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作文指导

合集下载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一事一议”的“事”是指: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幅漫画、一种说法等。

“一事一议”的“议”是指:从某一角度集中阐明自己的某一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

每个人对材料的看法不同,所以议论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一事一议”的关键是:看懂材料,从多角度提炼观点,才能展开议论。

如何提炼观点1.看懂原材料,分析材料的含义,概括中心。

2.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即所写文章的论点。

写“一事一议”作文的几个步骤:1.文章开头首先要概述材料(1)抓关键句和词语(2)用简明的语言来概括2.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注意: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

常采用陈述性的判断句。

例如:我认为……;我觉得……;我悟出了……;故事说明……等3. 不能就事论事,要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由此及彼.4就事论理5.可以回扣材料,收束全文(图见课件)百看不厌对于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已家喻户晓。

而对于乌龟那种执着、认真的态度,更是人们的美谈。

大家敬重他,并以他的故事教育子女。

可是,正由于此,乌龟变了,变得骄傲了。

他停住了前进的脚步,总是洋洋得意地回首自己那已经成为过去的辉煌,所以他再也没有取得过任何成就。

看到这个情景,我想了很多很多。

在我们奋斗的道路上,嘲讽、迫害、挫折、贫困、病残……这些打击也许都不能将我们征服。

可是,有一个“敌人”却容易使我们不攻自溃、不战而降,那就是成功后的骄傲。

骄傲使成功者得意忘形、固步自封,以至于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因此说“成功的考验比失败的考验更严峻”。

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领几十万大军,一举攻下了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

但是,李白成和他的助手们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满,滋长了安享太平的麻痹思想,把几十万大军闲置于北京城内外,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最终丧失了胜利的成果。

建国初期,以赫赫战功肩负天津党政要职的刘青山、张子善却在敌人的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

他们居功自傲,目无党纪国法。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4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4

一事一议作文的写法学习目标:1、了解“一事一议”的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

2、分步训练,培养学生写一事一议作文的能力,并能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文章。

学习重点:叙述与议论的结合学习难点:观点的提炼,精当的议论学习准备:提供一些记叙文和可以从多角度分析的简短事例学习:1——2课时过程:【板块一、活动导入】初中生写议论文首先要学习“一事一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三年级议论文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写出五六百字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做到论点明确,有根有据,有点分析。

那么什么是“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呢?“一事一议”,就是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该事对自己的启示。

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

由此我们知道,一事一议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是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引出议论,议论以叙事为基础。

因而写好这种文章,关键在于如何将叙议结合,也就是考虑并处理好叙与议的关系【板块二、例文导学】请大夫云江有个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

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

”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就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这遗言纯洁无比,厚重无比(简述“一事”)。

这位老人就是夏衍。

谦恭是一种深刻的教养,它扎根于心灵(只一句评论)。

我不禁想起了巴尔扎克笔下的一个人物——老葛朗台(联想到一个反面的例子)。

老葛朗台就要死了,却怎么也舍不得他的万贯家财。

当神父将镀金的十字架贴近他的嘴边,让他亲吻一下好让他的灵魂升天时,他的眼睛突然奇迹般地亮了,还极力做出一个想把那十字架抢过来的姿势,于是,这最后的努力也就彻底地断送他的性命。

夏衍走了,葛朗台也走了。

但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间的表现居然有这么大的反差,一个绝美,一个绝丑(两相对照,合并议论,爱憎分明)。

读了例文,一事一议文章的写法,你明白了多少呢?这种文体的叙述与记叙文中的叙述有什么区别?议论有何特点?文章模式有什么特点呢?议论文中的叙述很简洁,少有生动的描述性的语言。

