴别诊断。
病例分析-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ppt课件
目 录
• 病例介绍 • 影像学检查 •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概述 • 手术治疗与围手术期管理 • 病例讨论与总结 •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关知识拓展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01 张三
性别
02 女
年龄
03
45岁
患者基本信息
01
职业
家庭主妇
02
民族
汉族
03
婚姻状况
已婚
04
住址
XX市XX区XX路XX号
主诉与病史
主诉
左侧腰部疼痛伴血尿1个月
病史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伴肉眼血尿,无尿 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
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 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课件

MRI T1WI显示肿块呈低信 号,T2WI显示肿块呈稍高信 号,脂肪抑制序列显示肿块 信号明显降低。
病例分析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 特征,考虑诊断为左肾血管 平滑肌脂肪瘤。
病例三:CT和MRI图像展示及分析
病例概述
CT图像展示
MRI图像展示
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52岁,因血尿就 诊,影像学检查发现左肾占
钙化显示需求
对于需要特别关注肿瘤内部钙化灶的病例,CT是更合适的 选择。
软组织与血管评估需求
对于需要详细评估肿瘤的软组织成分和血管结构的病例, MRI更具优势。
选择建议
01
选择建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需求,综合考虑CT和MRI的优 势和适用范围,选择最适合的检查方法。
02 03
个体化选择
对于需要特别关注肿瘤内部钙化的患者,优先选择CT检查 。对于需要详细评估肿瘤的软组织成分和血管结构的患者 ,优先选择MRI检查。
信号强度
肿瘤在T1加权像上通常表现为低 信号或等信号,而在T2加权像上 则表现为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
或不均匀。
脂肪成分
部分肿瘤内可见脂肪成分,这是 诊断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 要依据之一。脂肪成分在MRI上
表现为低信号或负信号。
增强MRI表现
强化方式
增强MRI上,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通常表现为渐进性、均匀强化 ,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的强化程度逐渐增加,且强化均匀一致 。
THANKS
感谢观看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考虑诊 断为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例二:CT和MRI图像展示及分析
病例概述
患者女性,38岁,体检发现 左肾占位性病变,无任何不 适症状。
病例分析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 特征,考虑诊断为左肾血管 平滑肌脂肪瘤。
病例三:CT和MRI图像展示及分析
病例概述
CT图像展示
MRI图像展示
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52岁,因血尿就 诊,影像学检查发现左肾占
钙化显示需求
对于需要特别关注肿瘤内部钙化灶的病例,CT是更合适的 选择。
软组织与血管评估需求
对于需要详细评估肿瘤的软组织成分和血管结构的病例, MRI更具优势。
选择建议
01
选择建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需求,综合考虑CT和MRI的优 势和适用范围,选择最适合的检查方法。
02 03
个体化选择
对于需要特别关注肿瘤内部钙化的患者,优先选择CT检查 。对于需要详细评估肿瘤的软组织成分和血管结构的患者 ,优先选择MRI检查。
信号强度
