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低碳生活每一天》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12《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12《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低碳生活每一天》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环保意识,他们对于生活中的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在低碳生活的实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深化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养成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养成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课堂演示和讨论。
2.准备低碳生活的小贴士,用于引导学生实践。
3.准备小组讨论的题目,用于促进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提问:“我们能为环境做些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介绍低碳生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其中的低碳生活实践方法,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享各自实践低碳生活的经验,讨论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哪些需要改进。
四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低碳生活每一天》教案

四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低碳生活每一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和意义,认识到低碳生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低碳生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低碳生活,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低碳生活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低碳生活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实践活动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吗?为什么要过低碳生活呢?”引出课题。
2.认识低碳生活讲解低碳生活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活方式,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地球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展示一些低碳生活的案例,如骑自行车出行、使用节能电器、垃圾分类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低碳生活的具体表现。
3.低碳生活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低碳生活的方法和技巧?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总结归纳一些低碳生活的方法和技巧,如:绿色出行: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节约能源:随手关灯、关电器,合理设置空调温度,使用节能电器等。
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如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脸水冲厕所等。
垃圾分类: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投放,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爱护自然:保护花草树木,不破坏生态环境,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
4.情景模拟创设一些生活情景,如购物、出行、用餐等,让学生模拟在这些情景中如何践行低碳生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在情景模拟中的低碳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改进的建议。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低碳生活每一天》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节能减排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环保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日常生活中,低碳生活的具体实践还较为缺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了解和思考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将低碳生活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的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低碳生活的实践活动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都包含了哪些浪费资源的现象?从而引出低碳生活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低碳生活的相关概念,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每个小组提出一些具体的低碳生活做法,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地球“发烧”了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地球“发烧”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出现“全球变暖”的现象;•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和实施措施;•掌握如何避免“碳足迹”过大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说出低碳生活的具体实施措施;•能够制定低碳生活计划;•能够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资源节约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出现“全球变暖”的现象;•低碳生活的意义和实施措施;•如何避免“碳足迹”过大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低碳生活计划。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组织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导入中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地球为什么变暖?•为什么要进行低碳生活?•怎样才能做到低碳生活?2.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地球在发生变化的情况,并引导学生针对低碳生活的意义和实施措施进行探讨。
3.体验(15分钟)让学生在班级内分成小组,各组派出一名代表站在课桌上观察;其余组员向代表传送图纸、笔、橡皮等物品,代表则通过嘴巴直接接触这些物品,完成课桌上“工作”任务。
任务完成后,询问学生完成任务后的感受,并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减少“碳足迹”的方法,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4.合作(2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低碳生活计划。
每个小组下设小组长、副组长、纪录员等职务,并要求按照“时间、经费、人力资源、材料”等因素进行分配,确定可操作的方案和目标任务,并设计出计划和预算表。
5.完成低碳生活计划(10分钟)在确定计划和预算表后,让学生按照计划执行任务,关注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可以要求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把任务记录下来。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2节《低碳生活每一天》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2节《低碳生活每一天》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低碳生活每一天》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内容较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生态保护知识,但对于低碳生活的具体实践可能还较为陌生。
学生的思维活跃,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此外,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讨论技巧,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行动。
3.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低碳生活的概念、实例、相关问题等。
2.教学视频:关于低碳生活的实例视频。
3.活动材料:用于实践活动的小道具或工具。
4.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人数适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关于低碳生活的实例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低碳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低碳生活的概念和相关实例,让学生对低碳生活有更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实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实践低碳生活的,并讨论他们自己可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每一天(第一课时)》教案