初中一事一议作文指导

初中一事一议作文指导

“事”的形式:
“一事是具体的,带有普遍 意义的。如:一个童话、一则真人 真事、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 事件、一种形象、一幅漫画、一首 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一句格 言、一个成语、一个典故……
议的要点:
“一议”是对“一事”的分析,是从这
“一事”中揭示出来的深刻道理,或表 扬,或批评。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要 做到:使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 有很多事物、现象中,包含着不止一个 方面的道理,我们只能选取一个方面进 行议论,决不可“一事二议”、“一事 三议”。
‚别对哨子花太多的钱‛,我把钱省了下来。及至长大成人, 来到大千世界,观察人的一举一动,我遇到了许许多多‚对哨 子付出了太多的钱‛的人。 有的人渴望得到宫廷的青睐,把时间浪费在宫廷会议上, 放弃休息、自由、美德,甚至朋友。我认为,‚这种人对他的 哨子付了过高的代价‛。有的人争名夺利,时常参与政事,忽 视自己的本职工作,最后因此而堕落。我认为,‚这种人对他 的哨子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 有的守财奴为了敛财致富,不惜置一切舒适、一切与人为 善的快乐、别人对他的尊敬和友谊的欢乐于不顾。我说,‚可 怜的人啊,你为你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专事寻欢作乐 的人,不努力提高自己的志向或社会地位,忽视健康,只沉溺 于眼前的良辰美景。我说,‚错了,你这样做适得其反,在自 己找苦吃,你对你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有的人热衷于 修饰仪表,讲究衣着,欲置备美轮美奂的住宅、精雕细琢的家 具和富丽堂皇的马车又力所不能及,结果债台高筑。‚哎呀,‛ 我感叹道,‚他对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总而言
结构模式:
概述事件 提出观点
证明论点 结束全文
一、选择有理可讲、有话可说的事件。 在确定事件时,我们必须选择自己身边的事情, 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来写,这样才能使后面的说 理有理可讲,有话可说。 二、学会提炼事实的观点,选择合适的论点。 根据事例提炼观点,要透过事物的表象发现其本 质,通过事件的个性寻找存在于个性之中的共性。也 就是说,本文所写的事只是个例,但它蕴涵的道理却 有普遍意义。当然,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但不能贪 多,应该将自己最有话可说的某一个观点确立为论述 的中心。一般说来,一篇议论文讲清一个道理就行了。 动笔之前,就要用一句话将要写的事理表述出来,这 就是下一步文章的中心论点。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doc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doc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一事一议一、框题解说1. 一事一议的概念: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篇幅短小,结构也不复杂。

其中的“一事”指现实生活中某一件或某一种现象,它是具体的,带冇普遍意义的。

这些事又是人们日常牛活中经常遇到的,但乂是认识不深,处理不当和需要去解决的,或者是需要去弘扬的。

“一议”是对“一事”的分析,是从这“一事”中揭示出来的深刻道理,或表扬,或批评。

无论怎样,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要做到:使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 一事一议的文章结构:“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彳亍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概括事实——提岀论点——证明论点——收束全文二、写法指导一事一议的文章基木写法,一般是以简洁精练的文笔,先要言不烦地介绍事件或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一个要点,一个中心进行议论。

冇很多事物、现象中,包含着不止一个方面的道理,我们也只能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议论,决不可“一事二议”、“一事三议”。

(一)叙事部分。

叙事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牛看法的基础。

议论中的叙述耍注意以下几点:1. 叙事要有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耳闻目睹的事情很多,我们要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

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而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C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