肿瘤在T1加权像上通常表现为低 信号或等信号,而在T2加权像上 则表现为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
或不均匀。
脂肪成分
部分肿瘤内可见脂肪成分,这是 诊断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 要依据之一。脂肪成分在MRI上
表现为低信号或负信号。
增强MRI表现
强化方式
增强MRI上,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通常表现为渐进性、均匀强化 ,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的强化程度逐渐增加,且强化均匀一致 。
THANKS
感谢观看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考虑诊 断为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例二:CT和MRI图像展示及分析
病例概述
患者女性,38岁,体检发现 左肾占位性病变,无任何不 适症状。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ppt课件

假包膜形成:肾癌可见假包膜形成,而实质性AML则无
动态增强:肾癌多呈早期明显强化,消退迅速, AML 的 早期强化程度不如肾癌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
肿瘤与相邻正常肾实质交界面的“杯口征” 有一定的
临床价值,这是由于实质性AML膨胀性生长挤压相邻肾 实质,肾实质拱形隆起形成的,而肾癌呈浸润性生长, 相邻肾实质组织破坏,不易形成“杯口征”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部分病例可见多少不一的条索状强化的血管影
较大的肿瘤内常可见形态各异的扩张血管影,这是由于AML 含有丰富的异常厚壁血管,其起源于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 缺乏弹性,易形成小动脉瘤所致 若 AML 的供血血管扩张且为单支供血,表现为与正常肾实 质相连即“桥接血管”( bridging vessel),是AML较具特 征性的表现之一 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图像上肿瘤与正常肾组织交界面可见 边界清晰的黑色线状影—“墨线征(ink line sign)”对 乏脂肪成分的AML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其机理是在脂肪- 水交界面上,脂肪和水信号互相抵消;而肿瘤与肾周脂肪层 间的墨线征无特异性; T2WI 上有时也可显示此征象,需与 肾癌的假包膜鉴别
肾 脏 血 管 平 滑 肌 脂 肪 瘤
不典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
脂肪成分少的AML又称实质性AML,主要需与肾癌鉴别
T2WI :实质性 AML 多呈低信号,而肾癌多呈程度不等的 高信号
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图像上实质性 AML 与正常肾组织 交界面可见“墨线征”,肾癌无此征象;值得注意的是 反相位上肿瘤信号下降不是特异性征象,可见于 AML 和 肾透明细胞癌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磁共振影像诊断PPT

❖ ② 不典型AML 表现
当肿瘤内脂肪组织极少时,CT平扫表现 为等、稍高或稍低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增强 扫描皮质期肿瘤强化低于肾皮质高于肾髓质, 形成小网格状,无结节强化,实质期仍为较 高密度,病理上为多条血管影。当肿瘤合并 出血、破裂时,呈大片状不均匀高密度影。
MR表现
❖ ① 含脂肪多的肿块 在T1WI像上显示高信号,T2WI像上出现
❖ ④CT诊断关键是薄层连续扫描多点位测量脂肪成分。
鉴别诊断
❖ 肾癌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典型肾癌血供丰富,
CT增强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很快下降, 强化呈不均匀方式,中心可见肿瘤坏死区。 可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静脉和下腔静 脉瘤栓形成 。
52岁男性
