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诊断与分析

合集下载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21例分析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21例分析

后可见部分 组织强化 , 尤其是血管组织 ,而脂 肪组织不强
� 术 , 肾切除 3� 例 ,2 例肿廇较大且内部有坏死出血可疑为肾 癌 化 少数情况下 C 平扫 C 值大于零 , 呈中高密度影 , 常致误 � � 者行根治性肾切除 , 术后均经病 � 理证实为 A M L 术后 随访 诊 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有关 ( 1) 瘤体内有较多量出血 , 掩盖 � 了脂肪组织 , 本组 2 例误诊就是这个原因 12 60 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 肿瘤直径 4 3 例无症状患者保 � � 守治疗 � � � , 分别随访为 3 8 , 41,5 0 个月 ,均 经 B 超复查未见肿瘤 10 15 (2) 肿瘤直径在
I 检查明确诊断 � � , 肿瘤直径 < 4 的无症状患者 , 可观察随访 , 肿瘤直径� 4
术为首选 关键词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 手术治疗 737 1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0 7-8 9 9 1(2010 )01-005 8-0 2 肿瘤质地较软 , 呈黄色或灰色 , 与正常肾
中图分类号
肾血 管平滑 � 肌脂肪 瘤 ( A M L ) 又称肾 错构瘤 , 是较常 见 旦破裂可致大出血 的肾脏 良性肿瘤
我院 � 19 9 8 -0 3 200 8 -12 共 收治 � A M L 21 组织界线清楚 ,但无包膜 临床症状与肿瘤大小有关 本组资 � 料亦显示较大肿瘤者多有腰痛 , 血尿和肿块
例 , 主要表现肿瘤边界清的强回声 ,6� 例被误诊为肾癌 复检查 ,因此可作为肾错构瘤的首选手段 C 诊断主要是确 � � C 检 查 21 例 , 确诊 9 例 , 主要显示低 密度区 , 不能排 � 除肾恶性肿 � 定瘤内有无脂肪成分 ,即使极少量也有确诊意义 典型 C 表 瘤 2例 M I 检查 5 例 ,确诊 5 例 , 显示为肿瘤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ppt课件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ppt课件




假包膜形成:肾癌可见假包膜形成,而实质性AML则无
动态增强:肾癌多呈早期明显强化,消退迅速, AML 的 早期强化程度不如肾癌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

肿瘤与相邻正常肾实质交界面的“杯口征” 有一定的
临床价值,这是由于实质性AML膨胀性生长挤压相邻肾 实质,肾实质拱形隆起形成的,而肾癌呈浸润性生长, 相邻肾实质组织破坏,不易形成“杯口征”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部分病例可见多少不一的条索状强化的血管影
较大的肿瘤内常可见形态各异的扩张血管影,这是由于AML 含有丰富的异常厚壁血管,其起源于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 缺乏弹性,易形成小动脉瘤所致 若 AML 的供血血管扩张且为单支供血,表现为与正常肾实 质相连即“桥接血管”( bridging vessel),是AML较具特 征性的表现之一 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图像上肿瘤与正常肾组织交界面可见 边界清晰的黑色线状影—“墨线征(ink line sign)”对 乏脂肪成分的AML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其机理是在脂肪- 水交界面上,脂肪和水信号互相抵消;而肿瘤与肾周脂肪层 间的墨线征无特异性; T2WI 上有时也可显示此征象,需与 肾癌的假包膜鉴别
肾 脏 血 管 平 滑 肌 脂 肪 瘤
不典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

脂肪成分少的AML又称实质性AML,主要需与肾癌鉴别
T2WI :实质性 AML 多呈低信号,而肾癌多呈程度不等的 高信号
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图像上实质性 AML 与正常肾组织 交界面可见“墨线征”,肾癌无此征象;值得注意的是 反相位上肿瘤信号下降不是特异性征象,可见于 AML 和 肾透明细胞癌