2. 叙事耍清处、简约。

対所叙的事情的叙述,既要清处,以便丁•议论,又要简约。

还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

与说理有关的部分要叙述得详一些,反Z, 与之无关的要少叙或不叙。

(二)议论部分〃一事一议〃的文章,总由〃叙〃生〃议〃,但垂在〃发表议论〃。

议论时要注意以下儿点:1. 议论要有针对性。

就是要针对事情谈见解。

针对〃好事〃谈见解,耍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

“一事一议”议论文写作指导

“一事一议”议论文写作指导
了做人……哑人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实力是一个成功的必要条件。
《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这样开头的:“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 刀。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损无缺。‘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 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王阿姨买哑人 的刀,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刀的优良性能,而我们没看到的人只能与此‘良刀’无缘了。 哑人无言是处于无奈,但我们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实力之外,要善于展示、宣传 自己,这可以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功!‛
看了上述材料,请你对钱钟书的做法发表评论。
分析
上述材料中,有两个主体,一是学校用‚名人的姓 名为大楼命名‛,一是‚钱钟书拒绝以自己的名字为 大楼命名‛,命题要求是就后者发表评论,因此,我 们概述事情时,侧重点应放在后者。如:
无锡二中新校落成之际,学校领导曾请校友钱钟书 为图书馆楼题名为“钟书楼”。钱钟书回信拒绝了。他 说:“好好一个图书馆,称作藏书楼,岂不现实、朴实、 大方,惟名与器不可假人;贱名勿用来命名。” (概述 事情)好一个‚惟名与器不可假人‛!它充分显示了钱 钟书高尚的人格,也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分析事情, 表明态度)
一、比较下列所拟的题目孰优孰劣。
1、没空调难入睡,大学生竟自杀 11、论大学生自杀事件 2、没空调难入睡,大学生竟跳楼 1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3、宠爱 3、溺爱 4、没空调难睡,大学生竟跳楼 14、论溺爱 15、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能 5、议:“没空调难入睡,大学生 力 竟自杀” 16、谈自力 6、没有空调难入睡 17、谈自立 7、不能溺爱子女 18、论溺爱的后果 8、大学生跳楼自杀 9、大学生自杀之后给人的启示 19、寝室没空调,大学生跳楼 自杀 10、没空调,竟自杀 20、子女不能太宠爱

一事一议作文构思指导

一事一议作文构思指导

弄清“一事”“一议”

“一事”是指现实生活中某件事件、某个问 题、某种现象或学习生活中读到的某则材 料,它是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

“一议”是对“一事”评。
“一事一议”的文章由两部分组成

一,叙事部分。 1,叙事要清楚简约。 对所的事件既要清楚,又 要根据说理的需要有所取 舍。 2,叙事要有选择。应 该选择引起大家重视、自 己感受最深的事情来写, 可以是正面的,可以是反 面的,可以是具有时代感 的。

二,说理部分。 1,议论要有针对性。针 对事情谈见解。 2,议论的角度要新颖。 同一件事情应从不同的角 度进行思考,挖掘不同的 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 看法。
如何编拟标题

1,引用借鉴。 2,巧用修辞。 3,借鉴符号。



4,借鉴旧题。
思路导引
1,采用“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引”是引材 料,“议”是发议论,“联”是联古今中外的论据, “结”是做结论。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模式。 紧扣材料展开,明确中心论点。随后选用典型论据,采 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是论证具有说服力。结尾又回扣材 料。如《吴汉何尝杀妻》
分析得出:
1,不忘本分,坚守职责。
2,不能贪图享受,要负起自己的责任。
3,不要坐享其成,要坚持奋斗。
一事一议”作文构思指导
—— 正安五中 刘福洪
习作目标
1.要针对某件事或某种现象有感而发,不 要空发议论。 2.叙事应简明扼要,议论要有针对性,不 要仅仅就事论事,要注意由此及彼、由表 及里,展开联想和思考。 3.掌握记叙文中的是“叙事”与议论文中 的“叙事”的区别。 4.学习几种结构模式,并运用到作文中。

一事一议的作文指导

一事一议的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一事一议一、概念“一事一议”是学写议论文的一项基本训练。

这里的“一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说法、一种现象、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等等,甚至还可以指某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某个事件中的某个细节等等。

这里的“一议”,是指从某一个角度集中阐述自己的某一点看法,要力求把这一点看法说明白、讲清楚,让人信服,使人接受,“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某种现象或学习中读到的某项材料表示自己的看法。

二、导写过程1.基本写法: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2.基本结构:概括事实—提出论点—证明论点—收束全文。

“概括事实”和“提出论点”部分是文章的“引论”,要求缘事入笔,提出问题;“证明论点”部分是文章的“本论”部分,要求分析问题,加以论证,这一部分还可以加一部分联系实际的材料;“收束全文”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是解决问题部分。