❖ 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发生于肾实质少见,一般为腹膜 后脂肪肉瘤,好发于肾周围脂肪组织,沿筋 膜和组织器官间隙生长,包绕、推挤或侵犯 邻近器官。瘤体一般较大,包膜菲薄,境界 不清。其内常有粗细不等条状、片状软组织 间隔或软组织块影 。
58岁男性
一些误诊病例
Case 2
Case 3
Case 4
Case
5
Case
6
Case 7
Case 8
谢谢大家
不典型AML诊断要点
❖ CT平扫表现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略高密度影。 Kim等发现53%的不典型AML呈高密度.而仅
有13%的肾细胞癌呈高密度。 ❖ 肿块强化 类型:
均匀、延迟强化 ❖ 肿瘤内钙化常提示为恶性,而这在AML中十分罕见。 ❖ MRI T2呈稍低信号
47岁女性
50岁男性
65 岁 女 性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磁共振影像诊断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诊断讲课

腹部肿块:腹部 可触及肿块,质 地较硬
高血压:肿瘤压 迫肾动脉,引起 高血压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原理: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和反射的特性,通过 接收反射信号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图像
超声检查特点:无创、安全、实时、可重复
超声检查适应症: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
超声检查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探头,对肾脏进行多切面、多角度 扫描,观察肿瘤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特征
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根据肿瘤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 号等特征,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CT检查
01
检查方法:CT扫描
03
检查目的:诊断肾脏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 肪瘤
05
诊断依据:肿瘤特征 性影像表现,如脂肪 密度、血管密度等
02
检查部位:肾脏
04
检查结果:显示肿瘤 大小、位置、形态、 密度等信息
MRI检查
1
检查方法:磁 共振成像 (MRI)
2
检查部位:肾 脏
3
检查目的:诊 断肾脏上皮样 血管平滑肌脂
肪瘤
4
检查结果:肿 瘤大小、位置、
形态、边界、 内部结构等
5
诊断依据:肿瘤 特征性影像表现, 如脂肪信号、血
管流空信号等
肿瘤位置
肾脏上皮样血管 平滑肌脂肪瘤通 常位于肾脏的皮 质或髓质
肿瘤大小不一, 可从数毫米至数 厘米不等
演讲人
目录
01.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 瘤概述
02. 影像诊断方法 03. 影像诊断要点 04. 鉴别诊断
肿瘤定义
肾脏上皮样血 管平滑肌脂肪 瘤是一种罕见 的肾脏肿瘤
肿瘤主要由上 皮样细胞、血 管平滑肌细胞 和脂肪细胞组 成
肾错构瘤幻灯片课件

10
鉴别诊断 1.肾细胞癌 也表现为腰痛、腰腹部
肿块及血尿。但无痛性间隙性肉眼血尿更明 显,发现腰腹部肿块往往较晚,因肿瘤出血 所致休克和急腹症者甚为少见。超检查往往 呈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肾动脉造影实质期可 见肾影增大及造影剂聚集。IVU示肾盂肾盏多 有破坏表现。CT可见肾内密度不均、边缘不 规则、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的实质性肿 块,肿块的CT值略低于正常肾实质。增强扫 描示肿块的CT值高于正常肾实质。
13
14
4.腹腔内实质脏器破裂 表现
为突发性腹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因 严重出血而导致休克,易与肾错构瘤自 发破裂出血相混淆。但出血前已有原发 脏器病变,如肝癌等。外伤或剧烈活动 常为破裂出血的诱因。无血尿表现, IVU示肾盂肾盏形态正常,超声检查肾 脏为正常声像
15
治疗
肾错构瘤的处理存在一定的争议,与 肿块的大小和伴随症状密切相关,特别
是破裂出血
。
16
1.观察 肿瘤<4cm可以不治疗,每年
随访1次;>4cm无症状或有轻度症状者, 每半年随访1次。