直径小于4 cm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直径小于4 cm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直径小于4 cm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诊断价值蒋文莉;谷涛;陈秀华;郭发金;王川予;徐光【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12)3【摘要】目的旨在提高超声对直径小于4 cm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分析12例(13个病灶)直径小于4 cm少脂肪RAML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13个病灶边界锐利清晰,与肾实质交界线平直,密集均匀高回声3个,中等回声6个,均匀低回声3个,高低回声相间的混合性回声1个.6个病灶能探及血流信号,其中3个见星点状及短线状血流,3个血流丰富,呈条索状分布;6个病灶均以静脉血流频谱为主,2个病灶可探及动脉样血流频谱,为低速低阻血流信号.术前超声诊断RAML 9个病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9.2%.结论超声检查对少脂肪RAM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总页数】3页(P175-177)【作者】蒋文莉;谷涛;陈秀华;郭发金;王川予;徐光【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市,北京医院超声诊断科;100730,北京市,北京医院超声诊断科;100730,北京市,北京医院超声诊断科;100730,北京市,北京医院超声诊断科;100730,北京市,北京医院超声诊断科;100730,北京市,北京医院超声诊断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相关文献】1.直径小于3cm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用影像检查方法对比研究 [J], 王华卿2.直径小于3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影像鉴别诊断 [J], 魏建功;郑建军;陈斌;徐海东3.直径≤3cm肾脏富血供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透明细胞癌的CT鉴别分析[J], 王旭;宋歌4.平扫CT密度及其直方图参数对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及净受益 [J], 徐黎明; 刘晓航; 王耀申; 杨孟; 彭卫军5.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CT成像差异的探讨 [J], 杜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诊断学-09-2肾炎、结石、外伤、肿瘤

超声诊断学-09-2肾炎、结石、外伤、肿瘤
4、病变内部回声呈弥漫性强回声,或强回声区内 多个强回声结节,成团簇集。
5、病变强回声团有明显衰减。
超 声 诊 断
学 1、与弥漫强回声型错构瘤鉴别
肾内脂肪瘤虽然与错构瘤发生部位相近似,
但因与洋葱型错构瘤的声像图表现差异很大,不
会混淆,只是弥漫强回声型的声像图二者很相似,
需要鉴别。瘤体后侧的声衰减与脂肪组织关系很
超 声 诊 断 学
超 声 诊 断 学
超 声 诊 断 学
超 声 诊 断 学
肾结石
肾内小钙化灶
超 声 诊 断 学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
超 声 诊 断 学
•肾窦内见状强回声
•>0.3cm后方有声影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
超 声 诊 断 学
•部分可伴发肾积水。
•可发现阴性的结石。
超 声 诊 断 学
1、结石回声图像的发生部位一定位肾窦回声 之中,即结石一定发生在集合系统以内。

声 诊
肾实质性占位疾病


一、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又称错构瘤,病变常位于肾 实质,多呈圆形,而且多近于边缘。 彩色多谱勒血流显示,肿瘤一般 无血流信号。大的瘤体内可见少 许星点状血流信号,但相对来说, 比肾癌少得多。
超 声 诊 断 学