3、具体写法(一)概述事情第一,要求做到不走样,亦即不改变事情的精神实质。

其次,概述事情要力求言简意赅,要用最经济的语言,准确地将“事”叙述出来。

一般情况下,不可将命题者提供的事情材料一字不差地照抄,除非原文非常简洁,只有四五十字。

第三,概括事情还要有侧重点,就是你下面将要评议的“点”要侧重叙述。

(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损无缺。

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空。

”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

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损无缺。

‘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

’——原来如此!”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

一事一议写作指导

一事一议写作指导

第一,选事要“新”。最好是社会热点。所“议” 的“理”要明确,从别人未注意或未重视的角度 去挖掘。 第二,角度要“小”。要着重谈好一个问题,谈 清一个观点,既不要大而化之,也不要游移不定。 要在“一”字上下功夫,力求给读者以深厚有力 的感觉。
技法五
写作技巧
◆谨记四“要”,写出好文。
第三,结构要“紧”。即指文章的内部紧密,浑 然一体。每个段落都有它的作用,段与段之间有 相应的方法勾联。 第四,语言要“精”。即用语要准确、恰当、精 炼。“议”要严密,不能以叙代议,或者脱离 “事”而议。“事”与“议”要有内在统一。如 《谈骨气》一文中 成语的使用、格言的引用,比 喻句、设问句的运用等,都要恰到好处,使文章 内容生动、深刻、有力。
技法二
写作技巧
◆拟个好题目,力求准确、鲜明。
“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是没有题目的,需要我们 来拟写。拟提时要注意紧扣论点、论题,做到准 确、鲜明,让读者透过题目能了解文章所要议论 的话题或观点。
技法三
写作技巧
◆写好所叙之“事”,做到简明扼
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开篇叙述事实、介绍现 象时,既要做到概括扼要,避免叙述过多过繁, 又要做到清楚明白,不能出现叙述内容不明、失 真的情况。初写“一事一议”文章常犯的毛病有 二: 1、将材料从头到尾抄一遍; 2、在概述原材料时,抓不住重点,意思表达不 清。
写作指导
一事一议
制作:匡振华
“一事一议”的含义 “一事一议”是学写议论文的一项基本训 练。这里的“一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 以是一个故事、一种说法、一种现象、一篇 文章、一部电影、某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 或某个事件中的某个细节等等。这里的“一 议”,是指从某一个角度集中阐述自己的某 一点看法,要力求把这一点看法说明白、讲 清楚,让人信服,使人接受,“一事一议” 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某种现象或学习 中读到的某项材料表示自己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事一议
一、框题解说
1.一事一议的概念:
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篇幅短小,结构也不复杂。

其中的“一事”指现实生活中某一件或某一种现象,它是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

这些事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又是认识不深,处理不当和需要去解决的,或者是需要去弘扬的。

“一议”是对“一事”的分析,是从这“一事”中揭示出来的深刻道理,或表扬,或批评。

无论怎样,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要做到:使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一事一议的文章结构:
“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

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概括事实——提出论点——证明论点——收束全文
二、写法指导
一事一议的文章基本写法,一般是以简洁精练的文笔,先要言不烦地介绍事件或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一个要点,一个中心进行议论。

有很多事物、现象中,包含着不止一个方面的道理,我们也只能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议论,决不可“一事二议”、“一事三议”。

(一)叙事部分。

叙事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

议论中的叙述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叙事要有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耳闻目睹的事情很多,我们要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

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

2.叙事要清楚、简约。

对所叙的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以便于议论,又要简约。

还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

与说理有关的部分要叙述得详一些,反之,与之无关的要少叙或不叙。

(二)议论部分
"一事一议"的文章,总由"叙"生"议",但重在"发表议论"。

议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议论要有针对性。

就是要针对事情谈见解。

针对"好事"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

此外,还可以就这件事进行联想,表达自己的一点看法,阐述一个道理。

2.议论的角度要新颖。

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基本功训练。

由于表达方式和议论角度的不同,在先叙后议的基础之上,“一事一议”有如下展开议论的方式。

●就事论事
●以小论大
●引申生发
●类比对照
●反意为之
以上五种“先叙后议”、“一事一议”的笔法,都是“议”的基本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许许多多变换角度。

拿“就事论事”写法来讲,其中的“议论”部分,可以是分析道理;也可以是揭示本质;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是表现感受。