2.栓塞 动脉栓塞应首先考虑出血的
病例,根据经验栓塞后肿瘤的体积并无 缩小,但出血可被制止。多选用超选择 性肾动脉分支栓塞,以保护部分肾功能。
17
பைடு நூலகம்
3.保留肾单位手术 肿瘤<5cm
可行剜除术,尤其是在肾脏边缘的肿瘤, 但有的肿瘤包膜不明显,形态不规则, 界面不清,剜除就比较不安全,可以行 肾部分切除术。
20
预后单侧肾血管平滑脂肪瘤为良性病
变,预后良好。对于双侧、多发病变及 肾功能不全患者,虽经保守治疗,但仍 会影响生活质量。对于侵犯到多器官, 如淋巴、脑、心脏,甚至瘤栓侵犯血管 的少数病例,预后取决于受侵犯器官的 情况。肾脏组织。
鉴别诊断 1.肾细胞癌 也表现为腰痛、腰腹部
肿块及血尿。但无痛性间隙性肉眼血尿更明 显,发现腰腹部肿块往往较晚,因肿瘤出血 所致休克和急腹症者甚为少见。超检查往往 呈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肾动脉造影实质期可 见肾影增大及造影剂聚集。IVU示肾盂肾盏多 有破坏表现。CT可见肾内密度不均、边缘不 规则、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的实质性肿 块,肿块的CT值略低于正常肾实质。增强扫 描示肿块的CT值高于正常肾实质。
13
14
4.腹腔内实质脏器破裂 表现
为突发性腹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因 严重出血而导致休克,易与肾错构瘤自 发破裂出血相混淆。但出血前已有原发 脏器病变,如肝癌等。外伤或剧烈活动 常为破裂出血的诱因。无血尿表现, IVU示肾盂肾盏形态正常,超声检查肾 脏为正常声像
15
治疗
肾错构瘤的处理存在一定的争议,与 肿块的大小和伴随症状密切相关,特别
是破裂出血
。
16
1.观察 肿瘤<4cm可以不治疗,每年
随访1次;>4cm无症状或有轻度症状者, 每半年随访1次。
2.栓塞 动脉栓塞应首先考虑出血的
病例,根据经验栓塞后肿瘤的体积并无 缩小,但出血可被制止。多选用超选择 性肾动脉分支栓塞,以保护部分肾功能。
17
பைடு நூலகம்
3.保留肾单位手术 肿瘤<5cm
可行剜除术,尤其是在肾脏边缘的肿瘤, 但有的肿瘤包膜不明显,形态不规则, 界面不清,剜除就比较不安全,可以行 肾部分切除术。
20
预后单侧肾血管平滑脂肪瘤为良性病
变,预后良好。对于双侧、多发病变及 肾功能不全患者,虽经保守治疗,但仍 会影响生活质量。对于侵犯到多器官, 如淋巴、脑、心脏,甚至瘤栓侵犯血管 的少数病例,预后取决于受侵犯器官的 情况。肾脏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㈤:ALL也可伴肾包膜下和/ 或后腹膜出血 ,表现为出血部位组织密度增高和肾筋膜 增厚。鉴别肾癌肾周扩散。①ALL无局部 淋巴结增大;②无肾静脉和下腔静脉侵犯 ;③临床常有突发性腹痛和血尿症状。
• ㈥:早期病灶位于肾实质→肾集合系统→ 肾周间隙。
14
瘤灶出血
15
合并包膜下血肿
16
17
鉴别诊断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及 鉴别
1
概述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是肾良 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肿瘤,由平滑肌 、血管和脂肪3种成分构成,其比例 差异很大。ALL在临床上少见,大约 占全部肾肿瘤的1%,但正常人群( 40岁以上)尸检发现率为11%;瘤体 直径一般为1-10 mm,因此其真正 发病率并不低。
• 增强扫描肿块内软组织成分增强,而脂肪成分不 增强,分界清晰。
• USG:肾实质内边界清楚的高回声区。 • MRI:T1高信号,T2等高信号。
5
平扫
6
皮质期
7
实质期
8
延迟期
9
பைடு நூலகம்
MPR重建
10
另一病例
11
• ㈡少脂肪ALL:少见,肿块以平滑肌和血管 成分为主,脂肪含量少。薄层扫描,病灶CT 值分布分析。
• 1:脂肪瘤和脂肪肉瘤 • CT表现为有间隔、境界清晰的脂肪密度肿
块;增强无强化。而ALL可见多少不一的条 索状强化的血管影。 • 2:肾畸胎瘤 • 3:肾癌 ALL可和肾癌同时发生。
18
脂肪瘤平扫
19
脂肪瘤增强
20
脂肪肉瘤平扫
21
脂肪肉瘤增强
22
MPR重建
23
小肾癌平扫
24
皮质期
25
• ALL典型表现为腰痛、血尿和腹部包块。
4
影像学表现
• ALL内含有脂肪是其特有的病理表现,准确显示 脂肪成分是ALL诊断的关键。
• ㈠多脂肪ALL:大多数ALL富含脂肪,有时肿块主 要由脂肪和肌肉组成,称为肌脂肪瘤。CT表现为 肾实质内多房、分隔状低密度肿块,密度与皮下 或腹膜后的脂肪相仿,边界清楚。
2
病理