诊 断 学








断 学







断 学
超 声 诊 断
2、与肾癌比较,肾母细胞瘤较肾癌的形态规 学
则,边缘清晰,轮廓整齐。内部回声肾癌为均
匀或不均匀的弥漫、细小散在回声,肾母细胞
瘤则是粗糙的较强回声。洋葱型错构瘤虽然内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诊断的研究进展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诊断的研究进展
及 瘤 内出血 的掩 盖 , 内 看 不 到脂 肪 密 度 。增 强 扫 瘤 描 根据 瘤 内血 管 、 滑肌 的 比例及 分 布不 同 , 强化 平 其 表 现亦 不 同 。增 强 扫 描 主要 有 2种 强 化 形 式 : 增 ①
多 于男性 , 龄 4 ~ 7 年 o O岁 , 为 单 侧 发 生 , 体 较 多 瘤
实用临床 医学 2 1 0 0年第 儿 卷第 8期
P at a C ii l dc e 0 ! l ! 璺 r c cl l c i n 2 1 o i n a Me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1 ・ 3
肾血 管 平滑 肌 脂 肪 瘤 影像 诊 断 的研 究 进 展
刘 清 红 综述 ) 熊 建华 审校 ) ( , (
易误 诊 为血 供丰 富 的 肾癌 。② 增 强扫描 肾皮 质期 肿
瘤 轻度 强化 , 内可 见 增 强 扫 描皮 质期 肿 瘤 强 化 低 瘤
于 肾皮质 高 于 肾髓 质 , 成 小 网格 状 , 结 节 强 化 , 形 无 实质 期仍 为 高 密 度 , 理 上 为 多条 血 管影 L 。 当肿 病 8 ] 瘤合 并 出血 、 破裂 时 , 呈大 片状 不均 匀 高密度 影 。 在鉴 别诊 断 方面 : 1 R ( ) AML与脂 肪 瘤 、 肪 肉 脂 瘤 的鉴别 。 肾脂 肪 瘤 和分 化 程 度 良好 的脂 肪 肉 瘤 C 表 现 为 有 间 隔 , 边 缘 清 楚 的脂 肪 密 度 肿 块 。 T 有 在大 多数 情况 下 可与 表现 为软 组织 和脂 肪 2种混 合 密度 肿块 的 R AML鉴 别 , 与 多脂 肪 的 R 但 AML相 似_ 。( ) _ 6 2 RAML与 肾 细 胞 癌 的 鉴 别 。乏 脂 肪 的 j ’ RAML与 肾细 胞癌 影像 上一 般 较难 鉴 别 , 如 能仔 但 细观察 下 列 表 现 仍 可 以进 行 鉴 别 : 平 扫 时 密 度 。 ① 多位学 者认 为 多数 乏 脂 肪 R AML平 扫 密度 均 匀 且

超声造影诊断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超声造影诊断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2291 临床资料女性患者,65岁。

体检行泌尿系彩超发现右肾下极占位,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

常规超声表现:右肾下极背侧可见范围4.9×2.8cm 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团块,向肾外凸出,形态较规则,与周围组织有边界,内血流信号较多。

超声提示:右肾下极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

超声造影表现:灌注相:肿物与肾实质造影剂起始时间相同,均匀填充整个肿块(图1),达峰值时呈均匀等增强,肿物周围可见包膜(图2)。

消退相:肿物与肾实质同步均匀消退。

超声造影提示:右肾下极占位,考虑良性可能性大。

患者行腹腔镜下肿物切除,术后病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图1 灌注相肿物与肾实质同步、均匀增强;达峰时肿物呈均匀等增强,边缘可见“假包膜征”图2 消退相肿物与肾实质同步、均匀消退2 讨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是一类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又称肾错构瘤。

RAML 常规超声表现具有多样性,这与肿瘤组织内畸形血管、脂肪组织及平滑肌细胞三者组成比例和分布密切相关。

典型RAML 成熟脂肪组织含量较多、较为常见且常规超声表现为特异的边界清晰的类圆形高回声结节,术前大多能明确诊断。

当RAML 中脂肪组织所占比例<20%时称为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发生率仅占RAML 的4.5%,其常规超声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易误诊为肾细胞癌[1]。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可实时、动态评价肿瘤内血供情况[2]。

黄备建等[3]总结RAML 超声造影表现与其结构有关:普通RAML 内血管畸形迂曲,造影剂进入过程慢,因此呈缓慢向心增强;由于RAML 属富血供,达峰值时呈等增强或高增强;由于其较少出现出血坏死,造影达峰值后显示为均匀增强,无明显充盈缺损。

