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22-2023年北京语文中考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下列三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心似箭(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岳阳楼之大观雄伟壮观叹为观止走马观花B.多会于此聚精会神融会贯通单刀赴会C.去国怀乡春去秋来大势已去除残去秽D.此乐何极登峰造极否极泰来静极思动(2)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啊。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登上岳阳楼,看到眼前如此恶劣悲凉的情景,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忧虑悲伤的情绪。

【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

理解: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2023北京中考卷

2023北京中考卷

2023年北京中考卷一、语文部分(共8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憎恶(zēng wù)拙劣(zhuō liè)惟妙惟肖(wéi miàowéi xiào)B. 炽热(chì rè)感慨(kǎi)气冲斗牛(dǒu niú)C.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摩平(mā píng)呱呱坠地(gū gū zhuì dì)D. 惊骇(jīng hài)惨绝人寰(cǎn jué rén huán)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情节曲折,让人叹为观止。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出色的表现,独占鳌头。

C. 面对困难,我们要迎难而上,而不是知难而退。

D. 老师耐心地为我们讲解难题,直到大家豁然开朗。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校园生活。

B.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他每天晚上都坚持做作业。

C.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D. 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身体。

(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2023北京初中语文文言文

2023北京初中语文文言文

2023北京初中语文文言文篇一:《小石潭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弘诙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

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

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文言文阅读是长春中考语文中的重要考察题型,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考生备考的关键,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考生阅读练习。

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9-11题余幼时即嗜...文言文阅读是长春中考语文中的重要考察题型,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考生备考的关键,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考生阅读练习。

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9-11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_______________(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_(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3.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

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4分)句子:①___________ 感悟:②________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答案1、游:交往质:询问解析:实词背诵,课下注释。

2、(1)因此人们大多都会把书借给我(2)所以,虽然我愚钝,(但是)最终都会有所收获解析:第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以",考查了虚词"以"的两个用法:第一个"以"是"因为";第二个"以"是"把"。

北京中考18篇文言文解词与译文

北京中考18篇文言文解词与译文

北京市中考重点文言文解词及翻译一、《曹刿论战》(九下) 十年[鲁庄公十年]春,齐师伐[讨伐,攻打]我[我,指鲁国]。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谋[谋划]之[这事],又何间[ji àn 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介词,凭,靠]?”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对[回答]曰:“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

帛,丝织品。

],弗敢加[虚报夸大]也,必以信[对神说实话。

信:信用]。

”对曰:“小信未孚.[这只是小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

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也。

”公曰:“小大之狱[案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必以情[以:根据。

情:(以)实情判断]。

”对曰:“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可以一战[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

战则请从[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一去]。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曹刿共同坐一辆战车。

之:曹刿]。

战于长勺。

公将鼓[击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公将驰[驰:驱车[追赶]]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车轮轧出的痕迹],登轼[又登上车,手扶车前的横木]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追击]齐师。

既.克[战胜齐军后。

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公问其故[原因]。

对曰:“夫战,勇气也[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北京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北京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①王安石十月十日,谨再拜奉书运使学士阁下:某愚,不更.事物之变,备官节下,以身得察于左右,事可施设,不敢因循苟简,以.孤大君子推引之意,亦其职宜也。

鄞之地邑,跨负江海,水有所.去,故人无水忧。

而深山长谷之水,四面而出,沟渠浍川,十百相通。

长老言:钱氏②时,置营田吏卒,岁浚治之,人无旱忧,恃以丰足。

营田之废,六七十年,吏者因循,而民力不能自并,向之渠川,稍稍浅塞,山谷之水,转以入海而无所潴。

幸而雨泽时至,田犹不足于水,方夏历旬不雨,则众川之涸,可立而须。

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

是皆人力不至,而.非岁之咎也。

某为县于此,幸岁大穰.,以为宜乘人之有馀,及其暇时,大浚治川渠,使有所潴,可以无不足之患。

而无老壮稚少,亦皆惩.旱之数,而幸今之有馀力,闻之.翕然,皆劝趋之,无敢爱力。

夫小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诚有大利,犹将强之,况其所愿欲哉!窃以为此亦执事之.所欲闻也。

伏惟执事,聪明辨智,天下之事,悉已讲而明之矣,而.又导利去害,汲汲若不足。

夫此最长民之吏当致意者,故辄具以.闻州,州既具以闻执事矣。

顾其厝事之详,尚不得彻,辄复条件..其详以闻。

唯执事少留聪明,有所.未安,教而勿诛,幸甚。

【注释】①宋仁宗庆历(1047年)春,王安石调任鄞县知县。

提出“浚治川渠”建议,本文是作者在呈送“开河”方案时写给上级杜学士的一封信。

②钱氏:五代时的吴越王。

1.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愚,不更.事物之变更:经历B.某为县于此,幸岁大穰.穰:丰收C.亦皆惩.旱之数惩:惩戒D.辄复条件..其详以闻条件:逐件条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孤大君子推引之意故辄具以.闻州B.水有所.去有所.未安C.而.非岁之咎也而.又导利去害D.闻之.翕然窃以为此亦执事之.所欲闻也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备官节下,以身得察于左右(我)在学士部下充数,身在学士周围人的监察之下。

近十年北京市中考试题文言文

近十年北京市中考试题文言文

近十年北京市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20XX年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1-14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12.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蔚然:____________(2)辄:________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4分)【参考答案】三. 本题共10分。

11.答案:D (共2分)12.答案:(1)茂盛的样子(2)就(共2分。

每小题1分)13.答案:(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

(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秀丽的山水之间)。

(共2分。

每小题1分)14.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共4分。

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阅读《马说》,完成第11-14题。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①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023北京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北京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北京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死亦我所恶十恶不赦B.乞人不屑不屑置辩C.所识穷乏者穷冬大风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文章开头,孟子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在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因为熊掌更为美味而选择熊掌。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在孟子看来,人性天生就是善良的。

“贤者”能够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一直保有善良的品行。

然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3)“舍生取义”思想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所崇尚的献身精神,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慷慨壮歌。

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担当精神是如何在邓世昌身上体现的。

在当今社会,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精神的。

(链接材料)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

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

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近三年北京中考语文言文阅读题
2014年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9.
10.
11.
如,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

请你从文中另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4分)
句子:①感悟:②
2015年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12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则有去.国怀乡去.: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分)
(1)春和景明翻译:__________
(2)时有小舫往来翻译:__________
12.【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

【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出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

【乙】文中,清风、湖水、①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②、巨浪等景物触发了坐着的悲伤之情。

“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原因是③。

(4分)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沿溯.阻绝溯:________
(2)属.引凄异属: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________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3分)
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作答(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