所以我们在练习写作中,要时时注意变换角度,
使自己的笔越练越活。

片断练习:
爱因斯坦成名之后,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

国王按约定的时间派了宫廷小汽车去火车站接她。

火车来了,司机却找不到爱因斯坦,便空车回去向国王报告,说教授没有来。

可是半小时以后,爱因斯坦身穿沾满尘土的破雨衣,脚着一双旧皮鞋来了。

原来是司机只看衣冠不认人,爱因斯坦便自己步行而来。

从此材料中通过运用以上展开议论的方式可以找出以下几个论点:
①就事论事——接站,尤其是接不认识的人,应该约好联系方式,这样才不至于有国王司机的错误。

②以小论大——由爱因斯坦衣着看出不摆名人架子平易近人。

③引申生发——爱因斯坦专注于科学事业,成名之后也不追求个人享受。

④类比对照——把爱因斯坦与科学家作类比,再与当代所谓名人做对比,良莠毕现。

⑤反意为之——爱因斯坦衣着不整去做客体现对国王的不敬。

(三)要处理好"叙事"与"议论"的关系
“一事一议”的文章重在议论,所以“叙事”要根据“议论”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

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的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家街口有个哑人买刀,只见他将晾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象切韭菜一样喳喳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好无缺。

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空。

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
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

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好无缺。

“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

”——原来如此!
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

叙事要为所说之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再以“理”为核心展开议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参考例文
说“友谊”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长久以来,这句格言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这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句发自肺腑的深切问候,是一张淡雅的贺卡,是一封远方的来信,是雨中为你撑起的一把伞,是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眸子,是危难之中向你伸出的一双双热情的手,是流露在一言一行中的爱……。

我无法忘记那个英文故事。

在茂密的森林中,两个年轻人结伴而行。

他们彼此允诺一旦有野兽袭来,会互相帮助。

而当那只熊出现的时候,两个人立刻各奔东西,早已把刚才信誓旦旦的话语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个故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患难之中,才见知己。

所谓朋友,在顺利的时候很难分辨真假,而在逆境中却可以看得分明:真朋友帮助你,
假朋友疏远你。

生活本来是很平凡的,我们也许没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考验友谊的机会。

但仔细想想,真正的友谊不正是渗透在每一件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中吗?
田径场上,望着那似乎永远也跑不到的终点,我的信心在一点点消失,步子越迈越小,这时一个急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快跑!加油!”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身旁出现。

是什么给了我力量,促使我越过了那道本来在我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白线,是你鼓励的声音和一颗充满爱的心!在你的搀扶下我走回休息场地。

有人搬过椅子,有人递过一瓶汽水,粗心的我却没有发觉是谁做的。

也许并不需要寻找,对我来说,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朋友生病了,我无精打采地趴在桌上,有人轻声询问病情,有人默默拿过本子替我抄笔记,有人递过一杯热水……疾病,很可怕吗?此时此刻,在这炽热的友情面前,病又算得了什么!
在蜿蜒的山路上,我们彼此牵着手,艰难地向上攀登。

终于,疲惫不堪的我坐在石阶上再也不想起来,又是谁提醒我“行百里者半九十”,又是谁轻轻地拉起我,是你,我的朋友!
生活中总会有些坎坷不平,总会有些挫折,当我失意、彷徨、郁闷时,是你,静静地聆听我的诉说,然后娓娓道来,清泉般的话语流进我的心里。

当我遇到烦恼或伤心的事,忍不住啜泣时,又是你,默默地递上一块手绢。

哦,有了你真诚的友情,什么苦闷、忧愁不能排解,又有什么痛苦不能忘却呢!
朋友,幸福欢乐的时刻你只是默默地与我同享,使欢乐倍增。

而在痛苦失落的日子里,你始终留在我的身旁,让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我怎能忘记你真挚的友情,无需用言语来表达,那一双双热情的手,那愈久愈醇的情感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心灵深处!过去的岁月,这一双双热情的手引导我度过许多平凡却不平不淡的日子,它使我永不绝望,使生活充满阳光。

未来的日子里,这友谊会越来越深厚、浓郁,世界会越来越美好!
让我们搭起热情的臂膀,迈出坚定的步伐,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评析与指导】
此篇习作由一诗句引发,抓住能够鲜明地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这个论题的事例,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