通过分析乏脂肪RAML 的超声造影表现,黄备建等[4]证实乏脂肪RAML 因其中脂肪成分减少,因而血供较普通RAML 相对丰富,并且认为缓慢向心增强、达峰值呈均匀增强作为其特征性超声造影表现,有助于诊断乏脂肪RAML。

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影像诊断

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影像诊断

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型A M L概述l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3%,占肾恶性肿瘤的85%l肾透明细胞癌是最常见的RCC,约占70%l起源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平均50〜60岁,男女发病之比约3:1l临床常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肋腹部痛和腹部肿块,但同时具备这三者表现者少见(不足10%)l95%散发,5%与遗传性疾病有关(林道综合征或结节性硬化)l一般单侧单发,双侧及多中心起源罕见(<5%)l容易转移,最常发生于肺和骨骼,也可发生于局部淋巴结、肝、肾上腺和脑。

l根治性肾切除术是肾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l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约为45%,无转移者可达70%。

肿瘤侵及肾静脉和肾周组织,5年生存率可降至15%~20%。

病理l 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透明或颗粒状,间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血窦,肿瘤细胞呈巢状和腺泡状结构l 肿瘤易发生在肾脏的上下两极,表现为肾实质内肿块,典型者切面为金黄色,可有假性包膜与周围肾组织相隔l 血供较丰富,较大者易发生出血坏死影像诊断u 平扫:多表现为一侧单发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局部可突出肾轮廓外;10-20%肿块内见点状、弧线状钙化;较小肿瘤密度常均一,呈等或稍高密度;较大者密度不均,可见坏死、出血,部分呈囊性改变u增强:常见的透明细胞癌于皮质期肿块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程度类似肾皮质;实质期强化程度迅速减低,呈“快进快出”表现。

肿瘤内可见扩张粗大的血管强化程度:低级别>高级别u累及肾窦,肾盂肾盏受压移位或破坏,可引起肾积水u进展期肾透明细胞癌向肾外侵犯,肾周脂肪密度升高,肾前筋膜增厚,进而侵犯邻近组织器官u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瘤栓形成,表现为静脉管径增粗,边界模糊,增强扫描时出现等密度或低密度充盈缺损u肾门区域、主动脉旁、下腔静脉旁肿大的淋巴结u肾上腺、肝、肺及腰椎等部位转移u T1WI上,肿块信号常等于或低于肾皮质u T2WI上则多为混杂信号,有时肿块周边可见低信号环,代表肿瘤的假包膜,具有一定特征性。

杯口征、劈裂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征象

杯口征、劈裂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征象

材料与方法
CT设备: GE9800与Somatom Plus4 层厚10mm/5mm
增强: 60%泛影葡胺/300mgI/mL 非离子碘 造影剂
双盲法研究-两征象显示率
统计学处理
统计肾错构瘤与小肾癌两征象出现率差异的显著性
结果
杯口征

容作
者医

甲医


错构瘤 肾 癌 错构瘤 肾 癌 错构瘤 肾 癌
材料与方法
杯口பைடு நூலகம் 阳性
材料与方法
杯口征 阴性
材料与方法
劈裂征 阳性
材料与方法
劈裂征 阴性
材料与方法
材料
错构瘤
CT诊断5cm以下40例, 病理证实17例, CT特异性诊断23例
男 9例 女31例 年龄18-77岁, 平均45岁
30例纳入研究
肾癌
随机抽取≤4cm肾癌26例 均病理证实
杯 口阳 性
25
6
23
9
22
8
阴性
5
20
7
17
8
18


率 83.3% 23.1% 76.7% 34.6% 73.3% 30.8%
结果
劈裂征

容作
者医 师 甲医 师 乙
错构瘤 肾 癌 错构瘤 肾 癌 错构瘤 肾 癌
劈 裂 阳 性 22
5
20
10
22
9
阴性
8
21
10
16
8
17