ALL一般起源肾实质,也可为肾窦、肾包膜或 肾周连接组织,原发细胞是肾间质细胞, 偶尔呈多中心生长。一般病灶无包膜,生 长缓慢,可有局部侵犯。向内-肾盂、肾 盏受压、变形;向外-肾周。
• 瘤内血管由于明显扩张、增厚、缺乏弹力 内膜,故常发生肿瘤内出血及肾周出血。
3
临床表现
• 临床上ALL可分为两组:第1组,病灶常较 大,单侧、单发为主;好发于40-70岁, 女性多见;多数有症状,与急性出血有关; 不伴结节硬化。第2组,伴结节硬化;常为 多发,两侧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 但以中青年为多;一般无临床症状。20, 50-80。
实质期
26
延迟期
27
MPR重建
28
29
异位肾
30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1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 增强扫描,肿块内软组织成分明显强化,可 掩盖少量脂肪成分。
• MRI:长T1,长T2信号。 • ㈢无脂肪ALL:罕见,主要由血管和平滑肌
构成,也称血管平滑肌瘤。术前难于与肾细 胞癌鉴别。穿刺和手术是最终确诊的方法。
12
CT值分析
13
• ㈣:ALL有出血倾向,尤其是大的肿瘤。 瘤内出血时密度增高,可掩盖脂肪成分。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 ㈥:早期病灶位于肾实质→肾集合系统→ 肾周间隙。
14
瘤灶出血
15
合并包膜下血肿
16
17
鉴别诊断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及 鉴别
1
概述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是肾良 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肿瘤,由平滑肌 、血管和脂肪3种成分构成,其比例 差异很大。ALL在临床上少见,大约 占全部肾肿瘤的1%,但正常人群( 40岁以上)尸检发现率为11%;瘤体 直径一般为1-10 mm,因此其真正 发病率并不低。
• 增强扫描肿块内软组织成分增强,而脂肪成分不 增强,分界清晰。
• USG:肾实质内边界清楚的高回声区。 • MRI:T1高信号,T2等高信号。
5
平扫
6
皮质期
7
实质期
8
延迟期
9
பைடு நூலகம்
MPR重建
10
另一病例
11
• ㈡少脂肪ALL:少见,肿块以平滑肌和血管 成分为主,脂肪含量少。薄层扫描,病灶CT 值分布分析。
• 1:脂肪瘤和脂肪肉瘤 • CT表现为有间隔、境界清晰的脂肪密度肿
块;增强无强化。而ALL可见多少不一的条 索状强化的血管影。 • 2:肾畸胎瘤 • 3:肾癌 ALL可和肾癌同时发生。
18
脂肪瘤平扫
19
脂肪瘤增强
20
脂肪肉瘤平扫
21
脂肪肉瘤增强
22
MPR重建
23
小肾癌平扫
24
皮质期
25
• ALL典型表现为腰痛、血尿和腹部包块。
4
影像学表现
• ALL内含有脂肪是其特有的病理表现,准确显示 脂肪成分是ALL诊断的关键。
• ㈠多脂肪ALL:大多数ALL富含脂肪,有时肿块主 要由脂肪和肌肉组成,称为肌脂肪瘤。CT表现为 肾实质内多房、分隔状低密度肿块,密度与皮下 或腹膜后的脂肪相仿,边界清楚。
2
病理
ALL一般起源肾实质,也可为肾窦、肾包膜或 肾周连接组织,原发细胞是肾间质细胞, 偶尔呈多中心生长。一般病灶无包膜,生 长缓慢,可有局部侵犯。向内-肾盂、肾 盏受压、变形;向外-肾周。
• 瘤内血管由于明显扩张、增厚、缺乏弹力 内膜,故常发生肿瘤内出血及肾周出血。
3
临床表现
• 临床上ALL可分为两组:第1组,病灶常较 大,单侧、单发为主;好发于40-70岁, 女性多见;多数有症状,与急性出血有关; 不伴结节硬化。第2组,伴结节硬化;常为 多发,两侧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 但以中青年为多;一般无临床症状。20, 50-80。
实质期
26
延迟期
27
MPR重建
28
29
异位肾
30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1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 增强扫描,肿块内软组织成分明显强化,可 掩盖少量脂肪成分。
• MRI:长T1,长T2信号。 • ㈢无脂肪ALL:罕见,主要由血管和平滑肌
构成,也称血管平滑肌瘤。术前难于与肾细 胞癌鉴别。穿刺和手术是最终确诊的方法。
12
CT值分析
13
• ㈣:ALL有出血倾向,尤其是大的肿瘤。 瘤内出血时密度增高,可掩盖脂肪成分。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