《低碳生活每一天(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低碳生活每一天》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中的第三课。
本单元承接低年级认识并懂得节约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有保护环境意识,学习有创意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儿童绿色生活的意识和方式。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在经历了前两课的学习之后,更加侧重于由知到行的递进发展,着重于引导学生认识气候变暖问题的严重性,反思自己的生活,减少碳排放,学会过绿色生活,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目标1.关注地球升温的问题;2.让学生知道全球变暖对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影响和危害;3.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教学重难点了解全球变暖的后果极其原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师:同学们,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观看一个视频,一边看一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给北极熊的生活带来了变化?(视频资料)生:我观察到由于气温升高,冰层变薄,北极熊的生存变得很困难。
师:是的,北极熊的生活因为气候变暖变得异常艰难,而我们的地球也因为普遍升高的气温而“发烧”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节课,一起去为生病的地球把把脉吧!二、讲授新知(一)查看症状1.师:地球“发烧”得很厉害,请你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帮地球看看它有哪些“发烧”的症状吧。
生1:我通过观看天气预告认识了“高温橙色预警的标志”,这些天来,很多地方都陆续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天气越来越热了。
生2:新闻报道说,某地高速路上的一块路牌居然因为温度过高而自燃了,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如果天气一直持续高温的话,那我们周围岂不是会出现很多火灾,这可怎么办?师:是的,同学们在生活中观察得都很仔细,地球“发烧”了,也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让我们来看看2013年9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中是怎么说的吧。
(出示知识窗内容)2.师:气候变暖不仅会直接影响我们人体的感知,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灾害,你知道哪些因气候变暖而带来的灾害吗?生1:我知道很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缺乏,大地变得很干旱,但是新闻报到上也说每年都有很多地方遭遇洪涝灾害。
低碳生活每一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全球变暖的现象、原因及危害,认识到低碳生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日常行为与碳排放的关系,树立低碳绿色生活意识,掌握减少碳排放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行动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低碳环保行动,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全球变暖与碳排放的关系,认识到碳排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减少碳排放的方法和途径。
引导学生树立低碳绿色生活意识,将低碳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主动减少碳排放,积极参与碳补偿等环保活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全球变暖的危害,激发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使其自觉主动地践行低碳生活。
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和诱惑,坚持低碳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各种与全球变暖、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境,如地球发烧的场景、低碳生活的示范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
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低碳生活成功案例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探讨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以及低碳生活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美丽地球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地球的自然风光、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如此美丽,但是现在地球却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你们知道地球正在面临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思考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低碳生活每一天。
(二)初识全球变暖现象感受气候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气候变化,如气温的升高、极端天气的增多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气候变化,并讨论这些变化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 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 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 低碳生活每一天》是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能力,对于环保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低碳生活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低碳生活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的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低碳生活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低碳生活的相关资料,用于学生讨论和实践操作。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引出低碳生活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每组给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方法,并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思考,总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实践的低碳生活方法,并进行分享。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社区或学校中推广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12《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设计
第1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12《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设计
第2课时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4《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4《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1)嘉伟在邻居家的菜地边踢足球,把菜苗踩倒了一大片……
(2)楠楠生病了,爸爸帮她拿药,倒好了水……
(3)王鑫背着父母用压岁钱买了个复读机,用后又觉得不合适……
9、导致麻烦出现的原因:有时候我们不能从父母的角度想问题,也
会无意中给他们增添麻烦。
因此,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多想想,自
己的行为会不会为父母带来麻烦。
10、小小反省会:你给父母添过怎样的麻烦呢?下次你会怎么做?
11、情景小探究:爸爸妈妈,我做完作业陪奶奶去散步,奶奶可高
兴了,以后我要天天陪奶奶散步!
12、思考:如果张小宇能坚持陪奶奶散步,父母会感到……
12、为父母分忧: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都有可能使父
母徒增烦恼。
要为父母分忧解愁,就从学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开始吧。
13、我也来为父母分忧:
如果早上我能按时起床,父母就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会自己洗衣服、整理房间,父母就可以_____________
如果放学后我又快又好地把作业做完,父母就可以_________
如果我会_______________,父母就可以________________
14、分忧大行动:请你把你所设想的行为都记录下来,并从放学回
家开始就把它付诸行动吧!
是什么,懂得要
少给父母添麻烦
有时候需要从父
母的角度去思考
问题,为父母着
想。
懂得用主动的行
动做力所能及的
事情,为父母分
忧。
课堂小结我们不仅要学会怎样为父母分忧,不给父母添麻烦,还要真真切切
地在生活中做到。
总结提升
板书4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第二课时
1、为父母着想
2、为父母分忧。