率 73.3% 19.2% 70.0% 38.5% 73.3% 34.6%
讨论
杯口征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诊断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诊断。

方法对20例经B 超和CT检查,最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回顾,分析肿瘤内血管、平滑肌及脂肪的含量对超声声像图的影响及肿瘤内的血流分布情况。

结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声像图表现取决于血管、平滑肌及脂肪三种成分的比例。

当瘤体以脂肪成分为主时,超声表现为强回声;当瘤体内脂肪及平滑肌均较多时,超声表现为中强回声;当瘤体以血管和平滑肌为主时,超声表现为低回声。

CDFI:肿瘤内血流信号少,PW测动脉血流为低速高阻型。

结论对于典型病例,二维超声即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于不典型病例,需结合彩色多普勒及CT增强扫描进行综合分析,并鉴别诊断。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脏;超声检查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肾错钩瘤,RAML)是最常见的肾良性肿瘤,主要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三种组织成分构成[1]。

本文就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ML,对照其术前超声及CT检查结果,探讨瘤体内血管、平滑肌及脂肪三种成分的比例对超声声像图及彩色血流特点的影响及其对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例患者,男5例,女15例,年龄16~64岁,平均42岁。

单发11例,多发6例,双侧同时发病3例。

临床无症状偶然体检发现10例,腰痛4例,腹部包块2例,血尿3例,腹部包块并贫血、高血压、血尿及肾功能衰竭1例。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非凡影像及东芝-14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患者取仰卧、俯卧及侧卧位。

多切面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及肾内结构的变化,发现肿瘤记录其部位、个数、大小、边界和内部回声情况。

了解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对不典型、可疑或位于肾周围肿瘤,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了解肿瘤的血供来源、肿瘤内血流信号。

再用脉冲多普勒(PW)检测肿瘤内动脉收缩峰值速度(PSV)、阻力指数(RI)。

2结果
20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28个肿瘤的最大直径:100mm者3个。

1例显示双肾明显增大,肾内满布大小不等的瘤体,几乎不能显示肾实质回声。

肿瘤所在部位:2例肿瘤部分位于肾实质,部分延伸到肾周;2例位于右肾周,其余肿瘤均位于肾实质内,肿瘤内部回声及CT(表1)。

多普勒血流显像:12个瘤体作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3个(25%)肿瘤内未见血流信号,尤其是小肿瘤。

有血流信号者,显示为血流信号少,多呈点状或棒状,其动脉血流频谱呈低速高阻型,PSV:(26.5±4.3)cm/s,RI:(0.60±0.04)。

病理诊断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错钩瘤的超声诊断符合率:本组28个肿瘤中,超声诊断为RAML 22个,诊断准确率78.6%。

其中12个强回声肿瘤超声全部诊断为RAML,诊断准确率100%;8个中强回声肿瘤中7个诊断为RAML,诊断准确率87.5%,1个疑为RAML;2个低回声肿瘤中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个诊断RAML可能性大,1个因肿瘤体积过小,直径15mm,内部未见血流信号,而性质待查;4个混合回声肿瘤中,3个诊断为RAML并有出血坏死,诊断准确率75%,1个因内部血流丰富,PW测得血流为高速低阻频谱,疑RAML恶变或合并肾癌。

3讨论
RAML是发生于肾间质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女性。

肿瘤小时可无明显症状,常于体检时偶然发现。

瘤体大时可出现腰痛、血尿、腹部包块。

较大的肿瘤可自发破裂。

瘤体巨大或多发时尚可继发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本组一中年女性,因腹部包块并贫血、高血压、血尿,行B超检查发现双肾巨大变形,双肾内布满多个大小不等强回声、中强回声及混合回声,异常回声之间见不规则团状低回声,几乎不见正常肾实质回声。

化验检查血BUN、Cr明显升高,临床考虑并发肾功能衰竭而行双肾切除术。

病理报告: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部分肿瘤并出血、坏死,部分肿瘤破裂并发血肿。

目前该病人靠血透维持生命,等待肾移植。

RAML是由血管、平滑肌及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三种成分的比例不同,形成不同的超声表现[2]。

超声及CT对脂肪均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对照病理结果,总结其超声表现规律如下:①当肿瘤组织结构以脂肪为主时,CT显示为脂肪的低密度,典型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质,边界清楚。

本组病例超声全部做出正确诊断。

②当肿瘤内脂肪和平滑肌均占较大比例时,CT显示为代表脂肪低密度和代表平滑肌等密度的混杂密度,B超则表现为中强回声。

③当肿瘤发生出血、坏死时,B超表现为混合回声。

此两型超声也较易作出正确诊断。

④当肿瘤内无脂肪组织时,B超则表现为低回声。

此型虽较少见,但需要与肾癌鉴别。

RAML 可表现为低回声,而少数肾癌也可表现为强回声。

因此,必须通过其两者的彩色血流特点进行鉴别。

RAML与肾癌分别为肾脏最常见的良、恶性肿瘤,其治疗手段的选择、手术方式和预后完全不同,因此两者的鉴别非常重要。

从二维图像看,少数RAML可表现为低回声,而少数肾癌也可表现为强回声。

因此,必须通过其两者的彩色血流特点进行鉴别。

从本组彩超检查结果看:RAML多显示为肿瘤内血流信号少,形态单一,分支少,多呈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为低速高阻型。

据报道,此血流特点与肿瘤生长缓慢,血流相对缓慢有关。

而肾癌由于癌瘤组织恶性生长,需要丰富血供,大量新生血管成树枝样生长,致血流信号丰富,血管扭曲变形。

而增生的血管由于缺乏平滑肌,加之癌性组织代谢旺盛等特点,致血流为高速低阻型。

据孙霞等[3]报道,RAML 内血供动脉的PSV、EDV、RI的平均值分别为24.2cm/s、8.6cm/s及0.63。

而肾癌血供动脉的PSV、EDV、RI的平均值则分别为74.7cm/s、35.5cm/s和0.55。

本组1例低回声,RAML二维超声难以作出正确诊断,而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血流信号少,呈点状或棒状,其动脉血流为低速高阻型,考虑为RAML可能性大,最后经手术病理证实。

但另1例低回声肿瘤,瘤体内虽未见血流信号,但因肿瘤体积较小,而未能作出确切诊断,最终只有依靠CT检查,而CT平扫显示为等密度软组织,诊断也有一定的困难,故增强扫描,因增强后呈斑点状、条索状强化等典型表现而确定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二维超声表现较典型的RAML,如果瘤内血流信号丰富,PW测得血流为高速低阻频谱,仍要考虑是否合并肾癌或肿瘤恶变。

如本组1个混合回声肿瘤患者,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疑RAML恶变或合并肾癌,CT增强后成片状强化而考虑错钩瘤并发肾癌或恶变,病理结果为RAML部分恶变。

另外,通过彩色多普勒显像图观察肿瘤的血供来源,对肾周围RAML的定位诊断非常重要。

本组1例位于右肾周围的错钩瘤,彩色血流图显示其血供来源于肾内动脉分支而作出定位诊断。

另1例位于右肾周围的错钩瘤,彩色血流图显示其血流汇入右肾而疑为肾错钩瘤,最终手术发现2例肿瘤血供均来源于右肾内动脉分支而明确诊断。

由于肿瘤与右肾紧密粘连无法分离而将肿瘤与右肾一并切除。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肿瘤的三种组成成分的比例是构成本病影像组织的病理学基础[4]。

从影像结果看,二维超声及CT根据病灶内的脂肪组织影像特点,对本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而对肿瘤内无脂肪组织等不典型病例,如B超表现为低回声,CT显示为低密度者,需与肾癌鉴别,且应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和CT增强扫描进行综合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